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钢铁厂,八一钢铁厂在哪个市

2022-07-29 8:24:26 基金 xcsgjz

八一钢铁厂



本文目录一览:



绿色低碳是未来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生产向低碳绿色转型,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10月13日,

图:八钢厂区(姚海山摄)

八钢位于乌鲁木齐市的头屯河区,始建于1951年9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震将军率领驻疆解放军指战员和新疆各族群众克服重重困难,靠人拉肩扛、节衣缩食创建起来的。八钢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家地方钢铁企业,至今已走过了70年的奋斗历程。2007年4月与宝钢集团增资重组,成为宝钢集团控股的子公司,现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目前,八钢公司在册职工约为1.5万人,是新疆产能水平*、产品品种最全、品质*、整体实力最强的钢铁企业。

图:八钢厂区(艾力夏提摄)

工业级低碳冶金创新实验平台:富氢碳循环高炉

2021年八钢炼铁厂在绿色低碳冶金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富氢碳循环高炉”达到了50%超高富氧鼓风,并成功实现富氢碳循环冶炼,降低碳消耗15%;欧冶炉工艺不断优化成熟,实现了碳循环利用,效率、成本均优于传统高炉。累计至2021年9月,生铁成本位居行业全国第二。

图:“富氢碳循环高炉”外景(岳佳摄)

“富氢碳循环高炉”是宝武集团,为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目标,以富氢碳循环纯氧冶炼为核心技术,在八钢建立的首个面向全球、开放共享的工业级低碳冶金创新实验平台。目前富氢碳循环高炉,通过工艺技术创新,初步解决了超高富氧、富氢、碳循环利用的技术难题,大幅度降低炼铁碳排放。

2020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实现鼓风氧含量35%的冶炼目标,突破传统高炉的富氧极限,完成了第一阶段实验任务。第二阶段通过工程改造,引入焦炉煤气、脱碳煤气,打通富氢碳循环工艺流程,2021年6月11日风口喷吹脱碳煤气,7月30日,达到50%的超高富氧冶炼,8月8日,风口喷吹焦炉煤气,*实现富氢碳循环超高富氧冶炼创举,降低碳消耗15%,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实验任务。目前,“富氢碳循环高炉”正在进行第三阶段工业实验前的工程改造,改造完成后将开展富氢碳循环全氧冶炼工业实验。“富氢碳循环高炉”的实验成果为攻克世界绿色低碳冶金技术难关提供中国宝武方案,也将在全球冶金事业发展史上留下重要印记。

绿色低碳冶金生产工艺装置:欧冶炉

据八钢炼铁厂厂长助理陈佰军介绍,“欧冶炉”原为宝武集团在上海罗泾的COREX炉,在八钢经过大量工艺技术革新后华丽变身为现今的“欧冶炉”,于2015年8月16日落地投产。如今,在八钢经过大量工艺革新和技术创新后,“欧冶炉”重获新生,这种非高炉碳循环炼铁生产方式已成为八钢绿色低碳冶金的品牌,也将是宝武集团全面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目标的新路径。

图:“欧冶炉”外景(艾力夏提摄)

自2018年开始,“欧冶炉”研发煤气脱碳技术,于2019年实现工业应用,并成功开发出脱碳煤气和脱出的CO2气体循环利用技术,打通了冶金煤气循环利用的工艺技术路线,开创了冶金煤气碳捕集及再利用的技术先河,实现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余万吨,相当于再造森林近1万亩。目前二期脱碳项目已在计划中,未来将实现欧冶炉煤气***脱碳并循环利用。

同时,“欧冶炉”技术团队,依托其独有的工艺流程,探索开展消纳工业固废、社会危废的试验研究,目前已成功处置厂内废油脂2690余吨、高硫灰300余吨、高锌灰12600余吨、废旧轮胎620余吨以及生物质燃料等固废、危废,为实现钢厂、城市共生共融贡献力量。

打造绿色生产与经济效益双赢格局

据了解,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中国宝武关于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中国宝武环境经营“三治四化”(三治: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四化:洁化、绿化、美化、文化)的环保工作方法和“两于一入”(二于:高于标准、优于城区,一入:融入城市)的环保工作目标,八钢成立了碳中和办公室,建立了碳中和工作机制,以富氢碳循环高炉、欧冶炉为平台,探索二氧化碳超低排放技术创新,破解趋零排放难题。

图:

八钢在自治区内率先开展了超低排工作,并在排查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环保软硬件设施投资建设,启动环境保护督查等方面作了大量超前工作,相继投资近60亿用于环境和三废治理,先后完成废水零排放及烧结、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改造项目和多项节能技改项目,其中废水零排放全面实现;固废不出厂专项工作也取得阶段性突破,预计到2021年底即可全面实现固废不出厂;吨钢二氧化硫、吨钢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大幅下降,环境治理也持续向好。

据悉,八钢生铁成本位居行业领先,主要得益于不断的工艺探索和技术革新。传统高炉在工艺技术方面大胆实践,立足疆内资源,做到应用尽用,克服原料品种多、品质差的不利因素,通过工艺技术、配煤配矿结构优化,有效降低了生铁成本,实现资源利用的*化。下一步,八钢传统高炉将在2022年引入脱碳煤气,将富氢碳循环实验成果在高炉进行生产实践,开展碳循环冶炼,有效推动八钢绿色低碳制造水平提高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八钢将秉承‘艰苦奋斗、创建八钢’的光荣传统,坚守‘屯垦戍边、钢铁报国’的初心,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先行者,勇敢担当起做强做优做大八钢的责任和使命,励精图治、创新发展,为把八钢建成中国西北*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而不懈奋斗,为把中国宝武建成世界*企业贡献八钢力量。”中国宝武八一钢铁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彬说。(岳佳)(中国日报新疆




股市2022年休市一览表

1月21日,小编了解到,春节假期即将来临,根据沪港深三地交易安排:

A股于2022年1月31日(星期一)至2月6日(星期日)休市,2月7日(星期一)起照常开市。另外,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为周末休市。

港股2022年1月31日半日市,下午起休市三天半,于2月4日(正月初四,星期五)港股开市一天。另外,2月5号(星期六)、2月6号(星期日)为周末港股休市。

港股通(南向)方面,据沪深交易所,1月27日(星期四)至2月6日(星期日)不提供港股通服务,2月7日(星期一)起照常开通港股通服务。

沪、深股通(北向)方面,根据港交所安排,27日、28日北向正常交易,南向关闭,2月7日起北向、南向正常交易。




八一钢铁厂地址

八一钢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郊,建立于1951年9月。2020年粗钢产量625万吨。是新疆*的钢铁企业。它的主要产品有:热轧板卷,冷轧板卷,镀锌板卷,彩涂板卷,中厚板,带肋钢筋,光圆钢筋,建筑线材等。它在哈密和阿勒泰地区有两座铁矿石矿山,在乌鲁木齐艾维尔沟有一座以焦煤为主的煤矿。大部分的原材料在自治区内部获得。

八一钢铁厂区离乌鲁木齐市还有一段距离。

整个厂区L型布局,它不仅有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还有电炉炼钢。

三座高炉整齐排列,旁边就是原料堆场。原料堆场的钢结构盖在施工中了。

铁水通过铁路从炼铁厂运输到炼钢厂。

八一钢铁进入宝武集团后整个装备进行了大量的更新,包括高炉改大了,板材生产线陆续建起开了,从一个建材为主变成了板材,建材并重的大型钢铁企业。

随着新疆的日益发展繁荣,作为自治区*的钢铁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八一钢铁厂在哪个市

钢铁虾:(您距离钢铁虾只差关注)

我国第一座由解放军创办的钢厂是新疆八一钢铁厂。

据历史资料记载,1949年以前,新疆不能生产一斤铁、一斤钢。由于新疆缺铁少钢,解放前农牧民耕地使用的是二牛抬的木梨,解放初期平均每5户人家才有一把砍土曼(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一种铁制农具,由木柄和铁头两部分构成),3户人家才有一把镰刀,两块大洋才能换一斤苏联运来的铁。甚至打马掌用的铁料,也要从苏联或者关内购买贩运。1951年9月16日,王震将军率领驻疆的人民解放军,节衣缩食,艰苦奋斗,创建起了八一钢厂,结束了新疆缺铁少钢的历史。

王震:决不签订卖国条约!

1949年新疆解放后,进疆部队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随着生产运动的发展,农业和水利建设对钢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交通闭塞也制约着新疆经济的发展。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先修铁路,但是修铁路要有钢轨,需要大量的钢铁,从外地采购成本高,而且运输困难。“必须要有自己的钢铁厂。”王震决心要在新疆创办一个钢厂。

在钢厂创建的过程中,从运筹、决策、厂址选择,到建厂方案的实施,王震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50年6月4日,赴京参加会议的王震,在向领导汇报新疆建设情况时说:“新疆要发展,一是缺铁路,二是缺钢铁,我想把这两项搞上去。”领导当即风趣地问王震:“王胡子,我问你,世界上是先有铁路呢?还是现有钢铁?”当过铁路工人的王震明白了领导的意思,决心先上钢铁厂。王震又向主管财务的有关部门汇报了情况,得到的说法是:“你们搞钢铁我没有意见,只是国家底子薄,拿不出钱来资助你们。”

王震将军与人民子弟兵

据有关史料和回忆录记载,王震当时首先想到了请工业发达的“老大哥”苏联帮忙。经联系,苏有人请王震去具体商谈签订合资合作的协议。苏联总领事和有关公司的总经理出席了座谈会,他们先拿出了协议方案并作了一番解释。其主要意思是,苏联方面很乐意帮助新疆建钢铁企业,但是考虑到新疆办钢厂的基础条件太差、各方面的能力都很有限,因此他们建议*把合资的钢厂建在靠近中苏边界的苏联一侧,钢厂的位置初步考虑设在今日哈萨克斯坦的卡拉甘达地区,双方合资合作开釆的铁矿,由苏联以低价购买,矿山由中方负责提供劳力开采,把铁矿石运到苏联冶炼加工。为此,两国要共同修建新疆铁路,同西伯利亚大铁路直接接轨,但是因为中苏两国的铁路标准不同,整个新疆铁路轨距标准必须按照苏联铁路标准修建才能接轨……

王震听着说明,越听越生气,心想:这哪里是援助中国搞建设,分明是在敲竹杠,要中国出钱出力还要出卖主权,这*不行!新疆宣传部门的邓力群也很生气,按照签订的协议,逐条驳斥了苏方的苛刻条件和无理要求。苏方态度也很强硬,既然你们有求于我,就只能按我们的要求签订协议与合同!王震实在按捺不住,一拍桌子骂人了:“老子打了一辈子的仗,现在我们胜利了,中国人民都站立起来了,决不签订卖国条约!”苏联总领事吓唬王震:“这是我们中央的意思,我要报告……”王震哪里吃这一套,更加厉声地说:“就是当着您们一把手同志的面,我也不同意,也决不签这个字!”回来后,王震让邓力群马上向北京报告了这个情况。

不久后,王震进京汇报,当时心里还有些不安,怕惹起麻烦了。领导笑着说道:“王胡子呀,你酒醉了才说这话吧,不酒醉还说不出来这话。你没有签这个字就好!看来搞外交还得有几个武将。现在搞经济建设,就是要学会跟“老大哥”打交道,跟各种各样的朋友打交道。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得靠我们自己,不仅要会打仗,还要学会做生意,会谈判,会碰杯。”当时周总理也笑着说道:“王胡子,你坚持原则是对的,就是太激动了。领导在莫斯科的时候曾指示我们,对苏贸易要‘从统筹全局的观点出发,苏联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同时要准备和波兰、捷克、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做生意’。主席要你们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一定要把新疆建设好,办法不妨多想一些。”

后经与华东局协调,决定把上海闲置的益华钢铁厂搬迁到新疆。华东局和华东财经委也非常支持新疆的建设,决定将上海益华炼钢厂的全套设备以极低的价格(100万元人民币)有偿转让给新疆,同时将上海新慎昌机械厂的设备以3.3万元人民币售予新疆,批准范元记模型厂和美新工具机械厂以低价售予新疆。此外,还动员益华钢铁厂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及家属支援新疆。1951年9月1日,双方签订《益华钢铁厂员工响应政府号召赴新疆钢铁厂服务协议书》,随后人员和设备陆续迁往新疆。建厂初期,上海先后支援新疆钢铁建设的职工和家属达到500多人。

在把益华钢铁厂的设备搬迁到新疆时,因部分大型设备受桥梁涵洞的承载能力限制,无法用载重汽车运到迪化(今乌鲁木齐)。新疆军区向铁道部门提出申请,希望大型设备先发运至东北的满洲里口岸,办理出国出境手续,然后经苏联西伯利亚铁路经中亚运输到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再用载重汽车运到迪化。时任领导的滕代远知道后作出指示,不能因铁路运输问题影响新疆钢厂的建设。就这样,部分设备绕道西伯利亚,经霍尔果斯口岸运到了新疆迪化。

八钢:“十八罗汉之一”

1951年1月,新疆军区后勤部钢铁厂筹备组成立(以下简称钢铁厂),王震兼任筹备组组长。随后,王震到京,在重工业部钢铁局的帮助下组建了设计组。设计组以上海益华钢铁厂的技术人员为基础,由专家、工程师、教授、设计师、设计员、绘图员和技术资料翻译人员23人组成,负责总体规划和主体工程的设计。同时,王还从部队抽调探矿、冶金、机械、电力人员组成第二设计组,在迪化进行动力机械和辅助设施的设计。王震还聘请了重工业部门钢铁局顾问余铭钰到新疆协助建设钢铁厂。

益华钢铁厂虽有炼钢、轧钢工艺,却没有炼铁工艺,搬迁来的钢铁厂是以废钢铁为原料。加上新疆当时没有废钢资源,没有铁水就不能炼钢,钢厂也就建不起来。为此,1951年7月份,王震写信给重工业部,希望帮助解决炼铁设备,并配一名炼铁工程师。重工部非常支持,决定将河北宣化的一座69立方米高炉调拨给新疆,该高炉是当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建的,设备基本完好,重工业部还特调留学英国的炼铁专家许道生到新疆辅助建设。

与此同时,钢厂的选址工作也在加紧进行。王震对选址工作明确指示:“厂址选在东疆或者是北疆地区,*在迪化附近,土质好,交通便利,原有建筑可作工房或宿舍,省钱省时。”从1951年1月开始,历时几个月,先后出动近千人次收集资料,对地理地貌、气象、水文、资源和交通等因素进行考察,最终汇成60多万字的资料,从中初选出16处候选地址,最后确定水磨沟和头屯河两处为候选厂址。1951年9月12日~14日,王震、余铭钰等先后到水磨沟和头屯河踏勘,最终确定将厂址设在头屯河(原苏联建设的飞机装配厂)东岸。1951年9月16日,老红军何光吉率领先遣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头屯河畔,拉开了建设八钢厂区的序幕。后来,八钢把1951年9月16日定为建厂的厂庆日。

八钢创建之初,国家的经济基础还相当薄弱。为了筹集资金,驻疆部队发动广大指战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节衣缩食”活动。在军人干部大会上,王震将军首先脱下了自己的军衣和军帽带头捐献,他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广大指战员,大家除了从有限的津贴、伙食费和服装费中节省外,每天还节约半斤粮食和菜薪,两年内每人少领一套军服,每套军装上不做领子和口袋,省下每一分钱用于钢厂的建设。新疆军区还从军人合作社的生产节余中拿出2900万元资金(旧币),作为钢铁厂的创办基金。

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投身八钢建设的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和全体施工人员冒风雪,战严寒,靠刨冰化雪施工。当时的头屯河畔是茫茫戈壁,只有国民党部队留下的一些旧厂房和马棚。施工没有行车、吊车、切割机和弯管机等,建设大军只能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施工。制作高炉的炉体,十几个人编成一个小组,昼夜不停地轮换着摇动一台老掉牙的卷板机下料,然后再由小伙子们抡起24磅的大榔头,一块一块地砸。由于设备落后,矿石等原料的破碎全靠人工用榔头砸来完成,给高炉加料则由工人们一框框从炉顶往下倒,许多干部和战士都被煤气熏倒;轧钢用的传动装置使用的是粗绳代替,钢锭烧红以后,工人们只能用铁钩往外拉,往轧机里喂钢锭用的是手钳;采矿用的是十字镐和抬把,运矿用的是毛驴和骆驼……

经过7个多月的日夜奋斗,建设者们硬是靠着自力更生的劲头,完成了初期的建厂任务。1952年4月25日,炼铁高炉开始烘炉,并于4月30日炼出了第一炉铁。当飞溅着火花的铁水奔流而出时,整个车间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王震也情不自禁地同大家一齐欢呼,并向全体职工高声喊道:“祝贺同志们胜利!同志们辛苦了!”铁水映红了王震的脸,振奋了所有在场人的心。那几天,人们围在高炉前、轧机旁,欢笑、流泪、拥抱,欢呼新疆这块土地上的变化。

八钢的创建,奠定了新疆现代钢铁工业的基础,一期工程3万吨钢的规模满足了解放初期的新疆对钢铁的需求,对边疆的经济建设和国防的巩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万吨钢的产能当时在全国已经是不小的规模,因为1949年全国解放时我国的年钢产量才仅为15.8万吨。北京领导把八钢比喻为“十八罗汉”之一,称赞“三皇、五帝、十八罗汉好!”(三皇五帝、十八罗汉是指“一五”期间我国建设的3个大型钢铁厂、5个中型钢铁厂、包括八钢在内的18个小型钢铁厂)。从此以后,远离祖国内地、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新疆,有了第一座钢厂。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经过60年的发展,八钢已成为一座大型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屹立在祖国的西北边陲。

点赞英雄的王震将军和人民子弟兵!点赞八一钢铁!

信息轧钢之家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八一钢铁厂》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八一钢铁厂、股市2022年休市一览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