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迎来一轮回归潮。上周五,京东、网易获准在港二次上市。网易明日将公开招股。
此外,百度、携程也都传出了计划港股二次上市的消息。市场纷纷预测,在中美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为提升公司估值、规避外部政策风险,在港股上市标准更新等因素刺激下,众多中概股或将回归。
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多位QDII基金经理,他们认为,中概股的回归是大势所趋。优质中概股的回顾不仅满足了企业多地融资、分散融资的需求,同时也将改善中国市场“核心优质企业”稀缺的问题,对A股形成利好。
中概股回归大幕拉开
网易、京东牵头的中概股回归潮来势汹汹。
德邦基金海外与组合投资部业务董事朱帆认为,在美国强化监管的大背景下,中概股有加速回归的可能。目前,内地市场总市值在8.6万亿美金,香港市场总市值1.9万亿,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总市值约1.1万亿。
在美国监管政策收紧的同时,AH市场不断改革,为中概股回归创造了条件。回归既能够满足企业多地融资,分散融资的需求,同时,也将为中国市场带来更多真正的“核心优质企业”,缓解优质公司稀缺的问题。
“近年来香港资本市场发展迅速,投资者投资港股越发便利。而且,中国投资者对于中概股投资具有天然的信息优势,美国市场对优质中国企业的吸引力下降是一个长期趋势。当前,美国政府将冲突的场景强行延伸至金融领域,短期进一步加速了中概股回归的步伐。”博时大中华亚太(QDII)基金兼博时沪港深价值优选基金经理杨涛表示。
泰达宏利国际投资部基金经理师婧认为,中概股的回归是有大趋势的,对于港交所、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来说都是有利的。
鹏华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尤柏年表示,大多数中概股采用离岸架构体系。这些公司之前在美国上市,融资优势相对较大。现在港交所有了互联互通机制,进入港股通还可以吸引国内投资者,这是在美国上市所不具备的优势。
“中美之间的竞争将持续很长时间。中概股选择第二上市地是对股东负责的决定。如果中概股有了第二上市地,美国的监管措施也会有所顾忌。”尤柏年说。
多数选择港股二次上市
“目前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共247只,总市值占美股的5%。如此庞大的中国企业选择在美股上市,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上市制度的限制。过去未盈利、同股不同权以及某些特殊行业,如教育行业的公司只能选择在海外上市。但中概股在美上市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许多股票估值长期偏低,过去也不断有中概股选择私有化回归A股。5月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进一步加强对中概股的监管,也加速了中概股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步伐。”融通基金国际业务部投资总监刘富荣表示,从回归路径看,中概股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私有化后退市重新上市,上市地点大概率是A股,但这种方式操作难度较大。二是在A/H股第二上市,保留美股地位。不过,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制度逐渐完善,包容性更强,科创板也允许不盈利公司上市,中概股回归的操作难度在降低。
刘富荣表示,中概股回归潮将为香港股票市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同股不同权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正式被纳入恒生指数、国企指数选股范畴,具备回归条件的中概股超过20只,市值规模巨大,多数属于新经济行业,如科技、医疗、可选消费,将为以旧经济行业为骨干的恒生指数注入动力,提升整体市场估值中枢。目前A/H股中金融地产和传统产业公司占比较大,与美股前十大市值公司中7家是科技公司的结构特点,差异显著。
朱帆认为,在中美持续摩擦的大背景下,中概股在美的生存、上市面临更严苛的考验。一些潜在赴美上市公司或者已上市的企业转换跑道的想法不可避免。相对而言,内地金融持续开放,市场环境更加友善,二次赴港上市甚至直接回AH上市成为很多公司的选择。香港市场同股不同权政策的放宽,增强了对中概股的吸引力。同时,香港市场相对稳定的汇率和国际化开放程度,对国际资本的自由进出具有较强吸引力。另外,港股通机制的实施,叠加资金多元化环境,有利于投资人对之前在美上市公司潜在投资价值进行二次挖掘。中概回归,正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
师婧表示,20年前,中国新经济公司开始赴美上市。近两年,中美贸易摩擦有向经济领域蔓延的苗头。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除考虑其他回避方式之外,回港上市是大概率事件。这对香港和国内投资者来说都是好事。之前,港股市场结构过于僵化,企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地产和消费板块。中概股回归对于港股市场结构、估值和市场活力将会带来很大变化。
港股市场自2018年开始不断改革,为科技型公司量身定制上市标准,减少限制。去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开启了中概股新一轮回归的进程。依据港交所的规则为标准,目前中概股中约有16家达标,包括拼多多、京东和网易等。
不会造成明显“抽血效应”
中概股不少是互联网领域的龙头,海外市场和A股之间存在估值差,市场由此担忧大批中概股回归会对A股估值带来压力,产生“抽血效应”。
投资人士认为,回归对A股形成利好,将会提升A股及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及活跃度。
“中概股中包含大量中国优质核心资产,龙头企业的比重和质量超过A股相同领域。若中概股大量回归,必然带动资金对股市整体关注度的抬升,吸引更多资金涌向市场利好A股。当然,也会对同领域内质的较差企业形成“抽血”,但冲击的主要是A股科技股中真实价值被过分高估的企业。”博时大中华亚太(QDII)基金兼博时沪港深价值优选基金经理杨涛表示。
朱帆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阿里巴巴去年回归港股,吸引了大量资金参与优质中国企业的再融资交易,提升了港股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和市场关注度,而且并未造成所谓的“抽血效应”。未来中概股回归,提升行业优质企业结构、提振相关行业整体估值水平、提高市场持续关注度,持续引入源头活水等效用都将逐步实现。同时,也将带动内地投资人有机会了解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挖掘真正具备价值的公司,加速市场优胜劣汰的进程。
海富通基金QDII基金经理陶意非表示,中概股回归对A股的影响是比较正面的。中概股回归港股,其财务报表从英文转到繁体中文,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信息比以前更加透明,更容易了解公司情况,对于其上下游相关行业来说是好事。
“中概股回归对A股的影响是积极的,对现在的科技成长板块和“新经济板块”将形成估值提升,增强科技板块的市场交易活跃度。中概股中的科技龙头公司质地优良。A股对成长股长期较为偏好,但受制于优质标的供给不足,资金往往只能流向概念股或者边缘标的。”尤柏年认为,中概股回归对A股投资有正面促进作用。阿里巴巴、京东等在A股中没有对标公司,他们的回归为会为国内科技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对国内科技股的投资有促进作用。
不过,因瑞幸咖啡造假事件、疫情广泛冲击、中美冲突再度加剧等多重问题的叠加,使得中概股的投资风险上升,导致前期中概股整体表现不佳,而这种估值压力可能还会延续。
“企业到美国上市与上海、深圳及香港上市区别很大,面对上市审批比较严谨的港交所,大部分中概股依然条件不足。未能回归的中概股将会面临估值和流动性压缩的压力。”刘富荣说。
海外机构:是机会也要防风险
敲响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市钟,曾被一代中国科技企业家视为成功的*标志。从1990年代后期,中国网络经济开始起飞时,内地不少*科创公司被美国市场提供的较高估值及更顺畅的上市流程所吸引,选择赴美上市。由于市场的高流动性和品牌效应,过去10年,阿里巴巴、百度、新浪、京东及拼多多等一批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反观现时,部分领先的中国科网企业在积极考虑回归,可选方案包括先撤出美市,再觅地上市;又或是保留美国上市地位,再选择在香港或上海交易所做第二上市。
高腾国际权益首席投资官李宇在美国和香港两地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他认为,在目前中美关系不大好的情况下,作为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未来各种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回归,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可以多一重保障,为可能的最坏情况做准备。
中美关系紧张,美国可能不再是中国公司优先考虑的上市地,中美关系的变化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公司另觅他地。
富而德律师事务所法律全球交易部门顾问周峥指出,中美之间的政治冲突及贸易战已经波及中概股的表现,最近中概股爆出的一系列财务丑闻更是雪上加霜,加深了美国投资人对中国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信息披露的不信任,导致中概股的股价跌幅远大于市场平均跌幅。由于监管压力增大,维持在美国上市的成本持续高企。以上种种因素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推波助澜许多中概股股价大幅下行,尤其是中小型公司。
目前来看,中概股近期将面临美国政府的压力。如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近日指出,如按新订要求连接3年未能通过审核,该上市公司便不能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交易。依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数据,有213家美国上市公司会受到影响,其中95%为中概股。
先私有化退市再重新上市,似乎并不是现时的*方案。虽然有充足的理由撤离美国市场,但不同于2012年及2015年的情况,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似乎有些扑朔迷离。在以往的私有化交易中,买方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可以在A股或H股市场以超高估值重新上市,许多在美退市的公司也曾成功地以数倍于其退市时的估值在内地或香港上市。然而在中国现在的经济情况下,是否还能获取如此高的回报已很难确定。
周峥指出,去年,阿里巴巴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对于许多尚未准备好从美国退市但又想进入内地或香港市场的公司来说,二次上市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一方面,大量优质公司回归可以给内地资金带来更好的标的。李宇表示,对于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来说,市场上多了一些更好的科技、因特网公司的投资标的和投资选择,“肯定是好事情”。
富达国际亚太区首席投资官ParasAnand指出,香港和上海在进行市场改革,降低科技公司的上市及融资门槛,或会在未来数年加速中概股大迁徙。香港市场允许未录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及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公司在港上市,这为不少以往只能选择赴美上市的科技公司清除了障碍。被香港市场吸引的,不止科网股。
香港于2018年推出上市新规,放宽对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前的盈利乃至收入的要求,导致香港市场的健康护理行业IPO项目暴增,新股市场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公司及健康护理行业公司赴港上市,与这类企业赴美上市数目的稳步下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ParasAnand认为,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科技公司,走向西方的旅程即将结束,很多企业已开始踏上归乡之路。
内地方面,上海推出的科创板由于其相对宽松的盈利要求及交易限制,吸引了不少初创科技公司上市。科创板去年开市以来,吸引大量热情的投资者追捧。尽管仍处于起步阶段,于科创板的上市公司仅104家,但受惠于投资者看好科技行业前景的乐观情绪带动,科创板股票的平均市盈率被推高至逾60倍水平。继推出上海科创板后,深圳创业板也将进行改革,倘若改革成功,势必将为深圳市场带来新一波科技公司上市潮。
过去30年,中国资本市场在活跃的经济支撑下,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为寻求上市的公司提供了充足的流通性及坚实的投资者基础。科技巨头的回流,将增加大中华市场的广度及深度,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国际化,也为有意捕捉中国经济增长机会的投资者,提供更多元的选择及投资渠道。
李宇认为,在美国上市的科技股经历了11年的科技股大牛市后选择回归,这些公司备受关注,已经被充分研究。总体来说,大部分公司的定价比较合理,不存在明显低估或者错估的情形,所以很难说有一目了然的投资机会。
李宇指出,港股总体是处于非常低估的状态。长期看,肯定会有不错的回报,而短期内并不确定。目前的大部分价值类周期类股票的低估,和成长类公司的偏高估是并行不悖的。港股是否会得到重估的机会,首先要看全球股市的价值vs.成长的这个估值差在什么时间得到纠正;第二要看中美关系的起起落落什么时间能够得到缓和。
香港短时会成为中美资本博弈之地。有观点指出,中概股回流可以为交易所及金融服务业带来好处,但封杀中概股只是中美金融战的第一枪。中概股回流的小利可能不足以应对接踵而至的市场波动,把握投资机会时仍需谨慎。
QDII:重仓“网易 京东”的有望受益
从基金一季报可以看到,在美国上市的京东、网易、百度、携程、好未来、哔哩哔哩、拼多多等“中国核心资产”是QDII基金布局的重点。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京东进入11只QDII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其中,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和交银中证中国互联网等三只基金持有京东市值*,占这三只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分别为5.99%、6.42%、7.14%。
同时,不少基金看好网易。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鹏华香港美国互联网、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工银瑞信全球配置等基金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中均包括了网易,持有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例分别为3.38%、3.5%、4.07%、1.78%。
好未来是另一个被QDII广泛持有的中概股公司。数据显示,有10只基金一季报显示持有好未来,持有市值比例较高的是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占该基金净值的4.7%。此外,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富国中国中小盘、嘉实全球互联网人民币等持有市值也较高。
近期因“后浪”引起高度关注的哔哩哔哩,也获得4只QDII青睐,分别是南方香港成长、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汇添富全球消费和富国全球科技互联网。
此外,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易方达亚洲精选一季度末持有携程,尤其是易方达亚洲精选,持有市值占基金净值的比例达到了9.65%。拼多多也被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和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重仓持有。
“对于投资人来说,中概股回归很容易再度掀起炒作热潮,盲目投资热点和剑走偏锋的投资风格,可能对投资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目前H股二次上市可能成为中概股回归内地市场的重要一步,长期深耕香港投资市场的投资管理人将从中受益。”德邦基金海外与组合投资部业务董事朱帆表示。
海富通基金QDII基金经理陶意非表示,中概股还很难在近期内大量进入港股通,只有QDII基金才能够配置中概股。而投资者如果想投资QDII基金,就要了解与A股普通基金在申购赎回机制等方面的不同。
泰达宏利国际投资部基金经理师婧表示,中概股回归,将改变港股的生态,这种改变是长期巨大的。前期最直接受益的就是QDII港股基金。之后,如果回归的中概股被纳入港股通标的,那么港股通基金和沪港深基金也将受益。
鹏华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尤柏年则认为,最为受益于中概股回归的基金产品是国内的互联网主题的QDII基金。现阶段只有QDII基金可以便捷布局中概互联网领域。而且,对京东、网易等股票做出定价的是国外投资者,他们的定价偏低。回归香港上市,估值有望得到提升。融通基金国际业务部投资总监刘富荣表示,有两类权益产品能够把握这个中概股回归的机遇:港股QDII基金和境内A股科技基金,优质龙头公司回归后,整个A股及港股的科技板块估值及活跃度或将会得到有力的提升。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