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消息●
辗转腾挪,史玉柱的梦想仍未实现,巨人网络(002558.SZ)依旧在泥坑中挣扎。
日前,巨人网络重要股东上海鼎晖孚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鼎晖孚远”)及其一致行动人披露减持计划,拟在未来减持不超过2%股权。今年上半年,其已经减持了1606.38万股股份。
重要股东减持,除了自身资金需求外,或还有不看好巨人网络发展前景因素。
2016年4月,巨人网络通过借壳回归A股市场。半年后,公司就抛出了高达305亿元的收购预案,拟收购以色列游戏公司Playtika。
2016年至2019年,三推重组,史玉柱是铁了心要推动巨人网络收购这家游戏公司,重组不成,改道增资、“赠股”等“旁门左道”,但其商业逻辑遭到质疑,迎来监管关注,史玉柱只得作罢。
历时5年收购梦断,巨人网络的游戏业绩已经连续三年下降,股价累计跌幅已超80%。
未来的巨人网络将何处何从?史玉柱还在动脑筋注入上述备受关注的资产吗?
5年收购失败还有何途
执着的史玉柱推进的马拉松式资产并购远未到终结之时,这也让史玉柱头痛不已。
2016年4月19日,是史玉柱事业的转折点,这一天,巨人网络从美国私有化后,借壳世纪游轮如愿以偿回到了A股市场。这次借壳,巨人网络作价131.24亿元。
不过,回归A股市场,只是史玉柱的第一步。他的第二步,就是收购以色列公司Playtika。
Playtika创立于2010年,核心产品是棋牌游戏和多元化社交游戏,业务主要集中在北美等海外市场。
在史玉柱看来,Playtika不是一家单纯的游戏公司,而是一家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去改造游戏的公司,实际上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史玉柱的想法是,通过收购Playtika,巨人网络的游戏业务完成转型,并借此开拓国际市场,未来在全球领域全面拥抱人工智能。
2016年10月,借壳上市刚刚满6个月,巨人网路就抛出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作价305亿元收购Playtika99.98%股权,其中现金支付50亿元。
史玉柱的设想很好,不幸的是,现实推进过程中,异常艰难曲折。
2018年11月,巨人网络调整重组方案,取消配套募集资金、增加业绩承诺等。2019年7月17日,公司撤回方案。2019年7月,公司再次披露拟现金收购Alpha42.30%股权的重组方案,当年11月4日,又宣告终止重组。
三年三次拟通过重组方式收购Alpha股权最终宣告终止。
史玉柱可能也预料到收购的复杂性,还进行了系列其它安排。跟其它的跨境并购一样,本次收购,也是先行由财团完成对目标公司Playtika收购,再由巨人网络向财团方收购,财团的牵头方就是史玉柱实际控制的巨人投资。
通过重组收购形式不成,史玉柱决定改道。目标公司的股东为巨堃网络(为完成收购目标公司而设立),2020年12月31日,巨堃网络的总资产为341.61亿元,净资产为40.15亿元。
2018年至今,巨人网络、巨人投资前后对巨堃网络共同完成四次增资,总增资为62.29亿元,其中巨人投资增资31.77亿元。此外,还涉及其它一些安排。至2020年底,巨人投资持有有巨堃网络51%股权,巨人网络及其全资子公司巨道网络合计持有49%股权,控股股东为巨人投资。
今年6月15日,巨人网络突然发布一份公告,巨人投资向巨人网络无偿赠与其持有的巨堃网络1.1%股权。交易完成后,巨人网络价格持有巨堃网络50.10%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通过这一“赠股”形式,巨人网络完成对目标公司收购。
不过,这一“精心”设计的操作遭到广泛质疑。最终,巨人网络宣告赠与事项较为复杂,巨人投资终止“赠股”。
5年过去了,史玉柱仍然念念不忘通过巨人网络收购Playtika。如今,“赠股”方式也搁浅了,史玉柱还将采取什么途径,值得期待。
市值四年蒸发1280亿
史玉柱一心一意推动巨人网络的并购重组以失败告终,巨人网络的经营业绩接连下滑。
巨人网络是一家以互联网文化娱乐为主的综合性互联网企业,主营业务是互联网游戏的研发和运营。
2016年,借壳上市首年,巨人网络实现营业收入23.2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10.69亿元。2017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9.07亿元、12.90亿元。第三年,营业收入继续增长至37.80亿元,净利润则下滑至10.78亿元。
201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降,分别为25.71亿元、8.20亿元,同比下降31.96%、23.94%。
到了2020年,巨人网络营业收入继续下滑至22.17亿元,低于借壳上市第一年,同比下降13.77%,净利润为10.29亿元,同比增长25.48%。
虽然净利润出现了增长,但并非公司游戏主业实现的,而是靠投资收益。这一年,公司投资收益4.60亿元。其中,除了处置部分资产外,因为接连增资巨堃网络,持股比升至49%,当年获得的投资收益达1.83亿元。
如果剔除这些投资收益,公司的游戏主业仍然亏损。至此,公司游戏主业已经连续三年亏损。
依靠投资收益,今年上半年,巨人网络的营业收入继续下降、净利润继续增长,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67亿元、3.20亿元,同比变动-18.14%、1.20%。不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2.82亿元,同比下降5.69%。
在2020年度报告中,巨人网络曾表示,公司多款新游戏产品处于研发过程中,尚未能贡献收入。同时,为了面向长期发展、聚焦核心业务,公司出售了部分与重点游戏赛道关联性较低的业务。
收购一直未成功,游戏业务盈利能力不断下滑,传递至二级市场的是股价跌跌不休。
如果以前复权的股价来看,2017年3月31日,其股价为77.41元/股,当时,公司正在推进重大资产重组,并披露了当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翻倍增长。今年8月31日,股价仅为10.11元/股,累计跌幅高达86.94%。
同期,巨人网络的市值从1485.40亿元减少至204.66亿元,四年蒸发了1280.74亿元。
股价已经跌至地板价,巨人网络的股东依旧选择减持。
今年8月23日晚间,重要股东鼎晖孚远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孚烨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孚烨投资”)再抛减持计划,其拟在公告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4048.76万股(占总股本的2%)。
年初以来,鼎晖孚远及其一致行动人孚烨投资已经减持了1606.38万股股份,持股比下降至9.76%。
2016年,鼎晖孚远及其一致行动人孚烨投资参与巨人网络定增,二者合计持股巨人网络12.54%股权。去年三季度开始,二者开始减持,到去年底,持股比为10.55%。
如果本次减持计划以上限实施,二者合计的持股比将下降至7.76%。
此外,去年以来,上海中堇翊源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合伙)、上海澎腾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弘毅创领(上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股东也纷纷减持。
视觉中国图
北青-北京头条
据了解,2017年,原告巨人集团四家关联企业将被告巨商公司、巨人(深圳)公司、深圳巨人公司三家关联企业起诉到徐汇区人民法院,指控被告侵犯商标及不正当竞争。后者申请了巨人国际商标(诉讼过程中被商标局宣告无效,北京高院终审维持),冒用巨人集团及其创始人史玉柱的形象和名誉,实施了大量不正当竞争行为和虚假宣传,包括生产、销售带有“巨人国际”标识的净水机产品及其他侵害“巨人”商标的智能家居产品,在宣传中称其实际控制人为“原脑白金项目主要负责人”“巨人集团创始人”等虚假信息,吸引了众多运营商和服务商加盟。至该案起诉时,已有50余家相关企业字号的公司,侵权规模大、侵权获利极高。早在2015年,松江区市场监管局已对其虚假广告罚款16万余元。由于被告并无停止侵权行为,原告巨人集团四家关联企业于2017年对三被告发起诉讼。
因案件中涉及驰名商标认定问题,原告于2018年将案件起诉到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并撤回徐汇法院案件诉讼。2020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了原告关于被告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诉讼请求,判决相关被告共同赔偿原告人民币300万元,且立即停止擅自使用巨人网络集团公司等企业名称和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相关部门申请变更企业名称,变更后的企业名称不得包含“巨人”文字,并在《解放日报》刊登声明消除不良影响。今年9月,上海*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对一审判决予以确认。
巨人集团由知名企业家史玉柱创立于1989年,如今已走过三十多年发展历程。旗下业务涵括IT软件、健康、金融投资、互联网互动娱乐、新能源、互联网医疗等产业,先后打造了巨人汉卡、脑白金、征途、球球大作战等知名品牌,多次以创新推动行业发展。2016年4月,巨人集团旗下巨人网络回归A股市场,股票代码002558。
经审理,上海知产法院和上海高院均认定“史玉柱为原告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巨人’字号和‘巨人集团’简称在相关行业中已经具有了相当高的市场知名度,‘巨人集团’简称亦已经与原告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且认定被告“一系列行为,主观上明显存在攀附四原告商誉‘搭便车’之意,亦足以导致相关公众对原、被告之间是否具有关联关系的市场主体产生混淆和误认”,从而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最终判决被告承担相关侵权责任。
该案起源于巨人集团五年多前发起的“品牌保护计划”,自2015年投诉到2021年二审判决生效,历经五年多时间,诉讼历经近四年,终于获得终审判决胜利。
文/北京青年报
编辑/樊宏伟
2020年6月18日站讯 今日09时33分,巨人网络出现异动,附加大幅拉升1.79%,创历史新高(前复权价格)。截至发稿,该股17.59元/股,成交量9347手,换手率0.05%,振幅2.43%,量比5.4。
昨日(2020-06-17)该股净流出金额1213.83万元,主力净流出1240.76万元,中单净流入404.26万元,散户净流出377.33万元。
最近一个月内,巨人网络共计登上龙虎榜0次,表明巨人网络股性不活跃。
公司主要从事 互联网游戏、互联网社区工具为主,正在布局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等其它互联网领域
截止2020年3月31日,巨人网络营业收入6.924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659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14.8415%,基本每股收益0.16元。
风险提示:个股诊断结果通过运算模型加工客观数据而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自《征途》和《球球大作战》之后,巨人网络已经缺失爆款多年,业绩增长乏力,市场留给巨人网络调整的时间并不多。
撰文/楚风
出品/每日财报
2021年以来,巨人网络二级市场表现不佳,股价持续低迷,股东也开始“大手笔”减持。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前十大股东中有五位持股份额下降,共计减少5948.26万股。同时,其控股股东巨人投资持有56.60%股份处于质押状态。
巨人网络股价下挫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其在2016年借壳上市之时,曾引起资本市场躁动,股价高达上百元,但后续经营发展乏力,股票持续波动下挫,从百元股一路跌至十元股。至2021年,其股价跌多涨少,股价未改弱势局面。
《每日财报》注意到,巨人网络业绩增长乏力是股价下挫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其业绩表现颇不稳定,营收连续两年下滑。巨人网络推出两款游戏广受玩家好评,但未能表现在业绩上,移动端游戏收入不增反降。如今游戏行业竞争加剧,巨人网络该如何破局?
股价下挫股东减持,巨人网络“征途”何在?
作为国内较早涉足网游的游戏公司,巨人网络在游戏圈里已经落寞了许多,2007年是巨人网络最辉煌的时期,彼时《征途》网游在线人数超过百万,成为全球第三款同时在线超百万的网游。同样在2007年,巨人网络赴美上市,市值达50亿美元。
巨人网络在美股市场弄潮多年,成绩却颇为不堪,最终于2014年进行私有化并退市。随着A股市场温度升高,中概股迎来回归A股风潮,巨人网络也决定回A股上市。
对于巨人网络来说,2016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当年,创始人史玉柱结束“退休”宣布回归;每股39.34元向财团发行新股收购Playtika;借壳世纪游轮上市获得证监会批准。同年4月份,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上市的重大资产重组完成,资本市场掀起巨大波澜。
经过资本接力爆炒,巨人网络股价在2016年中期一度达到166.80元/股,但这已是其高光时刻。自此,巨人网络股票开启持续波动下跌模式。如果将时间线拉长,会发现其K线图仿佛坐上滑梯,股价几乎是一路下挫,从百元股跌至今日的十元股。截至6月4日,其股票报价14.00元/股。
面对股价持续性下跌,巨人网络也并非毫无作为。2021年一季报显示,巨人网络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股量已达到1.28亿股,成为第五大流通股东。证券回购账户成为前十大股东,这种事情在A股并不多见。不过大额股份回购仍未能改善二级市场低迷局面。
在巨人网络回购的同时,大股东却不断出货。截至2021年一季度,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五位股东持股量较2020年末减少,共计减少5948.26万股,相比之下证券回购账户仅增持1100.42万股。
5月25日,巨人网络披露持股5%以上股东鼎晖孚远及一致行动人孚烨投资34.67万股,减持均价为17.5977元。按照减持计划,其拟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不超过40,487,598股,不超过总股本2%。
业绩多年增长乏力,成败皆在《征途》?
巨人网络股票一路下挫,其重要原因是业绩增长表现不力。近几年来,巨人网络业绩颇不稳定,营收呈下降趋势。2018年至2020年,其营收为37.80亿元、25.71亿元和22.17亿元,同比增长30.03%、-31.96%和-13.77%;净利润为10.78亿元、8.20亿元和10.29亿元,同比增长-16.44%、-23.94%和25.48%。
2020年净利润增速为正数,主要是因为投资收益。巨人网络去年实现投资收益为4.602亿元,占利润总额达42.28%。其在2016年收购的Playtika迎来收获期,后者于今年1月15日登陆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130亿美元。
也就是说,巨人网络游戏主业仍表现弱势。对此,外界多将原因归结为依赖老IP。直至今日,其仍然靠老游戏《征途》《球球大作战》来撑场,老IP冷饭炒了又炒。巨人网络是靠《征途》发家的,2004年创业时公司名称还叫征途网络。在2020年年报中,其名带“征途”的网游和手游就有7款。
2020年,巨人网络将“征途”冷饭又炒一遍,推出《征途》电影收割情怀。《征途》电影号称团队打造4年,耗资3个亿。由于遭受疫情,《征途》电影无法院线放映,只能通过线上渠道播放。在首播日,巨人网络宣布《征途》电影收入打破爱奇艺电影单点付费模式的多项记录,但最终的票房却十分惨淡。
以2020年7月份公开信息,《征途》电影收入大约为6000万元,后续票房数据便不再更新。《每日财报》询问*收入数据,巨人网络相关人士表示“不方便回复”。
除此之外,《征途》电影口碑不佳,豆瓣评分至今只有5.1分。尽管巨人网络宣称《征途》电影极大地提高了征途IP在海内外的曝光度和影响力,但一部口碑崩掉的电影对IP的影响是负面的,不利于普通消费者及新玩家对IP的认可度。
《每日财报》发现,巨人网络也并非没有*新作,2020年两款手游取得良好成绩。其中,《帕斯卡契约》全球销量突破百万,《月圆之夜》广受玩家好评,但两款游戏并未能推动业绩增长。
2020年,其移动端游戏收入为11.48亿元,相较2019年的14.59亿元有所回落。两款新游业绩不差,移动端游戏收入为何不增反降呢?与此同时,其电脑端游收入为9.52亿元,较2019年的9.95亿元也略有减少。
巨人网络的焦虑:爆款难再现,资金打水漂
游戏行业进入下半场,市场竞争白热化。目前,腾讯、网易等大厂牢牢控制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留一小部分给其他厂商及工作室厮杀,巨人网络的市场份额也被步步蚕食。《帕斯卡契约》和《月圆之夜》表现尚可,但仍然达不到爆款的程度。自《征途》和《球球大作战》后,巨人网络缺失爆款游戏已经很多年了。
巨人网络*发布的游戏为《胡桃日记》。该手游在网友分享之日火热,登顶App Store免费游戏榜、TapTap热门榜及新品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胡桃日记》热度就持续下降,截至6月4日,在App Store免费游戏榜中排名第182名,在TapTap中评分7.5分。该成绩属于中等水平,离爆款还有不少差距。
《球球大作战》是由吴萌主导制作,目前其担任巨人网络CEO。2021年5月初,吴萌一篇近3万字内部分享被公开,在游戏圈着实火了一把。吴萌在分享中指出巨人网络存在的多个问题,并表达出焦虑的情绪。
巨人网络第一个问题在于老板。吴萌认为,老板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兴衰,史玉柱退休后公司没人能承担起老板的职责。第二个问题是得了“富贵病”,资源未必都能解决问题。吴萌说,“牛逼的公司都不是靠钱做起来的,但是都是死于太有钱。”第三个问题是“不聚焦”,值得投入的团队和项目不够。
吴萌在分享中说,“我们在过去的十七年中,(投入资金)差不多有100亿吧,只出了征途和球球两款产品,关键是这两个产品竟然没花公司什么资源,也就是说这100亿基本都打水漂了,我们真的是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属于伤害性也高,侮辱性也极强。”
游戏行业竞争激烈,留给巨人网络调整的时间并不多。其游戏主业表现弱势,业绩稳定性不佳,而缺少爆款游戏是硬伤。对其后续发展,《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巨人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巨人股票、巨人股票代码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