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个完整的头晕治疗方案,应该包括3个方面!
做对治疗,远离瘫痪!你好,我是肩颈腰专家李国民。每天写一篇文章,分享我的实际治疗经验和案例,希望给你些启发和帮助,这是第1462篇分享文章。
今天和你分享我的一个患者,她主要的不舒服就是头晕
其实为什么想分享她呢,因为她的头晕确实经历了很多年的折磨
你可以在我的朋友圈,看到她的效果,她现在什么药都没有吃,也没有什么治疗
就是给她评估之后,直接按照我说的训练,不仅头晕比以前舒服好多
而且以前的心慌、气短、打哈欠,浑身无力这些都好了很多
当我把这些发到朋友圈的时候,有些人依然在半信半疑的问我,真的这么有效吗
问我可不可以先试试,其实对于这种人我是拒绝的,也不会让你参加我的评估
因为你错误的路上可以继续走,那是你的选择,当你不信任我的时候
我说的再多都没用,当你信任我的时候,你只会做一件事,就是加入我的训练指导
针对头晕这块,我觉得我是可以给你3方面的帮助
第一、快速锁定你的原因
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你一直在治疗头晕,你开始担心,是不是治不好了
当你遇见我的时候,你也在担心是不是又会像以前一样,失望而归
我只想告诉你的是,你越犹豫你错失的更多
我曾经有一个患者是黑龙江的,40多岁,他的头晕当时严重到他自己开始留遗言了
他觉得康复不了,后面我给他评估之后,直接开始训练,仅仅用了20几天的时间
他的头晕就改善了有85%以上,他自己都觉得不可能
但是他能好的这么快,核心在于,给他评估准确了
他前面真的做了很多检查,有头部血管的磁共振,心脏的检查等等
都没发现问题,最后我锁定他属于交感神经等方面的问题,就是指导他锻炼,就改善了
你说锁定原因重不重要,如果他没有遇见我,如果他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
你应该能想到,他基本上会一直在头晕中折磨,对吗?
第二、帮你快速的康复
不能说***,这个话是不允许说的
但是我给你的方案,是可以帮你的头晕快速康复的,最起码可以让你少走10年的弯路
为什么你身边,有的人治疗了10年20年还没有任何效果
核心就在于没有给你方案,或者说没有给你详细的指导
如果有专业的人指导,一直陪伴,你想一下怎么会一直恶化呢
第三、让你持续的好转
如果说给你评估原因,指导你方案,是你好转的基础
那么怎么预防你的颈椎后期反复,就是你需要长期做的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的一个患者,今天晚上给我反馈
2019年头晕经我评估后,后面持续的训练,到现在3年时间,她依然在坚持锻炼
而且她的头晕到现在也很少复发,这持续指导,持续训练的一个结果
所以,一个好的方案,是可以让你持续的改善,预防严重的并发症的
你的头晕治疗,是否都可以达到这3点呢?
如果你有颈椎的问题,请点击我的头像,右侧私信,咨询我
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文化和旅游部一起印发一个《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这个纲要对旅游及休闲相关的问题做了一些部署。这其中有一项内容,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那就是提到了要“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的内容。
这可能意味着今后,我们春节年假及节假日休假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面对休假问题,民众集思广益,目前对休假提议最多的莫过于下面几个。
第一个期望减少调休
调休也是近几年随着上一次假期政策调整而新诞生的一种节假日安排的模式,主要目的就是灵活地把短假期凑成长假期,从而带动旅游消费。
但人们也发现了,一方面调休并没有延长假期的长度,反而让很多原本可以休息的周末变成了需要上班,另一方面也让一些原本就没有假期的上班族假期更加混乱。所以很多人也想看到,能否在调休假期的模式上有一些新的变化,采取更灵活的调休方式,推动错峰休假。
第二、期望延长春节假期
延长春节假期这个事每年都有人在呼吁,今年自然也不会少。现在很多人工作都是外出打工,有的出省有的出国,经常一年可能就过年回家团聚一次,而团聚的时间其实并不是很长,2021年过年放假是7天,只算得上是个小长假。在中国人潜意识里,过年和一般节日是有差别的,过年有着非常浓厚的传统文化,很多人除了聚餐,探亲戚,还要拜年,放鞭炮,朋友聚会等等,内容可以说非常丰富,所以期望春节假期能够更长一些,让春节传统文化更加浓厚,也多给家人一点团聚的时间。
第三、期望假期分布可以更均匀一些
目前节假日大部分都分布在上半年,上半年差不多每月都有假期啊,可下半年,到了七八月份,一连两个月是一个节假日都没有。十一以后又两个月没有,下半年的假日确实比上半年要少。
很多人希望,能够均匀地把假日分布在每个月之中,特别是在七八月之间*有几个假期,七八月除了天气炎热也正好是孩子的暑假期间,很多家长期望能有个假期来陪孩子。每个月都有假期,也能更好的协调工作和休息时间。
上面这些只是人们的一些思考,目前发布的《纲要》还只是一个整体的部署,是大方针,具体细节内容并没有出台。具体怎么调,哪些内容会调还没有定论。但无论怎样,后续肯定是能够看到有一些改变的。
节假日涉及了旅游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和工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以及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等方方面面,所以简简单单的节假日背后涉及到的内容并不简单,我们也期待着今年能有更多的惊喜。
【编者按】
小宝评测是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打造的专业评测栏目,关注上海市消保委
同时,小宝评测还将推出互动环节,消费者通过报名就有机会参与体验评测,还可以投票选取自己想要评测的产品。
这个夏天,动不动就是35℃+的高温天。火辣辣的大太阳下,似乎连遮阳伞和小电扇也失去了作用。听说最近,怕热怕晒的小伙伴们出门都用上了号称是“移动空调”的新一代“夏日神器”——降温喷雾,但大家似乎也有不少顾虑,它到底有效吗?安全吗?
为了让大家在炎炎夏日用上清凉又安全的产品,降温喷雾评测,我们立马安排起来。
目前市面上的降温喷雾,分为常压和加压(气雾罐)2种类型:
常压类
加压类
一般宣称用于车内降温、衣物降温或人体降温。我们买了20款热销的降温喷雾,从降温效果、易燃性、标识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测。
降温效果怎么样?使用不当可能存在冻伤风险
降温喷雾的卖点是能够迅速降低环境温度,带来清凉舒适的使用体验。
我们在综合考虑各款样品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模拟消费者的使用手法,对样品的降温效果进行测试。
结果如下——
常压类降温喷雾的降温效果在4-10℃之间,加压类降温喷雾的降温效果均在15℃以上。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了,那是不是说明加压类降温喷雾降温效果更好?从测试结果看,我们发现有6件样品的降温效果超过30℃,测试温度均降低至0℃以下。这其中,有2件样品宣称可对人体皮肤使用,但没有冻伤提示:
“里卡香氛”
卫斯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注意正确的使用距离或方法,还可能存在冻伤风险。
我们随手用树叶和番茄做了实验,
树叶
番茄
可以看到喷完降温喷雾的树叶和番茄会迅速冰冻结霜,质地也会变脆变硬,用手碰一碰,还真和刚从冰柜拿出来一样,大家在使用这类加压降温喷雾时一定要避免对着皮肤直接喷射。
降温喷雾真的易燃易爆炸?加压类样品易燃风险性较高
除了降温效果,产品安全性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我们对这20款降温喷雾进行了易燃性测试,对加压类样品进行点火距离和封闭空间试验,对常压类样品进行闪点试验。
点火试验
测试结果:这20款降温喷雾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易燃性,加压类样品易燃风险性更高。
加压类降温喷雾测试结果
对照GB 30000.4-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4部分:气溶胶》中的分类标准,4件样品属于极易燃气溶胶:
“里卡香氛”
“威飘”
“全球仓”
“皇卡”
4件样品属于易燃气溶胶,另有2件样品的点火距离小于15cm。
常压类降温喷雾测试结果
闪点:即物质在规定条件下受热到开始被火苗引起闪火时的温度。闪点不大于93℃的液体为易燃液体。闪点值越低,易燃危险性越高。
对照GB 30000.7-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7部分:易燃液体》中的分类标准,2件样品属于高度易燃液体
“南极人”
“CUCM”
7件样品属于易燃液体,1件样品属于可燃液体。
从试验结果看,加压类降温喷雾如不注意正确使用和存放,的确有爆燃风险。相关标准也规定,易燃液体和气溶胶应当在产品标签中对其易燃类别进行明确标识和提示。
但本次比较试验中,仅1件样品有易燃标识,少数样品有针对产品易燃性的文字提示说明
产品标识是否规范?安全提示信息缺失情况较为普遍
既然降温喷雾是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的,那它的产品标识是否规范,有没有对消费者做到安全提示?
我们认为,针对降温喷雾这类产品,除应当对其易燃性进行明确标注外,使用和存放的安全须知和警示,刺激性和冻伤风险提示等信息都必不可少。
由于目前暂无相关标准对降温喷雾产品进行规范,部分产品直接标注执行企业标准或《洗面奶、洗面膏》等并不匹配的标准。产品标识混乱、安全提示信息缺失的情况较为普遍。
来看看比较规范的产品标识和重要信息缺失的产品标识:
写在最后
降温喷雾的热销,代表着消费者对于这类降温解暑新产品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希望商家在追求产品降温效果等卖点的同时,更要关注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消费者的使用安全。
我们在使用这类商品时
- 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特别是安全提示和警示信息,避免因为不正确使用而造成刺激和冻伤的情况。
- 确保使用范围内无明火,如果在车内使用,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开窗通风,防止车内易燃组分积聚过多造成爆燃危险。
- 尽量避免选择以LPG(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或者二甲醚等以极易燃组分为推进气体的降温喷雾。夏季车内温度过高,容易使气罐内压力过高造成爆裂,不能将降温喷雾放在车内。
祝大家都能拥有一个清凉又舒心的夏天!
降温喷雾比较试验情况汇总表
由于4月1号开始执行新交规,喵哥发现之前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关于新交规的一些解读,尤其里面很重要的一条,高速的限速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的高速的*限速是时速120,但是这一次,里面有微调的一个解读,就是原来超速10%以内,不做实质性的处罚,但是现在很多人,把它解读成20%以内,不做实质性的处罚。
针对这一条,喵哥想重点给大家聊一下。因为喵哥发现很多解读,其实都是有误区带笼子的,千万别被人家坑了。
因为4月1号后,就迎来高速免费的清明假期,真要信了他们的话,在限速120公里的,开到了140,到时候别说喵哥没提醒你。
新交规改革的依据
这一次新交规改革之后,它是基于哪一点呢?喵哥特意去查了,里面有一条,就是从去年2021年12月27日,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里面,大家记住是记分管理办法。
新交规改革的内容
喵哥查到的信息是:针对20%以下,没有设置记分条款,也就是在高速公路上和快速路上,超速20%以内不记分,也就是不扣驾照的分。
但是大家别忘了一点,我们在道路交通违法里面,很多时候记分跟罚款它是同步进行的,比如,记一分罚100,记三分罚100。对于交通违法行为,都是记分和罚款双轨制。
现在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从4月1号起,在高速和快速路上超出20%以内,是不记分了,但是会不会罚款这一条,很多人压根没有说明白。
而且很多人告诉你,现在4月1号高速上可以跑到140了不记分,但是从来没有提罚不罚款。
为了核实这个事情,喵哥特意问了在交警队工作的朋友,而且喵哥还重新再去翻看了,我们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法。
新交规超速罚款的依据
在道路交通法里面,第七十六条十二点,处以100元罚款的行为明确规定,就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不足20%的,按照我们之前的道路交通法的罚款。
就是不足10%,是不做实质性处罚,现在超了10%,在20%以内,虽然不扣分,但是道路交通法里面,是要罚100的。
目前网络上所传说的,过了4月1号以后,在高速上可以开到140不会处罚,实际上是不完整的。
不会处罚,仅仅只代表其中的一项,就是不会扣分,因为是记分管理规定的,但记分管理规定整个层级应该是低于道路交通法的。
虽然超速20%以内不记分,但是100块钱还是免不掉的,所以大家4月1号以后,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时候,千万不要被目前网络上一大片的,断章取义的文章视频有所误导。
你傻傻地直接开到了140,反正143以内都没事,最后没扣你的分,红票票出了好几张,这就不划算了。
而且高速公路上开快车,确实不安全,因为120是符合目前,我们国内高速公路设施的很重要的标准。
超过这个标准之后,车可能受得了,但是人可能受不了。
而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高速公路上的护栏,以及路面隔离设施,可能受不了。
建议
所以从保证安全的角度,大家不要去做无谓的尝试,如果在高速上超车,或者摆脱车群短暂的一瞬间,超过了120,问题不大,但是一定不要长时间去行驶。
这样于自己于别人的安全都不利,而且最后知道分没扣,但是得出红票票,就不划算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超速10不到20怎么处罚》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超速10不到20怎么处罚、春节限号2021*限号时间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