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财联社6月2日
尽管国信证券并未披露关于该金融服务中心更多的信息,但项目名称中的“深圳北”也颇引人注目。
当前来看,深圳龙华区金融“朋友圈”日渐壮大,证券公司已陆续接到橄榄枝。
国信证券此番联手“深圳北”设立金融服务中心或非偶然之举。
龙华区推动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深圳产融结合示范区”也是双方联手的一大背景。未来,国信证券如何依托深圳北综合金融服务中心,凭借多年积累构建的全价值链服务,为龙华区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也令行业颇为期待。
国信证券与龙华区早已“联姻”
国信证券与龙华区全面深度合作始于2021年7月,彼时双方联手一度被视作顺势而为的盛大“联姻”,也被企业界与政府决策层寄予厚望。
2021年7月15日,龙华区人民政府与国信证券正式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双方“十四五”期间合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双方开展工作的具体行动指南。协议囊括了国信证券助力龙华区金融业发展、服务龙华产业发展等九方面内容。
具体包括两大“推动”,推动设立金融专业子公司、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六大“强化合作”,强化优质项目招商引资合作、企业改制和上市辅导合作、并购重组领域合作、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融资领域合作、海外综合金融服务领域合作、财富管理综合服务合作以及研究培训和人才交流合作。
对于双方联手,国信证券董事长张纳沙如是称,国信证券与龙华区的合作具有良好基础和巨大空间,双方将合作优化龙华金融机构布局,为龙华区企业提供权益和债务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服务,为龙华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并在研究培训、人才交流、投资者教育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助力龙华区打造金融安全示范区。
龙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也对双方牵手的契机作出进一步解释,他表示这显然不是偶然之举,更非一朝一夕之功,“龙华卓越的区位加上良好的实体经济基础,以及数字经济转型的先发优势,具备了头部券商产融结合的关键优势。国信证券已经在龙华深耕多年,双方合作可以说是产业与金融相融共生、顺势而为。”
论及国信证券与龙华区的历史渊源,公司董事长张纳沙也是其中重要一环。张纳沙在深圳国资系统有长达22年的工作经验,其本人也在龙华区有重要任职。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担任龙华区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区委筹备组成员,区政府筹备组副组长;2017年1月起,担任深圳市龙华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党组副书记。2021年4月起,张纳沙赴任国信证券董事长,履新后仅数月,国信证券与龙华区的深度合作即正式敲定。
重金吸引,深圳金融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码”
结合公开信息及多家券商反馈,目前深圳地区证券公司与市/区政府深度合作的案例并不多,国信证券与龙华区的合作或在业内形成极强的示范效应。这背后既体现了双方业务空间的合作契机,也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
今年来,为推动金融业发展能级提升,深圳市“一揽子”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4月7日,深圳发布了《深圳市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其中既有纲领性文件的更新,又有新金融业态政策的“跟进”,还有真金白银扶持鼓励。据了解,“若干措施”配套的申报指引也正在起草拟定中。
作为新形势下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升级版,“若干措施”也多处提及证券行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其中发展金融总部经济,鼓励金融企业总部做大做强,引凤筑巢的高额补贴仍然给力。多类金融企业落户深圳可享受* 5000 万元一次性奖励;此外,增资、并购、购房等可再获补贴,一次性奖励与补贴合计*可达1.2亿。
此外,支持金融企业分支机构落户布局,在深圳新注册设立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一级分支机构,给予200万元一次性落户奖励;鼓励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设立专业子公司,积极发展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在深圳新设立或新迁入的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经纪业务、承销保荐、另类投资等专业子公司,*给予500万元一次性落户奖励。
金融创新上,支持有实力的金融企业在深布局开展金融创新试点,对隶属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总部且独立运作、有利于提升深圳金融创新能力的全国性产品研发中心、创新实验室等,经批准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各辖区齐头并进,深圳金融吸引力立竿见影
政策先行,深圳金融业真金白银的扶持力度也正起着立竿见影的作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金融门户,深圳资本市场要素齐全,证券行业集聚效应明显,目前已是22家证券公司的大本营,并仍在持续吸引内外资券商重要分支机构落户展业。
2021年9月,为进一步拓展深圳地区业务,瑞信证券将深圳前海证券营业部升级成为深圳分公司,并于正式落户福田。
2021年7月,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在福田区正式开业,这是野村东方继上海、北京两地分公司落地后在中国开设的第3家分支机构。
同年3月,五矿证券总部乔迁新址,新总部选址正是位于深圳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全球总部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段——深圳南山后海。
2020年3月,山西证券宣布设立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山证科技,全国首家上市券商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也正式落户福田区。
福田区和南山区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抢占金融高地,在数字化经济转型的加持下,龙华区的金融“朋友圈”也在日益壮大。近年来,龙华区致力于构建支撑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生态圈,想方设法培育、招引各类金融资源入圈,打造深圳市产融结合示范区。据部分券商向
依托开放、包容的金融土壤,深圳证券业历年来整体实力稳居全国前列,2021年多项经营指标领跑全国,营收和净利润更是位居第一。2021年22家本土券商总营收1246.53亿元,同比增长13.80%,全国占比24.81%;净利润504.86亿元,同比增长22.06%,全国占比26.41%。
深圳券业成绩喜人之下,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综合类证券公司亦是其中重要的门面担当。按照母公司报表口径,中信证券2021年底总资产9408.65亿元,净资产1738.43亿元,全年营业收入385.85亿元,净利润174.65亿元,均居*。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经纪、投行、自营业务收入等多项经营指标亦跻身全国前十。
第五讲精彩看点:
● 要投资公募,记住这12个字口诀!
● 债券基金&固收+适合的三种投资者
● 投资权益资产,怎样能赚到高收益?
● 由于A股市场不成熟有太多散户,主动基金更加赚钱;但遇到这三种情况,仍然适合买指数基金
“跟首席,学投资”是一套系统化的课程,我们将用10节大课,为大家介绍公募和私募基金投资。本套课程在每周三更新,欢迎大家收看!
往期回顾:
【跟首席,学投资】第一讲:宏观与做投资(视频)
【跟首席,学投资】第二讲:抓住行业板块机会(视频)
【跟首席,学投资】第三讲:大类资产配置(视频)
【跟首席,学投资】第四讲:权益市场投资(视频)
榜单解读:
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2022年5月成交金额最活跃的20种股票,5月深交所总成交金额约为87700.8亿元,总成交股数约为7781.76亿股;榜单前20家企业总成交金额约为12400.99亿元,占深交所总成交金额比重为14.14%,总成交股数约为329.35亿股。
依据榜单可知:2022年5月排名前三的企业成交金额均超过千亿元,占深交所总成交金额比重均超过1%,排名第四的是,其成交金额占深交所总成交金额比重达到0.97%;从成交股数来看,top13和top8成交股数均超过50亿股,8家企业成交股数不足10亿股。
从市场类型来看,4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其他企业均在主板上市;20家企业共涵盖15个行业,电源设备有3家企业上榜,稀有金属、汽车整车和电子制造各有2家上榜,证券行业5月成交金额领先于其他仅1家上榜的行业;榜单企业所在地分布在13个省份,广东、四川、福建、浙江和重庆这5个省份总成交金额均超过千亿元,仅1家企业上榜的省份中北京成交金额*,仅351.33亿元。
今年A股开年没有迎来“开门红”,券商营业部普遍感受“春寒料峭”。
近日,深圳证券业协会披露1月深圳地区券商营业部“成绩单”,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3.49%,利润总额出现“腰斩”。其中,盈利的营业部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减少近百家。
其中,基金销售遇冷,深圳地区营业部金融产品销售收入自2021年7月以后跌破亿元,仅两千多万,环比减少近9成。
头部营业部的利润规模普遍同比减少20%以上,部分大型营业部甚至下滑逾50%。
金融产品代销收入锐减
今年1月A股表现震荡下行,多个主要指数出现大幅下跌,上证综指跌逾5%,创业板指数跌9.6%。中证500指数跌7.8%,沪深300指数跌4.6%。一时间,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
近日,深圳证券业协会披露深圳地区券商营业部的1月业绩,该数据一定程度上反应行业面临的情况。
数据显示,2022年1月深圳证券营业部营业收入为10.39元,同比下滑13.49%。营业部利润总额2.3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01亿元大幅减少53.09%。
客户资产出现缩水。2022年1月,深圳营业部客户资产总额为7.13万亿,同比减少16.75%,环比减少7.11%。
金融产品销售也颇为清淡。2022年1月深圳证券营业部合计销售777.01亿元,相比去年的12月917.24亿元,环比减少15.29%。其中,浮动收益类金融产品销售金额为667.49亿元,环比减少18.48%。
中信证券分析师曾表示,1月基金行业发行权益类公募产品661亿元,环比去年12月降低32%。其中主动权益类产品新成立558亿元,环比减少22%。在中信证券分析师看来,1月上旬成长赛道股的快速下跌影响到基民申购的情绪,渠道销售在1月面临的阻力都比较大。
根据小编此前调查,业绩压力让一线营销人员苦不堪言,有券商透露,今年1月份超过95%的一线人员无法完成产品代销任务。
从目前数据来看,1月深圳地区券商营业部的金融产品销售收入锐减,只有0.22亿元,相比去年12月的2.03亿元环比减少高达89.16%。
大型营业部利润滑坡逾20%
行情不景气使得亏损营业部数量占比在扩大。根据深圳证券业披露的数据,深圳1月有191家营业部利润总额为正,占比仅36.11%,数量相比去年同期的285家减少近百家。这也意味着,深圳地区今年1月有逾6成营业部出现亏损。而在2021年全年,深圳地区利润总额为负的营业部数量占比约48%。
具体来看,国信证券泰然九路营业部今年1月以4930.45万元的利润总额稳坐第一,但该龙头营业部利润相比去年同期下滑25.34%。
去年同期排名第二的平安证券深南东路罗湖商务中心营业部如今名次下滑至第4名,利润总额2018.36万元,同比下滑28.79%。
招商证券的4家营业部(益田路免税商务大厦营业部、建安路营业部、南山南油大道营业部、前海路营业部)2022年1月利润总额下滑幅度在20%-40%区间,利润规模分别为1191.72万元、1183.85万元、1089.52万元、877.95万元,依次排在7-10名。
利润下滑幅度较大的有国信证券红岭中路营业部,今年1月利润总额652.09万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近60%,排名从去年的第6名跌至目前的18名。此外,平安证券蛇口招商路招商大厦营业部今年1月利润为669.24万元,同比减少55.30%,从去年同期的第9名跌至今年的16名。
个别券商营业部今年1月录下正增长的成绩。数据显示,利润总额排名前20的营业部中,不超过5家营业部出现业绩上升。其中招商证券的招商证券大厦营业部增长势头最猛,2022年1月利润总额为4301.2万元,同比实现翻倍增长(153.42%),从去年第5名上升至第2名。
招商证券的另一营业部深南大道车公庙营业部今年1月利润总额为1276.57万元,同比增长92.49%,从去年的22名迅速上升至第5名。
小编注意到,招商证券上述这两家营业部的股基成交额均实现大幅提升,分别增长8.46倍、1.94倍,股基成交额排名均从去年的20名开外进入前10。其中,招商证券大厦营业部拿下股基成交额排行榜的第一,车公庙营业部排名第七。
中金财富证券深圳分公司也有不错表现,2021年1月利润总额为652.24万元,同比增长33.68%,从去年的31名上升至17名。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深圳证券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深圳证券公司、什么是公募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