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阿尔特2021年10月18日在三季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74万户,较上期(2021年6月30日)增加4034户,增幅达30.16%。
阿尔特股东户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年9月30日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3.81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1.5万~2.5万区间占比*,为26.76%,阿尔特也处在该区间范围内。
汽车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自2021年5月20日以来,公司股东户数连续3期上涨,截至目前增幅为45.77%。2021年5月20日至2021年9月30日区间股价上涨17.60%。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股本为3.06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2.45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1.83万股下降至1.41万股,户均流通市值46.11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阿尔特户均持有流通市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年9月30日,汽车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28.53万元。其中,25.82%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0万~18万区间内。
汽车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教育部今年新增一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约13亿元,其中10亿元拟分配给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
其中,滋蕙计划2亿元,用于资助中西部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一次性补助其从家庭所在地到被录取院校之间的交通费和入学后短期生活费;
励耕计划6.25亿元,用于资助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教师,及试点开展资助中西部农村地区音体美走教教师,支持开展特殊、急需的教师培训;
润雨计划1.75亿元,用于资助救助遭遇突发灾害、紧急事件或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特殊困难的学校和教育事业相关单位等。(光明日报全媒体
光明日报
阿尔特(300825)2020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
一、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全员在经营管理层的带领下,全面而有序的推进各项工作。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导致公司及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各企业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延迟复工复产情形。由于公司的主营业务处于汽车整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如公司主要提供服务的整车生产企业延期开工,会直接影响公司在执行项目的开展进度、收入确认时点及回款情况,致使公司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2020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40.7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561.5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63%。其中,燃油汽车整车设计实现营业收入7,776.6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3.19%;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实现营业收入25,333.7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5.53%。
1、技术研发情况
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抓住产业智能化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政府近年来针对智能汽车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鼓励行业发展。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和供应商都把与汽车智能化相关的业务作为未来业务重点。公司也在相关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
(1)在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研发方面,公司主要进行了特定区域内的自动驾驶的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线控底盘技术、路径规划及定位技术等,开发成果包括自动驾驶功能模型、通用化的算法平台以及自动驾驶功能规范,完成了多台自动驾驶功能样车,可进行自动驾驶功能的模型优化、测试、体验。针对特定场景需求的无人驾驶车型已完成造型及总布置冻结,目前正在进行结构设计及供应商预定点,已经初步具备为客户提供低速场景下自动驾驶设计和自动驾驶车型改制方案的能力。
(2)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方向的重要体现载体,也是整车智能化特性能够被用户进行体验的窗口,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软件定义功能的产品形态将把座舱打造成驾驶员与汽车内外连接的移动空间。公司对于智能座舱的研究,主要从整车使用场景出发,研究座舱的各项功能定义,形成相应的功能规范,并基于功能定义搭建座舱域的硬件架构、软件架构,对相应的硬件进行选型研究。通过研发,目前公司已具备为客户提供座舱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3)随着整车电子电器功能的愈加复杂,现有的分布式电子电器架构已经不能满足整车对于电器系统安全性、兼容性、可靠性的要求,为应对未来车辆发展趋势,新型的域集中式电子电器架构技术成为各大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新的关注点,该技术作为整车开发中的顶层设计,也是整车设计公司应该必须具备的能力。公司新型电子电器架构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整车电器功能分析;制定整车功能需求规范以及子系统的设计需求规范;制定诊断和测试规范;进行整车电子电器架构模型设计及仿真分析;整车电源管理策略的开发等。通过引进专业人员,组建专业团队,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目前已具备为客户提供整车电子电器架构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在功能架构、物理架构方面具备全面的开发能力;在网络架构、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方面能够提供技术咨询和工程服务。
(4)公司加大了混合动力技术能力建设,已拥有完整的混合动力总成产业化团队,具备发动机设计、开发、制造;动力耦合器设计、开发、制造;电控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公司深度参与了理想汽车已上市车型“理想ONE”的整车设计及相关方案确定。同时,公司已通过合资成立公司的形式与日本技术领先的混动开发团队进行合作,将公司混动开发能力和技术储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业务拓展情况
(1)客户拓展情况
公司始终坚持以服务客户为立足点,强化客户沟通,同时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完善公司营销力量在海内外的布局,稳固现有市场份额,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在保证为现有客户提供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开拓了华晨鑫源、宜宾凯翼等客户,并基于与理想汽车长期合作所建立的信任基础,与理想汽车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意向,合作内容覆盖工程开发及同步工程各专业。在与客户的各类业务合作中,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2020年初,公司受邀参加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2019年供应商采购大会,获选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65家零搬入不良供应商”。
(2)参与设计车型情况
公司参与设计的车型中已成功上市的包括理想ONE、一汽红旗H5、一汽红旗HS5、一汽红旗HS7、一汽奔腾T77、一汽奔腾T99、一汽轿车奔腾B70、一汽大众捷达、一汽大众迈腾、一汽大众高尔夫7、一汽大众速腾、一汽大众宝来、蔚领、一汽大众高尔夫嘉旅、一汽佳宝V75L、V75、北汽B80J、昌河Q25、北汽绅宝X25、北汽绅宝X65、北汽绅宝D50、北汽新能源LITE、北汽新能源ARCFOXα、东风汽车(600006)风神AX5、东风汽车风神AX4、沈阳金杯运赢、启辰T70、启辰T90、启辰D60、吉利GS、帝豪GL/帝豪C7、广汽本田VE-1、东风本田XNV、小鹏G3、合众哪吒N01、合众哪吒U、天际ME07等。
(3)业务布局情况
投资公司柳州菱特研发的V6型发动机为多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成功完成了搭载试验,并且已为部分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进行批量配套,预计2020年底完成数千台配套,2021年配套台数将超过一万台。同时柳州菱特正在积极拓展其他战略客户,进行相关搭载匹配试验。
控股子公司四川新能源公司致力于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动力系统的研发和制造。目前主要完成了4种减速器、3种耦合器、2种增程器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2018年11月已经开始为多家合资品牌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进行批量配套。除此之外,还为多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及全球知名德系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进行了搭载试验,预计2021年将开始进行批量配套,并预计在8年内完成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及上述德系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规划需求300万余台。
为了进一步提升海外子公司的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积极完善公司产业链布局,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全资子公司有限会社IAT拟由有限会社整体变更为株式会社并由公司为其增资的相关议案;2020年7月,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对美国子公司增资的相关议案,同时审议通过了在马来西亚设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汽车设计、汽车改装相关业务的议案。
为了进一步增强增程式混合系统开发及产业化的技术内核,2020年7月9日,公司董事会通过了有限会社IAT与日本BST公司合资成立从事汽车电动及混动系统开发及销售相关业务的公司议案。日本BST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深耕增程式混合和插电式混动系统多年,拥有多项专利技术。此次与日本BST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系强强联合,有利于战略资源互补。
在电动车研发产业化升级方面,公司还与宁德时代(300750)、日本伊藤忠商社达成战略合作,将利用三方的优势资源开展商用电动车研发和日本市场的业务开拓。
立足于智能座舱在整车智能化产业链上的重要意义,公司于2020年8月14日经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拟与宇信科技(300674)各出资人民币1,000万元成立合资公司的相关议案。合资公司将主要从事汽车电子产品、通讯产品研发及销售相关业务。公司在汽车设计行业具备丰富的汽车专业相关知识和客户资源,而宇信科技具备深厚的金融网络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多元的专业软件人才储备,合资公司的主要技术专家均为具备多年车载软件研发经验,具有多个量产车型座舱产品架构设计工作经历的专业人才。公司与宇信科技的优势资源融合,将进一步助力公司在智能网联领域的深耕和拓展。
二、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汽车行业相关的风险 公司的核心业务主要是为各大汽车生产企业提供整车设计服务,汽车设计服务行业是汽车行业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下游汽车制造行业市场需求情况决定了上游汽车设计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销量2017年至2019年逐年下降,2020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6.8%和16.9%,国内汽车产业呈现短期低迷状态。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与政策因素的变化,汽车行业出现一定波动。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政策方向,会较大程度上影响到汽车设计行业的发展。如果受经济周期影响,汽车行业出现周期性波动而公司未能对其有合理的预期并相应调整公司的经营行为,则将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实时关注汽车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变化及国家政策导向,适时调整公司经营策略,从而降低行业波动的影响。同时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供更多具有高技术含量和更专业化的汽车整车设计服务,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市场竞争的风险 国内独立汽车设计公司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处于成长阶段,行业内企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随着公司技术水平的提高,公司的业务范围将向附加值更高的高端市场渗透,直接与国内外*汽车设计公司在高端设计领域进行竞争。国内其他汽车设计公司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生产企业加大对自身研发团队的支持从而降低汽车设计研发的委外比例、国外独立汽车设计公司加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拓展力度从而使国内汽车设计市场的竞争加剧等,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应对措施:公司将以整车设计业务为依托,从深度和广度上深入挖掘与客户的合作点,积极主动为客户提供服务,不断提高公司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公司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奖励制度相结合的优势,开发更多更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同时通过与知名汽车企业进行合作研发的方式,增强公司在前沿技术上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保持公司的领先地位。 3、人才流失的风险 汽车设计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近年来,公司技术人才队伍保持稳定,流失率较低,但由于汽车设计行业的技术骨干人员整体偏少,随着汽车设计行业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于汽车设计人才的需求将逐渐增加,如果核心技术人员外流,将对公司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继续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把提高员工素质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并完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机制,以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机遇吸引并留住人才。同时,为做好公司人才储备工作,公司先后制定了技术职称管理方案、技术培训管理方案、技能培训讲师管理方案等针对公司设计人员的培育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汽车设计人才快速提升。从而*限度降低人才流失对公司的风险。 4、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技术含量高,技术资料是公司的核心机密。公司的技术资料主要提供给设计项目涉及的汽车生产企业及供应商。为防止技术泄密,公司在与客户和供应商签订业务合同时约定了保密条款以及泄密、侵权责任的追究、补偿条款。此外,公司的设计业务均由技术人员完成,为防止技术资料从内部泄密,公司与所有技术人员均签订了《保密协议》,且通过分块设计、内部隔离、网络系统和文件加密等手段防止内部泄密。公司成立以来,尚未出现重大的技术泄密事件。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和管理难度的增加,如果保密措施执行不力,则公司的核心技术和技术资料存在泄密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通过制定严格的保密措施,尽*努力避免核心技术和技术资料的泄密风险。公司分别设置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措施、文件资料保密措施、会议保密措施、涉密载体管理措施、试验车辆保密措施、外事、接待、对外交流保密等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核心技术和技术资料的泄密风险。 5、新冠疫情影响的风险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公司子公司遍布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公司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背景下,若全球疫情出现不可控局势,将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从而影响公司的业务拓展,导致公司未来经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为应对疫情及稳定经济增长,国家也作出了一系列如税收优惠、疫情补贴等的积极举措,相信最终会全面战胜疫情。同时,公司将持续严格落实各项防疫要求,防控疫情发生。并在公司战略规划、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及时审慎作出相应改进,从而*程度降低疫情爆发为公司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力资源优势 (1)高端人才优势 公司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为保证竞争优势及行业领先地位,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熟悉整车开发全过程的项目管理人才,并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技术全面、管理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员工1,443人,其中拥有硕士、博士学历77人,本科学历1,034人,研发人员总数为1,169人,占公司总人数的81.01%。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对人员结构进行了优化,并重点优化燃油整车业务专业,不断提升中*工程师、设计师技术水平,在新业务模块如电动车(电池、电机、电控方向)、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方向增加人员投入。 公司拥有丰富的国内外人才储备,为提高设计开发能力,还持续聘请了多名外国专家为公司提供技术服务,这些专家拥有意大利博通、宝马美国设计中心、通用汽车、日本三菱、梅赛德斯奔驰、日产、五十铃、韩国现代、捷豹路虎、起亚等世界*汽车企业及设计公司的多年开发经验,尤其在汽车整车、造型、发动机、耦合器、减速器及新能源汽车设计开发等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 2、业务优势 (1)业务覆盖整车设计全产业链 公司业务包括商品企划、造型创意、工程可行性分析、结构设计、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动力总成设计、性能开发、SE同步工程、样车试制及管理、样车试验及管理,覆盖汽车整车设计的全产业链。 (2)产品、服务多元化 公司整车设计服务包括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成功设计超过200款整车车型,客户覆盖百余家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从轿车(A00级到C级)、SUV、MPV到商用车的多种车型。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整车设计经验,公司不断拓展特种车型的开发业务,如:无人驾驶物流车、观光车,均得到客户一致好评。 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公司逐年增加研发投入,先后为一汽集团、北汽集团、陕汽集团等国内大型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以及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天际汽车等多家新兴汽车生产企业开发了多款纯电动汽车。 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开发业务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子公司四川新能源的减速器已经为两款合资品牌的电动车进行批量配套;柳州菱特研发并生产的V6型发动机已为国内某自主品牌越野车进行批量配套。 (3)业务规划与时俱进 公司一直秉持“专注于品质,精心于服务”的服务理念。近年来,国内普通用户对车辆的要求正在从“性价比方向”向“品质-功能方向”转变,这种转变对汽车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作为整车设计服务商,也需要适应市场和客户的要求对业务进行调整。 在公司全员的努力下,目前多个适应新型开发要求的新业务从团队建设、流程体系、技术能力上已经非常成熟,在多个量产项目上进行实践应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开发经验,在业内有较强竞争力。为满足客户和用户对整车品质的要求,公司设立了精致工程业务,在整车设计过程中对整车感官品质进行同步评价,并给出解决方案;为应对汽车愈来愈复杂的电器功能要求,设立了功能安全业务,从整车和系统层面进行功能安全管理;设立了电子电器架构开发业务,具备根据整车电子电器功能定义全新开发平台化的、可演化的架构方案的能力;设立了轻量化开发业务,在产品开发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轻量化管理,达成既定的轻量化目标。 3、技术优势 (1)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拥有590项专利及26项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553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上述核心技术和专利是公司强大技术实力的体现,是保持公司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 (2)拥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持 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和专业人员的定期维护更新,形成法规标准数据库。标准数据库下设国内标准数据库、海外标准数据库及企业自有标准数据库,其中:国内标准数据库包括国家、地方、行业、团体标准等标准,共有5000多项标准;海外数据库包含欧盟、美国、德国、日本等主流国家标准及东盟、印度、巴西、海湾国家等新兴市场国家标准,共计2000余项标准;由公司各专业编制的企业标准共计600余项。强大的法规标准数据库为项目提供有力的法规标准支持,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水准,加速了开发效率,为公司增强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3)拥有*前瞻水平的汽车造型设计能力 公司的汽车造型设计业务完整,涵盖造型趋势分析、概念草图设计、效果图设计、小比例模型制作、全比例模型制作、数字模型制作、概念车设计及同步工程可能性分析。公司整体造型设计能力国内领先,在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并具有国际影响力,公司始终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的汽车设计平台。造型团队成员多数来自知名高校的工业设计和汽车设计专业,毕业于美国ArtCenterCollegeofDesign、美国CollegeforCreativeStudies、英国考文垂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全球知名设计院校的交通工具设计或工业设计专业,参与过百余款车型的造型设计工作。同时,公司通过与日产、本田、奔驰、大众等国际大型企业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在业务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通过在欧美、亚洲等区域投资设立子公司及缔结战略合作关系等方式,分别设立了美国洛杉矶、意大利都灵、日本东京、北京和上海为主的五大造型创意中心,逐步具备了具有*前瞻水平的造型创意能力。 (4)掌握新能源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 公司是国内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中较早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的企业,具备电控系统、电驱动系统和电源系统的开发设计能力。先后为一汽集团、北汽集团、陕汽集团、江铃汽车(000550)、日产、本田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以及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天际汽车等国内知名新兴汽车生产企业开发纯电动汽车。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开发中关键技术的投入和关键人才的培养,在整车层面,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 首先,在三电系统研发领域,公司具备整车控制器(VCU)软硬件的开发能力,拥有先进的在环测试台架,可对软硬件进行全方位测试验证;具备电池包与整车的匹配、优化设计、性能仿真分析的能力,具备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的开发能力;具备驱动电机的选型计算、性能参数的匹配优化、整车集成能力,已为国内外多家知名车企进行了三电系统的开发。 其次,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公司已掌握了关键零部件的选型、系统的搭载匹配、动力性经济型性的计算优化、系统及整车的热管理分析等技术,可为客户提供燃料电池汽车的设计开发服务。 最后,作为新能源汽车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引导下,混合动力车型被国内越来越多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列入产品规划中。公司自2015年开始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型的开发和研制工作,2016年6月第一台PHEV功能样车装配完成,2016年12月第二批(2台)优化功能样车完成,2017年3月完成PHEV动力系统冬季低温环境下的低温冷启动和低温环境动力总成的标定。公司的PHEV技术在多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相关车型上得到应用。 4、客户优势 丰富和资信良好的客户群体,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公司的客户中国际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包括本田、日产等,国内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一汽集团、上汽集团(600104)、东风汽车、长安集团、北汽集团、陕汽集团、吉利集团、江铃汽车等,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一汽大众、广汽本田、东风本田、长安铃木等。公司在与已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推动与新兴汽车生产企业的合作,累计参与了十余家新兴汽车生产企业的整车设计工作,如: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天际汽车、威马汽车等。近年来,公司也积极开展与汽车行业关联比较紧密的电商巨头、汽车零部件生产厂等的合作,拓宽了公司的客户群体,如:日本伊藤忠商社、三快在线科技(美团全资子公司)、宁德时代等。
今日阿尔特(300825)盘中创60日新高,收盘报17.83元。
2022年4月24日,中国银河研究员石金漫,杨策发布了对阿尔特的研报《研发设计与智能智造双轮驱动,探索整车ODM为持续增长蓄能》,该研报对阿尔特给出“买入”评级。研报中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2/4.36/5.78亿元,对应EPS1.00/1.31/1.74元,对应PE18X/14X/10X,维持“推荐”评级。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该研报作者对此股的盈利预测准确度为79.56%。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计算显示,对该股盈利预测较准的分析师团队为中金公司的常菁、邓学。
阿尔特(300825)个股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阿尔特股票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阿尔特股票股吧、教育部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