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300100)

2022-07-11 10:17:34 证券 xcsgjz

华熙生物



本文目录一览:



“医美+眼科”双主业看似很光鲜,但昊海生科的差异化发展却有个现实难题:如何拉动业绩快速增长?在医美板块,“三剑客”争雄又现波澜,爱美客重新提交H股上市申请,华熙生物稳居透明质酸龙头地位,6月底还宣布进军再生医学及细胞培养基领域,而昊海生科的多元化特色能实现双赢吗?

7月6日,上海昊海生科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上海昊海医药科技发展(简称“昊海发展”)与河北鑫梦达光学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河北鑫视康60%的股权转让于河北鑫梦达,转让价格4160万元。本次交易完成后,昊海发展不再持有河北鑫视康股权,河北鑫视康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截至7月6日收盘,昊海生科A股收盘价为95.58元/股,下跌3.99%;H股收盘价为39.95港元/股,微跌0.12%。

子公司被收购一年就折价转让

在医美和眼科领域均有涉足的昊海生科,为什么要出售隐形眼镜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昊海发展去年4月份才斥资4000万元获得河北鑫视康60%的股权,并表才一年多,就要折价转让,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当前河北鑫视康整合效果较难达到预期目标,为提高公司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布局。

而根据2021年4月9日昊海生科的公告,河北鑫视康是一家专注于软性隐形眼镜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公司,已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4项软性隐形眼镜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拥有成熟的软性隐形眼镜生产工艺及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通过交易,昊海生科的眼科视光产品线将进一步延伸至消费型眼科医疗产品领域,补充了兼具近视矫正及消费美妆属性的软性隐形眼镜产品,丰富了产品线,补充了产品结构。如今紧急折价转手,到底是在收缩眼科领域发展,还是别有打算?

根据公司介绍,2007年,昊海生科通过并购三家目前已有20多年历史的国内医用透明质酸钠制剂商,进入医用可吸收生物材料领域。因透明质酸钠在眼科领域可以制备白内障手术核心耗材眼科粘弹剂,在骨科领域可以制备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的骨关节腔粘弹补充剂,在外科领域可以制备手术防粘连剂,昊海生科陆续形成了医美、眼科、骨科、外科四大板块业务。之后,凭借创新的医用透明质酸钠产品的研发及生产能力,昊海生科自主研发的国内*单相交联玻尿酸产品“海薇”于2013年成功上市,开启公司医美发展篇章。

昊海生科的眼科领域大发展在2015年,公司依靠白内障手术用透明质酸钠产品眼科粘弹剂的产品优势,围绕白内障手术的另一核心耗材人工晶状体产品,并购多家人工晶状体相关上中下游企业,拓展眼科高值耗材领域。此后,公司通过投资并购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在眼科领域完成从眼表到眼底的大眼科产品线规划,产品布局覆盖白内障治疗、眼视光、眼表及眼底四大领域,能够为全年龄段人群提供视觉健康系列解决方案。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昊海生科放弃隐形眼镜子公司,可能将聚焦OK镜市场,要与欧普康视一较高下。为了挤入OK镜赛道,2021年3月,昊海生科曾通过收购亨泰视觉55%股权,获得亨泰光学OK镜产品“迈儿康myOK”于中国大陆地区期限10年的*经销权。2021年12月1日,昊海生科全资子公司昊海发展以7000万元收购南鹏光学51%股权。通过此次交易,昊海生科将获得亨泰光学角膜塑形镜“亨泰Hiline”(“OK镜”)、硬性角膜接触镜(“RGP”)等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代理经销权,有效期限至2026年1月。

医美新亮点难寻

昊海生科在医美领域的地位也举足轻重。北京的爱美客、上海的昊海生科、山东的华熙生物,它们是市场上公认的“医美三剑客”,股价一个比一个疯狂,尤其是在2021年7月份,“三剑客”股价均创下历史高点,其中,爱美客股价突破了800元/股,华熙生物*突破300元/股,而昊海生科也曾一度攀升至270元/股以上。不过,疯狂之后,如今业绩难以撑起疯狂的股价。

截至7月6日,A股市场上,爱美客收盘价576元/股,跌幅4.72%;昊海生科为95.58元/股,跌幅3.99%;华熙生物股价报收134.92元/股,跌幅1.55%。除了爱美客股价上扬外,其他两家股价已经较去年高位跌去超一半,尤其是昊海生科,多元化特色下,显得力不从心。

就在爱美客凭借肉毒素积极布局A+H股时,华熙生物也没闲着。6月21日,华熙生物宣布,将联手乐敦制药株式会社(简称“乐敦制药”)、BioMimetics Sympathies(简称“BMS”)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进军再生医学。据悉,华熙生物此次切入新赛道拓展业务边界,目的是打造新的产品线丰富产品生态,有利于夯实医美基本盘。

此外,根据沙利文发布的*《2021全球及中国透明质酸(HA)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华熙生物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占比44%,龙头地位稳固。

那么,昊海生科的医美板块如何强化?虽然已经布局了“A+H”,但是,这家医美概念股的发展战略却有点“多元”。根据昊海生科的介绍,公司已经在医美领域形成“玻尿酸+肉毒素+光电设备”的产品组合布局,贯通医疗美容、生活美容及家用美容三大应用场景。不过,综合来看,爱美客和华熙生物的在医美领域的新品概念优势更加突出,而昊海生物的“双主业”却显得不温不火。

昊海生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健康频道

该公司表示,在眼科领域,眼健康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目前公司已上市及在研品种已经实现了从眼表到眼底覆盖全年龄段人群的大眼科产品线布局,接下来的重点是持续深入整合资源,提高已上市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推进在研品种如期上市。

医美方面,昊海生科表示,未来的重点是推进整合覆盖医疗美容、生活美容、家用美容三大应用场景的境内外直销、电商团队,共享双方各自原有客户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和销售达成率。此外,公司也将依靠自身具有显著优势的生物材料研发平台,持续推进系列化玻尿酸产品研发上市。

关于未来如何稳固在医美市场的份额,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医美产品线覆盖玻尿酸、皮肤旋切设备、激光、射频类皮肤护理光电设备及肉毒素等领域。在玻尿酸领域,公司已推出三款自主研发的玻尿酸产品,包括主打“塑形”功能的“海薇”、主打“填充”功能的“姣兰”,以及主打“*雕饰”功能的“海魅”,三款产品形成功能差异化、定位差异化的产品组合,能够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医美市场需求。公司在研的第四代有机交联玻尿酸产品已于已完成全部受试对象入组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临床试验。同时,公司控股子公司欧华美科下属参股联营公司法国Bioxis旗下的三款玻尿酸产品已在欧洲及中东进行销售,并通过欧华美科在中国进行注册申报。

疫情影响下业绩承压

虽然布局四大板块,但是昊海生科近年来的业绩增长并不突出。2019年至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6.04亿元、13.32亿元和17.6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1亿元、2.30亿元和3.52亿元。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公司业绩更是出现下滑,数据显示,一季度昊海生科营收为4.74亿元,同比增长23.79%,归母净利润为6094.13万元,同比下降37.17%。

昊海生科在接受

昊海生科称,其已经在努力克服疫情产生的影响,按照相关政策要求积极推进复产复工。截至目前,昊海生科旗下位于上海的松江厂区、其胜等厂区主要生产骨科、外科、医美及眼科的相关可吸收生物材料产品线,厂区已经恢复生产及物流;眼科白内障手术及屈光视光类等相关不可吸收生物材料均在外地及国外进行生产。




300100

4月18日丨双林股份(300100.SZ)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6.82亿元,同比增长2.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4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63.19万元,同比下降7.02%;基本每股收益0.32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元(含税)。




华熙生物旗下护肤品牌

近两三年来,“成分党”兴起于国产护肤行业,一方面,护肤成分被越来越多消费者熟知和关注,成为影响其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链条上的品牌、KOL、工厂等玩家,敏锐捕捉到风向,纷纷加快布局,出现了像「HFP」这样销售额超10亿的品牌。同时,这样的风潮未免会给人“凡新品牌必成分党”的感觉。很多人在思考,成分护肤的风还会刮多久?

“市场的趋势很难去做预判,我们曾经比较乐观的估计,成分党的风潮还能再持续两三年。结果发现,到今年(2019年)下半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疲软。”华熙生物Bio-MESO(BM)品牌总经理温喜明表示,“我们应该回归效果,因为成分不等于有效。消费者再次回归迷茫的时候,也许就会有新的机会点。”

36氪近期接触的Bio-MESO(以下简称BM),是华熙生物旗下的护肤品牌。华熙生物是占据全球重要市场份额的透明质酸原料供应商,去年11月登陆科创板。除了原料产品、药品、保健食品等业务品类,华熙生物针对不同人群,布局了八个功能性护肤品牌,包括润百颜、米蓓尔、BM等。

BM以18-35岁的一、二线城市女性为主要消费群体,她们有较好的教育背景、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追求理性护肤。不流于表面,不跟风,不盲从,是BM希望和消费者一起去构建的价值体系。

护肤品行业,很多人在试图讲成分护肤的故事。随着品牌的增加,消费者可能会迷茫:如果烟酰胺有效,同样是主打烟酰胺成分的产品,有什么区别,哪个效果更好?在这样的背景下,BM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研发能力,专利技术。

背靠华熙生物的研发团队,和在医美护肤领域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团队相信,BM对中国女性 的皮肤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品牌想为消费者提供一套可以进入皮肤里的解决方案,而非某个单一成分。

品牌总经理温喜明用虾青素举例,虾青素的功效之一是抗氧化。但解决抗氧化或皮肤修复问题,需要从病因和病理出发,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配方。除了虾青素,还需要把很多其他成分综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基于核心玻尿酸技术,团队研发出了透皮专利技术,使成分更好被皮肤吸收。在原料方面,也可以更快获得新的优质成分,先一步添加到配方中。

作为华熙生物旗下品牌,BM拥有整合上游供应链的能力。

从原料和配方的研发、生产供应链,到销售环节,都是自有运营。在团队看来,如果要长跑的话,这将是BM的核心竞争力。

下一步,如何把品牌价值传递给消费者,并获得信任,是BM面临的考验,也是工作重点。

BM主推品类是肌底液,团队想通过这类钩子产品,占领消费者心智。对于钩子产品的选择,品牌总经理温喜明解释说:“肌底液是成分的科学复配,能代表我们的品牌理念,还有华熙生物作为原料大厂的背书;同时,我们的专利透皮技术,可以助力产品透皮吸收率。我们希望消费者想到肌底液,能想到BM的产品最有品质。”

除了肌底液,品牌也推出了其他周边产品,如“不额外添加一滴水的精华水”,希望用看似矛盾的广告语给消费者带来惊喜,引发购买欲。

考虑到流量的分散性,团队一直在拓宽销售渠道。目前,线上渠道包括天猫、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等。除了线上,团队会有选择的铺设线下渠道。用品牌总经理温喜明的话说:“入驻线下新零售店铺,给我们带来的品牌效益更大。以体验和展示为主的,我觉得可能会更好,我们现在也进入了「一条」的线下店,会做一些展示。”

在营销推广方面,能产出长文、用户阅读时间更长的平台,如小红书、*等,是BM的主要阵地。品牌去年搭建了自己的内容团队,做红人筛选评估、Brief策划、与红人共创内容,并形成互动;直播形式也是正在尝试的方向之一,团队认为直播会和消费者产生“面对面交流”。

品牌2018年成立,目前约有15款SKU,2019年GMV接近1亿元,在双十一期间,回购金额占比40%。

拉新,或者说增长,是护肤品牌一直以来面对的难题。越来越多国货品牌加入到竞争中,国际巨头也加紧了在国内的营销布局。

对此,品牌总经理温喜明和36氪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进口护肤品牌开始亮出底牌,雅诗兰黛、欧莱雅在大促的时候,为了销售额开始买一送一。明年(2020年),这种策略会越来越多,国货品牌的替代效应和增长空间被削弱。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提高投放效率是关键。我个人感觉,明年(2020年)可能是国货的一个历练期,或者说一个大浪淘沙的时期。经过明年,如果你还是一个站着的品牌,你可能真的是一个品牌。”




华熙生物玻尿酸怎么样

作为全球*的玻尿酸生产厂商,华熙生物过去一年的资本市场表现并不乐观。虽然在去年7月份股价一度攀升314.58元的*点,但是好景不长,股价便一路下跌至2022年,到目前为止,市值已缩水了近千亿。尤其是其2021年业绩实现了双增长也没有扭转这一态势,何时抬头依然未知。

对此华熙生物解释为短期股价与基本面的脱节所致,然而华熙生物将八个月“短期时间”的股价下跌与增收难增利的基本面之间或许并非是脱节,可能是某种必然。除了盈利水平不高外,华熙生物的玻尿酸业务占比逐渐缩小,功能型护肤品已成为其营收贡献大头,投资者自然要重新思考其玻尿酸龙头的未来潜力。

“主业”失利

提起华熙生物,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一家玻尿酸企业,确实很早之前华熙生物就开始了透明质酸(玻尿酸)的研究。2012年华熙生物凭借创酶切技术,进一步在玻尿酸产品、产量等方面获得了极大进步,也开始占据更大的玻尿酸原料市场份额,到2020年华熙生物的玻尿酸原料销量全球占比约在32.5%。

但是华熙生物2020年玻尿酸原料业务的营收仅为7.03亿元,同比下滑7.55%,据此测算2020年全球透明质酸的市场规模在21亿元上下,可见增长天花板之低。玻尿酸原料赛道潜力增长有限外,售价也呈下滑趋势,华熙生物的招股书显示原料产品的销售单价从2017年的122.62元/克降到2019年的111.69元/克,年均降幅达到5%。

玻尿酸原料市场的不乐观也让华熙生物的原料业务的营收贡献力度下降。财报显示,2021年华熙生物的原料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长28.62%,达到9.05亿元,但占总营收的比例仅有18.29%,相比2016年62.41%的占比,已经是相去甚远。而且毛利率相比同期也下降5.9%,盈利空间得到缩减。

连曾经占营收半壁江山的原料业务都难以支撑起华熙生物的规模,可想同属于玻尿酸的医疗终端产品。

财报显示,华熙生物2021年医疗终端业务的营收规模为7亿元,同比增长21.54%,占总营收的14.15%。尽管华熙生物的医疗终端产品有82.05%的毛利率,但是营收贡献度着实有限。

财报显示,华熙生物2016年到2020年的医疗终端产品营收分别是1.91亿元、1.97亿元、5.08亿元、4.89亿元、5.67亿元,除了个别年份营收规模下降外,其营收贡献的*比例也不过26%。

其中原因除了玻尿酸医疗终端产品不是华熙生物业务的重点外,还有爱美客等竞争对手比自身更有优势。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玻尿酸医疗终端产品市场排名中,爱美客占比超过12%,位列首位,其次是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物,占比分别达到7.5%和2.5%,而剩余的市场份额中外资品牌占比超过六成。

此外,医疗终端方向尽管相比原料产品赛道广阔些,但是发展潜力也没有想象中的乐观。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玻尿酸终端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57.7亿元,预计2025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7.1亿元。

由此可见玻尿酸医疗终端方向很难在未来能支撑起华熙生物营收规模的高涨,而且华熙生物并不想成为一家医美公司,而是生物科技公司,那么转型势必要提上日程。

“副业”增速

华熙生物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业务拓边,当时润百颜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的上市及量产也让其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探索开了好头。但是B端往C端的转变又岂非易事,到2016年,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的营收规模仅为0.64亿元,占总营收的8.79%。

五年时间的探索都没能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营收规模有大的发展,除了品牌及市场培育需要时间外,华熙生物也没有更多的关注和投入。2018年,华熙生物才开始在润百颜的基础上,增加夸迪、米蓓尔、BM肌活三个品牌,形成“4+N”的品牌矩阵。又恰逢当时网红流量的兴起,华熙生物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打法才让功能型护肤品业务有了长足进步。

财报显示,华熙生物从2018年到2021年营销费用分别是2.84亿元、5.21亿元、10.99亿元、24.3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是126.14%、83.74%、110.84%、121.62%。与此同时,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营收分别是4.58亿元、6.34亿元、13.46亿元、33.2亿元,同比增长382%、119%、112%、147%,占总营收的比例也从2018年的23%提升至2021年的67%。

与之相比,华熙生物2017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营收为0.95亿元,营销费用为1.25亿元。由此可见,功能型护肤品业务已然成为华熙生物的主业,然而尽管其营收大涨,但是净利润增长空间始终不大。

财报显示,华熙生物2018年到2021年的营收分别是12.63亿元、18.86亿元、26.33亿元、49.48亿元,同比增长54.41%、49.28%、39.63%、87.93%;净利润则分别是4.24亿元、5.86亿元、6.46亿元、7.82亿元,同比增长90.70%、38.16%、10.29%、21.13%,净利率则分别是33.56%、31.00%、24.50%、15.67%。

也就是说华熙生物功能型护肤品业务尽管为其带来了营收的大涨,但是也让可盈利空间预期大幅下降。究其原因还是华熙生物营销费用持续地大量支出,因营销费用而喜,也因此而忧。尤其是华熙生物2021年的销售费用率为49.24%,2018年同期只有22.49%,销售费用率增长如此迅速,甚至近半的营收都用作营销支出,可见盈利水平实在难以维持高位。

当营收主要来源从玻尿酸转向化妆品,华熙生物的体量虽然相比之前扩大了数倍,但低利下的增长也让其看起来更加虚胖。

华熙生物大增的功能型护肤品营收更加依赖线上渠道,像占其营收三成的夸迪更加依赖超头直播,2021年天猫端的收入占比达75%,夸迪还是其高端产品都要如此,可见其溢价空间之低。为此华熙生物2021年仅线上推广服务费用支出就达到了13.31亿元,占总销售费用的53.91%,当规模扩张需要更多资金投入且压缩盈利空间时,华熙生物的化妆品转型有多少说服力投资者清晰可见。

更迭的基本面

如果说玻尿酸B端市场难以撑起华熙生物的野心,华熙生物选择了功能型护肤品,但是在2021年拓展功能性食品业务,推出了水肌泉、黑零、休想角落三个品牌,甚至表示未来要加大投入,又意味着什么呢?答案可能不言而喻。

前面提到华熙生物做玻尿酸生意时,增长潜力有限,但是业务重心转到功能型护肤品时,营收规模虽有扩大,但也透支了盈利空间。尤其是护肤品领域竞争激烈,后发的华熙生物不仅在品牌调性、产品力等方面差距甚大,还要大量投入才能维持营收规模,很难有竞争优势,八个多月的股价下跌已经表明华熙生物投资者的态度。

此时功能性食品赛道为华熙生物增添了新的想象力,然而现实情况是功能性食品被消费者视为智商税,也没有相关的科学论证,反而是“吃啥补啥”的商业延续。尽管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认为其有十万亿级的发展空间,但是事实是其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仅有3.7 亿美元,该业务2021年的营收不足总营收的0.5%。

确实华熙生物往C端的转型希望能将利润、甚至是资本市场的影响尽可能的*化可以理解,但是无论是玻尿酸主业更迭为功能型护肤品,还是扭头再转向功能性食品赛道,都能看出背后增长曲线的模糊。由此市场也不知道该将华熙生物定位于玻尿酸消费公司,还是化妆品企业,亦或是其自身认为的生物科技公司。

但从其2021年研发投入不过总营收的5.7%,为其历年的*水平,也低于科创板15%的年研发费用率来看,华熙生物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之前华熙生物曾解答上交所关于研发费用合理性的问询里,表明自身核心技术是从别处收购而来。那么华熙生物的转型始终称不上科技企业,更是对玻尿酸基本盘的变向。

由此华熙生物市值缩水了近千亿,但是目前投资者仍给出70左右的市盈率,然而2021年末的机构持仓数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5%,占总股本的比例降至5.16%。散户与机构投资意见的迥异,加上华熙生物本身的基本面表现都让其未来的股价走势更加难以预知,尤其是华熙生物涉足的无论是化妆品还是功能性食品都谈不上前景喜人。

也就是说华熙生物目前的资本市场更像是投资不确定下产生的高估值,而且单独的玻尿酸B端市场是难以撑起如此高的估值,功能型护肤品显然也是够呛,那么华熙生物想成为芯片领域高通一样企业的梦更像是在讲新的资本故事。

故事能有多少吸引力还不知道,但能知道的是华熙生物从玻尿酸到化妆品,再到功能性食品的生物科的故事可能就跟其转向一样,栽进新的坑道。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华熙生物》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华熙生物、300100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