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隐名股东纳税的相关规定是股东的分红所的是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的,一般按照分红所得的20%交个人所得税,如果公司是上市公司的话,个人所得税税率还是20%,但计算基数是分红减半。不过,隐名股东实际上都是通过股权代持人缴纳个税的。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权利义务不是一样的,从权利上看说,隐名股东享有分红权,而显名股东不享有。从义务上看,隐名股东需要履行出资的义务,显名股东并不是公司真正的股东,故此不需要出资。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权利和义务的区别为:1)显名股东具备公司的股东资格,而隐名股东不具备。2)显名股东可以行使公司的股东的各项权利,而隐名股东不可以。隐名股东的身份该怎么认定 与显名股东间有协议 虽然这个协议对于公司不具有约束力,但是在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依然有效。
需要指出的是,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所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具有以下方面的区别:首先,显名股东享有作为公司股东的合法资格,而隐名股东则无法享有该等资格。其次,尽管显名股东可以行使公司法赋予全体股东的各种权利,如表决权、优先购买权等等,但是隐名股东对此类权益的享有却是受限的。
综上,只要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对实际出资、权益归属有明确约定,且协议合法有效,得到双方认可;或隐名股东以自己名义参与公司经营,行使股东权利,得到公司半数以上股东同意及认可,隐名股东的股东身份应予以确认。即使未参与公司管理,只要有合法有效的协议,其股东权益亦受法律保护。
隐名股东确认股东资格主要通过与名义股东之间的代持股协议以及实际出资的方式。实际出资人通过与名义股东签订的合同,明确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而名义股东仅作为名义上的股东。若合同符合法律要求,法院应认定该合同有效。
法律分析:隐名股东能够证明下列事项就能确定股东资格:隐名出资人确实已向公司实际出资;隐名出资人与公司及其他股东已对其成为公司股东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隐名出资人能够证明其以股东身份行使过股东权利,比如参加股东会、指派董事、获取分红等事实。
总结而言,在隐名投资法律框架下,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有权起诉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但必须满足合同有效且得到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的条件。因此,作为隐名股东,你确实可以采取法律行动来确认和维护你的股东权益。
隐名股东与股权代持人之间的关系,通常通过代持协议来确立。若协议合法且不违反强制性法律,代持协议视为有效,隐名股东被视为真正的股东。例如,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在民事判决(2008)闵民二(商)初字第1131号中,原告刘XX主张其通过被告李X名义出资100万元成立上海X有限公司。
1、明确隐名股东如何从公司获取分红。若隐名股东投资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应尽可能要求其他过半数股东也在股权代持协议上签字确认。避免其他股东以行使优先购买权为由,阻碍隐名股东变更为显名股东。
2、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及被投资的公司应当签署三方协议,明确隐名股东的实际出资,以及如何从公司获取分红,然后根据协议的约定进行分红。如果隐名股东是公司的创始股东,应形成有效的股东会决议,确认隐名股东存在的事实。
3、法律主观:隐名股东一般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红,但全体股东或者代持股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隐名股东可以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条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4、按照出资比例分红是隐名股东通常会期望的分红方式。在代持股权协议中,通常会明确规定各股东的出资比例,以此作为分红的依据。因此,隐名股东的分红金额将直接与其出资比例挂钩。例如,如果隐名股东的出资比例占总出资比例的30%,那么在公司盈利后进行分红时,隐名股东将获得30%的分红金额。
5、法律分析:隐名股东的权利包括分红权;授权名义股东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知情权;请求救济被损害的股东权利的权利。隐名股东的义务包括足额缴纳出资的义务,以及全面履行与名义股东订立的合同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