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泰山基金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是由来自中国的各类专业机构自愿组成并依法注册、具有学术性、非营利性特征的社会组织。论坛立足泰山,辐射全国,目标是打造国际专业水准的基金行业平台,助力经济发展。
论坛设立时间为2019年4月,由泰安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管。论坛设有理事会、监事(会)、研究中心、财务部、股权专业委员会、证券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论坛目前已与泰安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私募基金年鉴》、泰山商会、山东大学中泰证券金融研究院、山东FOF研究会、齐鲁融媒、期报投资、山东省大数据研究会等多方展开投融资对接、课题研判及培训等合作。
为了更加高效专业地开展研究、合作等活动,泰山基金论坛现决定向社会招聘,广纳贤才,旨在做好课题研究,扩大泰山基金论坛影响力,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工作地点:济南、泰安、上海、北京。
管培生:
岗位描述:
1、学习掌握部门基础岗位要求及职责。
2、做好培养期间的学习及实践工作。
3、根据安排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
任职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留学经历者优先。
2、持有CFA、CPA,基金、证券、期货从业资格者优先。
3、具有持牌金融机构一年以上投资管理工作经验,熟悉金融产品设计全流程。
4、能适应出差调研;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服务意识。
品牌运营:
岗位描述:
1. 组织开展峰会等线上线下活动。
2. 发掘品牌诉求和用户需求结合点。
3. 主持主导路演、投资策略报告会等。
4. 撰写品宣文稿等,打造品牌口碑。
任职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市场营销类、广告策划类专业优先。
2、 熟悉金融类概念,了解金融生态圈。
3、创新和创意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4、会议主导能力,有完善的预案。
5、有商业判断和敏锐度,能解读,发现市场机会、规避风险。
研究中心初级研究员:
岗位描述:
1. 协助进行行业信息跟踪分析,报告撰写(定期报告、行业报告、调研报告、专题报告)及市场分析。
2. 协助进行项目或子基金的尽职调查、沟通路演。
任职要求:
1、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特别*者可放宽至本科,金融法律专业优先。
2、持有CFA、CPA,基金、证券、期货从业资格者优先。
3、具有持牌金融机构一年以上投资管理工作经验,熟悉金融产品设计全流程。
4、能适应出差调研。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服务意识。
研究中心*研究员:
岗位描述:
1. 行业信息跟踪分析,报告撰写(定期报告、行业报告、调研报告、专题报告)及市场分析。
2. 对项目或子基金进行尽职调查,项目路演及对接。
任职要求:
1、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金融法律专业优先。
2、持有CFA、CPA,基金、证券、期货从业资格者优先。
3、具有持牌金融机构三年以上投资管理工作经验,熟悉金融产品设计全流程。
4、能适应出差调研。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服务意识。
详情可下载今日头条官方APP应用查看链接,投放简历可至邮箱739999689@qq.com或电话18678349558咨询!
泰山基金论坛,帮你靠实力实现梦想的优质平台!期待你的加入!
每位做主动投资的基金经理,应该都有一个简单朴素的梦想,那就是每年都跑赢沪深300指数。
可理想丰满,现实很骨感。
1年、2年跑赢沪深300容易实现,如果要5年、10年每年都跑赢,是非常非常难的。除了臣妾做不到,很多基金经理也做不到。
今天老司基正好看到一篇券商研报,统计了全市场长期稳定跑赢沪深300的基金产品。其中,有5只基金连续7年跑赢了沪深300,成为名副其实的长跑健将。结合研报数据,老司基给大家做一下简单梳理和解读。
持续跑赢沪深300是个大难题
老司基瞅了一眼,目前全市场的基金数量是9053只。
具体到主动权益基金方面,普通股票型基金491只,偏股混合型基金1755只,灵活配置型基金1468只。
面对这3700多只主动偏股基金产品,投资经验稍微丰富一点的小伙伴在挑选的时候一般会跟沪深300指数去比较一下。
一年或两年跑赢沪深300的基金经常会涌现出一大批。比如在基金大年的2020年,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就有超过1300只跑赢了沪深300指数。
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数量就会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连续5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基金数量下降到89只,连续6年跑赢的下降到83只。
数据Choice数据,统计区间2015/1/1-2021/10/15
这5只基金脱颖而出
中泰证券研报数据显示,主动权益型基金中,共有170只基金满足自现任基金经理任职以来每年稳定跑赢沪深300,但只有5只产品是连续7年跑赢沪深300。
这5只千里挑一的牛基分别为,安信基金陈一峰管理的安信价值精选、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管理的景顺长城优选、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赵晓东的国富弹性市值、工银瑞信基金王筱苓的工银瑞信消费服务A以及交银施罗德基金王崇的交银新成长。
另外,有25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连续6年跑赢了沪深300。其中,包括袁芳管理的工银瑞信文体产业A、周应波管理的中欧时代先锋A、杨栋管理的富国低碳新经济A、何以广管理的长城中小盘成长和劳杰男管理的汇添富价值精选A等明星基金经理产品。
老司基注意到,这170只稳定跑赢沪深300的基金,共涉及60家基金公司、141名基金经理。从基金的持仓来看,多重仓消费板块、TMT板块和中游制造板块;从业绩归因结果来看,有63%的基金的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选股;从超额收益贡献来看,食品饮料、医药、电子、电气设备与新能源等近年来表现突出的行业贡献了基金的主要超额收益。
牛基样本1,安信价值精选股票(000577)
该基金成立于2014年4月,成立以来一直由陈一峰单独管理。7年多时间,陈一峰任职总回报为409.2%,任职年化回报为23.69%,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及业绩基准涨幅,超额收益明显。
陈一峰,安信基金头牌基金经理,拥有超强专注力,信奉价值投资。在陈一峰看来,价值投资是一种投资理念,就是买入物超所值的资产。从自然年度来看,陈一峰在2016年和2017年相对于市场来说表现最为出彩,大幅跑赢市场同类产品和沪深300指数。其中2016年实现收益8.49%,而同期股票型基金亏损11.03%,沪深300指数跌11.28%。2017年实现收益38.60%,同期股票型基金盈利16.22%,沪深300指数上涨21.78%。
从2018年至今,陈一峰的表现相对中规中矩,每年业绩不是很冒尖,但能持续跑赢沪深300。像2021年业绩很一般,年内涨幅为5%,但也跑赢了沪深300。主要原因在于其始终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买便宜的好公司"。大家知道由于多种原因,市场机结构性行情非常明显,这也造成低估值策略近两年并不如意。当然,陈一峰并没有随波逐流,也没被短期的业绩压力干扰,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投资风格,真正做到了不漂移,这才是一位*基金经理该有的品质。
牛基样本2,景顺长城优选混合(260101)
该基金成立于2003年10月,是全市场为数不多的超20倍大牛基,成立以来的总收益率高达2193.51%。现任基金经理为杨锐文,他从2014年10月单独管理至今,任职总回报为345.85%,任职年化回报为23.26%,超越同期业绩基准达323.81%。
从自然年度来看,该基金2015年表现最为出彩,大幅跑赢市场同类产品和沪深300指数。2015年实现收益61.02%,而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收益为46.46%,沪深300指数仅小涨5.58%。2021年以来,该基金实现收益21.25%,大幅超越同期偏股混合基金10.4%的平均收益和沪深300指数,表现相当稳健。
杨锐文有10余年的投研经验,同时杨锐文身上烙刻着鲜明的成长风格特点。不同于其他“成长股捕手”,杨锐文更愿意在“盐碱地里种庄稼”。不是去追寻市场趋势或者行业趋势下的龙头股,也不追捧现在大众追捧的核心资产,而是去挖掘20年后的“核心资产”,找到类似于20年前格力、美的这样的公司。今年初,在四季报披露中,杨锐文凭借5000多字的总结,成功出圈。被不少网友评为“史上最走心”基金经理。
牛基样本3,国富弹性市值混合(450002)
该基金成立于2006年6月,是一只超10倍大牛基,成立以来的总收益率高达1167.67%。现任基金经理为赵晓东,他从2014年12月单独管理至今,任职总回报为229.02%,任职年化回报为18.56%,超越同期业绩基准达199%。
赵晓东现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权益投资总监,有着17年证券从业经验,12年基金管理经验,曾经在业内拿奖拿到手软,妥妥的业内优等生。赵晓东每年的收益呈现出一个特点:熊市跌得比指数少,排名靠前(2016年、2018年);牛市能跑赢指数,但排名稍显落后(2019年、2020年),整体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风格“逆风期”。他以安全边际为核心的选股理念,精选个股,左侧买入,长期持有等待价值兑现后卖出。其独创了一套“五维选股法”,里面最为重要的是管理层、商业模式、估值三个维度,分别从长期、中期、短期为投资提供了保护。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我们发现,这些长期稳定跑赢沪深300的基金经理,每年都很少有夺冠的惊艳表现,但长期又能坚守自己能力圈获取超额收益。
如果你幸运遇到了这些牛人牛基,请记得好好珍藏。
09年,他拿着3万块压岁钱入市,起起落落走过了12年的投资路,他体会到了市场的变化莫测,也深知自己的渺小。投资让他明白“世间万事皆概率”,需要更高的能力来面对不确定的世界。
在生活中,他奉行极简主义,是Fire(财务独立提前退休)运动坚定支持者;在学习中,IT和生物医学背景出身的他,日常沉迷研习金融专业课程,从斯特朗的《投资组合管理》、理查德和雷诺德的《主动投资组合管理》中受益匪浅,开始量化投资之路,偏爱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在投资中,历经几轮牛熊,他形成了“重点投资基金,关注资产配置,强调风险管理,借助量化手段”的投资风格。
他认为理性的金融模型可以规避一些坑,也坚信只有配合感性的市场洞察和人性洞察才能做好投资。今天就跟秀哥一起走进 @Polly基金 的投资故事吧。
初识投资,是存折里压岁钱的利息
关于投资的意识,读书时期就形成了。最早知道投资是上小学,家里有几本家长工作用书,内容跟银行、股市、期货有关,看不太懂就当闲书看。高年级时拥有了家长帮开的存折,我就把压岁钱和考试奖励放进去,关心能拿到多少利息,滚雪球之路从那时已经开始。
存折里的压岁钱利息给了我一些灵感,初中时每次考试前和同学打du,如果名次低于某值,同学给我几十块钱,考砸了能得到心理安慰;考好了我给他同样数目的钱,反正家里给的奖励更多。现在看来,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对冲风险的意识,算是最早的“衍生品”交易。
后来赶上2007年全民狂欢的大牛市,身边长辈们纷纷入市,到处都是谈论股票、基金的人,自己也开始留意金融市场。“十年黄金大牛市”,“死了都不卖”至今记忆犹新,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不会轻易相信“赛道”永远牛这种事。看到泡沫化为泡影,也就看到了市场的变化莫测,我打算做好知识储备后再开启投资之路,2009年市场复苏我才正式开户。
2009年到2021年,12个和投资相伴的春夏秋冬,我感触最深的是“不可知”。经历几轮牛熊,深知自己的渺小,慢慢感觉到不仅仅是股价,“世间万事皆概率”。人或许能知道某些事件的概率,但多数结果是不可知也不可控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选择”概率有利的赛道(比如基金),“努力”稍微影响成功的概率(量化筛选超额收益高的基金),通过“坚持”尽量把有利的概率转化为成功的结果(长期持有),如果结果不如人意,也必须“接受”(做好配置风控,不至于造成严重损害)。
金融市场是量化版的社会,这些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
盈盈亏亏的投资路,重要的是不断成长
我投资主要依靠组合管理,实现稳健收益、较低回撤(不超过15%),持有单个基金、股票的仓位都不重。投资组合的日常是:这个涨那个跌,很少有特别突出的大牛股,也少有踩雷亏惨的时候。但这么多年还是有很多投资案例值得分享。
充满偶然的第一桶金
09年,我拿着自己的3万压岁钱入市,谨小慎微,越涨越加,看着券商研报买了一堆股票,到年中市场猛烈回调,浮盈几乎吐干净,觉得自己太菜,此路不通。开始在网上搜基金论坛,从持有封基等老师的帖子学会封闭型基金的基本原理,大体了解封闭型基金的收益净值增长,折价收敛,折价分红,其中净值增长是最重要的。结合书,知道夏普比率同时考虑了风险和收益,自己用同花顺导出数据算夏普比率,选出了一些看好的基金。当时兴华有点像现在的兴全趋势,历任经理可谓群星璀璨。09年夏天市场从3400点急剧回调到2600多点,正好这个时候进入,不懂什么估值,PE,PB的,大概看看K线形态做了W底就买入,也是运气好。很快净值上涨、折价收敛双击,盈利超10%。
第一桶金的偶然性其实很强,简单用历史业绩和风险选择基金,用历史数据外推到未来,忽略业绩归因和均值回归,也为后来的投资埋下隐患。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是多年后的事了。
交了昂贵学费的暴跌案例
2016年下半年高位买汇利B。它是一支杠杆债券基金,当时看汇利B历史收益率很高,历史风险低于股票基金,性价比很高。还非常学院派的学习了桥水的全天候配置,其中关键点是债券需要加杠杆,放大风险,达到接近股票的水平(风险平价)。 基于上述理由买入汇利B,却完全忘记看一眼国债收益率或中债净价指数。此后半年赶上债券熊市,汇利B一路暴跌,最终击穿了心理防线,*割肉在*点,将当年股票基金的收益完全亏光。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拘泥教材、理论、模型,缺乏实战经验和高人指点,非常容易交学费。还是要理论实践相结合,在实战中学习。另外, 固收类基金也存在不小的风险,长期收益率常不及股票基金。后来借着2018年的熊市,将股票基金占比大幅调升,越跌越买,为后续的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接受教训,开发了债券基金择时模型,尽量避免低级错误。在此提醒一下购买固收+的朋友,享受收益的同时,一定要对潜在的风险有预期,这并不是保本理财。
大获全胜的抄底网格
2020年疫情期间加仓投资。疫情期间很多人对市场十分悲观,开工第一天市场暴跌,好几只场内基金跌停或接近跌停,相对估值大幅折价。当时果断出动20%仓位买入兴全趋势、景顺鼎益、广发小盘等基金。后续美股暴跌,国内市场二次下跌。根据PB指标结合风控模型确定了抄底网格,买入基金的同时,动用备用资金在期权市场卖出认沽期权,在高波动时期收入不少期权费,也达到了自动网格抄底的目的。分批低位买入BAM,BPY,在2021年BPY成功私有化退出,从亏损50%到盈利超60%。
这次成功的投资经历让我明白了很重要的三个点:
1. 资金分散化很重要,关键时刻债券基金和现金能提供廉价买入的机会;
2. 风险控制很重要,抄底也需要在估值指标指导下分批进行,任何情况下不能超过风险承受限度,要事先做好风险预算不要事后割肉;
3. 情绪控制很重要,上涨时多看看风险指标,最黑暗的时候多坚持一刻。量化很重要,是克服情绪、未知、迷茫的*手段。
现在回想,一开始走上基金投资之路,是多年投资没有大赔还有小赚的关键一步。得承认自己当时(现在也差不多)严重缺乏对个股、行业的了解,不熟悉商业模式。利用一些二手、碎片化的消息买个股,如同飞蛾扑火,能在回调中跑出来已属万幸。买基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评价投资组合的方法评价基金,选出业绩良好的基金构建组合减少波动,相对容易一些。
我也特别感谢雪球。雪球是*的投资笔记本,写满了过去的成败,非常有利于反思成长。模拟组合功能更是解剖自身问题、探索投资策略的有力工具。
坚持稳健收益,较低回撤的策略
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多年,我开始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关注资产配置,强调风险管理,借助量化手段。
资产配置是长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我的原则是: 积极(较高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不低于50%)、平衡(行业均衡:投资均衡风格主动基金和宽基指数;大类资产分散化:同时投资A股基金、美股基金、债券基金;策略分散化:同时投资主动基金、打新指数基金、转债/转债基金)。
风险管理是生存的法宝。原则是:知己(通过长期的经历,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比如*回撤15%);知彼(了解资产风险特性,如股票基金*回撤可达30%)。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定各种资产的配置比例。按照我举的例子,粗略估计股票基金可以配置50%。
除了上述*收益层面的风险控制,另一个不容忽略的点是“主动风险”,即基金经理投资的股票和基准沪深300有多大的偏离。我更倾向于行业配置不那么集中的基金经理。过度集中于某些“赛道”“茅宁”,可能带来短期的良好业绩,但市场风格切换后,容易只赚指数不赚钱。
想做到上述两点,依靠粗略的估计和定性分析是可行、有益的。基金的定期报告能提供足够信息。借助量化模型更加及时、可靠。例如,可以用CAPM模型计算基金的超额收益(alpha),也就是排除大盘涨跌剩下的部分,更好的判断基金经理能力。可以用Fama-French三因子量化判断基金风格,以及剥离风格后的超额收益。搭配不同风格的基金,超额收益更稳定。使用资产或因子协方差矩阵更好的估计风险,确定资产配置等等。量化数据来源,主要是聚宽网和choice、果仁网。定性分析可以看雪球老师们的分析。晨星网有基金经理的留职率、公司整体业绩的数据。
这里还要说一下我对金融模型的态度。量化金融模型是很好的信息处理器,可以把好的投资观点转化为实际收益。不宜神化量化投资、金融模型,如果只会模型而缺乏洞察力,将垃圾信息输入模型,只能得到无用结果;也不宜盲目认为金融模型无用。模型不可能对未来做出精确的预测,但能指导正确的方向,避免无谓的损失。51%的预测胜率也能带来超额收益。
除了用量化指标筛选,主动基金的定性分析也很重要,方法是“好公司-好经理-好基金”。就像看病喜欢上大医院找专家一样:
好基金公司的特征是,旗下基金业绩好,团队优质稳定,内控和公司治理较好(没有明显的丑闻),这样可以部分抵消基金经理变动带来的影响,降低“代理人问题”损害基民利益的概率;
好经理的特征:风格较稳定,管理业绩中等以上,熊市抗揍。然后选择该经理管理的旗舰基金。通常是成立较早,业绩较好的那支。
源源不断的动力,来自理想的生活状态
我是FIRE(财务独立提前退休)运动坚定支持者,FIRE运动是一种以经济独立、提前退休为目标,重视精神幸福感多于物质满足的一种生活方式。FIRE运动支持者集合成社区,自己动手DIY代替买买买,相互交流投资心得,提出了“25倍原则”,即攒够25倍年生活费,每年从投资组合提取4%即可实现“提前退休”的目标。我自行搭建的的蒙特卡洛仿真模型提示,如果结余/工资收入高于50%,年投资收益率高于9%,达成目标就有希望。这也是投资对于我来说非凡的意义所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的先贤们早就留下了相关教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我希望自己,和更多的人,能摆脱消费主义陷阱,回归到昂扬进取的生活环境,获得更充分的自由现金流和自由时间,有更多的资源用于个人成长、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在这方面,我也不断完善个人的具体措施:
1. 积极控制不必要的消费,适度保留用于健康、亲情、个人成长的支出,尽快积累金融资产;
2. 减少时间浪费,积累人力资本。积极学习高门槛系统化的知识,特别是专业的投资知识;
3. 发扬创客DIY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生活中的多面手,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服务消费;
4. 保护身体健康,维持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采用证据充分的保健措施;
5. 尽量做到较高的长期收益率水平、可控的回撤,方法已经讲过了:积极的资产配置+分散化投资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老一辈觉得在国企、事业单位工作很稳定,工资比投资更“靠谱”,更“务正业”。他们的看法值得吸收借鉴。认真工作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钱少的时候做加法比乘法有效。另外,带来稳定现金流的工作类似固收资产,给加仓提供弹药,也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稳定”的工资上,是极其危险的。远有职场危机,近有疫情期间降薪的教训,更不用说工作和家庭、健康难以平衡。投资需要分散化,人生能力和收入来源更需要分散化,才能有效抵抗风险,保护健康,照顾家庭,在社会竞争中多一分筹码,少一片焦虑。
除此之外,投资能坚持这么久,也源于及时反馈和兴趣:
所谓反馈,一方面是投资赚钱尝到了甜头,会投入更多精力,投资这么多年,最开心的时刻是投资收益和工资收入金叉的那一刻。另一方面,投资帮助我成为更好的人。人的成败在现实社会中很难衡量,做对做错不能得到及时反馈,等醒悟过来已为时已晚。而金融市场是量化的现实社会,贪婪,恐惧,愚蠢能得到有效及时的反馈,市场女王的皮鞭从不留情。投资久了,情绪更稳定,更敬畏世界的不确定性,面对成功多一分谦逊,面对失败多一分豁达。
所谓兴趣,有对几亿真人在线做投资游戏的兴趣,也有认识世界、探寻真理的乐趣。得到真知的同时也得到经济奖励,*是人生一大乐事。
送给股市萌新们的三句话
对于刚开始投资的新人,需要特别谈一下线性思维的危害,就是简单认为历史高收益代表未来高收益。新人往往依赖简单的收益率数据或者榜单来选择基金。其实还是应该多做业绩分解、归因,搞清楚过去的良好业绩,是源于贝塔(随着市场水涨船高)、风格(押对了大小盘、价值成长)、是行业(选了好赛道)还是个股(选股alpha),或者打新、交易能力。股市估值不能无限提升,债券价格也不会涨到天上,个别行业不可能脱离整体环境无限扩张市值。如果基金主要靠这些赚钱,很有可能发生均值回归,未来的收益反而变差,是需要警惕的。
我相信金融理论和模型能帮我们避一些坑,可作为有效的信息处理器。但对行业、人性的洞察力是alpha的源头,为金融模型提供有效的输入。 缺乏洞察力,单纯依赖模型和统计,结果不会比算命好。
《孙子·谋攻篇》里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很适用于投资:
知己:自己的长处短处,能承担多少风险,打算在哪个方向努力或主动偏离市场共识,打算把哪些方向委托给市场或专业机构。
知彼:对人性的认知,对金融市场的认知,对投资标的的认知,对国情、世界的认知。
未来的投资路还很远,想送给自己也送给看到这篇文章的投资者三句话:
• 无财作力:勤俭原始积累
• 少有斗智:尽早入市,多学高门槛的专业知识
• 既饶争时:做时间和风险的朋友,获取长期稳定收益。
09年,他拿着3万块压岁钱入市,起起落落走过了12年的投资路,他体会到了市场的变化莫测,也深知自己的渺小。投资让他明白“世间万事皆概率”,需要更高的能力来面对不确定的世界。
在生活中,他奉行极简主义,是Fire(财务独立提前退休)运动坚定支持者;在学习中,IT和生物医学背景出身的他,日常沉迷研习金融专业课程,从斯特朗的《投资组合管理》、理查德和雷诺德的《主动投资组合管理》中受益匪浅,开始量化投资之路,偏爱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在投资中,历经几轮牛熊,他形成了“重点投资基金,关注资产配置,强调风险管理,借助量化手段”的投资风格。
他认为理性的金融模型可以规避一些坑,也坚信只有配合感性的市场洞察和人性洞察才能做好投资。今天就跟秀哥一起走进 @Polly基金 的投资故事吧。
初识投资,是存折里压岁钱的利息
关于投资的意识,读书时期就形成了。最早知道投资是上小学,家里有几本家长工作用书,内容跟银行、股市、期货有关,看不太懂就当闲书看。高年级时拥有了家长帮开的存折,我就把压岁钱和考试奖励放进去,关心能拿到多少利息,滚雪球之路从那时已经开始。
存折里的压岁钱利息给了我一些灵感,初中时每次考试前和同学打du,如果名次低于某值,同学给我几十块钱,考砸了能得到心理安慰;考好了我给他同样数目的钱,反正家里给的奖励更多。现在看来,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对冲风险的意识,算是最早的“衍生品”交易。
后来赶上2007年全民狂欢的大牛市,身边长辈们纷纷入市,到处都是谈论股票、基金的人,自己也开始留意金融市场。“十年黄金大牛市”,“死了都不卖”至今记忆犹新,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不会轻易相信“赛道”永远牛这种事。看到泡沫化为泡影,也就看到了市场的变化莫测,我打算做好知识储备后再开启投资之路,2009年市场复苏我才正式开户。
2009年到2021年,12个和投资相伴的春夏秋冬,我感触最深的是“不可知”。经历几轮牛熊,深知自己的渺小,慢慢感觉到不仅仅是股价,“世间万事皆概率”。人或许能知道某些事件的概率,但多数结果是不可知也不可控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选择”概率有利的赛道(比如基金),“努力”稍微影响成功的概率(量化筛选超额收益高的基金),通过“坚持”尽量把有利的概率转化为成功的结果(长期持有),如果结果不如人意,也必须“接受”(做好配置风控,不至于造成严重损害)。
金融市场是量化版的社会,这些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
盈盈亏亏的投资路,重要的是不断成长
我投资主要依靠组合管理,实现稳健收益、较低回撤(不超过15%),持有单个基金、股票的仓位都不重。投资组合的日常是:这个涨那个跌,很少有特别突出的大牛股,也少有踩雷亏惨的时候。但这么多年还是有很多投资案例值得分享。
充满偶然的第一桶金
09年,我拿着自己的3万压岁钱入市,谨小慎微,越涨越加,看着券商研报买了一堆股票,到年中市场猛烈回调,浮盈几乎吐干净,觉得自己太菜,此路不通。开始在网上搜基金论坛,从持有封基等老师的帖子学会封闭型基金的基本原理,大体了解封闭型基金的收益净值增长,折价收敛,折价分红,其中净值增长是最重要的。结合书,知道夏普比率同时考虑了风险和收益,自己用同花顺导出数据算夏普比率,选出了一些看好的基金。当时兴华有点像现在的兴全趋势,历任经理可谓群星璀璨。09年夏天市场从3400点急剧回调到2600多点,正好这个时候进入,不懂什么估值,PE,PB的,大概看看K线形态做了W底就买入,也是运气好。很快净值上涨、折价收敛双击,盈利超10%。
第一桶金的偶然性其实很强,简单用历史业绩和风险选择基金,用历史数据外推到未来,忽略业绩归因和均值回归,也为后来的投资埋下隐患。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是多年后的事了。
交了昂贵学费的暴跌案例
2016年下半年高位买汇利B。它是一支杠杆债券基金,当时看汇利B历史收益率很高,历史风险低于股票基金,性价比很高。还非常学院派的学习了桥水的全天候配置,其中关键点是债券需要加杠杆,放大风险,达到接近股票的水平(风险平价)。 基于上述理由买入汇利B,却完全忘记看一眼国债收益率或中债净价指数。此后半年赶上债券熊市,汇利B一路暴跌,最终击穿了心理防线,*割肉在*点,将当年股票基金的收益完全亏光。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拘泥教材、理论、模型,缺乏实战经验和高人指点,非常容易交学费。还是要理论实践相结合,在实战中学习。另外, 固收类基金也存在不小的风险,长期收益率常不及股票基金。后来借着2018年的熊市,将股票基金占比大幅调升,越跌越买,为后续的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接受教训,开发了债券基金择时模型,尽量避免低级错误。在此提醒一下购买固收+的朋友,享受收益的同时,一定要对潜在的风险有预期,这并不是保本理财。
大获全胜的抄底网格
2020年疫情期间加仓投资。疫情期间很多人对市场十分悲观,开工第一天市场暴跌,好几只场内基金跌停或接近跌停,相对估值大幅折价。当时果断出动20%仓位买入兴全趋势、景顺鼎益、广发小盘等基金。后续美股暴跌,国内市场二次下跌。根据PB指标结合风控模型确定了抄底网格,买入基金的同时,动用备用资金在期权市场卖出认沽期权,在高波动时期收入不少期权费,也达到了自动网格抄底的目的。分批低位买入BAM,BPY,在2021年BPY成功私有化退出,从亏损50%到盈利超60%。
这次成功的投资经历让我明白了很重要的三个点:
1. 资金分散化很重要,关键时刻债券基金和现金能提供廉价买入的机会;
2. 风险控制很重要,抄底也需要在估值指标指导下分批进行,任何情况下不能超过风险承受限度,要事先做好风险预算不要事后割肉;
3. 情绪控制很重要,上涨时多看看风险指标,最黑暗的时候多坚持一刻。量化很重要,是克服情绪、未知、迷茫的*手段。
现在回想,一开始走上基金投资之路,是多年投资没有大赔还有小赚的关键一步。得承认自己当时(现在也差不多)严重缺乏对个股、行业的了解,不熟悉商业模式。利用一些二手、碎片化的消息买个股,如同飞蛾扑火,能在回调中跑出来已属万幸。买基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评价投资组合的方法评价基金,选出业绩良好的基金构建组合减少波动,相对容易一些。
我也特别感谢雪球。雪球是*的投资笔记本,写满了过去的成败,非常有利于反思成长。模拟组合功能更是解剖自身问题、探索投资策略的有力工具。
坚持稳健收益,较低回撤的策略
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多年,我开始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关注资产配置,强调风险管理,借助量化手段。
资产配置是长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我的原则是: 积极(较高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不低于50%)、平衡(行业均衡:投资均衡风格主动基金和宽基指数;大类资产分散化:同时投资A股基金、美股基金、债券基金;策略分散化:同时投资主动基金、打新指数基金、转债/转债基金)。
风险管理是生存的法宝。原则是:知己(通过长期的经历,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比如*回撤15%);知彼(了解资产风险特性,如股票基金*回撤可达30%)。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定各种资产的配置比例。按照我举的例子,粗略估计股票基金可以配置50%。
除了上述*收益层面的风险控制,另一个不容忽略的点是“主动风险”,即基金经理投资的股票和基准沪深300有多大的偏离。我更倾向于行业配置不那么集中的基金经理。过度集中于某些“赛道”“茅宁”,可能带来短期的良好业绩,但市场风格切换后,容易只赚指数不赚钱。
想做到上述两点,依靠粗略的估计和定性分析是可行、有益的。基金的定期报告能提供足够信息。借助量化模型更加及时、可靠。例如,可以用CAPM模型计算基金的超额收益(alpha),也就是排除大盘涨跌剩下的部分,更好的判断基金经理能力。可以用Fama-French三因子量化判断基金风格,以及剥离风格后的超额收益。搭配不同风格的基金,超额收益更稳定。使用资产或因子协方差矩阵更好的估计风险,确定资产配置等等。量化数据来源,主要是聚宽网和choice、果仁网。定性分析可以看雪球老师们的分析。晨星网有基金经理的留职率、公司整体业绩的数据。
这里还要说一下我对金融模型的态度。量化金融模型是很好的信息处理器,可以把好的投资观点转化为实际收益。不宜神化量化投资、金融模型,如果只会模型而缺乏洞察力,将垃圾信息输入模型,只能得到无用结果;也不宜盲目认为金融模型无用。模型不可能对未来做出精确的预测,但能指导正确的方向,避免无谓的损失。51%的预测胜率也能带来超额收益。
除了用量化指标筛选,主动基金的定性分析也很重要,方法是“好公司-好经理-好基金”。就像看病喜欢上大医院找专家一样:
好基金公司的特征是,旗下基金业绩好,团队优质稳定,内控和公司治理较好(没有明显的丑闻),这样可以部分抵消基金经理变动带来的影响,降低“代理人问题”损害基民利益的概率;
好经理的特征:风格较稳定,管理业绩中等以上,熊市抗揍。然后选择该经理管理的旗舰基金。通常是成立较早,业绩较好的那支。
源源不断的动力,来自理想的生活状态
我是FIRE(财务独立提前退休)运动坚定支持者,FIRE运动是一种以经济独立、提前退休为目标,重视精神幸福感多于物质满足的一种生活方式。FIRE运动支持者集合成社区,自己动手DIY代替买买买,相互交流投资心得,提出了“25倍原则”,即攒够25倍年生活费,每年从投资组合提取4%即可实现“提前退休”的目标。我自行搭建的的蒙特卡洛仿真模型提示,如果结余/工资收入高于50%,年投资收益率高于9%,达成目标就有希望。这也是投资对于我来说非凡的意义所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的先贤们早就留下了相关教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我希望自己,和更多的人,能摆脱消费主义陷阱,回归到昂扬进取的生活环境,获得更充分的自由现金流和自由时间,有更多的资源用于个人成长、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在这方面,我也不断完善个人的具体措施:
1. 积极控制不必要的消费,适度保留用于健康、亲情、个人成长的支出,尽快积累金融资产;
2. 减少时间浪费,积累人力资本。积极学习高门槛系统化的知识,特别是专业的投资知识;
3. 发扬创客DIY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生活中的多面手,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服务消费;
4. 保护身体健康,维持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采用证据充分的保健措施;
5. 尽量做到较高的长期收益率水平、可控的回撤,方法已经讲过了:积极的资产配置+分散化投资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老一辈觉得在国企、事业单位工作很稳定,工资比投资更“靠谱”,更“务正业”。他们的看法值得吸收借鉴。认真工作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钱少的时候做加法比乘法有效。另外,带来稳定现金流的工作类似固收资产,给加仓提供弹药,也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稳定”的工资上,是极其危险的。远有职场危机,近有疫情期间降薪的教训,更不用说工作和家庭、健康难以平衡。投资需要分散化,人生能力和收入来源更需要分散化,才能有效抵抗风险,保护健康,照顾家庭,在社会竞争中多一分筹码,少一片焦虑。
除此之外,投资能坚持这么久,也源于及时反馈和兴趣:
所谓反馈,一方面是投资赚钱尝到了甜头,会投入更多精力,投资这么多年,最开心的时刻是投资收益和工资收入金叉的那一刻。另一方面,投资帮助我成为更好的人。人的成败在现实社会中很难衡量,做对做错不能得到及时反馈,等醒悟过来已为时已晚。而金融市场是量化的现实社会,贪婪,恐惧,愚蠢能得到有效及时的反馈,市场女王的皮鞭从不留情。投资久了,情绪更稳定,更敬畏世界的不确定性,面对成功多一分谦逊,面对失败多一分豁达。
所谓兴趣,有对几亿真人在线做投资游戏的兴趣,也有认识世界、探寻真理的乐趣。得到真知的同时也得到经济奖励,*是人生一大乐事。
送给股市萌新们的三句话
对于刚开始投资的新人,需要特别谈一下线性思维的危害,就是简单认为历史高收益代表未来高收益。新人往往依赖简单的收益率数据或者榜单来选择基金。其实还是应该多做业绩分解、归因,搞清楚过去的良好业绩,是源于贝塔(随着市场水涨船高)、风格(押对了大小盘、价值成长)、是行业(选了好赛道)还是个股(选股alpha),或者打新、交易能力。股市估值不能无限提升,债券价格也不会涨到天上,个别行业不可能脱离整体环境无限扩张市值。如果基金主要靠这些赚钱,很有可能发生均值回归,未来的收益反而变差,是需要警惕的。
我相信金融理论和模型能帮我们避一些坑,可作为有效的信息处理器。但对行业、人性的洞察力是alpha的源头,为金融模型提供有效的输入。 缺乏洞察力,单纯依赖模型和统计,结果不会比算命好。
《孙子·谋攻篇》里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很适用于投资:
知己:自己的长处短处,能承担多少风险,打算在哪个方向努力或主动偏离市场共识,打算把哪些方向委托给市场或专业机构。
知彼:对人性的认知,对金融市场的认知,对投资标的的认知,对国情、世界的认知。
未来的投资路还很远,想送给自己也送给看到这篇文章的投资者三句话:
• 无财作力:勤俭原始积累
• 少有斗智:尽早入市,多学高门槛的专业知识
• 既饶争时:做时间和风险的朋友,获取长期稳定收益。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基金论坛》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基金论坛、基金450002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