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上市公司(消费类股票有哪些)

2022-06-25 19:22:19 股票 xcsgjz

职业教育上市公司



本文目录一览:



王峰、实习生韩甜报道

“双减”之后,校外培训巨头纷纷剥离K12学科培训,寻求转型。

成立于2001年的老牌校外培训机构学大教育(SZ:000526)同样如此。学大教育创始人金鑫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大教育将巩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业务,并将职业教育作为重点方向。

不过,

第一,传统高中学科类培训仍贡献其主要收入。相比之下,其他一些主要培训机构如高途、学而思网校、作业帮等已彻底剥离高中学科培训,展现出决绝的转型姿态。

不仅如此,北京学大剥离高中学科培训业务后,仍在以学大教育名义协助非营利性机构招生,营利与非营利的界限模糊;K12非营利性机构蠢蠢欲动要在暑假招生授课,突破合规红线。

第二,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是学大教育最主要的转型方向,但目前为止,进展最快的却是给中职生上高中文化课,帮助他们参加高考。有专家认为,这与职业教育鼓励发展职业技能的初衷不符。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学大教育在2021年7月“双减”后经历动荡,但守住了业务基本面,2021年营收25.29亿元,同比增长4.1%。

但学大教育终将面临抉择:是否丢掉守住高中学科培训业务的幻想,全力转型职业教育?这可能冲击上市公司业绩,但也可能走出一条新路,迎来全面转型。

学大培训学校要开暑期班

“双减”之后,教育公司随即迅速剥离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业务,学大教育虽受冲击,但并未伤筋动骨。

学大教育公告称,于2022年1月1日起停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在线学科教育培训业务,但2021年年初至当年10月末,这项营业收入仅占全部教育培训业务营收的5.6%。

学大教育最核心的业务是高中学科培训业务,到2021年9月时,高中阶段营业收入占教育培训业务收入约60%。

2021年9月7日,学大教育董事长吴胜武公开表示,要进一步提高针对普通高中阶段的培训业务收入占比。

学大教育成立于2001年,最初业务为线上家教网,2004年开设第一家学习中心。2010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6年回归A股,成为第一家并购回归的中概股。长期以来,学大教育都是教育培训行业的*头部,年营收稳定在20亿元以上。

(学大教育近年来教育培训业务概况)

然而,2021年,学大教育迅速“瘦身”,教师人数从2020年约6000人减少到3498人,2021年报没有披露校区数量,但料将大幅减少,比如,学大教育在北京市顺义区就注销了培训学校。

学大教育官网显示,北京是学大教育校区最多的城市,共24个,目前官网公示的只剩下高中教师。

北京是“双减”重要试点,学而思、新东方、作业帮直播课、高途、有道精品课等APP上,都已下架了北京市的高中培训课程。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显示,北京市营利性高中阶段学科培训机构数量为0。

北京市审批了7家学大教育培训学校,还审批了北京学有方线上学科培训学校。按照“双减”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因此,这8家非营利性机构均与学大教育完成了切割,其举办者不再是上市公司体系内公司,收入也无法并入上市公司。

但两类主体的人员在开展业务时却没有彻底切割。

(北京学大培训学校的老师介绍会开设暑假班)

同样,

至少3名自称学大培训学校的老师向

(两名自称北京学大培训学校老师发来的小学、初中2022年暑假培训班安排)

目前,对于高中培训如何执行“双减”政策,各地规定不同。但多名业内人士告诉,趋势将是参照北京做法严格执行。教育部近日通报称,广州市今年以来压减高中学科类培训机构24家。

辅导职校学生升学

在2021年年报中,学大教育披露了积极布局的三大新业务:探索布局职业教育、布局素质教育及科技类教育、深入实践智慧阅读领域。

其中,素质及科技类教育的具体业务是,2021年10月与达内教育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战略合作期限为5年,对包括不限于成人职业教育、少儿编程教育、智能机器人课程合作、赛事合作、科技主题国内外游学、冬夏令营营地合作等类型的业务展开联营推广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合作。

学大教育在5月10日投资者交流活动上披露,这项合作2021年未产生规模化收入。

智慧阅读领域的具体业务是,2021年9月与物灵科技设立合资公司,开展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智能中英文双语阅读馆,开展实体馆+线上课程OMO阅读解决方案业务。

学大教育创始人金鑫5月2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体量的业务还不太现实。”

目前,实质性推进的新业务是职业教育。但学大教育多次公开介绍均泛泛带过,没有披露具体项目。

比如,2021年年报表示,2022年将“和职业学校开展以职教升学、职教高考、职普融合、专业共建、合作企业学院和产业学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业务合作。”

5月10日投资者交流活动上披露,公司将依托职业学校现有专业或新申请专业,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设置普通高考或职普融通升学班、职教高考升学班;依托中等职业学校现有专业或新申请专业,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设置艺术类专业升学班。

据介绍,学大教育与职业学校的联合办学项目已签约超过20所。

其中一家中职学校工作人员告诉,“学校今年和学大教育合作,由学大教育的老师教语文、数学、英语,帮助学生通过职教高考考取本科;学生也可以参加普通高考,所有的文化课都由学大教育的老师来教。”

《职业教育法》修订后,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通道拓宽,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考入高职甚至本科高校。职教高考将是重要的升学渠道,但中职生参加职教高考,除了考察职业技能,还要参加文化素质考试,这给了学大教育机会,高中培训业务可以因此从To C 转为To B模式。

有的合作更为深入,据报道,学大教育以3000万元投资内蒙古电力交通职业技术学校,输入教学和管理。内蒙古电力交通职业技术学校一位工作人员告诉

在上述学校里,学大教育发挥了在学科培训方面的资源,既为自身业务找到了新场景,也迎合了中职生升学的大趋势。

不过,职业教育的升学导向也遭受质疑,有专家认为,过分强调升学,偏离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培训机构不能以帮助职校提高升学率、职校生提高职教高考成绩为名,刺激、助长这种倾向。

专家认为,职业教育既然已被定位为与普通教育不同的类型教育,未来的升学选拔中,文化课只会作为基本素质进行考察,达到合格水平即可。即使是职业技能测试,也要改变普通教育中的应试风气,强化对学生的过程评价,以及对专业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

与中职学校合作开展升学班,只是学大教育转型职业教育的一小步。如果目标是彻底转型,而不是为传统业务找到新市场,学大教育将更广泛地拥抱职业教育。

金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学大教育还将布局高等职业教育。比如学大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建二级学院,进行二级学院的混改及投资并购,甚至与高职学校进行学校层面整体的资本合作、业务合作。

另外的业务方向还包括产教融合。“以往,产教融合一直是个痛点,要么是学校热企业冷,要么双方资源不匹配,缺少既懂教育又懂产业的中间环节,学大希望利用在产业端的资源,打通中间环节。”金鑫说。

“职业教育这三个方向我们同时在做,但有快有慢。毕竟离我们既有的资源体系和优势有些距离,这个能力也是我们要逐步构建的。”金鑫说。




消费类股票有哪些

经历3个月的封城,上海终于显示出要重回繁荣的样子。

昨天,上海印发《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旨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序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和重振,方案共提出8个方面,50条重大举措。其中提及消费方面的措施很抢眼,包括以下:

大力促进汽车消费,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阶段性减免部分乘用车购置税;

支持大型商贸企业、电商平台等企业以多种方式发放消费优惠券;

促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健康发展,及时启动新一批次市场化新建商品住房项目上市供应;

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从4月起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单位缴纳部分。

决心之大,诚意之足,令到大家对复苏充满了期待,特别是消费方面。今日,港A两地的消费股,以一个大涨展示“信心”。A股的白酒、啤酒、餐饮、旅游概念领涨,港股的餐饮、休闲娱乐火热。

近几个月,不单上海,其他几个重要一线城市、包括不少二三线城市,在疫情和宏观经济压力之下,消费都很低迷,消费股也经历了大幅下滑,而上海的“复出”,又能否成为打响消费反攻的号角?

01

政策托举

首先,得承认,消费股整体上也必须跟随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所以最直观的指标,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这个指标最近几个月,都很不好看,4月份更是同比大减11.1%,1-4月的总额也转负。

从一些消费型上市公司的表现,会更加的明显。实际上,这次的消费行业下滑,情况还是相对剧烈的,因为*品也好,可选消费也罢,又或者一般的刚需性消费,都无疑幸免。

其中还有一个跟上海关系密切的,汽车领域的消费额。由于上海4月份停摆,汽车产业遇到了产业链的断供潮,汽车类销售额为2567亿元,同比下降31.6%。不管是一叶知秋,还是管中窥豹,事实都无可辩驳,消费的生意,确实不好做。

不过,经历了数月的低迷,消费股也在一步步筑底。

*的支撑力量,来自政策面。

今年是特殊年份,同时又是局势非常纷繁复杂的年份,疫情、战争、通胀、滞胀、流动性收缩、需求锐减,个个都是难啃的骨头,但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越是需要在战略上保持稳定。从上头现在不断开会研究、不断出台各种稳经济的政策措施,就可以看出这种的决心,也看出上头已经无法容忍经济继续下滑。如果没有政策的托举,消费说不定还会继续下滑,但是有政策这层力量在,消费的下滑就多了一层抗力。

另外,从稳增长的角度看,若要力保5.5%的全年经济增长任务顺利完成,只能更多地从消费里挖掘增长力,因为出口过去两年的红利已经消退,投资方面也面临瓶颈,优质的基建项目越来越少,同时,过度依赖基建,又有可能推高地方政府债务,最后又回到老路上去。房地产曾经也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选项,不过可惜,这几个月即使频繁出台的扶持政策,效果却并未如明显好转,没有办法再像过去那样承担稳经济的重任。

在上周的全国稳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就提到很多促进消费的诸多举措,不少城市已经出台具体的措施,深圳市正式出台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的专项补贴,昨日的上海,又发布了多项促销费的政策措施。

上海的政策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大干快上”,争取把这几个月错失的发展给补回来,这是现实的要求,也是紧迫性要求,体现的是决心;第二,是对消费的大力扶持,背后反映的是正是消费在上海经济中的地位,也暗含了国家对加快拉动消费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已经形成共识。

另外一个数据,则更加显示上海决策者的底层逻辑。2021年,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8万亿元,居全国城市首位,城市发展,归根到底是交易和贸易,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同时,消费跨越多个场景,把生产、流通、投资、进出口等各个环节牵引起来,实现系统大发展的目的,上海除了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还鼓励大众消费,促销费的决心和力度堪称全面性。

其实,不但上海,全国的情况也一样。消费兴,GDP兴;GDP兴,国家就能平稳度过这一次的经济压力。

02

估值便宜

除了政策面,消费板块的估值,在经历长时间的下跌后,已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从估值上看,尤其前期跌幅过大,估值已经回落至相对合理的区间。以贵州茅台为例,动态估值已经跌至40倍以下,是过去多年来的低位。强如茅台都有这样的遭遇,其他的行业就更加艰难。例如餐饮,估值下跌则更为剧烈,而且业绩估值双杀已经很长一段时间,说最受疫情影响的行业,餐饮说第一,恐怕没有谁会反对。

海底捞曾经是国内连锁餐饮业的*龙头,上市之后也经历了非常风光的日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餐饮股的“锚”。但由于疫情后判断失误,在门店扩张问题上走得过快过急,导致了业绩估值的双杀。股价从去年年初的高位一直下跌到现在,*跌幅将近9成,即使到今日,跌幅仍然在8成左右。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海底捞是业绩暴雷暴过了,估值下杀也杀过了,站在复苏的时间节点,再度大幅下挫的机会不大了,反而是筑底反弹机会更多。除了餐饮,还有旅游、交通等消费领域也是被摁在地上摩擦了太久太久,估值、股价跌幅都非常大,情况也不比餐饮好多少。

最后,还要说一说疫情。

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负面影响,对消费的冲击是最明显的,因为很多消费行业都极度依赖人流量,人流量剧减的结果,就是没有生意做,疫情*的干扰正正就是让人流出现减少甚至没有。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只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最终城市解封,这一切都会恢复。

换言之,消费本身也是超跌,有恢复的内在动力,疫情防控确实需要牺牲一些短期利益,但反过来,又会为中后期的恢复增长打下基础,特别是一些被重锤的细分消费行业,疫情期间有多惨,后面反弹起来就有多疯狂,前提就是你要熬得住。当然,如果再来一次如奥密克戎那样的变种病毒全球大流行,经济和股市还会再来一次下杀,但愿情况不要往这方面发展。

至于说到成长性,一般人对消费股的热情不算高,除了一贯的认知,消费是相对稳定的,因为人口、经济增长的速度不高,还因为相比其他成长性行业,例如新能源,消费股的吸引力确实无法比,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消费实际上是一个成长确定性和持久性都较强的板块,属于细水长流型。

说回到中国的消费,其实成长性并不差,最根本的推动力,在于国家发展模式的变化。过去40年,中国最主要的发展引擎,是出口-投资型,出口不必说了,改革开放之后一直都在接纳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转移,投资则是最近十年*的推动力。从发展方向上看,中国必定会走向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而现在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雏形已经有了,但是和美国(82%)相比,还有不少提升空间。看似增长缓慢的消费,实际上却有机会成为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的成长股。

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但无可否认,这是未来国家*的发展趋势之一。现在做投资,讲求顺着国家发展的大方向,而消费正是其中一个大方向,能够看清这一方向,而且一路坚持,就最有可能享受得到国家转型升级的发展成果。

作为投资者,在这个大趋势面前,自然不应该错失。实际上,投资者的选择还不少,可以直接建仓好的消费股,也可以选择消费ETF,例如港股通消费ETF(513960),从持仓结构上看,基本涵盖了港股上优质的消费公司,而且成立时间是今年3月3日,正值港股消费股的低位,随着港股消费股逐步筑底反弹,ETF的净值也随之实现增长。

港股通消费ETF(513960)

天天基金网

03

如何布局?

消费股是一个非常泛的概念,不同的板块之间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例如,地产实际上也有很强的消费属性,理论上也可以看成消费股,只不过属于非常大宗的消费品,但这个消费品就不值得有太多期待,因为现在上头主要的刺激对象是刚需,投资客基本被排除在门外,从中长线上看,政策基本不会给予地产更多的扶持,而且地产对其他消费能力的挤出效应很明显,要消费兴起,反而应该压制房地产。现在很多人都以为政策放开,房价会涨,我反而认为不应该对房价报太大希望,充其量只可以博一下短暂的反弹,长时间持有,绝非好选择。

因为地产的低迷,所以跟它相关性比较高的消费品,例如家电、家私,增长预期也会大打折扣,即使有反弹,力度相信也有限。相比起来,食品饮料、餐饮、旅游、酒店的反弹会更值得期待,因为吃喝玩乐这个大类被疫情摁在地上摩擦实在太久,跌幅太深,因此反弹起来也会更加强烈。再在往后看,待这些板块修复完结后,就需要更多地关注新型的消费品类,如仍处于快速增长期的电动车。

疫情反复、经济下行、消费低迷,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经济也好,股市也好,说到底都是周期,涨多了跌,跌多了涨,才是正常的。

投资往往是反向的,有危就有机,至暗时刻,往往是布局的好机会。好的消费公司,好的消费股票,要找出来,不会很难,因为市场上的投研挖掘已经非常充分,难的只是择时。

好在,消费股的至暗时刻正在逐步远去,但是布局机会还没有过去,因为反攻的号角,才刚吹响。




职业教育上市公司龙头股

新东方直播间“东方甄选”可谓是直播界的一股清流。双语带货,既能看直播买东西,又能免费学英语。其差异化的内容,以及强大的文化品牌,构建了强大的流量护城河。

另一方面,直播电商去头部化趋势,优质的中小主播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优质内容触发平台推荐机制,流量暴增是“东方甄选”爆火的原因之一。

那么今天老刘就来说一说“新东方”概念有哪些相关收益的标的吧。

“新东方”最全概念股一览

注意,这里涉及的一些个股不是让你马上去买,而是用于一个参考。重点关注,逢低买入,因为再好的一家企业,也需要有一个好的买入价格。

二六三(002467)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用户提供云视频、电话会议和企业邮箱三大综合云服务。公司的主要服务是数据通信服务、语音通信服务、语音增值服务、上网接入服务等;公司着重集中在音视频引擎、VR/AR应用以及AI算法等领域研发,以实时音视频通信云平台为抓手,探索企业元宇宙的创新突破点;公司旗下的Gensee在线培训系统功能强大,稳定的远程教育服务平台,成为了知识传播的*载体。

盛通股份(002599)

全资子公司盛通知行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及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签署合作合同;公司参股了国内领先的在线少儿编程公司北京未科;公司始终为客户提供从创意设计、装帧排版、产能管理、供应链管理、品质控制、仓储物流等全方位、一体化的出版印刷综合解决方案。

天龙集团(300063)

公司合资成立的两家短视频制作公司的定位是短视频营销解决方案专业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短视频营销创意素材、短视频运营优化、垂直MCN营销等服务。其中通过与媒体平台的深度合作,连接客户与MCN机构,成为客户与MCN网红资源的专业服务平台。

豆神教育(300010)

近期新东方双语直播带货出圈,港股新东方在线股价节节攀升。6月以来,港股新东方在线连续9日上涨,本月至今11个交易日新东方在线累计涨幅超480%;新东方双语直播带货“出圈”,K12教育公司转型方向逐渐清晰,成人、职教、素质课等业务有望凭借小基数实现高增长,直播带货业务有望凭借差异化定位成为新的增长点;公司是中国A股市场语文学习服务领域、高考升学服务领域、智慧校园领域龙头或领先企业,具有明显的市场领先优势。

东方明珠(600637)

百视通与新东方在线联合宣布展开战略合作,携手进军电视数字教育市场。双方将基于百视通覆盖全国二十余省的IPTV业务推出“新东方TV学堂”,并在百视通的互联网智能电视机顶盒“小红盒子”中推出新东方分享少儿教育产品“多纳智慧魔方”,后续双方还将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信息化等方面展开合作延伸。 百视通CEO陶鸣成认为,百视通与新东方在线战略合作,旨在打造全面涵盖“电脑—移动—电视”跨屏联动的新一代“在线教育”产品。

勤上股份(002638)

主要由全资子公司龙文教育实施,龙文教育主要销售的产品为1对1辅导课程,兼顾一些其他个性化服务项目,包括假期出国游学、未来*训练夏令营、感恩教育营等。龙文教育尊重教育的个性化需求,以每一个学生为主体,研究分析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育辅导方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在服务模式方面,龙文教育针对每个学员的自身情况和学习目标量身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通过个性化、规范化的服务,帮助学员提高学习能力、发掘自身学习主动性,最终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

神州泰岳(300002)

拟与天津云中融信网络科技合伙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三家新公司,分别主营互联网即时通讯云平台服务、手机通信产品解决方案、在线职业教育。客户包括当当、新东方等等。

西麦食品(002956)

公司与东方甄选直播平台有合作。公司重视新媒体渠道布局,在抖音、快手销售情况良好,并加大自营直播投入,同时建立多种直播合作机制,积极开展新营销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公司的主要产品为以燕麦为主的谷物健康食品,旗下有以热食冲调燕麦产品为主的西麦品牌和冷食休闲燕麦产品为主的西澳阳光子品牌;公司是中国燕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当前公司是整个燕麦行业*的一家全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从育种、种植开始,介入整个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的食品。

新华文轩(601811)

公司主营出版物的编辑和出版、图书及影音产品零售、分销以及教材和助学类读物发行业务等。旗下11家图书出版单位、13个报刊品牌打造内容产业精品力作;覆盖全省的150多家零售直营门店。新华文轩则是有类目进入新东方带货平台的。

西安旅游(000610)

是一家以旅游业为主、多元化经营、具有五十年历史、国有控股的旅游企业,主要从事旅游饭店、餐饮、服务经营和石油开发、开采及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经营和房地产开发.公司经营领域涉及旅游、旅游服务、房地产开发、能源开发等方面。

富森美(002818)

公司全资子公司卢博豪斯专门负责网上电子商务业务,并建立富森美家居网上商城平台,密切关注和跟踪*的消费潮流。公司网上商城已成为专业化,多样化的行业垂直类B2C电子商务平台,全面实现“网上遴选,网下精选,线上购物,线下体验”等多种功能。

杭州解百(600814)

实控人为杭州市国资委,杭州市商贸及旅游国资整合的*上市平台。目前,公司拥有解百购物广场,杭州大厦购物城,解百义乌店,解百兰溪店等四家主要门店。去年悦胜体育与杭州新东方签订战略合作,将推出面向3-15岁儿童的青少儿体适能课程。




职业教育上市公司有哪些

职业教育市场需要重新寻找灯塔,扬帆起航。

全文33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亏损、关停、暴雷、兑付困难,2011年被寄予厚望的在线职教赛道,成为了2022年上半年最热闹的行业。

2月28日创办了11年的大学生求职服务品牌「职业蛙」和创办20年的「佰平教育」同时宣布进入破产清算流程;3月22日被称为“北大天才”的童哲涉嫌带着「万门教育」账面上剩余的5.4亿资金人间蒸发,第一次将在线职教领域送上热搜;

4月起「中公教育」、「华图教育」、「潭州教育」先后陷入“兑付泥潭”;5月11日「尚德机构」被爆出5分钟抓拍一次居家办公员工,每天截屏不够89次算旷工的消息再次将职教行业送上热搜。

01

政策、需求、资本

职教东风来了吗

2021年7月「猿辅导」、「好未来」、「新东方」等一众K12教育企业伴随着“双减”政策体面离场。

同年10月国家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同时,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在这之后政策的东风频频吹入职业教育。

除了政策利好之外,用户需求随着经济周期开始走高。自2010年开始的互联网周期进入尾声之后,许多光鲜亮丽互联网大厂也以“向社会输送人才”、“毕业”等名义大规模裁员,创业、上市、一夜造富的故再鲜有发生。

相比于前几年毕业生争先涌进互联网大厂,考研,考公成为了毕业生和职场人的优先选项。2022年的考研人数相比于2018年几乎翻了一倍,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也在逐年攀升。

职教领域似乎已经乘着旺盛的需求和政策的东风扶摇直上九万里了,甚至有超越“前辈”K12的架势,资本也将在线职教行业当做避风港。

「开课吧」在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先后完成两轮共计11.5亿元的融资,2021年10月「中公教育」借壳上市,成为公考第一股;2022年2月底,「粉笔科技」赴港递交招股书,打算以30亿美金的估值登录资本市场。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职业教育赛道共发生33起融资事件,同比增长94.1%;披露融资总额超53.0亿元,同比增长206.4%,全年融资61笔融资总金额共计超78亿元人民币。

02

在线职教的春天

真的来了吗

仅单从资本角度来看,职教领域的春天与K12完全不在同一个量级上。

K12领域最后疯狂的2020年融资总额为455.5亿元,是在职教领域的5.84倍,其中猿辅导12亿美金的F轮融资就与整个职教领域2021年的金额旗鼓相当。此外,作业帮、掌门1对1、美术宝、编程猫、豌豆思维、爱学习教育、火花思维等K12在线教育企业均获得了超10亿元以上的融资。

同时,二级市场的职教机构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根据「中公教育」发布的2021年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69.12亿元,同比下降38.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3.69亿元,报告期内,「中公教育」毛利率下降31.5%,费用率为69.6%,较上年升高28.8%。经营性现金流由48.8亿下降至-41亿,同比下降183.9%。一度还传出暴雷的消息。

纳斯达克上市的老大哥「达内教育」虽然2022年第一季度的净营收为人民币6.24亿元,同比增长16.8%;净利润2706.9万元,扭亏为盈,但其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度的净收入分别为20.51亿元、18.98亿元和23.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39亿元、-7.71亿元和-4.76亿元,对比亏损,利润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2018年3月登录纳斯达克的「尚德机构」财报显示其2021年净收入25.08亿元,净利润2.12亿元,但目前的市值相比于上市初的20亿美元仍然有着巨大差距。

在资本远没有K12充足的情况下,前辈们“烧钱圈地”的玩法还是被在线职教的玩家们纷纷效仿,一时间各家都打起了0元课、协议班等“规模不经济”的牌,开始收割流量。

但不同于K12课程的标准化和结果的好量化以及刚需性,职教课程的完课率、退费率超出了这个模式的“安全值”,这也让众多机构深陷兑付旋涡,造成了文章一开始所说的亏损、关停、暴雷、兑付困难……但在线职教的故事真的要结束了吗?还在奋战的玩家们如何破局呢?

03

数字化人才大迁徙——

从互联网到大千世界

2021年12月,拉勾教育发布了《互联网大厂人才需求报告》,报告中指出,自2021年11月以来,互联网大厂的人才需求指数整体下降了26%,多数人员被优化是因为业务架构调整。

互联网寒冬的到来,让依托于互联网荣光的“手艺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副业兼职、斜杠青年成了现在打工人的标签,“打零工”不再局限于线下,线上自由职业者的技能输出已经成了“斜杠青年”职场生涯的“第二增长曲线”。

此外,行各业的优化升级正在构建一个有着千万数字化人才需求的就业市场。

据《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洞察报告》显示,我国的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偏制造产业链的重塑,人才需求特征主要转向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方向。

其中,传统企业在原有大型系统下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地培养,用12-18个月内完成软件工程师的技能重建,来适应企业发展;在第三产业中,主要是信息技术在产业上的横纵延伸,预计到2025年的人才缺口达到950万。“供给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开始给“专精特新”企业输送人才,打造高技术领域的“精英部队”。

外部环境的变化正在倒逼职教市场供给侧的转型,这也是“直指就业”的在线职教未来机会所在。

04

延长用户LTV——

未来职教企业的生命线

相比于K12教育品类的高复购率,职业教育的低复购率是其“终身收益性”的代价。用户在购买“计算机硕士课程”之后,几乎没有同时购买类似“教育硕士”或“事业编制”课程的可能,传统意义上的横向拓科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对于职教机构来说如找到延用户LTV的方式就成为了破局之点。

以职场人为例,职场人的核心需求主要有三种——一是传统的学习技能进而就业;二是考证以求升职加薪;第三种也是最特殊的一种,则是移动互联时代下,因职场人主/副业边界弱化而产生的新需求。

例如全职宝妈经营视频号带货。对全职宝妈这一群体而言,制作带娃日常的短视频+带货,到底算是主业还是副业?这就是很典型的一种主/副业边界弱化的情景。

因此,当下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职业形态——享受移动互联技术红利的新时代职场人,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拓宽自己的技能边界而获利,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才艺或者特长进行变现,又或者想通过学习一门新的“手艺”来拓展自己的副业。

还是以“宝妈”为例,“宝妈”可以学习收纳课,一方面能提升个人素质、改善家居环境,另一方面甚至可以在将来当兼职甚至全职的收纳师。这就是“核心需求边界模糊化”的一种具体的呈现方式。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虽然购买“计算机硕士课程”的用户不会购买“教育硕士”或“事业编制”课程,但用户可以选择购买“计算机硕士课程”+“情感类课程”+“短视频课程”的组合,从而延长用户LTV。

与此同时,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银发经济也加入了职业教育赛道。老年大学、中老年学习平台以及学习社区的需求数量和用户占比正在不断攀升。

据泽平宏观预计,2050年前后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4亿,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银发族”的再社会化衍生出了新的职业教育市场机遇。未来职业教育不再是单纯的面向职场人,18-75岁的终身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05

从“考证”到真正的“职教”

2021年,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政策东风让资本市场重新拾起了对教育市场的信心,从2019年的“职教20条”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的地位显著提升,非学历的职业教育地位也在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

从政策层面看,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大力培养技术技能紧缺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快培养适应新业态、新模式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多元化人才供给才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人才战略。

但从目前职教市场的占比规模来看,考公、考编、考学才是市场大头,数字化人才培训还在孤芳自赏,专业壁垒仍然存在。一边是考公、考研内卷上岸,另一边是技术型人才供不应求,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侧仍需调整。

纵观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每一个行业在高速成长时都会迎来一次次的阵痛,每一次阵痛中都会有人离场也会有新玩家进入。或许在线职教领域还要“热闹”一段时间,但这次的“热闹”,是洗牌,也是信号,职业教育市场需要重新寻找灯塔,扬帆起航。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职业教育上市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职业教育上市公司、消费类股票有哪些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