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崔琰,胡惠民近期对上汽集团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合资快速恢复 自主加速成长》,本报告对上汽集团给出买入评级,当前股价为18.56元。
上汽集团(600104)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6月产销快报:单月产量49.2万辆,同比+50.4%,环比+36.7%。单月批发销量48.4万辆,同比+47.2%,环比+33.0%。
上汽大众6月批发12.6万辆,同比+93.9%;上半年累计批发57.5万辆,同比+7.9%;
上汽通用6月批发12.5万辆,同比+47.3%;上半年累计批发50.7万辆,同比-12.9%;
上汽乘用车6月批发8.3万辆,同比+75.8%;上半年累计批发36.6万辆,同比+22.2%;
上汽通用五菱6月批发12.0万辆,同比+29.0%;上半年累计批发62.2万辆,同比-5.9%。
分析判断:
供应链快速恢复 合资加速上量
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公司6月产销重回高增长。疫情加供应链影响减弱,公司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上汽集团6月批发销量同比+47.2%,环比+33.0%,重回快速增长通道。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6月批发环比分别+44.2%、+50.9%、+17.2%,同比分别+93.9%、+47.3%、+75.8%。
上汽大众、上汽通用6月双双突破12万辆。合资品牌克服供应链及疫情影响,销量快速增长。核心车型方面,上汽大众朗逸、帕萨特、途岳、途观6月批发分别为3.2万、1.9万、1.5万、1.3万辆;上汽通用英朗、威朗、昂科威6月批发分别为1.8万、1.4万、1.3万辆。合资品牌核心车型同环比均快速提升,我们判断后续有望逐步开启补库。
新能源全面发力 海外市场表现亮眼
新能源销量持续增长,MINIEV延续热销。公司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1万辆,同比+86.2%,环比+22.8%。MINIEV热度延续,6月批发4.6万辆,同比+53.7%,环比+58.6%,连续22个月蝉联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冠。此外,上通五菱全球*搭载大疆车载系统的新能源量产车即将上市。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刺激下,我们预计下沉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空间较大。
海外市场表现亮眼,自主加速崛起。公司6月出口汽车8.4万辆,同比+59.4%,环比-2.3%,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1.2万辆,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出口销量已达38.1万辆,同比+47.7%。公司海外步伐提速,基于“星云”纯电平台的*车型MGMULAN正式发布,即将登陆欧洲。我们判断新品上市带动产品力提升,海外预计保持快速扩张,公司今年在欧洲有望诞生首个超10万辆级的市场。
新品加速推出合资新能源提速
上汽乘用车销量再创新高,新品+出口提速。上汽乘用车6月销量再创新高,其中出口主力车型MGZS、MG5系列均实现月销破万。新品相继上市,智己L7于6月18日开启全国交付;飞凡R7内饰*亮相重庆车展,预计下半年正式上市;全新第三代荣威RX5/超混eRX5,盲订10天订单破2万,有望持续提升品牌销量中枢。
合资大力推进新能源,品牌全面转型。上汽通用凯迪拉克纯电LYRIQ锐歌6月正式开启大定,订单数迅速破万;上汽大众ID系列表现抢眼,上汽大众6月新能源车销量超1.3万辆,同比+337.9%,创单月历史新高。合资加速导入新能源产品,我们判断凭借品牌力与产品力的优势,合资品牌在电动智能化转型下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
公司面临行业性缺芯的不可抗力、积极深化内功,在组织力、产品力两大维度全面优化,同时在用户运营和经验策略角度加速转型。公司底层技术扎实,平台化能力卓越,自主成长愈发清晰。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渐改善,公司有望迎来自主+合资双轮驱动的新增长周期,乘用车龙头*归来。维持公司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619/9,933/11,14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69/309/347亿元。对应EPS为2.30/2.65/2.97元,对应2022年7月7日17.57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8/7/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缺芯影响持续;车市下行风险;合资品牌下行风险;电动智能新车型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华泰证券邢重阳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92.26%,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282.49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7.67。
*盈利预测明细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7家,增持评级4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4.6。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上汽集团(600104)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利润率、经营现金流/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3星,好价格指标3.5星,综合指标3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5星)
在今年初完成68亿并购基金募集后,“并购女王”刘晓丹又出手了,携手A股近3400亿市值的医药外包龙头药明康德(港股02359),设立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并购基金。
2019年,原华泰联合证券董事长刘晓丹作别券商行业,成立私募晨壹基金,引发市场轰动。在创业以后,刘晓丹曾出手投资华兰疫苗、比亚迪半导体等。年初新募集的并购基金将聚焦医疗与健康、消费与服务、科技与制造三大领域。
药明康德联手刘晓丹等众大佬设立医疗并购基金
3月9日,药明康德发布《关于参与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及基金普通合伙人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全资子公司无锡药明康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药明投资)拟与 MeadowSpring、晨壹投资有限公司、苏州民营资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苏州药明汇聚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药明汇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
其中,药明投资拟认缴出资4500万元,占45%的股权;MeadowSpring拟出资2500万元,占比25%;晨壹投资拟出资2000万元,占20%的股权;苏州民营资本投资则出资1000万元,占10%的股权。
公告还显示,在药明汇聚成立后,药明投资、MeadowSpring、晨壹投资的全资子公司嘉兴晨壹蓬瀛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苏州民营资本投资的全资子公司苏州翼苏投资有限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药明汇聚作为普通合伙人共同出资设立苏州群英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1亿元。
其中,GP药明汇聚拟出资100万元,占股0.99%;LP药明投资拟出资4500万元,占股44.55%;MeadowSpring拟出资2500万元,占股24.75%;嘉兴晨壹蓬瀛股权投资拟出资2000万元,占股19.80%;苏州翼苏投资拟出资1000万元,占股9.9%。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药明康德的并购基金出资方可谓阵容豪华,其中,晨壹投资的法定代表人就是“并购女王”刘晓丹,她在2019年离开华泰联合证券,创立私募机构晨壹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引起市场轰动。
此次出资的另外两家机构也大有来头,MeadowSpring是药明康德董事Edward Hu(胡正国)控制的公司,胡正国从2020年开始担任药明康德全球首席投资官。苏州民营资本投资的法定代表人为林向红,他曾任苏州元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苏州创投集团董事长、总裁,是创投行业的大佬级人物。
据悉,未来药明汇聚将在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后,募集并以苏州群英作为普通合伙人发起设立私募股权基金。
关于基金设立目的,公告还称,药明汇聚将在完成基金业协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后,募集并以苏州群英作为普通合伙人发起设立一家产业投资并购基金。该产业并购基金拟以大中华地区医疗产业结构性成长机遇为导向,致力于对医疗健康领域的中后期标的进行产业投资。
药明康德表示,通过参股药明汇聚和苏州群英,可以进一步拓宽生态圈、整合产业链,为公司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和巩固公司行业地位。
今年初刚完成68亿并购基金募集
刘晓丹积极投身并购投资
刘晓丹在并购领域可谓大名鼎鼎,她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2000年她辞去稳定的工作,进入并购财务顾问公司,开启了不一样的职业生涯。2011年刘晓丹出任华泰联合证券副总裁兼投资银行部总监,主管投行业务,2012年她升任公司总裁、执行委员会委员,2017年1月她出任华泰联合证券董事长。
刘晓丹被称为华泰联合证券的“灵魂人物”,在券商扎堆“赚快钱”的IPO业务、并购业务尚未起步之时,刘晓丹就带着华泰开始提前布局,认准方向后坚持干下去。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华泰联合证券2014-2018年度证券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收入连续五年*。她曾主导了华泰证券收购AssetMark、设立美国公司等国际业务突破和布局,还有多次境内外重大资本运作。
2019年下半年,刘晓丹在西藏发表公开信,告别十多年的券商投行生涯。随后她成立了私募晨壹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并于2019年11月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登记,开启创业新征程。
今年1月初,晨壹投资在其
据了解,在投资方向上,晨壹并购基金聚焦在医疗与健康、消费与服务、科技与制造三大领域,主要针对企业中后期内生和外延成长机会,创造产业整合价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也会与众多LP继续推进业务上的战略合作。
今年1月8日,晨壹投资召开第一次投资人年度会议,刘晓丹作了主题演讲,她讲到,“我们的第一支基金叫并购基金,策略当中也会投一些偏后期的成长,spin-off也包括在其中。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想抓住产业并购整合的大机会。”
刘晓丹表示,并购对于投资人和企业家都是蛮有挑战的一件事情。无论是交易能力还是整合能力,都需要在长期大量的并购实践中历练。创造价值和提升效率,必须整合产业、金融、管理等各种要素,需要长时间干苦活和脏活,不是简单套利。“我们经历过许多生生死死的案例,境内外并购都体验过,也操盘过自己公司的并购整合,很想把在这个领域的能力输出去,赋能到被投的企业当中,或者自己下场去控股一个企业,或者帮助产业投资人、管理层收购整合。并购整合是非常本土的,中国的并购基金一定不是完全复制美国的打法,因为面临的市场环境,企业文化都不同。”
刘晓丹说,“黑石这样*PE的创始人都曾经是M&;A的banker,也给了我们这些同样背景出身的人很大的激励。其创始人苏世民说过,问题越难,竞争反而越小,谁能解决这些问题,谁就会得到更大的回报(The harder the problem is, the more limited the competition, and the greater the reward for whomever can solve it)。我对此深信不疑,干苦活和难活就是护城河和竞争壁垒,晨壹团队在市场很苦的时候坚持干了20年并购,跟随这个市场一起成长,再坚持20年也顺理成章。”
其实此前刘晓丹在医药领域就出手过。去年3月,上市公司华兰生物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华兰疫苗股东香港科康与晨壹旗下基金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晨壹并购基金以8.28亿元投资华兰疫苗、拿下6%的股权。与晨壹同时投资的还有高瓴资本,投资12.42亿元获得9%的股权。
此外她掌舵的晨壹基金向比亚迪半导体注资1亿元,共同投资方还有红杉资本、中金资本等;晨壹基金领投RENOGY如果新能源科技。
此次刘晓丹再次出手,和药明康德合作,设立医疗产业并购基金,以大中华地区医疗产业结构性成长机遇为导向,致力于对医疗健康领域的中后期标的进行产业投资,未来是否有进一步大动作,值得期待。
药明康德是全球领先的制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开放式能力和技术平台企业,A股有名的医疗外包行业龙头公司,大白马、基金重仓,它同时也在港股上市。近一年药明康德涨势凌厉,今年2月股价*涨至188.28元,但最近调整也比较剧烈,截至3月11日收盘,药明康德报收139.50元,*总市值为3389亿元。
导读:自从陈虹接掌上汽集团后,曾多次强调上汽集团的“市值管理”,在他的领导下,上汽集团市值曾一度突破4000亿大关;然而,这个去年销量超过700万辆的中国汽车第一,市值却从去年3月底高点蒸发逾千亿,这是为何?对注重市值管理的陈虹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2019年1月4日,上汽集团(SH:600104)公布产销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上汽集团销量为65.97万辆,同比下滑10%,这是该集团自去年9月份开始,连续第四个月销量出现下滑。
2018年,上汽集团累计销量为705.17万辆,同比微增1.75%,该增幅也成为该集团在过去10年,*的一年;产量为697.8万辆,同比微降0.14%。
最终,上汽集团销售业绩艰难地保持了“正增长”。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制图:汽车K线。注:由于上汽集团2009年2010年销量数据与后一年公布同比数据略有差异,因此取值时以后一年同比数据为准)
不过,刚刚过去的一年,上汽集团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从3月*点35.69元/股,一度跌至去年12月*点24.13元/股;截至今年1月14日,上汽集团报收24.87元/股。
这意味着,在资本市场,去年上汽集团市值出现了巨大的波动。不过,在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制定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措施后,上汽集团股价略有反弹。
其实,自从陈虹接掌上汽集团后,曾多次强调上汽集团的“市值管理”。
在他的领导下,上汽集团市值曾一度突破4000亿大关;但是,这个去年销售超过700万辆汽车的中国*集团,市值却从去年3月的高点,蒸发逾千亿,这是为何?除了股市整体表现低迷,还有其他原因吗?
对注重市值管理的陈虹来讲,又意味着什么?上汽集团低迷的表现又将持续多久?
汽车K线在整理分析过去一年相关资料,并绘制上汽集团“销量K线图”后认为,上汽集团当前业绩与资本市场表现低迷,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主营业务遭受严峻挑战。
2018年,上汽集团全年销量增长率为1.75%,为近10年来销量增速*水平。去年上半年,该集团平均增速超过10%,是市场平均增速的3倍;其中,5月份销量增速达到14.81%。
与此同时,上汽集团2018半年报显示,该集团报告期营业收入为4571.78亿元,同比增长17.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9.81亿元,同比增长18.95%。
可是从下半年开始,上汽集团销量增速像坐过山车一样,出现大幅放缓,并从8月份同比微增0.3%,转变为9月份下跌8.2%,并在随后四个月呈现下滑态势。去年最后两个月,上汽集团总销量下跌幅度均超过10%,下行压力较大。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制图:汽车K线)
上汽集团公布三季报显示,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6747.4亿元和276.7亿元,两大指标水平较上半年分别回落6.37个和6.64个百分点。
12月,上汽集团公布的产销数据环比收窄,但去库存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依然处于去库存阶段,同比均为双位数下滑。有研究机构预计,11月底,上汽大众经销商端库存在1.8个月左右,上汽通用经销商端库存在2个月左右,估计12月底库存小幅下降。
汽车K线认为,当前上汽集团*的风险来自销量不及预期,收入增长放缓,而中国整车销售情况惨淡,宏观经济形势情况严峻,2019年在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出台之前,情况也不容乐观。
二、合资板块集体“熄火”。
汽车K线发现,在上汽集团2018年整体业绩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三家合资公司总销量为610.67万辆,占总体比例为86.6%。去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合资公司实现投资收益为206.5亿元,占上汽集团净利润近四分之三。
可见三家企业对整个集团的影响力依然是决定性的,但去年上述三家公司情况并不乐观。
汽车K线通过其“销量K线图”发现,除上汽大众依靠大众与斯柯达品牌的“SUV攻势”,勉强保住0.1%的微增长外,上汽通用与上汽通用五菱2018年销量同比分别下滑了1.5%和3.65%。
2018年,上汽大众大众品牌销售171.3万辆,上汽斯柯达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5.7%,这表明大众品牌去年销量也出现微跌,是上汽斯柯达上演了“救世主”的角色。
从上汽大众“销量K线图”不难发现,其全年销量波动较大,动辄出现超过15%高增长,然后迅速回落低增长,与上汽集团一致的是上汽大众也是在9月份,销量增速由正转负。其9月销量*跌幅达到14%。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制图:汽车K线)
去年,上汽大众推出全新一代朗逸,稳住了重要的销售基盘,朗逸家族去年销量超过50万辆,占总体销量近四分之一;全新帕萨特表现可圈可点。
虽然总体销量压力较大,但途岳、柯珞克、柯米克和柯迪亚克GT的接连上市,则让上汽大众整体盈利水平得以保持较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上汽大众SUV产品销量为54.2万辆,同比增长16.1%。途观和途昂分别贡献了30.3万和8.6万辆。
去年,上汽通用表现不尽人意,旗下除凯迪拉克销量达到22.8万辆,享受豪华车市场的红利增长31%,以及出口15.8万辆;别克与雪佛兰品牌在中国市场就没有这么乐观了。从去年6月份开始,上汽通用业绩表现突然变脸,从5月的增长约10%,变为下滑7.85%。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制图:汽车K线)
显然这是因为前五个月,上汽通用积攒一定库存所致。在总体SUV领域销量前五,也看不到昂科威的影子。有分析认为,这与之前贸易争端有一定关系。不过,因为有凯迪拉克的原因,上汽通用整体盈利能力虽然不及大众,但也说得过去。
1月7日,通用汽车表示,为提振中国市场表现,该公司今年将在中国推出20款全新和改款车型。
过去一年,最让上汽集团和*陈虹头疼的,可能就属上汽通用五菱了。这个过去凭借微面起家,并依赖低价和老旧技术打入广大农村和低端市场的合资企业,在2018年较为艰难,销量减少3.65%,令其成为上汽集团合资板块跌幅*的企业。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制图:汽车K线)
虽然中国车市低迷,但不难发现其过程中的“消费升级”,而吉利、长城、比亚迪、广汽传祺和上汽集团乘用车,则在去年低迷的环境中表现坚挺。
三、合资股比限制取消“冲击波”。
2018年,对上汽集团股价影响较大的事件,除了销售业绩不及预期,中国4月宣布取消合资股比限制同样给上汽集团等车企造成巨大影响,前文已经提到,该集团86.6%的销量源自合资公司。去年,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也数次因此股价大跌。
当华晨宝马成为首个宣布提升合资公司股比至75%的外资企业,除华晨中国、北京汽车两只港股,上汽集团也成为主要受到波及的汽车上市公司。此后,戴姆勒可能增持北京奔驰,让人们对仅剩的大众集团会否增持中国合资公司产生担忧。这也加重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按照分阶段取消合资股比限制,未来两到三年不能排除上汽旗下合资公司外方会有所动作。一方面,上汽奥迪项目中,大众集团的筹码会增加;另一方面,通用汽车看到独资在自己边上建厂的特斯拉,会不会有想法?这都成为上汽集团未来的潜在风险。
四、自主品牌崛起“喜与忧”。
虽然合资板块业绩增速放缓,但近几年,对于上汽集团而言,最令人欣慰的莫过于上汽乘用车快速崛起,这值得为陈虹在功绩簿上记上一笔。相比一汽、东风和北汽、华晨等国有汽车企业,上汽与广汽类似,对自主板块也更为务实。
去年,上汽乘用车板块总销量突破7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34.45%。自主板块也渐渐从业绩、盈利的“拖油瓶”,逐布变成“增长极”。其中,上汽名爵(MG)品牌,全年新增27万全球车主,同比大涨***。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制图:汽车K线)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凭借每年数百亿元的净利润,上汽集团也为上汽乘用车在新能源汽车、汽车智能网联等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据汽车K线了解,在关键产业链布局方面,上汽集团在IGBT、电池电芯和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等核心部件上的业务布局已启动运营。另一方面,上汽集团还在通过名爵,进军东南亚市场。
近日,上汽集团还推出了自己的出行服务——“享道出行”,为该集团转型为出行服务商做好准备。
不过,对上汽集团自主板块而言,也仍存在挑战。首先是销量业绩增速放缓,上半年其增长率曾达到53.7%,这意味着下半年其增幅下降了近20%,而荣威品牌的经销商库存指数则经常达到警戒线以上,该品牌RX8的上市也没有达到预期,令人担忧。
K线结语:
实际上,通过汽车K线的“销量K线图”,读者们已经不难发现,虽然上汽集团销量增速快速放缓,但是通过较强的规模化效应,前三季度该集团净利润水平和增速仍然在行业中算是非常好看的。
可第四季度不断出现的负增长,和旗下企业年底冲量给厂商带来的压力,可能将会影响到上汽集团2018年全年的业绩表现。
这也是为何即使中国将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措施,但上汽集团股价只是短暂回弹,又继续回落的原因之一。
最近,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来到中国与陈虹见面会谈,时间节点正好是上汽大众第2000万辆汽车下线。有消息称,会谈可能会涉及上汽奥迪,以及保时捷国产等话题,但显然人们更加关心合资公司股比问题。
总而言之,虽然从股价*到目前蒸发大量市值,但这也可能是比较好的“抄底”机会。
相比其他小企业只是高速快艇和驱逐舰,上汽集团的体量则堪比战列舰和航母,面对巨浪也会更稳健。可前提是陈虹这个掌舵人要找准方向,并持续有所作为。
文字为汽车K线分享,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上海成为新一轮疫情下的关注焦点,难道上汽通用也要成为上汽集团当中的强弩之末了?
3月底,疫情在全国多个城市再次肆虐,其中上海的情况,更是格外严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上汽集团3月产销数据的预期,然而当*一期产销快报发布,它的实际表现还是超出了不少人的想象。
集团表现还不算最糟 上汽通用连跌一年
3月,上汽集团产销量分别为41.97万辆、44.3万辆,同比分别下跌15.92%、10.11%。虽然看上去并不乐观,但实际上这仍然是目前国内汽车上市公司当中,*的产销水平。
哪怕是3月突然“开挂”,连续超越广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的长安汽车,也与上汽集团存在着超过20万辆的差距。至于超10%的下跌,其实与东风集团股份18.85%的跌幅相比,尚且“不足为惧”。
特别是从一季度累计来看,哪怕遭遇3月的严峻疫情,上汽集团仍然在产销端均突破了百万辆大关,并且分别实现了5.53%、6.84%的同比增幅,仅次于广汽集团、比亚迪和奇瑞,在汽车K线统计在册的主要汽车公司TOP 10中并不算很糟。
这当然离不开上汽大众的出色表现,虽然2月被比亚迪diss了一下,但到了3月,哪怕有疫情影响,上汽大众产销均破10万辆,同比也仅仅是略微下跌。而从第一季度来看,上汽大众更是产销全面突破33万辆,同比增幅超30%,综合来看,以大约27%的占比,成为上汽集团*的MVP。
不过要知道,去年这个时候,上汽集团有将近三成的产销都来自于上汽通用,但在*一期产销快报中,这位昔日的上汽集团“一哥”,单月产销同比下跌超30%,一季度累计跌幅也接近20%。无论单月还是累计产销,均排在上汽集团第三名的位置。
很显然,处在转型期的上汽通用,叠加疫情爆发带来的产销挑战,其严峻程度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
汽车K线也曾经在《凯迪拉克与雪佛兰高库存“报警”,上汽通用为转型拼了?》一文中简析过上汽通用库存高企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但已经创下整整连续12个月下跌的上汽通用,何时才能完成转型,以及转型归来后的上汽通用还能重回江湖地位吗?
上汽通用五菱稳扎稳打 上汽乘用车成*亮点
上文说上汽通用已经沦为上汽集团第三,那么谁抢到了第二呢?答案是上汽通用五菱。
在*一期产销快报中,上汽通用五菱拿出了格外“稳健”的表现。虽然3月产量同比下跌16.85%,仅为13.1万辆,但从销量端来看,上汽通用五菱刚好与去年同期完全一致。
从一季度累计表现来看,上汽通用五菱也是上汽集团前四大板块中最为稳定的压舱石,产销同比增幅分别为6.56%、5.65%,结合分别达到37.56万辆、32.61万辆的产销业绩,上汽通用五菱与上汽大众一起,成为了本期产销快报中支撑上汽集团的两大核心支柱。只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产品价值与大众无法相比。
相比之下,上汽乘用车成为了本期产销快报中*的亮点。这不仅指TA是上汽集团前四大板块中,单月*同比上涨的子公司,更重要的是,从产销两个口径对比,上汽乘用车与上汽通用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了2万辆有余的水平,集团占比更是同比提升了3个百分点。
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布的数据,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到157.9万辆,同比下降10.5%;一季度累计零售491.5万辆,同比下降4.5%,表现低于预期。
我们在分析2月各家汽车上市公司销量时,就直接感受到了疫情导致部分企业停产带来的严峻影响,时间来到3月,当疫情在上海肆虐,我们虽然无法透过一份产销快报观察到企业抗击疫情所作出的具体努力,但是对比乘联会数据,能明显感受到上汽集团拒绝“摆烂”的态度,而这也正是仅拥有短短70年历史的中国汽车工业,站在长达136年世界汽车历史面前,最引以为傲、让人着迷之处。
只是资本从来不在乎情怀和激情,随着3月产销快报发布,上汽集团随后一个交易日股价出现严重下跌,单日跌幅达3.31%,同时还连续两个交易日不断创下自2020年以来的*股价,几乎是回到了6年前的水平。
上海因疫情成为了关注焦点,上汽通用何时才能摆脱“强弩之末”的尴尬境地?超水平发挥的长安汽车,在3月表现究竟如何?还请持续关注汽车K线后续推出的系列内容。
文字为【汽车K线】分享,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上汽股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上汽股价、并购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