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7月22日,科创板即将迎来开市三周年,这一“硬科技”板块对海外资金的吸引力正不断提升。
“我们看见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RQFII参与到科创板投资中来;通过互联互通渠道进入科创板的投资和交易也愈加活跃。高盛高华也期待更深入地参与科创板市场发展,搭建优质中国资产和国际投资者之间的桥梁。”近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连续第三年举办的科创板周年国际路演活动上,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陆天对科创板三年来的表现给出自己的评价。
陆天认为,科创板上市企业稳健的业绩表现、投资便利性、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上市和交易机制等因素,持续吸引着国际投资者。拟推出的做市商制度等也将持续提高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市场流动性。
科创板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
陆天可谓说出了许多国际投资者的心声。据悉,伴随着国际投资者对科创板的了解程度逐渐加深,科创板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从科创板开板初期的兴趣初现,到如今的积极调研、参与战投甚至重仓持有,国际投资者对科创板的关注度逐年提高。不少知名主权财富基金、保险和资管公司等中长线资金出席了本次活动,还有不少QFII新规实施以来新获批合格境外投资者的身影。
会上嘉宾提到,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科创板呈现出的高成长性、高流动性、亮眼的IPO融资额以及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强科创属性,是他们放眼全球市场时科创板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2019年科创板并试行注册制正式落地。它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中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A股市场发展历史中承上启下的里程碑,为未来全面推行注册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瑞银证券公司研究部总监连沛堃眼中,三年来,新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已经不约而同得获得更多的关注与资本支持,这也将是未来各国科技竞争的重要战地。
就中国市场而言,连沛堃认为,中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企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科创企业对于资本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通过融资帮助科创企业的长远发展,对未来中国新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负责人许佳表示,“作为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开板三年来坚持服务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科技自主创新,不断推动IPO制度优化。中金公司一直深度参与科创板的改革创新,推动多家优质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也曾引入多家国际*机构投资者投资科创板IPO。展望未来,希望广大国内外投资者,尤其是国际投资者更加积极参与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投资,分享中国新经济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国际投资者投资科创板渠道持续拓展,目前国际投资者可通过QFII、RQFII与沪港通直接投资科创板,也可以通过投资海外市场发行的科创50 ETF等产品配置科创板。
截至今年5月底,科创板外资持股占流通市值比例超4%,今年前5个月外资合计交易金额占比超9%,国际投资者已成为科创板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此外,指数化投资科创板渐成国际投资者配置科创板的重要方式。自上证科创50指数推出以来,美国、英国、日韩及中国香港等多地市场相继推出多只科创板50指数产品,目前境外市场的科创板50指数相关产品已有12只,其中规模*的海外科创50ETF规模近6000万美元。
科创板成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地
回顾过去三年科创板的成绩,科创板立足科技创新,目前该板块上市公司高度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总数达61家,形成上下游链条完整、产业功能齐备的发展格局;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93家,成为美国、中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光伏、动力电池、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链也已初具规模。
科创板为一系列技术突破和科研进展提供支持。同时,科创板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部分科创板公司推动新冠*药、疫苗、快速检测试剂等加快落地。
此外,科创板坚持“硬科技”板块定位,已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地。自开市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达431家,IPO融资总额累计6235亿元。今年上半年,上交所科创板IPO募资金额*超过主板。
上交所全球业务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浩在会上表示,3年来科创板“硬科技”底色持续彰显,公司整体业绩快速增长,科创板公司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增幅实现三年连续上涨,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据傅浩介绍,2021年科创板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8345亿元,同比增长37%,近9成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948亿元,同比增长76%,近7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
会上嘉宾们提到,科创板市场多元化的上市标准、注册制下高效透明的上市审核流程,为更多硬科技企业提供了长期高效的融资平台。与此同时,相较于境外市场,科创板市场在流动性、估值方面的优势,也是众多企业选择科创板上市的重要因素。
“当前全球投资者都在寻求具有潜力的优质成长股,而上交所科创板市场处于一个独特位置,一方面汇集了中国最重要的科创公司,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公司的崛起;另一方面科创板为投资者提供了诸多投资渠道,便利全球投资者配置中国成长股。”与会嘉宾表示,科创板持续发挥“试验田”作用,采用了很多*市场机制安排,与国际市场更加接轨,为国际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投资体验,希望未来科创板能继续在结算、交易机制完善与创新方面走在市场前列,进一步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提升科创板市场国际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开始积极参与科创板公司调研。
据悉,今年3月以来,上交所已连续举办6场国际投资者走进主板和科创板公司活动,此次线上路演也特别安排国际投资者“云走进”科创板公司环节,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线上面对面与科创板公司高管交流沟通的机会。
此次走进公司覆盖范围包括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5大行业的9家科创板公司,其中既有外资长期关注的公司,又不乏今年新上市公司。会上,国际投资者交流热情高涨,与新能源行业公司进行交流时,投资者就光伏行业的长期发展空间等问题与公司展开深入探讨;与生物医药行业公司进行交流时,除了关注下游制剂成本、经营业绩等相关问题外,外资还高度关注公司的重点产品创新趋势等话题,体现国际投资者对公司价值投资的长期支持。
*ST雪莱公告,2022年6月10日,公司与佳德轩签署了《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整投资框架协议》。佳德轩有意向成为公司重整投资人,参与公司重整投资。
截至2022年6月10日收盘,*ST雪莱(002076)报收于1.78元,上涨0.56%,换手率8.87%,成交量66.11万手,成交额1.2亿元。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1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74.32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432.58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741.74万元。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ST雪莱(002076)好公司评级为0星,好价格评级为1.5星,估值综合评级为0.5星。(评级范围:1 ~ 5星,*5星)
*ST雪莱主营业务:紫外线杀菌灯、LED照明、汽车照明、锂电池生产设备。公司董事长为冼树忠。公司总经理为柴华。
8月7日,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消息,中国证监会党委决定,蔡建春同志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蒋锋同志不再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职务,另有任用。
据官方简历,蔡建春生于1969年2月,长期在中国证监会工作,历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配股监管二处处长、上市公司监管部信息披露处调研员、上市公司监管部信息披露处处长等职。
2004年,蔡建春调任中国证监会河北监管局副局长,后任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浙江监管局副局长等职。
2015年,蔡建春出任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主任,后任上市公司监管部主任,至此番调整。
2019年10月,创业板借壳上市政策正式落地。据《证券时报》报道,时任中国证监会上市部主任的蔡建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能因为有“炒壳,就不让借壳。
蔡建春说,炒壳是市场原因,和借壳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规则没有好坏一说,工具本身都是中性的,此前出现的炒壳乱象是监管问题,不仅仅在借壳领域,在送转股方面也存在,打个比喻“开车上路不能存在了交通事故就不让开车。”
此番卸任上交所总经理的蒋锋,生于1963年3月,曾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历任驻美洲代表处首席代表(副司局级)、国际司(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司长(副主任)等职,2009年起,先后任中国农业银行香港金融控股公司筹备工作组副组长(正局级)、农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董事长兼香港农银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6年蒋锋调任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2018年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据官网介绍,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开业,受中国证监会监督和管理。截至2019年末,沪市上市公司家数达1572家,总市值35.6万亿元。
新京报
今年3月,原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建军,出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副部长级);6月,时任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主任沙雁,调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沙雁生于1972年9月,是一名女性干部,曾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二部副主任,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副主任、主任等职。
蔡建春简历
蔡建春,男,1969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江西人,管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参加工作。
2001年4月起先后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配股监管二处处长、上市公司监管部信息披露处调研员、上市公司监管部信息披露处处长。
2004年5月起先后任中国证监会河北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浙江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2015年4月起先后任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主任、上市公司监管部主任。
2020年6月起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新京报
***-***
利亚德深圳LED智慧产业园车间内,工人正在全自动LED显示屏模组生产线上操作。 陈建华摄
2021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66.3万亿元,净利润5.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19.8%,有力支持了中国经济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上市公司年报里有哪些亮点?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平稳增长
贴片、焊接、组装……走进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工厂,一块块LED显示屏从全自动化电子加工生产流水线源源不断下线,协同制造、质量、采购、供应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在车间内的智能显示装备上一目了然。“这个数字工厂去年7月建成,现在已经满负荷生产。”利亚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军说,2021年公司新建的多个生产基地投产,迅速扭转了产能不足的局面,今年订单继续较快增长。
利亚德LED显示屏搭建的7000平方米地屏、1200平方米冰瀑、700多平方米“冰立方”等场景,在今年冬奥会开幕式上打造出了惊艳观众的沉浸式立体舞台。“得益于国内有效的疫情防控,2021年LED下游终端需求从2020年的低迷中快速恢复。随着我们加快数字化生产,部分显示产品性价比不断提升,进一步带动了销量。”李军分析,“外力”加“内功”让企业去年实现营业收入88.52亿元,同比增长33.45%;净利润约6.11亿元,同比增长162.6%。
2021年,很多上市公司像利亚德一样,业绩恢复了较快增长态势。剔除2020年疫情不可比因素扰动影响,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2019年两年平均增长11.2%、10.3%。其中实体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7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14.3%;净资产收益率达到9.1%,较2019年提升0.7个百分点。
从年报中看,上市公司业绩成色更足,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反映出宏观政策成效显著,经济韧性和活力持续增强。
分季度看,去年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有所放缓,以沪市主板上市公司为例,去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6%、22%、14%、9%,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5%、42%、2%、10%。
“2020年前两个季度受疫情影响严重,生产受阻,业绩基数较低,相比较而言,下半年复苏边际回落,基数上升,因而去年三四季度增速趋缓。”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分析,虽然增速趋缓,但去年下半年业绩仍在稳步增长,体现了减税降费等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整体业绩平稳增长的同时,上市公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体上市公司净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比重达53.4%,为2011年以来*值。其中,制造业表现尤为亮眼。制造业公司对沪市上市公司净利润的贡献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以电气设备、医药制造、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净利润两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高于整体增速5.5个百分点。深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8.6%,汽车、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等高端制造行业的净利润增长30%以上。
“2021年,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45%,上市公司缴纳的各项税费总和相当于全国税收收入的1/4,上市公司员工总数较上年增加3.9%。”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市公司继续为稳经济、稳就业、保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24%,创新引擎更强劲
安集科技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天岳先进的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材料、科德数控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创新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自主供应;君实生物和康希诺等创新医药企业推动新冠肺炎*药、疫苗、快速检测试剂等加快落地……2021年,实体上市公司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拥有的专利数量同比增长13.6%,总计达249万个。
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上市公司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助力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实体上市公司投入研发经费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研发支出超过10亿元的公司数量由上年的162个增长到215个。其中,科创板公司持续彰显“硬科技”底色,全年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852.4亿元,同比增长29%,研发强度达到9%。创业板上市公司全年研发投入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研发强度达到4.9%。
“上市公司借助高研发投入,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增强。同时,科技创新中,股权激励运用更为普遍,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活力。”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曾刚表示,比如沪市主板公司去年全年推出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草案323单,同比大幅增长81%,覆盖激励对象10.8万人,同比增长44%。
不仅如此,2021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创新引擎的“绿意”越来越浓。
“只要在支付宝等平台上搜索‘新电途’,点击进入这个电动汽车充电小程序,就能接入全国近九成在运营的充电桩网络。”北京新能源汽车用户杜涛表示,现在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省去了使用不同充电桩要下载不同应用程序的麻烦。
“我们已累计接入充电运营商超400家,实现了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运营商的平台互联互通,服务新能源汽车车主超过300万。”研发“新电途”聚合充电平台的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光星介绍,提供能源互联网终端服务的同时,企业还在为充电场站提供集光伏发电、电能储存、电动汽车充电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打通绿电从生产到存储、再到消纳的完整“绿色循环”。2021年,朗新科技研发投入主要用于能源数字化创新,同比增长57.48%。
加快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低碳技术攻关……2021年,绿色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加快转型,并逐步打通节能减排产业链,形成发展合力。其中,深市绿色产业公司全年投入研发金额797.9亿元,占深市研发投入总额的14.3%。沪市光伏、动力电池等产业链企业持续加快新能源转型进程,科创板多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企业,积极推进“碳足迹”计算、环境监测等辅助技术研发与推广。
注册制改革为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带来红利
随“天和”核心舱飞上中国空间站,乘“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2021年,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款高端射频产品装配到航天重器上,公司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
“北交所为我们创新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打开了新窗口。”富士达公司董秘鲁军仓告诉
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并同步实行注册制。截至今年4月30日,像富士达一样的8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数据显示,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668.9亿元,净利润7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3.8%,除1家处于研发阶段、依据市值标准未盈利上市的企业外,其他88家公司2021年均实现盈利。同时,创新驱动属性更加凸显,北交所企业研发支出合计30.4亿元,研发强度达4.7%。标杆企业初步形成聚集效应,19家上市公司属于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公司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2家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021年,以注册制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改革蹄疾步稳,推动直接融资增量扩容,让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红利、激活发展动能。在科创板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下,已先后有38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5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5家红筹企业和1家发行存托凭证企业成功上市。自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截至今年4月30日,共新增314家上市公司,这些“新成员”主要来自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行业,2021年和2020年收入的两年平均增速约20%,优于板块平均水平。
“注册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制度安排经受住了市场的初步检验,增强了资本市场活力。”田轩表示,在注册制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市场将会更加注重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长期投资价值,上市公司更加需要稳练内功,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要求进行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 》( 2022年05月23日 18 版)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上海市证券交易所》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市证券交易所、雪莱特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