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意义与内涵
前言
2022年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
那么分布式智能电网提出的意义与概念内涵是什么?这里我们做一些民间解读,供大家参考。
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提出背景
在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注意到一个信息,那就是“分布式智能电网”提出的位置,是放在“一批绿色低碳能源基地”之前的,这背后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绿色低碳能源基地,我们认为主要是2021年国家提出的“9+5”建设方案,即:9大清洁能源基地,包括松辽、冀北、黄河上游、黄河几字湾、新疆等;以及5大海上风电基地,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
那么为什么“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提法,要放到“绿色低碳能源基地”之前?
其实是集中式清洁发电项目所面临的根本矛盾所导致:即大电网的消纳能力和消纳水平,与全系统获得成本之间的矛盾。
所谓“全系统获得成本”,即一度电从发端开始,安全、稳定、可靠、按需地输送到负荷末端,所需投入的全部成本之和。过去我们过于关注风光发电的边际成本降低,已经低于火电的边际发电成本,而且基地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
但是对买单的终端用户来说,关注的是全系统获得成本,即在负荷侧最末端获得一度电,所需付出的成本。约等于“边际发电成本+边际输配电成本+边际用户内部成本”。
消纳能力是电力系统的稳态容纳能力,比如电网输电能力、系统调节水平等;消纳水平是系统的动态容纳能力,比如并网技术性能、调度运行水平等。
由于风光资源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一方面需要建设远距离输电线路(比如9大清洁能源基地);另一方面需要配置大量调频、调峰资源(储能、灵活性火电、气电、水电),使得边际的输配电成本大幅度抬高,导致在市场水平上体现出绿色电力的“全系统获得成本”较高,反过来制约了集中式清洁能源的发展。
而且应该看到的是,对于已经是复杂巨系统的“含特高压的输电网络”来说,绿色发电容量的增长,与解决制约的应对成本,将呈现指数级的非线性关系。
所以我们认为,风光大基地的外部制约因素,已经受到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所以才以更靠前的位置,提出建设“分布式智能电网”的说法。
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核心意义
而分布式能源则较好的适应了这种情况,即在“最靠近负荷的地方,就近实现消纳”。因为最靠近负荷的地方,消纳所受的制约最小(省去了边际输电价格,以及绝大多数的边际配电价格),而零售价格*,因此回报率*。
但是以分布式光伏为主的分布式清洁能源,同样存在“间歇、波动、随机”的问题,而且还存在“高渗透率的分布式光伏、影响公共配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所以需要在分布式这个层级上,形成更加自洽、更加智能、更加互动的“源网荷储充”的新型配电系统,我们把这种新型配电系统理解为“分布式智能电网”。
我们可以认为,要实现“碳中和”,需要构建以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的新型能源体系;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架构中,集中式清洁能源和分散式清洁能源将各自发挥重要作用。
集中式清洁能源作为能源生产端,需要耦合到集中式、远距离、大型电力网络中,形成集中式电力大系统,这是一种新型电力系统,也受到输配电网络的安全稳定边界制约,而且越集中、发电容量越大,这种制约就越强烈,抬高了全系统获得成本。
另一种新型电力系统——分散式智能电网,由于其“小、快、灵”的特点,避免了对大电网的制约,甚至会对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支撑,且过去的发展一直受到阻碍,但在未来的电力市场条件下,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因此更加值得关注,甚至于要比集中式清洁能源基地更为重要。
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含义
我们认为,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分布式,表现为三个层次的含义:
层次一,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智能电网
这个大量接入的电网,可以是智能微电网,也可以是主动式配电网,其核心特点是分布式电源,尤其是可再生的分布式能源占比很高,某些分布式智能电网甚至可以做到任何时段***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渗透(完全自治型微电网)。
层次二,在物理空间上大量分散的智能电网
在一个较大的区域(比如城域)内,大量存在上述的分布式智能电网,这些智能电网之间存在水平协作(同一电压等级)和垂直协作(不同电压等级),形成更大范围的分布式智能电网。
层次三,在逻辑空间上汇集大量分散资源的智能电网
这个分布式智能电网更接近*版虚拟电厂(VPP 3.0)的概念,就是跨越不同管理边界、不同产权边界的各类配电网或者微电网,以“信息流+电流+控制流”三流合一的方式,将微电网或者各类可调度的分布式电力资源进行汇聚,实现逻辑上的“分布式智能电网”。
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物理内涵
那么分布式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有什么区别?从广义的角度,我们认为基本是一样的,但是从狭义的角度,我们认为存在侧重点的一些细微差异。
从配电网的电压等级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级:
城市级的公共配电网(主要电压等级在35kV以上)、园区级的公共配电网(主要电压等级在10kV)、用户侧中压配电系统(主要电压等级在10kV)、用户侧低压配电系统(主要电压等级在0.4kV及以下)。
就过去的项目总结来看,多数的微电网项目是以园区公共配电网为主,配置源网荷储形成的,也有部分用户私有的微电网系统,主要是10kV及以上的系统居多。但是分散式智能电网系统,我们认为有两点可能和过去的狭义微电网有差异:
一、控制律的变迁
从项目形式和关注重点来看,过去的微电网更多的是从电力系统的角度,强调分布式电源接入以后,微电网能够实现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运行,并且以“离网”或者“并网”的方式运行。从概念上、系统架构和控制架构上,更像是一个大电网的缩小版。
但是我们认为分散式智能电网,其侧重点,在基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经济性和互动性,也就是在电力价格信号和绿色电力消纳的多目标下,如何*限度的协调好负荷资源、储能资源和分布式发电资源,实现“源网荷储”的*互动,其视角从“调度控制”,过渡到“互动协同”,背后的系统控制律从“指令式”转换到“协同式”、“自律式”、“自治式”,更多的体现分散特性。
二、实现“配-用一体化”的新型配电系统
分散式智能电网,需要更多的纳入0.4kV以下的,大量分散式低压侧负荷资源(包括低压侧并网的分布式光伏资源),而且项目体量可能更为多样化,不再是以较大规模的分布式能源项目为核心(MW级的光、储项目)。
所以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另一个可能特点,就是打通“配-用”环节,将公共配电系统和用户配电系统融合起来,从电力系统的角度它们本身就是一体的,只不过由于产权问题导致了人为的割裂。电网公司受制于管理边界,用户私有电力系统末端的负荷侧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开发,而分布式智能电网则需要突破这一点,形成“配-用一体化”的运营管理架构和技术架构。
分布式智能电网的逻辑内涵
如果说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物理内涵,相较于微电网的区别还是比较牵强,那么其逻辑意义,我们认为与微电网相比就存在较大的差异了。
分布式的分布,不仅仅是空间上的分布,更重要的是在逻辑上的分布和聚合,产生出系统层面的更大价值。就像移动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移动中的互联网”,而是通过聚合海量分散的C端用户,产生UGC(User-generatedcontent),并形成Web2.0的商业价值。
如果说微电网是缩小了的电网,那么它本质上还是大电网的缩微版,那么分布式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新时代,参考Web2.0的UGC(用户生产内容),我们不妨理解为用户生产能源UGE(User-generated Energy)。
这个Energy,可以是分布式电力,也可以是柔性负荷,汇聚起来就是VPP的形态。因此,分布式智能电网的逻辑内涵,是把分散在电力网络各个地方的小微资源,以信息流的方式汇聚起来,形成逻辑资源池,以虚拟电厂的高阶形态,参与到大电网的运行中,并在电力市场中获得相应回报。
总结
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概念和内涵,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和实践,期待分布式智能电网在双碳和电力市场化的驱使下,发展得更好。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请多指正,谢谢!
文章来源 | 鱼眼看点改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除标明来源外,图片、字体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美东时间7月6日周三,经济衰退担忧压顶,原油期货集体收跌,美油和布油双双跌入熊市。
WTI 8月原油期货周三收跌0.97美元,跌幅0.97%,报98.53美元/桶,续刷4月以来新低,较3月8日的美油结算价高点123.70美元/桶已跌去20.3%,意味着美油已经落入技术性熊市;ICE布伦特9月原油期货收跌2.08美元,跌幅2.02%,报100.69美元/桶,盘中一度失守100美元大关,布油从近期高点下跌21.32%,同样步入熊市。
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原油近期供需影响以及担忧经济衰退的恐慌情绪再次主导了风险资产抛售以外,周一美国独立日假期后交投清淡,可能放大了股市的波动,而原油期货跌穿关键支撑位,技术因素也在发挥作用。
供需面来看,嘉盛集团*分析师Fawad Razaqzada表示,对需求减弱的担心开始压过供应紧张的忧虑。越来越多的分析师预测,许多主要经济体将在未来数月里陷入负增长,从而拖累油价。
据彭博经济*预测,在消费者信心创下历史新低且利率飙升之后,美国未来12个月内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已飙升至38%。
华尔街见闻稍早前文章指出,花旗分析师Francesco Martoccia和Ed Morse在*的报告中指出,受经济衰退影响,油价在年底前可能跌至65美元/桶,到2023年底或降至45美元/桶,这意味着年底前油价将从当前价格下跌40%。
总体而言,供给端的变量依旧存在,七月中拜登访问沙特计划或将利于供给增加;而需求转弱预期加强,当前需求端的负反馈已经在产业链蔓延,美国高油价下汽油消费出现旺季不旺的现象,之前市场看好的航空煤油消费的恢复,也因工人短缺和恶劣天气而不及预期。
不过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也指出,全球*石油出口国的沙特阿拉伯在周二将面向亚洲买家的8月原油价格上调至接近纪录水平,调高售价意味着,国际原油市场需求依旧强劲、供应依旧紧张。
技术面来看,纽约油价在5日跌破了100天均线,而且有大量未平仓的看跌期权行权。在这种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会加速下跌。此外,这次抛售发生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之后,交易流动性处于季节性低点,在技术面加剧了抛售。
宏观面来看,近期美元走强也让商品市场“雪上加霜”,使得油价进一步承压。美元指数持续攀升,美元兑欧元汇率已飙升至近二十年来的*水平。随着美联储政策预期和避险情绪推动美元买盘,美元指数周三突破107关口,创2002年以来新高,欧元兑美元下跌0.8%,失守1.02关口。当美元对其他国家变得更加昂贵时,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交易也会如此。
消息面来看,挪威石油公司Equinor在6日表示,受到挪威油气行业工人罢工影响的油气生产将在未来几天完全恢复运营。
上周末,摩根大通预测油价还能翻几倍,而花旗银行则率先预测油价将腰斩,华尔街的多空对决或许刚刚开始。
(报告出品方/
一、分布式发电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形式
分布式电源是利用分散的能源资源,通过小型发电机组,就近满足用户电力需 求的发电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式发电+大规模远距离输电”模式,分布式电 源更靠近用户,布置更为灵活,在效率、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分 布式电源从 20 世纪 70 年代逐渐发展起来,起初主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 重点发展分布式天然气多联供(供电、供热、供冷)。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 展,分布式新能源逐渐成为发展重点。
我国分布式光伏近年来加速发展,在光伏累计并网容量中占比超过 1/3,在 2021 年新增光伏并网容量中占比超过 1/2。根据国家能源局披露数据,从累计并网 容量看,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光伏累计并网容量达到 30599 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 伏 10751 万千瓦,占比 35.1%。山东、浙江、河北、江苏、河南分布式光伏并网容 量最多,分别为 2334、1265、1262、975、930 万千瓦,合计 6766 万千瓦,占全 国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的 62.9%。从新增并网容量看,2021 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 容量 5488 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 2928 万千瓦,占比 53.4%。山东、河北、河 南、安徽、浙江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最多,分别为 867、517、359、216、198 万千瓦,合计 2156 万千瓦,占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的 73.6%。
受益于整县光伏等政策推进,我国户用光伏在分布式光伏中占比快速提升,成 为近两年分布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支撑。截至 2021 年底,户用光伏累计并 网容量 4160 万千瓦,占分布式光伏并网总量的 38.7%。2020、2021 年分别新增 1010、2160 万千瓦,在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中占比达到 64.7%、73.8%。分省来 看,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数据,2021 年山东、河北、河南户用光伏新增 规模分别达到 763、534、343 万千瓦,分别占当年全国新增户用光伏容量的 35.3%、 20.1%、15.9%。
未来我国分布式光伏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国内主要研究机构对于未来我国分布 式光伏的装机规模进行了预测分析,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预测范围为 9.2-30 亿千 瓦。2021 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容量 1.08 亿千瓦,与上述预测结果相比, 仍有至少 7.5 倍增长空间。
分布式光伏在农村屋顶开发潜力*。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测算,2025 年我 国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潜力为 14.9 亿千瓦,其中主要是农村、城镇住房屋顶光 伏和工矿厂房,合计 13.3 亿千瓦,占到技术可开发总潜力的 89%。农村住房屋顶 的开发潜力约占总开发潜力的一半。分省来看,河南、山东、江苏开发潜力*, 均超过 1 亿千瓦,主要原因也在于数量庞大的农村屋顶。
当前分散式风电项目较少,国家亦积极推进其发展。今年 6 月,国家发展改革 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加 大力度支持农民利用自有建筑屋顶建设户用光伏,积极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 在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项 目。 长期来看,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对于提升中东部地区供电自给率、减少电能远距 离传输从而抑制电价上涨具有重要意义,持续积极推进其发展乃是大势所趋。我国 分布式新能源装机主要位于中东部地区。发展分布式新能源,一是有助于提高中东部地区的本地发电量,降低外受电比例,提升供电安全水平;二是有助于减少电力 的大规模、远距离传输,不仅能够缓解输电走廊日益紧缺的压力,而且能够减少输 配电费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终端电价上涨。
二、分布式新能源大量接入对电网运行带来明显压力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保持供需实时平衡、频率和电压稳定,而新能源发电 出力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征,因而新能源能够发出的电量不一定都能够 被终端用户消费。当无法满足电力系统运行条件时,只能限制新能源发电出力,产 生弃电量。故消纳问题愈发成为新能源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新能源消纳的影响因素
新能源发电设备发出电能后,一是需要并入电网(离网运行的除外),二是需 要满足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运行要求,才能被用户所消费。因此,实现新能源消纳 需要重点考虑两方面因素,并网约束和调节约束。 并网约束可进一步细分为接网约束和外送约束。接网约束是指新能源电站/分布 式新能源发电设备接入既有电网的过程中所受到的约束,如集中式新能源需要新建 接网工程,分布式新能源需要考虑配电网承载力等。外送约束是指新能源发电量无 法在本地完全消纳,需要外送至其他地区消纳时所受到的约束,包括是否有外送通 道、外送通道容量是否充足、外送通道建设是否与新能源建设相匹配等。
调节约束: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运行要求,在新能源发电过程中,系 统中的灵活性资源(能够灵活调节的火电、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需求侧响应等) 需要响应新能源出力的变化,进行调峰调频等操作。当电力系统中灵活性资源不足 时,将出现弃风弃光现象,并且会制约新增装机并网。调节约束即是指灵活性资源 是否充足的约束。
基于对集中式和分布式新能源运行特点的分析,我们认为:
(1)集中式新能源同时受到并网约束和调节约束影响:从并网约束看,集中 式新能源电站需要新建接网工程,并且要具备外送通道;从调节约束看,集中式新 能源并入电网的电压等级高,安全稳定要求更严格,需要大量灵活性资源支撑。
(2)分布式新能源所受调节约束更少,但是在并网环节仍受到配电网的较多 约束:从并网约束看,分布式新能源能够实现自发自用和就近消纳,不用大量新建 输电线路,较集中式新能源更具优势,但在其接入的配电网层面仍然存在着变电容 量、电压等约束;从调节约束看,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出力曲线与用电负荷曲线在部分时段具有匹配性,相较于集中式新能源,分布式新能源能够降低对电力系统灵活 性资源的需求。 因此,总体而言,分布式新能源较集中式新能源好消纳,但是配电网对分布式 新能源并网的诸多约束不容忽视。
(二)从调节约束看,集中式新能源受到的影响更大
集中式新能源:电源距负荷较远,通常需要通过特高压直流进行外送,而目前 采用的特高压常规直流技术要求运行过程中功率流尽量平稳,使得送端和受端均需 要进行调峰调频,成为影响消纳的主要因素。在送端地区,由于新能源出力波动, 而特高压直流要求输电功率流尽可能平稳,因此需要调用大量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 与新能源打捆,确保功率流较为平稳后,方能上送特高压直流通道。在受端地区, 由于负荷曲线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日期(工作日和节假日)均存在明显差 异,而特高压直流的功率流(一般日内仅设置 2、3 档传输功率水平)难以跟随负 荷曲线变化,因此在受端地区亦需要调用大量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填补负荷曲线 与外受电曲线间的差值。未来有望逐渐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其功率流可以在较 大范围内进行调整,能够减少集中式新能源的调节需求。
分布式新能源:电源与负荷相伴,冲抵部分用电需求,电力系统中的灵活性资 源响应净负荷曲线变化即可实现供需平衡。从电网视角看用电负荷,当无分布式新 能源时,电网供电需要满足的是真实负荷曲线,当有分布式新能源时,电网供电需 要满足的是净负荷曲线(真实负荷曲线与新能源出力曲线的差值)。电力系统中的 灵活性资源追踪净负荷曲线变化,据此供电即可实现电力供需平衡。从分布式新能 源自身影响来看:从物理运行角度(非电费结算角度)而言,分布式新能源发电量 优先自发自用。当分布式光伏装机较少时,净负荷曲线有可能较负荷曲线波动降低, 减少调峰需求;而随着装机增长,净负荷曲线波动又会加大,调峰需求增加(参见 美国加州净负荷“鸭型曲线”的变化趋势)。对比集中式新能源来看:分布式新能 源只需要进行 1 次调峰调频(响应净负荷曲线变化,进行调节),而集中式新能源 需要 2 次调峰调频(送端和受端各 1 次)。分布式新能源需要的灵活性资源小于集 中式新能源。
综上,集中式新能源往往需要通过特高压直流进行外送,此时送端和受端地区 均进行调峰调频,而分布式新能源与负荷相伴,仅需要灵活性资源响应净负荷曲线 的变化。因此从调节约束看,分布式新能源所受约束更少,消纳潜力大于集中式新 能源。(报告未来智库)
(三)从并网约束看,分布式新能源面临的约束更多
集中式新能源:首先需要新建接网工程,并入高压配电网(35kV / 110kV)或 输电网(220kV / 330kV)。然后考虑外送,如果存量外送通道有富余容量,则可 以利用其外送;如果没有富余容量,则新建外送通道。总体而言,由于集中式新能 源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高,而高电压等级电网更加坚强,所以其并网解决方案较为 简单。 分布式新能源:分布式新能源主要进行本地/就近消纳,因此不需要建设外送通 道。从并网环节看,装机容量较小时,可直接并入用电户电网;当装机容量较大时, 可以通过专线汇流,通过专用变压器升压并入 10kV 电网。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 的电压等级低,电网较为薄弱,经常出现变电容量不足、电压不稳定等问题。因此,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其面临的并网约束会越来越多,亟需提升分布式 新能源的并网要求并对配电网进行系统性改造。
(四)分布式新能源带来的消纳压力已逐渐显现
截至 2021 年底,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六省光伏累计装机容 量在国内位于最前列,并且分布式光伏装机占比较高。其中山东、河北两省*代 表性。
山东、河北两省光伏消纳率下滑明显。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披露 信息,从逐月累计数据看,山东、河北一季度消纳率均出现趋势性下滑。2019-2022 四年间,山东由 99.6%下降至 95.6%,下降 4pct;河北由 97.5%下降至 96.0%, 下降 1.5pct。比较 2021、2022 年一季度消纳率,山东、河北分别同比下降 2.0pct、 0.8pct。2021、2022 年光伏新增装机明显高于 2019、2020 年,消纳率下降趋势更 加明显。从逐月数据看,在节假日等用电负荷低谷时期消纳压力已经很大。2022 年春节假期为 1 月 31 日至 2 月 6 日,2 月用电量较低,山东、河北 2 月光伏消纳 率分别为 92.5%、94.0%,远低于全年平均水平,甚至已低于 95%,显示出用电负 荷低谷时期消纳压力明显。
山东省近期密集出台政策,对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和运行提出更高要求。一是要 求分布式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与集中式新能源场站同等参与市场偏差费用分摊; 二是部分地市因变压器过载等原因,暂停分布式项目接入或要求配置足量储能;三 是要求加快推进全电压等级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如前所述,分布式 新能源消纳同时受到并网约束和调节约束,上述三方面政策要求的核心就是解决分 布式新能源的并网和调节问题。
三、适应分布式新能源发展需要配电网全面改造升级
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使得配电系统由原来的放射状无源网络变为有源网 络,电网的物理特性将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 2021 年我国积极推进整县(市、区) 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以来,农村户用光伏快速增加。由于农村电网较城市电网 更为薄弱,因此户用光伏对配电网带来的影响比工商业光伏更大。 根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分析,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 建设主要存在六方面问题:反送电时配电设备和线路过载、电压质量问题、谐波问 题、“孤岛”运行带来电网(作业)安全隐患、继电保护整定困难、缺乏监测控制 手段。考虑到分布式新能源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为适应分布式新 能源高比例接入,亟需对配电网(特别是农村配电网)开展系统性改造升级。
(一)提升分布式新能源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水平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装机容量增加,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已不容忽视,需要纳入 电网调度体系进行管理,实现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根据国家电网《低压分布式光伏 计量采集典型设计方案》(因户用光伏大多接入 220V / 380V 低压配电网,故该文 件主要针对户用光伏)要求,2022 年将重点实现:①低压分布式光伏高频采集通 信全覆盖,具备低压分布式光伏上网负荷日预测能力;②新增光伏用户具备远程即 时控制和柔性控制能力,全部低压分布式光伏用户具备远程控制能力。涉及的主要 设备包括:通信系统+智能融合终端+采集终端+智能电能表+智能断路器+逆变器。
1. 可观可测:通信系统+智能融合终端+采集终端+智能电能表
先前分布式新能源较少,只要求集中式新能源电站和通过 10(6)kV 电压等 级并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具备较强的与电网调度机构进行通信的能力。《光伏发电站 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要求光伏发电站与电网调度机构之间能够通信,提供遥测 信号、遥信信号、遥控信号、遥调信号以及其他安全自动装置的信号。《光伏发电 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要求通过 10(6)kV 电压等级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具备 与电网调度机构通信能力,满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及调度电话 等业务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装机规模扩大,对电网调度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强化全电压 等级分布式光伏通信能力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目前并入 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 集中式光伏电站已基本实现可观可测可控,而并入 10kV 电压等级的分布式光伏仅 部分可观可测可控,并入 380V / 220V 电压等级的分布式光伏几乎不可观可测可控。 山东是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第一大省,目前山东电网要求强化全电压等级分布式光 伏通信能力,实现可调可控。
光伏采集通信组网有 4 种方式。从主要设备来看,低压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可观 可测可控性最差,未来将主要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采系统)提升其通信能力, 新型台区智能融合终端+采集终端+智能电能表存在更新和改造机会;从通信方式来 看,供电台区(配电网最末端,一台变压器的供电区域)内主要采用 RS485、低压 电力线高速载波(High-speed Power Line Carrier,简称 HPLC)通信,HPLC 传 输能力强于 RS485,或将扩大应用;供电台区以上目前主要采用光纤通信,未来 4G/5G 等无限通信渗透率有望提升。
2. 可调可控:智能断路器+逆变器
针对分布式光伏的控制可分为即时控制和柔性控制。即时控制主要控制智能断 路器的开断操作,实现分布式光伏的并网/离网状态切换;柔性控制主要控制逆变器 进行调节,可调整交流侧有功功率,并进行一定的电压控制(调节逆变器输出/吸收 的无功功率)。 并网断路器和逆变器存在技术升级需求。光伏并网断路器方面,需要强化一二 次融合,提升智能化水平。浙江电网已率先应用智能并网微型断路器,在原有并网 断路器一次设备基础上,增加数据采集、通信交互等二次模块,实现与台区智能融 合终端的就地交互,实现对户用屋顶光伏的可观、可测与就地调控。逆变器方面, 将强化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控制要求,提升响应电网调度控制的能力。
(二)提升配电变压器容量和线路载流能力
农村地区发展户用光伏不仅存在反送电问题,而且经常出现反送电超过变压器和线路容量限制问题。据《2020 年国家电网公司年鉴》,2019 年国家电网公司供 区农网户均配变容量为 2.76kVA,则户均供电有功功率*为 2.76kW(此时功率 因数为*值 1)。农村地区户均屋顶面积按 100m2估计,则可铺设光伏 10kW。 假设正午时分平均出力 8kW,此时用电功率最多为 2.76kW,则会反送电 5.24kW, 是户均供电有功功率(亦为户均配变容量)的 1.9 倍,有可能超过变压器容量和线 路载流能力限制。
解决容量不足问题存在三种思路:一是替换原有变压器和线路,进行扩容。由 于“十二五”、“十三五”我国大力推进农网改造,因此农村地区配网设备还远未 达到使用寿命,因此该方法经济代价较大,较少采用。二是新建变压器和线路(可 以与原低压供电线路相连,也可单独与分布式电源相连、实现专线专变并网),分 担反送电潮流。该方法能够解决本电压等级容量不足问题,但要关注上级变压器容 量是否充足,若不足还需要对上级变压器进行扩容。山东淄博供电公司为解决高青 县前胡村台区光伏消纳能力不足问题,推动建立了低压专线独立并网试点工程,目 前已并网发电。三是配置储能,降低反送电功率。受制于储能成本较高,目前难以 大规模推广。 未来 6kV-20kV 中压配电变压器和线路建设需求有望持续上升。在分布式新能 源渗透率逐步提升过程中,*并网的装机可以利用变压器和线路的原有富余容量, 而后并网的装机就需要新增变压器。从目前山东等地的分布式光伏并网要求来看, 已逐步进入后一阶段,中压配电变压器和线路建设需求有望上升。
(三)抑制分布式新能源造成的电压波动
中午分布式光伏大发,配电网易出现过电压;傍晚负荷较高,分布式光伏几乎 无出力,配电网易出现低电压。电压在日内剧烈波动,对配电网(特别是农村配电 网)安全可靠运行带来巨大影响。根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相关问题研究报告》分析:日间日照较好时,光伏发电 功率较大,与此同时用电负荷较轻,产生电力倒送会导致配电网过电压;日落时, 光伏发电功率逐渐下降,此时农村用户负载却又上升,导致部分用户又出现低电压 问题。目前,农村电网的配电变压器基本上不具备自动调压能力,难以应对光伏发 电对负荷侧电压波动的影响。 功率流通过线路会产生电压变化,电压变化主要由有功功率 P、无功功率 Q、 电阻 R、感抗 X 决定。不同于输电网(R<X,因此无功补偿对于修正电压变化作用有限,有功功率 P 和线路电阻 R 对电压升降产生主要影响。
解决电压问题,需要多维施策:一是可以新建配电线路/更换更大横截面的导线 (降低 R 和 X),通过分流每条线路上的功率/减少线路阻抗,进而减小线路上的 电压变化。二是进行一定的无功补偿,通过无功补偿能够使得线路上传输的无功功 率 Q 降为 0,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线路电压变化。三是变压器有载调压/线路加 装自动调压装置,通过改变变压器原边副边的线圈匝数比,实现对电压的调整。预 计在分布式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地区,可能在配网上逐步采用该技术。当配电线路末 端电压过高/过低时,通过降低/提高变压器出口电压,使得整条线路电压变化处于 允许的偏差区间内。 未来,相关电力设备将呈现三方面变化:一是对分布式新能源并网逆变器要求 提高,需要进行无功调节,当线路电压过高时吸收一定的无功功率。二是在配电网 增加电力电容器/SVG,进行无功补偿。由于 SVG 价格远高于电力电容,因此虽然 其能够平滑调节无功功率,但是受制于经济性,预计难以在配电网大规模应用。三 是中压配电变压器有望推广有载调压,或在配电线路增加自动调压装置(原理与变 压器有载调压相近)。(报告未来智库)
(四)抑制分布式新能源对配电网电能质量影响
在电能质量方面,分布式新能源主要带来三相不平衡、谐波超标等问题。 解决三相不平衡问题,可限制分布式新能源接入 220V 单相电网,推动其接入380V 及以上的三相电网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解决谐波超标问题,主要通过增加电力滤波器进行滤波。分布式光伏高比例接 入时,由于逆变器等电力电子元件大规模接入电网,加上有些逆变器质量不佳,导 致电网谐波污染并严重超标。此时可通过增加电力滤波器,产生与谐波电流大小相 等而极性相反的补偿电流,过滤掉谐波电流。电力滤波器可与 SVG 配合使用。
(五)提升配电网控制水平和自愈能力
分布式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使配电网物理形态和运行基础发生了显著变化, 未来配电网有望以微电网、综合能源系统的形态运行,配电网运行将更加复杂,亟 需提升配电网控制水平和自愈能力,实现分层控制,确保配电网安全。 预计未来主要呈现两方面变化:(1)配电网继电保护复杂程度提升。传统的 配电网继电保护配置主要以单端量保护为主,在保护灵敏性与选择性方面难以兼顾, 难以实现故障区段的快速、准确识别。未来需要增加对故障的方向判别能力,甚至 由单端保护升级为双/多端保护。(2)具备一二次融合特征的中压开关/断路器需求 增大。如 10kV 中压配电网用柱上开关,能够快速隔离配电网故障,减小影响范围, 甚至实现对配电网的智能重组,提升配电网自愈能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报告出品方/
一、分布式发电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形式
分布式电源是利用分散的能源资源,通过小型发电机组,就近满足用户电力需 求的发电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式发电+大规模远距离输电”模式,分布式电 源更靠近用户,布置更为灵活,在效率、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分 布式电源从 20 世纪 70 年代逐渐发展起来,起初主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 重点发展分布式天然气多联供(供电、供热、供冷)。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 展,分布式新能源逐渐成为发展重点。
我国分布式光伏近年来加速发展,在光伏累计并网容量中占比超过 1/3,在 2021 年新增光伏并网容量中占比超过 1/2。根据国家能源局披露数据,从累计并网 容量看,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光伏累计并网容量达到 30599 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 伏 10751 万千瓦,占比 35.1%。山东、浙江、河北、江苏、河南分布式光伏并网容 量最多,分别为 2334、1265、1262、975、930 万千瓦,合计 6766 万千瓦,占全 国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的 62.9%。从新增并网容量看,2021 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 容量 5488 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 2928 万千瓦,占比 53.4%。山东、河北、河 南、安徽、浙江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最多,分别为 867、517、359、216、198 万千瓦,合计 2156 万千瓦,占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的 73.6%。
受益于整县光伏等政策推进,我国户用光伏在分布式光伏中占比快速提升,成 为近两年分布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支撑。截至 2021 年底,户用光伏累计并 网容量 4160 万千瓦,占分布式光伏并网总量的 38.7%。2020、2021 年分别新增 1010、2160 万千瓦,在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中占比达到 64.7%、73.8%。分省来 看,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数据,2021 年山东、河北、河南户用光伏新增 规模分别达到 763、534、343 万千瓦,分别占当年全国新增户用光伏容量的 35.3%、 20.1%、15.9%。
未来我国分布式光伏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国内主要研究机构对于未来我国分布 式光伏的装机规模进行了预测分析,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预测范围为 9.2-30 亿千 瓦。2021 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容量 1.08 亿千瓦,与上述预测结果相比, 仍有至少 7.5 倍增长空间。
分布式光伏在农村屋顶开发潜力*。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测算,2025 年我 国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潜力为 14.9 亿千瓦,其中主要是农村、城镇住房屋顶光 伏和工矿厂房,合计 13.3 亿千瓦,占到技术可开发总潜力的 89%。农村住房屋顶 的开发潜力约占总开发潜力的一半。分省来看,河南、山东、江苏开发潜力*, 均超过 1 亿千瓦,主要原因也在于数量庞大的农村屋顶。
当前分散式风电项目较少,国家亦积极推进其发展。今年 6 月,国家发展改革 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加 大力度支持农民利用自有建筑屋顶建设户用光伏,积极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 在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项 目。 长期来看,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对于提升中东部地区供电自给率、减少电能远距 离传输从而抑制电价上涨具有重要意义,持续积极推进其发展乃是大势所趋。我国 分布式新能源装机主要位于中东部地区。发展分布式新能源,一是有助于提高中东部地区的本地发电量,降低外受电比例,提升供电安全水平;二是有助于减少电力 的大规模、远距离传输,不仅能够缓解输电走廊日益紧缺的压力,而且能够减少输 配电费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终端电价上涨。
二、分布式新能源大量接入对电网运行带来明显压力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保持供需实时平衡、频率和电压稳定,而新能源发电 出力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征,因而新能源能够发出的电量不一定都能够 被终端用户消费。当无法满足电力系统运行条件时,只能限制新能源发电出力,产 生弃电量。故消纳问题愈发成为新能源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新能源消纳的影响因素
新能源发电设备发出电能后,一是需要并入电网(离网运行的除外),二是需 要满足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运行要求,才能被用户所消费。因此,实现新能源消纳 需要重点考虑两方面因素,并网约束和调节约束。 并网约束可进一步细分为接网约束和外送约束。接网约束是指新能源电站/分布 式新能源发电设备接入既有电网的过程中所受到的约束,如集中式新能源需要新建 接网工程,分布式新能源需要考虑配电网承载力等。外送约束是指新能源发电量无 法在本地完全消纳,需要外送至其他地区消纳时所受到的约束,包括是否有外送通 道、外送通道容量是否充足、外送通道建设是否与新能源建设相匹配等。
调节约束: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运行要求,在新能源发电过程中,系 统中的灵活性资源(能够灵活调节的火电、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需求侧响应等) 需要响应新能源出力的变化,进行调峰调频等操作。当电力系统中灵活性资源不足 时,将出现弃风弃光现象,并且会制约新增装机并网。调节约束即是指灵活性资源 是否充足的约束。
基于对集中式和分布式新能源运行特点的分析,我们认为:
(1)集中式新能源同时受到并网约束和调节约束影响:从并网约束看,集中 式新能源电站需要新建接网工程,并且要具备外送通道;从调节约束看,集中式新 能源并入电网的电压等级高,安全稳定要求更严格,需要大量灵活性资源支撑。
(2)分布式新能源所受调节约束更少,但是在并网环节仍受到配电网的较多 约束:从并网约束看,分布式新能源能够实现自发自用和就近消纳,不用大量新建 输电线路,较集中式新能源更具优势,但在其接入的配电网层面仍然存在着变电容 量、电压等约束;从调节约束看,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出力曲线与用电负荷曲线在部分时段具有匹配性,相较于集中式新能源,分布式新能源能够降低对电力系统灵活 性资源的需求。 因此,总体而言,分布式新能源较集中式新能源好消纳,但是配电网对分布式 新能源并网的诸多约束不容忽视。
(二)从调节约束看,集中式新能源受到的影响更大
集中式新能源:电源距负荷较远,通常需要通过特高压直流进行外送,而目前 采用的特高压常规直流技术要求运行过程中功率流尽量平稳,使得送端和受端均需 要进行调峰调频,成为影响消纳的主要因素。在送端地区,由于新能源出力波动, 而特高压直流要求输电功率流尽可能平稳,因此需要调用大量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 与新能源打捆,确保功率流较为平稳后,方能上送特高压直流通道。在受端地区, 由于负荷曲线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日期(工作日和节假日)均存在明显差 异,而特高压直流的功率流(一般日内仅设置 2、3 档传输功率水平)难以跟随负 荷曲线变化,因此在受端地区亦需要调用大量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填补负荷曲线 与外受电曲线间的差值。未来有望逐渐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其功率流可以在较 大范围内进行调整,能够减少集中式新能源的调节需求。
分布式新能源:电源与负荷相伴,冲抵部分用电需求,电力系统中的灵活性资 源响应净负荷曲线变化即可实现供需平衡。从电网视角看用电负荷,当无分布式新 能源时,电网供电需要满足的是真实负荷曲线,当有分布式新能源时,电网供电需 要满足的是净负荷曲线(真实负荷曲线与新能源出力曲线的差值)。电力系统中的 灵活性资源追踪净负荷曲线变化,据此供电即可实现电力供需平衡。从分布式新能 源自身影响来看:从物理运行角度(非电费结算角度)而言,分布式新能源发电量 优先自发自用。当分布式光伏装机较少时,净负荷曲线有可能较负荷曲线波动降低, 减少调峰需求;而随着装机增长,净负荷曲线波动又会加大,调峰需求增加(参见 美国加州净负荷“鸭型曲线”的变化趋势)。对比集中式新能源来看:分布式新能 源只需要进行 1 次调峰调频(响应净负荷曲线变化,进行调节),而集中式新能源 需要 2 次调峰调频(送端和受端各 1 次)。分布式新能源需要的灵活性资源小于集 中式新能源。
综上,集中式新能源往往需要通过特高压直流进行外送,此时送端和受端地区 均进行调峰调频,而分布式新能源与负荷相伴,仅需要灵活性资源响应净负荷曲线 的变化。因此从调节约束看,分布式新能源所受约束更少,消纳潜力大于集中式新 能源。(报告未来智库)
(三)从并网约束看,分布式新能源面临的约束更多
集中式新能源:首先需要新建接网工程,并入高压配电网(35kV / 110kV)或 输电网(220kV / 330kV)。然后考虑外送,如果存量外送通道有富余容量,则可 以利用其外送;如果没有富余容量,则新建外送通道。总体而言,由于集中式新能 源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高,而高电压等级电网更加坚强,所以其并网解决方案较为 简单。 分布式新能源:分布式新能源主要进行本地/就近消纳,因此不需要建设外送通 道。从并网环节看,装机容量较小时,可直接并入用电户电网;当装机容量较大时, 可以通过专线汇流,通过专用变压器升压并入 10kV 电网。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 的电压等级低,电网较为薄弱,经常出现变电容量不足、电压不稳定等问题。因此,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其面临的并网约束会越来越多,亟需提升分布式 新能源的并网要求并对配电网进行系统性改造。
(四)分布式新能源带来的消纳压力已逐渐显现
截至 2021 年底,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六省光伏累计装机容 量在国内位于最前列,并且分布式光伏装机占比较高。其中山东、河北两省*代 表性。
山东、河北两省光伏消纳率下滑明显。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披露 信息,从逐月累计数据看,山东、河北一季度消纳率均出现趋势性下滑。2019-2022 四年间,山东由 99.6%下降至 95.6%,下降 4pct;河北由 97.5%下降至 96.0%, 下降 1.5pct。比较 2021、2022 年一季度消纳率,山东、河北分别同比下降 2.0pct、 0.8pct。2021、2022 年光伏新增装机明显高于 2019、2020 年,消纳率下降趋势更 加明显。从逐月数据看,在节假日等用电负荷低谷时期消纳压力已经很大。2022 年春节假期为 1 月 31 日至 2 月 6 日,2 月用电量较低,山东、河北 2 月光伏消纳 率分别为 92.5%、94.0%,远低于全年平均水平,甚至已低于 95%,显示出用电负 荷低谷时期消纳压力明显。
山东省近期密集出台政策,对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和运行提出更高要求。一是要 求分布式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与集中式新能源场站同等参与市场偏差费用分摊; 二是部分地市因变压器过载等原因,暂停分布式项目接入或要求配置足量储能;三 是要求加快推进全电压等级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如前所述,分布式 新能源消纳同时受到并网约束和调节约束,上述三方面政策要求的核心就是解决分 布式新能源的并网和调节问题。
三、适应分布式新能源发展需要配电网全面改造升级
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使得配电系统由原来的放射状无源网络变为有源网 络,电网的物理特性将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 2021 年我国积极推进整县(市、区) 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以来,农村户用光伏快速增加。由于农村电网较城市电网 更为薄弱,因此户用光伏对配电网带来的影响比工商业光伏更大。 根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分析,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 建设主要存在六方面问题:反送电时配电设备和线路过载、电压质量问题、谐波问 题、“孤岛”运行带来电网(作业)安全隐患、继电保护整定困难、缺乏监测控制 手段。考虑到分布式新能源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为适应分布式新 能源高比例接入,亟需对配电网(特别是农村配电网)开展系统性改造升级。
(一)提升分布式新能源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水平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装机容量增加,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已不容忽视,需要纳入 电网调度体系进行管理,实现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根据国家电网《低压分布式光伏 计量采集典型设计方案》(因户用光伏大多接入 220V / 380V 低压配电网,故该文 件主要针对户用光伏)要求,2022 年将重点实现:①低压分布式光伏高频采集通 信全覆盖,具备低压分布式光伏上网负荷日预测能力;②新增光伏用户具备远程即 时控制和柔性控制能力,全部低压分布式光伏用户具备远程控制能力。涉及的主要 设备包括:通信系统+智能融合终端+采集终端+智能电能表+智能断路器+逆变器。
1. 可观可测:通信系统+智能融合终端+采集终端+智能电能表
先前分布式新能源较少,只要求集中式新能源电站和通过 10(6)kV 电压等 级并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具备较强的与电网调度机构进行通信的能力。《光伏发电站 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要求光伏发电站与电网调度机构之间能够通信,提供遥测 信号、遥信信号、遥控信号、遥调信号以及其他安全自动装置的信号。《光伏发电 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要求通过 10(6)kV 电压等级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具备 与电网调度机构通信能力,满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及调度电话 等业务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装机规模扩大,对电网调度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强化全电压 等级分布式光伏通信能力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目前并入 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 集中式光伏电站已基本实现可观可测可控,而并入 10kV 电压等级的分布式光伏仅 部分可观可测可控,并入 380V / 220V 电压等级的分布式光伏几乎不可观可测可控。 山东是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第一大省,目前山东电网要求强化全电压等级分布式光 伏通信能力,实现可调可控。
光伏采集通信组网有 4 种方式。从主要设备来看,低压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可观 可测可控性最差,未来将主要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采系统)提升其通信能力, 新型台区智能融合终端+采集终端+智能电能表存在更新和改造机会;从通信方式来 看,供电台区(配电网最末端,一台变压器的供电区域)内主要采用 RS485、低压 电力线高速载波(High-speed Power Line Carrier,简称 HPLC)通信,HPLC 传 输能力强于 RS485,或将扩大应用;供电台区以上目前主要采用光纤通信,未来 4G/5G 等无限通信渗透率有望提升。
2. 可调可控:智能断路器+逆变器
针对分布式光伏的控制可分为即时控制和柔性控制。即时控制主要控制智能断 路器的开断操作,实现分布式光伏的并网/离网状态切换;柔性控制主要控制逆变器 进行调节,可调整交流侧有功功率,并进行一定的电压控制(调节逆变器输出/吸收 的无功功率)。 并网断路器和逆变器存在技术升级需求。光伏并网断路器方面,需要强化一二 次融合,提升智能化水平。浙江电网已率先应用智能并网微型断路器,在原有并网 断路器一次设备基础上,增加数据采集、通信交互等二次模块,实现与台区智能融 合终端的就地交互,实现对户用屋顶光伏的可观、可测与就地调控。逆变器方面, 将强化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控制要求,提升响应电网调度控制的能力。
(二)提升配电变压器容量和线路载流能力
农村地区发展户用光伏不仅存在反送电问题,而且经常出现反送电超过变压器和线路容量限制问题。据《2020 年国家电网公司年鉴》,2019 年国家电网公司供 区农网户均配变容量为 2.76kVA,则户均供电有功功率*为 2.76kW(此时功率 因数为*值 1)。农村地区户均屋顶面积按 100m2估计,则可铺设光伏 10kW。 假设正午时分平均出力 8kW,此时用电功率最多为 2.76kW,则会反送电 5.24kW, 是户均供电有功功率(亦为户均配变容量)的 1.9 倍,有可能超过变压器容量和线 路载流能力限制。
解决容量不足问题存在三种思路:一是替换原有变压器和线路,进行扩容。由 于“十二五”、“十三五”我国大力推进农网改造,因此农村地区配网设备还远未 达到使用寿命,因此该方法经济代价较大,较少采用。二是新建变压器和线路(可 以与原低压供电线路相连,也可单独与分布式电源相连、实现专线专变并网),分 担反送电潮流。该方法能够解决本电压等级容量不足问题,但要关注上级变压器容 量是否充足,若不足还需要对上级变压器进行扩容。山东淄博供电公司为解决高青 县前胡村台区光伏消纳能力不足问题,推动建立了低压专线独立并网试点工程,目 前已并网发电。三是配置储能,降低反送电功率。受制于储能成本较高,目前难以 大规模推广。 未来 6kV-20kV 中压配电变压器和线路建设需求有望持续上升。在分布式新能 源渗透率逐步提升过程中,*并网的装机可以利用变压器和线路的原有富余容量, 而后并网的装机就需要新增变压器。从目前山东等地的分布式光伏并网要求来看, 已逐步进入后一阶段,中压配电变压器和线路建设需求有望上升。
(三)抑制分布式新能源造成的电压波动
中午分布式光伏大发,配电网易出现过电压;傍晚负荷较高,分布式光伏几乎 无出力,配电网易出现低电压。电压在日内剧烈波动,对配电网(特别是农村配电 网)安全可靠运行带来巨大影响。根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相关问题研究报告》分析:日间日照较好时,光伏发电 功率较大,与此同时用电负荷较轻,产生电力倒送会导致配电网过电压;日落时, 光伏发电功率逐渐下降,此时农村用户负载却又上升,导致部分用户又出现低电压 问题。目前,农村电网的配电变压器基本上不具备自动调压能力,难以应对光伏发 电对负荷侧电压波动的影响。 功率流通过线路会产生电压变化,电压变化主要由有功功率 P、无功功率 Q、 电阻 R、感抗 X 决定。不同于输电网(R<X,因此无功补偿对于修正电压变化作用有限,有功功率 P 和线路电阻 R 对电压升降产生主要影响。
解决电压问题,需要多维施策:一是可以新建配电线路/更换更大横截面的导线 (降低 R 和 X),通过分流每条线路上的功率/减少线路阻抗,进而减小线路上的 电压变化。二是进行一定的无功补偿,通过无功补偿能够使得线路上传输的无功功 率 Q 降为 0,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线路电压变化。三是变压器有载调压/线路加 装自动调压装置,通过改变变压器原边副边的线圈匝数比,实现对电压的调整。预 计在分布式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地区,可能在配网上逐步采用该技术。当配电线路末 端电压过高/过低时,通过降低/提高变压器出口电压,使得整条线路电压变化处于 允许的偏差区间内。 未来,相关电力设备将呈现三方面变化:一是对分布式新能源并网逆变器要求 提高,需要进行无功调节,当线路电压过高时吸收一定的无功功率。二是在配电网 增加电力电容器/SVG,进行无功补偿。由于 SVG 价格远高于电力电容,因此虽然 其能够平滑调节无功功率,但是受制于经济性,预计难以在配电网大规模应用。三 是中压配电变压器有望推广有载调压,或在配电线路增加自动调压装置(原理与变 压器有载调压相近)。(报告未来智库)
(四)抑制分布式新能源对配电网电能质量影响
在电能质量方面,分布式新能源主要带来三相不平衡、谐波超标等问题。 解决三相不平衡问题,可限制分布式新能源接入 220V 单相电网,推动其接入380V 及以上的三相电网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解决谐波超标问题,主要通过增加电力滤波器进行滤波。分布式光伏高比例接 入时,由于逆变器等电力电子元件大规模接入电网,加上有些逆变器质量不佳,导 致电网谐波污染并严重超标。此时可通过增加电力滤波器,产生与谐波电流大小相 等而极性相反的补偿电流,过滤掉谐波电流。电力滤波器可与 SVG 配合使用。
(五)提升配电网控制水平和自愈能力
分布式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使配电网物理形态和运行基础发生了显著变化, 未来配电网有望以微电网、综合能源系统的形态运行,配电网运行将更加复杂,亟 需提升配电网控制水平和自愈能力,实现分层控制,确保配电网安全。 预计未来主要呈现两方面变化:(1)配电网继电保护复杂程度提升。传统的 配电网继电保护配置主要以单端量保护为主,在保护灵敏性与选择性方面难以兼顾, 难以实现故障区段的快速、准确识别。未来需要增加对故障的方向判别能力,甚至 由单端保护升级为双/多端保护。(2)具备一二次融合特征的中压开关/断路器需求 增大。如 10kV 中压配电网用柱上开关,能够快速隔离配电网故障,减小影响范围, 甚至实现对配电网的智能重组,提升配电网自愈能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分布式能源是什么意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分布式能源是什么意思、原油走势图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