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7日晚间消息,据外媒报道,软银集团近日又悄然抛售22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股份。此举旨在筹集资金以偿还债务,并回购公司股票。这笔交易包含了一个领子期权合约(collar contract)和期权价差(call spread),预计于2024年5月至2024年6月间结算。
1、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股票不仅出现了大跌,而且跌得还不少,可以算得上是阿里巴巴有史以来,股票跌幅*的一次了。在24日当天晚上,阿里巴巴的股票*跌幅达到了13%,一夜之间阿里巴巴的市值就蒸发了7000亿元,很多公司的估值都没有这么高,所以说阿里巴巴这次被调查对于公司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2、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因为涉嫌垄断行为,目前正接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立案调查。这一消息导致阿里巴巴的股价大幅下跌。 阿里巴巴被立案调查的核心问题是其是否实施了“二选一”的垄断行为,即商家只能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平台开设店铺,而不能在其他电商平台如京东开设店铺。
3、据*消息,市场监管总局近期根据举报,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起了针对其“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的立案调查。这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反应,导致阿里巴巴股价的显著波动。阿里巴巴集团对此事做出了回应,表示已接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通知,确认了此次立案调查。
马云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在2010年共同设立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并在2014年捐赠了个人持有的阿里集团总股本2%的股份,用于慈善事业。这次股票出售将直接支持马云的公益承诺,进一步强化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
strong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宣布了一项股票出售计划,旨在履行公益承诺和优化财富管理。 根据披露的计划,自今年9月至明年底,马云将有权限售阿里巴巴集团990万股股票,这部分股票相当于其持有股份的约5%。
马云转移1200亿到国外是应用于慈善。2016年马云将自己持有的阿里3500万股股票,价值169亿美元约1200亿人民币,全部捐给自己在新加坡建立的基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个行为是非常慷慨的捐赠,因为这笔钱将用于慈善。
1、阿里巴巴已正式宣布退出美国股市。阿里巴巴的这一决策是在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下做出的。一方面,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监管环境的变化对阿里巴巴在美国股市的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特别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将阿里巴巴列入预摘牌名单,使得阿里巴巴面临退市的风险。
2、阿里巴巴集团已正式宣布退出美国股市。这一决策是在公司战略调整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做出的。具体解释 退出美国股市的决定背景 阿里巴巴集团在考虑多方面因素后做出了退出美国股市的决定。这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战略调整以及监管环境的变化等。
3、阿里巴巴退出了美国股市。阿里巴巴云决定暂停在美国的扩张计划,退出与谷歌和亚马逊的技术纠纷,优先考虑在中国需要云服务的市场,转向国内市场发展。
1、近期,阿里巴巴*的股份被透露软银、马云的持股均下降,对于这些信息,外界将会持续关注。众所周知,阿里巴巴这家公司在现在可谓是行业巨头,这家公司在早期是由马云和其合伙人共同组建的一家互联网公司。
2、阿里巴巴*的年报披露了其股权分配的*情况。 马云作为公司董事局主席,其个人持股比例为2%,保持了其作为个人股东的首位。 在机构股东层面,软银集团领先,其持股比例为29%,这表明软银仍然是阿里巴巴的*机构股东。
3、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早已卸任董事局主席及CEO职务,其持股比例进一步下降。*的年报并未详细披露其持股情况,但可以确定的是,马云的持股早已降至5%以下。这一变化反映了马云逐渐将重心转向公司治理和其他非财务事务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马云依然是公司的重要精神和策略决策力量。
4、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SEC提交的财年报告显示了一个重要信息:截至2020年7月2日,马云的持股比例已降至8%,蔡崇信的持股比例则为6%。尽管如此,软银仍持有阿里巴巴29%的股份,保持了其作为阿里巴巴*股东的地位。
有曝光显示,马云近期减持了阿里巴巴集团的股票,但具体的减持日期和价格尚未公开。据估计,此次减持马云累计套现资金约为430亿元人民币。 公众较为关注的是马云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截止目前,马云持有阿里巴巴集团的股份比例已经降至8%。
近期,阿里巴巴*的股份被透露软银、马云的持股均下降,对于这些信息,外界将会持续关注。众所周知,阿里巴巴这家公司在现在可谓是行业巨头,这家公司在早期是由马云和其合伙人共同组建的一家互联网公司。
年9月1日,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而他的持股比例也低于5%,自然是不会出现在阿里的股东名单中。对外不需要披露个人所持有股份数量。尽管这样做,也不代表马云就完全抛光了阿里的股票。
该基金来源于他们在阿里巴巴集团拥有的期权,总体规模为阿里巴巴集团总股本的2%,按照目前阿里股价,总价值近600亿元人民币。用减持股票的方式来做公益,对全球的公司创始人、高管来说,也算是一种常见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