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截图东方Choice终端)
据***消息,昨日下午,一架由昆明飞往广州的东方航空波音737-800飞机,航班号为MU5735,在广西梧州藤县发生坠毁,客机上搭载123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
下午3点52分开始,东方航空在港股的股价开始下跌,截至昨日收盘,东方航空港股(00670.HK)的股价下跌6.46%。
截至3月22日早盘,东方航空港股股价跌5.09%,美股(CEA.N) 的股价跌6.31%,波音(BA.N) 跌3.59%,相比东方航空和波音,白云机场(600004.SH)的股价跌幅较小。
据东方航空官网介绍,东方航空是中国三大国有骨干航空公司之一,是第一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挂牌上市的中国航企;公司也实现十年滚动事故率为零,近年来荣获中国民航飞行安全*奖;此外,东航的机队规模达730余架,是全球规模航企中最年轻的机队之一,拥有中国规模*、商业和技术模式领先的互联网宽体机队。
公开资料显示,东方航空于2014年从波音公司购入B737系列客机80架(B737-800和B737MAX),并计划于2016年至2020年分批交付。随后又于2015年购入波音B737系列客机50架。截至2022年2月,东方航空共有289架B737系列客机。
(截图东方航空2022年的公告)
此前,东方航空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将亏损135亿元,扣除非经性损益后*将亏损147亿元,公司解释,亏损是因为新冠疫情、燃油价格上涨加重成本的负担导致。据2021年半年报披露,东方航空的燃油成本高达97.73亿元,同比增长54.81%。
实际上,自2020年开始,东方航空已经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营收586亿元,同比下滑51.48%;亏损118亿元,同比下滑470%。
基金在2021年已经减持东方航空,2021年6月,东方航空被179只基金持有,而2021年12月,持有的基金降至21只。
虽然东方航空股价大跌,业绩持续亏损,不过,有的股民表示:“我愿损失我所有的股票换你们平平安安”。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波音中国总裁曾说,中国民航市场在过去数十年保持了*的高增长。在2013年之前的40年里,波音向中国交付了1000架飞机,仅仅时隔五年,波音就在2018年向中国交付了第2000架飞机。
在2019年*时期,我国民航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93.2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约6.6亿人次,五千多条定期航班航线繁忙无比,各航司的乘务员加起来超过10万人,三大航司一年净赚122亿。
如果没有疫情冲击,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中国的民航业是一个非常具备增长确定性和潜力的好赛道。
只是没想到的是,如今民航业不仅面临着疫情的冲击,还有油价不断飙升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导致行业全面陷入亏损。
但从长远来看,一旦全球疫情形势好转,经济和出行业务复苏,民航的经营回暖也是必然趋势。要知道中国还有近10亿人没坐过飞机,未来中国民航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民航作为一个强周期行业,现在看来,可能是处于阴霾渐消的衰退末期阶段。所以这个时候,或许也是投资者开始重新关注这个行业的好时点。
01
双重压力
对民航业来说,疫情以来的这两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挑战的考验。除了疫情,还有油价上涨对成本的重大影响。
作为商务和旅游等长途出行的服务者,民航业依靠的就是大量出行群体,在严峻的防控形势下,国内跨省长途出行大受影响,跨境出行就更难了。在客运量减少、客座率下滑、境外业务收入减少的背景下,航司停飞的飞机增多,业务严重受损。
据交通运输部,2020年民航全年完成客运量4.18亿人,比上年下降36.7%。其中,国内、港澳台、国际航线的客运量分别为4.08亿人、96.1万人、956.6万人,分别下降30.3%、91.3%、87.1%。2021年,得益于国内航线的增多,总体客运量比上年增长5.5%,但港澳台和国际航线分别下降38.4%、84.6%。
客流量下滑对民航业绩的冲击直接体现在财报上。以中国国航为例,2020年国航营收约695亿元,客运收557.27亿元,同比减少687.98 亿元。其中,因运力投入减少收入下滑569.98亿元,因客座率下降收入下滑88.74亿元。
利润较高的国际航线客运量下滑,对境外业务占比较高的航司打击巨大,这一点也体现在了国航的财报上。2019年,国航约34%的收入来自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随后两年这部分收入占比不断下滑至25%、18%附近。
受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疫情反复的拖累,今年上半年国内航线业务大受影响,要知道中国最繁忙的5条航线都与一线城市密切相关。据航空分析公司Cirium,2021年全球最繁忙的前20条航线中,有5条来自中国,分别是上海虹桥-深圳宝安、北京首都-上海虹桥、广州白云-上海虹桥、成都双流-北京首都、广州白云-成都双流。
国际油价的上涨同样抬升了民航的运输成本。2020年3月以来,国际油价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今年在俄乌冲突的催化,以及欧洲宣布制裁俄罗斯原油之后,国际油价涨势更凶猛,触及近8年高位。油价上涨不仅加剧了通货膨胀,还抬升了航司的运输成本,让本就不景气的民航业雪上加霜。
据民航局,2020年全行业亏损为974亿元,2021年亏损有所收窄,但仍然巨亏842.5亿元,疫情两年几乎亏掉了前面5年的利润。
有飞行员称,2021年他全年只飞了400个小时,只有疫情前的40%,年收入比疫情前缩水70%。疫情前,他每天不是在飞,就是在准备飞的路上,那时候他的基本工资、小时薪酬和福利加起来每年税后能有35万左右。疫情爆发后,他不仅收入大幅下滑,还打乱了他积累飞行经验晋升机长的计划。
飞行员都如此,空乘和地勤人员的日子只会更难过,空勤基本工资较低,全靠小时薪酬加持,疫情后航班大量减少,每飞一次回来还要隔离14天,执飞时间大不如前,收入严重缩水,有的人转身辞职了,也有人选择留下来苦苦坚守。
02
纷纷自救
上海疫情消退后,国家开始对民航业出具多种强力纾困政策,也为行业带来明确的复苏信号。
各大航司们也在积极自救。
国内许多航司客运收入占比普遍超过70%,在客运主业亏损之下,除了降低开支,航司们还在想方设法搞副业增加收入,比如客运改货运,东航、南航、厦航等航司相继客运改货运,向全球各地运送防疫用品、医疗物资等急需货物。
装满防疫物品的厦航波音787-9“全货机”,民航资源网
航司的货运业务恢复速度也明显好于客运,今年一季度,南航、国航、东航、海航、吉祥航空、春秋航空这6家航司的货邮载运量合计为88.06万吨,已恢复至19年同期的78.8%,远高于客运恢复程度。
从效果来看,货运业务的增收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疫情对收入的冲击。以南航为例,2021年南航有7000多班客改货航班,货运及邮运收入同比增长20.58%至198.9亿元,收入占比提升至19%以上。
甚至直播带货也成了航司们的增收方向之一。
现在南航、川航、海航陆续入局直播带货领域,空姐们直播带货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航司的航线遍布全球,在货源上拥有一定优势,通过旗下跨境电商平台与保税仓合作拿到国际品牌的商品并不难,有航司的品牌背书,品质方面大家也比较信得过。再加上空姐们普遍颜值高,培训后可以转型网红主播。
从带货成绩来看,海航和南航均有不俗的表现。作为较早进入直播带货领域的航司,海航去年就陆续在直播间进行护肤品、彩妆等产品的带货,目前抖音账号已积累127.7万粉丝,今年4月海航直播间销售额约1400万元,平均每场直播收入将近百万。
南航的两个抖音号也在今年2月快速崛起,如今粉丝量分别达到23.3万和30.4万,在今年2月的一场直播中,创纪录的卖出将近1万件商品,销售额高达136.3万。
虽然直播带货营收占比较小,肯定是难以弥补总体的亏损,但这些副业多少能带来一些收入,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也算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方式了。起码比一些躺着不作为,等着吃国家政策补贴的行业强太多了。
03
何时复苏?
民航企业对票价和客座率非常敏感,其次是油价和汇率。在出行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票价和客座率都能达到较高水平,如果再遇上国际油价便宜,汇率也占优势的时候,民航公司的赚钱效应尤为显著。
但现在民航业遇到的问题有点多,疫情导致的客流量下降,国际油价飙升,以及今年来的人民币贬值无不挤压着民航公司的利润。这些风险因素造成的影响难以在短期内消失,民航业可能得继续过一段苦日子。
国内疫情反复,在“动态清零”的方针下,大部分低风险地区的出行不受影响。随着上海解封,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疫情的好转,叠加近两个月的暑假出行需求,国内航运市场将有所回暖。
但也要看到,疫情下很多人收入锐减,大家的旅游出行积极性遭受打击,再加上高铁对民航的分流,民航客流量短期内恐怕没那么快恢复。
同时海外疫情形势严峻,出入境依然受到严格限制,加上熔断机制的影响,民航公司利润更高的境外业务复苏依然无期。
但从长期来看,民航业正酝酿着一轮景气周期。疫情期间倒下了一批中小航司,波音和空客的飞机生产交付也被延缓,供给端持续收缩。一旦疫情形势好转,市场需求回升,那么民航的机遇就来了。
按照规划,未来几年我国旅客和货邮运输量都将保持增长。《“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显示,预计到2025年,旅客运输量将达到9.3亿人次。而在2021年全行业旅客运输量才约4.4亿人次,可见未来几年的增长空间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民航业的准入门槛非常高,稀缺的航空牌照、重资产的飞机等构建了很高的护城河。这些年我国运输航司数量增长缓慢,到2021年底仅65家,其中有60%是国有控股公司。所以即使现在有很多航司深陷亏损,甚至资不抵债,也还是陆续有资金注入。因为他们相信,熬过这两三年的至暗时刻,等疫情过去,市场恢复正常,民航公司还是会回到以前的赚钱路线。
历史上航空股经历的几次上涨行情要么是在A股大牛市的上涨时期,要么在某个机型停飞,市场预期供给紧缩之时,航司股价都是经历了长时间下跌之后来一波大反弹。
比如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的大牛市,航空板块涨了2.8倍,涨幅远超沪深300。如今A股和港股整体估值都不高,航空股的价格也不算贵,后续一旦出现重大利好,上涨空间还是挺大的。
04
尾声
近20年来,我国民航业发展非常快,我们见证了2019年民航业的繁荣,也正在经历多灾多难的2022年。
曾经风光无限的民航公司,如今在连续亏损中艰难度日,民航人的收入也大幅缩水,有的人为了生存无奈转行,有的人还在苦苦坚守,大家都无比期待着疫情快点过去,出差的、旅游的旅客都能畅通无阻的出行,生活恢复以往的忙碌与宁静。
相信属于大家的美好生活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APP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国防军工10只大市值龙头股!
图片来源于网上
1、 中航沈飞: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我国航空防务装备的主要研制基地。
图片来源于网上
2、 中航光电:国内*的军用光电连接器制造企业。
图片来源于网上
3、 航发动力:国内领先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
图片来源于网上
4、 中国重工:研发生产体系最完整、产品门类最齐全的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
图片来源于网上
5、 中航西飞:军民用大中型飞机整机及航空零部件的研制企业。
图片来源于网上
6、 中国船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船舶制造企业。
图片来源于网上
7、 中航机电:为国内外众多航空企业提供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国内领先。
图片来源于网上
8、 中航电子:航空机载电子设备领域的领先企业。
图片来源于网上
9、 中兵红箭:超硬材料产销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图片来源于网上
10、 中航高科: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技术和产业规模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图片来源于网上
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观点,个股排名不分先后,也不能囊括所有,不构成投资建议,欢迎朋友们留言区评论交流!
智通财经APP获悉,航空股今日普涨,截至发稿,中国国航(00753)涨6.15%,报6.21港元;国泰航空(00293)涨4.9%,报8.13港元;首都机场(00694)涨4.31%,报4.84港元;东方航空(00670)涨3.64%,报2.85港元;南方航空(01055)涨2.36%,报4.33港元。
安信证券表示,国内航班恢复至疫情前五至六成,近期跨省游持续放开,各地疫情管控政策放宽,国内航线有望加速复苏,看好暑运航空市场,暑运期间航班量有望快速恢复,同时受压制的出行需求有望在暑运期间得到释放。此外,民航票价市场化改革打开涨价弹性空间。供需确定性拐点叠加票价上行,航空有望迎来一轮成长周期。
国信证券亦表示,今年暑运是常态化防疫措施进一步优化后的第一个旺季观察期,如需求恢复顺利,7月中旬后国内线航班量或有望接近甚至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暑运后半段行业景气度值得期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航空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航空股票、航空股票行情分析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