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王朝中,不是被北宋灭亡的是(五代十国割据的政权中,有哪些政权是被宋朝消灭的)

2022-08-23 9:33:15 基金 xcsgjz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五代十国的王朝中,不是被北宋灭亡的是,以及五代十国割据的政权中,有哪些政权是被宋朝消灭的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五代十国的王朝中,不是被北宋灭亡的是





谢邀!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健立宋朝后,先后消灭了片蜀,南平,楚国,闽越,南唐,吳越。至宋太宗时,消灭北汉。实现了大宋的彊域统一!

唐朝灭亡后,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五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与此同时,其他地区还存在前蜀、南吴、吴越、闽国、南汉、南平、马楚、后蜀、南唐、北汉这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政权中被宋朝消灭的主要是“十国”里的割据政权。

简单地说,公元960年,后周大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逼迫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结束了中原的五代政权。北宋在立国之初拥有的版图就是后周的版图,后来赵匡胤和赵普、赵光义等人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在完成北方的重兵部署之后,赵匡胤陆续发动了对南方政权的统一战争。

(北宋刚刚建立时的版图)

1、荆南(南平)

公元963年,赵匡胤派大将慕容延钊、李处耘平荆南,荆南节度使高继冲以三州十七县之地归顺大宋。

2、湖南(楚)

宋师平定荆南后,假道伐虢进攻湖南,俘湖南节度使周保权,湖南十四州、六十六县悉数并入大宋帝国。

(963年平定荆湖之后的北宋版图)

3、后蜀

公元965年,王全斌攻破成都,后蜀皇帝孟昶投降。从宋军发兵到后蜀灭亡,总计只用了六十六天。后蜀四十六个州、二百四十座县城以及五十三万户人口,全部归于大宋。

(965年平定后蜀之后的北宋版图)

4、南汉

公元971年,潘美率军消灭南汉,南汉皇帝刘鋹投降,南汉全境六十州、二百一十四县并入大宋版图。

(971年平定南汉之后的北宋版图)

5、南唐

公元975年,曹彬伐南唐,后主李煜降,南唐全境十九州一百零八县划入大宋领土。

(975年平定南唐之后的北宋版图)

6、漳、泉(闽)

公元978年,盘踞福建漳、泉二州的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上表纳土,将两州十四县全部献上,共计有十五万户人口以及一万八千多名士兵归降大宋。

7、吴越

陈洪进归降大宋后,吴越王钱弘俶步其后尘,上表献上十三州一郡八十六县,共有五十五万户人口以及十一万兵卒归降大宋。

(977-978年收服吴越、闽之后的北宋版图)

至此南方各个割据政权基本被平定。

8、北汉

北汉是惟一位于北方的割据政权,由于有辽国支持,北汉先后令周世宗和宋太祖两位雄主铩羽而归。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征,以围城打援的战术迫使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北汉全境十个州,四十一个县,人口共计三万五千户,兵卒三万全部归入大宋。

(979年平定北汉之后的北宋版图)

(以上图片来自B站)

至此,北宋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

五代十国时期是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大分裂大割据的时期,其中中原正统政权经过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迭,即五代。

而在中原正统政权之外,还有包括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和北汉等十个主要的割据政权,这就是十国,其时间起止一般按照中原正统政权来划分,即907年到960年共53年。

907年,16岁的唐哀帝李柷被迫禅位给早已经总览大唐朝政的朱温,由此,存在了289年的唐朝灭亡,而后梁建立,五代开始。

纵然朱温结束了唐王朝的统治,但没有解决节度使割据的问题,也可以说,自安史之乱之后,节度使割据的问题就一直没有解决,即便唐王朝灭亡了,后续出现的朝代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也因此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大混乱时期。

中原正统王朝更迭了五次,直到后周建立,后周世宗柴荣文治武功,有实现统一的韬略,他曾立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他继位之后对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外南征北战,连克数地,隐隐有统一之势,但或许真的是天妒英才,他继位不过才五年,年龄不过才39岁就在商议攻取幽州的时候突发疾病病逝。

柴荣病逝后,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所谓主少国疑,一个7岁的孩子如何能撑起后周江山 很快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于是柴宗训被迫禅位,960年,赵匡胤结束了后周的统治,宋朝由此建立,由此结束。

尽管中原正统政权从唐朝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顺利到了宋朝,但宋朝一开始也和后周一样并没有实现统一,应该说赵匡胤是接过了老领导柴荣统一天下的志向,向着统一天下的方向前进。

五代尽管已经终结,但十国割据政权并没有就此结束,赵匡胤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割据政权全面灭掉,疆域全面收回来,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而在宋朝建立的时候,十国割据政权中还存在着北边的北汉和南边的后蜀、南唐、南平、南汉和吴越等六个割据政权。

在这些割据政权中,赵匡胤第一个解决的就是南平,南平割据政权存在的时间相比于中原政权来说开始比较久的,924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封高季兴为南平王,自此高季兴割据南平,南平从高季兴开始经历五位君主,末代君主是高继冲。

高继冲刚继位不久,就遇到了一件大事,即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逝,其子周保权(年仅11岁)嗣位,衡州刺史张文表起兵叛乱,周保权一面命杨师璠出兵讨伐,一面向南平和宋朝乞援。

周保权此举为自己和南平招致了灾难,因为杨师璠很快就杀死了张文表,平定了叛乱,但是赵匡胤也已经派出慕容延钊和李处耘率军南下,支援周保权是假,借此解决南平和湖南是真。

原本赵匡胤就想先解决了南平,毕竟南平地狭兵弱,又是南北的交通要冲,拿下南平对于赵匡胤解决其他的割据政权有很大的用处,但赵匡胤一直找不到理由解决南平,而周保权的乞援给了他出兵的借口,于是宋军明为支援湖南,暗中以假道南平之际解决南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963年,高继冲纳地归降,南平就此灭亡。南平解决之后,赵匡胤又盯上了后蜀。

后蜀政权存在的时间也比较长,934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病逝后,蜀王孟知祥趁乱称帝,自此割据两川,当然孟知祥称帝不过百余日就病逝了,其子孟昶继位。

孟昶亲政之后也算是励精图治,但后期却生活奢靡,仗着蜀地的富庶和天险以及中原政权交迭的混乱,后蜀倒也是存在了很长的时间,直到赵匡胤建立宋朝,终于对后蜀开刀了。

964年冬天,宋军兵临蜀地,仅仅66天,孟昶投降,然后被迁往汴梁,到达汴梁不久之后就病逝了,而蜀地又乱了一阵,在966年彻底被宋军平定下来。

四年后,也就是970年,赵匡胤命潭州防御使潘美攻打南汉。南汉割据政权存在的时间要比整个中原的五代加起来存在的时间都要长,由刘隐奠基,其弟刘䶮在917年称帝,自此有了南汉政权。

南汉的君主个个暴虐且荒唐,尤其是南汉后主刘鋹,他认为群臣如果有家室就会为了顾及家族和子孙后代而对朝廷不能尽忠,于是他只信任宦官,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做官,就得自宫,一度宦官人数高达两万余人,这样的一个朝廷会有怎样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潘美攻打南汉之后, 刘鋹派出军队驻守贺州、桂州、韶州,结果这些州都被宋军攻下之后,刘鋹还天真地以为宋军得到这些地方之后就不会继续攻打南汉了,但很显然,宋军的任务是整个的南汉。

于是到了971年,在宋军的步步紧逼下,刘鋹准备带着金银财宝和嫔妃逃亡入海,为此他准备了十几艘船,但等他真正要跑的时候才发现,这些船只都被宦官和卫兵提前盗出跑了,刘鋹也只能投降,南汉灭亡。

南汉被灭之后,南唐后主李煜很是恐慌,他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将姿态压得很低,希望赵匡胤不要攻打南唐,但另一方面,李煜有暗地里为将来可能的大战做准备,试图继续保有南唐的割据之地,但赵匡胤又岂能容南唐继续存在下去

接下来的几年,赵匡胤一直在采取措施暗示李煜纳土归降,但李煜不肯,974年,赵匡胤找理由让李煜入京,这自然是要让李煜归降,但李煜称病不从,赵匡胤也就不再惯着李煜,发兵水陆并进攻打南唐。

眼看着城池一座座被攻破,金陵被围,李煜不得不派使者携带大量财物出使宋朝,希望赵匡胤能够缓兵,结果直接被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堵了回去,战事不停,最终1975年十二月,李煜奉表投降,南唐就此灭亡。

南唐的灭亡,吴越是立了功的,原本宋军攻打南唐之后,吴越也乘机攻打常州、润州,尽管李煜遣使送去书信,说以唇亡齿寒之理,但吴越王钱俶根本不搭理李煜,直接将李煜的书信呈给了赵匡胤,并帮着赵匡胤攻打南唐。

可以说,吴越是十国割据政权中最特别的一个存在,存在的时间也最长,长达七十余年,它自建立起就秉持着开国君主钱镠可贵的民本思想,钱镠曾告诫子孙后代要善事中国,要识时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尽量不要造成大规模的战事,给百姓带来灾难。

于是当宋朝统一天下之势锐不可挡时,钱俶决定归降,在帮着宋朝攻灭南唐之后,于978年纳土归宋。

当然,赵匡胤没能看到钱俶纳土归宋就病逝了,其弟赵光义继位,而吴越归降之后,十国割据政权中只剩下了北汉,北汉也是十国割据政权中*的北方政权,因为更北边的辽的支持,宋朝攻打北汉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曲折的。

早在969年,赵匡胤就亲自领兵攻打北汉,因着辽的支持,加上天热,宋军多患腹泻病,最终赵匡胤不得不退兵。十年后,赵光义又御驾亲征,大军兵分四路攻打北汉,最终北汉末帝刘继元奉表投降,北汉灭亡。

由此,十国割据政权全部灭亡。

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绝大部分都是宋朝消灭的。

五代指的是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之间接近七十年时间中中原地区兴起的五个正统王朝,简单概括起来就是由“朱李石刘郭”建立的“梁唐晋汉周”,五代的最后一个朝代便是后周了。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柴荣驾崩之后传位给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是为后周恭帝。半年之后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称帝,建立了北宋,五代至此灭亡。

在之后的近二十年时间中,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先后消灭了割据在南方和北方的近十个政权,完成了中原地区的基本统一。北宋在立国之初拥有的版图就是后周的版图,后来赵匡胤和赵普、赵光义等人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在完成北方的重兵部署之后,赵匡胤陆续发动了对南方政权的统一战争。

武平

建隆三年(龚爱云962年)十月,割据在湖南地区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去世,国内一片混乱,赵匡胤随即出兵,俘虏了信任的武平节度使周保全,平定湖南。

后蜀

后蜀建立在后唐长兴五年(公元934年),是一个长期安定和平并繁荣富庶的割据政权,赵匡胤在平定湖南之后不久便再次出兵南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宋朝将领王全斌等人只用了六十六天时间便消灭了后蜀政权。

南汉

南汉的政局一直很混乱,皇帝刘鋹亲信小人,国内民不聊生。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宋朝大将潘美开始了对南汉的战争,而南汉皇帝刘鋹则只顾自己逃命,士兵完全无法抵抗宋朝军队,刘鋹在准备逃亡之时发现自己准备好的船只已经全部被部下偷偷开走了,只能向宋朝纳土归降。

南唐

南唐其实很早就已经向北宋表示臣服了,但是为了避免灭国之祸他们也在悄悄部署军队,准备迎敌,赵匡胤抓住这个把柄在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命曹彬和潘美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次年年底攻破南唐都城,李煜出降。

漳泉和吴越

南方的政权相继翦灭之后赵匡胤在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突然驾崩,随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宋太宗即位之后不久便开始对割据漳泉的陈洪进以及吴越王钱俶施加政治压力,逼迫他们纳土归降,吴越国归降北宋之后,南方的所有割据势力都被消灭了。

北汉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赵光义开始向十国中的最后一个势力——北汉展开进攻,北汉虽然地域狭小但是因为倚仗契丹的势力而多次让包括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在内 的敌对势力折戟沉沙,而太平兴国四年的这次北伐,赵光义是志在必得,他先派大将潘美包围北汉都城太原,随后御驾亲征,最终在击败契丹的援军之后荡平太原。

在消灭太原之后,五代以来的所有割据势力便全部都被荡平了,北宋在宋太宗时期完成了中原地区的基本统一。

960年,后周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策划黄袍加身,逼迫后周幼帝柴宗训退位,建立北宋。

建立北宋后,赵匡胤遂开始了扫平诸侯,一统天下的征战之路。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赵匡胤经过四年的南征北战,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在这四年中,北宋灭掉了哪几个割据政权呢

后周。后周是五代的最后一个中原王朝。951年,原后汉枢密使郭威在澶州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逼迫汉末帝刘赟禅位,代汉建周(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故而以“周”为国号),都开封。此后,后周历柴荣(郭威亲子郭侗、郭信皆被汉隐帝刘承祐所害,故而收养柴荣荣为子)、柴宗训二帝,享国10年。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联合镇、定二州守将谎报辽和北汉联合进犯,领兵到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建立北宋。

南平(荆南)。南平是高季兴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是五代十国中疆土最小的政权,盘踞在荆州一带,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因南平国力实在太过羸弱,因此高季兴在位期间,奉行“奉事中原王朝”之策,不管中原谁称帝,他都是一概称臣,故而被诸国称为“高赖子”。此后,南平历经高从诲、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四主,享国40年。

赵匡胤即位后,对南平是垂涎三尺。南平地处长江中游要冲,南北相邻,又东临南唐,西接后蜀,南靠南汉,只要占据此地和湖南之地,北宋就可将江南诸国彻底割裂,从而为逐一击破创造有利的条件。最初,因南平贡奉甚勤,赵匡胤实在找不到出兵的借口,若贸然兴师动众,实在是有损新兴北宋政权的形象,更甚者还有可能引起江南诸国的联合针对,故而一直迟迟未有动作。

直到962年,发生在武平的一件内乱,才让赵匡胤有了吞并南平的机会。这一年,武平军节度使周行逢病逝,其幼子周保权继位,衡州刺史张文表乘机兵变,占潭州,逼朗州。周保权为自保,遂向北宋求援。赵匡胤闻武平求援后,遂决定以“假道灭虢”的方略,出师湖南、假道荆渚,以达一箭双雕的目的。963年,赵匡胤出兵援救湖南,在途中便以假道之计先行吞并南平。

武平。武平是盘踞于湖南地区的一个割据势力,首任武平节度使为马光惠。951年,南楚马氏内斗,楚王马希萼荒淫无道,湖南大乱,静江指挥使王逵、周行逢等将领遂举兵造反,割据朗州,并拥立马光惠(马楚武穆王马殷嫡长子马希振之子)为武平节度使。但是,因马光惠性情懦弱,嗜酒误事,不能服众,故而在不久就被王逵、周行逢所废,而后推举刘言为权武平留后。在刘言的带领下,武平势力一度占除郴州、连州(被南汉所占据)外的南岭以北的所有南楚故地。

953年,刘言被武安节度使王逵击败,随后王逵取代刘严成为武平节度使。956年,王逵被岳州团练使潘叔嗣所杀,武清军节度使周行逢取代王逵为武平节度使。962年,周行逢病逝,其子周保权继武平节度使。随后,衡州刺史张文表叛,周保权为自保求援北宋,但是北宋援军未到,就被杨师璠所平定。963年,北宋大军赶到,此时周保权见北宋对自己已有吞并之心,且自己已无力抵挡,遂纳土归降。

后蜀。后蜀是孟知祥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盛时疆域辖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孟知祥原为后唐将领,925年郭崇韬率唐军灭前蜀,在郭崇韬的举荐下,后唐庄宗任命孟知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四月,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兴教门之变中被杀,后唐大乱,孟知祥趁机占蜀地割据自立。934年,孟知祥在成都正式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

后蜀历孟知祥、孟昶二帝,享国32年。孟知祥、孟昶在位期间,颇能励精图治,境内很少发生战争,也甚少对外征战,故而蜀地在其统治时期,是五代时期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维持了30多年的和平与安宁。963年,宋平荆池后,随即部署攻蜀。后蜀末帝孟昶闻讯,欲依托川陕险要地势,严兵拒守,同时遣使约北汉共同反宋。恰在此时,后蜀叛将赵彦韬降宋,并将后蜀军事部署悉数告之赵匡胤,于是赵匡胤遂于次年出兵攻蜀。

964年,北宋兵分东北两路攻蜀,东路军由王全斌率步骑三万出凤州,沿嘉陵江南下;西路军由刘廷让率步骑二万出归州,溯长江西进,两路分进合击,会攻成都。次年,北路军突破剑门险要,大败蜀军,占要隘剑阁;东路军突破巴东咽吭夔州,连克万州、开州、忠州、遂州等地。不久,两路直逼成都,孟昶举城投降,蜀亡。

南汉。南汉是刘䶮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盛时辖今广东、广西、海南及云南一部。917年,静海节度使刘䶮反后梁,自立为帝,建国大越。次年,刘䶮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此后,南汉历经刘玢、刘晟、刘鋹三帝,享国五十四年。

970年,在南唐、吴越皆在名义上上表称臣时,南汉末帝刘䶮却是打死都不愿意上表称臣,故而赵匡胤并以此为借口,兵发南汉。九月初一,赵匡胤命潭州防御使潘美率十州兵南下平汉。次年,宋军克英州、雄州等州,破南汉招讨使郭崇岳六万大军。不久,刘鋹降,汉亡。

南唐。南唐是李昪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盛时辖扬、楚、洲、滁、和、光、黄、舒、蕲、卢,寿、洵,泰、濠、通、润、常、寅、歙、鄂、升、池、饶、信、江、洪、抚、袁、古、虔、筠、建、汀、剑、漳、泉等36州。937年,徐知诰废吴王杨溥,自立为帝,建国大齐。二年后,徐知诰为给自己的帝位正名,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恢复李姓,改名为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李昪在位期间,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从不主动发动对外战争,甚至是吴越国发生内乱时,都坚定不施侵略,反而是让使者前去慰问。故而,在他统治时期,南唐地区社会生产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步入繁荣昌盛,成为南方最强盛的王国。此后,南唐历李璟、李煜等二帝,李璟在位前期,南唐步入极盛,此时南唐吞并楚、闽二国,疆土达到最盛。但是,后期因李璟*无度,致使南唐政治腐败,国力下降,被后周夺取淮南江北之地,国势日衰。

974年,在灭南汉后,经过二年的准备,赵匡胤命曹彬率十万大军出荆南,南下灭唐。次年,宋军在秦淮河大败南唐十万主力军,而后又全歼南唐朱令赟所率十万援军,于十一月攻破唐都江宁,李煜降,南唐亡。

976年,赵匡胤崩,弟赵光义登基,是为宋太宗。

宋太宗即位后,中土大地仅剩吴越、北汉两国。

吴越。吴越是钱镠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盛时辖两浙13州疆域,约在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钱镠接受朱温给予的吴越王的册封。923年,钱镠正式建立吴越国,虽未称帝,但却改府署为朝廷,置丞相、侍郎等百官,一切礼制皆按照皇帝的规格。

钱镠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奉行与邻和睦、与民休息之策,并大规模修堤筑坝,鼓励百姓扩大垦田,故而一时间吴越境内经济繁荣,文士荟萃,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境内无弃田”,两浙百姓都尊称其为“海龙王”。此后,吴越历钱元瓘、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等四王,享国86年。

978年,吴越国王钱镠之孙钱弘俶见北宋此时已基本一统中国,连南方最强盛的南唐都被灭国,自知单凭一国之力已无法抵挡住北宋,故而遵循祖父钱镠“善事中原,维护一统”的家训,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数献给宋朝,史称“纳土归宋”。

北汉。北汉是刘崇建立的一个割据势力,盛时辖河东十二州,是十国里*在北方的政权。951年,郭威逼迫汉末帝刘赟禅位,称帝建立后周,而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仍用后汉的乾祐年号,史称北汉。

刘崇在位期间,奉行结辽抗周之策,时常联合辽国进犯后周,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此后,北汉历刘钧、刘继恩、刘继元三帝,享国28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支援北汉的辽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皇帝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遂亡。

自灭亡北汉后,北宋终于结束了自唐末黄巢之乱以来九十余年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统中国。

在宋朝开国时,中国仍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经宋太祖、宋太宗两朝,才基本完成统一。下面我简单罗列一下被大宋消灭的割据势力。

1、荆南(南平)

公元963年,慕容延钊、李处耘平荆南,荆南节度使高继冲以三州十七县之地归顺大宋。

2、湖南(楚)

宋师平定荆南后,进攻湖南,俘湖南节度使周保权,湖南十四州、六十六县悉数并入大宋帝国。

3、后蜀

公元965年,王全斌破蜀,后蜀皇帝孟昶投降。从宋军发兵到后蜀投降,总计只用了六十六天。后蜀四十六个州、二百四十座县城以及五十三万户人口,全部归于大宋。

4、南汉

公元970年,潘美征南汉,南汉皇帝刘鋹投降,六十州、二百十四县并入大宋版图。

5、南唐

公元975年,曹彬伐南唐,后主李煜降,十九州一百零八县划入大宋领土。

6、漳、泉(闽)

公元978年,盘踞福建漳、泉二州的军阀陈洪进上表纳土,将两州十四县全部献上,共计有十五万户人口以及一万八千多名士兵。

7、吴越

陈洪进归降大宋后,吴越王钱俶步其后尘,上表献上十三州一郡八十六县,共有五十五万户人口以及十一万兵卒。

8、北汉

北汉是惟一位于北方的割据政权,由于有辽国支持,最后灭亡。公元979年,太宗皇帝亲征,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共计十个州,四十一个县,共计三万五千户,兵卒三万。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继承的是后周广大的领土。后周世宗柴荣已经拿下了北汉的很多土地,将北汉挤到一个太原城内,全取了南唐的江北土地,将南唐压缩到长江以南,还从辽国手中收复了幽云十六州中的两州。可以说,柴荣啃下了最艰难的硬骨头,赵匡胤、赵光义兄弟才有好肉可吃。

一、五代是梁、唐、晋、汉、周,都是相继而立的,因此对五代来说,宋朝只是篡夺了后周

后梁灭亡于后唐,后唐被后晋和契丹人联合攻灭(主力其实是契丹),后晋被契丹攻灭,后汉被后周攻灭。如上所述,后周世宗柴荣在位短短几年间,几乎年年征战,已经掌控了半个天下,赵匡胤的军事才能不见得比柴荣高,然而他篡周后的局势,显然比柴荣初继位时好得多。

二、宋朝建立前,十国之中的有些国家已经灭亡

譬如说十国中*建立的前蜀,早被后唐攻灭了,但是后唐大将孟知祥趁后唐大乱之机,分裂出来建立了后蜀。

杨行密建立的吴国也早灭亡了,是被权臣徐知诰篡权夺位的,徐知诰改名李昪,建立了南唐。

马殷建立的楚国也灭亡了,实际上是亡于马殷诸子争立的内乱,南唐趁机攻下长沙,但不久后被湖南诸将赶走,湖南一带成了诸将混战的局面。

王潮、王审知兄弟建立的闽国也灭亡了,也是实际亡于内乱,南唐、吴越等国趁机捡便宜,但有些地方还是被当地实力军阀掌控着。

剩下的六国,是南唐、吴越、荆南、后蜀、南汉、北汉。

三、宋朝攻灭或收降的诸国

1、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北宋假途灭虢收荆南,又南下收湖南

楚国灭亡后,湖南军阀剧烈争斗,还请求宋朝出兵,宋朝假意向建都江陵的荆南借道,趁机把军队开入江陵城中,挟制荆南少主高继冲投降,收其三州、十七县。

宋兵趁势下湖南,得十四州、六十六县,兵锋已经离岭南的南汉很近。

2、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宋兵攻入成都,后蜀后主孟昶投降

此战,得州四十五,县一百八十九。蜀将全师雄反宋,直到第二年年末,全师雄病死,蜀地才真正被平定。

3、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宋兵下广州,南汉灭亡。

得州六十,县二百十四。

4、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兵下金陵,李煜投降,南唐灭亡

得州二十二,县一百八十。(南唐本来在十国中最强,李煜后期,已经被削弱到这种程度)

5、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漳泉节度使(本原属闽国领土)纳土归宋,紧接着,吴越王也纳土归宋

漳泉得二州,十四县;吴越得十四州、八十六县。十国之一的吴越灭亡,是主动投降的。

6、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兵下太原,北汉灭亡,至此,北宋统一了唐末分裂后的大部分领土

得州十,县四十(真不知道北汉那点领土,是怎么分出这么多州县的)。

(本文为星火辰整理,图片来自网络, 件不足,应该戢兵育民,等泽潞地区经济恢复过来再图谋北汉。

实际张晖也反对赵匡胤打北汉,张永德是从军事、外交两方面反对,张晖是从经济方面反对。

军事、外交、经济,三管齐下,赵匡胤没辙了。

北汉不能打,契丹不敢打,摆在赵匡胤面前的其实就只有打南方了,王朴的《平边策》再次摆上了大宋君臣的案前。

后来,赵匡胤在赵普的建议下,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方针,这就是*的雪夜定策故事。

而后赵匡胤曾对赵光义说:

“中国自五代己来,兵连祸结,帑藏空虚,必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即国用富饶矣。河东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之患,我当之也。姑存之以为我屏翰,候我富实则取之。”

赵匡胤这话,进一步阐述了宋朝统一策略,对雪夜定策做了一次总结。

统一步骤。

建隆三年(962年)十月,武平、荆南先后请求赵匡胤出兵平定湖南张文表叛乱,这就给了赵匡胤一个出兵荆南、湖南的*机会。

赵匡胤正打瞌睡呢,就有人送枕头,这么好的事上哪找去

赵匡胤喜上眉梢,当即决定动手,拉开了统一南方的序幕。

建隆四年(963年)二月初三日,主帅慕容延钊、监军李处耘率军抵达宋朝领土襄州,但是赵匡胤很不厚道,没有先灭张文表,而是顺手牵羊灭南平。

二月初十日,高继冲投降,南平灭亡。

以宋朝大军出襄州开始算,宋军灭南平花费时间不足七天!

如果宋朝大军没有哪位倒霉蛋骑马掉死,走路摔死,那这场灭国战宋朝大军的死伤人数为零!

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用时最短、损伤最小的灭国战。

紧接着,宋朝大军继续挥兵南下,三月武平节度使周保权投降,湖南被拿下,荆湖之地,尽归大宋所有。

拿下荆湖之后,割据四川的后蜀孟昶,就是他要收拾的下一个目标。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初三日,赵匡胤派出两路大军,一北一东,发起一场灭蜀之战。

北路大军,主帅是王全斌,监军是王仁赡为监军,率兵三万多,自凤州沿嘉陵江南下,直攻后蜀;东路大军,主帅是刘光义,监军曹彬,率兵两万多从归州沿长江西上。

十二月,战争正式爆发。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初七日,孟昶向王全斌投降,短短六十六天,后蜀宣告灭亡。

宋朝灭蜀倒是很快,但是引发了四川暴乱,最后一直到乾德四年(966年)十二月,用了两年时间才平定蜀乱。

按理说,宋朝该对南汉或者南唐下手了。

但是,乾德六年(968年)七月,北汉皇帝刘承钧病逝,这给了赵匡胤可趁之机。

八月十七日,赵匡胤马上派李继勋、曹彬、赵赞等人攻打北汉。

这一仗,宋朝优势不要太明显,宋朝是倚强凌弱,而且北汉内部发生政变,新继位的皇帝刘继恩被宰相郭无为弑杀,另立刘继元为帝。

而郭无为是个投降派,主张向宋朝投降。

但就算是这样,第一战,宋军失败。

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御驾亲征,还是没拿下北汉。

赵匡胤没辙,只能继续执行先南后北政策,对南汉用兵。

开宝三年(970年)九月初一日,赵匡胤以潘美为主帅,发动灭南汉之战。

这一战,宋朝甚至都没有出动中央禁军,只派了地方兵,结果南汉压根就不是宋朝对手。

开宝四年(971年)二月初五日,南汉皇帝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然后,宋朝统一战争被宰相赵普和赵光义的权力斗争给耽搁了。

一直到开宝七年(974年)九月二十一日,赵匡胤以曹彬为主帅,潘美为副帅,率领五路大军攻打南唐。

赵匡胤的作战方针是:

“南方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略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须急击也。”

不着急,慢慢打,争取以最小的代价接收最完整的南唐。

战争一开始,宋朝大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基本没有遭遇什么挫折,顺风顺水兵临南唐国都金陵(今南京)城下。

宋朝灭唐之战没什么好说的,*有意思的就是,赵匡胤的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就是这个时候说的。

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曹彬率领宋军攻破金陵城,接受李煜的投降,南唐正式灭亡。

南唐就是赵匡胤灭掉了最后一个国家。

开宝九年(976年)二月初二日,群臣为庆贺灭唐之功,请求给赵匡胤加上一个一统太平的尊号。

但赵匡胤断然拒绝道:

“燕、晋未复,遽可谓一统太平乎 ”

赵匡胤认为,北汉没灭,幽云未复,我算哪门子一统太平

由此可见,北汉和幽云十六州始终是赵匡胤心中的一根刺,不拿下这两块地盘,自己就不算大功告成。

此时宋朝距离统一天下,还有三个半目标。

第一吴越,第二北汉,第三幽云十六州;

最后半个割据泉,漳二州的清源军(平海)节度使陈洪进。

其中,幽云十六州是辽国地盘,终赵匡胤一生,都不敢对辽国动手;

吴越国主钱俶和陈洪进早就向宋朝称臣纳贡,钱俶甚至在这年来开封朝见赵匡胤。

也就是说,赵匡胤下一个要对付的目标其实是北汉。

八月十三日,赵匡胤发动了生命中最后一次战争。

赵匡胤派党进、潘美攻打北汉,算上这一次,这是赵匡胤第四次大规模攻打北汉。

其实,北汉经过开宝二年赵匡胤的御驾亲征,就剩半口气了,这一次,北汉多半是要挡不住的。

但是,意外发生了,十月二十日,赵匡胤突然暴毙,享年五十岁,其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统一天下的大任交给了赵光义。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平海节度使陈洪进入朝觐见,纳土归降,泉漳二州正式纳入宋朝版图、宋朝正式统一福建全境。

同年五月,吴越国主钱俶入朝觐见,纳土归宋,吴越灭亡,宋朝统一南方。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赵光义命潘美、崔彦进等人率军围攻太原。不久。赵光义御驾亲征,四月二十二日,抵达太原。

五月初六日,刘继元投降,北汉灭亡。

宋朝局部统一中原,接下来就该去拿下幽云十六州了。

但是赵光义两次北伐失败,北汉成为宋朝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统一战争就此结束。

四、统一结果。

总的来说,宋朝统一战争从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二月开始,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结束,断断续续持续了十六年,先后顺序是:

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南唐、泉漳、吴越、北汉。

整个宋朝统一战争,除了北汉依靠辽国的帮助,给宋朝带来很大的麻烦,是块硬骨头,其余各国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这也导致宋朝统一战争没有名局,没有出现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将。

号称宋朝开国第一名将的曹彬,也不过如此,名气并不大。

在统一过程中,宋朝一边统一,一边防御辽国,一心两用,还有心思平定内部政争,赵匡胤甚至进行了两次杯酒释兵权,不断剥夺武将权力。

宋朝的统一战争最终结果是局部统一中国,请注意,宋朝是局部统一中国,但是宋朝也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形势。

中国历史进入新的一页,最终开始了宋朝与辽金夏对峙的局面,宋朝不是一个大统一时期,而是又一次分裂,直到元朝灭亡南宋,中国才自唐朝之后再次统一。

赵匡胤经过四年的南征北战,先后灭亡了五代十国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割据荆南开创者朱温

割据武平开创者周得全

割据后蜀开创者孟昶

割据南汉开创者刘隐

割据南唐开创者李璟


今天关于《五代十国割据的政权中,有哪些政权是被宋朝消灭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五代十国的王朝中,不是被北宋灭亡的是的详细内容...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