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老师基本工资:教师按照教师资格定:小学老师3000元,初中教师3500元,高中教师3800元,大专教师4100元,大学本科教师4500元。小学老师教龄工资(含工龄):每年60元,随着教龄增长。课时工资。小学老师绩效工资:学期和学年奖金。这部分奖金金额,只占工资的10%左右。特优津贴。山区补贴。
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依据省人事厅文件规定的地区经济、物价和岗位职责等因素计算。按月发放,主要体现基本薪酬,按照工作职责和地域差异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主要包括班主任津贴、超课时津贴和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
在这次增加的教师津补贴工资中,分为基础性津补贴和奖励性津补贴,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全额发放基础性工资,奖励性津补贴(每人每月400元)作为教师绩效工资,由学校统一管理支配,以体现岗位责任和工作业绩。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分配系数和人月标准如下:副高30,中级13,助理级03,员级00,*12,技师09,技师01,*工0.98,中级工0.96,初级工0.96,人月标准(元)分别为413,359,327,317,356,347,320,311,305。
绩效工资分配 分配结构: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占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 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依据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等因素进行核发,每学期发放一次,由教育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分配。
方案目的:新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旨在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取得卓越成果。这有利于提升整体教育质量,促进教育领域的创新与提升。分配依据:教师的绩效工资将根据其教学能力的卓越程度、科研成果的影响力以及学术界的认可度等关键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绩效工资总量将随基本工资和公务员津贴补贴的调整而相应变化。绩效工资分为两部分,基础性和奖励性。基础性绩效工资占总量的70%,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和岗位职责等因素,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则根据工作量和贡献,通过考核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
奖励性绩效的发放首先会依据教师的绩效考核结果。绩效考核通常包括教学质量、工作量、师德师风、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考核结果一般分为*、良好、合格等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奖励性绩效金额。
这种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是这样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额的70%,随工资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额的30%,在职工年度考核后,且结果为合格以上,才可一次性发放。比如某事业单位管理岗八级人员,其基础性绩效工资为2205元,则其全年奖励性绩效工资为2205/0.7*0.3*12=11340元。
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时,单位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员工手中。这样不仅能激励员工更积极地投入工作,也有助于提升单位的整体绩效。总的来说,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是一个综合考量员工贡献和单位实际情况的过程,旨在通过合理的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