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分析:首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分配,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分配。分配主体为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权利人。由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其内容是对死者家庭整体预期收入的赔偿。
工伤赔偿中的丧葬补助金用于丧葬所需,供养亲属抚恤金配偶分得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可以按照照顾有困难一方的原则多分给那一方,也可以作为遗产分配。
工伤致死补偿包含了丧葬补贴、亲属赡养费及一次性死亡补偿三大部分。针对丧葬补贴,其金额主要支付给逝者丧事处理所需的保证金;至于亲属赡养费,它并非遗产,需根据抚养关系在被抚养人中进行合理分配;最后,一次性死亡补偿可视作遗产,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的原则进行分配。
工伤死亡赔偿金分配的规则主要由法律规范和家庭协商决定。根据继承法,遗产按照顺序进行分配,其中,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位继承人,享有同等的继承权利。如果第一顺位继承人无法达成共识,赔偿金应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处理。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期间工资发放,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但延长期也不得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 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但延长期也不得超过12个月,最长不超过24个月。
职工受伤或患有职业病需停止工作接受治疗时,其薪酬福利待遇应保持不变,由用人单位按月发放;但停工留薪期限最长不会超过12个月。
支付主体 用人单位责任:根据相关规定,当职工在工作中遭受伤害并被认定为工伤时,其在工伤期间的工资应由用人单位负责支付。这意味着,无论职工因工伤住院还是在家休养,只要处于不能正常工作的状态,用人单位都有义务支付其工资。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