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图(中航锂电股票)

2022-06-23 0:24:47 基金 xcsgjz

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图



本文目录一览:



“世界第二小麦生产国印度突然禁止小麦出口”、“二战后全球*粮食危机”......近阶段随着俄、乌局势继续胶着,粮食话题成为国内外媒体界的一大热点。

从农产品期货市场走势看,大商所豆一(以食用品质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物的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从1月14日低位5773元/吨一路上涨到撰稿时(5月18日下午13时)的6252元/吨,上涨幅度约8.3%;同期,大商所玉米价格更是比今年初上涨约12.8%。

从经济和社会角度上讲,粮食大幅上涨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1)内部通货膨胀提升。粮食除了是人们主食支出项以外,也是家禽肉制品和其他副食品的重要原料,粮食的上涨将极大带动这些商品的价格,严重削弱老百姓的购买力,造成通货膨胀持续上升。拿美国来说,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最近表示,如果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粮食价格出现大幅度上升,全球粮食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即使再紧恐怕也很难达到抑制其对美国通胀的冲击。

(2)世界最贫困国家饥荒危机上升,人道主义灾难风险显著上升。最贫穷国家往往对粮食价格最敏感。5月4日,联合国和欧盟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1年,53个国家或地区的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不安全”危机。这与2020年的数字相比,增加了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南部、南苏丹和也门的约57万民众经历了被列为最严重的“急性粮食不安全”灾难,需要采取紧急行动,以避免广泛的崩溃和死亡。

那么,国际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为何?国际粮价近期的走势又将如何呢?

国际粮价上涨的底层驱动因素

截至5月中旬,据彭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世界小麦价格已经飙升超过40%;大米价格也已经飙升超过15%。小麦、玉米和植物油等主要食品市场的价格正不断创新高,并推动世界范围内通胀的不断蔓延。

令人担忧的粮食上涨趋势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大致上可以把这些成因归类成:地区冲突、极端气候和环境危机、经济危机三大类型。

据联合国“抗击粮食危机全球网络”的报告数据显示,地区冲突仍然是粮食不安全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我们须注意,这个结论是从俄罗斯、乌克兰战争之前的数据中得出的。

该报告发现,战争已经凸显了全球粮食系统的相互关联性和脆弱性,对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造成了严重后果。报告指出,2021年世界上发生最严重饥荒的国家特别容易受到东欧战争风险造成的粮食短缺的影响,特别是由于这些国家高度依赖粮食和农产品的进口,非常容易受到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冲击。

在世界范围内调研了所有相关国家后,该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导致2021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以及在部分国家出现粮食短缺的底层驱动因素为:

(1)地区冲突。2021年这项驱动因素使24个国家/地区的约1.39亿人陷入严重的粮食不安全境地,这比2020年23个国家/地区的约9900万人的数据显著增加。

(2)极端气候。2021年这项驱动因素使8个国家/地区的约2300多万人受到粮食不安全或危机的影响。

(3)经济恶化的冲击。2021年,有21个国家/地区的约3000多万人受到此项因素带来的粮食不安全或危机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

今年2月底,俄罗斯和乌克兰、北约国家之间出现了二战后罕见的大规模战争冲突和金融、经济交锋。综合世界多家主流投研机构的数据,这些冲突和战争对今年全球粮食价格的上涨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摩根大通研究部的一篇研报,俄罗斯和乌克兰战前约占世界市场30%的小麦,以及80%的葵花籽油产量;此外,乌克兰单独供应全世界市场上约20%的玉米。

战争对乌克兰的农业物流的阻碍可能会使该国农业贸易的流通性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混乱状态。每年上半年一般是黑海地区小麦出口的季节性淡期,但是目前预先承诺的俄罗斯小麦供货正在离开俄罗斯的港口。

因为战争和制裁,全世界粮食进口商对价格还有产地(比如对俄罗斯出口商)是否持有更谨慎的态度?对此,隔壁老邢还无法找到精确结论。

而每年上半年通常又是黑海地区玉米和葵花籽油比较活跃的出产时期,然而今年产自乌克兰的玉米和葵花籽油的出口并没有顺利展开。

综合外媒报道,目前乌克兰的主要海港仍然关闭,阻碍了其货物出口;而国内继续胶着的战争也将使得乌克兰即将到来的玉米和向日葵种植季处于巨大不确定风险中。

根据乌克兰农业政策和食品部的数据,截至5月2日,春季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470万公顷,占预定面积的约30%以上。乌克兰民间的农业合作组织则估计,目前乌克兰国内有70%的耕地面积可以种植,且主要春季作物玉米和向日葵的种植量可能最终接近和平时期的一半左右。

据报道,截至5月2日,乌克兰440万公顷种植玉米和向日葵的土地上仅完成了37%的种植。

乌克兰官方最近发表了一份关于冲突前线地带农业现状的说明报告,展现了战争状态下乌克兰农民的实际情况。该报告指出,虽然不乏需要克服的各种经济挑战,但农业耕种是国家优先事项之一。

此刻,一个乌克兰农民可能正冒着生命危险种植粮食,但目前用于农耕的柴油供应短缺可能对他来说是一个大难题。此外,乌农业面临的*困难是农民在国内农业库存上升背景下无法获得农业信贷。而国内农业库存上升的主要原因还是乌克兰海港仍然关闭,无限期地阻碍了出口销售。

战争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影响非同小可。观察者网*报道,俄乌双方同时表示两国之间的和平谈判已被“无限期搁置”,不见好转的局势或将继续抬高世界粮食价格。

粮食价格可能继续上涨

综合国际投研机构报告,到明年上半年,国家粮食价格将依然维持高位,首要原因是俄、乌冲突继续影响世界粮食供应端的风险因素。摩根大通研究部预计,玉米仍然是农产品中最易受到俄、乌冲突影响的品种,由于乌克兰的玉米春播(4月-5月)面临挑战,玉米市场将在中长期面临短缺风险。

此外,气候变化特别是拉尼娜现象将使农业市场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供应端挑战变得更加复杂。今年,“拉尼娜现象”(海面温度持续偏冷现象)持续的时间比原先预计的要长,在早些时候已经对南美谷物和油菜籽生产造成破坏,现在又威胁到美国的春季作物。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近表示,在过去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不见消退的季节性气候模式,已经推动了整个太平洋热带地区的降雨和温度异常,并将持续到今年北半球的夏季。

*的气候模型表明,“拉尼娜现象”将可能在上述地区出现并影响到秋季,从而对拉美新作物产生危害。在季节性拉尼娜模式下,化肥价格的升高与施肥率的不确定性相结合,将对以上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降低和放弃率上升提出重要挑战。

就美国来说,冬季平原地区的干旱已经根深蒂固,这是典型的“拉尼娜现象”的表现。根据美国政府气象学家的展望,干旱情况可能会在初夏加剧,特别是在西南地区、平原部分地区和德克萨斯州,特别是对冬小麦、棉花和玉米的产量造成压力。摩根大通近期表示,在美国持续严峻的农作物生长条件下,市场将继续看到制粉小麦的价格进一步上扬的风险。

摩根大通还预计未来几个月小麦价格将是所有农产品市场中上涨幅度*的,有可能再上涨40%以上。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的远期合约保障有限,而且在小麦产量前景恶化的预测下,人们都在买入。

同样,在印度尼西亚决定从4月28日起禁止食用油,包括棕榈油出口之后,植物油市场更加看涨,因为这项政策将连锁引起全球豆油和菜籽成为替代品出口量飙升。这使乌克兰葵花籽油的出口损失在世界市场上更显得雪上加霜。

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印度前几天突然宣布由于国内商品价格上涨,立即禁止小麦出口。

此前,印度利用全球俄、乌紧张局势导致的小麦价格的反弹,在截至3月份的财政年度里出口了创纪录的700万吨小麦,同比增长250%以上。4月份,印度出口了创纪录的140万吨小麦,5月份已经签订了出口约150万吨的协议。

印度小麦的故事还没完,援引路透社新德里消息,印度政府当地时间17日宣布,将放宽14日颁布的小麦出口禁令,允许等待清关的小麦出口。准予于5月13日或之前交海关查验并在海关系统备案的小麦出口。据报,印度政府还将允许向埃及出口小麦。

受此消息,17日,芝加哥小麦期货应声跳水。在15日印度禁止出口消息放出时,芝加哥小麦主力合约曾开盘涨停,市场对粮食消息的嗅觉极其灵敏。

如果印度后续还是执行相当严格的出口政策,那么小麦的这个大窟窿谁来填?估计也只有通过价格上涨。

玉米的情况要稍好点,摩根大通研究部目前仍然维持其对2021/2022年度乌克兰玉米出口量2300万吨的预测。不过该机构也表示要谨慎行事,因为随着播种季节在4月至5月开启后,新作物种植是否被战争所阻碍仍然是主要风险。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5月全球农产品预测报告显示,2022/2023年相比2021/2022年,全球玉米、小麦产量和库存预减,全球期末库存分别为3.05亿吨以及2.67亿吨;全球大豆产量、库存预增,全球期末库存为9960万吨;全球稻谷产量预增,库存预减,全球期末库存为1.86亿吨。

对于我国的粮食生产状况,据红星新闻报道,5月1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在各方努力下,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趋于改善,粮食供给保持稳定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夏粮生产持续转好;二是春播春管进展顺利;三是疫情影响总体有限;四是全年粮食生产稳定有较好条件。

尾声:如何应对粮食价格飙升?

关于这个问题,最近麦肯锡发布的一份题为“正在上升的世界食品危机”的报告提及了几个应对之道,我摘要其中部分关键点供各位参考:

主要产粮国应该避免采用禁止出口的政策来加剧世界粮食短缺和价格暴涨。因为禁止出口粮食即使对本国也会有很多副作用,国内农业将损失外汇收入,国内进口也将受受限。

目前世界18%的玉米农作物被用作生产燃料和生物化学制剂,我们是否可以在粮食危危机出现时考虑减少这方面比例呢?

目前欧洲将退耕地中10%-15%的土地用作保持物种多样性之用,如果世界粮食价格格失控,全世界这部分土地能否被临时征用?

在全世界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供应-消费模式。农民能否使用更少的化肥和投投入来节约粮食成本?老百姓能否更加节约粮食不浪费?

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应该期待投资界、科创界能合力为我们带来更多可替代粮食的的食品,以及诸如垂直农业等高科技农业的大发展。

从更本质层面上讲,各国应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的努力,以减少因气候变化导致的粮食问题。

各位读者对于粮食价格飙升有何想法吗?欢迎留言。




中航锂电股票

【精品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沉寂已久的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今年突然杀出一匹“黑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10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9月,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LG化学、松下,装车量分别为3.12吉瓦时、1.09吉瓦时、0.49吉瓦时、0.47吉瓦时、0.26吉瓦时;2020年1~9月,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五名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松下和中航锂电,装车量分别为16.75吉瓦时、4.88吉瓦时、3.19吉瓦时、1.96吉瓦时、1.69吉瓦时。

这一排名榜单让人诧异。原本平淡无奇、不被业内充分重视的中航锂电成功“逆袭”,跻身第一梯队,速度之快,让人咋舌。其动力电池单月装车量冲进行业前三,打败国际巨头LG化学、松下。按照这样的节奏和规模,没有意外的话,它有望成功冲刺动力电池年度装车量行业前三了。

这是行业格局的一个重大变化。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电池、亿纬锂能、中航锂电、时代上汽、孚能科技、比克电池、欣旺达。这意味着中航锂电实现了大跨步的进步。

公开资料显示,中航锂电成立于2007年,其产品涵盖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大体系,先后通过IATF16949等权威质量体系认证,获得CE、UL、TUV、RoHS等国际认证。目前,该公司已设立常州、洛阳、厦门三大产业基地。该公司拥有专业研发机构,致力于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锂电科技创新平台。目前,该公司规划产能超过120吉瓦时,正在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和全球*汽车公司战略供应商。

那么,中航锂电为何“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它是如何成功“逆袭”的?它的第一梯队地位是否稳固呢?

“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中航锂电成立于2007年,彼时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在酝酿阶段。它的前身是天空能源(洛阳)有限公司,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旗下的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与一代奇人钟馨稼的雷天能源联合创办。钟馨稼中医出身,后转向发明领域,财富在奇妙间积累起来。这位发明家最*的言论,就是号称要用中医理论攻克稀土锂电池技术难关。

不久之后,钟馨稼出局。2009年8月,中航工业与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重新组建了公司,并更名为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简称“锂电洛阳”)。2010年年中,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成飞集成”)入主中航锂电。成飞集成是军工企业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原本主营航空零件数控加工、汽车模具和车身零部件制造业务。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成飞集成将锂电池业务调整为核心主业之一。成飞集成的财报显示,2014年至2016年,锂电池营收占总营收比重从44%上升到63%。锂电洛阳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客户以新能源客车为主。

2015年和2016年,成飞集成经营业绩借锂电池大幅提升。不过到了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后,提高了对电池续航里程的要求,并要求重新审查车型目录。在此轮补贴调整中,三元动力电池成为受益者,磷酸铁锂电池及新能源客车受补贴退坡影响较大。

2017年成飞集成发布公告表示,政策调整后,相比2016年,乘用车补贴上限仅退坡20%,而纯电动客车补贴上限退坡幅度在40%以上。成飞集成十年来*亏损,净利润为负1.08亿元,锂电池毛利率跌至1.36%。2018年第一季度,成飞集成继续亏损2466.27万元。

当时,成飞集成表示,补贴下调后,新能源客车整车厂将资金压力转嫁至电池厂商。国内知名车企对电池企业提出了进一步降价要求,未来锂电池产品降价幅度或超20%以上。

目前,成飞集成持有锂电洛阳63.98%的股权,并通过锂电洛阳间接持有中航锂电(江苏)有限公司(简称“锂电江苏”)30%的股权。锂电洛阳是对成飞集成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

锂电江苏另外两家股东分别是常州华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科投资”)和常州*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投资”),分别持股20%和50%。当前锂电江苏董事会中,锂电洛阳占大多数,因此成飞集成拥有锂电江苏实际控制权。

通过此次重组,成飞集成拟将锂电江苏作为重组平台,即锂电洛阳先将所持有的锂电江苏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成飞集成,成飞集成再将锂电洛阳股权转让给锂电江苏。重组完成后,*投资取得锂电江苏控制权,而锂电江苏控制锂电洛阳。

通过这一轮让人眼花缭乱的重组之后,锂电江苏变成了中航锂电事实上的总部。这样的重组费时费力,必定产生很大的内耗,在此过程中,中航锂电在技术路线的调整,尤其是三元锂电池方面的布局未能及时跟上,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2017年中航锂电迅速掉队,其动力电池装车量跌出行业前十。

相比之下,经历了同样的市场和政策的调整过程,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由磷酸铁锂向三元电池的转型就要迅速和成功得多。中航锂电的迟钝和落伍只能归过于其体制性的通病,包括对市场的不敏感、复杂的人事体系和缓慢的决策机制。

“黑马”的逆袭

重组之后,中航锂电开始大刀阔斧地调整人事。

2018年7月,成飞集成董事长石晓卿不再担任中航锂电(江苏)公司法人代表,由1970年出生的刘静瑜接任。

公开资料显示,刘静瑜,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曾任中航工业旗下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她到中航锂电就职之后,开始大力调整公司业务发展方向,从过去为商用车配套为主转向为乘用车配套,将产能重点放在三元电池上。

统计中航锂电的历史装车量发现,2018年中航锂电70%的装车量在商用车领域,30%在乘用车领域;但是进入2019年后,其在商用车领域的装车量仅占总装车量的0.15%,其余都是乘用车。乘用车市场的开拓,显然对中航锂电装车量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统计资料显示,中航锂电成为东风、长安、广汽、吉利等车企主力车型的重要电池供应商,并在2019年取代了宁德时代成为广汽乘用车动力电池的*供应商。为此,在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整体下滑明显的大环境下,除了LG化学、松下,我国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企业中,中航锂电也实现了逆势增长,同比增长53.6%。

从2020年全年来看,中航锂电已将合作领域扩大到长安新能源五款车型和广汽新能源四款车型,全年订单稳定,预计该公司全年业绩同比将会有较大提升。另外,中航锂电与一汽、北汽、上汽、大众、戴姆勒等国内外*车企深入对接,为未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在商用车领域,中航锂电也重整旗鼓整装待发,8月为东风汽车专用车配套,并在近期新车公告中为苏州金龙、厦门金龙、厦门金旅3家企业新能源客车配套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领域,中航锂电的布局也成效初显。继江苏昆山88兆瓦时储能电站工程、江苏电网镇江三跃20兆瓦时储能电站后,近期中航锂电又中标平高集团2020年储能项目。

从产能来看,中航锂电拥有常州、洛阳两大生产基地,在建厦门生产基地,规划总产能20吉瓦时,首期项目有望年底建成投产。三大基地建设完成后,规划总产能将超过100吉瓦时。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中航锂电东山再起,成功实现了“逆袭”,但能否在今年成功跻身前三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它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实力都很强,前要追赶国际巨头LG化学和松下,后要甩掉上市公司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孚能,都非易事。




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图2020

“世界第二小麦生产国印度突然禁止小麦出口”、“二战后全球*粮食危机”......近阶段随着俄、乌局势继续胶着,粮食话题成为国内外媒体界的一大热点。

从农产品期货市场走势看,大商所豆一(以食用品质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物的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从1月14日低位5773元/吨一路上涨到撰稿时(5月18日下午13时)的6252元/吨,上涨幅度约8.3%;同期,大商所玉米价格更是比今年初上涨约12.8%。

从经济和社会角度上讲,粮食大幅上涨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1)内部通货膨胀提升。粮食除了是人们主食支出项以外,也是家禽肉制品和其他副食品的重要原料,粮食的上涨将极大带动这些商品的价格,严重削弱老百姓的购买力,造成通货膨胀持续上升。拿美国来说,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最近表示,如果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粮食价格出现大幅度上升,全球粮食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即使再紧恐怕也很难达到抑制其对美国通胀的冲击。

(2)世界最贫困国家饥荒危机上升,人道主义灾难风险显著上升。最贫穷国家往往对粮食价格最敏感。5月4日,联合国和欧盟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1年,53个国家或地区的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不安全”危机。这与2020年的数字相比,增加了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南部、南苏丹和也门的约57万民众经历了被列为最严重的“急性粮食不安全”灾难,需要采取紧急行动,以避免广泛的崩溃和死亡。

那么,国际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为何?国际粮价近期的走势又将如何呢?

国际粮价上涨的底层驱动因素

截至5月中旬,据彭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世界小麦价格已经飙升超过40%;大米价格也已经飙升超过15%。小麦、玉米和植物油等主要食品市场的价格正不断创新高,并推动世界范围内通胀的不断蔓延。

令人担忧的粮食上涨趋势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大致上可以把这些成因归类成:地区冲突、极端气候和环境危机、经济危机三大类型。

据联合国“抗击粮食危机全球网络”的报告数据显示,地区冲突仍然是粮食不安全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我们须注意,这个结论是从俄罗斯、乌克兰战争之前的数据中得出的。

该报告发现,战争已经凸显了全球粮食系统的相互关联性和脆弱性,对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造成了严重后果。报告指出,2021年世界上发生最严重饥荒的国家特别容易受到东欧战争风险造成的粮食短缺的影响,特别是由于这些国家高度依赖粮食和农产品的进口,非常容易受到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冲击。

在世界范围内调研了所有相关国家后,该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导致2021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以及在部分国家出现粮食短缺的底层驱动因素为:

(1)地区冲突。2021年这项驱动因素使24个国家/地区的约1.39亿人陷入严重的粮食不安全境地,这比2020年23个国家/地区的约9900万人的数据显著增加。

(2)极端气候。2021年这项驱动因素使8个国家/地区的约2300多万人受到粮食不安全或危机的影响。

(3)经济恶化的冲击。2021年,有21个国家/地区的约3000多万人受到此项因素带来的粮食不安全或危机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

今年2月底,俄罗斯和乌克兰、北约国家之间出现了二战后罕见的大规模战争冲突和金融、经济交锋。综合世界多家主流投研机构的数据,这些冲突和战争对今年全球粮食价格的上涨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摩根大通研究部的一篇研报,俄罗斯和乌克兰战前约占世界市场30%的小麦,以及80%的葵花籽油产量;此外,乌克兰单独供应全世界市场上约20%的玉米。

战争对乌克兰的农业物流的阻碍可能会使该国农业贸易的流通性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混乱状态。每年上半年一般是黑海地区小麦出口的季节性淡期,但是目前预先承诺的俄罗斯小麦供货正在离开俄罗斯的港口。

因为战争和制裁,全世界粮食进口商对价格还有产地(比如对俄罗斯出口商)是否持有更谨慎的态度?对此,隔壁老邢还无法找到精确结论。

而每年上半年通常又是黑海地区玉米和葵花籽油比较活跃的出产时期,然而今年产自乌克兰的玉米和葵花籽油的出口并没有顺利展开。

综合外媒报道,目前乌克兰的主要海港仍然关闭,阻碍了其货物出口;而国内继续胶着的战争也将使得乌克兰即将到来的玉米和向日葵种植季处于巨大不确定风险中。

根据乌克兰农业政策和食品部的数据,截至5月2日,春季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470万公顷,占预定面积的约30%以上。乌克兰民间的农业合作组织则估计,目前乌克兰国内有70%的耕地面积可以种植,且主要春季作物玉米和向日葵的种植量可能最终接近和平时期的一半左右。

据报道,截至5月2日,乌克兰440万公顷种植玉米和向日葵的土地上仅完成了37%的种植。

乌克兰官方最近发表了一份关于冲突前线地带农业现状的说明报告,展现了战争状态下乌克兰农民的实际情况。该报告指出,虽然不乏需要克服的各种经济挑战,但农业耕种是国家优先事项之一。

此刻,一个乌克兰农民可能正冒着生命危险种植粮食,但目前用于农耕的柴油供应短缺可能对他来说是一个大难题。此外,乌农业面临的*困难是农民在国内农业库存上升背景下无法获得农业信贷。而国内农业库存上升的主要原因还是乌克兰海港仍然关闭,无限期地阻碍了出口销售。

战争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影响非同小可。观察者网*报道,俄乌双方同时表示两国之间的和平谈判已被“无限期搁置”,不见好转的局势或将继续抬高世界粮食价格。

粮食价格可能继续上涨

综合国际投研机构报告,到明年上半年,国家粮食价格将依然维持高位,首要原因是俄、乌冲突继续影响世界粮食供应端的风险因素。摩根大通研究部预计,玉米仍然是农产品中最易受到俄、乌冲突影响的品种,由于乌克兰的玉米春播(4月-5月)面临挑战,玉米市场将在中长期面临短缺风险。

此外,气候变化特别是拉尼娜现象将使农业市场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供应端挑战变得更加复杂。今年,“拉尼娜现象”(海面温度持续偏冷现象)持续的时间比原先预计的要长,在早些时候已经对南美谷物和油菜籽生产造成破坏,现在又威胁到美国的春季作物。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近表示,在过去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不见消退的季节性气候模式,已经推动了整个太平洋热带地区的降雨和温度异常,并将持续到今年北半球的夏季。

*的气候模型表明,“拉尼娜现象”将可能在上述地区出现并影响到秋季,从而对拉美新作物产生危害。在季节性拉尼娜模式下,化肥价格的升高与施肥率的不确定性相结合,将对以上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降低和放弃率上升提出重要挑战。

就美国来说,冬季平原地区的干旱已经根深蒂固,这是典型的“拉尼娜现象”的表现。根据美国政府气象学家的展望,干旱情况可能会在初夏加剧,特别是在西南地区、平原部分地区和德克萨斯州,特别是对冬小麦、棉花和玉米的产量造成压力。摩根大通近期表示,在美国持续严峻的农作物生长条件下,市场将继续看到制粉小麦的价格进一步上扬的风险。

摩根大通还预计未来几个月小麦价格将是所有农产品市场中上涨幅度*的,有可能再上涨40%以上。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的远期合约保障有限,而且在小麦产量前景恶化的预测下,人们都在买入。

同样,在印度尼西亚决定从4月28日起禁止食用油,包括棕榈油出口之后,植物油市场更加看涨,因为这项政策将连锁引起全球豆油和菜籽成为替代品出口量飙升。这使乌克兰葵花籽油的出口损失在世界市场上更显得雪上加霜。

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印度前几天突然宣布由于国内商品价格上涨,立即禁止小麦出口。

此前,印度利用全球俄、乌紧张局势导致的小麦价格的反弹,在截至3月份的财政年度里出口了创纪录的700万吨小麦,同比增长250%以上。4月份,印度出口了创纪录的140万吨小麦,5月份已经签订了出口约150万吨的协议。

印度小麦的故事还没完,援引路透社新德里消息,印度政府当地时间17日宣布,将放宽14日颁布的小麦出口禁令,允许等待清关的小麦出口。准予于5月13日或之前交海关查验并在海关系统备案的小麦出口。据报,印度政府还将允许向埃及出口小麦。

受此消息,17日,芝加哥小麦期货应声跳水。在15日印度禁止出口消息放出时,芝加哥小麦主力合约曾开盘涨停,市场对粮食消息的嗅觉极其灵敏。

如果印度后续还是执行相当严格的出口政策,那么小麦的这个大窟窿谁来填?估计也只有通过价格上涨。

玉米的情况要稍好点,摩根大通研究部目前仍然维持其对2021/2022年度乌克兰玉米出口量2300万吨的预测。不过该机构也表示要谨慎行事,因为随着播种季节在4月至5月开启后,新作物种植是否被战争所阻碍仍然是主要风险。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5月全球农产品预测报告显示,2022/2023年相比2021/2022年,全球玉米、小麦产量和库存预减,全球期末库存分别为3.05亿吨以及2.67亿吨;全球大豆产量、库存预增,全球期末库存为9960万吨;全球稻谷产量预增,库存预减,全球期末库存为1.86亿吨。

对于我国的粮食生产状况,据红星新闻报道,5月1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在各方努力下,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趋于改善,粮食供给保持稳定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夏粮生产持续转好;二是春播春管进展顺利;三是疫情影响总体有限;四是全年粮食生产稳定有较好条件。

尾声:如何应对粮食价格飙升?

关于这个问题,最近麦肯锡发布的一份题为“正在上升的世界食品危机”的报告提及了几个应对之道,我摘要其中部分关键点供各位参考:

主要产粮国应该避免采用禁止出口的政策来加剧世界粮食短缺和价格暴涨。因为禁止出口粮食即使对本国也会有很多副作用,国内农业将损失外汇收入,国内进口也将受受限。

目前世界18%的玉米农作物被用作生产燃料和生物化学制剂,我们是否可以在粮食危危机出现时考虑减少这方面比例呢?

目前欧洲将退耕地中10%-15%的土地用作保持物种多样性之用,如果世界粮食价格格失控,全世界这部分土地能否被临时征用?

在全世界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供应-消费模式。农民能否使用更少的化肥和投投入来节约粮食成本?老百姓能否更加节约粮食不浪费?

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应该期待投资界、科创界能合力为我们带来更多可替代粮食的的食品,以及诸如垂直农业等高科技农业的大发展。

从更本质层面上讲,各国应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的努力,以减少因气候变化导致的粮食问题。

各位读者对于粮食价格飙升有何想法吗?欢迎留言。




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图2020-2022

【科学网】

报告封面 中国农科院供图

6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在京通过现场会议和直播平台联合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和《2022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分别对中国油料作物竞争力、中国农业—食物系统面临的风险挑战与应对举措等产业发展热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发布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报告回顾与展望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和农业产业走势,继续聚焦中国农业产业竞争力,从成本收益和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剖析了中国油料作物竞争力;围绕产业热点,全面研判了中国农业—食物系统面临的自然灾害、病虫害及国际粮价上涨等风险挑战,并在模型预测基础上探讨了禽肉消费倍增计划、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应对举措。

中国油料作物成本高企、竞争力较弱

报告指出,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事件、国际能源价格上涨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叠加,国际粮食价格大幅波动,造成全球粮食供应不均衡加剧,粮食安全风险陡增。中国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稻谷、小麦和玉米继续增产,粮食总产量达到1.37万亿斤。生猪产能恢复超预期,猪肉价格高位回落。大豆生产降幅明显,棉花和糖料作物产量下降。蔬果供应稳定,热带高价值水果进口增幅明显。2022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好,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38万亿斤,棉油糖果蔬生产稳中向好,畜产品和水产品供应稳定。

中国油料作物成本高企、竞争力较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亟需加大科技投入。报告发现,近些年,中国三大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亿亩左右,油菜籽和花生单产呈小幅增长态势,中国油料作物成本不断上涨,大豆和油菜籽净利润为负,成本收益国际竞争力较弱。

2020年,中国大豆亩均成本增至720.5元/亩,是美国的1.3倍;花生亩均成本为1448.9元,是印度的3.7倍;油菜籽亩均成本为929.2元,是加拿大的1.3倍。2020年中国大豆亩均产量为133.6公斤,是美国单产的56%;油菜籽亩均产量为146.4公斤,是加拿大单产的79%;花生亩均产量为247.4公斤,是印度单产的1.1倍。

2020年中国大豆的净利润为-60.3元,美国为17.5元;中国花生的净利润为457.1元,印度为812.99元;中国油菜籽的净利润为-138.9元,加拿大为184.24元。而且中国油料作物成本主要来源于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表明土地和人工成本仍是制约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中国现行的农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用竞争力换农民增收。

2004—2020年,中国油料作物全要素生产率(TFP)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其中,大豆TFP增幅低于农业平均,花生和油菜籽TFP增幅高于农业平均。油料作物技术进步速度均快于农业平均水平,技术进步对大豆、油菜籽和花生TFP提升的贡献率分别为63.27%、27.42%和22.33%,但低于粳稻的66.92%和小麦的76.13%,这表明国家对油料作物的科技投入发挥了明显作用,但相较于主粮依然存在科技投入不足、支撑不明显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来,油料作物技术效率增速均低于农业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新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不足。油菜籽和花生的规模和混合效率指数快速提升,经营规模的扩大仍是油料作物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但大豆规模效应不明显。

中国农业基本摆脱了“靠天吃饭”局面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频现,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越来越高。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之一,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利弊共存。

报告聚焦中国农业—食物系统面临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风险,科学评估中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现存短板,以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面对当前国际粮价持续上涨风险,科学评判其影响效应,以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风险抵御能力。

中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基本摆脱了“靠天吃饭”局面,但仍需加强防灾减灾能力。报告认为,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灌溉的普及等,中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农业自然灾害成灾率不断下降,已基本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2003年之后,农作物受灾和成灾面积呈现出明显的波动下滑态势,近两年受灾率保持在12%以下,成灾率保持在5%以下。报告模拟发现,成灾率比基准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的情景下,三大主粮自给率由94.2%降至89.6%,其中稻谷、小麦和玉米的自给率分别降为96.8%、87.5%和85.4%。

中国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力不断增强,“虫口夺粮”保丰收成效显著,但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需防范。报告认为,随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不断升级,防治策略不断完善,中国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下降,粮食产量实际损失率不断下降,“十三五”期间,病虫害造成粮食实际产量损失占全年粮食总产的2.16%~2.59%。

报告模拟发现,高风险、低防控(即传统化学防控)情景下,三大粮食产量损失可达2978万吨,实际损失率为4.79%;高风险、高防控(即综合“科学植保+绿色植保+智慧植保”措施 )情景下,三大粮食产量损失为1253万吨,实际损失率为2.01%。若实施转基因抗虫玉米产业化推广应用,玉米可增产2255~2469万吨,相当于2021年玉米总产量的8%~9%,基本可以替代去年玉米进口量,而且可使病虫害实际损失率下降1.2个百分点,有效减少杀虫剂用量60%。

当前国际粮价上涨对中国口粮影响较小

高水平自给率可以有效对冲国际粮价波动风险。报告认为,得益于中国“口粮*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粮食安全观,当前国际粮价上涨对中国口粮影响较小,对饲料粮供给具有一定冲击。

报告发现,2010以来中国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的自给率均值分别为99.3%、98.4%、97.4%和16.7%,国内外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的联动系数分别为0.15、0.37、0.63和0.92,表明自给率越高,国内外粮食价格的联动性越弱。

报告模拟发现,国际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上涨50%,将导致中国消费者福利分别减少502亿元、753亿元、2259亿元和4887亿元,表明自给率越高,国际粮价上涨时,消费者福利受损越小。

为应对中国农业—食物系统面临的风险,报告认为可从生产、消费和贸易三个方面发力,提高中国农业—食物系统韧性。一是加速推进肉类消费向健康营养低碳方向转型,改善居民肉类消费结构,减轻饲料粮供给压力,促进农业减排。二是加速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生物育种技术,提高大豆自给率,降低对外依存度,增强饲料粮安全。三是加速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倒逼国内优势农产品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

ID:jrtt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图》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图、中航锂电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