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降价(什么机油好)凯迪拉克降价*报价

2022-09-06 1:06:11 生活指南 xcsgjz

凯迪拉克降价



本文目录一览:



根据乘联会的批发销量,3月凯迪拉克仅为9,507辆,这是自2020年4月之后月销量*跌破万辆,同比跌幅达到57.7%。


3月份作为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销售完整月,整体汽车市场的销售情况往往也会重回正常,但凯迪拉克反常的销量表现实在是让人费解。



虽说疫情和芯片短缺会有影响,但这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其实是普遍性的。据悉,3月凯迪拉克的浦东金桥工厂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3月份,同为上汽通用旗下的别克和雪佛兰分别下跌31.2%和7.0%。即便产能减少,凯迪拉克也不应该与别克和雪佛兰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凯迪拉克不算是特别有名的豪华品牌,但好歹比讴歌和英菲尼迪强,和沃尔沃差不多是同一层次。



凯迪拉克几乎是靠负面新闻建立起知名度的,什么凯迪拉克洗浴王、浴皇大帝等等,所以部分消费者对于凯迪拉克的第一印象并不好。


事实上,凯迪拉克在中国市场毁誉参半,降价、打折,成了它挥之不去的标签,价格体系基本崩盘。


虽然凯迪拉克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暂时保住了在二线豪华品牌中的市场地位,但丢失的却是豪华品牌的尊严与价值观。



以价格换销量的凯迪拉克取得了暂时的成功,但这条路,别克、雪佛兰早就已经走过了,最终换来的也只是品牌力的不断下跌。


在消费者眼中,凯迪拉克除了降价,已没有其他可吸引人之处了。同时,以价换量也引发许多负面影响,保值率下滑、议价能力一落千丈。


凯迪拉克不打折就没人买,打折了就要压缩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大幅滑坡,质量问题频频出现,让人心寒至极。



譬如,凯迪拉克CT5,该车自上市以来,就一直被投诉车辆存在发动机异响、抖动、故障灯亮,变速箱异响、顿挫,刹车异响、多媒体影音系统故障等。

发动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多媒体影音系统故障,这两方面非常能体现一个品牌的实力,以及它是否对消费者抱有诚意。


值得注意的是,凯迪拉克其它车型包括轿车家族的CT4、CT6,乃至SUV家族的XT5、XT5等车型,均存在和CT5相同的质量问题。

即使是2021款-2022款新车型,凯迪拉克依旧存在发动机、变速箱、悬架系统方面的故障,这样一个豪华品牌连“三大件”的品质都无法保证,令人唏嘘。

上汽通用的*王永清是质量管理出身,按说不应该在质量上出现问题。但事实是除了凯迪拉克以外,别克、雪佛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与质量有关的负面新闻。


再说几句


在很多消费者眼中,凯迪拉克曾经也是豪华品牌,不过那也是几年前的事了。如今在大部分消费者心中,凯迪拉克也就勉强和丰田、本田一个阵营了。

凯迪拉克好不容易用价格换来的市场,却又被自己差劲的质量搞得负面缠身,未来能否守住自己在中国的市场也很难说。

凯迪拉克3月的销量尚且如此,那么在上海疫情更为严重的4月是不是彻底凉凉了?




什么机油好

「撸车实验室」

粉丝私信问我能不能测评一下机油

今天它来了

师兄斥巨资购买了美嘉壳3家SP级别的机油

希望通过以下4个测试

帮大家选出适合自己车的机油

(温馨提示:本篇文章没有任何赞助商哟~)


美孚速霸2000 SP级别5W-30,特点是含有速生抗磨分子,并且有专利配方,中国制造。

嘉士多超嘉护 SP级别5W-30,特点是有双效清洁配方,能够有效预防积碳、抗油泥和减少漆膜形成,中国制造。

壳牌超凡喜力 都市光影版SP级别5W-30,特点是采用天然气制油技术,基本不含石油杂质的同时,拥有更强的分子结构,中国制造。


一、低温流动性测试。

我把这3款机油分别倒进3根试管后,放进-18度的冰箱冷冻一晚,再把它们出来倒入三条坡度材质都相同的滑道上来对比流动速度。

3款机油冷冻一整晚后有细微的变化,美孚和嘉实多看起来都依旧比较清澈,而嘉士多看起来就稍微有一点浑浊了。

然后我就把它们同时倒入测试的三条滑道里,但倒入的一瞬间,我看到中间的嘉实多的下流速度明显要慢一点接触滑道,而美孚和壳牌基本上都是同时接触到滑道。

那么这个实验的意义其实比较简单,就是在理论上低温流动性能更好的机油能够在发动机冷启动的瞬间,最快的到达需要润滑的部位,减小发动机冷启动的磨损。

而虽然这3款机油的低温黏度均为5W,理论上都能够确保在-30℃以上保持流动性,所以虽然经过-18℃冷冻,但肯定都还能够流动。

只不过流速会有一点点的区别,测试中嘉实多就明显在流速上不如美孚和壳牌。

但是前半段看不出美孚和壳牌的距离,而后半段,壳牌就开始逐渐超越美孚,并且距离越来越大。

最后壳牌率先划出了滑道,美孚紧随其后,而中间的嘉实多过了好一会儿才滑出滑道。

结论:

3款机油里低温流动性*的是壳牌,美孚其次,嘉士多流动得最慢,这一点我觉得是和壳牌机油的天然气制油技术有关。


二、润滑抗磨性能测试。

我会用一台润滑抗磨检测仪,在相同压力下,用固定的转速、相同的测试时间,来测试一下这3款机油的润滑抗磨效果。

抗磨检测仪的使用原理,就是摩擦轮会在机油的润滑下,一直摩擦一个砝码。并且摩擦轮的材质是比砝码要硬的,所以在摩擦15分钟后就会造成这个砝码质量的缺失。

最后通过对比称重每个砝码测试前后的重量,就能从侧面反映出每款机的润滑抗磨效果了。

为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每轮开始测试前,我都会用化油器清洗剂,把摩擦轮和储油盘里残留的油液彻底清洗干净,并且完全擦干。

并且我会用其它的机油来对这台检测仪做热机操作,这样正式检测时就能尽量确保每次测试前,这个摩擦轮的温度是相同的。

美孚速霸2000:

测试前摩擦轮的温度为19℃,砝码初始质量为16.520克,摩擦15分钟后拿下砝码。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砝码上有个摩擦的痕迹,重新称重砝码的质量是16.500克,相比测试前少了0.02克。

嘉实多超嘉护:

测试前摩擦轮的温度是19.9℃,和上一轮美孚速霸测试时的温度差不多。砝码的初始质量为16.595克,还是摩擦15分钟后就拿下砝码。

砝码的磨损情况,肉眼看起来比上一轮测试美孚速霸的砝码要更深一些。测试后砝码的质量为16.567克,比测试前少了0.028克。

壳牌超凡喜力:

测试前摩擦轮的温度为19℃,和前两轮测试几乎一样。砝码初始质量为16.58克,依旧是摩擦15分钟后拿下砝码。

测试后砝码的质量是16.523克,比测试前少了0.025克。

这里我就直接把测试的3颗砝码,直接放在一起对比摩擦痕迹,而且都用显微镜头放大来看。

壳牌超凡喜力的砝码在磨损痕迹上,比嘉士多超嘉护要略微的好一点点,但它的磨损痕迹边缘比美孚速霸的砝码要粗糙一些。

结论:

磨损最小的是美孚砝码,磨损了0.020克。其次是壳牌,磨损了0.025克,磨损最多的是嘉实多,磨损了0.028克。

所以这一轮美孚速霸2000的抗磨效果是*的,我觉得是和产品本身的卖点内含抗磨因子有关系。

三、机油高温蒸发测试。

高温蒸发测试,就是把机油加热至250℃,并持续1个小时,然后再用机油的初始重量减去蒸发后的重量,然后除以初始重量后乘以***,就是机油的蒸发损失百分比,而根据API的标准,这个百分比不能大于15%。

当然,我做不了实验室那么*的可变量控制,所以我打算使用固定的初始温度、固定的加热时间、固定的加热功率这3个方式来分别测试这3款机油,看看哪*机油蒸发得更少。

当然在每次加温测试后,我都会对电磁炉面板和烧杯进行一个降温工作,尽量确保每轮实验的初始温度一样。

(这个机油加热实验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大家千万不要模仿,我做这个实验也是在完全通风的位置,并且提前准备了灭火器,因为机油的燃点其实是非常低的,甚至比柴油还要低!)

美孚速霸2000:

我往烧杯里倒了40毫升左右的机油,然后加上烧杯和杯垫一起称重,它的初始质量为87.459克。

用红外线热成像仪测到加热电磁炉面板的*温度是17.5℃,机油的*温度是13.3℃。

加热15分钟后机油的温度到了204.3℃,而电磁炉面板的温度在316.7℃。

最后重新称重,还是机油加烧和杯垫的质量为87.246克,也就是说加热15分钟就让机油蒸发了0.213克。

嘉实多超嘉护:

依然还是往烧杯里倒40毫升左右,测试前机油加烧杯和杯垫的质量为87.130克,加热面板的*温度为17.5℃,机油的温度为13.8℃。

加热15分钟后,加热面板的*温度读数为324.3℃,机油的*温度度仅为184.9℃。

最后重新称重,机油加烧杯和杯垫的质量刚好为87克,也就是说加热15分钟机油蒸发了0.13克。

壳牌超凡喜力:

同样是往烧杯倒入大概40毫升机油,机油加烧杯和杯垫质量为87.131克。测试前面板的*温度为17.9℃,机油为13℃。

加热15分钟后,面板的*温度为325.8℃,机油的*温度为191℃。

最后称重机油加烧杯和杯垫质量为86.958克,也就是15分钟机油蒸发了0.173克。

结论:

高温蒸发最少的是嘉士多超嘉护,仅蒸发了0.13克。其次是壳牌超凡喜力,蒸发了0.173克。蒸发最多的是美孚速霸2000,蒸发了0.213克。

理论上机油高温蒸发得越少,机油形成的积炭和油泥也就会越少。所以这一点我觉得和嘉士多机油的抗油泥和预防积碳形成这个卖点有关系。

四、金属抗腐蚀性测试。

我把一块铁板抛光处理,并用刹车清洁剂彻底清洗干净后,分成了4块区域。

然后分别在铁板上的前3个区域抹上测试的3款机油,然后喷上含有工业盐的水,这种水会快速腐蚀铁制品的表面,让它们生锈氧化。

然后我每隔一天来拍摄这个铁板的生锈情况,并且补喷一些盐水,直到它们出现明显的差异,从而对比这3款机油对于金属表面的抗腐蚀能力。

24个小时后.....

铁板上嘉实多的生锈情况要比美孚严重一些,虽然美孚在细看之下也生锈了。而嘉实多和壳牌对比的话,壳牌这边生锈的会更为严重一些。而完全没有机油保护的的金属表面已经形成了大块的锈斑。

为了让它们效果对比更加明显,我又继续在铁板表面喷上盐水,然后再等待24小时...

很明显可以到看没有机油保护的金属表面已经锈到发黑了。美孚生锈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和前一天比多了点锈斑。嘉实多和壳牌是生锈的是最严重的,几乎整块生锈了。

结论:

美孚速霸2000抗锈蚀效果相比之下*,嘉实多超嘉护和壳牌超级喜力抗锈蚀效果不尽人意。

当然这个实验的意义其实只是为了检测车辆在添加了这些机油之后,长时间停车的情况下,机油的油膜能不能尽可能的保护发动机的内部。

但是发动机的内部肯定不会像我们刚刚实验的那样形成大面积的锈斑,毕竟我们是喷过盐水的。

总结:

如果你用车环境温度比较低,可以选择壳牌,因为它的天然气制油技术应该是可以带来更好的低温流动性能。

如果你想要发动机有更好的抗磨和润滑的效果,那么可以选择美孚,它号称含有的塑身抗膜分子,从测试来看,也确实有比较好的润滑和抗磨效果。

如果你想你的发动机积碳和油泥更少,那么可以试试嘉实多超嘉护,它的耐高温蒸发性能在抗积炭和油泥的这件事情上有一定的优势。

当然我做的这几个测试只是一个简单粗糙对比,仅供大家参考。

如果你想要更加准确和专业的数据,可以查阅每*机油在自己的官方渠道公布的以及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公布的各项专业实验室的检测数据。

我觉得任何一个机油厂家都有义务向消费者提供更加准确真实的产品实验数据,来方便大家选购和对比!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那么起码把它转换分享给你的朋友,先帮我点个赞。如果你想要看到我做更多汽车用品或者机油方面的测试视频,那么关注撸车师兄每周三周五更新,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凯迪拉克降价*报价


知道现在豪华品牌燃油车市场有多内卷吗?BBA都开始甩卖了。就拿中型轿车来说,奔驰E级全国多地优惠10w左右,宝马5系多地优惠6-7w,奥迪A6L也是多地优惠4-5w。之前也不是没打过价格战,但像这样大的优惠力度确实不常见。但要说价格战的鼻祖,那还得是咱凯迪拉克大宝剑。其实,BBA现在以价换量,多少也是受到凯迪拉克的影响。

这几年凯迪拉克主打“逼价比”的策略,着实简单粗暴有效。跟BBA同等价位的车型它配置高,同级别的豪华品牌它比BBA有价格优势。一开始小编还觉得,凯迪拉克这种玩法对品牌伤害很大。现在看来,凯迪拉克可以说是豪华品牌中最成功的搅局者,品牌始终紧跟BBA。同样是豪华品牌,为什么凯迪拉克慢慢玩出了自己的市场,像英菲尼迪、讴歌就做不到呢?期待评论区大神们的解答。

为了干BBA,凯迪拉克全系常年都是几个w的优惠,就不久前,小编还看到CT5和CT6的经销商给出了几乎全系10w的优惠。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新能源车市场,近期频繁露脸的凯迪拉克的重磅车型——Lyriq(后文统称“锐歌”),在上市后会不会也采用以价换量的竞争策略呢?在小编开始分析之前,我们先简单聊聊锐歌这款车的优缺点。

锐歌定位中大型SUV,目前公布的指导价为43.97-47.97w。小编觉得这车*的卖点还是在外观造型,盾形前脸霸气十足,在可发光的车标和58条光带加持下,极具未来潮流感。超5米的车长,近两米的车宽,以及近3米1的轴距,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内部空间都很夸张。

第二大卖点,就是相对于美系车偏老旧的内饰设计,锐歌车里那台33英寸的超视网膜屏幕就足以颠覆我们的传统印象。其次,贯穿式出风口、可发光旋钮和大量*木纹饰板,在做工方面的质感也是同级价位中的上乘水准。第三大卖点就是锐歌给到了入门即高配的诚意,大量配置都做到了全系标配。

要说这车有什么槽点,小编觉得就是相对于近3米1的轴距,后排空间所占的比例是不是可以更大些。当然,这有些鸡蛋里挑骨头了,对于乘坐舒适性来说,已经足矣。

至于为什么说锐歌上市后也会采取和油车一样的降价策略呢?这还得从咱们买车参考的两大维度来说,一个是同价位,二是同级别。从定价来看,锐歌作为中大型SUV,和BBA的中型纯电SUV基本在一个价位,可以说已经形成了降维打击。虽然像宝马iX3和奔驰EQC在终端已经有1-2w不等的优惠,看上去锐歌似乎没有降价的必要,毕竟车型领先了一个级别。

但我们忽略了另一个维度,那就是同级别车型当中,销量主力实际上是自主品牌占据着,其中理想ONE、问界M7、岚图FREE、领克09新能源等车型的价格都在30w区间,与锐歌10w的差距,基本拉开了一个档次。而合资品牌里,奥迪Q5 e-tron的门槛比锐歌低了6w多,大众ID6 CROZZ顶配才33w多。消费者的选择其实很多,目前市场又这么卷,那么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相信,锐歌要想短期内站稳脚跟,降价促销的确是目前看来行之有效的*策略。

因此小编预测,按照凯迪拉克在燃油车市场的策略,以及目前和主要竞争对手对比,锐歌在现有指导价基础上,下浮5w左右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你们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凯迪拉克降价十几万的是哪款车

众所周知,国五切换国六期间,各大车企的国五车型维持了一段“低价清仓”的状态。其中,凯迪拉克ATS-L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网红”车型,朋友圈、抖音上关于“凯迪拉克ATS-L只要15万落地”的段子层出不穷。

当然这些15万落地的段子中,几分为真、几分为假我们并不知道。一时间,ATS-L成为了网红车型,许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也纷纷赶到4S店想看看15万究竟能否买到ATS-L,这其中不少是思域、速腾的意向车主。

作为一个汽车自媒体从业者,小智自然对于这种热点事件很感兴趣。通过潜伏凯迪拉克ATS-L论坛,小智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5月份的月中左右,论坛里的新帖中不少都是某某某下订了一台技术型,裸车价17.XX万元,落地20.XX万元等低价订车贴。到了5月底和6月初,论坛里的新帖中不少都是XX4S店不接受订单了,哪里还有现车等“恐慌”求车贴。到了6月中下旬,论坛里开始出现了XX4S店/汽贸不顾合同贸然退单或者临时要求加价才能提车等抱怨投诉贴。

通过近两个月凯迪拉克ATS-L的市场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这款“网红”车型经历了低价清仓——大量抢购——货源不足——屡现违约这4个阶段。

下面小智将从“15万的凯迪拉克ATS-L是否真实存在?”、“凯迪拉克ATS-L为什么会出现价格波动?”这2个角度,为大家深入分析凯迪拉克ATS-L近两个月的“疯狂”历程。

首先第一个问题,想必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那就是网上盛传的“凯迪拉克ATS-L只要15万落地”是否真实存在。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看一下凯迪拉克ATS-L之前的市场行情。从2018年开始,凯迪拉克ATS-L的主销车型其实只有2款,分别是当时指导价29.88万元的28T技术型和31.88万元的28T时尚型。而这其中,指导价29.88万元的28T技术型销量占比稍大一些,所以网上很多价格都是以28T技术型为例。

在今年5月份之前,凯迪拉克ATS-L其实就已经存在较大幅度的现金让利,当时指导价29.88万元的28T技术型在许多城市的终端售价已经跌破20万元,裸车价在19万元左右,落地合计在22-23万元左右。虽然5月份之前的让利幅度较大,但是和网传的“15万元落地”依然相去甚远。

随后在今年的4月1日,凯迪拉克对ATS-L进行了2.5万元的官降,原先指导价29.88万元的28T技术型降为27.38万元。不过据小智了解,官降2.5万元之后,大多数4S店并没有立马进行相应幅度的调价,有些只是降低了数千元,这时裸车价大概在18-19万之间,也达不到15万落地的水平。

那么“15万落地的ATS-L”是如何传出来的呢?小智猜测了如下的可能性:除了4S店之外,俗称“汽贸”的二级经销商也是部分消费者的购车渠道。而这些二级经销商会有专门的报价平台,这些平台里的行话大都是XX车XX款下XX元。就拿原先指导价29.88万元的凯迪拉克ATS-L 28T技术型为例,如果优惠11万元,那么车商圈内的行话就是“ATS-L 2988款下110000”。

不过这个报价平台对于价格数据的审核并不严谨,比如在某车型进行官降之后,车商只记得该车型的优惠幅度,会习惯性得继续上报之前的优惠幅度。这时就会出现官降后27.38万元的28T技术型也下110000元的报价,最终该平台上显示的价格就会是27.38-11=16.38万元。如果该车商手上的车源是库存车、轻微质损车或者展车、试驾车等较为特殊的车源,车商可能会下12万甚至12.5万元,那么该平台上显示的价格就很有可能是15.XX万甚至是14.XX万元。

殊不知在这个优惠的前提下,指导价并不是官降后的27.38万元,而是官降前的29.88万元,所以这些有点小问题的新车实际裸车价也会在16万元以上。不过普通群众在看这个报价平台时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满眼似乎都是优惠完15.XX、14.XX万元的报价,随着截图、转发等操作,凯迪拉克ATS-L裸车15万元的消息基本算是坐实了。

这时你可能会觉得凯迪拉克ATS-L似乎离“15万落地”更近了一步,别急,还存在其他可能。前面说了车商在卖车时习惯性得说XX款车下XX元,所以有的车商比较懒(其实也不是懒,主要是每天在朋友圈要发的车太多了,打字太繁琐)。于是有些车商在朋友圈中贴上几张凯迪拉克ATS-L的图,文字部分直接就是“ATS-L 120000元”之类的消息。

其实车商的意思是ATS-L在原有指导价的基础上让利12万元,不过刚刚加了车商微信的“小白买家”可能会认为ATS-L裸车只要12万元,这可真是个天大的误会。有些人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琢磨了一下:12万裸车、2万购置税、1万保险加上牌费,得嘞,凯迪拉克ATS-L只要15万就能落地!再加上前面有了车商报价平台15.XX万元、14.XX万元的截图背书,经过网络的大肆宣传,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ATS-L只要15万就能落地”的传言。

除了以上这些“ATS-L强行‘被’15万落地”的原因(误会)之外,有些人可能通过各种渠道看到了上面这种“真正”可以15万落地的ATS-L朋友圈截图。总而言之,关于“15万买凯迪拉克ATS-L”这件事基本不可能。而就小智所在的上海地区,多家4S店也反映店中无此优惠行情。

在这里小智就要提醒大家,任何远低于市场行情的报价都会存在一些猫腻,特别是对于汽车来说,可以说是一车一况。运损车、长库存车(通常指1年以上库存)、抵押车等都有可能出现远低于市场行情的情况,不过话说回来,这些特殊车源一般的消费者也无法买到,就算能买到也会有很多“坑”在等着大家,小智还是建议大家去正规渠道购买。

相信看到现在,大家对于凯迪拉克ATS-L近期的市场行情已经有所了解。可以肯定的是,“15万落地正常全新的凯迪拉克ATS-L”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绝大多数消费者无法以这样的价格买到。而且别说是15万落地,哪怕是15万裸车也基本是不太现实的。不过受到国五换国六、官方降价、库存压力大、厂家补贴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今年4、5月份凯迪拉克ATS-L的终端售价确实有所松动。

如果是去4S店购车,28T技术型的裸车价可以在之前19万的基础上再让利1-2万元,17.XX万元的裸车价也是客观存在的,至于其它综合杂费怎么收,最后落地价多少,那就要看每个人和4S店的谈判能力了。不过很可惜,17.XX万元的裸车价并没有持续太久,5月下旬开始,多地的4S店都出现了没有现车、订不上车,甚至是已有订单无法交车的情况。于是便出现了价格上涨和无车可提的局面。

其实出现这种行情波动也很好理解,4月底-5月初“凯迪拉克ATS-L只要15万落地”的消息广为流传,在抖音等网络平台上成为了“网红”车型。这个消息不管是对于豪华B级车还是阿特兹、思域、速腾等普通品牌运动轿车的潜在消费者来说,无疑都是极具诱惑力的。豪华B级车的潜在车主预算较为充足,心想低价买入凯迪拉克ATS-L还有许多剩余,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普通品牌运动轿车的潜在车主预算在15-20万元之间,这下可以够上凯迪拉克ATS-L这种20+万级别的豪华运动B级车,自然也是满心欢喜。

所以一时间,大批潜客涌入凯迪拉克4S店,而这时的凯迪拉克4S店是什么情况呢?原先优惠到19万裸车的ATS-L一直销路不畅,店里的库存较多,正愁不好卖。现在随着国五切换国六、厂家补贴、官方降价等因素的影响,4S店也是愿意再降一点17.XX或者18.XX万元出售。而摆在4S店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说服冲着15万元进店的消费者买走17、8万的ATS-L,然而这对“身经百战”的销售们来说其实并不算太难。

虽然网上关于“15万落地”的言论甚嚣尘上,但是真正进入凯迪拉克4S店的消费者还是有一定的心理预期的。有些人在进店感受了凯迪拉克ATS-L扎实的用料做工、充足的动力储备之后,在销售人员的软磨硬泡下也可以接受17.XX万元的裸车价,交易就这样达成了。

之前有投资机构统计过,汽车行业的一个获客成本为数千元以上,而网络平台关于“凯迪拉克ATS-L只要15万落地”的言论无疑为ATS-L做了免费的宣传。甚至在这之前,很多人会误以为凯迪拉克ATS-L的价格和宝马3系、奔驰C级、奥迪A4L等接近,所以在购车时考虑到品牌力的因素直接选择了BBA车型,或者考虑到售价选择阿特兹、思域、速腾等普通品牌运动家轿,连凯迪拉克的4S店都不会进,殊不知凯迪拉克的ATS-L在今年4月份之前裸车已经跌破20万了。

还有的人通过媒体、论坛等渠道以为凯迪拉克ATS-L的油耗在15个以上、后排空间小得不能坐人、变速箱“傻”到不行,在购车时直接就放弃考虑凯迪拉克ATS-L。

不过万物都逃不过“真香”定律,当大家知道凯迪拉克ATS-L的优惠幅度如此巨大的时候,便会想着跃跃欲试。结果到了4S店之后,发现ATS-L的后排空间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变速箱的表现也算中规中矩、日常驾驶的油耗也就在10-11L/100km左右。再加上被凯迪拉克ATS-L的豪华品牌气场、厚道用料、底盘调教、隔音水平等优点吸引,即使是买不到15万的新车,17、8万的裸车也是完全可以考虑的。就这样,5月份的中上旬,几乎各地凯迪拉克4S店的ATS-L现车资源基本都被消化完毕,而面对络绎不绝的客源,凯迪拉克的4S店也是来者不拒,一边收着消费者的订金(注意订金不是定金),一边向厂家订车。

不过后来的事情就不太美好了,当20万左右落地的消息被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购车大军中,4S店积累的订单也越来越多。而受到许多城市7月1日切换国六的影响,这些订单不得不在7月1日前消化完毕,而这其实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厂家的排产计划范畴。这时的4S店和汽贸也开始反应过来,要么开始不接订单、要么接了订单不保证上牌、要么就是手上还有现车的开始回收优惠。当凯迪拉克ATS-L的现车资源越来越少,现车资源便开始“坐地起价”,几乎以每天2000元的涨幅,28T技术型的现车在6月中旬甚至炒到了裸车19-20万元的“新高度”,相比5月份的*行情上涨了2万多元。

而有些4S店在5、6月份新订的车,到货后由于车源不多,也开始不按照订车顺序交单,反而是价高者得的状态。至于那些低价订车又不愿意加点钱的消费者,等到7月1日之后做退单处理。

你可能会问,4S店由于车源不足,对大量订单做退单处理,难道就不怕引发纠纷吗?首先在销售行业,“定金”和“订金”存在着本质区别,另外在我们签订的销售合同中,不少汽车经销商早就为自己留好了“后路”。厂家短时间内产能不足已是事实,所以通常来说消费者在与4S店的“抢车大战”中是捞不到太多好处的。

在6月份,有的消费者选择被退单处理,而有的消费者则愿意在5月份订单的基础上多加数千甚至是上万元提到新车。至于6月份再去店里询价的消费者,基本都会被告知无车可订,毕竟前面5月份积攒的这些订单还来不及处理。当然如果你6月份进店,直接表示接受28T技术型20万裸车,那么销售还是有可能会帮你找到车源的,但是晚买一个月就要多付出2-3万元,这是很多冲着低价来的消费者所不能接受的。

好了,以上就是近几个月来,凯迪拉克ATS-L这款车所经历的起起伏伏,现在已经是7月份了,许多提前实施国六的城市已经无法购买到全新的凯迪拉克ATS-L,不过这次事件对我们却有很多教育意义。在这里小智给大家总结几点经验,希望对大家今后买车有所帮助:

①车价并不一定是会越来越便宜,作为商品,汽车的价格一直受着供需关系的影响。此次凯迪拉克ATS-L经历了供大于需、供小于需两个极端的行情,最后车价出现2万元的上涨也在情理之中。相信那些5月份有现车没有入手,想着6月份价格更低,结果6月份加价都订不到车的人应该已经哭晕在厕所;

②网上有关于凯迪拉克ATS-L“油耗高、空间小、变速箱笨”等传言。的确,它有着一些缺点但并没有像网上所传的那样,作为豪华品牌B级车,ATS-L的动力水平、隔音性、配置表现等综合实力其实可圈可点,再结合其入门车型市场终端优惠完20万左右的价格,这已经展示出它的性价比。如果抱着“捡便宜”的心态去买汽车或者别的大额消费品,往往“骨折优惠”的背后暗藏陷阱。

③我们在和4S店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多留心眼,尽量让条款对自己更有利,日后出现问题也更方便维权;

④网络的信息错综复杂,我们作为成年人,应该有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什么事情还是自己去现场问过才算数。

不管怎样,对于7月1日提前实施国六标准的城市消费者来说,凯迪拉克ATS-L的新车已经算是结结实实得错过了。对于5月份以低价抄底现车的消费者来说,你们无疑是幸运的。对于抄底失败的消费者来说,可能这就是有缘无分吧。20万的大马力后驱豪华车,应该就此终结。小智也期待其“继承者”——凯迪拉克CT4未来的表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凯迪拉克降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凯迪拉克降价、什么机油好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