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对于近期生猪价格的过快上涨,用淡季不“淡”来形容似乎最为合适。从保供稳价角度来看,近期国家发改委对此更是密集“出手”。7月4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组织行业协会、部分养殖企业及屠宰企业召开生猪市场保供稳价专题会议后,7月5日,国家发改委连发两则消息聚焦生猪市场。在价格预期上涨的背景下,企业可能存在着压栏惜售等行为,进而造成了短期生猪价格的过快上涨。
好不容易吃得起猪肉,猪价又要涨了吗?“猪周期”概念股值得投资吗?这先要从猪周期说起。
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开启!
今年3月底以来猪价持续反弹,截至5月27日,生猪平均价格为15.69元/公斤。同历史价格相比,当前生猪价格已经处于正常水平。以生猪价格为参考,通过复盘前几轮猪周期发现新一轮猪周期实际上在2021年10月已经启动。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从去年10月上旬到今年3月下旬,生猪价格已经演绎了一次“W 型”的二次探底。2021 年10月8日的生猪价格10.7 元/公斤基本可以确定为本轮猪周期的起点。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划分猪周期时,行业内的标准并不统一。以每轮周期中生猪价格的*点作为该轮周期的起点,暂且称之为理论上的猪周期拐点。而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投资者或行业专家把生猪价格大幅拉升的时点作新一轮周期的起点,为了区分,在这里称之为实际拐点。
2006年以来猪周期走势
券商研报
根据前几轮猪周期演绎的情况来看,每一轮猪周期都会经历一次“W 型探底”,而在探底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个理论拐点和一个实际拐点,实际拐点对应的生猪价格高于理论拐点对应的生猪价格,从图中可以看出理论拐点已现,实际拐点也已经出现。
二师兄值得关注!
猪肉板块在建工程图
点掌财经
上图为猪肉板块在建工程图,猪肉板块平均在建工程20.40亿,同比上升29.81%;从图中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2022年1季度在建工程同比2021年1季度是大幅上升的。
从上市公司看,目前猪价可以完全覆盖成本,现金及利润有明显改善。目前上市猪企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多在16~18元/公斤左右,生猪均价可以覆盖完全成本,头部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预计将快速转正。
猪肉板块季度利润柱状图
点掌财经
上图是猪肉板块季度运营利润图,红色柱子代表的是每个季度的运营利润,截至到2021年2季度,猪肉企业净利润还是正数,但是之后环比逐渐减少,在2021年三季度行业转亏,2021年第四季度亏损达到了12.28亿元。但随着猪肉价格的见底回升,2022年1季度已经开始减亏了。如果猪价持续处于高位,则头部猪企将全面扭亏,利好全年业绩。
同时随着2021年6月后全国存栏的逐步去化,预计今年下半年供给压力缓解,随着下半年需求季节性回暖,猪价景气向上趋势不改,近期板块调整,养猪股投资空间进一步凸显,且多股市值均处于历史底部区间。
下图为猪肉板块按市值大小排名前十的股票:
猪肉板块市值大小前十名
阿牛智投
以上就是关于猪肉板块的相关内容了,还想看
免责声明:本文涉及到的股票、行业、市场及其他证券,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买卖建议,不承诺任何投资收益,投资风险自负!本人及公司不承担任何投资风险及责任!特此声明!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程家栋,执业证书编号:A0460121080010,阿牛智投业务许可证:91370100724977116F。
自2022年初以来,即使抛开使股市陷入熊市的压力,美国股市也表现出一些奇怪的趋势。每时每刻,股票都不像以前那样交易了。日内波动越来越多地成为家常便饭——甚至是普遍现象。
摩根大通的MarkoKolanovic是该行专注于股票市场的*量化策略师之一,他表示,这与两年前有显着差异。
在他给摩根大通客户的*报告中,Kolanovic与PengCheng和EmmaWu一起研究了过去几年发生的日内交易模式的变化。他们发现,直到两年前动能通常主导市场,早盘时段和晚盘时段的回报基本同步。
但这种情况在2020年开始发生变化,当时早上时段的价格走势与收盘前的价格走势之间的相关性开始反转。如下图所示,在过去两年中,下午的回报与上午的回报越来越脱节,相关性从正变为负。数据表明拐点通常在东部时间下午1点左右到达。
美股盘中表现变得越来越不相关:资料JPMORGAN。
在为期三天的假期周末之后,美国股市在周二下午的大幅上涨中受益,是今年盘中反转的众多例子之一。
科拉诺维奇和他的团队使用的另一个例子发生在2022年1月24日星期一。那天,标准普尔在东部时间周五下午4点至东部周一下午12:40之间下跌了3.7%,但在经历了下午的激烈反弹之后,当天收盘上涨了0.3%。
“盘中反转在过去两年才开始变得明显,”该报告的作者说。
事实上,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股票日内回报率呈正相关。但从2020年开始,盘中相关性滑入负值区域,从历史上看,这对股票来说是一种畸变。
股票在2017年至2020年之间普遍享有正的盘中相关性。资料摩根大通。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Kolanovic和他的团队推测,盘中相关性的转变是流动性低和通常交易股票期货的系统交易者崛起的结果。该团队发现,当卖方发起的标准普尔500电子迷你期货交易和买方发起的交易在欧洲收盘价和前一天美国收盘价之间出现较大“失衡”时,交易商对冲的后续举动往往会导致市场反转.
有趣的是,科拉诺维奇和他的团队发现,当存在“负”不平衡时(即买方和卖方发起的期货交易之间存在有利于卖方的鸿沟)时,这些逆转更有可能发生,而不是“正”时不平衡。
这种情况还意味着在低迷的市场中更有可能发生逆转,这证明了斯坦利·德鲁肯米勒对熊市反弹的担忧。
Kolanovic和他的团队试图在下图中说明这些失衡与市场逆转之间的相关性,这表明当股指期货的订单失衡也为负数时,盘中市场回报显示出更大的负相关性。
当订单流倾向于卖出时,美股更容易出现盘中反转。资料摩根大通
Kolanovic还指出,市场的流动性状况发生了变化:与几年前相比,在美国交易时段发生的交易简直少了。
美国市场日的交易量不像过去那么强劲。资料摩根大通
Kolanovic说,最终,反转更有可能发生在低迷的市场中,因为投资者倾向于在市场下跌时恐慌性抛售,这会导致更多的“错误定价”,并变得“更容易引起价格反转”。
周二市场大幅反转,但周三美股小幅走低,因投资者等待美联储*政策会议纪要的公布。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0.4%至3,814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约0.5%。
与此同时,Cboe波动率指数——俗称“VIX”周三已升至27以上。VIX是一种基于期权市场交易的隐含市场波动率的流行指标。科拉诺维奇的观察着眼于美国股票盘中回报之间的相关性,这是一种衡量市场实际历史波动率的方法。
(写文章好累,拜托各位老师看完点个赞,谢谢!)
过去一个猪周期(2018-2021),这些猪企的股价和基本面是怎么变化的?
先说变化:股价的变化直接看图,不带均线的周K线更清晰直观。而基本面的变化从全周期来看对股价的影响也是很直接,2019年猪价启动,股价也同期启动,上一轮猪周期股价是比猪价提前了半年启动,当猪价在2021年开始暴跌后,股价同时暴跌,猪股没有幸免的。
牧原股份
正邦科技
新希望
温氏股份
1、4个图形都不是典型正态分布,但也是很明显的一个拱形,在非瘟周期下赚了大便宜的牧原股份拱形的高点往后靠得更多,但最终也还是走出了拱形的另一个斜坡下滑线,所以下一轮的猪周期,即使看10倍的涨幅,也要注意走势可能还是呈现拱形的形态,高点大概率在第2或第3年(2023或2024年),形成高点之后还是一个下坡的走势。
2、整个猪周期在高猪价的年份都是有确定性的业绩支撑,这从基本面逻辑上也很合理,4大猪企下一轮猪周期的出栏量高点应该都不会低于2000万头,比较*的牧原不排除会冲8000万-1亿的出栏规模,而第二名冲击3000-5000万出栏的可能性也很大,其中正邦和温氏冲击第二的概率更大一些。
3、做猪周期,重点是要把握高猪价年份的那波行情,上一轮就是在2019-2020年,在2021年1季度后这个下坡曲线谁也躲不过去,包括牧原股份。下一轮也是一样,猪价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时候杀跌是完全不会考虑行业的养殖平均成本,规模猪企成本控制得再好,也不一定能避免季度或月度的亏损。
再来看看上一轮牧原股价形成18倍变化的充分条件具体是哪些?
达到4000万自繁育肥出栏的基础条件:
牧原在2019年末披露的能繁母猪128万头、后备母猪72万头,母猪总数量是200万头。这个种群在2020年为牧原提供了1800万的出栏量。
2020年末披露的能繁母猪262万头、后备母猪132万头,母猪总数量是394万头。也就是牧原的母猪舍产能当时应该在400万以上。这个种群在2021年预期能提供接近4000万的出栏量。
牧原*披露的能繁母猪是10月末的270万头,注意这个种群已经是可以为下一轮猪周期提供5000-6000万的出栏量。
从猪周期的特征看,2022年应该不是高猪价的年份,猪价高点可能会出现在2023或2024年,那经过2022和2023年的发展后,正邦、温氏和新希望3家能不能达到300-400万的种群规模呢?
正邦科技,2020年正邦科技就已经交付了220万的母猪产能,目前的正邦科技因为自身的高效能繁母猪量上不来,所以9月末的能繁母猪是100万头、后备母猪40万头,母猪舍的产能利用率64%,正邦科技明年的关键看点在国外万头种猪的繁殖产能释放,这个影响因为暂时没有其他猪企有这类大规模引种的先例,所以只能在明年逐个季度看效果。
正邦科技估计最少还需要1年时间,把母猪舍的总产能提升到300-400万,同时也把PSY在24以上的能繁母猪种群产能提升到200万头+。
这样,正邦科技较大概率可以在2023-2024年出栏量突破4000万。
现在正邦科技要完成这个产能,*的不确定性还是资金,最近正邦科技大股东正邦集团和中国银行的一个合作备忘录里披露了中国银行将会为正邦科技的生猪养殖业务提供100亿的银行授信。
所以,未来一个猪周期的过冬和产能扩张资金,正邦科技的大股东估计已经落实到位,耐心看明年怎么落地了。
*的变数估计还是海外引种对种群的影响,如果能繁母猪规模在200万头以上,而且PSY同时达到公司预期的PSY25,那未来一个猪周期,正邦科技出栏量做到4000-5000就是大概率的事情。
猪肉,作为我国第一大肉类消费品,其价格波动备受关注。尽管近期已经临近春节,但猪肉价格却接连下探,往年消费旺季猪价上涨的风头一时不在,2022年,猪价能否逆转?本文将从历届猪周期变化规律的角度来探寻答案。
历届“猪周期”回顾
在谈到猪价波动时,猪周期总是绕不过的坎。猪周期是猪肉生产、消费过程中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猪周期,根本原因是生猪供给和需求的错配。
简单说,就是生猪价格上涨的时候,生猪养殖利润较好,养殖端补栏积极性提高,相应母猪存栏量增加,对应一段时间后猪肉的供给也会增加,供需格局也就转变为供过于求,进而推动生猪价格下降,随之养殖利润减少,养殖端补栏积极性不断降低,母猪存栏数量减少,相应一段时间后生猪供给减少,供需格局由原来供过于求逐渐转化为供不应求,生猪价格再次开启上涨,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
一个完整的猪周期
通过对以往猪周期的统计发现,一般每4年左右为一个猪周期,其中有一年左右的时间猪价大多处在上行通道,两年左右的时间整体趋势处在下跌通道,一年时间处在底部震荡。
从2006年至今,国内猪肉市场共发生过4次比较剧烈的猪周期,每次猪周期的出现和波动,都受到了猪周期内生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诸如疫病、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次猪周期发生在2006年~2009年,主要是由于生猪养殖行业在2006年11月发生了严重的猪蓝耳病,导致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快速下降,推动了2007年生猪价格的上行,*点达到了17.45元/公斤,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2008年猪价开始不断下跌,*点跌至8.98元/公斤,整个猪周期历时33个月。
第二次猪周期发生在2019年~2014年,关键性的事件则是2010年冬季和2011年春季传染性腹泻病的发生,由于当时治疗手段比较落后,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仔猪受损比较严重,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生猪价格不断上涨,*价达到了19.92元/公斤,随着防控技术的突破,产能恢复,生猪价格再次下跌,*点跌至10.45元/公斤,历时59个月。
第三次猪周期发生在2014~1018年,主要是以环保为驱动的生猪供给侧改革。2014~2015年对养猪环保收紧,环保不达标的中小养殖户被迫退出,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渐下降,推动生猪价格上行,*点达到了20.92元/公斤。尽管在2016~2017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在下降,而猪价也呈下降态势,主要原因是由于2014~2015年中小养殖户在退出过程中,一些比较大的规模养殖猪场乘机进行扩张,而规模猪场的母猪可出栏肥猪数量有了明显增长,猪肉供给并没有下降,所以猪价下降,历时49个月。
第四轮是18年至今,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这轮猪周期,是大家比较熟悉也是波动*的一次。关键性事件是2017年9月非瘟的爆发,导致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都大幅减少,在2019年8、9月,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同比减少40%左右,直接推动2019年生猪价格创出历史高点的40.98元/公斤。随着生猪生产超预期恢复和进口猪肉量的增加,在后期尽管受季节性消费和疫病等因素影响,猪价也出现过上涨,但始终再也没有超过历史高点,而且猪价的下跌呈现震荡下行趋势。到了2020年年末,随着生猪产能逐渐恢复至正常年份,春节之后猪价开始明显下跌,可以说整个2021年,生猪价格整体都处在下跌通道。
随着生猪价格下跌,猪肉价格表现出同样的下跌趋势,2021年猪肉价格震荡下跌后盘整,年均价格25.71元/公斤。截止至2022年1月18日,全国猪肉均价18.49元/公斤,较2020年高点降幅63.65%,同比降幅60.20%。
与往年同期相比,2021年1月29日至2月10日(腊月十七至除夕)价格波动区间为3.20元/公斤,整体处于震荡下行走势。受上游产品影响,市场供强需弱,猪肉价格走低也影响屠企的压价情绪,猪肉价格与生猪价格形成相互制约。仅从历史周期推算,猪肉价格节前或涨幅空间不大。
从供需层面解析猪价走势
从供应来看,由于前期非瘟导致市场猪源急剧下降,后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刺激养殖端补栏,产能扩充速度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超过了6.7亿头,全年猪肉产量达到了5296万吨,和上一年相比,分别增长27.4%、28.8%。截止年末,生猪存栏量为44922万头,根据推算,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大约4327万头左右,市场猪源和猪肉都较为充沛。
进入冬季后,虽然有零星疫病发生,但整体可防可控,对生猪供应 并未产生趋势性影响。由于养殖端整体对2022年上半年行情并不看好,临近春节,规模养殖场出栏计划大幅增加,养殖端整体抗价心态减弱,并且有降体重提前出栏现象发生,市场小体重猪源持续增加。所以,总体上来说,春节前生猪及猪肉供应相对充足。
从需求端来看,根据养猪预警监测系统显示,截至1月10日,屠宰企业鲜销率为93.28%,同比提升3.6%,在对后市担忧之下,屠宰企业入库积极性不高,冻品库容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市场整体需求难有明显改善。
春节前后猪价是涨是跌?
纵观历届猪周期,春节前后的一个月的猪价,可以说是年度猪价的基础,只有在供不应求的顶部时上涨,在其它时期则都以下跌为主,而且在顶部价格波动空间较底部周期波动弱。春节前消费备货旺季的表现基本奠定了节后年度猪价的走势。
从当前生猪产能情况来看,2022年处于即将触底的下行周期年,生猪供应供大于求的格局很难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消费旺季仍然与养殖端集中出栏相重叠。综合历届猪周期供需关系格局的转换及猪价的表现,2022年春节前备货旺季生猪价格上涨的难度较大,养殖端期盼的年前上涨行情或难以实现,即使有反弹行情,幅度也一定不会太大。春节后猪价行情下滑仍然是大概率事件,但下滑幅度会小于2021年,预计在10%以内。
总之,2022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供应仍然充足,消费淡季难有明显利好提振市场,上半年猪价或依然呈现偏弱运行格局,下半年进入消费旺季后,走势或略微有所好转。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猪周期走势图》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猪周期走势图、最近股市为什么大跌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