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核算,若涉及社保、个税的缴纳,还应该通过“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核算。
这两种分配方式各有特点。按劳分配注重个人付出的劳动量,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则更强调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在实践中,两种分配方式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收入分配格局。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平衡这两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主要区别在于分配的依据不同。按劳分配通常在公有制企业内部实行,主要依据是劳动者的工作量和劳动成果来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等。然而,在现实中,这种分配方式存在较大不均等性。
按劳分配: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劳动收入属于通过按劳分配方式取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劳动收入是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要素分配方式取得的。通俗的讲:如果工人是国企职工,每月的工资就属于按劳分配。同时,又有技术或专利供企业采用那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技术分配。
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的区别:两种分配方式的产权主体不同。按劳分配的产权主体只能是公有制;而按生产要素 分配方式则适用于包括公有制在内的多种产权主体。两种分配方式所处的地位不同。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方式是主体,起主导作用,这一条要坚持不动摇。
1、企业在做研发的时候,对于不同的研发项目应该分开进行摊销入账,对于直接参与研发的研发人员,可以按照其参与研发的时间进行分配,比如某个研究人员本月研发A产品用了10天,研发B产品耗时20天,那么就将他的工资在A项目上分配10天,在B项目上分配20天。
2、涉及多个研发项目产生的研发费用,需要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将其精确地分摊到各个项目上。常用的分配方法之一是根据实际工时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样可以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企业在处理研发费用时,必须提供能够证明费用实际发生的相关凭证。
3、以研发人员同时参与RD01与RD02两个项目为例,月工资8000元,总工作时间25天。根据各自参与的工时,进行分摊计算。RD01项目占用10天,RD02项目占用15天。
4、您好!研发支出-XX项目-XX费用。一般是按天或者平均分摊。
5、分摊研发费用的会计分录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形成无形资产后,借:管理费用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在开发阶段形成资本化支出的,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形成无形资产后,转入无形资产。
6、费用化是指将企业的某项支出直接计入到当期的费用,不用在以后会计期间进行分摊,而资本化是指符合条件的相关费用支出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作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项目管理。在实际操作中,某项费用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来确认即可。
本月工资分配的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计提工资费用: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根据员工所属部门确定)贷:应付职工薪酬说明:这一步是将本月应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费用按照其所属部门计入相应的成本或费用科目,同时增加“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公司应付但尚未支付的工资。
到了次月,企业发放工资时,会计分录则为: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银行存款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根据自身的业务性质和管理费用的归属选择合适的会计科目。例如,对于销售部门的工资,可能应计入销售费用;而对于生产车间的工资,则应计入生产成本。
分配工资费用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工资(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工资(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工资(工程管理人员工资),在建工程—工资(工程人员工资),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分配工资费用时,首先确定工资费用的分配对象,其次要分清生产工人的工资是直接计人费用还是间接计入费用。
首先,在计提工资时,企业应当在会计账目中做如下分录:贷方记录在“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下,这表示企业应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总额。紧接着,企业还需要计提社保费用(由企业承担的部分),同样地,这项费用应在会计账目中记录为贷方,具体科目为“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计提工资会计分录 在工资发放是次月发放时,工资分录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计提,一个是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