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8月17日电 (马静)近日,光大证券、东方证券、东北证券三家券商在同一日均收到上海证监局罚单,违规事项虽有不同,但监管均指出,三家券商存在内部控制不完善的问题。
根据上海证监局披露,光大证券在公司治理中存在三大问题,其一是未将股东的权利义务、股权锁定期、股权管理事务责任人等关于股权管理的监管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其二是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掌握股东信息变动情况,未按规定报告股东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光大证券股权被冻结的情况;其三是公司*管理人员熊国兵在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期间同时分管稽核部和其他业务部门或子公司,不符合《证券公司治理准则》(证监会公告〔2012〕41号)第六十一条第*的要求。
上海证监局认为,上述问题反映出光大证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故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光大证券需自收到决定书三个月内完成整改,并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同时,光大证券董秘朱勤也因前两项问题被上海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与光大证券同日被罚的还有东方证券和东北证券。其中,东方证券系因在开展股票质押业务、子公司投资等业务过程中,未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存在部分业务决策流于形式、风险管理不到位和内部控制不健全等问题。东方证券被上海监管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东北证券则是因其上海证券研究咨询分公司在尚未取得换发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的情况下,已在新营业场所开业。上海证监局认为上述行为不符合《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证监会公告[2020]66号)第九条的规定,反映出东北证券分公司存在内部控制不完善的问题,故对其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且需要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整改,并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三家券商被罚,虽是不同的缘由,但都指向内部控制不完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证监机构字[2003]260号)指出,有效的内部控制应为证券公司实现下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保证经营的合法合规及证券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防范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保障客户及证券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证券公司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可靠、完整、及时;提高证券公司经营效率和效果。
今年以来,多家券商都因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风险点被监管处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证监系统已就内控问题向恒泰证券、德邦证券、平安证券、天风证券、华龙证券、国海证券、信达证券、中信证券、东海证券等券商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而从公司层面来看,本次是东方证券今年收到的首张罚单,但对于光大证券来说,这已是第六次被监管处罚。6月16日,光大证券香港子公司因违反反洗钱规定被香港证监局公开谴责并罚款;6月10日,光大证券因境外业务存三项违规被证监会责令改正;1月21日,光大证券东莞一营业部因在私募基金产品销售中存“飞单”行为被广东证监局出示警示函;1月5日,光大证券因“MPS事件”重大合同披露不及时以及个别公司债券受托管理未勤勉尽责被上海证监局出示警示函。此外,光大证券还曾在3月1日的公告中透露,因“MPS事件”中的违规行为,光大证券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东北证券则是第三次被罚。6月28日,东北证券因在2021年年报中将部分证券交易席位租赁收入错认为投资咨询业务收入,而被吉林证监局责令改正;3月25日,东北证券因日常的合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被天津监管局出示警示函。值得关注的是,东北证券“两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东北证券天津分公司在3月被罚事项即包括新营业场所开业前,未按规定申请换发《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与本次被罚缘由类似。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马静,邮箱:majing@chinanews.com.cn)(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财经网金融讯 10月26日,三星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星财险”)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报告显示,三星财险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为3.25亿元,净利润为0.15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227.28%,*一期风险评级为A类。
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三星财险今年的保险业务收入在三季度达到了*——营收3.25亿元,较二季度环比增长75.9%,占三星财险年度累计保险业务收入52%;但与此同时,三星财险三季度的净利润却大幅下滑,仅达0.15亿元,环比减少41.2%,占年度累计净利润的21.2%。
值得一提的是,财经网金融注意到,三星财险的季度净利润已连续两年在第三季度急转直下:2020年三季度,三星财险保险业务收入达到3.76亿元,占当时年度累计收入的49.6%,但净利润仅为0.12亿元,环比减少34.6%,达到2020年一至三季度的净利低谷。
除净利下滑的问题外,三星财险还在报告中对其两项风险指标均作出红色预警:三季报显示,三星财险保险风险中财产险保费指标超限,涉及核保条线,累计综合赔付率超限;同时三星财险非流动资产比例过高,存在流动性风险。
对此,三星财险在报告中解释称,综合累计赔付率超限主要受大单已赚初期为负数的影响;非流动资产比例过高则是因为新股东已完成注资,但监管尚未批复,故此款项只能计入非流动资产。
此前,三星财险曾于5月末通过董事会批准增资计划,拟增加注册资本5.5亿人民币,欲将注册资本提至 8.75亿元。公开信息显示,此次增资全部由新股东认缴,互联网巨头腾讯将入股三星财险,掌握其32%的股份。增资完成后,三星财险将由外资独资公司变为中外合资公司。
目前,此增资计划尚未得到上海银保监局批复。
【
中国网财经4月17日讯 广东证监局近日发布了关于对廖素娥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经查,廖素娥在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证券 证券代码:601788)东莞运河东一路证券营业部任职期间,存在替客户办理证券认购的行为。
以上情形违反了《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根据《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广东证监局决定对廖素娥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证券经纪人从事客户招揽和客户服务等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监管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自律规则以及职业道德,自觉接受所服务的证券公司的管理,履行委托合同约定的义务,向客户充分提示证券投资的风险。
《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协会负责制定有关自律规则,组织或者办理证券经纪人的资格考试、注册登记、证书印制与后续职业培训,并可以对证券公司委托、管理证券经纪人的情况和证券经纪人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自律规则的证券公司和证券经纪人予以纪律处分。 协会建立证券经纪人数据库,向社会公众提供证券经纪人执业注册登记信息的查询服务。
《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六条:证券公司应当将与证券经纪人有关的管理制度、证券经纪人制度启动实施方案报公司住所地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经住所地证监会派出机构现场核查,确认其相关管理制度、内控机制和技术系统已经建立并能有效运行,证券经纪人制度启动实施方案合理可行,证券经纪业务已经满足合规要求后,证券公司方可委托证券经纪人从事客户招揽和客户服务等活动。 证券营业部在启动实施证券经纪人制度前,应当将证券公司与证券经纪人有关的管理制度和证券经纪人制度启动实施方案报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并接受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的监管。 与证券经纪人有关的管理制度,应当至少包括证券经纪人的资格管理、委托合同管理、执业前和后续职业培训、证书管理、行为规范、报酬计算与支付方式以及本规定第十五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事项等内容;证券经纪人制度启动实施方案,应当至少包括实施该制度的证券营业部的选择标准和确定程序、实施该制度的基本步骤等内容。
以下为原文:
关于对廖素娥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廖素娥:
经查,你在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莞运河东一路证券营业部任职期间,存在替客户办理证券认购的行为。
以上情形违反了《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根据《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我局决定对你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如果对本监督管理措施不服,可以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也可以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与诉讼期间,上述监督管理措施不停止执行。
广东证监局
2020年4月10日
(
震动行业的MPS风波事件阴霾未散,受此拖累的光大证券依然为这桩海外收购案的爆雷而持续买单。
日前,光大证券中期报告正式出炉,从中期业绩来看,由于自营业务猛增等业务条线的贡献,上半年光大证券净利涨幅超60%。
不过,随之而引来的还有一份高达7亿左右的资产减值报告引发关注。
一方面光大证券受到MPS事件影响,新增3亿计提预计负债,同时和招商银行之间的诉讼纠纷仍在审理之中。另一方面,连续踩雷*ST华信和康美债券也让光大证券持续增加超3亿元的计提减值。
光大证券对上述风险事件持续进行资产减值计提,上半年计提预计负债及单项重大金融资产准备共计6.89亿元,已超过 2018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10%。
MPS事件持续发酵
单项目计提预计负债超17亿
光大证券的MPS事件的负面效应并未解除。
8月27日晚间,披露半年报的同一天,光大证券布了《关于计提预计负债及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在这份报告中,光大证券表示,经公司对于涉及诉讼事项进展及重大期后事项、各项金融 资产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评估,2019 年上半年计提预计负债及单项重大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共计人民币6.89亿元。其中有近一半的减值准备仍然来自子公司MPS投资项目巨额损失的事件。
此前,光大证券子公司光大资本爆出境外收购事件踩雷而出现巨额亏损的事件震动业内。公开资料显示,光大证券全资子公司光大资本下属公司光大浸辉联合暴风集团子公司暴风投资和上海群畅金融等设立上海浸鑫基金,并通过设立特殊项目的载体方式收购境外MPS公司65%股权。
作为劣后级合伙人之一,光大资本出资6000万元。2016年5月23日,浸鑫基金完成了对MPS 65%股权的收购。随后,MPS公司经营陷入困境,浸鑫基金未能按原计划实现退出,从而使得基金面临较大风险。
今年3月,光大证券发出公告称,经公司进一步认真核查和评估,综合考虑前述公告中提及的《差额补足函》等各项因素,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了相关预计负债及资产减值准备。数据显示,因该风险事件计提预计负债及资产减值准备合计15.2亿元,减少光大证券去年利润总额15.2亿元,减少合并净利润约11.4亿元。
而在*披露的计提减值报告显示,光大证券再度对MPS风险事件进行计提减值准备。报告称,因 MPS 事件相关情况的影响形成对预计负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公司 2019 年上半年新增计提预计负债人民币3亿元元。
这也意味着,仅光大证券子公司投资MPS公司发生风险事件而进行的累计计提预计负债已经高达17亿元。
与此同时,在上述并购案中,光大资本由于签署具有兜底性质的《差额补足函》,招商银行作为优先级出资人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因而对光大资本进行起诉,要求其履行相关差额不足义务,诉讼金额接近35亿元。
不过,目前这起诉讼案件尚未有定论。光大证券曾公告表示,上述函件的有效性存在争议,光大资本的实际法律义务尚待判断。而根据披露,光大浸辉、浸鑫基金起诉暴风集团及冯鑫,以及招商银行因《差额补足函》相关纠纷对光大资本提起的诉讼目前都处于立案审理阶段,对光大资本的影响暂无法准确估计。
受到MPS事件影响,光大证券内部也出现了人事震动。今年4月29日和8月2日,光大证券原董事长薛峰和首席风险官王勇、合规总监陈岚已接连离职。
光大证券称,公司已经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妥善进行风险处置工作,积极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同时,公司依规依纪对 MPS 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并将视风险处置情况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
连环踩雷康美、华信
光大证券风控受质疑
实际上,除了MPS风险事件仍在持续买单之外,光大证券此前投资失利也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累计超3亿资产减值准备。
据上述减值公告显示,融入方以*ST 华信股票为质押物,在公司办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融资余额人民币 63,000 万元。因融入方未履行购回义务, 构成违约。经测算,2019 年上半年计提减值准备人民币 2.06亿元。截至 2019 年 6 月末,该笔业务已累计计提减值准备人民币4.45亿元。
而除了股票质押业务踩雷之外,光大证券持有的两只债券产品也出现了风险,造成资产减值计提。而且两笔债券投资偿债主体还款能力不足,光大证券对上述项目投资成本进行全部计提减值准备。
一方面,光大证券持有康美药业发行的“17康美MTN003”债券,投资成本人民币8,000万元,发行人后续偿付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经测算,2019年上半年计提减值准备人民币7177.68万元。截至2019年6月末,该笔业务已累计计提减值准备人民币7177.98万元。
另一方面,光大证券子公司持有上海华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发行的债权产品,投资成本为人民币1.11亿元。发行人到期未履行本息偿付义务。经测算,2019 年上半年计提减值准备人民币 1.11亿 元。
由于过去连续的爆雷事件,市场对光大证券的风控能力也产生了质疑。而在此次公布的半年度报告中,光大证券也给出了回应。
光大证券半年报中写道,2019年上半年,公司高度重视风控管理,积极反思,正视不足,从防范化解风险应切实做到 “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的要求出发,对各部门、分公司及子公司进行全面风险排查,对风险隐患进行全面分析梳理,并逐项推进问题的限时整改。
据介绍,光大证券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推进了多项改革工作:一是全面收紧对子公司业务授权,对子公司项目申请进行从严审核。二是着重加强了对子公司的风险管控,执行母子公司统一的风险管控要求。三是突出风险偏好执行,对母子公司风险偏好建立常效的监测、重检机制。四是在信用风险管控方面,通过债务主体黑名单、统一授信等管理机制严控风险。五是全面加强对风险的考核与问责,将风险成本直接影响考核结果并及时启动责任认定。
光大证券强调称,在风险项目积极处置的同时,公司业务拓展稳步推进,流动性充裕,各项核心风险控制指标运行良好。
幸亏自营和佣金收入大增
上半年整体业绩才有大幅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场明显转暖,各大券商上半年业绩表现不俗,光大证券的中期业绩也有不少亮点。
根据光大证券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8.6亿元,同比增长42.45%,实现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66.1%,实现扣非净利润17.43亿元,同比增长110.55%。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35%,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37个百分点。
从半年报显示,光大证券此番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自营业务收入的猛增。对于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公司给出的说明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长所致。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光大证券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亿元,增幅26%;实现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亿元,增幅高达184%,主要是自营业务投资绩效大幅改善。此外,今年上半年,光大证券实现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占营收的比例为34%,而去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为18%。
一般而言,券商的自营业务通常分为权益投资和固收投资两块。据光大证券中报披露,上半年,权益投资方面,公司以重塑业务流程和强化风控体系为抓手,全面提升投研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固定收益投资方面,公司对持仓结构进行了优化配置。量化衍生品业务,场内业务做市及套利套保业务实现盈利。
除此之外,上半年光大证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投行业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亿元,增幅26%其中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亿元,增幅121%,主要受承销规模增加的影响。
对于2019年下半年投行业务的展望,光大证券表示,将全面推进投行项目的执行和储备工作,进一步加强科创板、并购及再融资项目储备,推动各项业务均衡发展,同时加强内部协同联动,积极推进中大型品牌项目落地,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此前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排名数据,今年上半年,光大证券投行业务实现净收入7.84亿元,排名行业第5名;光大证券总资产位列行业第13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则皆为第11位。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光大证券遭警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光大证券遭警示、三星财险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