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很难查到,而且1986年日本调整利率水平,对汇率有不小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下今天2019年5月16日日元的汇率以及一万日元值多少人民币。
根据银行汇率显示
1日元=0.06283人民币
1人民币=15.9164日元
1万日元等于628.2828人民币元。
时间:2020年1月6日。实时汇率:1日元=0.06456人民币,1人民币=15.4888日元。10000日元相当于645.6278人民币。
综观日元总会在经济大幅衰退时暴跌(贬值),且极易受到亚洲地区和世界其它地区金融动荡的影响,但日元的升值却往往与经济基本面关联性不高,通常日元升值的时候,日本经济并不理想,往往刚走出谷底,而且日元升值幅度大,通常一次连续攀升 10% 以上,这与日本经济特性与国际汇市关系密切。
另外日本每次波动后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会回到1:120日元(约1日元:0.83美分)附近,主要因为日本、美国和欧洲其它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从80年代后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从中期来看,日元再波动一段期间之后,通常会回到长期的均衡价位。
扩展资料:
影响因素
日本财政部,是日本制订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部门。日本财政部对货币的影响要超过美国,英国或德国财政部。日本财政部的官员经常就经济状况发布一些言论,这些言论一般都会给日元造成影响,如当日元发生不符合基本面的升值或贬值时,财政部官员就会进行的口头干预。
日本央行,在1998年,日本政府通过一项新法律,允许央行可以不受政府影响而独立制订货币政策,而日元汇率仍然由财政部负责。
利率,隔夜拆借利率是主要的短期银行间利率,由BOJ决定。BOJ也使用此利率来表达货币政策的变化,是影响日元汇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日本政府债券,为了增强货币系统的流动性,BOJ每月都会购买10年或20年期的JGBs。10年期JGB的收益率被看作是长期利率的基准指标。例如,10年期JGB和10年期美国国库券的基差被看作推动USD/JPY利率走向的因素之一。JGB价格下跌(即收益率上升)通常会利好日元。
经济和财政政策署,于2001年1月6日正式替代原有的经济计划署(Economic Planning Agency,EPA)。职责包括阐述经济计划和协调经济政策,包括就业,国际贸易和外汇汇率。
国际贸易和工业部,负责指导日本本国工业发展和维持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其重要性比起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已经大大削弱,当时日美贸易量会左右汇市。
经济数据,较为重要的经济数据包括:GDP,Tankan survey(每季度的商业景气现状和预期调查),国际贸易,失业率,工业生产和货币供应量(M2+CDs)。
日经255指数,日本主要的股票市场指数。当日本汇率合理的降低时,会提升以出口为目的的企业是股价,同时,整个日经指数也会上涨。有时,情况并非如此,股市强劲时,会吸引国外投资者大量使用日元投资于日本股市,日元汇率也会因此得到推升。
交叉汇率的影响,例如,当EUR/JPY上升时,也会引起USD/JPY的上升,原因可能并非是由于美圆汇率上升,而是由于对于日本和欧洲不同的经济预期所引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元汇率
日本的货币发行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日本银行发行的纸币面额有 10000、5000、1000、500、100、50、10、5、1圆等面额,另有500、100、50、10、5、 1圆铸币。1日圆等于100钱。 日本国货币发行最早始于8世纪。17世纪(1600年)建立了日本独自的市制,1600年开始流通日本初期纸币。1871年5月10日是日圆的诞生日。这一天日本在法律上确立了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制度,同时公布了“新货币条例”,条例称:“新钱币的称呼以圆作为起源。”“圆”作为货币单位代替了德川时代以来维持下来的“两”(四进位法)1日圆的价值定为1500毫克黄金,制造金币以此为标准,金币和辅币都铸成圆形,采用十进位法。 在日本银行成立之前,日本的纸币曾有政府纸币与国立银行券。1882年日本银行成立,并于同年10月10日开业。1885年5月9日,日本银行发行了最初的日本银行券,这是以1圆银币作为货币单位的兑换银券。1899年,日本的纸币统一为日本银行券,原来的政府纸币与国立银行券停止使用。1897年日本的金本位制在法律上被确定下来,依据是“ 货币法”,1圆的含金量为750毫克,日本银行开始发行“日本银行兑换券”。1931年9月 2日,英国停止金本位制,日本大藏省于同年12月13日宣布再次禁止黄金输出,日本银行券的兑换停止了。1938年战争期间,基于“临时货币法”,曾发行过小面额的日本银行券(1947年退出流通)。1941年银行券的发行实际上已与含金量脱钩,法律上的确定是 1942年的日本银行法。日本政府1942年发行兑换银行券(新钞)代替了日本银行券。19 46年2月26日以旧钞换新钞,将5日元以上日本银行券强制性存入金融机构,每人最多只能兑换100日元新钞,剩余部分被封存,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到1/4。按规定,旧的银行券在1946年3月2日后就不再流通。 日元汇率在金本位制前趋跌,制定金本位后较稳定。1884年与美元比价是100日元等于100美元。禁止黄金输出期间,汇价基本在100日元合49美元。1930年1月11日,黄金输出禁令解除,恢复旧平价的金本位制,1949年4月25日规定1美元等于360日元,1日元等于2.46852毫克黄金,1971年8月29日日本政府决定日元浮动。70年代以后,日元汇价几经波折,在1979年~1982年间,一直是1美元兑210~270日元,80年代以来,日元在国际市场上日趋坚挺。 日本钞票正面文字全部使用汉字(由左至右顺序排列),中间上方均印有“日本银行券”字样。背面则有用拉丁文拼音的行名“NIPPON CINKO”(日本银行)、货币单位名称“YEN”(圆)字样。各种钞票均无发行日期,发行单位负责人是使用印章的形式,即票面印有红色“总裁之印”和“发券局长”图章各一个。 1984年11月1日日本银行发行了10000、5000、1000圆三种新钞票。过去使用的10000 圆(圣德太子像)、5000圆(圣德太子像)、1000圆(伊膝博文像)、500圆(岩仓具视象)四种钞票仍继续流通使用。满意把?赶紧给分把
日本第一次发行一万元纸币是1958年(昭和33年)11月20日,到1986年(昭和61年)1月4日停止发行第一版一万元,然后陆续发行两种版本的一万元纸币。
日本发行一万元纸币的时候正直日本战后经济复苏期,不过确实日元战后几十年贬值了很多,至于具体一万元纸币有什么影响,因为时间太久,资料也少,恐怕只有专门研究货币或者经济学的人会比较了解。
另外,发行大额纸币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标志,不过这是必然,你看看国际金价就知道了,美元对黄金的比例,虽说各国都在保证货币稳定,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按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信主任钟伟的计算方法——比较不同年代居民的平均存款数,取其倍数。90年我国人均存款数是800元,2018年是5万,就是2018年是1990年的62.5倍。62.5x10000=625000!!!这个算法是最良心的算法!
有人说要考虑CPI指数和通胀率——我说这是看起来最科学,但其实最不良心的算法!因为我们国家的官方报出来的通胀指数它永远是个迷!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中国大量的资本都滚动在房地产市场里!!!如果把这些资本释放出来,中国的通胀率实际上要翻番的往上窜!!!这就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可怕之处!这里的钱一旦跑出来,RMB立马变日元!!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国官方通胀率总是不超过3%,而老百姓明显觉得不可能这么低!我们家门口每天法拉利、保时捷满地窜,可见有些阶级的钱多到什么地步!钱“毛”到了什么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