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北京碧水源
近期,水处理上市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水源”,300070.SZ)陷入“多事之秋”。
相关公告显示,10月18日,碧水源披露因今年年初的“会计差错更正”违反相关规定,收到创业板监管函;25日,因其未及时披露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收到北京证监局警示函。值得注意的是,碧水源接连收到监管函和警示函,均与一家名为“德青源”的农业公司有关。
《中国经营报》
对于其对外担保存在的风险问题,碧水源方面表示,德青源资金较为紧张,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公司对德青源担保的风险敞口为1.26亿元。就上述违规、担保等相关问题,
资产负债率高企
成立于2001年的碧水源,于2010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经过多年发展,碧水源已成为一家在水处理领域拥有全产业链的环保企业,其主营业务包括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和膜工艺应用等。
近年来,碧水源业绩起伏波动。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碧水源分别实现营收138亿元、115亿元、123亿元和9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5%、-16%、6%和-22%;实现归母净利润25亿元、12亿元、14亿元和11亿元,同比增长36%、-50%、11%和-17%。
需要指出的是,同期碧水源债务规模不断膨胀。2017年~2020年,碧水源负债合计分别为258亿元、348亿元、443亿元和452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6%、61%、66%和66%。2017年以来,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长期低于1。
此外,碧水源于2020年3月抛出的定增计划,相关申请于今年9月刚获得证监会同意。据公司相关公告显示,本次定增拟募集资金总额为35.7亿元 ,所募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有息负债。
10月22日,碧水源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2.8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56%。但同期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多年来*为负,前三季度大幅流出21.5亿元。
对此,碧水源方面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量的大幅变化,主要因报告期内收款压力加大、部分款项收款滞后,为了保障项目完工结算进入运营期正常支付下游款项,及根据相关规定将金融资产模式核算的PPP项目现金流由投资活动调整至经营活动列示所致。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碧水源总资产为715亿元,总负债为47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6.15%,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0.95和0.94。
碧水源方面在近期公告中表示,随着近年来公司快速发展和持续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方式筹集发展所需资金,公司债务融资规模较大、资产负债率较高; 截至2021年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 66.15 %,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公司负债以流动负债为主,短期借款等流动负债需要频繁筹集资金予以偿还或置换,并且其可获取性、融资成本等方面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国家信贷金融政策、行业发展形势以及企业基本面等因素影响,容易导致公司面临流动性风险。
因违规被采取监管措施
在面临偿债压力的同时,碧水源因违反相关规定收到来自监管层的“监管函”和“警示函”。
10月18日,碧水源披露了来自创业板公司管理部的监管函。该监管函内容显示,今年3月,碧水源披露了《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公司原以“其他权益工具”核算对参股公司德青源的股权投资,后调整为采用权益法核算。
调整后,相应追溯调整2020年度财务报告,其中调减2020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572万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27%;调减半年报归母净利润4023万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61%;调减三季度报告归母净利润6759万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66%。
不过,监管层方面表示,碧水源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要求公司董事会充分重视,并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不久后的10月25日,碧水源又因违反相关规定收到一份“警示函”。
上述警示函内容显示,经北京证监局查证,碧水源全资子公司“汕头市碧水源”就汕头市潮南区经济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增资“威县德青源”事项,为德青源及其子公司威县德青源提供担保。德青源在上述担保合同签署时是碧水源的关联人,但碧水源未对该担保事项履行相关审议程序、未及时披露。
跨界“踩雷”德青源
值得注意的是,碧水源被采取上述两次监管措施均涉及到一家名为“德青源”的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德青源为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农业科技公司,曾于2016年~2017年间挂牌新三板。其主营业务包括家禽饲养、蛋制品销售、果蔬花卉种植等,与碧水源的环保主业并无太大关联。
碧水源往期公告内容显示,2017年末,其与“西藏必兴”共同以现金7.4亿元认购德青源2.32亿股股份,占德青源总股本的近33%。
Wind数据显示,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持有西藏必兴近25%股份;碧水源原高管、现股东何愿平为西藏必兴实控人,并持有西藏必兴近17%的股份。
此外,除此次未及时披露担保外,碧水源分别于2018年2月、2020年4月和7月为德青源提供1.06亿元、4.7亿元和1.5亿元的相关担保,涉及额度合计7.26亿元。
对于相关对外担保是否存在隐匿风险,近期碧水源方面也曾表示,德青源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7亿元和-1.75亿元,资金较为紧张,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公司对德青源担保的风险敞口为1.26亿元。
据碧水源*披露的对外担保信息显示,截至10月22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为326亿元,占2020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157%。
12月24日丨冀中能源(000937.SZ)公布,公司于2021年12月24日收到公司股东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冀中能源集团”)和冀中能源张家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张矿集团”)转来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出具的《证券过户登记确认书》,获悉冀中能源集团和张矿集团协议转让给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高速集团”)的5.1亿股无限售流通股股份已于2021年12月23日完成过户登记手续。
此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变化。此次股权过户完成后,冀中能源集团仍是公司控股股东,持有公司股份1,159,245,19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2.81%,冀中能源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019,640,19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7.16%。河北高速集团持有公司股份5.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43%,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70.SZ,以下简称“碧水源”)业绩预警净利润下滑近***一个星期后,该公司公告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子公司入股,并替换其公司管理层。这家覆盖污水处理全产业链的公司或将扭转不利局面。
8月12日收盘后,碧水源发布高管人事变动公告,前副董事长刘振国和财务总监阚巍因工作安排调整递交书面辞职报告,而国资委监管特大型央企、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交集团派驻新高管。这是此前股权协议转让双方对董事会成员构成的约定达成。
公告显示,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控股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刘涛出任碧水源副董事长,中交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财务总监徐骥出任碧水源财务总监。不过,刘振国仍留任公司董事会董事以及副总经理职务,而阚巍也将继续担任公司总裁助理职务。
7月19日,碧水源披露,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文剑平、股东刘振国、陈亦力、周念云协议转让给中国城乡控股约3.21亿股已完成过户。
危机已持续近一年半,因融资环境偏紧和国家管控加强
7月13日,碧水源发布了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半年业绩预告。预告显示,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0至*0.98万元,同比下降***至90%;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为不超过500万元。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碧水源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在国家经济大环境影响以及降杠杆化解金融风险和调整PPP项目政策的背景下,因公司上半年减少了对PPP项目的投标与投资、对已有部分PPP项目由于风险控制的原因放缓了工程进度、对于部分融资没有到位的PPP项目未推进工程进度、另由于并表范围内的子公司出现了一定的业绩下滑等。
这并不是碧水源第一次爆发危机。该公司2018年年报显示,营收同比下降16.34%,净利润同比下降50.41%。该公司四大类产品中,仅城市光环境解决方案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3.19%,而该业务占公司总营收比重仅为19.44%。
券商山西证券研报认为,2018年二季度融资环境偏紧,叠加国家对PPP项目管控加强,影响了融资和推进速度,碧水源主动减缓或中止在手项目实施进度;虽然2018年第四季度政策层面对于民企融资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强,但其年初流动性尚未实质性地传导到企业层面,企业减缓实施的项目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推进,导致业绩下滑。
引入中国城乡控股,二股东主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
2019年5月,碧水源在中国证监会指定创业板信息披露网站上披露了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文剑平、股东刘振国、陈亦力、周念云及武昆与中国城乡控股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拟向后者转让其合计持有的约3.37亿股股份,转让价款总计31.90亿元。
6月,碧水源公布,与中国城乡控股签署了补充协议,改为由文剑平、刘振国、陈亦力、周念云四人参与转让,转让股份调整为约3.21亿股股份,转让价款降至28.70亿元。并且该事项已经中交集团批准,并截至2019年6月4日上述协议已生效。7月,碧水源收到中国城乡控股发来的《证券过户登记确认书》,相关过户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
通过上次协议,碧水源股东结构发生变化。文剑平持股比例由22.63%下降至16.97%,刘振国由13.40%下降至10.05%,陈亦力由3.60%下降至2.70%,周念云由0.84%下降至0.63%,与此同时,中国城乡控股因持股10.12%,成为碧水源第二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城乡控股为中交集团在其原旗下中国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采用吸收合并等方式组建的子集团,2018年10月完成更名,其包含三家城乡市政设计院和中交城乡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
央企管财之下,券商分析师看好业务带动盈利回升
从股权结构来看,此次协议转让并不涉及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变化。券商分析师认为,中国城乡控股的城乡水务、城乡能源、城乡生态环境、城乡综合发展、城乡产业发展五大领域专业板块与碧水源的发展有较大协同。
中国城乡控股拥有提名财务总监的权利意味着,未来碧水源预算内、外的经济事项需要由其进行审批,并且中国城乡控股的自身优势也有利于碧水源业务及项目发展相应的融资安排。不仅如此,中国城乡控股作为中交系布局生态环保板块,与碧水源后续在项目合作及未来走出去将发挥积极作用。
事实上,中交集团决定进入时曾披露,股权转让后,碧水源将重点推进水处理提标、污水资源化等业务,以轻资产模式为主。并对业绩做出承诺,2019-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0%、15%、20%。
8月12日,碧水源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狠抓业绩,制定更加详细的营收目标,精确到每周甚至每日,并直接向董事长汇报,激励机制也更加明确。对于股转完成,后续会有很多项目上与中国城乡控股的合作,目前只是一个起步期。
不仅如此,近期,碧水源披露了多笔担保终止公告。该公司高层回应称,一方面有别的资金安排,比如找到了利率更低的贷款,另一方面经过和地方政府的协商,PPP项目转变为EPC项目,不再需要向银行贷款。
对于业务本身,分析师们普遍认为,随着碧水源主动收缩PPP工程业务,专注于其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膜设备领域,公司估值将逐步回归。其中,券商国开证券分析师认为,随着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和农村污水处理等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订单水平有望提升,看好光环境业务快速增长对碧水源业绩的有力支持,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触底回升。
值得关注的是,碧水源子公司北京良业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业环境”)正在申请在港交所上市。港交所披露显示,6月27日,良业环境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为其*保荐人,该公司是光环境运营商,其专注打造及运营城市灯光秀,并布局夜游文旅市场。
新京报
编辑 刘晓阳 校对 郭利
北京4月9日讯 (
个别延长线插座无警告标识,未告知用户该插座的*负荷,标志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个别液体加热器的实际功率低于标称的额定功率,达不到用户预期的大功率电器使用效果,输入功率和电流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对于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理。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已按要求进行了整改,整改后生产的产品经复查检验合格。
其中,由北京碧水源净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OW-DF-24型纳滤直饮机抽查显示输入功率和电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的商标为ORIGIN water碧水源,规格型号为OW-DF-24 AC 220V/50Hz 2300W,生产日期为2018年12月7日。另外,目前该企业已整改,经复查检验合格。
北京碧水源净水科技有限公司是碧水源科技股份(股票代码:300070)旗下的控股公司,专业从事家用、商用净水设备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碧水源净水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家用超滤净水机、家用反渗透净水机、超级纳滤净水机及商用、工程用水处理产品。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碧水源”,300070.SZ)为北京碧水源净水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2.96%。碧水源由归国学者创办于2001年,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目前净资产逾230亿元。2019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性入股碧水源。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北京碧水源》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北京碧水源、000937冀中能源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