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撰文丨张继文
随着天气异常、全球性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应用亦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对各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优势明显。
相较风能、水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太阳能分布广泛、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能源选择。虽然人类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与太阳能开发相伴而生的“光伏产业”却在茁壮成长。
十年前,国内光伏行业尚未起步,相关技术被国外垄断。在此背景下,国家大力扶持该行业。十年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光伏制造中心,国家便开启“去补贴”的举措。
多年来,光伏行业一直依靠“补贴”发展。“去补贴”工作一旦开启,势必推动着整个行业进入全面整合期。在这一阶段,“降低成本”是各个光伏企业*考虑的问题。
在降低成本时,企业为何*考虑“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太阳能电池”是光伏发电的关键零部件,可以直接决定着发电效率。但电池长期经受暴晒,会缩短电池使用寿命。因此,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可以极大降低光伏企业的成本。
通常而言,“太阳能电池”从上至下分别由“玻璃”、“封装胶膜”、“电池片”、“封装胶膜”和“背板”构成,其中“背板”和“封装胶膜”主要用于保护电池片。对于“太阳能电池”而言,“封装胶膜”直接决定其使用寿命能否达到 25 年或更长时间。
在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方面,海优新材是率先攻破行业技术难题的企业。几年之内,海优新材速获得业界认可,晶科能源(JKS.NYSE)、天合光能(688599.SH)等国内外行业头部厂商均是其客户。不止如此,海优新材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0.91%,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5.07% 。
中国在材料领域一直处于弱势,海优新材如何突破技术,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在光伏行业步入正轨之时,海优新材如何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
技术创新,闯出一片天地
2005年,海优新材进入到光伏胶膜行业。那时,福斯特(股票代码:603806)已经成为了光伏胶膜行业老大。此外,浙江和广东等地也成长了一批*企业,而且他它们大多与当地研究院有着一定渊源。
相比之下,海优新材起步晚、规模小,又无高校做后盾。“弱小”的海优新材必须另辟蹊径才能生存。于是,海优新材一直关注着光伏行业动态,希望一举抓住技术领先机会。
在光伏行业,“提高发电效率”是行业的共同目标。此前,光伏企业将光伏电池表面保护层的折射率降低,以求提高阳光通过率、提高发电效率。不过,这种方式的弊端随着时间推移而显露出来。
电池片的保护层在降低折射率的时候,电池片更易暴露在外界环境。时间一长,电池片的发电效率很快下降甚至完全失效。与此同时,电池组件的运营寿命要在25年以上,加之,光伏组件的封装具有不可逆性。
因此,光伏组件既要保证25年的使用寿命,又要提高发电效率,这一矛盾便成为了当时行业难题。
当海优新材发现这一行业痛点后,便迅速在“胶膜”方面下功夫。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表面的玻璃与电池片之间、电池片与下层背板支架均需要透明的胶膜。而“EVA胶膜”具有高透光率、强粘结性的特点,因而广泛应用在电池组件的封装环节。
基于行业痛点和“EVA胶膜”特性,2012年海优新材在全球率先提出了“抗PID型胶膜”的概念。所谓“抗PID 型EVA胶膜”是类似于电池片的透明保护膜,能够有效降低太阳能组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电效率衰减,保证了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
随着光伏行业质量标准不断提升,“抗 PID 性能”逐步成为了EVA 胶膜必要的技术性能之一,而海优新材的“抗PID 型EVA 胶膜”更是成为了光伏封装行业胶膜的标准产品。从此,海优新材便在光伏胶膜行业崭露头角。与此同时,海优新材奠定了以技术研发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地位。
光伏胶膜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大浪淘沙,海优新材始终位列前三。从默默无名到行业前三,海优新材的技术创新优势在业务拓展方面还有哪些新成就?
横向发展,提高发电效率
在光伏胶膜行业,“技术创新”这条路并不好走。
在市场规模方面,海优新材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三。截止到2018年底,海优新材销量(含合资公司)为1.46亿平方米,全球市场总需求量为13.40亿平方米,海优新材产品全球市场份额可达10.91%。
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EVA胶膜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福斯特 (603806) 、斯威克在全球EVA胶膜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了49.4%、11.4%。
不得不承认,海优新材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已经跻身于行业第一梯队,但其规模仍处于行业第二梯队。2019海优新材营收为10.63亿元,而福斯特光伏胶膜的营收为56.95亿元,是其5倍。
如果海优新材的规模无法进一步扩大,其风险承受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在光伏胶膜行业,上游原材料EVA树脂采购付款周期较短,使得营运资金占用规模较高;下游组件客户付款周期较长,进一步占用了运营资金。上下游两头挤压,共同造成了海优新材“资金饥渴”的问题。
为了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海优新材持续提升公司研发水平,不断推出新产品。“白色增效 EVA 胶膜 ”是海优新材另一大拳头产品。
早期的“电池组件”都使用双面透明的EVA胶膜,加之电池组件的背面使用“透明玻璃”,而非白色背板,使得电池片漏光,造成2%以上功率损失。
较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企业努力研发“白色胶膜”以提高发电效率,但始终没能成功;经过多次尝试,海优新材成功研发出了“白色增效 EVA 胶膜 ”。如今,“增效白色胶膜”已成为光伏行业标配,而海优新材逐渐成为天合光能、英利能源、协鑫集成等行业重要企业的供应商。
海优新材时刻保持着技术领先优势,不仅让其解决企业规模之痛,更让其抓住行业升级换代的机遇。
如今,全球光伏市场呈稳步增长态势,光伏组件厂商也越来越重视发电效率提升的作用。而“双面双玻组件”的背面亦可吸收反射光线进行发电,可贡献5%-30%的发电增益。因此,双面双玻组件有望大面积普及。
随着“双面电池”的大规模应用,“白色增效 EVA 胶膜”和“多层共挤 POE 胶膜”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提升。
其中,“POE胶膜”是另一种使用广泛的光伏封装胶膜材料。该材料比透明胶膜更具有防水性和“抗PID性”,可用于太阳能单玻、双玻组件的封装。当海优新材发现“POE胶膜”具有发展前景,便自主研发了“多层共挤型 POE 封装胶膜”,并改良了加工工艺,使其成本更低。
从2017年,多家EVA胶膜厂包括背板厂纷纷投资“POE 封装胶膜”生产线以期进入新兴的胶膜市场,海优新材自然不甘示弱。在本次募集资金项目中,海优新材将投资3.45亿元扩充“白色增效 EVA 胶膜”和“多层共挤 POE 胶膜”产能。此次产能扩张可以有效保障海优新材顺应产业升级,也让其始终保持着行业竞争优势。
凭借着技术创新优势,海优新材的业务结构日渐完善,但在光伏行业一直流传着“技术领先不能保持8个月”传说。在光伏胶膜行业,某一公司一旦推出新技术,同行企业便会迅速追赶。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海优新材能否让自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摆脱依赖,开发玻璃市场
在光伏行业,“大起大落”已成行业常态。经过十余年的“起起伏伏”,海优新材依旧保持行业前三的位置,“技术创新”功不可没。不过,海优新材将让自身规模迈向更高阶段,拓展“非光伏行业”应用势在必行。
为此,海优新材逐步向建材、交通、电子等非光伏行业积极探索和开发新产品。海优新材在探索新行业的过程中,并不是贸然行动,而是基于自身技术优势,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
由于海优新材此前的产品大多是“玻璃”、“电池片”、“背板”的粘合剂,而这些零部件表面光滑,像“玻璃”一样。因此,海优新材*关注“玻璃行业”。更重要的是,玻璃行业对“胶膜”也存在一定需求。
在传统玻璃行业,两层玻璃之间会通常会加入“玻璃胶膜”以提高玻璃的强度、安全性,达到隔音和节能效果。而这一领域主要采用的是PVB和SGP 胶膜,这两种胶膜均是半透明的薄膜,与光伏胶膜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于是,海优新材利用自身在光伏胶膜行业的技术优势,开发了适用于玻璃行业的“PVE 胶膜”。
海优新材想大规模拓展玻璃市场,其产品性能必须要超越传统“玻璃胶膜”的性能。一直以来,户外、炎热地区、极寒地区和湿热地区,是传统“玻璃胶膜”的弱势地区。海优新材的“PVE 胶膜”具有优异的抗湿热、耐高低温性能,使其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
另外,海优新材的“PVE 胶膜”想要大规模替代玻璃行业原有胶膜,海优新材必须掌握话语权。因此,海优新材参与了行业团体标准《夹层玻璃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间膜》的起草和制定工作,并积极推动“玻璃胶膜”产品在建筑及汽车领域的落地。
海优新材“PVE 胶膜”可作为新型中间膜用于夹层玻璃,而夹层玻璃大多应用建筑、汽车等领域。为了更好地了解应用市场需求,海优新材正在与耀皮玻璃、福耀玻璃等知名厂商合作开发建筑玻璃、汽车玻璃使用的玻璃胶膜,为多元下游客户研发特种高分子膜材料产品。
商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PVB中间膜的全球市场规模为43.6亿美元。可见,“PVE中间膜”替代市场潜力无限。未来,海优新材在玻璃领域打开市场,便可以降低其对单一行业依赖、培育了新利润增长点。更重要的是,丰富的产业链为海优新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入光伏胶膜市场时,海优新材意气风发,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不断开拓市场。如今,海优新材位列行业前三,却受资金困扰而难以扩大规模。此次科创板上市可以一解“资金短缺”之痛,也让海优新材更有希望进一步扩大规模,并使其成为真正的行业第一梯队公司。
“十年后再回首,他们手中已经掌握了中国疫苗的半壁江山——*的乙肝疫苗企业、*的流感疫苗企业、第二大水痘疫苗企业、第二和第四大狂犬病疫苗企业……”
“他们生产的疫苗,每天都源源不断,注入你和你孩子的身体中。”
今日,自媒体《兽爷》发布《疫苗*》文章,揭露部分不良奸商偷工减料、弄虚作假、逃避监管,疫苗抗原含量低。文章称,“北大医学部的专家将注射失效的疫苗总结为两个字——杀人。”
《疫苗*》提到,韩刚君和杜伟民等人当年以较低的价格从国有股东手里购买到疫苗公司股权,种种细节让人唏嘘。
(微信号:nbdnews)也曾关注过其中一位资本大佬——杜伟民的发迹史(胡润百富榜数据,2017年他的身家达73亿元),种种内幕今日读起来也颇为“传奇“。
以下为2014年1月的报道,原标题《深圳康泰20年股权几经变更 成就“隐形富豪”杜伟民》。
2014年2月27日,深圳市,
2013年底的乙肝疫苗事件,让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泰生物【300601.SZ】)进入了公众视野。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家公司?至今外界对其仍依然不甚了解。
近日(实际时间为2014年初,小编注),(微信号:nbdnews)
20余年前,康泰生物刚成立时,其作用主要是承担乙肝疫苗国产化的重任。到了2008年,自然人杜伟民(现为康泰生物董事长)进入后,康泰生物的“国有成色”开始逐步褪去。
承担乙肝疫苗国产任务
20余年前的中国,乙肝疫苗非常稀缺。(微信号:nbdnews)
深圳广信和香港广信同属于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深圳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由于香港广信当时的注册地属于境外,故新组建的康泰生物为合资企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产乙肝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美国默克公司研制的重组酵母菌被视为符合我国要求的乙肝疫苗。1988年,经原卫生部批准,由该部统一领导引进美国默克公司的这一乙肝疫苗技术,并在北京、深圳各建一条年产2000万支针剂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产线,其中深圳的这条生产线由深圳广信承建,1992年康泰生物的设立就是为了继续完成项目建设。由此来看,康泰生物的发起成立承载着乙肝疫苗国产化的重任。
在技术和设备引进方面,康泰生物的进口对象是美国默克公司。受让的技术主要包括重组酵母种子批、疫苗制造操作细则、疫苗质量控制程序、仪器设备及原材料清单等;引进的主要生产设备包括发酵培养罐、细菌破坏器吸附层析系统、疏水层析系统、凝胶过滤系统、除菌过滤器、超过滤装置和疫苗稀释罐等。
在康泰生物的股权构成方面,上述三家公司各占三分之一的股份,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900万元,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差额由合资各方按投资比例筹措转贷给康泰生物。
此后,康泰生物的股权发生了多次变动。
历史遗留问题复杂
1993年2月27日,康泰生物*出现股权变动。
据(微信号:nbdnews)
到了1994年,国务院组建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身为当时6个国家专业投资公司之一的国原投资被并入国开行。到1995年,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立,当时该公司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承担原由6个国家专业投资公司经营、又难以转移到其他单位经营的合资或参股项目,康泰生物正是这种性质的合资项目。
在此背景下,1996年9月5日,康泰生物董事会决定,由于股东国原投资已并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根据相关规定,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投兴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兴业)承接国原投资所持的康泰生物60%股权。
该批文明确表示,国投药业要负责与清算组妥善解决老股东(即深圳广信和香港广信)的历史遗留问题,立即着手对康泰生物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争取上市。
与此同时,康泰生物董事长由原国家医药局安全监管司副司长、国投药业总经理周益成出任。
视觉中国
通过股改谋求上市
为了响应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关于改制上市的意见,到了2002年,康泰生物迅速在股份制改造上实现突破。
(微信号:nbdnews)
2002年7月9日,香港立新将其持有的全部康泰生物25%股权,以9600万元转让给上海华瑞投资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上海华瑞)。上海华瑞为上市公司上实医药(600607,SH)的子公司。
同年9月24日,上海华瑞和交大昂立(600530,SH)分别以1152万元和1920万元的代价受让国投药业所持的康泰生物3%和5%的股权;3日后,国投药业将其持有的11%康泰生物股权以4224万元的价格卖给北京高新技术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北京高新创投);此后国投药业将其所持有的最后的康泰生物5%的股权转让给湖南湘投高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湘投)。
至此,康泰生物股改宣告结束。其发行了普通股1.75亿股,其中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拥有8925万股,占总股本的51%,其他股东则是持股28%的上海华瑞、持股11%的北京高新创投,以及各持股5%的湖南湘投和交大昂立。
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底,康泰生物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共计2500万元转增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也因此由原先的1.5亿元增至1.75亿元。根据相关验资报告,当时康泰生物的净资产为1.75亿元,按照每股1元来计算,康泰生物的总股本为1.75亿股。
到2005年9月,康泰生物正式向深圳监管局递交上市辅导验收材料并通过审查,完成上市辅导工作,但公司最终仍未上市。
杜伟民进场
2008年8月,杜伟民“出场”。(微信号:nbdnews)
该会议纪要还显示,康泰生物原则上同意优先选择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北京民海)为重组对象,以双方评估价值作价,通过增资方式置入康泰生物。
根据北京同仁和资产评估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书显示,以2008年4月30日为基准日,北京民海净资产为8230.77万元,股权价值的评估价为2.95亿元。
该评估报告称,北京民海处于建设期,大量资产处于在建工程状态,生产形成后盈利能力将得到巨大释放。该报告书同时指出,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只能体现北京民海当前的账面价值,不能体现该公司作为疫苗生产高科技企业的特征,故该评估采用收益现值法的评估方法,即被评估资产未来的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宜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累加得出评估值。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民海自2004年成立至上述评估基准日——2008年4月30日期间,只有2006年实现营收8.5万元,其他年份均处于无营收状态。
康泰生物的财务报表显示,2004~2007年康泰生物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34亿元、1.33亿元、9879万元和1.06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020万元、3017万元、1811万元和3707万元,尽管业绩有所起伏,但仍保持盈利状态。
上述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总裁办公会议召开后2个月,即2008年8月15日,康泰生物便决定向瑞源达、自然人王峰、自然人郑海发增发1.82亿股股份,原有股东放弃了对增发股份的优先认购权。
工商资料显示,瑞源达成立于2007年11月13日,由杜伟民和加拿大籍华人袁莉萍分别出资1502万元和498万元注册成立。2011年6月17日,瑞源达由深圳迁至新疆乌鲁木齐。
康泰生物2008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显示,瑞源达、王峰和郑海发以各自所持有的北京民海股权作价2.43亿元认购上述1.82亿股的股份,其中1.82亿元记为康泰生物的注册资本,其余6089万元记为资本公积金。具体来看,杜伟民名下的瑞源达所持北京民海76%的股权作价1.85亿元认购康泰生物1.38亿股股份,其余4628万元记为资本公积金;王峰所持有北京民海13.6%的股权作价3303万元认购康泰生物2475万股股份,其余828万元记为资本公积金;郑海发所持北京民海10.4%的股权作价2526万元认购康泰生物1893万股股份,其余633万元记为资本公积金。
该增资扩股完成后,康泰生物注册资本由1.75亿元变更为3.57亿元,总股本亦由1.75亿股变更为3.57亿股。
由此来看,由于瑞源达、王峰和郑海发以各自所持北京民海股权增资康泰生物,因此瑞源达并无现金投入,便成功拿下康泰生物38.75%股权。
杜伟民进场,以一个基本无营收的公司重组了康泰生物这个尚有盈利且资产负债率不足5%的疫苗龙头企业,并成为第一大股东。
对于上述问题,(微信号:nbdnews)
视觉中国
老股东纷纷退场
有人进场便有人谢幕。在引入上述三个新股东后,康泰生物原有股东的股权均被相应稀释。
国投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高科,国投高科作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全资子公司,承接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所拥有的康泰生物股权)变为第二大股东,上海华瑞则所持的28%康泰生物被稀释至13.73%,北京高新创投的被稀释至5.39%,湖南湘投和交大昂立均被被稀释至2.45%。
到2009年7月2日,杜伟民成为康泰生物法定代表人,并开始接管董事长一职。与此同时,上述5家国有法人股东开始陆续退场。
最早宣告退场的是湖南湘投。2009年6月2日,湖南湘投将其所持的康泰生物2.45%股权在湖南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报价1909.44万元。此后被国投高科购得。国投高科所占的康泰生物股份升至27.45%。
到2009年11月,国投高科通过天津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其所持康泰生物全部27.45%股权,标价1.67亿元。接盘者则为瑞源达。
2010年6月7日,上海瑞华同瑞源达达成股权转让协议,瑞源达以8330万元的价格受让上海瑞华所持的康泰生物13.73%股权。
2011年1月24日,北京高新创投同瑞源达达成股权转让协议,瑞源达以3392.5万元的价格受让北京高新持有的康泰生物全部5.39%股权,成交价高出标的评估值131.7万元。
瑞源达进场之前的5个法人股东只剩下交大昂立仍持康泰生物2.45%股权。到2011年3月24日,交大昂立以1853.75万元的价格将手中2.45%的股权转让给自然人苗向。
至此,2002年康泰生物股份制改造的5个发起者全部离场,这也宣告康泰生物再无 “国有”成色,在收购4个原始发起股东累计46.57%股权后,瑞源达持股比例增至85.32%。
(微信号:nbdnews)
股权价值大幅增值
2011年对杜伟民等康泰生物的股东而言,显然是忙碌的一年。股权转让似乎成了2011年康泰生物股东们最热衷的事情。
从2011年4月18日起,未到一个月时间,全盘吸纳康泰生物股权的瑞源达开始向自然人和机构转卖康泰生物的股权。(微信号:nbdnews)
瑞源达在收购深圳康泰时,有现金支出的仅有受让国投高科所持27.45%股权花去的1.67亿元 (标价)、受让上海华瑞和交大昂立所持股权共计1.17亿元。由此来看,瑞源达通过出售康泰生物近20%股权,还产生了约4100万元盈余。
截至目前,杜伟民个人及其控制的瑞源达仍共持有康泰生物2.62亿股。如按此前,瑞源达转让给上述12个自然人每股1.72元的作价来计算,瑞源达及杜伟民手上所持有的的股份2.62亿股的价值亦高达4.5亿元;若按向上述5个机构出售的每股12元作价计算,其持股价值达31亿;以15元计算,其持股价值达39.3亿元。
(
e公司讯,海优新材近日在机构调研时表示,总体看2021年新增EVA粒子的供应商供应情况近期均比较稳定,品质方面略有差异,不过公司可以通过调整配方或工艺的方式正常使用。公司目前已和多家国内外粒子供应商建立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保障公司不断增长的需求。
4月25日,小编了解到,A股上市公司海优新材(代码:688680.SH)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
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05亿元,同比增长109.66%,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12.97%,基本每股收益为3.07元。
公司所属行业为电力设备。
其中,光伏封装材料行业收入30.67亿元,同比增长107.48%,其他业务收入3625.39万元,其他行业收入250.48万元,同比增长30.21%。
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36.73亿元,营业利润为2.77亿元,应收账款为10.8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02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6.44亿元。
海优新材,公司全称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09月22日,现任总经理李民,主营业务为从事特种高分子薄膜研发、生产和销售。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海优新材》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海优新材、600607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