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研究所(600300股吧)

2022-06-24 22:33:36 股票 xcsgjz

东方证券研究所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基金报


又一位私募大佬设立新平台,自主创业。


*工商信息显示,具有20年投研经验、在资管圈颇具威望的“老法师”管华雨在今年初离职后,日前注册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上海合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据了解,目前其已经组建了较为强大的投研团队,未来在公司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后,将开启新的创业征程。


20万亿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近年来“私奔私”的投资老将不在少数,比如社保老将万定山在前不久备案了上海玄鹿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翼资产原投资总监陈忠也在去年加盟了冲积资产,随后公司规模一举突破百亿。


管华雨成立合远私募基金

核心投研团队曝光


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合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完成工商注册,成立日期是2022年3月21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在上海自贸区;值得注意的是其法定代表人是资管圈知名投资人士管华雨。该公司属于资本市场服务行业,经营范围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服务,后续还要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才能开展经营活动。



从股东信息来看,上海合远私募基金的大股东是管华雨,出资670万,持有67%的股权;还有顾杵、丁俊、庄琰,三人分别出资120万、110万、100万,分别持股12%、11%、10%。



基金君发现,上海合远私募基金的几位合伙人,都是资管圈的*人士。公司执行董事管华雨在业内鼎鼎有名,颇具威望,他是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博士,具有20年左右的金融从业经验。


管华雨2002年7月到2005年11月,在申万证券投资部担任投资经理;2005年11月到2010年6月,他加入信诚基金担任投资部研究员、基金经理;2010年6月到2015年6月,他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担任基金经理、权益部投资总监、研究总监,在交银施罗德的5年时间里,管华雨取得了翻倍的投资业绩,同时也引领了公司第三代投资团队的核心;2015年下半年管华雨“奔私募”,加盟上海彤源投资,出任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基金经理,主要管理公司的投研团队,直到今年年初离职。


上海合远私募基金的另一位合伙人庄琰,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就读于巴黎高科生命科学学院,2008年加入东方证券研究所任研究员,负责化工、医药行业研究;2013年至2015年,在交银施罗德基金研究部任*研究员,主要负责医药相关行业;2015年由管华雨招聘到上海彤源投资,任*研究员、基金经理。


公司还有一位合伙人丁俊,2002年7月就职于平安资管,担任权益投资部研究主管;2006年4月加入海富通基金,担任基金经理、研究总监,他在公募期间也拥有不错的投资业绩。


“奔私”6年多选择自主创业


相关数据显示,管华雨“奔私”6、7年时间里,创造了不错的投资业绩,他在彤源投资期间,公司管理规模一度突破100亿元。如今他选择自主创业,建立合远私募基金,重新开启事业道路,未来在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以后,将发行私募基金产品。


今年年初,管华雨离职在业内引起关注。今年1月19日,知名私募彤源投资发布声明,经公司股东会及管理层慎重考虑并与投资经理管华雨、庄琰充分友好协商,确定两人将于2022年3月10日正式从公司离职。在此之前公司将充分征求采纳各方的意见,确保所有交接工作的顺利完成、平稳过渡。公司对两位即将离职的投资经理表示了感谢。管华雨、庄琰同期也发布声明向彤源投资表示了感谢。


据了解,目前彤源投资也组建了较强的投研团队,公司投资总监薛凌云具有近14年的投研经验,历史投资业绩比较出彩;公司近期已有多位新招募的研究员到岗,并计划持续引进人才。


奉行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成长性企业


从投资风格来看,管华雨是价值投资的践行者,他奉行的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成长性较高的企业,他觉得投资要根植于时代的大背景,组合的构建要跟时代发展的脉络相吻合,探寻到伫立于时代潮头的龙头企业。


在选股方面,管华雨主要观察行业的盈利模式、市场的竞争格局、公司治理结构,提炼和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再考虑价格,基本不考虑筹码博弈。他希望先是通过前瞻性分析和行业比较找准未来一个阶段的优势景气子行业,充分借助行业上升的推力;其次是甄别出未来的优质龙头企业,合理把握其估值准绳,通过陪伴企业快速、高质量的价值创造过程,分享市值扩张成果。


从过往的调研信息可以发行,管华雨非常勤奋,喜欢“跑公司”、积极调研上市公司,他认为,上市公司掌舵人的风格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对公司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在私募这几年时间里,管华雨借鉴公募基金的管理体制,建立了完备的晨会、周会、重仓股讨论会、季度业绩梳理会、研究部头脑风暴会议等。


近年有多位知名投资人士“私奔私”


随着私募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除了“公奔私”,“私奔私”、自立门户创业的也不在少数。


今年2月21日,上海玄鹿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公司执行事务合伙人、董事总经理是万定山,他具有十多年的金融从业经验,是管理社保基金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之一;2015年7月 他“公奔私”加盟了观富(北京)资产,成为公司副总经理、投委会主席、首席投资官,但是他在2021年6月离职,时隔半年多时间,选择自主创业。


今年2月25日,广州民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备案登记,机构类型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是张海滨,他曾经是百亿量化私募珠海阿巴马资产的董事合伙人。


同时备案的还有海南倍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范帅,来自期货大佬肖国平旗下的百亿私募机构永安国富资产。


今年1月23日,广东仟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备案登记,机构类型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罗映农,在2019年11月到2021年9月曾经担任百亿私募上海嘉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基金经理。


更早来说,去年7月,于翼资产原投资总监陈忠从公司离职,随后加盟了另外一家私募机构冲积资产。在他加盟以后,冲积资产的管理规模快速迈过了100亿的门槛,成为业内焦点。








600300股吧

维维股份(600300.SH)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营业收入47.99亿元,同比下降4.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497.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111.52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877.99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27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00元(含税)。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97.50%,主要原因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产生投资收益和子公司济南农牧、六朝松、宁夏东方被当地政府征收土地产生资产处置收益。




东方证券研究所排名


18

Jun

文 | 周尚伃


2021年证券业“期末考”成绩单公布。

6月17日晚间,中证协发布2021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对证券公司经审计数据及业务情况进行了统计排名,共涉及38项指标。

据《证券日报》

微信号|securitiesdaily

新浪微博| 证券日报之声





东方证券研究所怎么样

半导体指数今年来跌26.8%,37家半导体相关公司股价跌超30%,半导体、芯片相关ETF下跌25%以上。

股价大幅调整后,半导体板块*PE值为43倍,处于近10年6.12%分位,意味着估值接近10年底部。

当下的半导体是市场争议*的行业之一。乐观派看到国产替代是大趋势;悲观派看到全球半导体增速放缓、行业到顶了。

1 警惕半导体“临界点”

全球半导体行业大咖、Future Horizons首席执行官Malcolm Penn在今年5月表示:半导体行业已经过了过山车市场周期的顶峰,并开始急转下降。虽然2022年不会是一场灾难,但是2023年将会是一场灾难。

在他看来,今年芯片的增长预测为4%-10%,增速放缓是不可避免的,其幅度取决于时机。Penn称半导体单位出货量首先暴跌,接着平均售价将崩溃。

6月7日,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发布数据,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同比增长16.3%,2023年将同比增长5%。

相比较于2021年26.2%的增速,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正在放缓。半导体应用端,智能手机出货量也在下降。

1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11亿部,同比下降11%。分地区来看,欧洲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170万部,同比下降11%;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7560万台,同比下降18%。

东方证券研究所对232家全球主要科技硬件公司,存货金额及存货周转天数走势和下游需求趋势进行了持续跟踪,数据更新至2022年1季度,当前产业情况为:半导体厂商、下游整机厂商库存水平升高,整体缺芯转变为结构性缺芯,汽车、服务器等细分领域供需关系持续紧张。

半导体行业专家池宪念称,相较于2021年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的历史顶峰,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可能是因为在出货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芯片价格上涨使得半导体市场整体规模保持高幅增长。

在池宪念看来,随着代工产能的持续释放,以及市场供需关系从供不应求向供需平衡,再到供过于求的过程转变,2023年-2024年间或许会迎来全球半导体市场从短缺到供应过剩的“临界点”。

未来2-3年,芯片生产厂商和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半导体市场的供需拐点,警惕从芯片短缺到产能过剩导致芯片大幅降价,规避因市场拐点出现的各类风险。

悲观派核心观点:警惕行业过剩,以及带来的降价潮。虽然行业增速到顶了,市场乐观派表示国产替代还大有可为,中国是全球*的半导体市场。

2全球*的半导体市场

半导体行业发展历史,共经历三次转移。

第一次转移:1973年爆发石油危机,欧美经济停滞,日本趁机大力发展半导体行业,实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1986年,日本半导体产品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生产大国。

第二次转移:20世纪90年度,日本经济泡沫破灭,韩国通过技术引进实现DRAM量产。与此同时,半导体厂商从IDM模式向设计+制造+封装模式转变,催生代工厂商大量兴起,以台积电为首的中国台湾厂商抓住了半导体行业垂直分工转型机遇。

第三次转移:2010年后,伴随国内手机厂商崛起、贸易摩擦背景下国家将集成电路的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半导体产业链逐渐向国内转移。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手机、PC、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以及新能源、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快速推动下,中国半导体市场实现了超快速增长。

202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达到5559亿美元,而中国仍然为全球*的半导体市场,2021年销售额为1925亿美元,占比34.6%。

与此同时,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收入达到6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从产业格局来看,北美国家在硅片、抛光材料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日韩国家在硅片、光刻胶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欧洲国家在电子气体占据领先地位,

由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国产化率极低,2020年国内厂商在半导体材料的全球市占率仅13%。在贸易摩擦背景下,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3 半导体能否重现新能源的传奇?

SIA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半导体材料厂商全球市占率达13%。细分来看,在壁垒较低的封装材料市占率相对较高,而在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等晶圆制造材料市占率极低。

封装材料中除芯片粘结材料不到5%,其他材料的国产化率不到30%;而半导体材料中除掩模版、抛光材料、靶材的国产化率达到20%,其他材料均不到10%。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和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国金证券研究所*观点称,2023年全球逻辑芯片行业的下行周期将相对稳定。国产芯片制造加速,提供国产设备及材料巨大市场空间:

1.随着加速产线建设,2022-2023年有望迎来国产设备渗透率的加速提升;

2.受益于国内晶圆厂积极扩产,大硅片需求快速拉升,但硅片产商扩产节奏滞后,这将造成2022-2023年硅片因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

3.2022年硅片/靶材/抛光材料的营收增速继续提升。半导体材料供应商基本上遵循从成熟到先进工艺,由易到难,从低毛利到高毛利产品不断推进的结构性变化。

本质上说,影响行业企业利润最关键的两个因子,无非是销量和价格。

众所周知,半导体属于周期性行业,但其周期性和传统周期行业并不相同,半导体在摩尔定律驱动下,长期来看价格是趋向于下降的。因此,影响行业的主要因子并非价格,而是销量。

过去半导体行业的景气周期,实际上跟智能手机出货周期是高度吻合的。目前全球科技产品进入瓶颈期,智能手机出货放缓,对半导体的销量产生了不小影响,短期全球半导体行业面临“困境”。半导体行业大咖Penn、池宪念的提醒并非瞎扯。

但中国的特殊之处在于,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自给率很低,国内对半导体的需求有增量替代的逻辑。而国产替代,已然不是新鲜事。早在2019年至2021年间,半导体产业累计涨幅近400%,隐含的硬逻辑就是国产替代。

在全球半导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从行业格局角度上,这也给弯道超车提供了斡旋的余地,进而留给国内厂商更多时间来沉淀技术,未必是坏事。半导体能否重现新能源的传奇?静观其变。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东方证券研究所》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东方证券研究所、600300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