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与嘉和生物“牵手”四年之后,沃森生物最终还是选择了放手。
6月26日晚间,沃森生物(300142.SZ)发布公告称,拟向HH CT Holdings Limited(以下简称“HH CT”)转让其所持有的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和生物”)注册资本近1.85亿元对应的股权。按照嘉和生物34.7亿元的估值,对应的股权转让价款约13.12亿元。同时,HH CT向嘉和生物增资2.9亿元。
这一纸公告的交易达成后,沃森生物所持嘉和生物的股权将降至13.59%。也就意味着,嘉和生物将就此单飞,不再是沃森生物的控股子公司。据公告,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嘉和生物有意在境外上市。
在此之前,从事单抗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的嘉和生物一直是沃森生物打造“大生物”产业平台的重要生力军,甚至被外界视作其旗下最有前景的一块资产。如今,沃森生物为何要将这块“宝贝”资产的控制权拱手让予他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迫转让?
“这不是个被动的选择,这一次是我们主动的选择,是基于沃森自身发展与嘉和生物经营环境的谨慎考虑。”沃森生物董秘张荔在接受时代周报
从“牵手”到“放手”
2007年末,惠生集团出资1000万美元设立了欣润(上海)药业有限公司,即嘉和生物的前身。曾任全球*生物制药公司Amgen工艺开发科学总监的周新华博士回到中国,拿着惠生集团这1000万美元,开始搭建单抗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平台。
2011年,惠生集团将持有的嘉和生物全部股权转让给惠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生投资”),同时增资1000万美元。2年后,石河子安胜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安胜投资”)向嘉和生物投资1.87亿元。彼时,惠生投资与安胜投资分别持有嘉和生物的41.92%、58.08%股权。
沃森生物与嘉和生物的交集始于四年前。2013年,一心要布局“大生物”产业平台的沃森生物斥资2.92亿元拿下安胜投资和惠生投资所持的63.48%股权,将嘉和生物的控股权收至囊中,野心勃勃进军单抗领域。
2015年,沃森生物再次以8500万元收购惠生投资持有的8.384%股份,对嘉和生物的持股比例进一步提升至71.96%。
2015年8月,嘉和生物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阳光人寿、北京阳光融汇医疗和玉溪润泰投资。其中,阳光人寿向嘉和生物注资3亿元,阳光融汇和玉溪润泰分别出资1亿元。
此后,沃森生物通过一系列收购和增资动作,始终将嘉和生物的控股权牢牢握在手中。截至2017年12月31日,沃森生物直接持有嘉和生物68.47%的股份(按认缴注册资本计算)。
事情的转折始于今年5月中旬。阳光人寿、阳光融汇和安胜投资将所持有的嘉和生物股权悉数转让给了浙江康恩贝和福平潭华兴康平医药产业投资合伙企业(华兴康平),而沃森生物放弃此次股权转让的优先购买权,为如今的“分手”埋下了伏笔。
6月21日,沃森生物公告将持有的嘉和生物8.6455%股权转让给康恩贝,交易对价约3亿元。与此同时,泰格医药旗下的观由兴沃和泰格盈科两个并购基金以整体31亿元的估值向嘉和生物增资3.7亿元。
直至6月26日晚间,沃森生物才正式宣布转让嘉和生物控股权的消息。据公告,沃森生物拟将嘉和生物近1.85亿元注册资本对应的股权转让给HH CT。同时,HH CT向嘉和生物增资2.9亿元。
公告还称,待上述交易完成后,HH CT还将继续收购华兴康平和玉溪润泰持有的嘉和生物股权。而华兴康平持有的股权自完成备案登记尚不足一个月。
待前述股权转让及增资交易悉数完成后,HH CT将累计持有嘉和生物50.04%的股权,成为新的控股股东。康恩贝以25.34%的股份获得第二大股东的位置,而沃森生物的持股比例将降至13.59%。
资料显示,此番控股权转让的接盘方HH CT注册于香港,实际上是高瓴资本控制的一个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嘉和生物将由一家纯内资企业变为中外合资企业。
“此举实际上是搭建VIE架构,使之符合境外上市的基本条件,单一大股东必须是境外的企业。估计后面会以红筹方式在香港上市。”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
沃森生物方面称,推进嘉和生物境外上市,一方面是考虑根本性解决嘉和生物单抗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持续高投入所需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核心团队的激励。
研发不堪重负
对于为何将嘉和生物的控股权拱手出让,沃森生物直指研发持续高投入的资金需求压力。
嘉和生物主要从事治疗性单抗、Fc-融合蛋白等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资料显示,目前嘉和生物的在研产品10余个,有8个品种已经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
其中,注射用重组HER-2人源化单抗 、注射用重组抗TNF-α人鼠嵌合单抗和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抗均已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另有抗PD-1单抗等品种分别处于Ⅰ至Ⅱ期临床研究阶段。从覆盖的靶点和研发进度看,嘉和生物可以说在国内处于第一阵营。
不过,由于尚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嘉和生物成立至今尚未盈利。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嘉和生物实现营收3603.25万元,亏损5427.10万元。截至2018年3月31日,嘉和生物的资产总额为6.61亿元,净资产4.49亿元。2018年1–3月收入为零,净亏损1180.15万元。
据时代周报
“毫无疑问,单抗药物在未来具有很好的前景和商业价值,但目前还处于产业化前期。从现在到未来的一段时间,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才能支撑这些项目研发和产业化的进度。”沃森生物董事长李云春表示,“另一方面,现在单抗领域非常热,在人才、研发、产业化以及未来的市场环境中将面临全面的激烈竞争。这个时候就是要比谁的速度快,速度快才能胜出。”
“嘉和生物如果没有大的资金来维持高强度持续投入的话,可能它在后续的竞争中会面临蛮大的挑战。所以考虑到嘉和自身的发展,我们做了股权转让的战略性安排,目的是为了打开嘉和生物的直接融资通道,保证它未来产业化的进程。”李云春说。对于手中余下的嘉和生物13.59%股权,李云春表示将来不会再减持。
公开信息披露,至2017年末沃森生物有51个在研产品,其中14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015–2017年,其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2.68亿元、3.11亿元、3.33亿元,分别占其营收的26.6%、52.6%、49.87%。
从沃森生物自身来看,研发管线上大量在研产品,依靠传统疫苗的低收入和利润来支撑庞大的研发开支,已经非常吃力,近几年业绩屡陷亏损的泥潭。
“单抗既要比拼投入又要抢时间,以沃森生物现有的资源已经很难支撑起疫苗和单抗双线作战。不如现在放手,互不拖累,对双方来说也都是有益的。及时回笼一笔资金也有利于加快疫苗业务的发展。”前述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
另外,此次股权转让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嘉和生物核心团队的激励问题。
“在现行的A股制度下,由于‘同股同权’的规定,沃森没办法把嘉和生物团队的股权落实给他们。”张荔对时代周报
回归疫苗主业
资料显示,沃森生物创立于2001年,早年以传统疫苗起家。2010年,沃森生物在创业板上市时曾受热捧,一时风光无两,原本仅4亿元的募资计划,最终超募18亿元。
2012年,沃森的“大生物”战略构想横空出世,提出围绕“疫苗、血液制品、单抗药物”展开产业布局。手握大额超募资金,其布局的方式自然是疯狂“买买买”。
2012年底,沃森生物先以5.29亿元拿下号称年采浆能力达百吨的河北大安制药55%股权,后两次增持,最终共耗资8.66亿元获得河北大安制药的90%股权,进入血液制品行业。
2013年1月,沃森生物以2.65亿元收购上海泽润生物50.69%股权,后者拥有HPV等多个新型疫苗在研品种。9个月后,沃森拿下嘉和生物,进军单抗领域。同一年,沃森生物还花11.13亿元的代价一口气收购了宁波普诺生物、山东实杰生物、圣泰(莆田)药业以及重庆倍宁,将并购战车一进疫苗流通领域。
这一系列任性的并购迅速筑起了沃森“大生物”产业平台的梦想,却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2014年,沃森生物又将买下尚不到两年的河北大安制药转手卖给了博晖创新及其实控人杜江涛。后因业绩对du不达标遭索赔,导致2017年巨亏5亿多。“三驾马车”中的血液制品板块彻底坍塌。
2016年,子公司山东实杰生物卷入“山东疫苗事件”并被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后,沃森生物紧急将其剥离,打造全国疫苗流通平台的计划破产。
此次转让嘉和生物控股权,从单抗领域撤出,沃森生物挥霍近30亿元并购筑起的“大生物”梦想便只剩下疫苗独撑。
6月26日,沃森生物同时公告终止实施“嘉和生物治疗性单抗药物产业化”和“嘉和生物研发”两个募投项目。此前这两个项目曾计划分别使用募集资金2.5亿元和1.7亿元。截至目前,两个项目已累计投入1.4亿元。
“这一次交易后,沃森的战略将聚焦到疫苗产业来,这样有利于我们把疫苗产业做扎实。这次交易回笼的资金可以为下一步13价肺炎疫苗等产品的上市推广做准备,拓展中国市场以及国际市场。”李云春表示。
据披露,目前沃森生物旗下有多疫苗品种在研,包括被外界视为“重磅品种”的13价肺炎疫苗和HPV疫苗。
对于沃森生物来说,其本身的新型疫苗板块也已经进入到关键时期。据悉,目前其13价肺炎疫苗已经申报生产,并进入快速审批通道,有望在今年四季度获批。二价HPV疫苗处于Ⅲ期临床试验,九HPV疫苗也已经进入临床阶段。
截至2022年6月30日收盘,新亚制程(002388)报收于5.73元,下跌3.54%,换手率5.83%,成交量28.2万手,成交额1.63亿元。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3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68.01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407.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775.52万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该股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该股最近90天内无机构评级。
注:主力资金为特大单成交,游资为大单成交,散户为中小单成交
4月14日,港股上市公司嘉和生物公告称,周新华决定辞去集团总裁、执行董事的职位,自2022年4月15日起生效。
作为公司创始人,嘉和生物公告并未明确解释周新华的离职原因。仅表示,周新华决定投放更多时间于其他事务,并无就其辞任对公司提出任何索偿,且与董事会之间并无意见分歧。
从2008年周新华加入嘉和生物创业团队,到如今离开,嘉和生物几经动荡,虽然终于成功上市,但受内部股东频繁变更等因素影响,如今嘉和生物也从昔日的明星创新药企渐渐落后于创新药第一梯队。
坎坷14年
周新华对外的身份一直是嘉和生物的创始人,据企业招股书披露,他于2008年10月作为嘉和生物的首席执行官加入公司,都如今辞职,周新华在嘉和生物的履职时长将近14年。
从2019年5月20日起,周新华获任为嘉和生物总裁兼首席科学家。在嘉和生物期间,周新华主要负责公司整体研发策略及执行以及业务方向。
在加入嘉和生物之前,周新华在生物制药标杆企业安进(Amgen)担任研究员,后升任工艺开发部科学总监,重点监督工艺研究。而他的许多老同事后来都成为了中国创新药企的创始人。此外,周新华此前还担任过沃森生物副总裁。
当时的嘉和生物还叫做上海欣润药业,由惠生集团出资设立。成立之初,其立志成为生物制药领军公司,而在早期,周新华主要承担了加速嘉和生物单抗生物药开发的任务。在当时,嘉和生物雄心勃勃的产品线瞄准了罗氏的贺赛汀、安维汀、艾伯维的修美乐以及强生的英夫利昔单抗等多款重磅生物药的类似药产品,十分吸睛。
在当时,嘉和生物也被认为是一家明星创新药企,颇被行业看好,但接下来,股东层面的一系列变故使得嘉和生物被大大拖慢了脚步。
2013年,有着“大生物”梦想的云南疫苗企业沃森生物以2.92亿元从嘉和生物原股东手中买下嘉和生物控股权,成为占比超60%的单一大股东。随后,阳光人寿保险等3位战略投资人也导入5亿元注资。
但五年后,先是阳光人寿和东海证券在2018年将持有的嘉和生物股份转给了上市公司康恩贝和福建国资背景的华兴康平,而大股东沃森生物不但没有优先收购,反而也向康恩贝卖出了部分嘉和生物股权。随后,四处投资的临床CRO老大泰格医药又出手,用旗下两个并购基金向嘉和生物增资。
2018年中,沃森生物宣布交出嘉和生物的控股权,嘉和生物的新主人成为四处“扫货”的高瓴资本,高瓴资本还向华兴康平等机构继续收购嘉和生物的股权,最终实现了对嘉和生物的控股。而康恩贝和沃森生物的持股比例也进一步下降,同一阶段,泰格医药旗下的投资基金则是喝到了“肉汤”。
随后的两年里,嘉和生物经历了两轮融资,最终到IPO后,高瓴资本通过HHJH和HMHealthcare持有嘉和生物总股本稀释至29.38%,但仍为*股东。
但是在这十年间,嘉和生物多个产品临床进展缓慢,开始逐步被信达生物、复宏汉霖等同行甩开差距,业内普遍声音认为,股东层面的频繁变更与意见不一,是拖累嘉和生物的最主要原因。
路在何方?
等到周新华离职之际,嘉和生物依然只有*产品获批。
2022年3月,嘉和生物的英夫利西单抗生物类似药(GB242,商品名佳佑健)终于获批。它是*TNF-α抗体药,用来治疗一系列免疫系统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成人溃疡性结肠炎、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克罗恩病、瘘管性克罗恩病。
不过,虽然英夫利西单抗在全球也是*“重磅炸弹”级的产品,但在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英夫利西单抗即干不过老大哥阿达木单抗、还面临着多个后来小弟的挑战。
而在中国市场,英夫利西单抗的表现也缺乏亮点。2020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该产品销售额约5亿元,同期,阿达木单抗是10亿元。并且在嘉和生物的英夫利西单抗上市之前,国内已有海正药业、迈博药业的同款类似药获批,嘉和生物早已没了先发优势。
在嘉和生物上市时,公司曾展示了一系列明星靶点的候选产品,如CDK4/6、HER2、PD-1等等。只是,上市两年后,对比公司*的财报与招股书中产品的研发进度却并无显著突破。据嘉和生物2021年业绩报显示,其多数产品处于临床早期,仅有GB491(Lerociclib,口服CDK4/6抑制剂)、GB241(利妥昔单抗、CD20)、GB221(HER2)进入3期临床。
而在研发停滞不前的同一时间,医药市场的格局显然已经发生变化,纷纷获批的国产PD-1与它们的“白菜价”就是例子。2020年7月,嘉和生物在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新药PD-1单抗杰洛利单抗(Geptanolimab ,GB226)的上市申请,但至今仍未获批。
这款药原本的获批预计时间是2021年三季度。彼时嘉和生物还发布了相关招聘信息。而随着国内PD-1厂商越来越“杀红了眼”,留给嘉和生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压力之下,嘉和生物也在尝试开发一些双特异性抗体、三特异性抗体的产品,试图抢占先机。但是,更早期的研发不仅意味着漫长的时间与经济投入,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而在财务面上,由于没有产品收入做支撑,嘉和生物亏损是源源不断的。2018年-2021年,其亏损额为2.9亿元、5.2亿元、30.32亿元、8.65亿元。
而在二级市场上,IPO时嘉和生物曾凭借着“高瓴持股”的巨大吸引力获得了约1247倍的超额认购,一手中签率仅3%,上市首日一度涨超30%,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但这却已成为嘉和生物迄今为止最后的高光时刻。
上市仅两个月后,嘉和生物的股价就已经下跌近30%。而在接下来的两年,公司股价更是持续下跌。截至2022年4月19日开盘,嘉和生物报收4.17港元/股,总市值仅有21亿港元出头,与上市之初相比,市值已经蒸发超100亿港元。
这背后,高瓴资本在嘉和生物上市后的首个季度就进行了减持。据Choice金融终端显示,高瓴旗下的HHJH Holdings Limited在2020年10月7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减持嘉和生物1336.25万股,沃森生物持股不变;而在2020年底到2021年上半年间,高瓴资本和沃森生物持股情况不变。而在嘉和生物*披露的2021年财报中,尚未提及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高瓴资本的减持在如今看来十分明智。与两轮融资叠加的总花费超2.5亿美元相比,若坚定持有至今,按照股份比例和嘉和生物*总市值20亿港元出头计算,“时间的朋友”可能已经浮亏约十亿元人民币。
对比之下,嘉和生物的另一名股东沃森生物就没这么好运了。由于投资失利,该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7.36%。在接受交易所问询时,沃森生物表示,嘉和生物2020年末收盘价20港元/股,2021年末收盘价7.1港元/股,由此形成公司股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22亿元等,致报告期内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81亿元,较同期下降200.3%。
北京4月6日讯 深交所网站日前公布了《关于对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问询函》(创业板年报问询函【2022】第31号)。
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森生物”,300142.SZ)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4.63亿元,同比增长1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8亿元,同比下降57.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91亿元,同比减少17.3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05亿元,同比增长517.62%。
报告期末,公司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余额9.14亿元,全部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81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39.60%,原因系公司持有已上市的嘉和生物药业(开曼) 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曼嘉和”,港股名称“嘉和生物”,06998.HK))股票期末价格下跌,形成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2231.80 万元,以及公司持有的其他股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综合影响所致。
深交所指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7.36%。报告期内,公司除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收入增长65.59%外,包括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冻干AC疫苗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多个产品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请公司补充说明以下事项:
(1)请公司结合行业发展状况、竞争格局、上游采购成本及下游终端需求的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主要产品销量、售价及毛利率变化、产品结构及成本变化、折旧及期间费用、非经常性损益等因素,说明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而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2)结合公司向前十大客户及供应商的销售和采购金额及占比、前十大客户及供应商的新增、退出情况、客户、供应商集中度变化情况,解释说明报告期主要产品收入、毛利率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时报备近三年前十大客户和供应商名单、对应的交易金额及占比、与公司关联关系情况。
此外,深交所还指出,报告期末,公司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余额9.1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持有已上市的嘉和生物药业(开曼)控股有限公司股票期末价格下跌,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22亿元,金额*值占当期利润总额的59.57%。请公司补充说明以下事项:
(1)公司所持有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的具体内容;(2)结合所持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公司管理的业务模式,说明公司对相关股权投资列报为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说明公允价值计量采用的估值技术及依据;(3)结合公司利润结构,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公司如何控制相关风险,并作充分风险提示。
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请公司就上述问题做出书面说明,在2022年4月12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并对外披露,同时抄送云南证监局上市公司监管处。
据搜狐财经报道,沃森生物表示,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因新产品、新项目研发投入增加,研发费用增长;另一方面,公司持有的嘉和生物药业股票下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200.3%。沃森生物持有的港股上市药企嘉和生物,2021年全年股价跌幅达64.5%。2021年沃森生物研发费用支出达到6.21亿元,同比暴涨252.13%。
以下为原文:
关于对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问询函
创业板年报问询函【2022】第31号
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我部在对你公司2021年度报告事后审查中关注到以下情况:
1.2021年,你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7.36%。报告期内,除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收入增长65.59%外,包括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冻干AC疫苗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多个产品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请你公司补充说明以下事项:
(1)请你公司结合行业发展状况、竞争格局、上游采购成本及下游终端需求的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主要产品销量、售价及毛利率变化、产品结构及成本变化、折旧及期间费用、非经常性损益等因素,说明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而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
(2)结合你公司向前十大客户及供应商的销售和采购金额及占比、前十大客户及供应商的新增、退出情况、客户、供应商集中度变化情况,解释说明报告期主要产品收入、毛利率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时向我部报备近三年前十大客户和供应商名单、对应的交易金额及占比、与公司关联关系情况。
2.报告期末,你公司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余额9.14亿元,报告期内,你公司持有已上市的嘉和生物药业(开曼)控股有限公司股票期末价格下跌,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22亿元,金额*值占当期利润总额的59.57%。请你公司补充说明以下事项:
(1)你公司所持有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的具体内容;
(2)结合所持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你公司管理的业务模式,说明你公司对相关股权投资列报为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说明公允价值计量采用的估值技术及依据;
(3)结合你公司利润结构,说明你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公司如何控制相关风险,并作充分风险提示。
3.报告期末,你公司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5.61亿元,报告期内未确认公允价值变动。请说明你公司开展上述股权投资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股权投资的具体内容、投资目的、投资时间、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原因、依据等,公允价值计量层次、公允价值变动的计算依据及计算过程,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自查并说明相关投资事项是否履行必要的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请年审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4.报告期末,你公司在建工程期末余额15.27亿元,较期初7.63亿元增长107.47%。其中,HPV产业化、江苏沃森流感疫苗项目工程进度已达99%,但报告期内均未结转固定资产。请你公司补充说明以下事项:
(1)请分项说明各在建工程的开工时间、具体建设进展、预计完工时间、建设进度是否与计划匹配,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是否计提充分;
(2)分项列示各在建工程的主要支出项目、前十大采购供应商基本信息,核实其与你公司及你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管理人员及其亲属、持股5%以上的股东、核心技术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任何形式的业务和资金往来、合作渊源等可能造成利益倾斜的情形;
(3)HPV产业化、江苏沃森流感疫苗项目是否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是否存在工程结算不及时、未及时转入固定资产的情形。
5.报告期末,你公司开发支出期末余额10.11亿元,占总资产的7.39%。报告期内,你公司研发投入7.54亿元,同比增长138.61%,资本化研发支出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为17.56%,较去年同期的44.12%有所下滑。截至报告期末,你公司未对开发支出计提减值准备。请你公司补充说明以下事项:
(1)结合你公司研发支出会计政策,说明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资本化的判断依据和时点,公司资本化时点是否符合一惯性原则,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政策是否符合行业惯例,并说明会计处理合规性;
(2)结合行业政策、竞争环境和产品市场空间的变化与发展趋势,说明开发支出后续是否具备转为无形资产的条件,相关研发项目及对应产品在后续使用或出售是否具备技术上的可行性,是否存在研发停滞、终止或研发失败风险显著增加的情形,是否出现减值迹象,如是,请补充披露并提示相关风险。
(3)结合报告期内你公司对开发支出减值测试的具体过程,包括但不限于评估方法、参数选取及测算过程,进一步说明报告期内未对开发支出计提减值的原因及合理性,资产减值计提是否充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请年审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6.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25.40亿元,较期初增长22.82%,坏账准备为5,942.20万元,计提比例为2.34%。对于不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你公司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请你公司补充说明以下事项:
(1)结合公司历史信用损失经验说明各组合应收账款的划分依据、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参数选取的依据及合理性,与同行业公司是否存在重大差异,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充分;
(2)补充说明你公司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的会计政策,一年以上账龄应收款项欠款方的款项结算是否存在逾期的情形,报告期内仅按组合账龄计提坏账准备而未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请年审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7.报告期末,你公司存货账面余额为8.84亿元,较期初的4.89亿元增长80.78%,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996.43万元。请你公司说明报告期内存货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列示对各存货项目进行减值测试的关键假设和参数及其变化情况、原因,具体减值测试过程,同时结合产品适销情况、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情况等,说明报告期内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是否充分,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情况是否能充分反映存货整体质量和周转适销情况。请年审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8.报告期末,你公司其他应收款项下公司间往来款期末余额4,539.61万元,账龄1年以上的其他应收款1.06亿元,占比13.54%。请你公司核实并说明以下事项:
(1)请补充说明“公司间往来款”的性质、形成原因及期后回款情况,说明交易对手方与你公司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是否存在资金占用或财务资助等情形;
(2)补充说明账龄1年以上其他应收款的具体情况,是否存在款项逾期或无法收回的情形以及你公司的应对措施,是否存在资金占用或财务资助等情形,坏账准备是否计提充分。请年审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9.年报显示,你公司目前处于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状态。请你公司结合股东持股比例、公司董事会目前成员构成及推荐和提名主体、董事会及股东大会表决权比例、经营管理及日常决策机制、过往决策实际情况、股东之间的一致行动协议或约定、表决权委托、特殊利益关系等维度,说明认定你公司无实际控制人的原因和依据,是否存在管理层控制、多个股东共同控制或管理层与股东共同控制等情况。请独立董事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请你公司就上述问题做出书面说明,在2022年4月12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我部并对外披露,同时抄送云南证监局上市公司监管处。
特此函告
创业板公司管理部
2022年4月1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新亚制程(002388)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