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文 | 赵子强 1、股票市场
2、债券市场
3、外汇
4、大宗商品
图片 | 站酷海洛 包图网 制作 | 张昕
审核 | 张颖 终审 | 董少鹏
我们之前给大家介绍过一位想让广大中小持有人都能赚到钱的基金经理,他就是来自银华基金的王海峰。
王海峰管理的银华鑫盛混合是一只收益好、波动小的基金,持仓体验非常好。
今天再给大家测评一只王海峰管理的基金-银华鑫锐混合A(161834)。
这只基金的评论区里也不乏赞美之声:
那么银华鑫锐混合都有哪些优点?这只基金和银华鑫盛有什么区别吗?
我们来一探究竟!
银华鑫锐混合A成立于2016年,和银华鑫盛一样,基金最初是由王鑫钢管理,王海峰在2019年接手。
在王海峰管理的两年多的时间里,银华鑫锐混合A累计涨了146.55%,*回撤只有-15.9%,这个成绩很不错!
去年四季度,银华鑫锐混合A的规模达到42.88亿,是三季度的2倍多!这个规模也远超银华鑫盛(19.66亿)。
图源:天天基金
不止基民买买买,机构也在积极布局这只基金:
既然去年四季度规模增长那么快,是不是基金在去年下半年表现很好呢?
收益展示
银华鑫锐混合A在王海峰管理期间累计上涨146.55%,同时期沪深300涨幅只有22.1%。
王海峰在2019年底开始单独管理基金,基金收益也是在2020年初开始加速上涨甩开大盘的。
可以发现,银华鑫锐混合A基本上是平稳上涨的,即便是去年A股动荡行情中,这只基金依然在稳稳增长,我们重点看一下去年基金的表现:
去年一整年,银华鑫锐混合A涨了29.07%,沪深300跌了-5.2%,相差了34个点!
而且银华鑫锐混合A在去年春节后小幅跟跌了一段时间后,收益曲线就掉头向上了,下半年沪深300震荡下行,这只基金却不断创出收益的新高,难怪基金规模在四季度猛增!
这里也对比一下银华鑫盛,看看两只基金的收益差距:
银华鑫锐和银华鑫盛去年以来的收益几乎一致,银华鑫锐只领先了2%左右,单从收益角度来看,两只基金买哪个都行。
接下来我们看看银华鑫锐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牛熊成绩
我们加入王海峰之前管理过的银华生态环保做为补充,更全面的看一下他的投资业绩。
6局3胜,打了个平手。
表现最亮眼的时期,还是从2020年到现在,2020年结构牛市中赚的比大盘多一倍,2021年通胀恐慌还能有正收益。
再看看基金回撤情况:
*回撤(下跌)
王海峰管理以来,银华鑫锐混合A的*回撤是-15.9%,发生在2020年春节后,当时全市场都在暴跌,基金的跌幅几乎和沪深300一致,也算不错了。
2021年银华鑫锐混合A的风控做的很好,沪深300不断扩大跌幅,而基金去年全年的跌幅基本上都在5%以内。
总的来说,银华鑫锐混合A也是一只收益好波动小的基金,持仓体验很好!
前十大重仓股分析
去年四季度银华鑫锐混合A的整体股票仓位是78.99%,前十大重仓股仓位只有26.07%,持股集中度不高。
不过去年三季度这只基金的调仓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新增了7只重仓股。
银华鑫锐和银华鑫盛持仓不能说完全一致,不过重仓股里也有9只股票是重合的,*不同的重仓股也是同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
银华鑫锐混合A的调仓逻辑与银华鑫盛一样,也是卖掉涨的过高的股票,把收益落袋为安,这部分仓位切换成热度和估值都比较低的股票。
基金四季度主要买的是便宜的金融股和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建筑建材。除此之外还在新基建、消费和成长板块都做了布局。
整体的持仓风格还是以低估值为主,关注基金的风险收益比,不会集中投资某个行业领域,也因为行业的分散让基金波动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那么王海峰的投资能力如何呢?
数据cnhbstock基金研究平台
调仓换股能力很强,是基金主要的超额收益来源。这也说明了王海峰的动态调整确实有作用,既平滑了波动,又赚到了钱。
持股变动
王海峰上任之后,基金股票仓位整体有所提升,而且会随着行情波动而调整,这就很符合他擅长周期投资的风格。去年以来股票仓位随着大盘行情的下跌而下调,有些规避风险的意味。
不过也可能是规模增长过快,王海峰没来得及建仓。
基金换手率适中,结合上文的业绩归因来看,王海峰每次调仓换股时机都很*,不是靠短期博弈才赚钱的。
关于王海峰的介绍,已经在测评银华鑫盛时写过,再给大家复习一下~
王海峰,是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同时具有生物工程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具备复合行业学术背景,是一名复合型基金经理。
2008年加入银华基金,历任研究部交通运输、钢铁等行业研究员,大宗商品组研究主管,专户产品投资经理助理,沉淀了各个行业及不同个股的研究经验。
多专业的复合学历背景以及周期行业的研究经验,让他“顺理成章”做到了将投研能力圈外扩,拓展到了消费、科技、金融等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
2016年任基金经理,现在管理3只基金。
网络
作为一位长跑健将,王海峰的研究框架,可以归纳为以下4点:
1.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选股
他会在合适的位置选择处于上升期的行业,通过对行业深入研究选出*优势的子行业,最后通过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策略,选出有竞争力的个股。
2.看重低估,不会持有估值高的个股
他会对历史上不同市场环境下该类行业、风格以及公司估值变化进行回顾和总结归纳,并结合当下的情景,对于估值变化做出自己的判断,以合适的价格买入*的公司。
3.通过行业均衡策略,让组合稳健增长
王海峰会通过行业的均衡配置以及个股的分散,将行业集中度和个股集中度尽量降低,让组合的整体波动相对平稳。
4.王海峰认为“万物皆可周期”
王海峰在多年传统周期行业研究经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周期研究方法和投资思想,即便在逆风时刻,他依然坚持均衡配置,稳中求胜,同时适度偏离获得超额收益。
在基金三季报里面,王海峰说了很多,限于篇幅,这里放了部分内容,想要原文的小伙伴可以找小助理哈:
总结一下
银华鑫锐混合A在王海峰管理的两年多时间里,累计涨了147.95%,在2021年的表现尤为突出,全年涨了29.07%,回撤幅度基本在-5%以内。
和银华鑫盛一样,银华鑫锐也是一只收益好、波动小的基金,而且两只基金的持仓、投资策略、收益表现也几乎一样。
所以,银华鑫锐和银华鑫盛都是能代表王海峰投资能力的基金,如果大家要上车,只买其中一只即可,
两只基金*的区别应该就是银华鑫锐单位净值(每份基金的价格)更低、基金规模更大了、申购费划分更细致。
最后还是提示一下风险:
王海峰注重周期,但如果周期节奏踩错会有较大回撤。
最后,还是要跟大家强调一遍:
搞钱基地只做基金测评,不构成买入建议,投资是一个严肃且深思熟虑后才能做的决策,大家买基金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收益和可承受风险综合考虑哦。
关注@搞钱基地测评,带你深入了解基金,洞察不易察觉的风险,选基不迷路。祝大家早日发财!
我国资本市场近年来体系包容性大幅提升,投融资功能显著增强,良性市场生态逐步形成。10年来,股票市场规模增长238.9%,债券市场规模增长444.3%,两个市场均位居全球第二位。股票市场投资者超过2亿。日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超出席中宣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时作上述介绍。
李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拓展。大力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推出新三板、科创板,设立北交所,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股债融资累计达到55万亿元。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科创板“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交易所债券市场已经成为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的重要渠道,期货期权品种覆盖国民经济主要领域。
这10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围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基础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实现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跨越,稳步推进试点注册制,发行市场化程度、审核注册效率和可预期性大幅提升,交易、退市等关键制度得到体系化改善,改革符合市场各方预期。
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实体上市公司利润占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由10年前的23%增长到目前的接近50%,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更加巩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总资产10年间增长5.5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目前为26万亿元,10年增长了8倍,行业实力大幅增强。
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幅增强。统筹开放和安全,制度型开放翻开新篇章。行业机构外资股比全面放开,启动沪深港通、沪伦通,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并不断提升比重,外资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
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建成。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先后实施,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期货和衍生品法为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治基础,“零容忍”执法威慑力显著增强,市场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的局面已经得到了根本性改变。
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坚持通过改革提升监管治理效能,健全市场内生稳定和外部约束机制,及时稳定市场预期,资本市场风险总体收敛、基本可控。近年来也经受住了各种国际国内超预期的冲击,主要指数稳中有升,健康发展态势持续巩固。
李超答
上市公司结构在发生明显变化,质量得到了明显改观。从行业分布看,上市公司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战略新兴行业上市公司接近2200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战略新兴行业上市公司由10年前的完全是空白发展到现在46家,上市公司也日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源。从经营效益看,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较10年前相比增长了两倍,营业收入、净利润总体保持比较高的增速,近3年累计现金分红达到了4.4万亿元,较之前3年增长接近50%。从治理效能情况看,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大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资本市场的痼疾通过集中整治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市场优胜劣汰的效应加快显现。A股市场分化特征更加明显,各方资金更加青睐龙头股、绩优股。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建立,退出渠道大幅顺畅。2019年到2021年强制退市家数是之前10年总和的3倍以上,“有进有出、能进能出”的良性生态加速形成。
投资者结构逐步优化。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持续壮大,截至今年5月底,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有流通股市值占比达到了22.8%,比2016年提升了6.9个百分点。2021年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下降到70%以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逐步建立。
产品供给体系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更加丰富。持续优化股、债、期产品结构,丰富风险管理工具,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时推出资产证券化、科技创新债、绿色债等产品,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公募基金产品准入制度大幅简化,权益类基金规模屡创新高,公募基金参与养老金融服务的深度不断拓展。
崇信守法、惩恶扬善的导向持续强化。随着全方位投保体系和“零容忍”打击违法犯罪的体制机制更趋完善,诚信经营、敬畏法治的市场氛围正加快形成。比如,大幅提高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再如,畅通中小投资者维权渠道,首例证券集体诉讼康美药业案落地,5.2万名投资者获赔24.59亿元,以多元纠纷化解、支持诉讼、代表人诉讼等为主的多元行权维权机制逐步落地。(
经济日报
核心观点:
1、在4月底和5月初的时候,从很多情况来看,A股市场已经下跌到一个*的水平。现在市场仍然处在由估值修复和基本面的因素改善所推动的反弹进程之中,还会继续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
估值修复毫无疑问还在继续进展之中,即使市场已经经历了比较明显的上涨,现在的估值水平放在历史上看仍然不是很高。
2、去年中国以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2550美元,与我们修正的2021年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值(13083美元)只差4%,在未来两三年之内中国正式跨过这一门槛应该是没有悬念的。
3、基于现在的汇率,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我们人均GDP要在15年内从现在的1.25万美元达到4万美元上下的水平,难度是比较大的。
4、中国在长期之内可能能够实现4.5%左右的增速,考虑到汇率升值,以美元计算的经济增速可能在5.5%以上,是完全有可能跨过2.5万美金这一中等发达国家门槛的。
5、长期的经济增长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需要并且只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补齐很多制度方面的短板。
6月28日,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一场主题为《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线上策略会上分享了他对当前A股市场的基本判断,同时讨论了中国的长期经济前景及在走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路途中可能面临的一些困难、挑战。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A股反弹还会继续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
今年年初以来一直到4月底,由于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出现了超预期的、单边的、幅度非常大的下跌。
但是,在4月底和5月初的时候,从很多情况来看,A股市场已经下跌到一个*的水平。
所谓“*的水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个方面,从广泛的估值指标来看,A股市场的估值已经下跌到历史上极其低的水平,绝大部分指数都已经跌到了*的25%分位附近,甚至要更低。如果用市净率来估值,绝大多数板块市净率估值的历史分位都在10%以内。
第二个方面,从交易层面上来观察,在4月底到5月初的一段时间里A股市场的一系列利空因素已经完全钝化。市场对于超预期的明显利空因素已经完全没有继续作出反应。
第三个方面,从历史上来看,这一轮下跌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出现流动性层面上广泛和明显的紧缩。而如果剔除掉流动性因素,那么现在的估值在历史上就处于最为极端的水平。
但是众所周知,在今年5月初的时候如此低的估值水平已经被完全吸收了,基本面上的利空因素也被消化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市场开始出现明显的反弹。
在反弹的过程中,一方面市场完全吸收甚至过度吸收了前期的负面因素和对未来负面因素的预期;
另一方面,一些基本面因素本身也在逐步好转,比如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5月份以来银行放贷非常积极,流动性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同时政府的稳增长政策有条不紊地发力,对前期政策的调整和修正也都处在正常的路径上。
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我们倾向于相信市场仍然处在比较正常的、由估值修复和基本面的因素改善所推动的反弹进程之中,还会继续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
未来两三年内,中国能跨过高收入国家门槛
但是同样毋庸讳言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今年1-4月市场的大幅度下跌,除了短期因素的影响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市场对长期的经济增长前景产生了一定的忧虑。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有必要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做进一步的评估。
我们从中国很快跨过高收入门槛来开始讨论。
世界银行在1987年设定了一个门槛,跨过门槛的国家被定义为高收入国家;在门槛以下分别定义了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等。
在1987年的时候,这一门槛被设定为6000美元的水平。在那之后,门槛水平基本每年都在调整,但是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排除全球性的通胀因素后,这是一个固定的标准,并未发生变化。
对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低收入国家而言,只要时间足够长,经济总是能够取得一定的增长,所以从表面来看一个国家迟早能跨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全球217个经济体制中,2020年只有80个经济体被划入了高收入国家,绝大多数经济体仍处于中等收入或更低的水平。
目前高收入经济体约占总经济体数量的40%,看起来也没那么少见。但如果进一步细分,在这80个经济体中至少有27个人口不足100万。也就是说,这80个经济体的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15.7%,但GDP却占全球GDP的63.1%。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对全球经济格局而言最引人瞩目和最惊人的变化,或许是中国经济极其高速的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大幅度上升。
去年中国以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2550美元,与我们修正的2021年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值(13083美元)只差4%。我们可以完全有把握认为,在不太远的将来,中国正式成为高收入国家没有什么悬念。
不过,今年内外经济环境出现了一些无法预期的冲击,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幅度非常大的通货膨胀,而中国的通胀水平相对稳定。这意味着2022年门槛值向上修正的幅度会比较大,加上人民币相对贬值和疫情影响,中国能否在2022年正式跨过这一门槛出现了一些变数。
尽管如此,我们有把握认为,在未来两三年之内中国正式跨过这一门槛应该是没有悬念的。
2035年中国完全可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标准
在这样的条件下,政府已经正式把长期经济增长的展望放到了2035年,即在2035年中国要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对于什么是发达国家,全球主要的国际组织对此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不同定义的侧重点也很不一样。比如OECD侧重于价值观,联合国则强调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等;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而言,出口的多样性、人均GDP等都是重要的标准。
各个组织所统计的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均GDP中位数也不尽相同,但大多在4万美元左右。
基于现在的汇率,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我们要在15年内从现在的1.25万美元达到4万美元上下的水平,难度是比较大的。
如果把发达经济体按照收入高低自上而下分成三类,过了1/3的分位数就认为跨过了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根据这样的标准,大部分国际组织计算出的门槛值在2.3-2.5万美元。
中国是有较大可能在2035年达到这一门槛的,不过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在14年内实现人均收入翻倍,即平均的经济增速要达到5%。这是有可能实现的,但也需要很多努力。
这里的计算是基于美元价格。考虑到人民币在过去20多年一直处于升值的趋势中,年度复合增速在1.3%左右,如果未来能延续这样的升值趋势,那么在本币计算4%增速的基础上叠加1%左右的升值,将完全能够达到这一标准。
从高收入到中等发达国家,要尊重两个事实
把中国放在东亚经济体的长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有非常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大家的储蓄率非常高,工作非常勤奋,非常重视教育,人力资本的积累非常快,总体上服从权威、遵守秩序。这些特征使这些经济体在很长的时间里维持了非常惊人的增长速度。
因此,我们做了一个假设,即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现代化过程的重复。
基于此,我们将中国大陆的增长水平与之进行了历史相似点上的对标。从这样的对照来看,如果现在到2035年维持4%以上的经济增速,再考虑汇率的升值,是完全有可能到达中等发达国家区间的。
对于我们这样的预测结果,批评意见着重指出了两个方面的事实:
第一,中国是一个巨型国家,有14亿人口。超大型国家在快速崛起的后期将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国际环境的变化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压力。
第二,中国和东亚经济体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对经济增速的可比性产生了一些影响。
我们同意这些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因此我们想进一步考虑这些因素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会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我们刚才对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做了定义,现在我们可以分析1987年以来跨过高收入门槛(即6000美元)的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的情况。这一分析可以作为讨论刚才所提出的问题的重要参照。
首先,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对于在1987年以后跨过高收入国家门槛的经济体而言,并非所有经济体在此后都能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长,乃至最终跨过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
我们对其中人口超过500万的经济体的长期经济增长做了一个评估,并按照长期收入增速的高低分成两组。
实际上,能够继续维持增长的国家大约只有1/3,它们的人口占两组总人口的比重刚好也是1/3,GDP约占50%出头。作为对照,另外一组的国家数量和人口占比都在2/3,但GDP的总量基本是一半略低一点。
对于这2/3的国家和人口而言,它们在跨过高收入国家门槛后经济基本上停止了增长,人均GDP的长期数值与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数值基本上是一样的,或者只是略微高一点。
中国的学术界以前讨论过一个叫“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即很多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以后基本上就停止了增长,始终没法跨过高收入国家的这些门槛。
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我们完全有把握说中国将很快跨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但是我们刚刚展示的数据表明,即使跨过了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仍然有2/3的国家经济基本停止了增长,而仅有1/3的国家能够继续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乃至最终跨过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补齐短板
我们试图解答刚才提出的问题:中国在2035年跨过中等发达国家门槛、实现这一宏伟愿景的过程之中,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参考了一些文献,从5个大类、20多个细项来对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潜力进行评估。
5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给定的国家与欧美世界特别是英美世界的关系;
第二,在经济体内部,民粹主义在多大程度上相对比较活跃,或者相对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
第三,一个经济体的法治水平是高还是低?
第四,这个经济体对研发和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什么样的?
第五,经济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程度是什么样的?
我们进一步细分成20多个细项,对每个细项进行定量化的打分,这些打分的规则和过程则参考了文献上的研究。
比如在衡量研发与教育的时候,我们会衡量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提供培训的企业的占比、每百万人口科研人员的比重、每百万人口的专利授权数量等等。对外开放方面,我们会考虑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资本管制、关税税率、营商环境等等。
我们想刻画高收入背景下这些国家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的价值取向,观察是否有利于继续维持该国的经济增长。
例如,由于历史、传统、文化、*等原因,一些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出现了比较普遍的民粹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精英和民众之间的对立,民众不信任精英,精英则需要通过大量的转移支付来笼络民众。这样的社会价值取向肯定是不利于经济继续增长的。
此外,其他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比较一目了然,比如你在多大程度上重视研究和教育(中国采取了科教兴国战略),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继续开放经济体和参与国际竞争。
我们按照这样的标准对经济体进行打分。结果是,能够继续维持增长的国家的得分均值是80分,而不能够继续增长的国家的得分均值不到70。这两组的得分的差别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增长组的价值取向和制度的支撑性得分要系统性地高于停滞组。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速与长期的汇率变动之间存在一致性。如果长期经济增速高,那么汇率的表现就相对较强,反之汇率往往会出一些问题。这一点与“高增长”和“停滞组”所呈现出的特点是一致的:前者汇率表现还可以,后者则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贬值。
此外,从统计结果来看,得分每差一分,长期经济增速就差0.4个百分点——得分对长期经济增速的影响确实是不可忽略的。即使跨过了高收入门槛,你并没有把握经济能够长期继续维持增长。
回到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很多人认为,中国无论是从国家体量还是政治制度上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对国际政治体系造成的冲击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一些影响。
但是,从研究的结果来看,中国在一些领域的得分是非常高的,比如“研发与教育”层面。这既反映了中国对文化、人力资本和教育的重视,也反映了政府贯彻科教兴国政策在实际执行上的结果。
再比如,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很多层面得分也非常高,例如很低的关税税率、吸收了很高水平的对外直接投资,这些方面的变化都有利于支撑长期的经济增长。
不过,在制度支撑和价值取向层面,我们还有更多工作要做。用流行的话来讲,我们的经济增长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高水平的制度支撑,也需要整个社会有一个更宽松的、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不断弥补在法治建设层面上的短板。
从长期来看,中国完全有可能在跨过高收入国家门槛以后继续实现较好的经济增长,但这需要我们在长期之内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总结
我总结一下今天的讨论。
第一个方面,我们认为今年1-4月份的市场大幅度的下跌,反映了很多超预期的内外因素的影响。
在今年4月底的时候,考虑到没有流动性紧缩,市场估值已经跌到了非常极端的水平,已经完全吸收了一系列利空因素的冲击。
在这样的条件下,市场开始进入估值修正的过程,一些短期的不利因素在逐步消除和缓解,很多利空因素不再恶化,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好转,特别是流动性环境有明显的改善。
这些因素进一步助推了市场的估值修复,而这样的估值修复毫无疑问还在继续进展之中。即使市场已经经历了比较明显的上涨,现在的估值水平放在历史上看仍然不是很高。
但是,前期市场的下跌反映了一些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可得性和可维持性的忧虑。
因此,我们试图对长期经济增长做进一步的讨论,基本的预测结论是:中国在长期之内可能能够实现4.5%左右的增速,考虑到汇率升值,以美元计算的经济增速可能在5.5%以上,是完全有可能跨过2.5万美金这一中等发达国家门槛的。
但是,考虑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我们以1987年后的高收入国家为样本进行观察,发现只有1/3的国家能够继续维持增长,2/3的国家总体陷入长期停滞的状态。
我们倾向于认为,这种差别来源于经济制度对长期增长的支撑性,以及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方面的影响。
长期的股市繁荣取决于经济体制中不断产生新的伟大的公司,它们通过上市、与投资者分享(成果),在长期能够不断增长、不断地创造价值。
相对而言,长期内不断实现增长的新公司,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总体上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条件下,从现在展望到更长期的将来,一个长期内继续维持较高经济增长的宏观环境,对这些新公司的长期增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后者是股票市场长期繁荣和长期走牛最重要的基石。
也是在这样的逻辑链条下,市场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忧虑需要得到认真的解答。
从我们刚才的结论来看,长期的经济增长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但是中国需要并且只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补齐很多制度方面的短板。
那么在长期,我们继续维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也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本文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股票交易市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股票交易市场、161834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