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什么基金好,到哪个平台买基金

2022-08-14 9:08:29 基金 xcsgjz

购买什么基金好



本文目录一览:



基金二季报已经披露完毕了,大家把持仓基金的季报好好看了没,没看的赶紧去看看啊,最起码要对自己的基金变化有个了解。


至于基金二季报怎么看,老K上一篇文章已经详细解读过一只基金的二季报了,不了解的可以参考下。


对于一众明星基金经理的持仓变化、还有*观点和策略,相信大家这个星期都被各大财经媒体的推送轰炸了一遍,老K就不去赘述了。


从十大重仓的变化来看,基金总体上还是用消费做防御、新能源做进攻,新能源板块的股票已经占了基金前十大重仓的半壁江山了。


而医药生物、银行、电子信息等板块二季度遭到了公募基金集体减配,这些板块二季度不涨的原因基本就在这里了。


但是这些都是过去式,市场风格总是不断变化的,低配的会慢慢变成高配,高配的随时也会变成低配。


这个我们在这里就不去多做讨论了,大家心里数就行。


老K今天来和大家说说*的基金规模情况,也好了解下其他人都在买什么基金。


一、主动偏股型基金


主动偏股型基金中,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还是第一大基金,合并规模已经高达710.81亿。而葛兰个人管理基金规模再次超过了1000亿,这个老K会在下一期基金经理规模排行里面再详细说。


排名第二的是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规模也达到了627.79亿。


后面就是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萧楠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还有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等基金。


这些明星基金今年表现都不是很好,但是庞大的群众基数在那,前几年积累的人气,让基民们很难离开他们。


当然排名居前的基金里面,也有一些很火的新能源赛道基金,农银新能源、前海开源公用事业、东方新能源汽车、华夏能源革新这4只新能源主题基金,规模也都超过了200亿。

数据Choice,截至2022.06.30


我们再来看看,主动偏股型基金中,规模增长较多的基金。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丘栋荣管理的中庚价值领航混合是所有主动偏股型基金中增长规模最多的,二季度规模增长了75.12亿,这只基金二季度只涨了8%,但是在单日限购1万的情况下,规模却几乎增长了一倍。


这得益于这只基金在今年的*表现,在明星白马基金和赛道基金都让基民失望的情况下,丘栋荣等几位深度价值基金经理脱颖而出,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有人可能会疑惑,为啥是那么猛的新能源基金没有被基民大买,别看新能源最近涨得欢,很多基民都没回本。

数据天天基金,截至2022.06.30


我们可以发现几只入榜的新能源基金的规模增长幅度明显低于这些基金二季度的净值增长幅度。


也就是说如果剔除净值增长的影响,像东方新能源汽车混合、前海开源公用事业等新能源基金的规模是下降的。


所以我们看规模变化是看不出哪些基金是基民真正在买的基金的,要看就要看单季度基金申赎净额,大家千万别被一些媒体误导了。


从单季度申赎净额来看,净申购居前的基金主要有中庚价值领航为代表的深度价值基金,还有就是像傅鹏博、谢治宇这样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


而今年上半年的*基金、新能源赛道的热门基金都不在列。


当然像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这个是被套的基民在不断抄底。

数据天天基金,截至2022.06.30


从这些基民净申购居前的基金可以看出,咱们基民也是在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没有去一味的追热点和排名。


在今年这样的震荡市,基民们爆买的基金主要有三类。


一是,在今年白马、赛道都不行的情况下,也能表现出色的价值派基金经理,例如丘栋荣、姜诚。


二是,长期绩优,深受基民信任的基金经理,例如谢治宇、冯明远、傅鹏博等。


三是,被深度套牢,必须抄底自救的基金,例如蔡嵩松的诺安成长。


二、指数型基金


指数基金中,不出意外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再次成为第一大指数基金,规模达到了769.93亿。


紧接着就是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三大宽基指数相关的ETF。

数据Choice,截至2022.06.30


而从指数基金的单季度申赎净额来看,房地产、科创50、沪深300医药、中证酒、中证医疗、主要消费、食品饮料、半导体等指数比较受宠。


指数基金这块,基民主要考虑的是抄底逻辑,当然肯定不少是被迫加仓的。

数据Choice,截至2022.06.30


三、QDII基金


QDII基金中,易方达中概互联50的规模*,达到了377.09亿。


恒生互联网、恒生科技、纳斯达克、标普500、恒生医疗保健等指数相关的基金规模也居前,主动型基金不多。


只有张坤的易方达亚洲精选和张峰的富国中国中小盘两只基金进了前二十大。

数据Choice,截至2022.06.30


从QDII基金的申赎净额来看,基民们走的也是抄底的路子,恒生医疗、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网、纳斯达克、中概互联相关的基金比较受追捧。

数据Choice,截至2022.06.30


我们从广大基民朋友们在二季度的申赎选择可以看出,大家都是比较谨慎的。


没有去追热点更没有去追排名靠前的基金,很多基民都只是在被动抄底。


对于一些真正*的明星基金经理,我们基民也是愿意给予信任的,像谢治宇、傅鹏博这些明星基金经理,今年业绩不行,但是基民还是愿意补仓的多。


希望这些基金经理不要辜负基民的信任和托付!


今天就说到这了!下一篇,老K将会讲讲基金经理的*规模变化情况,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能作为买卖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以及基金组合的过往业绩不能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和基金组合服务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敬请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谈股论基##基金##A股#




320004

最近有些人来问个别债券基金跌幅较大的原因,柠檬君乍看起来没看出什么问题,仔细研究一下真不是因为踩雷。

那些被问到的债券基金

最近被问到的基金主要是以下几只:天弘基金杜广管理的天弘添利债券(164206)、天弘弘丰增强回报(006898);易方达基金王晓晨、胡文伯管理的易方达双债增强(110035);光大保德信基金黄波管理的光大中高等级债券(002405)、光大信用添益债券(360013);诺安基金谢志华管理的诺安优化收益债券(320004)。

至于最近跌了多少,柠檬君就不晒了,反正近一月、近三月的排名肯定是从业绩排行榜后面开始数,很快就能看得到。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不乏各家的固收投资大咖,比如易方达基金固定收益全策略投资部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王晓晨,可是全市场都响当当的名字。诺安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事业部总经理谢志华也是所属基金公司的固收“头牌”。这与踩雷债基的基金经理多是无名之辈形成了鲜明对比。

投资大咖集体摔倒,这个事儿有点意思。

探究

这些基金的共同特点还是很好把握的,虽然都不是可转债基金,但是都持有比例不低的可转债!

可是大多数可转债基金也没跌得这么惨,仓位比起可转债基金还是要低的这些基金怎么就伤得更重呢?

柠檬君考察了一下,问题出在这些基金使用的可转债投资策略上!

易方达双债增强2020年4季度报告


因为这些基金并不是最激进的债券基金,投资可转债相对可转债基金还是保守一些的,不是很注重冲击高收益,想要在控制好波动的情况下,获取比较稳健的一个收益。

他们选择的策略是“双低策略”,这个策略就是选择低价格、低转股溢价率的转债进行投资,理论上便宜的可转债债性更强,下有底更踏实。分散投资摊大饼,等待部分标的基本面等情况有反转带动可转债上涨,可以在控制下行风险的同时获取一个不错的收益。

最近这个策略遇到了“至暗时刻”,持续分化的市场,跌的继续跌,一百零几的可转债可以跌到九十多,九十多的可以跌到八十多,八十多的还可以继续再往下。正股质地差的也就罢了,有些AAA质地不是抱团股,也在疯狂被抛售,这些正是上述基金重仓的可转债,日常波动较小,最近却跌得很惨。

A股市场持续的分化,极端的表现是上述债券基金下跌的主要原因,并非踩雷。

坚守还是撤离?

“双低策略”是一个很常用的可转债投资策略,曾经给很多早期的可转债投资者带来很丰厚的投资回报。

在当下,“双低策略”也会像股票里的“低估值策略”、“红利策略”一样受到很多的质疑。

所以坚守还是撤离?答案其实也是相近的,如果你认为A股未来的市场秩序就是优质个股享受高估值,质地差就要被压缩估值,毫无疑问就要撤离;如果你觉得估值还是要均值回归的,那么坚守就是你的选择。

可转债投资者就“双低策略”有效性已经炒了好久了,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看看。

更多基金投资干货,欢迎关注基民柠檬!




购买什么基金好?请求出错,状态码:0内容:



到哪个平台买基金

基金已然成为炙手可热的金融产品。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总规模首超 23 万亿元,而除开基金公司直销渠道,各个代销渠道在基金销售上持续发力。尽管银行、证券公司依然占据代销市场的大份额,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基金平台正奋力追赶,悄然崛起。在中基协近日发布的基金代销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榜单中,我们不禁想了解,银行、券商、互联网销售平台各自代销基金产品的表现如何。

券商占据“百强”榜单半席,但未能填补“前10”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券商渠道在榜单中占据过半席位,但未能冲进“前10”,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1184亿元、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1221亿元的成绩,位列榜单中第13位,同时保持券商第1的位置。另外,除排位有细微调整外,保有规模前10名单与第一季度保持一致。

基金代销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

银行“销售保有量*”地位不动摇

依旧从基金代销公司的类型来看,在该“百强”榜单中位列前10的机构中,银行斩获8席,其他2席为独立代销机构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和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所有。

2021年第二季度基金代销机构公募基金保有规模

(图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网站)

显而易见,银行在整个代销机构类型中仍发最强音。不论是从榜单中的排位,还是从其在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的具体数值来看,结论都一样。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公开的数据,2015年至2019年五年间,商业银行在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的占比仅次于基金公司直销,并遥遥领先于证券公司、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和其他渠道,稳坐代销渠道的第一把交椅。

具体来看,按照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的排序,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第一、二季度均位居榜首。第一季度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为6711亿元,高于第二名992亿元,第二季度则以951亿元的优势拉开与第二名的距离。

2015年-2019年个渠道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占比

(图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网站)

争夺战中,申购费打折成“大势”?

银行占据代销市场大份额的同时,互联网第三方销售平台势头正猛,其在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的数据便可反映这一点。例如,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在股票+混合公募基金和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分别为4415亿元和5075亿元,较上季度的3750亿元和4324亿元有明显提升。

近年来基金出圈,年轻基民大批涌入市场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活力。据《2020国人理财趋势报告》显示,国人理财已呈现理财人群年轻化趋势。而对于90后、95后等互联网原住民来说,互联网基金平台无疑是连接他们与理财的重要一环。天天基金网、腾讯理财通、蚂蚁财富、蛋卷基金、同花顺等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以简易的实时操作流程、种类繁多的产品、低于银行及券商的费用优势,俘获了大批年轻基民芳心的同时,也开始引起了银行、券商的注意和警惕。

腾讯理财通某基金产品申购费详情

工商银行广州某支行的客户经理钟女士向

早在去年开始,招商银行便率先掀起传统基金销售渠道的改革,推出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申购率一折活动,今年7月初招行又官宣推出公募基金差异化费率体系,对超千只权益类基金申购费率打一折,并布局前端不收费的C类份额基金近千只。随后的7月15日,平安银行也打出“大招”,对近1600只基金实行0费率,将超3000只A类份额基金申购费降至一折。

招商银行部分一折申购基金

与此同时,券商也不甘落后。7月30日招商证券发布了开展公募基金(场外)申购费率优惠活动的公告,计划实现超3000只A类份额基金申购费率降至一折、超过1200只C类份额基金0申购费,自今年的8月1日起实施。

招商证券官网公告

“费率打折”之后

银行、券商纷纷进入基金费率“价格战场”,下调公募基金费率,称得上*的重大变革,更是与第三方互联网基金平台的有力对峙手段。

继国家监管层对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后,“费率打折”会否使第三方互联网基金平台崛起受阻,改变现有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局面,影响公募基金代销渠道的发展路径,现在看来仍是未知数。

而毫无疑问的是,银行、券商推出“费率打折”活动对投资者来说是利好消息。对于无明确购买渠道的基民来说,在申购费持平的情况下可供选择的渠道更为广泛;而对于偏好通过券商、银行渠道购买基金的基民而言,申购成本则大幅降低。互联网基金平台失去“价格优势”的加持后,不同的基金代销机构或许更需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发挥各自在服务、产品质量、信息提供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以满足基民的不同投资需求,吸引在选择购买渠道时摇摆不定的潜在基民,提高机构内现有基民的黏性。

正如招商银行财富平台部总经理张东所言,“卖方服务”向“买方服务”转型会带来收费模式的转变,因此“降低基于交易产生的费用是财富管理领域的大趋势”。在这个大趋势下,以招商银行为首的基金代销机构将做出怎样的改变以顺利向“买方服务”转型,买方正等待这个答案。

奥一新闻见习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购买什么基金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购买什么基金好、320004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