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22年以来A股市场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持续宽幅震荡,权益类资产赚钱效应降低,随着投资者资产避险需求的愈发强烈,债券型基金再次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最近一年,主动股票开放型、主动混合开放型、主动债券开放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7.46%、-11.79%和3.20%,在震荡的市场环境下,债券型基金表现出相对良好的抵御风险的优势。而其中,以债券投资为主,同时可以适当参与权益市场,通过捕捉股票市场机会,力求增厚收益的二级债基,在震荡的市场环境下,是具备一定风险偏好、可以承受一定波动的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的较好选择。
以金鹰基金旗下的金鹰元丰债券A为例,作为一只混合债券型基金,有着明确的产品定位,在投资过程中摒弃短期业绩导向,以追求长期*收益为目标。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的维度中,金鹰元丰A分别获得4.63%、37.06%和57.97%的收益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仅为-0.81%、1.73%和5.46%。与此同时,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金鹰元丰债券A在近一年(近52周)、近两年(近104周)、近三年(近156周)中,分别排名同期同类型基金67/277、4/226、2/200,排名均位列同类型基金前1/4。值得指出的是,凭借长期出色的业绩输出,该基金近期同时被银河证券和海通证券评为三年期*五星评级。
据了解,金鹰元丰债券A是由金鹰基金*收益投资部管理的,一只以“可转债+股票弹性增强”为主要操作策略的二级债基,基金经理为金鹰基金*收益投资部总经理林龙军。据其介绍,金鹰基金*收益投资部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投资理念上,不排斥波动,不激进不保守,但始终追求与波动相匹配的收益。将负债端管理作为组合管理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大类资产配置作为投资策略的核心,可转债作为组合管理的重要补充。同时,强化风险控制组合中的作用。
金鹰基金*收益投资部在近年来,不断通过团队扩充、完善机制、优化组合管理等维度进行提升。在团队配置上,组建了基金经理负责制下的投研团队,根据团队成员的成长路径和优势,在利率与信用基本盘、权益和转债策略,比如涉及两类资产的大势研判及行业轮动与比较、个股和个券的策略落地等方面都有对应的人员,再通过集思广益形成部门总体的投资策略,落实到投资层面,各基金经理将再根据组合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展望后市,金鹰基金表示,当前债市一方面,基本面疲软,资金面宽松,短期利率或不具备大幅反弹的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好转,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刺激政策不断出台,地方债供给增加及融资需求恢复,银行间市场资金“堰塞湖”缓解,资金价格和市场利率或将有所回升。转债方面,金鹰基金认为,应当针对不同产品的配置目标制定相应的可转债投资策略,并结合权益市场的边际变化决定可转债配置的弹性和稳定的结构。在权益市场表现好的阶段提高对高景气板块可转债的配置,并注重强制赎回风险;权益市场表现较弱的阶段提高对稳定、低价的可转债资产的配置,同时关注下修等条款博弈的收益空间。
风险提示:
文中涉及到的基金业绩数据已经托管行复核,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主动股票开放型、主动混合开放型、主动债券开放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数据来自:WIND,数据截至2022.5.27。金鹰元丰债券基金于2021年11月26日增加C类份额,文中所展示金鹰元丰债券基金的业绩均为该基金A类份额业绩。基金业绩排名数据来自:银河证券,金鹰元丰A的银河证券产品分类类型为:债券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二级)(A类);金鹰持久增利(LOF)E类份额的银河证券分类为:债券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二级)(A类),C类份额的银河证券分类为:债券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二级)(非A类)。金鹰元丰债券A基金的评级数据来自:海通证券、银河证券。海通证券数据发布日期:2022.05.01,数据截至日期:2022.04.29,评级类型为偏债债券型;银河证券数据截至日期:2022.04.01,数据发布日期:2022.04.02。
金鹰元丰债券基金于2017年9月20日由金鹰元丰保本混合基金转型而来,金鹰元丰债券A类份额2018-2021年收益率分别为-2.47%、17.43%、30.59%、34.21%(数据基金定期报告)。其对应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国债券综合指数(全价)*90%+沪深300指数*10%,在2018-2021年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51%、3.93%、2.62%、1.50%(基准收益率数据基金定期报告)。基金自转型以来基金经理变化情况:刘丽娟(2017.09.21-2018.03.20)汪伟(2017.09.21-2019.03.14)、吴德瑄(2017.09.30-2019.03.19)、林龙军(2018.05.17至今)。该基金于2021年6月3日修改投资范围,增加存托凭证为投资标的,详阅法律文件。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 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 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基金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公司旗下任一产品的未来业绩。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文中所引用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为投研人员的个人观点,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相关指数、行业等的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公司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内容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对任何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隔夜伦铜大幅下跌收于7596美元/吨,沪铜08合约夜盘收于58110元/吨。库存方面,LME铜库存较上一交易日减少625吨。周三上海铜现货升贴水小幅回升至110元/吨,价格暴跌下下游采购意愿低。美联储公布6月议息会议的会议记录,记录显示美联储决策者一致同意6月加息75个基点,且直到通胀水平回到2%之前,愿意一直加息。IMF表示将在未来几周再次下调对22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表示不排除23年全球进入衰退的可能性。
国内方面,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疫情好转后复工复产推进,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对铜的需求有一定拉动作用;但由于全国商品房销售仍未实质性好转,近期较多房企债务到期,房企违约事件陆持续发生,房企资金压力仍大,地产后端对铜的需求支撑弱;且海外家电、电子产品订单进入下行轨道,铜需求回升幅度偏有限。据SMM调研,6月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74.99%,较5月下滑0.87%,同比下滑8.95%,短期地产仍然低迷,预计7月电线电缆企业开工小幅增加,仍然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供给方面,随着部分冶炼产能恢复生产,精炼铜产量逐步回升,6月SMM统计电解铜产量85.7万吨,环比上升4.6%,同比增加3.3%;7月仍有较多冶炼厂检修,金川、南国检修对铜产量影响较大,同时也有较多大厂检修结束恢复产量,整体上看7月精炼铜产量呈现环比微增态势,预期同比增长3.4%;8-9月份,国内冶炼产能进入集中投放期,预计产量将稳步攀升。本周精炼铜进口利润继续在盈亏平衡附近运行,海外铜持续流入国内;随着疫情好转,废铜的回收情况好转,仍少于往年同期水平,近日废铜价格下跌较多,精废价差有所走扩仍处于低位,目前废铜对精炼铜的替代作用有限。整体上,国内铜供给逐步走向宽松。
由于欧盟不断加码对俄罗斯的制裁,海外能源价格走高,欧美通胀水平创历史新高,欧美央行纷纷高强度加息,且市场对美联储未来加息力度的预期较强,资产价格普遍大幅下跌。目前,市场对美联储未来加息力度的预期高位波动,截至7月7日早间,市场预期7月美联储再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由昨日的83%回升至96%,预期9月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由4%回升至9%,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由80%回升至88%,预期今年年底加息到3.25%-3.75%的概率由61%回升至78%。高强度加息预期下,市场对未来陷入衰退的担忧走强,铜价上方压力大,下方支撑较弱可以关注56200,上方压力关注59600。
财联社7月2日
剔除2022年新成立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年内有785只债基亏损,占全部债基的25.24%。其中,93只产品亏损幅度超5%,33只产品亏损幅度超8%,12只产品亏损幅度超10%。
整体来看,“固收+”产品整体亏损幅度靠前,上半年跌幅排名前30只债基中,过半数是可转债基金。另外还有7只偏债混合型产品,以及7只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事实上,年内可转债市场与权益市场同步回调,因而可转债基金面临净值回撤的压力。
而经过近2个多月的行情反弹,38只可转债基金中,仅2只产品上半年收益回正。不过,拉长周期来看,这30只产品的业绩依旧可圈可点。其中,运行满3年的产品仅1只近三年出现亏损。
以投资类型来看,亏损幅度靠前的产品以可转债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等产品为主。
具体来看,由南方基金经理刘文良管理的南方希元可转债、南方昌元可转债成为上半年亏损幅度*产品,两只产品年内的净值增长率分别是-16.81%、-16.13%。对比上半年债基跌幅榜和涨幅榜*的产品表现,债基首尾收益率相差29.23%。
债基跌幅榜排名第二是嘉合基金经理李超管理的嘉合磐石,该基金年内亏损16.02%;年内亏损幅度超过15%的还有广发基金经理吴敌管理的广发可转债,上半年净值增长率为-15.56%。
此外,上银可转债精选、金鹰元丰、银华可转债、工银瑞信可转债优选、中银转债增强、华夏可转债增强、大摩灵动优选等7只产品年内跌超10%,这些产品年内净值增长率依次为-13.60%、-11.63%、-11.10%、-10.98%、-10.92%、-10.83%、-10.83%、-10.13%。
整体来看,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表示,2022上半年,定开纯债债券型基金和纯债债券型基金表现*,分别平均上涨1.67%和1.52%;普通债券型基金平均下跌0.33%;可转换债券型基金平均下跌7.28%,比肩股票型基金。
可转债基金近乎“全军覆没”,仅2只年内收益回正
从债基跌幅榜单TOP30的产品来看,16只产品是可转债基金,占比过半。早在去年,可转债基金曾以亮眼的表现领衔“固收+”产品市场,彼时,Wind数据显示,市面上所有可转债基金在2021年均获正收益。其中,表现*秀的可转债基金涨幅达到48.63%。
随着可转债基金的一骑绝尘,不少业内人士提及,经过2021年上涨以后,可转债市场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对2022年的市场持谨慎态度。果不其然,今年开年,可转债市场随着权益市场同步调整,可转债基金悉数亏损,截至一季度末,可转债基金亏损幅度*的是南方希元可转债,其次是南方昌元可转债,两只产品一季度均亏超23%。
从仓位来看,截止一季度末,南方希元可转债的债券仓位为82.96%,其中,可转债仓位占110.06%;南方昌元可转债的债券仓位也达到86.25%,其中可转债的持仓占比为113.72%。
对于可转债的高仓位运作,刘文良在一季报提及,年初判断权益市场是震荡市,价值蓝筹具备估值优势,科技成长具备景气和业绩优势,全年来看相对均衡,因此,保持了偏高的股票、转债仓位,结构上更偏具备业绩优势的科技成长。
然而,高仓位给产品带来较大的净值压力。“我们年初判断一季度可转债估值跟随权益市场同向波动,系统性杀估值的风险来自于二三季度债市转向,”他坦言,“实际上权益市场的调整幅度超出预期,可转债在2-3月出现3轮明显的杀估值,导致可转债部分也给组合净值带来了较大的回撤。”
不过,刘文良仍选择适当提高了股票和转债仓位,积极把握二、三季度的市场行情。从宏观层面来看,他认为,二、三季度市场有望在国内因素主导、海外因素助攻的驱动下走出企稳回升的行情。国内疫情防控得住、房地产链条风险兜得住、经济稳得住,上述问题逐步兑现的过程就是国内因素驱动市场回升的过程。考虑到权益市场中期来看已经进入高胜率高赔率阶段,他对转债市场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事实上,进入2季度以来,可转债市场在四月底开始触底反弹。4月27日至6月30日,可转债指数涨幅达到25.86%。保持高仓位的南方希元可转债、南方昌元可转债也在此期间迅速回血,期间回报分别达到21.90%、21.78%。
近2个月多月以来,可转债基金的回血也是市场热议话题之一。银河证券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可转债基金二季度势头迅猛,4、5、6月分别上涨4.10%、6.63%和7.68%。
不过,截至6月30日,仅有宝盈融源可转债、华安可转债等2只可转债基金,年内实现扭亏为盈,年内回报分别是6.88%、2.06%,其余的36只产品仍待收复“失地”。拉长时间线来看,可转债基金依然收益亮眼。鹏华可转债、前海开源可转债、南方昌元可转债、广发可转债、华商可转债、华宝可转债等6只产品近三年回报在70%以上。
跌幅榜前30中仅1只债基近三年回报为负
整体来看,前述跌幅前30只产品的长期表现依然可圈可点。Wind数据显示,这30只产品中,24只具有近三年业绩。其中,易方达旗下老将张清华管理的易方达安盈回报近三年表现*秀,达101.64%,今年上半年亏损-9.03%。其次是鹏华可转债,近三年回报为88.55%,今年上半年亏损-9.19%。再次则是前述的南方昌元可转债。
这24只产品仅有1只产品近三年回报为负值,即嘉合磐石。截至6月30日,该基金近三年亏损11.58%,今年上半年净值增长率-16.02%。
一季报显示,嘉合磐石的股票仓位为35.52%,债券仓位为59.96%,其中,可转债仓位为60.13%。
具体至重仓股和重仓债券,该基金的持仓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赛道。截至一季度末,其前十大重仓股依次是比亚迪、固德威、赣锋锂业、亿纬锂能 、天齐锂业、派能科技 、华友钴业、时代电气、盛新锂能。前五大重仓债券包括隆基绿能、华友钴业、东方盛虹、通威股份等4家公司发行的4只可转债。
由于可转债仓位较高、又重仓新能源赛道股,该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受到市场整体行情影响回撤较大,期间净值跌超20%。虽然近2个多月,嘉合磐石的净值已累计上涨25.24%,但年内亏损仍待收复。
近三年亏损的背后,已有6位基金经理在近3年轮番上任嘉合磐石的基金经理。早在2019年6月底,该产品由骆海涛、于启明、季慧娟等3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到了2020年10月23日,于启明因内部调整离任,同年12月29日,季慧娟也因内部调整离任基金经理,同时,莫华寅被增聘为该产品基金经理。
去年,嘉合基金更是三次发出针对嘉合磐石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去年5月29日,骆海涛因个人原因离任,李国林被新任增聘为该产品基金经理;一个多月后,李超也被增聘;7月10日,嘉合基金再宣布,因个人原因,莫华寅离任产品基金经理。
今年6月3日,嘉合基金又再宣布,李国林因内部调整离任。随着基金经理的轮番变动,嘉合磐石近年的表现也乏善可陈,在基金经理变动最为频繁的2021年,嘉合磐石回报为-1.16%,跑输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5.66%。
自2020年4月底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纯债型基金经历了明显调整。但得益于前期持续两年的债券市场牛市行情,中长期纯债基金近三年收益仍颇为可观。TOP20的入榜门槛高达22%。其中,刘涛管理的鹏华丰融近三年以38%的回报居首,林龙军和林暐管理的金鹰元祺信用债以29%屈居第二。纯债基金*回撤相比权益类低很多,仍是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稳稳的幸福”。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债券基金排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债券基金排名、伦敦期货交易实时行情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