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主力成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观察,包括K线图、量价关系、筹码分布等。详细解释: K线图分析:K线图能够显示股票价格的波动情况。主力资金在运作过程中,可能会在某一价格区间形成较为密集的买卖行为,造成股价在该区间内反复震荡。这种震荡形成的K线组合可以反映出主力的成本区域。
股票主力成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观察,包括K线图、量价关系、筹码分布等。详细解释: K线图分析:K线图能够显示股票价格的波动情况。主力资金在运作过程中,可能会在某一价格区间形成较为密集的买卖行为,造成股价在该区间内反复震荡。这种震荡形成的K线组合可以反映出主力的成本区域。
其次,可以通过分析股票的走势图来估算主力成本。在走势图上,可以观察股票的价格变化和成交量变化。如果股票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并且成交量逐渐增加,那么可以判断主力在大量购买股票。如果股票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跌,并且成交量逐渐增加,那么可以判断主力在大量卖出股票。
一般而言,中短线主力建仓时间大约需要4-12周,平均约8-10周。从周K线图上,我们可以估算8-10周均价线是主力的成本区域(虽有一定误差,但不会偏差10%,所以谨慎起见,我们取10周线作为主力建仓成本)。作为主力,其操盘的个股升幅至少在50%以上,多数为***甚至更多。
分析主力成本和筹码集中度需关注以下几点:首先,主力操作一只股票时,其基础成本通常位于大幅上涨后的首个平台(在日K线图中)的下部,或底部上涨至平台位置价格的1/2左右。以股票从2元上涨至50元,遇到一个横盘较长的平台开始整理为例,主力成本一般位于25至50之间。
分析主力成本和筹码集中度,首先需关注股票在大底部上涨时的第一个平台,成本通常位于该平台偏下位置或底部上涨至平台价格的一半左右。例如,若股价从2元上涨至50元,遇到前期横盘较长时间的平台进行整理,主力成本则可能位于25-50之间。
筹码集中度的判断需要参考公司最近的股东户数和人均持股情况。股东户数较少,人均持股数量较多,说明筹码集中度较高。相反,股东户数多,人均持股数量少,则说明筹码分散。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大盘股和小盘股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买卖手数(大单)。
1、股票计算出主力的成本价,也就是指主力的持仓成本,持仓成本是主力的*机密,但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获得这一机密。从操盘软件中直接获取。一般来说,所有券商提供的实盘操作系统都可以查询。从F10资讯中,我们可从“股东研究”一栏了解机构的进出情况。
2、统计换手率法:在股票明显底部区域放量时,统计换手率达到***时的市场平均价,即可估算出庄家的持仓成本。对于新股,可将其上市第一天或前几天的均价作为成本区。 依据股票价格法:低价股的庄家、主力成本通常位于其*价之上0.5~5元,中价股在5~3元,高价股则在3~6元。
3、找到最近三十个交易日的*价。然后往前找成交量*,换手率大于10,下影线最长,十字形态的K线,然后取其前一日和后一日的均价,基本和近期主力成本接近。这招很实用,不必进行专业的计算,适合入门者使用。
4、首先,通过平均价计算。如果主力长时间在低位吸筹,底部区间*价和*价的平均值即为其成本。圆形底或潜伏底的形态同样适用,但拉高吸筹的成本会略高。中线庄家的建仓周期通常为8-12周,此时周K线的10周均价线视为成本区,虽然有误差,但偏差不会太大。其次,考虑简单价格。
股票主力成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观察,包括K线图、量价关系、筹码分布等。详细解释: K线图分析:K线图能够显示股票价格的波动情况。主力资金在运作过程中,可能会在某一价格区间形成较为密集的买卖行为,造成股价在该区间内反复震荡。这种震荡形成的K线组合可以反映出主力的成本区域。
其次,可以通过分析股票的走势图来估算主力成本。在走势图上,可以观察股票的价格变化和成交量变化。如果股票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并且成交量逐渐增加,那么可以判断主力在大量购买股票。如果股票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跌,并且成交量逐渐增加,那么可以判断主力在大量卖出股票。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看盘软件中的筹码分布图来观察主力的持仓情况。点击软件中的“筹”选项,可以清晰地看到筹码峰分布图,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主力大致的成本区域。此外,我们还可以查看F10的基本面数据,特别是股东情况中的新进前十大流动股东,了解他们进入市场的具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