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00件绿盒王老吉关爱烈日下最可爱的人。
红网时刻7月23日
7月23日,“关爱烈日下最可爱的人”公益行动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举行,长沙市天心区文源街道、新开铺街道、金盆岭街道、湖南省烈士公园等地区的环卫工人、绿化工人及城市巡防员收到了来自绿盒王老吉的敬意和问候,2000件绿盒王老吉凉茶送到他们手中,为他们带来一丝酷暑里的清凉。
“王老吉是解暑好饮品,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爱心公益活动有更多人关心城市绿色守护者,不忘初心贯彻小家大爱的公益路。”绿盒王老吉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关爱烈日下最可爱的人”公益活动是由绿盒王老吉在全国数百城市举办的公益活动,已持续举办了19年。他呼吁社会大众对环卫工人、执勤交警等高温工作者多一份理解、尊重和支持,珍惜高温作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929-2019
今天是新民晚报90岁生日~
祝你生日快乐~
说起新民晚报,
千千万万上海人都是她的忠实读者。
每天吃好夜饭,
拿出新民晚报,
角角落落仔仔细细读一遍,
便是小侬小辰光最快乐的时光。
夜饭吃饱,新民夜报
看好夜报,早点睏觉
更是当年在上海广为流传的一段顺口溜~
其实呀,
不仅是小侬这样的普通人
爱看新民晚报!
许多沪上名人大咖也是她的忠实粉丝哦~
他们也有话要说~
“海派笑星”王汝刚
上世纪80年代,《新民晚报》曾举办多次有全国影响的大型活动。记得在漫画大赛评委会上,赵超构先生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拉着我,热情地为远道而来的华君武、丁聪、方唐等艺术家介绍:“这是我们上海滑稽的后起之秀王汝刚。”从此,我与这些文化大家有了长达至今的珍贵友谊和难以计数的美好回忆。
“不老传奇”梁波罗
1961年当我初登银幕,在影片《51号兵站》中崭露头角之时,晚报就来约稿,让我谈谈塑造角色的体会,是年国庆节,影片公映后第三天,晚报“影中人语”就刊登了我写的《我演梁洪》,由此开启了影坛新人与读者交流的通道。
嗣后,但凡写就短文,不约自投,*晚报。多年来我从新民晚报汲取了许多养料:每当读到美文时,会将其中佳句、金句摘抄下来;遇上一些合适的篇章,会剪贴起来当作日后朗读的备用素材……晚报就像那个每天黄昏都企盼见到的朋友,用“新民晚报之友”形容我与晚报的关系是再恰当不过了。
“上海高度”姚明
新民晚报陪伴了上海几代人,我想上海人都对这份报纸有着很深的情感。新民晚报真的是陪伴我长大的,我4岁时它就刊登了一篇题为《“篮球之家”的一颗小明珠》的报道,内容大概是讲我刚睡醒,就揉着眼睛嚷着:“爸爸带我去打篮球!”在我印象中,这大概是关于我的第一篇报道吧。
“常胜将军”常昊
我的父母帮我保存着厚厚的剪报本,第一本第一页,是新民晚报1984年9月26日体育版刊登的《竹园棋林中的“小蜜蜂”——围棋国手战的小客人常昊》。我有了这“第一”之后,似乎一直与新民晚报有缘。我获得的第一个国内棋战的“头衔”,就是新民晚报主办的中国“天元战”的*。
“铿锵玫瑰”孙雯
阿拉上海人,有谁没看过新民晚报的呢?我也从一个小小的读者,从在家看报看别人,慢慢成了晚报上被别人看的。再到后来,不经意在晚报登了篇我渴望读书的小文,闹出不小的动静。再然后,退役了,变成了晚报的特约
我有时候会想,我会不会现在做着一份和足球不相干的活,如果没有晚报这根线牵着,还真不好说。和足球,晚报算是一个助缘。
“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我1949年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原华东军区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长海医院当住院医生,从那时候起,我就与《新民晚报》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她的忠实粉丝,每天下班后必看,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
我想用两句话表达对晚报的感谢和祝福:90年新民人精彩无限写风华,90载新闻路不忘初心续新篇。
*作家 叶辛
在晚报庆祝90周年的时候,我衷心地祝愿晚报在纸质媒体走进融合发展的时代,坚守品位,闯出一条新路,迎接100岁生日的特大喜庆之日。
海派作家 金宇澄
感受到自己和《新民晚报》奇妙的缘分,还在于近期在一份资料中发现,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大概十年的时间里,《新民晚报》副刊曾更名为“繁花”,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恢复更早的“夜光杯”。这真是太有意思了,我当初给小说取名纠结了好长时间,最后是在两部小说《海上繁华梦》《海上花列传》各取一字,本意是祈愿上海“繁花似锦”之意,等发现晚报这段特别的“繁花”史,我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这确实是我喜爱的《新民晚报》的一段过往历史。
“灵魂舞者”黄豆豆
文化学者 余秋雨
《新民晚报》是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我经常在全国各地走,大家对上海文化的认识,较稳固地一个坐标就是《新民晚报》。甚至有几个老专家说,上海《新民晚报》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想想吧,从我没有见过面的曾祖父、曾外祖父,一直到我的祖父、外公、爸爸,都是《新民晚报》的读者。同样的报头,同样的傍晚,轻轻叫一声“夜报”,用双手捧起放到眼前。手抖了,眼湿了,气急了,心平了……多少社会变迁全都凝缩成这一尺见方的纸页,浸润着蜘蛛网般的大街小巷。一年年过去,终于使市民成了市民,城市成了城市。
还没看够?
再来一组爱的表白~
↓↓↓
以及……
还有这么多的祝福
统统都挂在我们的心上~
想看看大家都对新民晚报说了什么?
想了解新民晚报创刊90年的不平凡故事?
↓↓↓
老树花开无丑枝
纪念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图片展
正在上海报业大厦二楼举行
带你穿越时光
看看90年光阴
新民晚报都有哪些变化
还有许多珍贵的物品展出
值得一看
地址:威海路755号 二楼
特朗普证实美国正在升级核武器!详细现场视频,尽在“中国网”抖音(787874450)
在世界商业历史上,竞争对手总是一个磨不掉的话题,有一些竞争是恶性竞争,但是也有一些竞争是良性竞争,大家在竞争中相互成长,最终都成为了巨头级别的公司。
今天小编给大家盘点一下,世界商业历史上五大竞争对手。
排名第五的竞争对手是这几年在中国非常*的一对老冤家,就是王老吉跟加多宝。这对对手之间的故事说起来就长了。
2002年之间,王老吉这个商标是属于广药集团,当时做得半死不活的。2002年加多宝把王老吉这个商标买下,之后在加多宝的运作下,红罐王老吉在之后成为了中国*代表性的饮料,甚至还带火了广药旗下生产的绿盒王老吉。不过在红罐王老吉火了之后,狗血的剧情来了。
2012年广药将加多宝告了,理由就是当时买下王老吉商标的时候,存在各种内幕。然后加多宝背后的大老板跑掉了,然后两家人开始不停的官司。2012年夏天的时候,在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上,一罐叫做加多宝的凉茶饮料,随着中国好声音的火爆,也火爆了全国。
然后加多宝开始跟王老吉的竞争,之后谁都说自己的市场的老大,之后王老吉再次告了加多宝,于是加多宝又推出了金罐加多宝。如今这对狗血的对手的闹剧依然在继续,不过中国的凉茶市场也在双方的推动下,进入了数百亿级别的市场。
排名第四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KFC跟M记。这一对对手非常有意思,有一句话叫做有肯德基的地方一定有麦当劳。这两个品牌都是来自美国,麦当劳如今在全球有3万多家店,营收超过400亿美元,肯德基门店少了不少,只有1万多家。不过肯德基在中国门店的数量是麦当劳的两倍多。
这是这对对手之间,看起来都是买炸鸡跟汉堡,其实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麦当劳的买点是服务跟品质,肯德基的买点则是根据不同市场的独特口味,比如在中国推出了老北京鸡肉卷等等。
麦当劳跟肯德基的发家过程,背后却都有相同的感人故事,特别是肯德基老爷爷的创业故事更是令人感动。
排名第三的竞争对手是*的汽车厂商宝马跟奔驰。宝马跟奔驰因为都是定位于豪华汽车,于是被看成了汽车品牌中*的竞争对手。奔驰造型非常贵族,宝马则是充满了运动感,奔驰强调舒适感,宝马则强调操控感。
奔驰跟宝马非常有意思,都是来自于传统汽车强国的德国。
1900年,第一辆奔驰在德国出厂,1909年戴姆勒为三叉星标志申请专利权,之后他又给这个三叉星加了一个圆圈,这个商标也沿用至今,成为了世界上最*的商标之一。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奔驰成为了汽车界的楷模。
宝马的历史没有奔驰长,而且宝马的前身是一个伐木场,后来成为了一家生产飞机引擎的工厂,1916年才开始汽车。
这两大品牌在未来非常长的时间中,依然将继续竞争,继续一起成长壮大。
排名第二的竞争对手是*的百事可乐跟可口可乐。这对对手堪称是商业史上经典的对方。两家公司总共打了100多年的战,不过许多人不知道在前70年,几乎是一边倒的。可口可乐历史更加悠久,百事可乐还曾经三次差点破产,还上门让可口可乐收购自己。
上世纪30年代,百事可乐曾经推出一个广告,花同样的价钱,买双倍的可乐,打了可口可乐一个措手不及。不过随后可口可乐降价,百事又不行了。不过到了60年代后,百事定位年轻人的做法,让他们开始打了翻身战。这两个对手至今每年依然在打战,而且看起来,谁也很难压倒谁。
*名的竞争对手是阿里巴巴跟亚马逊。其实严格来说,阿里巴巴跟亚马逊还没发生太多的故事。不过可以预见,这两家公司在未来电商的全球化上,一定会有一场大战,而且马云跟贝佐斯之间的世界首富之间的争夺也一定会非常激烈。另外阿里跟亚马逊的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美两大经济体的竞争。
而且非常有缘分的是,马云跟贝佐斯都是生于1964年。贝佐斯1995年去西雅图创业,创建了亚马逊,马云也是在1995年达到了西雅图第一次接触到了神奇的互联网。回到中国后,马云才决定要投身互联网创业。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疑惑啊,明明市面上卖的红罐装加多宝和王老吉,喝着是一个味儿,为啥却有两个品牌呢,而同为王老吉牌子的绿盒装和红罐装的味道却有些不一样,这是为啥,大家所熟悉的红罐加多宝,在有段时间却改成了金色的罐子,电视上大家所熟知的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后来却又出现了,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的广告语,好端端王老吉都听习惯了,改啥名呢,有那必要吗?
其实在我们看到的这些表象下,却隐藏着王老吉与加多宝,长达11年的恩怨情仇。二者的战争,甚至将超越可乐市场的中国凉茶行业给拖废了。那今天猫眼儿就带您了解下,加多宝与王老吉背后的故事,视频比较长,长按点赞并收藏,是对猫眼儿*的支持,谢谢。
王老吉加多宝广药集团错综的关系
在说加多宝与广药集团的战争之前,有必要了解下这俩起初到底是个啥关系。王老吉凉茶是清朝道光年间王泽邦创立的。
王老吉凉茶创始人王泽邦
去世后,有两个儿子在国内,一个儿子去了香港,所以王老吉凉茶的配方就流传到了内地和香港。
1956年的国内公私合营中,王老吉品牌被合并到了广州羊城药厂,而这个厂子就归属广药集团所有,所以在国内的王老吉商标是广药集团所有的,这也就没啥异议。
而在香港的王泽邦后人也拥有凉茶配方,王老吉商标在不同法制区域分属不同的主体所有,所以就造成了香港的王老吉作出来的王老吉凉茶只能在香港卖,不能到大陆卖,而在大陆的王老吉不能卖到香港。
在香港一个叫陈鸿道的老板手底下有个叫加多宝的公司,这个人知道这款凉茶有潜力,1993年就找到香港的王老吉后人,买断了王老吉的香港配方,但香港区区几百万人,市场实在有限,所以就把目标瞄向了内地,但是因为在大陆卖王老吉凉茶,不能用自己香港的王老吉商标,所以就只能找到广药集团,通过租赁王老吉商标的形式来运营王老吉凉茶。
当然那个时候王老吉在南方地区已经有些小名气的,如果要买断商标,广药肯定是不同意的,毕竟是*,也是受国家保护的,所以最终,在1995年,广药集团将品牌授权给香港的加多宝集团,这样似乎是多赢的,广药集团主业是做药的,并没有多少心思去做*凉茶饮料,而看中了凉茶市场的加多宝集团,租赁品牌,来做凉茶挣钱,大家各取所需。
而广药在1997年的时候,看到接手了王老吉品牌的加多宝公司,把凉茶做得风风火火,也眼馋了,于是就让下属公司也去做了绿盒王老吉,算是蹭波红罐王老吉的流量,这样做的确是不地道的,但是加多宝的老板陈鸿道为了不得罪王老吉品牌的所有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所以咱们也就理清了这几者的关系,加多宝公司拿着香港王老吉的配方,通过广药集团的品牌授权在内地卖红罐王老吉凉茶,绿盒的王老吉则是广药集团自己旗下公司生产的,所以虽然是同一个配方,但是是不同厂子生产的,所以味道也有所区别。
但是十年,这个时间真的可以改变太多的东西。
市场在变,人心也在变
到2001年的时候,陈鸿道看到凉茶行业前景光明,就以每年5百万的品牌使用费,再续签十年到2010年,到2003年的时候,陈鸿道感受到了作为地域性的凉茶在全国的潜力。
我们来看组数据,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额是6亿,增速明显,他的预测是2010年会有百亿的规模,但实际上到2010年的时候,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90亿,如此快速地增长,当再次续签合同的时候就不会是几百万了,很可能品牌授权费一年就是几亿十几亿来计算了。
所以颇具商业眼光的陈鸿道,就通过一些不可告人的手段,与广药集团签署了一份补充协议,广药集团同意授权时间延迟到2020年。
但即使是再续期,陈鸿道始终明白,自己不管做多大,脖子上始终套着绳子被广药集团牵着,摆脱广药集团只是早与晚的问题。
陈鸿道
达摩克里斯之剑终将落下
时间来到2010年,广药集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地做了一个“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战略计划”的发布会,没想到这竟成为了广药与加多宝撕破脸的导火索。
这个发布会上,公布了一份品牌价值评估证书,王老吉品牌价值达到1080亿,堪称中国*,于是决定收回王老吉品牌,顺势打造一个王老吉健康产业。
随后的加多宝怒了,发公告说,王老吉红罐凉茶是加多宝这么多年投入巨资苦心经营的,加多宝公司与广药集团没有任何隶属关系,而发布会上所使用的王老吉的图片,数据都未获得授权,不应擅自列入广药资产。这让二者的矛盾彻底公开化。
广药说2010年合同到期了,陈鸿道说有补充协议,到2020年才到期。
争执不下,就只能对簿公堂。
商标之争
于是广药就曝出了陈鸿道的黑历史,2003年陈鸿道为了能把授权延长到2020年,于是通过贿赂广药集团原总经理李益民300万港元,来达到补签协议的目的。再加之陈鸿道在诉讼过程中避重就轻,磨洋工,故意拉长诉讼周期,实则是为了给自己的去王老吉化争取时间。
广药集团原总经理李益民
2012年一月份,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批一面印着加多宝,一面印着王老吉字样的红罐,甚至当时有网友说是不是遇到山寨货了。
这其实就是陈鸿道最后的杀手锏,让人知道不管是加多宝还是王老吉都印在一个瓶子上,那这两个就是一家的,好为将来把王老吉去掉后,人们就会更容易接受加多宝。不得不说这陈鸿道还真是有一手。
仅仅两个月后3月份,王老吉的名字就彻底从红罐上消失了,真正地变成了加多宝,又过了两个月5月9号,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加多宝败诉,广药集团拥有王老吉商标。加多宝只拥有一定时间里的商标使用权。并且对于贿赂情况下签署的延期品牌授权没有法律效力,所以陈鸿道在知道自己最终败诉的两个月前,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为加多宝品牌备货了。
当广药集团发布会上说出广药集团大获全胜的时候,殊不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帷幕。
广告语之争
当红罐王老吉变成加多宝字样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广告随之大规模铺开,怕上火现在喝加多宝,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怕上火更多人喝加多宝,配方正宗当然更多人喝”听听这些广告语,没有一个字提到王老吉,但是只要你听到这个广告语,潜意识已经在告诉你,王老吉改名叫加多宝了。广药一看到这广告,顿时就炸了,士可忍孰不可忍,这不是在侵占我王老吉商标的无形资产吗,广药一纸诉状把加多宝告上法庭,拉开了加多宝与广药的广告语之争。
加多宝为了成功上位,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而曾经自己一手养大的王老吉就成为了*的垫脚石。被踩的广药也不是吃素的,针对加多宝的各种广告语也是连番诉讼,从2013年12月一直到2014年11月,一年间加多宝的广告语在五场诉讼中全部败诉,10罐七罐,加多宝凉茶全国销量遥遥领先等等的都被判删除,并要赔偿广药集团,自己曾经花了38亿打造的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现在却不能用在自己另一个儿子身上,怕上火喝加多宝,也是很悲催啊。
不过在加多宝的多次上诉之下,最终在2020年6月18日,*法终审判决,加多宝使用怕上火喝加多宝广告不违法,但是却是广告语诉讼的第七个年头了,七年里,市场,受众人群,社会都在发生改变,而迟到的广告语还能不能适应如今的这个时代呢?
红罐之争
2012年在拿回王老吉商标的广药,随即就推出了新版的红罐王老吉,一直以绿盒示人的王老吉终于走向台前,所以在市场就出现了包装极其相似的加多宝红罐凉茶和王老吉红罐凉茶。
两者对于红罐凉茶均向法院提出主张,都觉得自己享有红罐包装装潢的*权益,并都指出对方侵权,加多宝被裁定不得使用王老吉商标之后,就隔空喊话,加多宝的红色灌体包装系加多宝专利,广药不能使用红色罐体,而广药则说红色灌体包装是依附于王老吉商标的,后来为了造势,加多宝还向媒体展现了自己的后援团,有30多位来自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政法大学的法学权威人士联合签署的支持加多宝的意见书,广药也不示弱,也请来了大量专家前来助阵,嫣然成为了法学界的辩论大会。
随着广药推出了新版王老吉包装之后,就从红罐之争上升到了专利权,商业秘密,商标权,著作权,等等涉及到企业知识产权的全面争端上来,可以说加多宝与广药简直就是陷入到了诉讼的汪洋大海之中。
2014年11月一审结束,加多宝败诉,要赔偿广药1.5亿经济损失,这也就意味着加多宝不能再使用红罐了,随后在2015年4月份就开始换装金罐加多宝了,加多宝的回应说是因为产品升级而作出的改装,跟败诉无关,但真的跟败诉无关吗?
加多宝表示不服,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律师进行翻案,随后就上诉*法院,又是经过三年,2017年8月16日*法判决,双方在不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享有红罐王老吉凉茶包装装潢的权益。接着奇迹的一幕出现了加多宝经典红罐回归,一直到今天,金罐几乎都看不到了。
内容有限,无法完全展示加多宝与广药之间那旷日持久,反反复复,互为原告被告的诉讼战,当这两者还在寻找对方命门的时候,殊不知,整个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11年的拉锯战,也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动用社会媒体资源最多的商业案例,不禁令人唏嘘,本来超越可乐的本土饮料行业,就这么葬送在老大与老二的殊死搏斗之中。
假如陈鸿道大度一点,就多给广药一些授权费,假如广药不那么贪心,不想着摘取别人辛苦种下的果实,可能结局就是另外一个局面了吧,只是哪有那么多假如,而两家打得正酣的时候,在街头巷尾却出现了近50多万家的现煮茶店,这简直就是对凉茶行业的降维打击,我没想跟你竞争,但却不小心把你打击了。
那在面对位于超市里同一促销区的王老吉和加多宝的时候,你是愿意选择王老吉还是加多宝呢,说说你的理由,都看完了就顺便点个赞呗,感谢关注猫眼儿的频道,下期再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绿盒王老吉》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绿盒王老吉、威海路755号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