本文目录一览:
海通证券被调查的事件原委
从公告文来看,海通证券这次被调查是因为海通证券在对西南药业进行财务顾问的时候未尽责,而这次祸端的原因是海通证券4名项目主办人赵立新、钱丽燕、李春和贾文静存在未能对标的资产的业绩预测和承诺审慎出具专业意见、未能有效督促交易对方履行业绩补偿及回购义务等违规行为。
根据函件公开资料显示,ST瑞德前身是西南药业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取得奥瑞德***股权,过程中采取收益法进行评估并作为定价参考依据,评估增值率高达531.53%,这就有点夸张了。业绩承诺方曾承诺奥瑞德2015至201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2.16亿元;但实际累计净利润7.78亿元。盈利承诺实现率仅64.02%,实际盈利情况与承诺数差异较大。
今年业绩更惨,直接被ST了,可见海通证券相关审批人员拍脑袋的思路是毕竟明确的,随便拍个500%的增长率,堪比数学家。那么此次重组中的预测性信息披露不审慎、交易价格虚高、严重误导投资者和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负有相应责任。
海通证券在业务扩大化的同时,问题不断
2021年1月至5月,海通证券曾经6次被罚。而今年7月,证监会新设“投行业务违规处罚信息”,海通证券成为*一家两次被罚的证券公司。
同时今年7月,证监会公布了2021年证券公司分类情况。海通证券成为*落入B类的头部券商,而头部券商就那几家,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和广发证券。
海通证券9月临时更换董事长也是因为今年来海通证券业务不规范的频繁度太高了,9月2日,海通证券公告称瞿秋平因工作变动原因提出辞去公司董事、董事会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总经理的职务。
很有可能海通证券业务大规模扩张缘由于业务不规范
可以看到海通证券今年以来业绩规模持续扩张,净利润水平已经是仅次于中信证券的第二大券商,而且海通证券是市盈率*的券商,目前动态市盈率只有10.32,单单看市盈率海通证券是一家*的公司,而且业务发展前景很大:
可以看到*IPO规模比去年翻了数倍,再融资业务也是:
上表示海通证券的分业务收入分析,可以看到上半年海通证券只要增收业务就是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加了45.6%,而且毛利高达54.55%,作为券商过去主要发力方向的财富管理业务却萎缩很严重,这主要归结于上半年股市日成交额不够高,下半年将会发力。
而海通证券目前被监管的恰恰就是主要盈利方向的投资银行业务
通过中报可以发现海通证券上半年增收*的是IPO业务,同比去年增加了18家,大概率海通证券因为放松对IPO审核的严禁程度,导致很多要上市的公司都去找海通证券做上市辅导,毕竟审核放松、材料弄虚作假、夸大业绩预测等等,上市公司更容易上市后,慢慢地就会越来越多的企业找海通证券做上市辅导,结局就是很多很一般的上市公司上市了,然后业绩暴雷坑害了投资者,海通证券在扩大IPO业务的同时,也给自己埋下了风险的隐患。
通过以上分析,短期是坚决不投海通证券
1、海通证券被监管就是目前海通主打的IPO业务
高速增长的业务因为违规被监管,那么必然会影响海通证券的主打业务的扩张,至少网友分享IPO业务会影响,其他的等待观察。
2、海通证券剩下*引以为豪的就是资产管理业务了
上半年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增加了36.98%,毛利率高达62.62%,截至 2021 年 6月末,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超 1.86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2%。
不管规模如何,但是跟上年同期比,规模却是下滑了将近1万亿,这种趋势有点像关门的节奏。
同时截至 2021 年 6 月末,海富通基金管理资产规模 3,480 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 1,295 亿元,较年初增长 3.57%;这个增长速率怎么看都比较小。因此海通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并不突出。
广发证券因为康美药业事件,股价低迷了长达一年
在科创板与创业板实施注册制的背景下,2020年成为券商IPO业务的收入大年,而广发投行却遭停摆,损失可谓巨大。2020年7月20日至2021年1月19日期间,暂停广发证券保荐机构资格;在2020年7月20日至2021年7月19日期间,暂不受理公司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
可以看到广发证券的投资银行业务急剧减少了38.78%,这就是康美财务造假事件的影响,而且到今年都还没有缓和过来,,目前广发证券最为主要的还是财富管理业务,IPO业务恐怕短期很难恢复。
总结下:
海通证券因为ST奥瑞的审核不严的事件,肯定没有当年广发证券康美药业事件大,但是对于海通证券目前高歌猛进的IPO业务肯定是影响非常大,而且上半年海通证券最主要的业务就是IPO业务,从目前来看打击是非常大的,所以下半年对海通证券的影响将会马上显现,因此我坚决不投资海通证券,风险太高了,一旦IPO业务被暂停,海通证券的业绩恐怕就要被ST了。
#海通证券##海通证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广发证券#
今日苏交科(300284)涨5.20%,收盘报6.68元。
2022年5月6日,光大证券研究员孙伟风,冯孟乾发布了对苏交科的研报《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点评:盈利持续改善,控股股东或助力未来成长》,该研报对苏交科给出“买入”评级。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该研报作者对此股的盈利预测准确度为63.71%。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计算显示,对该股盈利预测较准的分析师团队为天风证券的鲍荣富、王涛。
苏交科(300284)个股
3月29日晚间,海通证券披露年报显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32.05亿元,同比增长13.04%;净利润128.27亿元,同比增长17.94%;基本每股收益0.98元。
根据各家券商发布的年报及业绩快报, 海通证券2021年营收排名目前居行业第二,仅次于中信证券; 净利润排名第四位,居于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之后,跌出三甲位置。此外,去年海通证券的ROE(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8.09%,同比上升0.2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第四季度海通证券业绩大幅滑坡。第四季度公司主营收入83.66亿元,同比下降16.05%;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下降57.8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8.55亿元,同比下降66.78%;负债率76.14%,投资收益120.38亿元。
这与报告期内计提减值有一定关联,根据海通证券发布的计提减值公告,在2021年1-9月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上,公司2021年10-12月计提信用资产减值损失18.33亿元,计提其他资产减值损失4.5亿元,合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2.83亿元,相当于上年净利润的18%。
海通证券表示,公司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相关规定,目前公司经营状况正常,各项业务稳定,资产结构良好,流动性较强,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董事会同意公司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7453.14亿元,同比增长7.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12.49元,同比增长6.30%。
分业务来看,海通财富管理业务、资管业务、投行业务、融资租赁业务、交易及机构业务、其他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5%、11%、13%、12%、25%、14%;收入分别为106.70亿元、46.32亿元、56.59亿元、51.75亿元、109.11亿元、58.60亿元。
在投行业务方面,海通证券表现突出。Choice数据显示,截至当前,公司已助力天岳先进、创耀科技、迈威生物、采纳股份等11家公司成功发行,实现融资181.68亿元。
但在投行业务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海通证券投行的合规问题却屡遭敲打。
根据证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海通证券今年领了5张罚单,居行业之首。其中有4张为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另一次为监管谈话。
此外,2021年9月海通证券因在开展ST瑞德财务顾问业务的持续督导期间未尽勤勉职责,涉嫌违法违规,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书。
今年1月,因相关责任人在持续督导过程中未做到诚实守信、勤勉尽责,海通证券被股转系统通报批评,同时对其中一人暂不受理其出具的业务文件三十六个月。
3月28日,时任海通证券保荐代表人的王行健、张恒,因保荐项目上市后业绩大“变脸”,被证监会暂停受理业务文件三个月。
中证协官网披露的保代的C类名单(处罚处分类) 记录显示,截至目前,共有C类保荐代表人199人,中信证券(19人)、海通证券(18人)、招商证券(12人)上榜保代较多。其中海通证券占据C类保代的10%,这一数据远超保代规模更大的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等。
正因合规问题尚待解决,海通证券作为头部券商已经6次缺席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券商“白名单”。
此外,在子公司表现方面,去年海通证券旗下的海富通、富国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创历史新高。截至报告期末,海通资管公司管理规模1,11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规模1,069亿元。海富通基金资产管理规模4,161亿元,创历史新高,较2021年初增长28.7%。
股价表现表面,海通证券已从年初的12.20元/股附近跌至当前的10.20元/股附近,市值蒸发16.40%。
8月31日,上市券商中期业绩全部出炉。
作为每年两次详细的成绩报告单之一,半年报一直备受券商行业及投资者重视。今年成绩单显示,从盈利*金额来看,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第一梯队券商强者恒强;部分中小区域券商或呈现业绩高弹性,或寻找赛道另辟蹊径。证券行业正逐渐告别过去同质化竞争局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初具规模。
但今年中期业绩报告季中,霸屏的不是券商业绩,而是薪酬。8月20日,“中信证券上半年月薪人均9万”上了热搜,前两天又有招商银行人均月薪5.8万元的新闻出现。
新闻从业者一直关注着金融行业薪酬,这本身就是一个新闻。不过,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
《》
中信证券归母净利润122亿元一骑绝尘
要理解薪酬,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证券行业的盈利水平,这是给员工发工资的基础。
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金额计算,中信证券仍是当之无愧的霸主。2021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21.98亿元,同比增长36.66%,是*一家净利润超过百亿元的券商。
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排名伯仲之间。海通证券以上半年净利润81.70亿元位居行业第二,仅比第三名国泰君安多1.67亿元。不过,考虑到今年上半年海通证券因永煤债事件影响,有三项业务被证监会暂停,因此公司虽然净利润尚可,但目前来看,压制公司基本面的因素尚未完全消除。
华泰证券以77.70亿元净利润排行第四。广发、招商、中金三家券商分列第五至第七名,净利润均在50亿元~60亿元之间。国信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中国银河排行40亿+梯队,每家券商之间差距均不大。由此可见,除了*中信证券一骑绝尘外,其余排名相近的券商厮杀均异常“惨烈”。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大火的实现净利润37.27亿元,同比大增106.08%;其净利润水平在上市券商与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中排名高达第13位,甚至超过了近期因财富管理热潮而大火的东方证券,后者以实现27亿元净利润排名第14位。
中原证券归母净利润增长超过600%位居业绩增幅之首
而从业绩增长率的角度来看,则中小券商明显占优。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证券业实现营业收入2329.8亿元、净利润90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8.7%。上述数据包括了尚未上市的券商,也剔除了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非证券行业的收入与利润。因此当券商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幅高于9.2%和8.7%时,可以视作业绩好于行业平均,反之则是暂时落后。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共有6家券商与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大于***,它们分别是中原证券、太平洋、国盛金控、财达证券、、方正证券。
其中,中原证券、太平洋、国盛金控、财达证券净利润大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年的超低基数。如中原证券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3.36亿元,同比增加86.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2.29亿元,同比增加642.16%。国盛金控则在去年中期出现亏损;太平洋、财达证券去年中期净利润分别下滑85.21%和46.01%。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共有12家券商与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滑。下滑幅度较高的,也多是去年中期净利润基数较高的券商。
锦龙股份、华鑫股份、国海证券、天风证券、第一创业的净利润增速垫底,中期净利润分别下滑99.15%、68.25%、23.97%、18.57%和16.68%。其中除了国海证券外,其余四家去年中期净利润增速均超过***。
差距巨大:老“一哥”中信证券人均月薪11万 新“一哥”2.57万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证券行业业绩不错。说完了业绩,再说薪酬,就更容易让人理解。
中信证券发布中报相对较早,8月19日晚间就已经发布,而次日,有关“中信证券月薪9万元”的新闻就上了热搜。
在此之后,证券行业甚至是整个金融行业的薪酬都受到了市场关注。如银行业中的招商银行,前两天就有“上半年人均月薪5.8万元”的新闻爆出。很多网友不禁表示“酸了”。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但实际上,不但每家券商之间的薪酬差异巨大,而且在50家上市券商与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中,实际上只有15家公司人均月薪超过5万元。
如下图所示,以上述公式计算,中信证券上半年员工人均薪酬为68.08万元,折合月薪高达11.35万元。中金公司上半年员工人均薪酬为59.06万元,折合人均薪酬9.84万元。人均月薪高于5万元的还有东方证券、广发证券、浙商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券商。
(
而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券商人均月薪不足3万元。如下图所示:
其中*的是哈投股份。哈投股份参股江海证券,是其净利润的主要来源,但其实哈投股份还包括热力等主营业务,因此其人均月薪1.98万元应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人均月薪低于3万元的还有。虽然今年以来市值增长迅猛,但人均月薪仅有2.57万元。
当然,即使是月薪排名靠后的券商,其薪酬水平也不错——国家统计局5月19日公布2020年平均工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也就是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均月薪为8114元。因此中信证券月均薪酬上热搜,也是有舆论基础的。
券商HR:媒体报道数据有参考价值但不完全准确
但从证券从业人员的实际感受来说,却有不少人感到是“被平均”了。
某位供职于上述15家券商的员工对《》
另一位券商人士也感叹:“又是被平均了。”他在咨询人力后,对
首先,估算平均薪酬的公式,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应付职工薪酬期初余额”除以平均员工人数是比较科学的。也可以用应付职工薪酬的本期计提数计算,不过有些公司没有公布这一数据,因此往往用上述公式替代计算。
但“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中,不但包括了税前薪酬,还有如单位应缴公积金、为职工支付的体检、购买的职业保险等福利也在该科目进行核算。因此员工到手的实际薪酬大概率要低于媒体算出来的数据。
其次,平均员工人数是个极粗略的数据。有员工可能只入职一个月,有的可能拿到年终奖就辞职。所以平均员工人数从公开信息也很难拿到准确数据。
另外,现在除了董监高外,很多业务条线也开始实行递延薪酬。例如投行保荐人的绩效就会在完成IPO后数年进行递延,“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是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可能包含了往年累计报酬递延至当期数据,因此不完全匹配当期应得报酬。
不过,这位券商人士表示,其人力同事指出,即使数据无法完全估算准确,但对业内HR而言,更多地是看各家券商之间的薪资水平差异,因此媒体报道的数据除了为热搜贡献热料外,还是有参考价值。
15家薪酬头部券商大幅拉高行业人均薪酬
此外,
这是因为,月薪高于5万元的券商公司家数只有15家,占全部公司家数的30%;但他们不但发放薪酬多,人数也多。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50家上市券商员工总数为274760人,而上述15家券商人数总和为127756人,占所有上市券商人数的46%。因此这15家券商大幅拉高了行业平均。
这说明即使是外界人眼中高薪的证券从业者,入了不同公司,获得的报酬也差异巨大,用专业术语讲:这叫做“市场化薪酬”。
券商市场化薪酬制度改革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但每年媒体热热闹闹算过数据之后,又等到下个定期报告日再计算一次、再上一次热搜,证券行业对这个话题的态度却一直像是冷眼旁观。说是“敏感”也好、“低调”也罢,行业百余家公司都不约而同选择了这个态度,本身就耐人寻味。
但
在A股招股书中,中金公司表示,公司员工薪酬水平在2017年~2019年中较北京当地“金融业-资本市场服务”行业平均薪酬高出一倍。这是为了“保持员工的稳定性和持续吸纳*人才提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酬标准。此外公司国际化业务布局较广,国际化程度较高,境外员工占比较高,导致公司整体薪酬水平与北京市平均工资有一定不可比性。”
有券商人士对
该券商人士反问道:“我公司后台员工的基本工资只有几千元。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在人才争夺上与中金、中信竞争呢?”
此外,即使是同一家券商,前中后台薪酬差异也是巨大,甚至在同一个部门也是如此。如一家券商研究所内,能获得公募基金高派点的分析师,收入肯定远远高于无派点的分析师。
但证券从业者的辛苦也值得一说。中信建投的中报中披露的有关研究所数据,给《》
在中报中,中信建投指出,截至2021年中期,中信建投研究及销售团队共177人,研究业务分为9个研究大组,涵盖34个研究领域,报告期内共完成证券研究报告2378篇,为机构客户提供线上线下路演15000次,调研1044次。
也就是说,就算以120个工作日粗略估算,中信建投分析师平均一天路演125场,就算是加上销售团队一起的177人,平均每人一天路演0.7场,也就是说很可能每隔一天半就有一次路演,这还不包括撰写报告、调研时间。
证券从业者的薪酬或许一直将是个敏感话题,但它自带热度。今年中报后,也许到了明年年报时这个话题又会重启一波。不过,从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海通证券怎么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海通证券怎么样、苏交科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