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法并未具体规定离职后工资应当立即结算的时间限制。通常情况下,员工在办理离职交接时,其工资应当同时得到结算。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完整无误地支付给劳动者,禁止用人单位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
1、法律分析:当劳动合同依法解除或终止时,用人单位有义务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所有工资。因此,任何超过一个月工资的拖欠均属于违法行为。
2、离职员工被拖欠工资逾一月即构成违法行为。工资需按时发放,延迟发放属违法,当月工资次月发放则合法。若有工资拖欠情况,劳动者可拨打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投诉电话或至劳动局监察大队反映问题。如问题仍未解决,劳动者可向上一级劳动监察行政部门投诉。
3、法律分析:依据中国的劳动法律体系,如果离职后公司延迟支付工资,只要超过了一个月,就违反了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参考《劳动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第七条,规定了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果遇到节假日或休息日,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4、换言之,雇主要确保在员工正式离开公司当日支付其所有薪酬及费用,若未能及时偿付则属违规行为。【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可以,但要预留合理时间。《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总结而言,辞职后要求立即结清工资是可行的,但需提前与单位沟通,预留合理时间。通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离职流程,既保护了员工的权益,也促进了单位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
如果劳动者依照规定提出辞职,他们应当能够正常领取应得的工资。根据劳动法,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结清其工资,但法律并未规定必须立即结清。 在实践中,用人单位在收到辞职通知后的三天内结清工资是合法的。这意味着,劳动者辞职后,用人单位有义务在三天内支付其所有工资。
可以,劳动者辞职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者离职当天一次性付清其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部分地方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离职时是否可以要求马上结算工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在员工依法办理离职手续后,用人单位必须为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当事人可以在办理离职手续时要求结清;如果员工和公司签订有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该在15日内结清劳动者的工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