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情还是看自己个人吧,只要你喜欢那什么都不是问题。如果自己有事业编的话,那基本日常的消费还是可以支出的,不用靠家里,事业独立,经济独立还是很好的,就算是农村的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里买房也是很优秀的。对方父母有退休工资,在赡养父母这一块经济压力要轻松一些。
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做好家庭收入分配:家庭保障方面,主要涉及每月必要的开支,如房贷、交通费、通讯费、餐费等,这部分大约占收入的30%。应急金储备方面。这部分主要应对家庭突发事件,一般准备3-6个月的家庭开支。家庭储蓄。
“90后”小夫妻更要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强制储蓄,量入为出。在收入不足的情况下,抑制消费的冲动,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很重要,因为进行理财的源头活水就是要有一定的可支配资金,储蓄正是这笔理财资金的主要来源。陈猛没有“啃老”,而是依靠夫妻二人的力量经营小家庭,值得肯定与赞赏。
但现实情况是,现代家庭的经济结构和分工模式已发生显著变化,财富积累更依赖以下几点: 经济来源的多样化 单一收入来源(如仅靠丈夫)的家庭抗风险能力较弱。
对于现在的工资收入来说,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一辈子想要积攒200万的存款,我觉得非常现实,现在大部分地方的平均工资在3000元到5000元不等,以5000元为例的话,两个人每年刨去生活开销最起码也有10万元的存款。
1、公务员通常倾向于寻找同样在体制内工作的伴侣,因为这样的配对可以确保双方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时间,有利于两人和谐相处。 体制内的工作环境使得公务员夫妻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上享有同步性,这为两人规划共同活动,如旅游,提供了便利,也常常受到外界的羡慕。 公务员在家庭生活中的照顾能力较强。
2、对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在选择对象时倾向于寻找同属体制内的情况,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职业稳定性和社会地位的共同认同。 等级要求的存在,可能源自于对职业发展路径、社会资源分配以及工作性质相似性的追求。这种要求并非绝对的歧视,而是一种基于个人生活经历和价值判断的偏好。
3、体制内男公务员在择偶方面比女公务员目标明确且标准唯一,基本上90%以上体制内男公务员都想找体制内的。
1、法律分析: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主体包括国家、企业、个人。国家参与初次分配的方式主要是生产环节的税收,企业包括利润和计提的折旧费,个人包括企业和单位发放的工资、福利、保险等。
2、初次分配是指在企业中,以效率为准,按照各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的分配,分为国家收入、工资和企业自留。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 *** 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在各收入主体之间进行的现金或实物转移,以实现收入的再次分配和调节。
3、初次分配 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一般来说通过工资和年终奖等提现出来。例如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私营企业老板所得的润,打工者的薪水。再分配是由 *** 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侧重公平原则,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这一收一支所进行的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