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常住人口2021总人数口(茅台股份股票行情历史数据)

2022-07-15 5:15:34 证券 xcsgjz

北京常住人口2021总人数口



本文目录一览:



5月30日,航拍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全貌。怀柔科学城是以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为核心,同时建设四区。图/IC photo

北京又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

6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幕,蔡奇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提到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其中提出,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领先。

其中,“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大关”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北京在去年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之后,再次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同时也意味着,未来五年北京不仅将引领国内城市的发展,也将在国际*城市竞争中进一步争先进位。

对北京来说,“5万亿之城”意义非凡。

“回天”地区(回龙观、天通苑)首座“智能+网联”产业综合体云智中心。云智中心坐落于回龙观东大街,吸引“高精尖”企业落位,实现产业牵引及拉动作用,推动智能产业发展。图/新京报资料图

5万亿意味着什么?

过去五年,北京实现了经济总量从2.8万亿元到4万亿元的历史性跨越,连续迈上两个万亿台阶。

2021年北京GDP为40269.6亿元。未来五年北京突破5万亿元,意味着未来五年里,每年GDP增速至少要达到4.5%左右。从目前的增速来看,北京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今年一季度,北京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13.4亿元,*一季度GDP超过90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高于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

北京一季度4.8%的增速,在国内经济总量排名前四的城市中位居第一,也是前四个城市中*一个增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

那么,“5万亿之城”对北京意味着什么?

从国内城市发展格局上看,北京将成为万亿城市发展的标杆。

目前,国内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万亿”时代。去年,我国共有24座城市跻身万亿城市行列。

其中,北京和上海GDP双双突破4万亿大关,成为国内仅有的两座“4万亿之城”,经济总量上领跑国内其他城市。在北京和上海身后,深圳迈上3万亿,广州以2.8万亿元紧随其后。

未来,北京的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在国际城市能级上,北京在全球*城市中的位次有望进一步前移,成为全球中心城市。

由于世界各个国家的行政区划方式不同,对城市的定义和统计范围也不同,目前没有对世界各城市2021年进行权威GDP排名。但是参照全球城市创意和科技创新指数对2020年世界各大主要城市的排名来看,排在北京前面的有纽约、东京、洛杉矶、伦敦和上海。

可以说,当前北京已经稳稳跻身*城市前列,未来在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带动下,北京也有望引领世界城市的发展。

在经济体发展成熟度上,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将超过很多发达经济体。

相关学者曾指出,全球中心城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心,是引领世界经济向前的“火车头”,这是发展的共识。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4月公布的2021年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数据来看,排在第24位的瑞典,2021年的经济规模达到6270.77亿美元,比利时紧随其后,约为6000亿美元。按照去年平均汇率计算,北京40269.6亿元的经济总量约等于6243亿美元,接近瑞典,超过比利时。

结合当前其他国家略显疲软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北京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未来也有望超过更多的中等发达经济体。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对于每一个北京市民来说,获得感将更强。

从人均GDP来看,《2017—2021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数据显示,北京人均GDP在2017年突破2万美元,2021年超过2.8万美元,继续居各(省、区)市首位。《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如果按照未来五年北京常住人口规模一直控制在2300万左右,届时北京的人均GDP将接近3.4万美元。这也与世界银行公布的2020年欧盟国家人均GDP3.4万美元接近。

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06元;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81518元,增长超过30%。过去5年,北京居民收入增长基本与经济增长同速,如果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五年后北京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大关。

4月23日,北京市平谷区西樊各庄村科技温室大棚骨架已搭建完毕。平谷区正围绕建设农业中关村、打造农业中国芯的发展路径,致力于建设集中千亩连片高效设施农业科技应用场景,打造“智慧农业高地”和“全国科技小院总部”。图/新京报

强劲的产业支撑

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主导产业的支撑。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也明确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再培育几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根据北京日报此前报道,北京目前已经培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以及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北京提出再培育几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背后,是新兴产业活力竞相迸发。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9961.6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14.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据北京日报报道,在2020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就实现增加值988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4%;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2015年分别增长56.9%和58.5%,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7.7%和34.6%。

如何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新京智库梳理发现,此前北京已经给出一茬接一茬的产业支持政策,涉及准入、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科技、数据、协同、监管9个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党代会在提出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前面还多了“具有全球竞争力”限定词。

这也就意味着,北京的产业集群未来将会承担更大责任,尤其是在关键领域代表中国参与全球产业竞争。

在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提出,进一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引擎”,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通信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新突破。

除了高精尖产业,此次党代会还提出了新的产业布局,即围绕光电子、生命科学、低碳技术等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拿光电子产业来说,相关预测曾指出,到2024年光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达到10781亿元。

北京在光电子领域更是实力雄厚。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杨晓丽等曾撰文指出,北京在光电子领域汇聚全国*的科技资源,已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2014年—2019年,北京在光电子领域获国家奖共计15项,占全国(40项)总数的将近40%。在光通信、光传感材料与器件研发方面更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年,在光电子、生命科学、低碳技术等方面,北京将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也将为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

除了这些,也应该看到,*城市竞争,不仅是GDP的竞争,更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

在科技研发强度方面,北京也超过了纽约等城市。根据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超过纽约等国际知名创新城市。此前,北京市已经持续多年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引领全国。

《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中排名第3,较上年上升1位。

4月28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中,科研人员刘伟洋正在工作。图/新京报

含金量十足

未来的“5万亿之城”,含金量也将是十足。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也指出,未来五年北京市经济发展质量要显著提升。

其中,“五子联动”成局成势是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2021年,北京提出“五子联动”,即“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大举措联动推进。

一年多来,北京“五子联动”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数字经济发展为例,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1.6万亿元,实现全国领先,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占全市GDP比重为40.4%。其中,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8918.1亿元,增长16.4%,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2.1%。

据相关媒体的披露,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实体经济加速渗透,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2021年,北京数字化效率提升增加值达7333.8亿元,增长9.3%。

除了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也是一大亮点。

以2020年为例,相关数据显示,北京重点碳排放单位共843家,***完成履约,碳排放配额成交538万吨,交易额达到2.74亿元,成交价格保持增长趋势。截至2020年末,北京市绿色信贷规模超过1.2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毫无疑问,在“减量发展”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次党代会报告还明确提出了“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领先”。

公开资料显示,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地区所有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该比值越高,说明每个从业者的劳动对GDP增长的贡献越大,其劳动的含金量也就越高。

有观点认为,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认为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指标。

新京智库注意到,早在2018年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社会劳动生产率就被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此次党代会报告再次将全员劳动生产率作为发展的关键指标,无疑体现了北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就像新京智库此前文章指出的那样,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对北京发展目标“升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意味着从依赖“量”的优势转变为依赖“质”的优势。本质上,这也是对未来经济发展动力源头的提前准备和积极预判。

其实,普通人的幸福感与一座城市的活力和发展密不可分。在迈向5万亿新征程中,广大市民的获得感也将更强。从这点来看,未来,一个含金量十足的“5万亿之城”非常值得期待。

撰稿 / 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 / 李潇潇

校对/ 刘军




茅台股份股票行情历史数据

近日,微博好友“与茅台风雨同舟”,在一篇博文中对茅台上市以来,股价历次调整的走势进行了回顾(有兴趣的自己可以进行回溯,我这里偷懒,就直接引用了):

1、2002年3月至2003年9月,从39元跌至25元,跌35%;

2、2008年1月至2008年11月,从230元跌至84元,跌63%;

3、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从176元跌至124元,跌30%;

4、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从266元跌至118元,跌56%;

5、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从290元跌至166元,跌43%;

6、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从803.5元跌至509.02元,跌36.6%;

7、2021年2月至2021年7月,茅台从2627.88元跌至1703元,跌幅35.1%,这是茅台历史上第七次超30%以上的跌幅。

中国股王,就是这样炼成的!

不仅如此,阅读过我*以前文章的朋友知道,我还曾经做过一篇文章《闲来札记:八年的“至暗时光”,能持否》,说的茅台历史上曾有八年的时间才创出历史新高,即茅台在2007那轮牛市创下历史新高之后,在2012年曾经冒出个头,创出新高,然后就跌下神坛了,直到2015年才真正开始新一轮上涨,也就是说,回看历史,它曾有八年的“至暗时光”,股价基本处于滞涨状态。

然而,就是在这样曲曲折折的历史走势中,茅台自上市以来却给它的长期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001年收入16.18亿,至2020年949.15亿,20年复合增长22.58%;

2001年净利润3.28亿,至2020年净利润466.97亿,20年复合增长28.12%;

2001年市值88.88亿(上市时),截至2021年7月30日市值2.11万亿,上涨237倍,20年复合增长31.5%,与长期ROE基本一致。

这里我们问一下,股市上有那么多精明的机构投资者和数不清的个人精英,这20年来究竟又有多少人的长期投资收益会超越茅台呢?

我想,一定会是少之又少、少之又少的。

不只一位朋友与我谈起,今年有点后悔的是没有在股价2600多元时卖掉,如果这样做了,现在再低吸回来,是多么一个完善的高抛低吸的操作!

有上述想法的我估计并不在少数,但回顾一下历史,究竟有多少人在茅台历次的调整之中都能做到如此完美“高抛低吸”的操作呢?!

一个最为逼真的历史事实是,确实曾经有不少人尝试这样做了,然而更多的人最终是做丢了,甚至一提起茅台,就成为自己过往投资永远的痛(以前我曾经非常佩服的一名知名投资者,就是如此)!

凡事都是事后看容易,而过程最难。

被称为东京奥运会劳模(获两金两银)的中国游泳运动员张雨霏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十分深刻,她说:“能担得起多少掌声,就得吞下多少泪水!”

投资的过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股市中,人们大多是看到了到达“光辉顶点”时的荣光,但这个荣光,实际上是由很多的沟沟坎坎,是由很多个日日夜夜煎熬的日子组成的!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看透未来。

历史上,茅台的发展,以及与之相伴相随的股价走势,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可以预期,未来围绕着茅台发展的各种杂音、噪音也一定会像现在这样此起彼伏的,其未来的股价走势也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包括市场周期、市场风格转换)影响的,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在分析茅台上半年年报时我说过,茅台公司的价值目前是被人为地扭曲,甚至是被人为地降低的了,但是决定一定企业内在价值的东西,最终必然是其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无论一定时期内的扰动因素有多大,但最终市场必然会反应其内在价值的。——投资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迷雾的干扰,而若排除这种种干扰,只要抓住这第一性、根本性的原理就可以了。

那么,未来茅台的内在价值究竟有多大呢?

格雷厄姆说过,对于永续增长8%的企业来讲,其价值无限大。当然,着眼于遥远遥远的未来(我估计到那时,我大A股现在的投资人都会到那边去了),茅台不可能保持永续增长8%的这样神话,因为从哲学上讲,一家企业再长寿,也终究有个终结的过程,但是在可以视见的未来,具有永续增长特点的、长期ROE在30%以上、具备丰富自由现金流的茅台公司,目前确实还看不见生命的尽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更是如此)。

未来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即便茅台公司达到极限产能(10万吨),未来跑赢通胀也是可以预期的。我相信,到那时,茅台公司即便是仅仅跑赢通胀,它也可以是类似于债券式投资标的的(分红也是复利增长的)。

所以,对于当下茅台管理层所寄予的“稳中求进”式增长(管理层说稳中求进,就稳中有进嘛),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担忧。一座金矿摆在那,慢慢地挖就可以了。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更进一步想,当下茅台这种“稳中求进”式增长,也未必全是坏事,因为股价被打压来,具有洞察力的、有十足耐力的投资者是可以多收集其优质股权的(包括换股),而对于一家可以当收藏品、非卖品来投资的公司来讲,个人拥有股权资产的多少有时更重要。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切记,切记!






北京常住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5月30日,航拍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全貌。怀柔科学城是以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为核心,同时建设四区。图/IC photo

北京又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

6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幕,蔡奇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提到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其中提出,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领先。

其中,“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大关”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北京在去年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之后,再次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同时也意味着,未来五年北京不仅将引领国内城市的发展,也将在国际*城市竞争中进一步争先进位。

对北京来说,“5万亿之城”意义非凡。

“回天”地区(回龙观、天通苑)首座“智能+网联”产业综合体云智中心。云智中心坐落于回龙观东大街,吸引“高精尖”企业落位,实现产业牵引及拉动作用,推动智能产业发展。图/新京报资料图

5万亿意味着什么?

过去五年,北京实现了经济总量从2.8万亿元到4万亿元的历史性跨越,连续迈上两个万亿台阶。

2021年北京GDP为40269.6亿元。未来五年北京突破5万亿元,意味着未来五年里,每年GDP增速至少要达到4.5%左右。从目前的增速来看,北京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今年一季度,北京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13.4亿元,*一季度GDP超过90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高于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

北京一季度4.8%的增速,在国内经济总量排名前四的城市中位居第一,也是前四个城市中*一个增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

那么,“5万亿之城”对北京意味着什么?

从国内城市发展格局上看,北京将成为万亿城市发展的标杆。

目前,国内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万亿”时代。去年,我国共有24座城市跻身万亿城市行列。

其中,北京和上海GDP双双突破4万亿大关,成为国内仅有的两座“4万亿之城”,经济总量上领跑国内其他城市。在北京和上海身后,深圳迈上3万亿,广州以2.8万亿元紧随其后。

未来,北京的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在国际城市能级上,北京在全球*城市中的位次有望进一步前移,成为全球中心城市。

由于世界各个国家的行政区划方式不同,对城市的定义和统计范围也不同,目前没有对世界各城市2021年进行权威GDP排名。但是参照全球城市创意和科技创新指数对2020年世界各大主要城市的排名来看,排在北京前面的有纽约、东京、洛杉矶、伦敦和上海。

可以说,当前北京已经稳稳跻身*城市前列,未来在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带动下,北京也有望引领世界城市的发展。

在经济体发展成熟度上,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将超过很多发达经济体。

相关学者曾指出,全球中心城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心,是引领世界经济向前的“火车头”,这是发展的共识。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4月公布的2021年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数据来看,排在第24位的瑞典,2021年的经济规模达到6270.77亿美元,比利时紧随其后,约为6000亿美元。按照去年平均汇率计算,北京40269.6亿元的经济总量约等于6243亿美元,接近瑞典,超过比利时。

结合当前其他国家略显疲软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北京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未来也有望超过更多的中等发达经济体。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对于每一个北京市民来说,获得感将更强。

从人均GDP来看,《2017—2021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数据显示,北京人均GDP在2017年突破2万美元,2021年超过2.8万美元,继续居各(省、区)市首位。《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如果按照未来五年北京常住人口规模一直控制在2300万左右,届时北京的人均GDP将接近3.4万美元。这也与世界银行公布的2020年欧盟国家人均GDP3.4万美元接近。

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06元;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81518元,增长超过30%。过去5年,北京居民收入增长基本与经济增长同速,如果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五年后北京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大关。

4月23日,北京市平谷区西樊各庄村科技温室大棚骨架已搭建完毕。平谷区正围绕建设农业中关村、打造农业中国芯的发展路径,致力于建设集中千亩连片高效设施农业科技应用场景,打造“智慧农业高地”和“全国科技小院总部”。图/新京报

强劲的产业支撑

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主导产业的支撑。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也明确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再培育几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根据北京日报此前报道,北京目前已经培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以及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北京提出再培育几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背后,是新兴产业活力竞相迸发。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9961.6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14.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据北京日报报道,在2020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就实现增加值988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4%;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2015年分别增长56.9%和58.5%,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7.7%和34.6%。

如何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新京智库梳理发现,此前北京已经给出一茬接一茬的产业支持政策,涉及准入、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科技、数据、协同、监管9个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党代会在提出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前面还多了“具有全球竞争力”限定词。

这也就意味着,北京的产业集群未来将会承担更大责任,尤其是在关键领域代表中国参与全球产业竞争。

在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提出,进一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引擎”,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通信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新突破。

除了高精尖产业,此次党代会还提出了新的产业布局,即围绕光电子、生命科学、低碳技术等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拿光电子产业来说,相关预测曾指出,到2024年光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达到10781亿元。

北京在光电子领域更是实力雄厚。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杨晓丽等曾撰文指出,北京在光电子领域汇聚全国*的科技资源,已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2014年—2019年,北京在光电子领域获国家奖共计15项,占全国(40项)总数的将近40%。在光通信、光传感材料与器件研发方面更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年,在光电子、生命科学、低碳技术等方面,北京将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也将为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

除了这些,也应该看到,*城市竞争,不仅是GDP的竞争,更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

在科技研发强度方面,北京也超过了纽约等城市。根据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超过纽约等国际知名创新城市。此前,北京市已经持续多年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引领全国。

《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中排名第3,较上年上升1位。

4月28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中,科研人员刘伟洋正在工作。图/新京报

含金量十足

未来的“5万亿之城”,含金量也将是十足。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也指出,未来五年北京市经济发展质量要显著提升。

其中,“五子联动”成局成势是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2021年,北京提出“五子联动”,即“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大举措联动推进。

一年多来,北京“五子联动”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数字经济发展为例,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1.6万亿元,实现全国领先,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占全市GDP比重为40.4%。其中,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8918.1亿元,增长16.4%,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2.1%。

据相关媒体的披露,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实体经济加速渗透,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2021年,北京数字化效率提升增加值达7333.8亿元,增长9.3%。

除了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也是一大亮点。

以2020年为例,相关数据显示,北京重点碳排放单位共843家,***完成履约,碳排放配额成交538万吨,交易额达到2.74亿元,成交价格保持增长趋势。截至2020年末,北京市绿色信贷规模超过1.2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毫无疑问,在“减量发展”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次党代会报告还明确提出了“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领先”。

公开资料显示,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地区所有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该比值越高,说明每个从业者的劳动对GDP增长的贡献越大,其劳动的含金量也就越高。

有观点认为,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认为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指标。

新京智库注意到,早在2018年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社会劳动生产率就被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此次党代会报告再次将全员劳动生产率作为发展的关键指标,无疑体现了北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就像新京智库此前文章指出的那样,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对北京发展目标“升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意味着从依赖“量”的优势转变为依赖“质”的优势。本质上,这也是对未来经济发展动力源头的提前准备和积极预判。

其实,普通人的幸福感与一座城市的活力和发展密不可分。在迈向5万亿新征程中,广大市民的获得感也将更强。从这点来看,未来,一个含金量十足的“5万亿之城”非常值得期待。

撰稿 / 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 / 李潇潇

校对/ 刘军




北京常住人口2021总人数口和流动人口

501284049

据北京日报消息,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作党代会报告。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持续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一大批一般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有序退出,拆除违法建设超2亿平方米。

严格落实“双控”及“两线三区”要求,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10平方公里,北京成为*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坚持一年一个节点,有序拉开城市副中心框架,第一批市级机关顺利迁入,环球主题公园开园。大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协同率先突破,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北京迈入航空“双枢纽”时代。

解读:早在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当中提出严格控制城市规模——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

关于北京的“减量发展”,我们曾做过多次报道。作为*个提出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北京对建设用地管控非常严格——不是零增长,而是负增长,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到2035年北京城乡建设用地将减至2760平方公里左右。

“减量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高质量发展,在减少土地消耗的同时,还要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根据公开报道,从2018年至2020年,北京城乡建设用地减量约110平方公里,在严控城市规模的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地均产出、单位建筑面积产出较2015年提升了35%、55%和41%。

人口规模控制也是未来北京的重点之一。“七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89.3万人。按照《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到202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

事实上不只是超大城市,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已提出,将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开发建设方式,加强城市治理风险防控。去年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还曾两度强调要“推动特大城市瘦身健体”,点名西安、郑州、济南三座城市。

如专家所言,城市的发展受自然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制约,如果一味贪大求快,不仅会造成投入产出的不合理关系,还可能导致不可弥补的生态问题。要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把有限的建设用地高效利用起来,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动向

采用“3+1+2”模式 8省份新高考改革方案落地

作为第五批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于6月27日明确,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启动“3+1+2”模式。所谓“3+1+2”模式,即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科目,但是选考某个科目的前提是要通过该科目的合格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工程正式开工

6月26日,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将新建一条长3200米、宽45米的第三跑道,和长3200米、宽23米的平行滑道。第三跑道建成后,天河机场将形成年旅客吞吐量63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80万吨的能力。湖北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无论是基于补短板、强弱项考虑,还是从强化运营资源的角度出发,建设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势在必行。根据规划,天河机场力争在2035年之前,形成“5条跑道双航站区”的大空港格局。

上海坐地铁直达江苏昆山 苏州首条轨交S1站点曝光

日前,苏州轨道交通S1线站名及注音方案批前公示。作为苏州轨道交通线网中首条与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对接的轨道交通线路,S1线全长41.25公里,设站28座,西起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站与地铁3号线衔接,终点设于昆山花桥站。通车后将成为苏州市区、昆山和上海间重要的交通联络通道,对实现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大众网

浙江未来五年目标:GDP总值达到12万亿元

6月27日,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正式发布,在全面总结浙江省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和规划。报告指出,到202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万元,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4%,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8万元/人,总体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

#声音

交通运输部:不得以任何理由对货车进行强制劝返

6月27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物流保通保畅等工作进展,并答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即使发现货车司机健康码为红码,也要就地采取相应疫情管控措施,不得对货车司机进行劝返,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对于装载的货物,在进行消毒消杀后,要及时进行转运,保障货物及时送达目的地。

#数读

中国购物者报告发布:“电商成为2021年*保持增长的渠道”

日前,第三方机构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2022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快速消费品发展态势延续到了2022年初,在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下,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对价格更加敏感,动荡将成为新常态。

和2020年一样,消费者在2022年疫情发生后短期内会继续囤积大包装食品和家庭护理用品,减少在护肤品、彩妆等高价产品上的消费支出。同时,主要城市出行受限,让家庭重新成为消费者工作和娱乐的重心,在家消费显然也会增长。

研究表明,电商成为2021年*保持增长的渠道,增速从前几年的30%左右下降至15%。电商平台也逐渐分化,其中,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直播电商平台和拼多多正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本组北京青年报

报告指出,直播、社区团购平台等新兴电商渠道将帮助品牌扩大其布局和影响力,以更直接的方式向低线城市渗透,并在不久后进军一二线城市。

#放榜

赛迪科创发布独角兽百强榜:京沪粤苏浙企业占90%

近日,赛迪科创发布《赛迪科创独角兽百强(2022)》。报告围绕数字经济、医疗健康、航空航天、新能源及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从经营增长力、资本加速力、技术创新力、社会价值力和资源禀赋力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

从区域分布的角度看,独角兽百强的分布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高度契合,独角兽百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分别上榜26家、25家、14家、13家、12家。

北京、上海凭借科技城体量大、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优势,在独角兽百强数量上呈现了较大的领先幅度,形成以北京、上海为第一梯队,广东、江苏、浙江为第二梯队,山东、天津、重庆、四川、安徽、辽宁、吉林、江西为第三梯队的区域分布格局。

从行业分布看,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半导体行业独角兽百强数量位列前三,分别有26家、23家和15家企业入围,占百强比重超过6成。而智能硬件、航空航天、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行业上榜企业数量紧随其后,分别为7家、6家、6家和6家。全2022年赛迪科创独角兽百强评价结果

赛迪科创

#人事

宋争辉任河南省副省长

据河南日报客户端消息,6月27日下午,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举行。会议通过了一批人事任免,决定任命宋争辉为副省长,决定免去戴柏华的副省长职务。据公开简历,宋争辉生于1966年3月,曾任信阳师范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郑州大学党委书记等职,2021年9月任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北京常住人口2021总人数口》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北京常住人口2021总人数口、茅台股份股票行情历史数据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