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到2020年存款利率表(中通客车*消息)

2022-06-28 19:52:31 基金 xcsgjz

2010年到2020年存款利率表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那么问题来了,央行“双降”对你的钱包有何影响?钱存在哪家银行最划算呢?

钱存在哪家银行最划算?

此次央行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意味着我们以后去银行存款,利息会减少。同时,央行还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各行连夜修改利率表,竞争白热化。以5年期定存为例,*和*利率已相差0.55个百分点。

钱存在哪家银行最划算?看下图↓


附录:

2022年*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表:

各项存款利率(银行信息港提供)

利率

活期存款

0.35

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利率

三个月

1.10

半年

1.30

一年

1.50

二年

2.10

三年

2.75

各项贷款

利率

一年以内(含一年)

4.35

一至五年(含五年)

4.75

五年以上

4.90

公积金贷款

利率

五年以下(含五年)

2.75

五年以上

3.25




中通客车*消息

“妖股”中通客车(000957.SZ)“又被关小黑屋”,再度停牌核查。

6月21日晚间,中通客车公告称,公司的股票交易价格连续3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相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为维护投资者利益,公司将就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进行核查。公司股票自2022年6月22日开市起停牌,自披露核查公告后复牌。

这是中通客车自6月2日起停牌后,时隔8个交易日后再度停牌核查,原因就在于,股价涨得太过疯狂。

中通客车的本轮行情让其一下炼成“妖股”,让人实在有点惊讶。K线图显示,5月13日开始,到5月31日,公司在13个交易日内一口气收出13个涨停板。6月1日,股价继续大涨6.52%。

6月2日,中通客车第一次停牌核查,6月10日复牌,当日收跌1.25%,13日至16日,其股价的变动幅度为1.71%、4.23%、5.43%、-2.32%。6月17日、20日,连收两个涨停,21日,大幅震荡,尾盘翻红走高,最终涨幅为2.11%。

至此,短短一个月零10天,中通客车的股价从4.34元/股飙涨至21.32元/股,累计涨幅达391.24%。

如果以股价启动开始之日4月27日计算,当日股价*3.85元/股,收盘4.09元/股,股价累计涨幅达421.27%。

股价暴涨与业绩严重不匹配。年报显示,2021年,中通客车亏损2.2亿元,同比下滑1033.23%,这是其上市22年来*出现亏损。而2017年以来,公司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持续亏损。

对于业绩惨淡、股价异常大涨现象,中通客车在复牌自查时表示,公司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重大事项,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或补充披露的事项,目前内外部经营环境及公司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关于公司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等,不存在违反公平信息披露规定的情形。

对此,曾有投资者戏称“除了股价不正常,其他都正常”。

本轮行情以来,中通客车多次登上龙虎榜。从龙虎榜数据看,有机构四次出现在买入金额前五席位、五次出现在卖出金额前五席位,绝大部分时间是游资占据着买卖金额前五席位。

从公开信息看,中通客车的本轮股价大涨,可能是因为被游资吹上风口的核酸检测车。而这源于疫情有所反复,加上中通客车密集宣传核酸检测车。

5月6日,中通客车表示,其在五一期间,一次性交付了18辆核酸检测车,系*交付。此后,中通客车在互动平台中多次回复关于核酸检测车的提问,表示目前销售的核酸检测车分别为12米和13米,全部达到了P2+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可满足日单检测3500至10000管,*可日检10万人,混检最快2个小时出据检测报告。

5月13日,国家卫健委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不过,针对监管关注的核酸检测车相关情况。中通客车回复称,公司1-4月份累计销售核酸检测车20台,收入6170.97万,该产品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5.39%,公司以销定产,无库存。截至5月30日,核酸检测车在手订单18台,预计收入4578万元。

也就是说,目前,中通客车已披露的核酸检测车数量仅为38台,38台车“飙”出4倍股价。

中通客车多次在公告中表示,核酸检测车数量较少,该业务不足以对公司业务发展及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为了给疯涨的股价降温,中通客车的股东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减持,但这似乎被游资忽略。

核酸检测车对业绩贡献有限,自身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佳,已经被游资炒成了“风口上的猪”,中通客车的股价还要疯狂到何时?




2010年到2020年贷款利率表

去年底,西方媒体一度热炒这样一则“新闻”:由于还不起中国贷款,非洲东部国家乌干达不得不将国内*的恩德培国际机场交由中国“接管”,成为中国“债务陷阱”的又一个“受害者”。

▲西方一些人所谓的“中国债务陷阱论”,实际上就是对中非友好合作罔顾事实的抹黑。(漫画 | 刘蕊)



然而,如果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属实,那为什么近年来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还是纷纷“向东看”,同中国的南南合作越来越红火?事实真相究竟如何?



“中国债务陷阱论”是什么套路?


这是个别国家杜撰出的一套以偏概全、混淆视听的话语陷阱,惯用手法是选择性夸大发展中国家对华债务,闭口不谈中国融资带来的经济社会成效。大致套路


“债务工具化”。中国借“一带一路”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巨额贷款,债务国以关乎国家命脉的战略资产作为抵押,还不起债就得向中国交出战略资产。



“债务不可持续”。中国利用不可持续的债务关系加重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推高他们的违约风险,使他们陷入“债务困境”。



“债务不透明”。中国债务协议都设有保密条款,债务用途去向不透明。

这套说辞看起来言之凿凿,实际上经不起推敲。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最积极的方向之一,也是中国投融资合作的重点之一。我们不妨以非洲为例,把“中国债务陷阱论”掰开揉碎讲清楚。





谁是非洲*的债主?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本质上是欠发展问题。非洲大陆历史上长期饱受西方列强殖民掠夺之苦,至今仍然遭受发达国家盘剥。冤有头债有主,西方国家与非洲债务问题自然脱不了干系。

上世纪70年代以前,非洲债务问题尚不突出。受西方国家和金融机构扩张性借贷等影响,非洲外债规模开始飙升。1970年至1987年,非洲国家外债总额从80亿美元激增到1740亿美元,外债存量与出口收入比值从73%飙升至322%。


▲1970年至1995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外债总额迅速增长。(资料来源 | 世界银行数据库)


在美元利率上调、国际需求锐减等叠加作用下,非洲大规模债务危机在80年代爆发,整个80年代成为非洲“失去的十年”,甚至还有说法称非洲“失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

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2020年底,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整体外债存量超过7000亿美元。其中,私营债权人、多边官方债务、双边官方债务分别占长期债务的47%、26%、16%,西方私营债权人占据非洲债务大头。


2010至202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长期外债中的多边债务存量从780亿美元增加到1850亿美元,增幅达137%。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巴黎俱乐部”国家私人金融机构所占比重甚至于2019年超过多边金融机构,成为非洲*债主。


中国是国际对非洲融资合作的后来者。1995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优惠贷款。2000年以后,中国对非洲融资合作快速增长,但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占比仍然很高。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非洲研究所主任德博拉・布劳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及其团队研究表明,中国在非洲整体外债占比为17%,远低于西方。




谁给非洲制造了“债务陷阱”?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2021年12月,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方企业已经不再有看到机会的眼睛,而中国人看到了机会,并且表现非常积极。


事实上,贷款也有好坏之分,关键看债权人放贷的初衷、债款的用途以及债款本身能否产生效益。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创业的“第一桶金”,有时只能对外借债。如果它们借的债能够帮助创造就业、造福人民,挣了钱还得起,那就是好债务。反观发达国家,其自身债务普遍超过GDP的***,也不见它们为自己的“债务陷阱”叫苦。


西方给非洲的贷款主要用在非生产领域,没有增加税收和出口创汇,迫使非洲国家政府陷入“越借越穷、越穷越借”的恶性循环。


此外,西方金融机构利用债务,深度介入非洲国家经济和政治改革进程,对非洲国家内政指手画脚,本质还是殖民者的思维惯性在作祟。


▲2021年11月,外交学院教授苏浩在节目中驳斥布林肯在访问非洲期间提出的“中国债务陷阱论”,称这是美国政府以自己的过去衡量中国,完全是无中生有。


一位非洲高官曾抱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要求他们进行的各种制度改革一年就有500多项,平均每天就要进行1.5项改革!个别发达国家还通过美元支付结算体系、大宗商品交易的美元回流机制来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让依靠出口原材料赚取外汇的非洲国家深受其害。


一言以蔽之:西方贷款不仅给非洲制造了“欠发展陷阱”,还制造了“不稳定陷阱”,是名副其实、不可持续的“恶性债务”,已经成为非洲发展路上的“毒瘤”。




中国对非贷款是什么样的?


去年中国政府发表的《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早已讲清,中国对发展中国家贷款用于建设有经济社会效益的生产型项目和大中型基础设施。21世纪的头20年间,中国帮助非洲建成的公路铁路超过13000公里,建设了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


▲2022年5月9日,由中国政府援建的纳米比亚首都国际机场公路项目第三期工程开工仪式在纳首都温得和克举行。


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对非洲合作始终不夹带私货,坚持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中国对非洲的融资支持聚焦发展和民生,实现的经济效益远超融资规模本身,是地道的良性债务、良心融资。

国际上也有不少理性客观的声音。2021年,美国《大西洋月刊》刊发文章《中国的“债务陷阱”是虚构的》,援引大量证据表明,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是一些西方国家政客精心编造的谎言。原话是这么说的:中国的债务陷阱叙事是一个谎言,而且是弥天大谎(The debt-trap narrative is just that: a lie, and a powerful one)。

前文提及的美国布劳蒂加姆团队还深入研究了吉布提、安哥拉等国债务状况,用详实的数据和事实证明“中国债务陷阱论”根本站不住脚,“在超过6亿人无法获得电力的非洲大陆上,中国40%的贷款用于发电和输电,另有30%用于改善非洲的交通基础设施,帮助非洲实现现代化。”


不少国际权威研究机构最终都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不存在任何一例中国利用债务偿还困难,攫取他国资产或资源的案例。




“中国债务陷阱论”的实质是什么?


首先,这是一种话语陷阱。王毅国务委员就说过,如果说非洲真有什么“陷阱”,那就是“贫困陷阱”、就是“落后陷阱”,应当尽快摆脱。一些西方国家眼巴巴看着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蒸蒸日上,眼更红了,心更黑了,于是开动舆论机器,编织出一张张“谎言之网”。本质上,“债务陷阱论”不过是“中国威胁论”这部经典烂剧的更烂续作。


▲2022年1月6日,王毅国务委员应邀同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共同出席中方承建的蒙巴萨油码头竣工仪式。在仪式上,肯雅塔表示非洲不需要说教,而是需要愿意与之合作的朋友,中国就是“真正的朋友”。


第二,这是一种霸权逻辑。“债务陷阱论”实在太双标,说到底还是“只许美西方放火,不许其他国家点灯”——“我的债务叫投资,你的债务叫陷阱”;更是一种以己度人的西方经验主义遗毒——“我有殖民掠夺历史,所以你肯定也会步我后尘”。曾经杀人放火的海盗习惯了胡作非为,玩不起也输不起,终于把自己惯出了“玩输了就扬沙子”的巨婴心态。


▲2020年9月,希腊前财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做讲座时指出,中国在非洲进行的投资建设远比100年前西方国家的殖民行为要人道多了。


第三,这还是一种遏华手段。在美西方一些人“逢中必反”执念下,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任何行动都有“原罪”,“中国债务陷阱论”不过是欲加之罪。这套谬论看似包着一层学术外皮,实质上是又一根用来攻击抹黑中国对外合作、压缩中国国际合作和发展空间、遏制中国发展的大棒。




中国实际上是怎么做的?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如何处理好非洲债务,只要看下面两则短消息就能明白:



2021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中方推出针对非洲涉华债务问题的务实举措。中国全面落实G20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是G20成员中对非洲减缓债贡献*的国家。




▲由中国路桥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的肯尼亚独立以来首条铁路——蒙内铁路,以及由中国港湾承建的喀麦隆首个深水港——克里比深水港,都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红利。


在“彩虹之国”南非的开普敦市,中国企业和中非发展基金共同出资3.5亿兰特建设了海信南非工业园。这是过去40年来中资企业在南非投资额*的家用电器制造工厂,为当地创造了1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5000多个间接就业岗位。该厂生产的产品达到发达国家标准,成功实现“南非制造”向欧洲市场进军。

中国对非洲兄弟的这种“局气”可谓不胜枚举。事实告诉我们,中非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中国债务是可持续、友好型融资,是非洲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路上的加油站。非洲国家遇到财政困难时,中国不会拿债务胁迫非洲、控制非洲。


还要看到,解决非洲债务问题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市场化、商业化合作模式是破解非洲债务问题的新思路,而中国已经在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国作出积极尝试。


▲希腊前财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对非洲投资十分耐心,眼光长远。


常言道,来说是非者,正是是非人。“谎言帝国”的老把戏早该收场了。如果说各种涉华“陷阱论”是舆论场上的病毒,那理性就是防毒的疫苗,事实与行动则是祛毒的*药。面对政治病毒,我们不能选择“躺平”,必须坚决斗争,而且要斗争到底。谣言止于智者,止于每个中国人的理性和行动。



朝阳少侠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6月23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6月23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由于今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公开市场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昨日,短端利率涨跌不一。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上行0.6个基点,报1.444%。7天Shibor下行1.3个基点,报1.783%。从回购利率表现看,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1.6922%,低于政策利率水平。上交所1天国债逆回购利率(GC001)上升至1.791%。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有着指导信贷市场品定价的作用,今年以来央行已接连调整了两次LPR。6月20日*发布数据显示,1年期LPR报3.7%。

据经济参考报22日报道,分析人士表示,1年期LPR下降,主要影响以企业短期流动性贷款和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为主的流动性贷款,有利于降低企业短期流动性融资成本,激发居民消费需求。

据证券日报报道,展望后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预计LPR仍有一定下调空间。接下来几个月,在美联储将持续大幅收紧货币政策前景下,国内货币政策在坚持“以我为主”基调的同时,会更加重视内外平衡,MLF利率下调的可能性较小。三季度LPR有可能在MLF利率不动的同时单独下调,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兼顾内外平衡”的一个有效举措。

周茂华认为,从5月份的金融数据中可以看到,房地产与企业中长期贷款结构仍有改善空间,但在国内外复杂环境下,国内政策进一步调整需要等待宏观经济和金融数据进一步指引。预计稳健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偏松格局,一方面加强财政、产业等政策配合,落实出台政策措施;另一方面,通过结构性工具、改革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

新华社

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5月住户贷款中的短期贷款增加1840亿元,比去年同期小幅多增34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指出,随着疫情缓和,居民消费、经营活动有所恢复,加之监管层要求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力度,5月以消费贷和经营贷为主的居民短贷环比多增3696亿元,表明当前居民消费在修复。

政策层面,各地促消费政策频频出台,多地金融监管部门也在出台相关文件时强调了加大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例如,河北银保监局提出,加强消费信贷投放,丰富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和农村消费金融产品;黑龙江银保监局提出,助力消费市场复苏,调动金融机构支持促进扩大消费,鼓励保险公司针对消费领域提供保险服务。

乐信副总裁、科技零售事业部负责人阎姝表示,以95后为代表的新青年正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热衷网购、追求生活质量、乐于接受新事物,现阶段消费欲望较强。尽管经历疫情,但长期来看,他们对未来的信心没有动摇,消费需求和潜力依然很大。

在利率走势方面,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目前国内消费需求仍处于恢复阶段,厂家、零售商、金融机构等部门对国内消费需求回暖都有不少期待,不排除后续有部分金融机构继续调降消费贷利率的可能。

综合经济参考报、证券日报、中国人民银行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2010年到2020年存款利率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2010年到2020年存款利率表、中通客车*消息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