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医疗股票代码(上海联影医疗股票代码)

2022-07-30 1:15:53 证券 xcsgjz

联影医疗股票代码



本文目录一览:



在完成了高端MR、高端彩超、高层CT、MI等产品的自主制造之后,当下到2025年之前,我国影像设备行业还面临进一步加大基础攻关和超高端产品升级,而国内企业正加速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完成这一跃升。

日前,证监会发布相关批复文件,同意国产影像设备龙头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医疗”)*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注册申请。根据后者招股说明书,联影医疗此次IPO的募集资金计划达124.8亿元,其中92.94亿元将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项目、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产业化基金项目。从募资投向上看,其将进一步加大对高端影像设备的研发和攻关力度。

联影医疗一旦完成敲钟后,中国影像设备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将达到5家,借力资本市场加大中国高端影像设备的技术攻关发展战略,正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国内龙头顺势扩张

作为医疗器械的细分赛道,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灼识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8000亿美元,2020年到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3%。西南证券分析师杜向阳指出,“从全球来看,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赛道仅此与IVD和心血管器械,国内看,影像设备仅次于IVD,属于医疗器械赛道中极为重要的细分领域。”

根据目的不同,医学影像设备可分为诊断影像设备及治疗影像设备,诊断影像设备根据信号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磁共振成像(MR)设备、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设备、X射线成像(XR)设备、分子影像(MI)设备、超声(US)设备等;治疗影像设备大致可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DSA)及定向放射设备(骨科C臂)等。

西南证券整理测算,2020年DSA、CT、US、MRI、PET-CT的市场规模分别为39.5亿元、172.7亿元、99.2亿元、89.2亿元、13.2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分别为106亿元、282亿元、245亿元、284亿元、71亿元,2020-2030年的C*R分别为10.4%、5.0%、9.5%、12.3%、18.4%。

为把握市场增长的机遇,国内龙头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加速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谋求扩张。2022年3月,行业龙头企业万东医疗(600055)通过定增募集资金20.46亿元,用途包括补充流动资金、MRI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DSA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DR及DRF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CT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联影医疗IPO募集资金的用途分配为,61.68亿元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项目,31.26亿元用于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产业化基金项目,7.35亿元用于营销服务网络项目,4.52亿元为信息化提升项目,2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公司表示,“募集资金将进一步支持公司未来发展的规模化和全球化,扩充公司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产能,加快公司产品和技术升级,提高核心部件国产化水平,扩大公司国内外市场份额。”

联影扭亏为盈进入高速发展

联影医疗成立于2011年,2018年,其剥离了规模较小的第三方影像中心和医疗人工智能业务后聚焦主业,专攻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等。2015年以后,公司的高端产品3.0TMRI、PET-CT、PET-MR、256排以上CT等不断上市销售。至2021年,CT、MI、XR产品对公司业绩形成了主要支撑。2021年,联影医疗CT产品营收为34.21亿元,占总营收的47.87%;MI营收为10.40亿元,占比为14.55%;XR营收4.94亿元,占比6.91%。

近几年,联影医疗的业绩持续增长,摆脱了亏损状态,并在2020年后营收出现大幅上升。财报数据显示,2018-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0.35亿元、29.79亿元、57.61亿元、72.54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0.74亿元、9.03亿元、14.17亿元。近三年,联影医疗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头部企业,公司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56.03%。其中,2020年、2021年,公司的ROE达到30.91%、32.81%。

据招股书,联影医疗的实际控制人为薛敏,控股股东为联影集团。IPO前,薛敏通过联影集团实际支配联影医疗23.14%的表决权,通过上海影升实际支配8.31%的表决权,通过上海影智实际支配联影医疗0.43%的表决权。因此,薛敏实际可支配联影医疗的表决权比例合计31.88%。

上海联和持股18.64%,上海影升持股8.31%,中科道富持股6.46%,上海北元持股4.49%,上海易端持股3.86%,严全良持股2.86%,国寿成达、宁波影聚分别持股2.57%。

注:红框系发行人员工持股平台 招股书

中金公司以管理人身份代表“中金公司联影医疗员工持股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作为*的有限合伙人分别持有发行人员工持股平台上海影董、宁波影聚、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和宁波影康财产份额进而间接持有联影医疗股份(对应发行前持有联影医疗股份比例约为8.56%)。

此外,先进投资、高特佳睿宝、同创鹏华、领中哈勃、国风投也是股东。

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宁波影康分别持股1.71%,国风投持股1.34%,申和新泰持股为1.25%,先进投资持股为1.21%,领中哈勃持股为1.04%。

IPO后,联影集团持股为20.33%,上海联和持股为16.38%,上海影升持股为7.3%,中科道富持股为5.68%,上海北元持股为3.95%,上海易端持股为3.39%,严全良持股为2.51%,国寿成达持股为2.26%。

在国内新增设备市场份额领先

从国内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规模来看,联影医疗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ROE水平与迈瑞医疗较为接近。2021年,联影医疗、万东医疗、迈瑞医疗、开立医疗、祥生医疗的营收分别为72.54亿元、11.56亿元、252.70亿元、14.45亿元、3.98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4.17亿元、1.83亿元、80.02亿元、2.47亿元、1.12亿元。

不过,对比普通同行,在高端产品突破的联影医疗,面对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涵盖跨国企业,包括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医科达,这些国际巨头企业均在MR、CT、XR、MI和超声产品有所布局,且在高端产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SA、CT、US、MRI、PET-CT的国产化率(量)分别为10%、45%、35%、40%、30%。

但在影像赛道国产化率提升的过程中,国内龙头企业在国内新增设备市场份额逐渐领先。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按新增台数占有率口径,联影医疗的MR、CT、PET-CT及PET-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均*,DR及移动DR产品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同时,东软医疗在DSA、CT、MI领域,万东医疗在GXR、DSA领域,也均达到较高的产品份额。

联影医疗招股书显示,公司过去的收入增长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及政策红利、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公司相关医疗设备需求的增加、技术创新优势、影像设备升级更替带来的业务机会、市场竞争格局带来的发展动力、市场对品牌认知度的提高、销售网络优势、品规丰富优势、维保服务收入的快速增长。

但公司也表示,“未来,倘若上述一项或多项驱动因素不可持续或发生不利变化,亦或对收入增长驱动幅度不及预期,都可能导致公司收入增长率下降,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具体到公司较为核心的CT、DR业务,其需求释放后的销售收入逐渐放缓。据了解,CT和DR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1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这两项产品的市场提前释放了今后一段时间的部分新增购置需求,如今,市场总体需求已相对下降。

上市后的联影医疗面临的课题或许还有,如何在加大高端产品的科技攻关的同时,扭转子公司的亏损程度。在联影医疗披露的10家境内控股子公司、14家境外控股子公司中,除常州联影、上海新漫、美国联影外,其余子公司在2021年处于不同程度的亏损状态。其中,在报告期内,UIHS净利润为-8763.89万元、武汉科仪净利润为-2385.37万元、武汉联影净利润则为-1.78亿元。

不过当下,行业内企业均在研发上加大投入以改变上述不利局面,2018-2021年,联影医疗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51亿元、5.79亿元、7.56亿元、9.68亿元。西门子医疗2021年研发费用为15.46亿欧元,GE医疗为8.47亿美元。




鞍重股份股吧

3月10日,吉翔股份(603399)、鞍重股份(002667)两只辽宁籍股票双双呈现出跌停走势。截至全天收盘,吉翔股份报于23.39元,下跌2.6元;鞍重股份报于20.31元,下跌2.26元。

从当日两家公司的龙虎榜数据来看,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一营业部等为代表的市场中知名游资席位逆势买入,并登上龙虎榜。

具体来看,吉翔股份曾于1月6日晚公告,公司拟以现金4.8亿元收购宁波永杉所持永杉锂业***股权。永杉锂业主要生产电池级/工业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等产品,系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等。吉翔股份本次拟通过收购永杉锂业,将业务板块延伸至新能源领域。

正可谓有“锂”走遍天下。消息一经披露,吉翔股份从1月7日开始即开启了一轮上走势。截至3月10日,吉翔股份的*累计涨幅达到278.52%。

3月9日,吉翔股份以涨停报收。在3月9日晚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吉翔股份表示,公司以现金4.8亿元收购宁波永杉所持永杉锂业***股权,并于2022年1月25日完成了交割。永杉锂业目前尚处于在建工程,预计于2022年6月底正式投产。永杉锂业未来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情况存在不确定性,本次交易后永杉锂业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今日,吉翔股份在跳空高开之后就一路下行,股价在临近尾盘时封在跌停板上。吉翔股份3月10日晚间公告,持股10.23%的股东聚宝盆66号拟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不超过6%的公司股份。

鞍重股份曾于2021年6月公告,拟以自有资金收购江西同安持有的兴锂科技不低于51%股权。此后在2021年8月鞍重股份进一步公告,公司与强强投资、江西同安、张强亮、张洪斌等各方签署《现金购买资产意向协议》,交易变更为拟以自有资金收购江西同安51%股权。不过,鞍重股份于2022年1月9日晚间披露了终止交易江西同安股权的消息。1月10日、1月11日,鞍重股份的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

不过,这并不影响鞍重股份在此之后的市场表现。该股于2月14日至2月23日的8个交易日中收出7个涨停板,成为彼时市场中的强势品种。需要指出的是,鞍重股份2022年1月29日披露了《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1年净利润亏损9000万元-1.1亿元,营业收入为1.8亿元-2.3亿元,扣除后营业收入为1.2亿元-1.5亿元。

3月10日,吉翔股份、鞍重股份双双登上龙虎榜。从已经披露的龙虎榜数据来看,3月10日,鞍重股份买入金额*的前5名营业部分别是兴业证券宁波分公司、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中国中金财富证券广州分公司、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一营业部、华泰证券北京东三环北路营业部;卖出前5名营业部当中,则有两家机构专用席位上榜。

吉翔股份买入金额*的前5名营业部分别是华泰证券总部、长城证券四川分公司、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一营业部、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一营业部、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营业部。




联影医疗股票代码多少

在完成了高端MR、高端彩超、高层CT、MI等产品的自主制造之后,当下到2025年之前,我国影像设备行业还面临进一步加大基础攻关和超高端产品升级,而国内企业正加速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完成这一跃升。

日前,证监会发布相关批复文件,同意国产影像设备龙头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医疗”)*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注册申请。根据后者招股说明书,联影医疗此次IPO的募集资金计划达124.8亿元,其中92.94亿元将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项目、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产业化基金项目。从募资投向上看,其将进一步加大对高端影像设备的研发和攻关力度。

联影医疗一旦完成敲钟后,中国影像设备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将达到5家,借力资本市场加大中国高端影像设备的技术攻关发展战略,正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国内龙头顺势扩张

作为医疗器械的细分赛道,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灼识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8000亿美元,2020年到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3%。西南证券分析师杜向阳指出,“从全球来看,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赛道仅此与IVD和心血管器械,国内看,影像设备仅次于IVD,属于医疗器械赛道中极为重要的细分领域。”

根据目的不同,医学影像设备可分为诊断影像设备及治疗影像设备,诊断影像设备根据信号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磁共振成像(MR)设备、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设备、X射线成像(XR)设备、分子影像(MI)设备、超声(US)设备等;治疗影像设备大致可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DSA)及定向放射设备(骨科C臂)等。

西南证券整理测算,2020年DSA、CT、US、MRI、PET-CT的市场规模分别为39.5亿元、172.7亿元、99.2亿元、89.2亿元、13.2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分别为106亿元、282亿元、245亿元、284亿元、71亿元,2020-2030年的C*R分别为10.4%、5.0%、9.5%、12.3%、18.4%。

为把握市场增长的机遇,国内龙头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加速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谋求扩张。2022年3月,行业龙头企业万东医疗(600055)通过定增募集资金20.46亿元,用途包括补充流动资金、MRI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DSA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DR及DRF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CT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联影医疗IPO募集资金的用途分配为,61.68亿元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项目,31.26亿元用于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产业化基金项目,7.35亿元用于营销服务网络项目,4.52亿元为信息化提升项目,2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公司表示,“募集资金将进一步支持公司未来发展的规模化和全球化,扩充公司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产能,加快公司产品和技术升级,提高核心部件国产化水平,扩大公司国内外市场份额。”

联影扭亏为盈进入高速发展

联影医疗成立于2011年,2018年,其剥离了规模较小的第三方影像中心和医疗人工智能业务后聚焦主业,专攻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等。2015年以后,公司的高端产品3.0TMRI、PET-CT、PET-MR、256排以上CT等不断上市销售。至2021年,CT、MI、XR产品对公司业绩形成了主要支撑。2021年,联影医疗CT产品营收为34.21亿元,占总营收的47.87%;MI营收为10.40亿元,占比为14.55%;XR营收4.94亿元,占比6.91%。

近几年,联影医疗的业绩持续增长,摆脱了亏损状态,并在2020年后营收出现大幅上升。财报数据显示,2018-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0.35亿元、29.79亿元、57.61亿元、72.54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0.74亿元、9.03亿元、14.17亿元。近三年,联影医疗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头部企业,公司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56.03%。其中,2020年、2021年,公司的ROE达到30.91%、32.81%。

据招股书,联影医疗的实际控制人为薛敏,控股股东为联影集团。IPO前,薛敏通过联影集团实际支配联影医疗23.14%的表决权,通过上海影升实际支配8.31%的表决权,通过上海影智实际支配联影医疗0.43%的表决权。因此,薛敏实际可支配联影医疗的表决权比例合计31.88%。

上海联和持股18.64%,上海影升持股8.31%,中科道富持股6.46%,上海北元持股4.49%,上海易端持股3.86%,严全良持股2.86%,国寿成达、宁波影聚分别持股2.57%。

注:红框系发行人员工持股平台 招股书

中金公司以管理人身份代表“中金公司联影医疗员工持股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作为*的有限合伙人分别持有发行人员工持股平台上海影董、宁波影聚、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和宁波影康财产份额进而间接持有联影医疗股份(对应发行前持有联影医疗股份比例约为8.56%)。

此外,先进投资、高特佳睿宝、同创鹏华、领中哈勃、国风投也是股东。

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宁波影康分别持股1.71%,国风投持股1.34%,申和新泰持股为1.25%,先进投资持股为1.21%,领中哈勃持股为1.04%。

IPO后,联影集团持股为20.33%,上海联和持股为16.38%,上海影升持股为7.3%,中科道富持股为5.68%,上海北元持股为3.95%,上海易端持股为3.39%,严全良持股为2.51%,国寿成达持股为2.26%。

在国内新增设备市场份额领先

从国内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规模来看,联影医疗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ROE水平与迈瑞医疗较为接近。2021年,联影医疗、万东医疗、迈瑞医疗、开立医疗、祥生医疗的营收分别为72.54亿元、11.56亿元、252.70亿元、14.45亿元、3.98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4.17亿元、1.83亿元、80.02亿元、2.47亿元、1.12亿元。

不过,对比普通同行,在高端产品突破的联影医疗,面对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涵盖跨国企业,包括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医科达,这些国际巨头企业均在MR、CT、XR、MI和超声产品有所布局,且在高端产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SA、CT、US、MRI、PET-CT的国产化率(量)分别为10%、45%、35%、40%、30%。

但在影像赛道国产化率提升的过程中,国内龙头企业在国内新增设备市场份额逐渐领先。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按新增台数占有率口径,联影医疗的MR、CT、PET-CT及PET-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均*,DR及移动DR产品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同时,东软医疗在DSA、CT、MI领域,万东医疗在GXR、DSA领域,也均达到较高的产品份额。

联影医疗招股书显示,公司过去的收入增长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及政策红利、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公司相关医疗设备需求的增加、技术创新优势、影像设备升级更替带来的业务机会、市场竞争格局带来的发展动力、市场对品牌认知度的提高、销售网络优势、品规丰富优势、维保服务收入的快速增长。

但公司也表示,“未来,倘若上述一项或多项驱动因素不可持续或发生不利变化,亦或对收入增长驱动幅度不及预期,都可能导致公司收入增长率下降,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具体到公司较为核心的CT、DR业务,其需求释放后的销售收入逐渐放缓。据了解,CT和DR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1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这两项产品的市场提前释放了今后一段时间的部分新增购置需求,如今,市场总体需求已相对下降。

上市后的联影医疗面临的课题或许还有,如何在加大高端产品的科技攻关的同时,扭转子公司的亏损程度。在联影医疗披露的10家境内控股子公司、14家境外控股子公司中,除常州联影、上海新漫、美国联影外,其余子公司在2021年处于不同程度的亏损状态。其中,在报告期内,UIHS净利润为-8763.89万元、武汉科仪净利润为-2385.37万元、武汉联影净利润则为-1.78亿元。

不过当下,行业内企业均在研发上加大投入以改变上述不利局面,2018-2021年,联影医疗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51亿元、5.79亿元、7.56亿元、9.68亿元。西门子医疗2021年研发费用为15.46亿欧元,GE医疗为8.47亿美元。




上海联影医疗股票代码

经济观察报

联影医疗是一家国产医学影像设备巨头,其计划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拟募集资金124.8亿元。自从2021年12月31日披露招股书以来,其已经进入问询阶段。2022年3月19日,证监会网站显示,联影医疗、保荐人、会计师和律所团队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问询和回复。

这家备受医疗行业关注的企业,在披露招股书和历经问询阶段后,外界可以一览其商业版图。

拟募资超百亿

联影医疗于2011年3月设立,至今已经有11年历史。工商信息显示,其总部位于上海嘉定,注册资本金为7.24亿元。

联影医疗的主营业务是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在业界,其被认为是*能够向国外三巨头GE医疗、飞利浦医疗和西门子医疗发起挑战的国产医学影像设备厂家。

官方网站显示,联影医疗的“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赢得了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国科学行业的*荣誉。

联影医疗在招股书中,也将国外三巨头列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在市场竞争风险中,联影医疗提及我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过去一直被GE医疗、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医疗等外资企业垄断,在高端PET/CT、MR和CT等产品市场,进口品牌曾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经过十余年国产医学影像设备技术的发展,国产品牌的进口替代趋势愈发明显,进口品牌的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进口厂家凭借其过去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技术优势,仍然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联影医疗也面临诸多国内竞争对手,包括迈瑞医疗、东软医疗、万东医疗等在内的国内厂家在 XR、CT、MR和PET/CT等产品领域积极布局,不断加大在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的开拓力度。

招股书显示,联影医疗本次拟募集资金总额为1,248,017.66万元,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产业化基金、营销服务网络、信息化提升、补充流动资金等五个项目。

有观点认为,联影医疗是科创板最值得期待的股票之一。

联影医疗本次IPO实行超额配售权机制,最多发行不超过1.15亿股,募资金额不低于124.8亿元。其发行前总股本为7.24亿股,若以发行不超1亿股粗略计算,该公司估值有望达到千亿元之上。

联影医疗在招股书中表示,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进一步支持公司未来发展的规模化和全球化,扩充公司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产能,加快公司产品和技术升级,提高核心部件国产化水平,扩大公司国内外市场份额,推动公司成为一家*的医疗创新引领者。

冲刺科创板

联影医疗的实际控制人为1957年出生的薛敏。2022年3月,薛敏以90亿元身价,入胡润全球富豪榜,位列第2532名。

薛敏通过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集团”)、上海影升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上海影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三家公司,控制联影医疗31.88%的股权(发行前)。

简历显示,薛敏,男,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大学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磁共振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于

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Cleve-landClinicFoundationUSA(凯斯西储大学/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1988年出国留学和工作;1998年回国创办深圳迈迪特仪器有限公司;此后一直在医疗设备行业从事研发、管理、咨询等方面工作;2020年9月之前,担任联影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19年至今任联影集团董事长。

目前,联影医疗的法人代表为张强,张强亦担任联影医疗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实际控制人薛敏则为联影集团董事长。

财务上看,联影医疗不属于连续三年盈利的企业,这可能也是其决定上科创板的原因。2019年,联影医疗取得30亿的营收,净利润亏损4800万;2020年,联影医疗取得57.6亿元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为9.37亿元;2021年只有至6月30日的数据,营收30.85亿元,净利润6.4亿元。

在国内大型医疗设备采购与销售领域,商业合规风险一直备受关注。

针对联影医疗IPO,其中一个需要其律所来解答的审核问题,涉及销售模式下的商业合规风险。

中国裁判文书网2019年的一份判决书显示,联影医疗的前员工——云南区经理王松,在任职期间,为在楚雄州人民医院医疗设备招标、采购等方面获取帮助,向楚雄州人民医院院长刘某、放射科主任李某、设备科副科长邹某行贿,共计现金人民币219万元。

在3月19日的问询与回复中,联影医疗的律所(通力律师事务所)对此案做出回复,称该案审查过程当中,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影医疗的前身)出具了对王松行贿行为的情况说明:“公司及股东,未通过任何途径为王松的行贿行为提供任何资金支持,也未获取任何违法所得及其他不正当利益。”

除此之外,上交所还向联影医疗询问了其核心技术、销售客户、收入模式、境外业务拓展、股权结构、存货和应收货款等15大类问题,联影医疗一一做出回复。

经济观察报

曾与西门子专利纠纷

在招股书披露的一宗金额1000万元之上的诉讼之外,2015年,联影医疗还与西门子发生过专利纠纷,案件一直诉讼到*人民法院。

西门子与联影医疗的专利纠纷有多项诉讼,双方各有胜出,其中最近的一项诉讼发生在2019年。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门子公司”)不服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利复审委员会”)于2017年10月9日作出的第33719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以下简称“被诉决定”),于法定期限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被诉决定系专利复审委员会针对西门子公司就上海联影公司拥有的名称为“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图像的重建方法”的第201310072198.X号发明专利(以下简称“本专利”)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而作出。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于2019年4月26日判决:一、撤销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第33719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二、国家知识产权局就专利号为201310072198.X、名称为“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图像的重建方法”发明专利重新作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

除此之外,联影医疗的名称为“一种磁共振超导磁体集成线圈及其制作方法”专利,亦与西门子公司发生纠纷。

2015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西门子公司与联影医疗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一案中,曾于2015年3月9日作出(2014)沪二中民五(知)初字第45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对联影医疗名下的名称为“一种磁共振超导磁体集成线圈及其制作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权采取保全措施。

后此案一直诉争至上海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院,2015年12月,*人民法院指令上海高院再审,2016年11月,上海高院再审维持原判。

2016年12月8日,联影医疗该发明专利的保全措施得以解除。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联影医疗及其子公司共计拥有超过1500项发明授权专利。其中,境内发明专利授权超过1100项,境外发明专利授权超过380项。

薛敏是一位低调的企业家,媒体较少有对薛敏和联影医疗的报道。

仅在2017年9月,联影医疗获A轮融资33.33亿元,投后估值333.33亿元人民币,时任董事长的薛敏写下一封信——《心怀信仰,负重前行——写在联影完成A轮融资之际的一封信》。薛敏在信中表示,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单笔私募融资。融资不是简单“找钱”,而是与拥有共同价值追求、在资源和技术优势上进行互补的合作伙伴结成“命运共同体”,共同去成就一番事业。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联影医疗股票代码》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联影医疗股票代码、鞍重股份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