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离职潮来了(*精选免费资料大全172期)房地产离职的人去了哪里

2022-09-05 4:25:35 证券 xcsgjz

房地产离职潮来了



本文目录一览:



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期,不仅是房价涨了好几倍,而且房企、从业人员的数量也在大幅增加,有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房企数量已经达到了9.95万家,离开10万家的数量已经不远了。与此同时,房地产的从业人员在2019年已经达到293.73万人。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房地产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8.05万元。年轻人也抢着进入房地产业,觉得房地产业有发展前途。

而进入2020年-2021年上半年,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开始裁员,万科员工从高峰时的期的13万人,一下子降了20%,截止到2021年6月,员工总数已是10.58万人。除了万科之外,其他房企如合景泰富、富力、泰禾等,一年内员工人数下降比例超过了30%。就算没有被裁员,房企的员工薪资也都受到影响。80家上市房企薪酬增速连加续三年在减少。正是由于房企的整体行情不好,房企职工也不得不迎来了转行潮。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房企的员工出现了大规模的离职潮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第一,现在房子越来越难卖了。即使房企降价促销,业绩也没有回升迹象,很多从业人员只能选择转行。据克而瑞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8月份,重点监测的29个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都出现了下降情况,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10%。这两个数据已经证明了,现在楼市的行情正在迎来转变。

第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央行对房企实行了再融资的三道红线,规定房企只有在三道红线之内才能对外融资。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对房地产调控高达240多次。这直接导致房企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裁员和降薪情况频繁发生,很多房企从业人觉得房地产业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未来也不会有什么前途,还不如转行,到其他行业去谋发展呢?

第三,房产中介也出现了离职潮,即使是在深圳也有大量中介门店关闭了。导致房产中介倒闭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开始,央行对各家国有银行的房贷实行了限制措施,规定个人房贷不得超过新增房贷总额的30%。

此外,各地还上调了二手房贷利率,像上海的二套房房贷利率由5.25%上浮至5.7%。更关键的是,现在像宁波、成都、西安、上海等多个城市对二手房实行了指导价制度,二手房中介不能再随意涨房价,利润在减少,很多人看到二手房中介也是受到了限制,只能转行做其他行业去了。

过去房地产业既是暴利行业,又是缺少监管的行业,这使得很多人都要到这里来浑水摸鱼,现在随着我们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的深入,大量投机炒房者退出,导致商品房越来越不好卖,以及让从业人员觉得,这个行业的监管将会越来越严格,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期已经过去,还是找个其他不受调控的行业,去赚些安安稳稳的钱就可以了。相信房地产业在亢奋过后冷静下来后,将会越来越理性。这也未尝不是好事。






***精选免费资料大全172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今(4)日下午5时举行


***新冠肺炎疫情资料

昨(3)日***没有新增确诊病例,自2020年以来累计791例确诊;没有新增出院,自2020年以来累计出院777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皆属输入个案,自2020年以来累计无症状感染者1,384例;新增27例解除隔离,自2020年以来累计解除隔离共1,160例。


新增死亡0例,累计死亡6例;累计阳性病例2,175例。

有关重点人群

和离家工作人群的核检情况

今(4)日截至下午3时采样人次76,361,32,296人次已有检测结果,呈阴性。


自2022年8月1日起至今日下午3时累计已采样665,616人次。


今(4)日可预约

新冠疫苗第2次加强剂接种

吁市民尽快接种疫苗

应变协调中心表示,这一波疫情出现6名长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死亡个案。根据邻近地区早前出现的疫情资料分析,死亡个案主要为长者,而未接种疫苗者出现死亡的风险分别是已接种1剂、2剂和3剂疫苗者的3至6倍、17至18倍、53至75倍,此等数据充分说明接种疫苗,尤其接种了加强剂对长者的保护作用非常显著。


应变协调中心正推动接种疫苗第2剂加强剂的工作,今(4)日早上已开放预约系统。第2剂加强剂的适用人群为:高风险人士,包括60岁或以上人士、12岁或以上的中度或重度免疫抑制人士、18岁至59岁在安老或复康院舍居住的人士。考虑到上述人士一旦感染后其风险较高,故此接种疫苗加强剂的间隔会有以下调整:


• 完成新冠疫苗初种系列后第1次加强剂的接种间隔,由6个月缩短至3个月,即建议初种满3个月(不少于12周)后尽快接种第1次加强剂;


• 已完成第1次加强剂者,建议满3个月(不少于12周)后接种第2次加强剂。


另外,对于其他人士如18岁至59岁的非高风险人士,则可选择在完成第1次加强剂满6个月(不少于24周)后接种第2次加强剂。


应变协调中心续表示,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国家卫健委的建议,已完成灭活疫苗初种系列的人士,优先选择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以mRNA疫苗作为加强剂的序贯接种可以获得较佳的保护效果。例如,若首3剂疫苗均接种了灭活疫苗,第2次加强剂也建议选择接种mRNA疫苗。


应变协调中心指出,这一波疫情虽然告一段落,但还需要继续做好预防工作,所以再次呼吁市民尽快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保护方法。


确保社区安全的情况下

陆续恢复院舍探访安排

应变协调中心表示,由于入住院舍大部份为长者或患有慢性疾病人士,他们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其出现重症或死亡的风险特别高。


应变协调中心指出,***疫情现在处于稳定期,然而并不等于完全没有风险,故希望在确保社区更为安全的情况下,才陆续有序地恢复院舍的探访安排,以保障院友的安全,希望家属和市民谅解。


有关医学观察人士的核酸检测费用

应变协调中心表示,有关医学观察人士的核酸检测费用,会持续与检测机构探讨检测费用下调空间的可能性。


应变协调中心补充,在医学观察酒店进行核酸检测与在社区进行的核酸检测是不相同的,采样人员需要到医学观察人士的房间进行核酸采样,需要花费时间较多,而相关采样人员属于闭环的工作人员,因此有很多方面的成本需要考虑在内。


从中、高风险地区入境而需接受医学观察

8月3日需接受医学观察人士共新增177人,其中***居民有133人,非***居民有44人。


截至昨(3)日24时,累计医学观察人士有69,751人,仍在进行医学观察人士有990人,当中976人在指定酒店、14人在卫生局设施。


1,087人于酒店接受医学观察

旅游局表示,今(4)日在酒店做医学观察的人士合共1,087人,在一般医学观察酒店有589人,在专门医学观察酒店有498人。总数当中包括688名***居民,172名外雇和227名旅客。


出入境总体情況

治安警察局介绍***出入境情况:


2022年8月3日,全澳各口岸出入境总数约39,600人次,比前一天增加9.9倍。


当中全澳各口岸入境约8,900人次,其中***居民约5,100人次,对比前一天增加4.4倍,旅客约840人次,增加90.9%,内地雇员约2,900人次,增加93.3%;出境约30,700人次,其中***居民约10,200人次,对比前一天增加24.5倍,旅客约970人次,增加3倍,内地雇员约19,100人次,增加595.4倍。


惩教管理局明(5)日上午

解除防范性闭环管理措施

治安警察局表示,随着***疫情持续稳定,惩教管理局经咨询卫生局意见,决定在明(5)日上午7时,解除防范性闭环管理措施。


新闻资料

***特区政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




房地产离职的人去了哪里

不少小伙伴的假期已接近尾声,对于地产人来说,又站在了一个如何选择的十字路口,那就是要不要换工作?


1地产人的行业危机


地产人的焦虑,还要从2021年地产人大规模失业说起。


2021年下半年,有媒体曾报道深圳房产中介在5月份一口气关闭了60多家中介公司。


有人算过一笔账,深圳一家门店的租金大约为1万元至2万元左右,大一点的门店月租为3万元。


如果买卖双方提成,在深圳成交一套房,大约还有15万元的收入,能抵得上门店半年租金。


而门店纷纷关闭的背后,是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从2020年7月高峰时的13407套暴跌至2021年5月份3027套,跌幅高达75%。


到2021年8月份,深圳中介门店已经关闭500多家。


中介们前途未卜的命运,开启了地产人就业焦虑的大幕,随后在房企中,裁员大潮也汹涌而来。


H大惊雷之后,部分区域下发“停工留职通知书”,停工时间半年到一年不等,期间只发放保障工资,如果员工找到新工作,则视为自动离职。


2021年三季度,在经营压力之下,不少头部房企相继发出组织架构调整、裁员消息;昆明也有本土企业对组织架构做出了大幅调整。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约370家房企申请破产,其中云南本土房企也有10余家倒下;还活着的房企,2021年的行情下也受到了巨大冲击。


按照《2021胡润中国500强》,全国500强企业中,房地产相关行业上榜企业从2019年的74家减少至2021年33家,两年时间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各行业中,房企是全国500强上榜数量减少最多的行业之一。


在2021年10月份还有一份报告,全国10大收缩的行业中,房地产和教培行业获得了一个“特等奖”,不太正经的理由是,这两个行业的现状大家有目共睹。


虽然带有调侃的味道,但相比其他行业的收缩,房地产和教育培训一样,可谓是遇上了“行业危机”。


2地产人去哪儿了?


房企裁员背后,是其调整组织架构,面对“行业危机”做出的反应,行业不景气,地产人的生存空间也受到挤压。


这种情况与我一位2012年在开远做置业顾问的朋友经历形成鲜明对比,按照她的说法,当时每天能躲在楼梯间数着一沓现金。


地产人这样的光辉时刻也很难再现,根据克而瑞数据,2020年80家典型上市房企薪酬总额近2500亿元,大约占到房产销售额的2%,较2019年微涨4%,但增幅却创下近5年新低。


而从80家典型上市房企人均薪酬及涨幅变化来看,2020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但2021年的市场还要更难,对应到地产人,也意味着收入下降。



收入的另一方面,在今年春节之前,还有媒体做过一项地产行业年终奖的调查,在1100份问卷中,有47%的地产人没有年终奖,6%预计年后发,能够收到年终奖的地产人比去年大约减少了三分之一。


年终奖,也可以作为概括一个行业冷暖的晴雨表。


除此之外,地产从业人员的招聘信息可以看出,地产人的就业压力也在增大;2021年猎聘网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房地产相关行业求职者数量居各行业之首,市场上每7个求职者中,就有一个地产人,但房地产新增职位量同比却在显著下降。


综合来看,现在地产人面对的不仅行业不景气,房子难卖。求职人多,岗位较少,薪资下降,是2022年地产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蔓延至上下游产业链,一位昆明某水电设计公司的小伙伴此前也说过,年后其所在的设计单位可能面临没有图纸可画的境地,员工可以不用到岗,但要集体降薪,这也可以看作是地产相关行业的一种折射。


以上说法,虽然显得有些悲观,但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这样。但从悲观中,我们也要怀着希望。


最重要的是,地产人比较能吃苦耐劳,而且抗压能力比较强。


从以往的一些行业流向来看,比如教育行业、医美行业,甚至服务行业等,都有地产人的身影。


之前我加的一些项目的置业顾问,从去年下半年起,微信朋友圈的画风就变了,从之前的楼盘信息变成了诸如美容整形、汽车销售、微商、自己开的小店等的宣传内容。


一些自主创业的地产圈朋友,有的继续围绕地产行业做深入服务,有的干脆脱离地产在全新的领域打拼。


当然,如果有一天,滴滴打车碰到接单的司机以前是干地产的,那么,请你别太惊诧,他们只是换了一种谋生方式而已。


无论在哪个行业,靠本事讨生活,都值得尊敬。


年后复工,摆在面前的问题却很现实,那就是地产人还能不能在赚得更少,竞争压力更大的情况下,继续奋勇前行。


虽然2021年过得并不容易,但地产人的信心,也是市场信心的一部分。


对于选择继续奋斗的地产人,行业优化,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购房者信心建立起来,所面临的机会也会比以前更大。


加油,共勉!




房地产离职潮来了说明什么?

“我们就像风口上掉下来的猪,过去习惯了高薪,现在却要开始低头学习。”一名刚刚脱离房地产业几个月的前地产人说道。


对于地产人来说,那个躺着挣钱的黄金时代,彻底地过去了。房企的组织架构日渐精简、校招日益缩水,很多看清趋势的人都在谋求转行。


尽管目前房地产、金融、互联网作为中国三大高薪行业的格局暂未改变,但一个新的现象是,有地产人自愿降薪去他们眼中的“新兴行业”或者“稳定行业”。


“也许是受够了地产圈这种没落、动荡的感觉,就最近几个月,我周围很多人跳槽去互联网、央企国企,就算降薪二三十万的也大有人在。”某千亿房企员工张威近期突然感受到了跳槽新趋势。


“上亿年终奖”“87年千亿房企总裁”“200万挖不到一个副总裁”“承诺高层收入过亿”……过去5年,膨胀的地产行业中,令人咋舌的造富故事不断。随着地产行业规模见顶、市场走弱、融资收紧,巨大的人才泡沫也终将被戳破。


*的中报数据显示,合景泰富、富力、泰禾等房企员工人数一年大降超过30%。此外,据机构统计,大部分上市房企薪酬总量增速连续收窄,2020年人均薪酬*出现下降,高管薪酬同比下降5%。



管培生失落


名校毕业的“95后”叶小落最近选择从一家华东知名房企离职,回想2018年她成为该房企校招管培生时的场景,她轻叹了一口气。


“那时候房企校招都很火的,研究生月薪起步就是两万以上,还有很高的房补,管培生晋升通道明确,宣讲的案例都是高管亲自带教,30岁不到就能做到条线负责人、城市总、总经理助理。”叶小落说。


叶小落进公司后经历了轮岗、外派项目,随后定岗从事房企较为核心的营销管理工作,在过去,这几乎是名利双收的升迁坦途。


但她也经历了项目上996甚至007的忙碌,部门内部的勾心斗角与竞争内卷,身心俱疲。终于到了2021年,她下定决心要离开。


“离开的原因肯定是很多的,比如我不能接受不断外派,作为女生希望稳定地留在一个城市,为自己的人生进行一些规划,而房企别看很多总部在上海,项目却都在外地,年轻人想要晋升,都得接受长时间外派。”


对于叶小落来说,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已经不看好地产行业了。“我还年轻,不能一直耗费在夕阳行业里,所以找工作的时候我一心跳出地产。”


不过,叶小落在房企积累下的营销经验和资源人脉,在别的行业似乎没有用武之地,她最想进的互联网大厂,没有对口的社招岗位。在房企工作近三年的她,打包年薪已经超过35万,而她最终跳槽去了一家创业公司,能给出的年薪仅有18万。


叶小落的经历不是个例。国外名校建筑系硕士毕业的伊文,最初专业对口地进了一家港资房企担任管培生,还曾参与操刀了该房企几个颇为知名的项目,干了三年后,该港资房企在内地投资规模不断萎缩。


“眼看项目越来越少,意识到再待下去没有前途。”伊文认为,港资房企在内地过于保守,所以他转而跳槽到一家高速发展中的民营房企,结果也是好景不长,不到两年,这家民营房企尽管表面业绩攀升,但内部都知道经营情况不佳,年底还暗暗裁员,年终奖也不发了。


今年,伊文凭借国外学历最终进了一家跟房地产无关的外资企业,工作多年的他,最后也仅能平薪跳槽。



寻找新高地


“最近好多人都去了互联网大厂,我们公司一名区域人力总上个月去了阿里巴巴,几个人力管培生也跟着去了。”某千亿房企中层员工张威告诉第一财经。


虽然现在互联网行业风波不断,阿里、腾讯、字节等大厂深陷舆论质疑,但在地产人眼里,互联网平台大、仍在上升期,相比地产行业有更多可能性。


“互联网大厂对地产人来说很难进的,人力、财务岗最容易切换赛道,因为很多东西都相通;像地产的核心岗位,土地投资、营销等等,离开了地产圈就没什么用了,互联网虽然也做营销,但理念完全不一样。”上述房企员工称。


即使进了互联网大厂,地产人也需要低头诚恳学习,适应全新的环境。


一名华东房企员工称,身边有朋友花了很大代价跳槽去阿里,比如全家从上海搬到杭州,年薪也降了,还得从头开始熟悉。


“互联网黑话、用户思维、扁平化管理,这些都跟地产差别很大,互联网也内卷,我朋友觉得离开地产以后反而遭受了‘毒打’。”


除了雄心勃勃进军互联网大厂的,还有另一拨地产人希望通过跳槽能够“躺平”。


地产行业虽然开得了高薪,但是疲累、动荡,工程节点、营销节点压得人喘不过气,任务没完成很可能整个团队都被老板干掉。同时,近两年楼市调控越来越严厉,地产行业在政策裹挟下走得异常艰难。


因此,一些受够了节点焦虑、政策打压、行业动荡的地产人,希望找一份央企或国企的工作,虽然钱少但是稳定。


“降薪跳槽是肯定的,我这个层级一般地产公司能开到60万-80万年薪,但国企最多也就三四十万。”一名在房企资管岗做了近9年的中层人员告诉第一财经,她之所以选择跳槽国企,主要是认为地产行业过于动荡,她也希望未来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浮华渐退


房地产行业泡沫被吹得无比膨胀之时,诞生了一个附属品——巨大的人才泡沫。


“上亿年终奖”“87年千亿房企总裁”“200万挖不到一个副总裁”“承诺高层收入过亿”……这些都是过去五年间发生在地产行业的职场暴富神话。


2017年,突然有很多民营房企喊出千亿目标、三千亿目标,它们高速扩张,在全国各地广建新区域,创造出一大批“80后”区域总。还有很多地方房企把总部搬到上海,到处挖总裁、副总裁和财务总,这批人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坐在中国院子一天面试二十几个高管的泰禾黄其森曾经反思说:“千亿房企更多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产物),我们赶上了好红利,不是个人多有本事。房地产有泡沫,*的泡沫就是在人才,这个东西都是时势造英雄。”


好景不长,随着近三年地产行业下行,地产圈不仅出现了总裁、区域总过剩现象,各家房企也纷纷开启裁员,“有先见的人”则主动逃离地产圈。


从财务报告数据看,近三年头部房企的员工人数都从超过13万的高峰大幅下降。


万科截至今年6月30日在册员工数量为10.58万人,相比去年同期的13.35万人减少了20.7%。对比,万科表示去年的报表中包含了万御安防的员工,而今年的数据里,万御约4.4万员工没有囊括在集团在册员工数量之类。


深陷危机的恒大今年中期报告尚未披露,根据去年年报,截至2020年12月31日,恒大有员工12.33万人,相比2020年年中的13.16万人,减少了约8300人,半年人员降幅达到6.3%。最近消息也显示,恒大新一轮降薪潮来临,高管集体降薪50%,有些部门也将面临人员的优化调整。

富力集团的正式员工数量一年时间下降了37.6%,2019年年末其正式员工有6.23万人,到了2020年尾仅剩下3.89万人。富力在年报中解释称,员工人数减少是出售物业管理公司导致的。此外,债务暴雷的泰禾集团,去年员工数量只剩下6000多人,同比减少31.5%;祥生控股去年人员减少23%;合景泰富则降了47%。


不仅人员大减,地产行业的薪酬也越走越低。


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80家典型上市房企薪酬总量增速已经连续三年收窄,2020年人均薪酬*出现下降,50分位值为18.3万元/年,高管薪酬同比下降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非私营单位中,房地产薪酬排名从第12名降至第14名;私营单位中,房地产薪酬排名从第5名降至第6名。


不过总体来说,房地产仍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根据克而瑞统计,2020年46城房地产业(不含销售中介、物业)平均薪资达到1.4万元/月-1.5万元/月,相比46城社会平均工资,高出1.7倍。


因此和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行业的薪酬妥妥地处在高位,具有较高竞争力。在关键岗位上,房地产、金融、互联网同属三大高薪行业的格局仍然暂未改变。

第一财经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房地产离职潮来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房地产离职潮来了、***精选免费资料大全172期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