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作基金,让基金净值不断创新高,为投资人带来收益的同时,实现私募公司的盈利。
会经常出差,做尽职调查。
也就是走访上市公司,调查实际情况等等。
忙。创立私募公司前期工作量大,很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指在中国成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投资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是法人。
这些职业的工作量很大也,平时主要是对资产投资的资产做规划,多推进的项目做调研,还有一些有关投资外部的事情等等进行处理。
一、投资部内部事务
1、总部标准制定。
比如某个城市、某类项目IRR达到多少,净资金收益率达到多少才能做?才能上报集团推进等。这些标准都是需要总部投资部制定的。
2、总部投资线流程制定。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规章和制度。对于投资线尤其如此,什么类型的项目怎么推进,要哪些领导批准,需要哪些关键指标达标等等。
二、有关投资技术性事务
1、项目调研
无论是城市分公司推送的项目还是总部自己推进的项目,都需要对该片区做调研,做可行性研究报告,给领导做决策。
2、经济测算
这又分为两块。总部经济测算和项目经济测算。总部经济测算就是说总部有多少钱可以用,能融多少资,平摊到项目每个成本控制在多少,利润多少等等。项目经济测算其实就是微观的,某个项目,能赚多少钱,要花多少钱。年IRR/净资本收益率/净租金收益率等等。
三、有关投资外部事物
1、政府关系
这个不用解释了。。。。哪家投资部不处理政府关系?
2、业主方关系
这个在我们公司比较特殊,因为做产业地产会有很多收购旧厂房的项目。而被我们收购的项目公司的母公司叫做业主方。一般来说,如果是很好的项目,业主方是甲方,比较强势,我们比较弱势。如果是业主方比较缺钱,急于出手项目,而项目地段和品质并非*,我们比较强势是甲方,而业主方是乙方则比较弱势。这个根据不同的项目而定的。
3、资方关系
我们的投资部偶尔会兼具融资的一些功能。也经常和银行、信托、基金打交道。给资方看我们的调研报告与经济测算报告,让他们参与投钱。我们叫做撬动杠杆做项目。
4、拓展项目
上述三种关系糅合在一起,是完整的拓展项目完成项目落地的过程。
无论是在基金做地产投资经理还是在开发商做地产投资经理,都是一件逼格比较高的事情。因为这份工作不仅需要内功(调研、经济测算、法律、财会、金融),也需要一定的情商(上述三种关系的维护,如何想尽办法让项目落地减少来自政府、业主方甚至是自己公司内部的阻碍)。我个人很喜欢这份工作,很具挑战,也很锻炼人。
前四大审计经理,前PE投资总监,现风控总。
先说明,我所在公司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一般来说,私募基金分为投股票的证券类基金、投未上市公司股权的股权类基金以及其他类基金。
我们是第二类。
由于投资总监和风控总监我都做过,所以两个岗位我都来回答一下。
一、人员要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中,核心的部门为投资部与风控部。
投资部与风控部同事一般是有一定工作年限的,有句话叫:“投资应该是人生最后一份职业,在个人心智、社会经验和商业直觉商尚浅进入这个行当,注定会非常辛苦。”
投资与风控对于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都较高,毕业之初就进入的话,有点像在沙漠中建高楼,基础不牢固。
投资部倾向招收有行业经验的人。
现在中国PE机构很多,各有各的打法。有的靠过往业绩,有的靠政府背景,有的靠流水线。
但有行业经验有行业人脉的人员,更能挖掘出行业潜在的机会。
风控部倾向招有法律和财务背景的人。
我个人喜欢招有律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经验的同事,接触的项目多,涉猎面较广,更合适基金风控部工作。
纯公司法务和财务,或券商投行法务的话,工作涉猎还是较窄。
当然,也不是说刚毕业的童鞋就不要,但一般门槛设计得非常高。
像我司,一般是国内前十前二十硕士生。本科也看得很重。
如果你想进入PE,对于非财务金融专业的童鞋,建议先在本科毕业后前三年内考过CPA。
资料方面不需要花啥钱,建议直接薅一级PE投资机构补贴的免费羊毛。
比如这个通关全家桶,有各科的框架图和重难点知识。创始人李斯克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

CPA 六科知识框架+1500 套真题+会财审提分直播课
一键领取

二、投资总监上班的一天在干什么?
1、投决材料准备
就手上几个正在推进的项目,跟进下团队同事的立项内审或投决材料进展。
看下能否按期完成并上会。
有阻碍的地方,如果团队搞不定,自己出马与内部风控部或外部专业人士沟通,或者多方电话会议沟通解决。
2、寻找项目
打打电话,聊聊天。
与同行及各种中介(比如券商、财务顾问等)联系,看下有没有什么项目推荐。
或者是在公司接待来访的客户。
或者出差考察项目。
3、上会汇报项目
如果当天有立项会、内审会或投决会等,上会汇报,回答各委员会的疑问。
如有大缺漏,继续补充尽调吧。
4、项目落实划款
与各方沟通协议,完成协议的签署,其后走协议用印流程,走资金划款流程等。
三、风控总监上班的一天在干什么?
1、参与考察项目
风控部门是参与项目组的现场尽调的;
有些私募基金是有投成奖,
就是一个项目一投出去,
投资金额的某个比例,就是投成奖,
在扣除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就会分配给项目组成员。
所以项目组成员在这样的激励政策下,
倾向于隐瞒一些标的公司的不良情况。
而风控部门的作用,
就是在未过投决会之前,
站在项目组的对立面,
去针对项目的交易方案、业务、法律及财务等四个方面,
提出自己专业的意见或建议。
所以,如果风控部只基于项目组提供的书面材料来出具自己的风控报告,
是很容易有很多遗漏的。
所以风控部要参与项目的现场考察,
去访谈企业高管、各部门负责人、各一线员工,
去访谈竞争对手、上下游供应商、行业专家;
去搜集行业数据、监管政策,
去查阅财务报告后面的会计凭证、交易合同、银行流水,
再得出自己的专业结论。
举个例子,
今年七月份有个新能源项目,
项目组在立项报告中写到:“标的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预计是1000亿,利润100亿”
后来我参与了现场访谈,
实控人当场拍着胸脯说:”我们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是20个亿,利润是2个亿,
全年营业收入预测是50亿,利润7个亿;
明年,营业收入预测是100亿,利润15个亿;
后年,营业收入预计是200亿,利润30亿;
大后年,营业收入是500亿,利润是50亿;
再一年,营业收入是1000亿,利润是100亿;”
再后面,我们访谈核心骨干技术副总裁,
我们又问他,你觉得公司今年的收入预计是多少,25年预计是多少。
技术副总裁说:“今年应该可以到50亿收入,利润五六个亿没问题”
“25年的话,200到300亿应该有机会实现”
我们继续问:“某某总(实控人)说25年要实现1000亿收入哦,有可能吗”。
技术副总裁直接说:“某某总步子迈得太大了,这个目标很难。”
你们看,如果我们没有参与现场访谈,项目组材料中的25年1000亿收入,
我们风控部怎么写意见去反驳他们呢?
我们可能得另外找行业专家,
但这也不够直接。
现在好了,公司内部自己的高管都觉得难度很大了。
我们可以放心地在风控报告中建议项目组考虑营收和利润预测的可实现性,
建议不要这么乐观,建议再次谈判,降低估值。
2、内部审核会
公司内部就投资事项有一立项会、内审会、投决会等等。
我们在风控报告的基础上,会在会议上结合项目组的回复,
更进一步地提出风控口头意见。
由项目组来进一步回复。
然后立项委、内审委及投决委们,
分别在不同的会议上作出表决。
几个有趣的经历或故事:
做尽职调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1500多个赞)
你的财务工作生涯中,背过*的锅/挖过*的坑是什么样的?(1000多个赞)
你在审计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经历或故事?
学审计的人有多可怕?(1400多个赞)
从事会计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有什么让你觉得惊心动魄/压力山大的故事?
盗道导:《数字的游戏》-序
盗道导:四大实习生的第一个故事-拟IPO公司的猫腻
盗道导:四大实习生的第二个故事-存货盘点的发现
盗道导:四大实习生的第二个故事-存货盘点的发现
盗道导:四大实习生的第三个故事-LED行业的补贴艺术
盗道导:四大主管的第一个故事-我背过的一口大锅
盗道导:四大经理的第一个故事-被审单位财务经理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