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西战役的胜利,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巨大利益,从府库中抢到了5800万英镑的财富,在孟加拉取得霸权。之后英国人又将矛头转向法国,并在随后的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中将法国的势力从印度彻底清除;自此,印度开始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随后英国人开始扶持傀儡政府,从此开始了在印度的190年的殖民统治。
1、在二战中,英国500多万军队能够维持,除了印度等殖民地,还有美国等盟国的支持,就这还是勉强维持。但是,二战后,印度在闹独立,美国也不可能大力驰援。而且此时英国国内一片废墟,即使能够派出百万军队到印度,但是养不起。即使战争暴发,那么英国可能也无法支撑,这是英国被迫同意的关键点之一。
2、截止二战结束,英国军队的总兵力为510万。这个数字在当时处于世界第四位,但是即便拥有这样多的军队,英国还是没能保住自己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英国人十分无奈的接受了这一事实。按照很多愤青们的想法,既然拥有这么多军队,武装占领就可以了。
3、英国二战后经济衰败,国际地位下滑,而印度的反抗不断加强,从印度所获利益逐渐小于维持其稳定的成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印度人已经与英国人疏远,并一直试图逃离英国的统治。英国为安抚印度,答应让其战后独立。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英国人民遭受了严重的伤亡和严重的厌战情绪。
4、是对的,英国实力还不能算下降,而且对付的又是经济落后的印度,那就更不在话下了。主要是印度人民的顽强斗争让英国人看到单纯的武力镇压是不能完全平息此起彼伏的起义的,于是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政策,承认印度独立。
5、二战爆发后,面对战争的压力,英国与印度和解,希望获得印度人的支持。英国承诺战后允许印度独立,因此在二战中印度军队全力支持英国。然而,也有一些印度独立势力不信任英国,转而投靠轴心国,希望借助其力量实现独立。
那别的国家也不想、不行吗?别的国家真不行,因为都没有这个实力。沙俄很厉害,也很有野心,但是英国不允许。所以,沙俄要完全殖民大清,也是心有余但力不足,而更关键的是英国不允许。别说完全殖民大清,就是殖民东北和新疆,英国也不允许。
而英国人的殖民政策也非常高明,英国人并非鲸吞,而是步步蚕食。而且,英国人也没有一味依靠武力,而是通过拉拢印度的上层阶级又打又拉。从整体上看,英国征服印度的过程中,没有爆发什么波澜壮阔的战争,始终处于一个温水煮青蛙的状态,这和印度的分裂状态是息息相关的。
那为何印度却被英国完全殖民了呢?乃是印度在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印度的本土王朝就从来没有实现过印度次大陆的统一。有一位英国人就曾说道:印度不过是地理名称而已(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也曾说过:“德意志”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已。此前的德意志尚未完成统一,境内邦国林立)。
1、从1757年到1815年,英国通过各种手段从印度榨取了大约10亿英镑的财富。如果换算成现代人民币,这个数字大约是100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当时的历史价值和通胀因素。这段历史对印度而言,虽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但也间接促成了国家的统一。
2、英国统治印度两百年,据史学专家统计,英国两百年之间从印度得到的财富在54万亿美元左右。如果平摊下来的话,每年大概在两千亿美元以上。所以英国在统治印度的这两百年之间,从印度的身上搜刮了不少的财富。并且我们从现在印度的发展状况也可以看得出来,印度的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3、一开始,英国人在印度就是赤裸裸的武力洗劫,1757年克莱武攻占孟加拉时,一个人就抢走了23万英镑的财富,孟加拉国库被洗劫一空。1799年英国人攻陷迈索尔首府时,又将这座都城清洗干净,劫走了1500万英镑的王室财富。在劫掠财富的同时,英国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根据英国的历史专家,英国200年从印度获得的财富多达54万亿美元,相当于现在英国GDP的近20倍。分摊到200年时间里面,那么每年达到2700亿美元,也就是说英国一年从印度搜刮财富2700亿美元,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这个钱还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的钱。
从1757年到1815年,英国通过各种手段从印度榨取了大约10亿英镑的财富。如果换算成现代人民币,这个数字大约是100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当时的历史价值和通胀因素。这段历史对印度而言,虽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但也间接促成了国家的统一。
一开始,英国人在印度就是赤裸裸的武力洗劫,1757年克莱武攻占孟加拉时,一个人就抢走了23万英镑的财富,孟加拉国库被洗劫一空。1799年英国人攻陷迈索尔首府时,又将这座都城清洗干净,劫走了1500万英镑的王室财富。在劫掠财富的同时,英国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而且在17世纪,印度就被英国掌控,统治时间长达200多年。英国当时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只要我们统治印度,我们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们失去印度,我们将成三流国家”,这句话很好的反应了印度在英国殖民体系中的地位,放眼英国30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大部分是非洲、大洋洲、中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