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和讯网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11月28日,捷成股份(300182,股吧)公布了关于收到深交所对郑羌、薛俊峰、邓浩的监管函。原因是三人虚假增持,承诺增持公司股票在披露期间内未实现承诺。
2018年7月9日,捷成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徐子泉、部分董事、监事、*管理人员及核心团队,计划自2018年7月9日起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1亿元,累计增持股数将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
公司高调宣布的增持计划未能如约实施,6月21日,深交所对捷成股份下发关注函,要求捷成股份及其控股股东、相关增持计划人员就增持计划相关问题作出说明。
捷成股份在后续的回复函中表示,增持计划系经董事长徐子泉先生在征询董事、高管、核心团队人员个人意愿后确定并公告,拟增持人员的具体增持意愿及计划
在做出回复后没几天,7月1日捷成股份宣布终止增持计划。此举引发市场对捷成股份资金状况的诸多讨论。
“高喊”增持实则“暗度陈仓”大减持?
上市公司增持是利好,但直到今年6月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捷成股份的增持计划一直停留在口头上,并未按期实施增持。相反,与未增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捷成股份的减持动作却接连发生,而且均处于增持承诺期中。在承诺期内,控股股东和高管接二连三大手笔减持。
公司控股股东徐子泉在2019年3月21日,徐子泉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约5149.9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徐子泉仅该笔减持就套现2.86亿元。
另外,捷成股份5月13日晚间公告,为归还股票质押融资贷款、降低股票质押风险,同时为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徐子泉拟将公司股份1.64亿股(占总股本的6.37%),协议转让给珠海节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转让价4.6元/股,总价款7.54亿元。此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发生变化。
上述两笔合计总计10.4亿元。
还有根据捷成股份6月14日公告披露,收到公司副总经理荆错的《股份减持计划操作完毕的告知函》,截至2019年6月13日,荆错已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数量213.58万股,此次股份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按当日股价计算,荆错减持获利966.2万元。
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短期借款15亿
10月25日,捷成股份发布2019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39亿元,同比下降24.47%;净利润3.07亿元,同比下降61.29%。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达6.43亿元,即短期内要偿还的债务,比年初增加了3.62亿元,短期借款15.08亿,但账上的货币资金只有4.12亿元。
控股股东持股98%处于质押状态
根据三级报披露数据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徐子泉目前持股数量648,852,200股,质押数量635,865,855股,质押比例高达98%。
头顶“达摩克利斯之剑”--47亿元商誉压顶
从2012年开始,捷成股份进行大规模并购,雄心勃勃向影视和教育领域进军。据媒体报道,2012年至2018年,捷成股份收购的公司多达20多家,合计耗资81.74亿元。由于公司收购企业较多,且集中于2015-2016年,绝大多数并购都签署了三年对du协议。到2018年,即三年业绩承诺期过后的第一年,子公司经营业绩未能达标,公司也因此不得不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2018年捷成股份商誉减值共计8.46亿元,截止2019年三季报披露数据显示,其商誉仍然高达47亿元。
时代周报特约
此前深受“8·16”事件影响的光大证券,在7月1日公告披露其80亿元定增案通过证监会审核。第二大股东光大控股在证监会质询后,中途撤销了认购。
北京未名律师事务所证券律师张洪明向时代周报
另外,光大证券对80亿资金用途,与2014年11月最初申请时的定增方案有所出入。
光大控股或有减持计划?
早在2014年11月20日,光大证券发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的预案中披露,预计针对不超过10名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合计不超过 6亿股,发行价格不低于 10.42 元/股,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
在该定增预案中,光大控股拟以现金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000万股。但在2015年4月23日证监会对光大证券质询后,光大控股撤销了认购计划。
证监会在质询中,要求保荐机构与申请人律师核查,在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决议日前6个月至完成后6个月内,光大集团、光大控股是否存在减持情况或减持计划。
5月4日,光大证券回复称,光大集团与光大控股的持股数并未出现变动,光大集团持股11.59亿股,持股比例为33.92%,光大控股为11.39亿股,持股比例为33.33%。同时,本次披露中提及,光大控股以H股发行后会存在股份变动为由,决定放弃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但并未明确回复,光大控股在未来6个月内是否有减持计划。
就相关问题,时代周报
部分需求已完成
2014年11月20日,光大证券所发的定增可行性公告中披露,80亿元的资金用途为4个方向; 而在2015年5月4日的质询回复与6月15日的补充披露中,资金用途仅3个方向。
3个资金用途分别为,“以客户为中心拓展综合金融服务,打开业绩增长空间”预计投入不超过 5亿元;“以资本中介业务为核心,优化公司收入结构”预计投入不超过73亿元;“加大信息系统的资金投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预计投入不超过2亿元。
据2014年11月的定增案可行性报告显示,除以上资金用途外, 还有1条“境内外证券类资产收购及投入”在修订版中被抹去。
审核期间,光大证券已完成1宗并购。2015 年2月1日,光大证券旗下子公司光证金控以40.9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了新鸿基金融集团的 70%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系统投入”也已在审核期间启动。
2015年4月23日,光大证券与光大集团、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光大投资等公司共同投资的互联网公司—光大云付正式成立并领取营业执照,光大云付注册资本 2 亿元,光大证券持股 40%,经营范围为从事金融数据处理与分析、金融信息技术外包、金融业务流程外包等。
逐步走出“8·16”阴影
对于“8·16”事件,证监会也质询了相关遗留问题。
光大证券回复中提到,因“8·16”事件的民事诉讼案件目前共有133起,涉诉1569万元。其中,1起案件已被裁定中止,61起案件已开庭审理,但目前法院未作出裁决,另外71起案件暂无后续进展。光大证券还表示因此产生的民事诉讼不会对本次定增产生影响。
对此,前光大证券投行董事总经理魏伟表示,定增方案从发布到审核通过一般需要5-6个月,而光大证券用时略长,证监会与光大证券在沟通问题上耗费了一些时间。
与多数券商一样,光大证券着力于增资扩股,近年来业务增长尤其是两融业务出现较大幅度增长。2014年度报告显示光大证券受“8·16”事件影响不小,但年内陆续恢复了自营、股票发行承销等业务资格,逐渐步入正轨。
今年一季度报告中,光大证券再次提及“8·16”事件的处理。截至2015年3月31日,光大证券已采用竞价交易市场单向减持方式处置因“8·16”事件购入的股票共计53.56亿元。
元宇宙概念股捷成股份(300182,SZ)再度因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等问题遭到责令整改。
12月3日,捷成股份公告称收到北京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决定书》显示,捷成股份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公司部分财务处理不规范、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三桩违规行为。
作为“广电第一股”的捷成股份此前曾参与出品《战狼2》、《红海行动》、《羞羞的铁拳》等爆款影片。今年9月,其董事长徐子泉在一次公开活动上称,旗下参股公司在元宇宙已有布局,又在12月宣布参股公司拟推出元宇宙分身秀平台,成功让公司跻身“元宇宙概念股”。
从业绩上看,进入2021年,捷成股份终于有望摆脱连续亏损的泥潭,但其控股股东却先后因0元转让公司实控权、资金占用等问题陷入争议中。
存三宗违规行为被责令改正
捷成股份的第一桩违规来自其董事长、控股股东徐子泉。
《决定书》显示,2018年底至2019年3月期间,捷成股份控股股东徐子泉存在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累计占用金额7400万元,其中2600万元已于2019年底归还,尚有4800万元未归还。上述资金占用事项未按相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这并非徐子泉*出现资金占用问题。2019年11月19日,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出具的《关于对北京捷成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子泉、韩胜利、陈同刚、张文菊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徐子泉及其控制的关联方北京捷成世纪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在与公司的资金往来过程中,于2018年7月至8月、10月至11月间,构成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日*占用余额为2.03亿元,2018年度累计发生资金占用3.92亿元。
公告显示,直到上市公司追讨,这笔钱才在2019年2月2日被偿还。
此次《决定书》涉及的第二桩违规是部分财务处理不规范。
捷成股份存在部分资金业务未根据业务实质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部分影视投资项目未真实回款,导致相关坏账准备计提不准确;部分无形资产未及时确认,导致摊销成本计提不准确;个别影视剧制作项目会计核算不恰当,不符合相关会计核算规定等问题。
同时,《决定书》显示,捷成股份还存在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问题。
2021年1月29日,捷成股份披露《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亏损额为3.3亿元至4.8亿元。
三个月后的4月23日,捷成股份才披露《2020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2020年度预计净利润修正为亏损,亏损额为12亿元至12.7亿元。5天后,捷成股份就披露了《2020年年度报告》,年报显示,2020年经审计净利润亏损12.31亿元。
北京证监局认为,捷成股份业绩预告披露的预计净利润与年度报告披露的经审计净利润相比,金额存在较大差异且未及时修正。
三桩违规事件之下,捷成股份及相关人士被责令改正。
两年亏36亿 蹭上元宇宙概念能否翻盘
作为“广电第一股”的捷成股份并不缺影视爆品,此前曾参与出品了《战狼2》、《红海行动》、《羞羞的铁拳》等爆款影片。
而在上市初期,依靠连续不断的并购,捷成股份的业绩表现也并不差。Wind数据显示,2008年~2018年,捷成股份的营收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速,由1.16亿元增长至50.28亿元;净利润(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同)则在2008年~2017年始终保持增长,由2323.38万元增至10.74亿元。
2019年,捷成股份却突然上演业绩大变脸,当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2641.87%至-23.8亿元。年报显示,亏损主要来自于大规模计提影视子公司瑞吉祥、星纪元的商誉减值,以及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各类资产减值27.57亿元。
2020年,捷成股份的净利润为-12.31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为下游客户回款周期拉长,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短短两年时间里,捷成股份亏了36亿元。
进入2021年,捷成股份终于出现业绩回暖迹象。
业务上,捷成股份蹭上了近几个月来十分火热的元宇宙概念,摇身一变成为元宇宙概念股。今年9月,捷成股份董事长徐子泉在一次公开活动上称,参股公司世优科技相关业务在元宇宙中具有应用空间;12月,又在一次机构投资者调研会上表示拟推出元宇宙分身秀平台。
业绩上,捷成股份扭亏为盈。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捷成股份实现营收25.99亿元,同比增长32.30%;实现净利润3.94亿元,同比增长92.5%。
但业绩刚刚回暖,捷成股份又陷入实控人易主风波中,0元转让公司实控权引来了深交所的关注函。
9月6日披露的《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显示,徐子泉将其持有的5.07亿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19.67%)对应的表决权、提名和提案权、参会权、会议召集权、征集投票权以及除收益权和股票转让权之外的其他权利不可撤销、排他及*地委托给府相数科产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行使。
由于不涉及股份转让安排,本次权益变动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仍为徐子泉,但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府相数科的实际控制人周楠。
不收一分钱转让了公司控制权,这也在当时引发了深交所的关注。
6月7日捷成股份(300182)跌5.00%,收盘报4.94元,换手率6.36%,成交量131.97万手,成交额6.6亿元。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21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入6212.89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5922.18万元。融资融券方面近5日融资净流入1803.12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出38.03万,融券余额减少。
重仓捷成股份的公募基金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4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4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76。
根据2022Q1季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4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中金科创主题3年封闭混合。中金科创主题3年封闭混合目前规模为16.0亿元,*净值1.6629(6月6日),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13%,近一年下跌12.5%。该公募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丁杨。丁杨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中金景气驱动混合发起A,管理时间为2022年5月5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7.84%。
中金科创主题3年封闭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捷成股份股票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捷成股份股票股吧、光大证券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