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不上市公司,中国不上市的巨头

2022-07-18 17:38:50 证券 xcsgjz

中国十大不上市公司



本文目录一览:



字节还有多久上市,可能牵动了很多投资人的心。但卡在上市门前的,又何止字节?

字节 12 轮融资记录(不完全)| Crunchbase

5 月 6 日,字节跳动(中国香港)有限公司已更名为抖音集团(中国香港)有限公司,似乎有业务分拆独立上市的意思。另一方面,字节还聘请了在上市、融资项目上经验丰富的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准(Julie Gao)加入字节跳动,接替周受资出任CFO,又给这一消息增加了可信度。不过话说回来,距离字节完成 40 亿美元 Pre-IPO 融资已经过去了 4 年,如今融资金额更是达到了 80 亿,现在已经是全球*的独角兽企业,面对的投资人退出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这也不是字节一家独有的问题。这两年互联网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上市环境越发收紧,不少融资金额超过数十亿美金的公司,还卡在上市节点前。近日,美国数据分析公司Crunchbase 恰巧发布了 2022 全球独角兽公司榜单,按投后估值进行排名,共列出了 1300 多家公司,每天进行一次更新。这批还未上市,但有着*估值的独角兽公司共筹集了 7660 亿美金,总估值到达了 4.5 万亿美金。

全球 1300+ 家独角兽中,中国公司 242 家

在榜上全球 1300 多家公司中,中国公司共占据了 242 家(可能会随更新波动),在数量上占总榜的 18.3%,仅次于美国。其中,全球 TOP10 独角兽为(单位:美元):

全球估值 Top10 独角兽 | 数据Crunchbase

而中国公司估值在 100 亿美元以上的有:

估值超过 100 亿美金的中国独角兽企业 | 数据Crunchbase

因为篇幅有限,这篇文章,我们就白鲸出海主要关注的赛道,来做盘点,包括泛娱乐、DTC 品牌、以及那些年没有上成市的工具们。

除了字节,泛娱乐赛道还有哪些独角兽没上市?

字节——1800 亿美金的巨型独角兽

在这项榜单中,*的独角兽自不必说,字节跳动凭借 1800 亿美元的估值居榜单之首。

富途牛牛

现在这只巨型独角兽,很可能拆分上市。其中一部分是监管问题,2020 年水逆期虽然已经过去,但在去全球化大趋势下,海外业务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另一部分就是投资人的退出压力,字节成立至今已经融资 80 亿美金。

如果将国内和海外业务合在一起看,字节自然是全球范围内*想象空间的公司,TikTok 在全球大部分市场基本确立 No.1 的位置,商业化也刚起步。但在广告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TikTok For Business 进入多个渠道榜单;电商方面,2022 年 4 月 TikTok 单日全球 GMV 也增长到了 640 万美金。当然问题也还很多,例如在某些市场流量尝试转化为电商收入时的“失灵”。

白鲸出海根据 AppsFlyer 数据绘制

但 TikTok 即便前景明朗,海外监管环境依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改名分拆业务和引入* IPO 法务任 CFO 是分散投资人退出压力的一个有效方法,但这个时间点相比于快手上市时,确实环境差了许多。

我们回看短视频第一股快手上市时,市场当时给了非常积极的反馈。2021 年 2 月 5 日,快手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上市,首日在港交所开盘上涨 193.913%,报 338 港元,成交量 92.422 亿元,总市值 1.39 万亿港元。但经过一年之后,从 338 港元一路跌到了如今的 87 港元,大约跌去了 75%。

快手自上市至今股价走势图 |

而相应地,快手的财务表现,并没有很差。在收入方面,由 2020 年的 588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811 亿元,主要得益于线上营销服务同比 95.2% 的增长和其他服务(主要由电商发展推动)同比99.9% 的增长,广告和电商比较重要的两条线在稳步推进。只是,相较于抖音,全球化脚步要慢太多,而且已经基本从全球化变成了“区域化”。

相比之下,根据网上的公开数据,2021 年字节营收达到 580 亿美元,约合 3678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70%,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内,抖音也还在探索本地服务等赛道进一步推动增长,为上市做准备,虽然抖音对此不予置评。如果抖音上市成行,在这个时间点,资本市场对市场份额更大、商业化成绩更好的抖音,给出怎样的反馈,还是比较令人期待的。而 TikTok 最终的命运,不仅是其自己,也是立志做全球化的多数企业的关注对象。

同样被卡在上市门前的小红书,做出海和交易场

紧跟字节跳动之后,分享生活方式和种草的社交媒体小红书是泛娱乐社交赛道第二大独角兽。在2021 年 4 月,路透社曾报道小红书计划赴美 IPO,后被传暂停。10 月赴港 IPO 的传闻也被否认。不过去年年底淡马锡和腾讯领投的新一轮 5 亿美元的融资把小红书的投后估值抬到了 200 亿美元,融资总金额 9.18亿 美元。

小红书融资历史 | Crunchbase

目前小红书的估值是字节的 1/9,但收入方面有些能力不足、且偏科严重。根据晚点 LastPost 的消息,小红书 2020 年营收约为 7.5 亿至 10 亿美金,包括广告和电商两部分。广告业务营收占比约80%,电商业务占比约 20%。其中广告营收实现 3 倍增长;电商 GMV(含自营和第三方电商)达到 10 亿美元,电商业务整体货币化率预计在 15%~20%。对于货币化率这一块,小红书在 2020 年 7 月出过一个降低佣金的通知,为了缓解疫情下市场的压力,将商城基础佣金率下降至 5%。相较之下,快手的电商货币化率为 1% 多一点,拼多多大概在 3%,淘宝为 3.7%,京东 7% 左右。

结构上,80% 的广告收入占比,和小红书“种草”属性极强、但“拔草”功能相对较弱,其实是匹配的,但这样的收入占比又是不利于社区发展的。和很多平台一样,小红书也面临着平衡收入结构的难题。相比于其他互联网公司,例如 B 站、抖音、快手,小红书在广告收入上仅高于 B 站,但 2021年 B 站的广告收入仅占总收入的 23.3%。

2021年,各互联网公司广告收入对比 | 天风证券

面对用户更多通过社区分享、种草笔记来了解产品,然后通过其他的电商平台“拔草”的难题,小红书在电商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改变。除了切断淘宝外链、推行“号店一体”、入局直播等方式尝试构建闭环,小红书更希望发挥自己在社区建设上的优势。在这个思路的引领下,公司选择成为一个“交易场”,利用其颇具文化气息的社区氛围,为消费者打造出一种“逛街”般的体验。在小红书设计了店铺账号可以在笔记中插入商品的功能后,用户刷着刷着就可以“进店”,看到喜欢的就直接点进去买下,形成一种独特的“线上逛街”,把文化氛围和消费综合起来。不过这种模式是否可行、GMV 体量是否足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在上市的时候,能够让投资人看到更大的商业化空间,小红书的另一个动作是,出海。根据广大大数据,小红书在过去两年时间里累计在海外投放了 17600 条去重广告素材。而近几个月,主要在中国港澳台和马来西亚的广告投放开始增加,而这些地区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是,都有大量的华人群体,背后是小红书比较“简约”的出海思路。

小红书在各地的广告投放量 | App Growing Global

小红书在各地广告投放的地区占比 | App Growing Global

小红书在推特的运营 | 小红书推特

在社交媒体的运营方面,小红书也仅在推特上保持日更,在 6 月 8 号这天还借势高考分享一些小红书的手作内容。只不过粉丝数量实在太少,几乎看不到评论区的粉丝互动。一位接近小红书的人士也曾向虎嗅表示,小红书至今没有出海业务独立负责人,甚至未对不同国家用户进行分区运营。这么看来,小红书仍需在调整自身产品和明晰发展方向上做出努力。

从以上的情况也可以看出,与字节这样坚定全球化的公司相比,小红书的出海脚步显得有些游移不定。但确定的是,字节可是看上了小红书的“种草”赛道,想要在海外做出另一个“小红书”。

Lemon8 应用界面 | App Growing Global

我们反观字节版本的海外“种草”应用「Lemon8」,相较小红书有更强的针对性。广告投放一半以上部署在美妆产业成熟的日本,目前已经累计超百万次下载,在生活榜始终保持着前十的排名。并且已经向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拓展。

面对字节的竞争压力,小红书于 2021 年 2 月也在日本推出了新产品「Uniik」。和 Lemon8 的图文模式类似,但 Uniik 聚焦于更细分的穿搭种草。并且在 6 月 17 日还计划在东京举行“Uniik 时尚之夜”大型活动,邀请了众多时尚名人和特约嘉宾。目前,Uniik 已经突破了 20 万下载,虽然距离 Lemon8 的百万下载量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在“生活方式”的排行榜上,近期 Uniik 一直在稳步攀升。

Uniik界面 | SensorTower

Uniik 在日本 iPhone 设备上 5.15-6.13 历史排名变化 | data.ai

同样受困于商业化的

与女性用户偏多的小红书相反,男性用户占主流的“体育论坛”虽然也迈进了 10 亿美元的门槛,但是也面临着商业化难题。在目标用户群体方面,自 2004 年前身 hoopCHINA 篮球论坛建立以来,从篮球论坛发展出门户、赛事、游戏等多元业务。可以看到,这些元素所指向的主要都是男性群体。的 CEO 程杭也曾表示,男人喜欢和男人在一起。因而在外界,也往往被嘲为“直男”社区。

这也导致了商业化难题,在广告和电商,互联网最主要的两大主流商业模式下,都不吃香。而以兴趣聚集的社区模式下,用户对于商业化也更反感。回溯过去几年,做出的一些商业化尝试走得并不顺利。2012 年推出“识货”,2015 年推出“毒”,也就是后来的“得物 APP”,还受到“炒鞋”和“假货”事件的不良影响。得物在 2018、2019 年进行过三次融资,在 A 轮后融资达到 10 亿美元。但据程杭表示,截至 2020 下半年,的收入仍以广告为主,占比 48%,电商和创新业务分别占 38% 和 14%。

据新浪科技消息,得物目前估值超过 100 亿美元,字节正在考虑出售得物的少数股份。目前仍有有得物 15% 的股权。囿于缺少硬性的盈利能力,面临着体育社区粉丝流量变现难的问题,在 16 年和 19 年两次冲刺上市的结果都不太理想。

得物融资历史 | 企查查

电商、品牌赛道上的独角兽还有几何?

泛娱乐赛道之外,电商、品牌赛道下也有不少还未上市的独角兽公司。这些公司被笔者粗暴地分为了 3 类,第一类是主要以线下方式渗透海外市场的品牌,包括元气森林、喜茶、蜜雪冰城以及 KK 集团(KK 集团 2021 年 11 月向港交所递交 IPO 申请,但近日显示上市材料失效);第二类是销售单价较高、带“电”类产品的大疆、坚果投影以及九号公司(或许 Crunchbse 的统计有误,九号公司已经在科创板上市);最后,也是我们这次关注的一类,则是以销售服装为主的 SHEIN、PatPat、Cider 和 Jollychic。

多次网传上市,估值千亿美金的 SHEIN 和他的学徒们

SHEIN 估值千亿美金,今年 4 月完成了 F 轮融资,总融资金额 21 亿美金,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老虎基金、IDG 等实力玩家,离上市似乎就差临门一脚。其实从 2020 年开始,就常有 SHEIN 即将上市的消息爆出来,SHEIN 要么出面否认,要么干脆摆烂不作回应。

从 SHEIN 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它在全球扩张的脚步就越来越快。目前 SHEIN 旗下共有 11 个品牌,大类上覆盖女装、彩妆、3C、宠物用品及服饰,细分类目上覆盖泳衣、休闲服装、内衣等。在出海市场上,除了*的美国市场,SHEIN 在中东、拉美、日本市场的也有很大声量,相比之下,在东南亚的成绩要差一些,2021 年,SHEIN 还退出了东南亚*的市场印尼。

而在业务模式短期内不会变化、绝大多数出海市场都已经覆盖到的当下,SHEIN 最近 1 年在做的事情基本可以总结为 2 点。

第一,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生产在中国,利用柔性供应链和数字化运营提高上新频率、缩短生产时间,小包直邮至海外,这是 SHEIN 已经跑通的模式,SHEIN 的速度已经是目前的天花板,似乎没有什么提升空间了。于是,SHEIN 开始拉近生产端与销售端的距离。

今年 3 月,巴西媒体 NEOFEED 报道称,徐仰天亲自去巴西对接当地的供应商,且已经在当地建立了分公司,如果产品在当地生产、在当地销售,就可以将履约效率提升一整个层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当地政府对于海外平台的“抵制”。

另外,SHEIN 在其*的市场美国也有动作,据 IndyStar 报道,SHEIN 宣布将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怀特斯顿开设一个新的配送中心,预计将为当地提供 850 多个岗位。此举明显也是为了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另一个目的就是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 SHEIN 在做的第二件事。

一切对快时尚产业的诟病,SHEIN 都逃不过,例如设计抄袭、环境污染等等。而与任何国际化品牌相同,发展到一定阶段,SHEIN 一定要展示出解决争议的决心。4 月份,SHEIN 宣布推出一条环保产品线 evoluSHEIN,产品原材料和包装上都由经过全球回收标准(Global Recycled Standard)认证过的供应商生产。而在 6 月,SHEIN 又宣布设立一个 5000 万美元的基金,用来解决纺织品浪费以及处理不当的问题。

SHEIN 同类的 PatPat 和 Cider 也在稳步发展中。

PatPat *一轮融资获得了软银的 1.6 亿美元,这是 PatPat 的 D 轮融资,之前的资方还包括红杉中国、IDG 资本等。PatPat 在打法上与 SHEIN 十分相似,尤其注重深耕社媒运营。笔者注意到,从今年 2 月以来,PatPat 会在 Instagram 内以每个月 3-4 次的频率进行直播,每次直播时长在 1 小时左右。而每次直播的观看量基本在 4k-10k。而在 TikTok 上,PatPat 从 2021 年 11 月份左右就开始直播了。

相比于 SHEIN 和 PatPat,Cider 的成立时间更晚,融资轮次也较早,处于低调发展阶段。Cider 的服装被不少 Kpop 女团成员作为打歌服,近期品牌也在利用 Kpop 来为品牌扩大知名度。

SHEIN 和它的学徒都还在快速发展,不过 SHEIN 似乎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上市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赶早没赶巧,谁是压到 JollyChic 的最后一根稻草?

JollyChic 的融资交易停在 2019 年,截至 C 轮,共融资 9580 万美元。这个成立于 2012 年的企业在 2022 年 1 月传出关停消息之后就再没有新闻出现了。

笔者查看 Jollychic 官网时,会有产品展示,但无法查看详情;而在 App 端,部分产品可以加入购物车,但显示订单无法履约。不过奇怪的是,JollyChic 的 App 仍然在沙特购物类下载榜第 68 位,而广大大数据也显示,JollyChic 的 App 近 90 天仍有投放。有了解具体情况的读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不论怎样,可以确认的是,JollyChic 目前的业务确实陷入了停滞。在 2022 年之前,就已经几次传出 JollyChic 现金流断裂,给供应商的货款交不上的情况。而现金流断裂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销售额不及预期,但投入太重。

JollyChic 早于 SHEIN 在中东开疆扩土,在物流履约上做了较深的市场调研,也投入了大量精力,深耕物流算是收获了回报,让 JollyChic 较早的在中东站稳脚跟。可是在后期,JollyChic 在打通支付、仓储等方面都采用了亲自动手的方式,这就让 JollyChic 的前期投入变得非常重。与之相比,SHEIN 在中东的物流、支付、仓储都找了服务商来完成,虽然这也与中东不是 SHEIN 最重要的战场有关,但中东的支付、物流之复杂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而疫情可能做了 JollyChic 关停的催化剂,如果没有疫情对销量和物流的影响,JollyChic 会不会成功解决困境呢?

上市无望的工具类 App 们,都走向了 toB 营销

除了以上这些备受关心的赛道之外,榜单中还有一类出海企业,是当年的出海先锋部队,也跑出过猎豹、触宝这样的在美上市公司。但随着应用商店平台环境和政策的变化、以及智能手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成熟,古早工具类 App 逐渐淡出舞台,而这些公司也基本放弃了上市这条路线,有的还在应对环境做出变化。

大体看上去,因为上文中的原因,这类公司在几年前已经停止融资,而且一般来讲早期做工具类出海的公司,广告收入不低,因此融资需求也并不大。

其中,酷量科技在 2016-2017 年进行了三次融资,共筹集了 3.95 亿美元;APUS 只在 2014 和2015 年进行两次融资,拿到 1.16 亿美元;WiFi *钥匙在 2008、2015、2017 年分别有三次融资,共融资 5200 万美元。其中 APUS 和 WiFi *钥匙有过或者传出过 IPO 计划,但是后来也没有了下文。

面对市场变化,各家公司也都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就目前来看,DotC United Group 早年在海外市场上线的《Swift Wifi》、《FlashKeyboard》、《SUPO Cleaner》等多款累积了不错口碑的产品都已经下线,工具类开发者账号下只剩下 4 款主题键盘应用。

DOTC 产品列表 | 图源:data.ai

在保留部分工具类应用的同时,酷量选择了很多工具厂商转型的常用道路,做游戏,而其实酷量也并非转型,而是和猎豹一样,比较早就布局了游戏赛道,但与贝塔游戏等从工具出海转型而来的厂商相比,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其旗下的 TeebikGames 自 2015 至 2022 年在 Google Play 上共推出了 16 款游戏,涉及策略、休闲、角色扮演等各种类型。根据 SensorTower 的数据,其中大部分的全球下载量和 5 月收入都低于 5k,有《Caravan Clash》和《Galaxy Reavers 2 - Space RTS》两款成绩相对更好一些,分别属于卡牌和策略类别。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为 to B 的营销推广,包括广告代理和自研程序化广告平台。

而 APUS Group,在创业初始就笃定海外市场,主营手机桌面、上网浏览、搜索引擎、APP 下载、应用管理等工具类服务,获取智能手机用户,并通过接入第三方广告平台向用户展示广告来获取广告收入。APUS 曾在在 2018/2019 年两度冲击 IPO,根据雷帝网消息,公司招股书中披露,在 2015 年、2016 年、2017 年营收分别为 5516 万元、5.85 亿元、9.06 亿元,营业利润也逐年增长,分别为-1.9 亿元、1.51 亿元、2.73 亿元。可能是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且依赖 Google、Facebook、Twitter 这些大客户的原因,APUS 两度 IPO 计划都没能成功。在应用开发方面,近两年 APUS 都没有新应用推出,根据 Sensor Tower 数据,近期仍有更新的应用为《APUS Launcher: Theme》和《APUS Turbo Cleaner: Antivírus》。

*能够搜到的 APUS 的相关资讯就是 2021 年媒体发布的其在郑州落地的“数字基因库”的升级,也就是对 APUS 全球用户画像的构建。从互联网变现来说,可能也是走广告商业化的路径,但并没有听到更多后文。

而在早期抓住了手机流量昂贵的风口、利用广告和金融两条道路变现的 WiFi *钥匙,也和其他几家的情况差不多,基本上没有在海外再推出新产品。但在国内依然在做 WiFi 使用场景,主要面对小微商户提供引流服务。

但如果再看当下的海外市场,工具类 App 不是没有市场了,只是用户需求变了,工具的“定义与范围”也变了,早期工具属性比较明显的「每日瑜伽」、针对用户需求推出的植物识别App「PictureThis」、以及很多在海外收获不错下载与收入的图片视频剪辑 App 和小组件 App,都是“新工具”的新代表,而与之前大家对于工具更重产品的理解不同,如今的工具更要注重对于用户需求的洞察。

结语

进入 2022 年,一级市场创企的投融资进入了更“冷”时期,很多资本裁撤了 TMT 组,据了解一些看消费的投资人也非常谨慎,不再出手。而二级市场的情况,更进一步打击了投资人的信心,商业模式不够清晰的业务、甚至壁垒不够的业务都很难再获得资金支持。以我们最近接触的一些投资项目而言,放在几年前,团队配置、技术壁垒、所在赛道都是很好融资的,但是今年资本给到的反馈是团队不错、但不确定性太大,还要再看看。

大到字节、小红书、SHEIN,小到工具类 App,他们的历史与现状都在表明,创业者需要越来越务实、清醒、能够按照市场变化去调整自身。




国际股市行情*消息

由于通胀高企以及利率上升,企业的盈利预期预计将被大幅下调,而投资者可能会被股市分析师的乐观情绪所蒙蔽。

彭博MLIV Pulse*调查显示,在629名受访者中有65%的人认为,分析师们应该重新调整预期,他们已经“落后于曲线”。

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有62%来自美国和加拿大,21%来自欧洲。受访的不只是专业人士,约36%的受访者是散户投资者。

调查结果表明,与此前一些投行机构的观点一致,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当前分析师的预测普遍过于乐观。大摩首席投资官Lisa Shalett曾将市场分析师比作“车灯前的鹿”。

阿玛蒂全球投资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安娜·麦克唐纳(Anna Macdonald)表示,分析师在考虑经济增长方面可能需要多考虑时间差因素。此前,由于供应链中断,许多公司以较高的价格补充了库存,如今它们将面临需求下滑的状况,因此这些公司的利润可能遭受迅速且极端的打击。

受访者预计,如果经济衰退真的到来,股市可能会受到冲击。其中57%的人认为,比起通胀引发的美债收益率上升,未来一年经济增长萎缩对股市构成的风险更高。散户投资者是*一组更担心通胀会推高收益率的群体。

有多少人认为经济衰退将是未来一年股市面临的更大风险?

这可能部分是因为受访的散户投资者主要来自美国和加拿大,而欧洲人相对而言更担心经济衰退。尽管欧洲央行至今尚未开始加息,但近三分之二的欧洲受访者认为经济衰退是更大的威胁,而在美国和加拿大,这一比例为55%。

欧美公司盈利预期走向悲观

调查显示,71%的欧洲受访者表示,在高通胀和利率上升的宏观背景不断恶化的情况下,股票投资者落后于曲线。64%的欧洲受访者更偏向认为经济衰退是未来一年股市面临的更大风险,而不是更高的收益率(36%)。

德国天然气危机可能会给创纪录的通胀火上浇油,这为欧洲央行加息和经济增长放缓提供了进一步的理由。欧洲投资者对经济衰退和盈利下调的预期更加悲观,企业利润降幅可能会超过美国同行。

高盛策略师也表示,欧洲的积极宏观势头在本季度有所放缓,本季度的通胀水平较高且更具“粘性”,投入成本上升对利润率构成风险。以Sharon Bell为首的策略师指出,旅游休闲、汽车、银行、基础资源和科技行业最容易受到增长放缓、利润率下降、以及潜在的每股收益预期下调的影响。鉴于投入成本上升和名义营收增长放缓,利润预期可能过于乐观。

对于美股,高盛表示,在经济衰退期间,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公司的收益通常会下降13%左右。随后的四个季度内,它们通常会回升17%。数据显示,除了疫情期间,市场反弹往往很缓慢。在经历互联网泡沫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暴跌过后,标准普尔500花了1000多天时间才恢复元气。

Sanford C. Bernstein的策略师表示,过去6个月,美国和欧洲的12个月预期收益增长了7%。与此同时,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机构的经济学家纷纷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后,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世界股票指数暴跌了20%以上。

尽管股票分析师们仍持乐观态度,但目前他们对企业收益的看法也开始变得谨慎。在过去四个月里,花旗集团每周跟踪经济预期的修正大多为下修。而摩根大通的策略师上个月也下调了对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盈利预期。

外汇市场展望

MLIV Pulse还调查了受访者对外汇市场的看法。当被问及2022年下半年哪个地区的外汇市场最被低估时,近五分之一的欧洲受访者选择了欧洲或欧元区。不过,由于经济前景更加悲观,越来越多的外汇交易员正预计,欧元可能最终将跌至与美元平价。

受访者还对美元的前景相对乐观,自美联储加大加息力度以来,美元已经上涨了5%。约35%的受访者认为,美元指数将在第三季度继续上涨,仅24%的人认为会下跌。

三菱银行欧洲全球市场研究主管德里克·赫尔潘尼(Derek Halpenny)表示,高通胀的持续,是美元走势更强劲的基础。




中国十大不上市公司排名

文|王立峰 实习生 吴笛
编辑|王立峰

2021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也是“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反复和国内外局势的多变,科创板公司在这一年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2021年,科创板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8,344.54亿元,同比增长36.86%;实现归母净利润948.41亿元,同比增长75.8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32.21亿元,同比增长73.79%。

总体看来,有近9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41家公司营收翻番;近7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61家公司增幅在***以上,*达18倍。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公司遭遇了严重的亏损。前十大亏损公司,累计亏损额167亿元,实现营收仅251亿元,投入研发费用167亿元。发生亏损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领域,同时也有芯片和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等行业,且过半企业为科创板新上市公司,并且尚未实现盈利。亏损的主因也近乎雷同,以高额的研发支出,以及疲软甚至尚未形成的销售额*代表性。

下表为科创板十大亏损公司基本财务指标:

数据Wind(万得),截至2022年4月30日以前科创板上市公司

第十名:翱捷科技
亏损额:5.89亿元

翱捷科技(688220.SH)在2021年初顶着“国产基带芯片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科创板,但上市首年业绩表现并不理想,以5.894亿元的归母净亏损排名第十。

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高额的研发投入和人力成本。根据财报,2021年,翱捷科技实现营收21.37亿元,同比增长97.69%。与此同时,营业成本为15.57亿元,同比增加89.21%。作为基带芯片行业的后起之秀,翱捷科技需要在研发上不断投入,全年研发费用达10.28亿元。

实际上,以全制式蜂窝基带通信芯片为核心业务的翱捷科技,在头部厂商的挤压之下并不具备市场优势。目前,除翱捷科技外,全球有高通、联发科、海思半导体及紫光展锐掌握该项技术,而上述公司在成立时间和客户粘性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此外,翱捷科技的2G-4G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功能性设备上,而公司尚未掌握应用于智能手机的5G芯片技术。

产能风险同样不容忽视。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行业出现供应链产能不足的情况,以晶圆供应短缺为最。目前,台积电、联电等头部晶圆代工厂是翱捷科技采购晶圆的主要来源。倘若产能吃紧状况持续,将对公司的生产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阿里巴巴是翱捷科技的单一大股东,占总股本比例17.15%。此外,高翎、深创投、TCL、小米也均是其股东。

翱捷科技2021年报

第九名:优刻得
亏损额:6.33亿元

相同的“上市即*”的故事还发生在第三方云计算服务供应商——优刻得(688158.SH)身上。2021年,优刻得的营业收入为29.01亿元,同比增长18.17%,归母净亏损额为6.33亿元,同比扩大84.75%。

在头部厂商的不断蚕食下,留给其他云计算服务公司的市场份额已捉襟见肘。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报告,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中国电信天翼云和亚马逊网络服务的市场份额排名前五,而优刻得已被归入其他。

优刻得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而采取的降价手段,或早已为其巨额亏损埋下隐患。财报显示,2021年,云分发产品已经成为优刻得的第一大营收来源,年内贡献10.75亿元,占总收入的37%,但该业务板块的毛利率为-10.35%,较上年仅增加2.51个百分点。除云分发与存储外,属于优刻得的业务主要发力点——公有云的其他产品线的毛利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产品销售扩大的同时,销售费用也直接增加了50.75%,达2.81亿元。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该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9.04%、8.55%和3.34%。

大股东接连减持、抛售套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预期盈利能力。2021年,优刻得*机构股东也是第二大股东的重元优云减持423万股,第二大机构股东君联博珩减持675万股,合计共减持2.42%的股份。今年一季度,公司再次公告,重元优云拟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合计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1359.29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君联博珩拟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合计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2265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至于减持的原因,则均为自身资金需求。

第八名:迪哲医药
亏损额:6.70亿元

2021年12月10日,专注于恶性肿瘤及免疫性疾病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迪哲医药-U(688192.SH)正式在科创板上市。年内,录得归母净亏损额6.70亿元,同比扩大14.18%。近三年,公司累计亏损超17亿元,并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且核心产品均处于在研状态,尚未形成销售收入。

迪哲医药是阿斯利康与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合资推动的本土化实践,研发团队脱胎于阿斯利康的中国创新中心。公司成立4年便实现上市,顶着A股市场生物技术类“最年轻”公司的光环,然而,在上市首日就破发超20%。截至目前,迪哲医药的股价已下跌近40%。

巨额研发投入引起亏损在国内创新药企中屡见不鲜,迪哲医药也不例外,年内在研发方面投入5.8亿元,同比增加33.70%。迪哲医药在财报中解释称,公司正处于重要研发投入期,已针对不同靶点研制了多款产品,持续投入大量研发费用。随着研发管线各产品及其各项临床研究适应症的快速推进,公司未来研发费用预计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亏损可能进一步扩大。

雪上加霜的是,迪哲医药的营业收入也在近三年迅速下滑。年内,该公司营业收入1028.54万元,同比下降62.95%,其在2020年的营业收入为2776.08万元,较2019年下降32.32%,下滑速度在两年内翻了一番。年内,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完全依赖向阿斯利康提供研发技术支持服务的关联交易,而该项业务较往年还有所减少。

没有销售收入,又需要在研发上巨额投入,造成的结果就是现金流的捉襟见肘。2021年12月10日,迪哲医药在科创板网友分享上市,筹集资金19.81亿元,但其因产品持续未能产生足额收入,导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4.92亿元。从财务数据看,过往三年,迪哲医药在经营方面的净流出合计12.68亿元;今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额为1.73亿元。迪哲医药目前账面的现金还够亏多长时间是个问题。

6月10日,迪哲医药的185.05万限售股解禁上市,股东的动作或将成为评估迪哲医药发展潜力的重要参考。

第七名:君实生物
亏损额:7.21亿元

国内PD-1单抗药企“F4”之一的君实生物-U(688180.SH)2021年实现营收40.25亿元,同比增加152.36%,归母净亏损7.21亿元,较上年亏损16.69亿元已大幅缩窄56.80%。

君实生物在财报中解释称,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期内技术许可收入的大幅增加、特许权的新增和其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的商业化销售收入。君实生物声称,随着产品商业化能力的提高,其“造血”能力也正逐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君实生物的营收结构在2021年产生了较大变化。按产品分,来自抗肿瘤类药物的营收为4.12亿元,同比减少58.96%,毛利率减少18.1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来自技术许可及特许权的收入较上年大增724.76%,毛利率增加22.15个百分点,全年贡献营收33.41亿元。按地区分,相较于境内,境外成为君实生物的主战场。年内,来自境外的业务收入为33.41亿元,是境内业务营收的近8倍,同比大增562.66%,毛利率增加20.20个百分点。

以技术许可及特许权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境外业务增长,主要得益于君实生物的海外合作业务的持续扩大。2020年5月,君实生物与美国礼来制药签署《研发合作和许可协议》,目前,该公司关于埃特司韦单抗对礼来制药的海外授权已达成协议约定的全部里程碑事件。此外,君实生物还在2021年2月与美国生物仿制药研发公司Coherus签署了《独占许可与商业化协议》,双方约定在美国和加拿大区域开展肿瘤免疫领域的深度合作。与此同时,基于海外疫情的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君实生物的双抗体疗法已在超过15 个国家和地区获得紧急使用授权。上述境外业务为君实生物的营收提供了强劲的支持。

然而,作为君实生物的前两大客户,礼来制药和Coherus分别为君实生物创造了62.80%和25.88%的销售额,向单个客户的销售比例超过总额的50%,也明示了君实生物对大客户的严重依赖。

成立于2012年,君实生物目前已开发超过51项在研药品,有超过48项在研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或临床前开发阶段,仅有特瑞普利单抗、埃特司韦单抗及阿达木单抗3项药品实现商业化。其产品类别之多样,在国内仅次于复星医药。在这背后,是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年内,君实生物研发支出20.69亿元,同比增长16.35%。虽然其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已纳入医保,但面对来自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和百济神州的激烈竞争,降低价格是否能够带动销售,还未有定数。

缺钱,仍然是君实生物创立至今面临的主要困境。对此,该公司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不断进行融资。2015年8月,君实生物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共进行6次定向增发,募资约16.16亿元。在登陆港交所和科创板后,2021年6月,君实生物按配售价格每股H股70.18港元配售*4.92万股H股,净筹约25.28亿港元。今年4月,该公司再度向上交所申请定向增发,并于5月16日得到受理,拟募资不超过39.8亿元。

第六名:迈威生物
亏损额:7.70亿元

同属于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的迈威生物-U(688062.SH)于2022年1月登陆科创板,年内实现营收1622.67万元,同比增长206.03%,收入主要来自提供技术服务,归母净亏损为7.7亿元,较上年扩大20.19%,研发支出和在研产品尚未开展商业化销售是其亏损主因。

外部融资是迈威生物维持生命线的主要手段。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完成天使轮和19.70亿元的A轮融资,东方富海、海通*、瑞丰投资等均是其投资方。然而,因没有商业化销售产品,成立五年内,迈威生物合计亏损26.69亿元。今年1月18日,迈威生物登陆科创板再次“补血”,募得资金33.03亿元,一举将前五年的亏损补平。

值得注意的是,迈威生物目前已有1项商业化阶段品种和14项在研品种,并拥有56项已授权专利。这是如何在短短五年内实现的?收购,是其主要策略。自2018年起,迈威生物接连收购5家公司,以此建立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医药产业链,这也侧面反映了公司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并不突出。

作为创新药企的命脉,核心研发管线的价值不容忽视,而迈威生物的核心研发管线主要是收购、合作研发和引进开发所得。在15项品种中,有4项是公司收购的泰康生物立项研发品种,3项为合作研发品种,3项为引进开发,而其余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品种,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

期内,迈威生物的研发投入为6.23亿元,同比增长7.08%。目前,在研品种中的生物类似药进展较快,这也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但此类药物在未来存在较高的集采降价风险,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若在上市后采取降价手段,产品的毛利率也将降低,从而影响公司的商业价值和盈利能力。

在财报中,迈威生物表示,未来将根据发展需要,充分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公司经营和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上市以来,公司股价已跌超50%,也许迈威生物需要仔细斟酌,资本市场是否还会为其买单。

第五名:寒武纪
亏损额:8.25亿元

智能芯片公司寒武纪-U(688256.SH)在2021年录得归母净亏损8.249亿元,同比扩大89.86%,营收总额为7.21亿元,同比上涨57.12%。2017年至今,寒武纪已累计亏损近25亿元,尚未实现盈利。公司在财报中表示,期内研发支出、管理费用中的股份支付、销售费用的增长是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

目前,智能计算集群系统是营收的第一大来源,年内贡献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39.91%,毛利率为70.58%,在所有主营业务产品线中*。边缘产品线拓展迅速,年内贡献收入1.75亿元,同比大增741.10%,毛利率为41.29%,但因销售费用的增加,该产品线的营业成本高达1.03亿元,同比增长868.52%。

期内,寒武纪的研发费用为11.36亿元,同比增长47.83%,管理费用为3.96亿元,同比大增139.67%,主要用于因股权激励计划而增长的股份支付费用。为了留住高新人才,寒武纪在人员薪酬方面增加支出3.22亿元,同比增长64.51%。

在2020年登陆科创板之时,寒武纪便顶着国内“AI芯片第一股”的光环,被业内寄予厚望,但如今光环正逐渐褪去。上市首日,公司股价暴涨148.01元或229.86%,收报于每股212.40元,市值突破千亿。然而,好景不长,此后股价向发行价每股64.39元一路回归,当前市值已不及280亿元。

公司还在近年不断遭到股东减持。2021年7月,寒武纪合计约2.07亿限售股开始解禁。就在解禁两天后,公司收到古生代创投和智科胜讯的减持计划,近乎清仓,待减股票市值近18亿元。一周后,公司再度发布股东减持计划,宁波瀚高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2.80%的股份,市值在当时近11亿元。

今年4月,寒武纪再度公告,南京招银、湖北招银拟合计减持不超过总股本3%的股份,而就在不久后的5月底,古生代创投、宁波瀚高、国投创业基金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5.82%的原始股。截至2021年底,创始人陈天石持有1.19亿股,持股比例达29.87%,为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中科算源持有6,567万股,持股比例为16.41%;艾溪科技持有3,065万股,持股比例为7.66%,为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第四名:神州细胞
亏损额:8.67亿元

神州细胞由新诺生物于2007年出资设立,并于2021年登陆科创板。2021年同样也是神州细胞-U(688520.SH)的商业化元年,公司首个产品 “安佳因”成功上市销售。在此支持下,神州细胞年内实现营收1.34亿元,同比大增40,852.81%,较其2019年营收翻了50倍。然而,即便营收实现猛增,公司的年内净亏损额高达8.67亿元,约为其营收的6倍。

与榜内其他生物医药公司相似,神州细胞给出的亏损主因同样是研发投入和市场销售费用的增加。期内,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7.33亿元,同比增长20.05%,销售支出1.21亿元,同比大增633%,销售人员也从2020年底的29人增加至2021年底的204人。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6年2020年,神州细胞累计亏损21.32亿元,此次安佳因的上市销售,对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安佳因是神州细胞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产品,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产品,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即血友病 A)。

然而,在安佳因上市后,神州细胞距离实现盈利仍然长路漫漫。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和疫苗等生物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涵盖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遗传病等多个领域。截至2021年底,公司有3个产品处于上市申请阶段,6个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研发方向所处的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神州细胞在财报中同样指出,生物药研发难度大、成药风险高,成熟靶点相对有限,很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

融资,是公司产品商业化进程提速的“汽油”。年内,神州细胞融资所得4.46亿元,加上其营收1.34亿元,也不足以支撑研发费用。2021年11月,神州细胞公告称,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40亿元,融得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新药研发项目的费用。

第三名:和辉光电
亏损额:9.45亿元

和辉光电-U(688538.SH)是本榜中*一家技术密集型企业,以生产平板/笔记本电脑类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产品为主营业务,于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年内,公司实现营收40.21亿元,同比增加60.69%,归母净亏损9.45亿元,较上年缩窄8.78%。在过去五年中,和辉光电累计亏损48.34亿元,平均每年亏损近10亿元。值得庆幸的是,公司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在年内由负转正,规模效应初显。

和辉光电在刚性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领域具有一定的产能优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 数据,公司 2021 年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的总出货量全球排名第四,国内排名第二,其中平板/笔记本电脑 领域的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国内*。在平板/笔记本电脑领域,公司于 2020 年二季度实 现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量产出货,是国内首家实现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量产出货的厂商, 也是全球继三星电子之后第二家量产出货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的行业厂商,华为、步步高、小米、OPPO 、VIVO和联想等知名厂商均是其客户。

作为一家技术密集型企业,研发本应是公司的命脉之一,然而,和辉光电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并不显眼。年内,和辉光电的研发支出为4.11亿元,同比增加16.36%,占营业收入的10.32%,同比下降3.90%。研发占比的下降或许可以用营收的增长解释,研发人员的流失则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平均薪酬在年内由24.72万元上涨至30.23万元,但研发人员较上年流失75人至915人。

值得注意的是,自创立以来,刚性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一直是和辉光电的核心业务,但目前来看,柔性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的发展前景或许更为广阔。相较于刚性AMOLED面板,柔性AMOLED面板具有可弯折、柔韧性佳的特点,在中高端和旗舰机型中备受青睐。根据Omdia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刚性AMOLED和柔性AMOLED面板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4.40亿片和6.01亿片。不过,就产能来说,即便和辉光电现有第 4.5 代、第 6 代 AMOLED 生产线均可生产刚性及柔性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产品,仍难以与京东方、TCL、深天马等行业龙头匹敌。

第二名:孚能科技
亏损额:9.53亿元

在新能源备受追捧的2021年,“软包电池第一股“孚能科技的业绩表现却有些失意。年内,孚能科技实现营收35亿元,同比大增212.60%,归母净亏损却达到了9.53亿元,同比扩大187.82%,不仅是亏损最为严重的锂电池上市公司,亏损额在科创板中也位列第二。

根据公司财报,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普遍降价、原材料价格升高致使成本增加、销售和研发的支出增大是导致巨额亏损的主要因素。年内,孚能科技在研发方面支出5.42亿元,同比增加45.62%。

相较于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天科技等国内一线锂电池厂商,孚能科技与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蔚蓝锂芯基本属于第二梯队,年内市场占有率约为1.3%。在装机量排名上,孚能科技也并不具备优势。

相对于圆柱电池和方形电池来说,软包电池具有封装成本低、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等特点,但该类电池的设备成本较高,包装也较为复杂。虽然有专家认为,电量、电压、成本达到要求,便可以自由选用电池类型,但因软包电池生产成本较高,供应链尚未成熟,因此国产化程度更高、技术链更成熟的方形电池则更受青睐,主要厂商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目前看来,孚能科技的技术路线和产品线较为单一,并且对大客户依赖严重,客户存在流失可能。年内,第一大客户销售额为10.47亿元,在年度总销售额中的占比高达41.62%。2021虽然孚能科技与广汽、北汽、长城等车厂也有相关合作,但召回事件使得部分合作受到影响。2021年3月23日,供应北汽的动力电池产品因存在起火隐患,致约3.2万辆EX360和EU400纯电动车召回,孚能科技承担召回费用3000-5000万元;同年7月,长城汽车召回旗下16216辆欧拉IQ电动汽车,因部分动力电池一致性与BMS软件控制策略存在匹配差异。

根据2021年9月对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孚能科技当时主要供应广汽的两款车型、戴姆勒与北京奔驰的四款车型、江铃集团的两款车型和天际汽车的两款车型,共十款车型,而仅有五款为孚能科技独供,其中四款来自戴姆勒与北京奔驰,其他主供还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与戴姆勒的长期合作协议,无疑成为孚能科技的主要大单。据悉,孚能科技镇江制造基地项目主要也是为与戴姆勒的长期合作而建。截至2021年底,戴姆勒为孚能科技第六大股东,持有3,212万股,持股比例为3%。

不仅如此,在6.45亿股限售股于2021年7月19日解禁后,孚能科技股份遭多名股东减持。年内,三位网友分享原股东深圳安晏、赣州裕润科能和上杭兴源合计减持超5000万股公司股份,套现总额逾16亿元。

第一名:百济神州
亏损额:97.48亿元

2021年12月15日,国内抗癌创新药龙头——百济神州-U(688235.SH)正式登陆科创板,完成美股、港股以及A股三地上市。然而,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257.94%达75.89亿元,但归母净亏损达到97.48亿元,落得“年度亏损王”的头衔。

百济神州2021年营收情况|百济神州财报

造成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百济神州的大部分产品管线仍处于新药研发阶段,尚未形成销售,研发支出金额较大,换言之,其商业化能力还未能弥补研发方面的巨额投入。这也是一家舍得“砸钱”的创新药公司。2021年,百济神州在研发方面的总投入为95.38亿元,在所有披露研发费用的药企中*,同比增长6.66%。百济神州在财报中表示,继续亏损的风险仍然存在,并且随着公司持续进行候选药物开发及寻求监管机构批准、扩张生产及制造设施、商业化在研药物(包括公司自主研发及获授许可的在研药物),该亏损可能进一步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高翎资本是百济神州在国内的*全程投资人。自2014年A轮起,除IPO外百济神州共完成6轮融资,全程均有高翎资本参与投资。根据财报,截至2021年底,高翎资本持有公司1.47亿股,持股比例达到11.02%,是百济神州的第三大股东。

百济神州的全球化基因和出海能力或许是获得高翎资本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分别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创始人王晓东、欧雷强,强强联手,将百济神州定位为“在全球两个*的医药市场——中国和美国建立商业化平台,以及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质量生产能力。”2019年,其自主研发的抗癌药物百悦泽打响了中国创新药出海“第一枪”,现已在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2021年9月,百济神州研发的替雷珠单抗药物“百泽安”的在美上市申请获FDA受理,FDA将在今年7月作出决议。

然而,面对遥遥无期的“烧钱”之路,资本市场还能给予百济神州多大的支持?自2021年12月在科创板上市以来,百济神州的股价从开盘价每股176.96元持续下跌。截至6月6日,公司股价为每股94.92元,已跌去46%,当前市值为1273.13亿元。当创新药的“泡沫”接连破灭,百济神州的千亿估值也显得摇摇欲坠。




中国不上市的巨头

文:柳洋

大多数公司在做大做强之后都会积极寻求上市。因为上市不仅是实力的象征,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大量的融资。但资本市场作为最容易获取暴利的地方之一,同样也是风险*的地方之一。

任正非曾说:“资本是最没有温度的动物,资本是最没有耐心的魔兽。”确实如此,上市可以在企业繁荣的时候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流,进一步拓展业务,但上市公司也可能因资金撤出而一蹶不振。

但在“上市”仍是主流选择的大背景下,仍旧有许多公司选择不上市,其中就包括了令谷歌汗颜的全球*的软件公司之一塞仕(SAS)软件公司、美国的直销巨头安利公司,丹麦玩具巨头乐高公司以及德国**家电品牌美诺公司。

而在中国,也有4个“老顽固巨头”,他们实力一个比一个强,却都坚持不上市!

厨房巨头——方太

方太,是厨房电器行业的霸主。在厨电行业,身为老二的老板电器和身为老三的华帝电器都纷纷上市,可是方太却一直没有上市。

方太成立于1996年,至今已有24年的经营历史。起初,45岁的方太创始人茅理翔,用在慈溪市漳河福利厂分得的6个小冲床,创立了慈溪第九无线电元器件厂,主要经营点火枪业务。后来,茅理翔的点火枪业务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年收入超过5000万,成为“世界点火枪*”。1996年,茅理翔和儿子茅忠群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创立了方太抽油烟机。

2017年底,方太宣布厨房电器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创下厨电行业新纪录。2021年,在后疫情影响下依然实现收益突破150亿元的业绩。截至目前,方太集团的吸油烟机在国内高端市场的占比已超过了40%。

茅忠群说:“方太之所以不上市,是为了避免受上市后资本的影响,我想让方太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如果方太想做一个高端的厨房电器,就不能因为利益而进入中低端市场。方太要品牌,而不是利润。”小茅总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老板,也曾公开表示,方太不做百强企业,而是要做百年企业。

其实客观来看,现在的厨房电器行业并不属于高科技行业,一般市值都不高。截止5月20号,厨电行业巨头之一的老板电器市值也才300亿左右。所以对于方太来说,就算上市,市值可能也不会太高,对于控制人来说并不划算。但是如果上市,拿钱入场的资本家可能以很低的资金成本控制方太这样的现金流高的公司,对茅忠群来说就太得不偿失了。

享誉全球的辣椒酱品牌——老干妈

作为国内辣椒酱领域的“龙头”,老干妈的影响力已经不用多说,毕竟已经火遍全球了,国外很多名人都非常喜欢吃老干妈。

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最早是摆摊卖凉粉的,后来发现自家凉粉里的辣椒酱很受欢迎,于是便开始专心研制辣椒酱。如今,陶华碧的“老干妈”辣椒酱已经成为国内*的辣椒酱品牌,并且产品远销海外。陶华碧秉承诚信经营的原则,对老干妈的生产严格把关,杜绝以次充好等现象的出现,保证消费者买到的每一瓶老干妈都是一瓶合格的辣椒酱。

而对于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也是坚决不上市的。陶碧华觉得上市是在“骗”别人的钱,而且害怕资本市场会因为短期利益,而做出损害品牌口碑的事情,这与她的经营理念不符合!

同时,老干妈根本就不缺钱,老干妈对客户的要求向来都是现金现货,保证现金流充足。

国产饮料巨头——娃哈哈

娃哈哈成立于1987年作为中国*的食品饮料企业,娃哈哈当年创造了无数商业传奇,其创始人宗庆后三次成为“中国首富”。娃哈哈现在已成为中国*、世界第五大饮料企业,纳税额超过500亿元,10多年来在销售收入、利润、纳税额等方面*。2013年,娃哈哈的收入达到了783亿的峰值,这样的营收,比起很多互联网公司,也丝毫不弱。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曾说:“国家强调财富增长,财富增长基本上是实体经济,而虚拟经济只是实体经济的附属。如果你离开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不会产生任何财富。”娃哈哈秉承脚踏实地做实体经济,并且娃哈哈也根本不需要融资,这也是宗庆后多年来坚持不上市的原因。

但如果要上市,娃哈哈也面临着实际的困难。据宗庆后透露,娃哈哈现股东数量有15000个,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企业上市之前股东数量不允许超过200个。所以,对娃哈哈来说,全部整合上市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而另一方面,娃哈哈并不差钱,没有通过上市融资的需要。“我们有100亿的现金”、“上市企业造假多的去了,宗庆后觉得目前娃哈哈虽然没有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远高干一些上市企业。在去年12月,宗馥莉担任娃哈哈总经理后,也意味着娃哈哈已经迎来了“宗馥莉时代”。不过谈及女儿时,宗庆后表示:“我女儿比我还厉害!”

通信设备、国产手机龙头——华为

华为可以说是国内科技企业的代表。从5G技术,到麒麟芯片,再到今天的鸿蒙系统,华为的快速发展让美国感到恐慌。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华为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有数据显示,华为去年研发投入1015亿,压倒苹果和微软,排名全球第四。

但华为却坚持不上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有一句名言:“猪养得太肥了,连哼哼声都没了。科技企业是靠人才推动的,公司过早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衰退,这对华为不是好事……员工年纪轻轻太有钱了,会变得懒惰,对他们个人的成长也不会有利。”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女、该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也表示:“个人认为,如果华为上市对华为的开放透明肯定是好的,但是华为上市存在天然障碍,中国相关法规规定上市公司最多只能有200个股东,但是华为超过6万员工持股。关于上不上市,近期还没有进入到我们的议程中。”接着,她补充道,“凭借330亿美元的信贷额度(其中77%来自外资银行),华为不需要筹集更多资金。”

如今,任正非只持有华为1%的股份,这在商界非常罕见。可以说,任正非“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成就了整个华为。因此,华为的员工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华为成为全球技术巨头。难怪任正非会说,“不上市则可能称霸世界。”

结尾:

当你渴望在资本市场上吞噬财富时,资本市场也在思考如何吞噬你的财富。有很多企业过去成绩不错一上市就发展不好,因持续亏损被迫退市、甚至倒闭的原因。所以相比之下,这些坚持不上市初衷的公司是令人钦佩。

一个企业要想有好的发展,只知道融资上市圈钱是显然不行的,必须坚持做实事,脚踏实地发展,才能长久立足。当然,也希望以后能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中国企业出现!对此,你怎么看?你们还知道哪些没有上市公司?欢迎留言!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十大不上市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十大不上市公司、国际股市行情*消息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