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基金行情怎么样2022(杉杉股份股票)今年基金行情怎么样2020

2022-06-22 3:33:45 股票 xcsgjz

今年基金行情怎么样2022



本文目录一览:



《国际金融报》

近一个月来,虽然随着股票市场的回暖,一些重仓新能源等成长板块的基金净值大幅反弹,但依旧有不少投资者还是未能解套,原因在于一部分投资者是在2021年市场较为火热时买入了新基金。

有次新基金亏损超60%

市场火爆,基金卖得也火爆,但往往并不是上车的*时机,从去年发行的部分新基金业绩情况便能看出。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去年新成立的基金中,共有30只至今净值亏损超过40%,157只至今净值亏损超过30%。其中,*净值亏损已经超过60%,是一只教育主题的被动指数型基金,亏损幅度排在其后的是一只医药主题和多只互联网主题的被动指数型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亏损幅度*的超过40%。

从这些亏损较高的次新基金成立时间来看,有不少是去年上半年成立的,去年上半年沪指*点位是3731.69点,*点位是3328.31点,相对今年目前的点位来看,还是处于较高位置。

也就是说,去年新基金集中成立的时间恰好也是市场彼时最火热的区间点,而去年年初最火热的主题基金莫过于医药、消费、互联网等。从板块走势来看,医药板块在去年2月达到高位后曾震荡下行,随后在去年二季度开启一轮震荡上行,但在去年7月份之后便一路震荡下行。震荡最为剧烈的是互联网板块,自从去年2月达到高位之后,至今一路下行,跟踪相关互联网指数的中概互联网ETF亏损幅度已经超过50%。

而在今年市场陷入低迷的行情时,新发基金市场又变得无比冷淡,很少有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突破百亿,甚至在10亿元以上已经算是不错的发行成绩,这也与去年的火热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再次出现,比如,最近一个多月,多只新能源主题基金净值大幅反弹,有些基金净值甚至在一个多月内大涨超50%。但仍然有基民反映还是亏钱,原因在于一些基民买基金的时点并不在一个多月前的低位,而是在去年最火热的时候买入了新基金。

需关注风险收益比

去年成立的新基金目前仍有一部分处于亏损中,这部分基金值得去关注吗?

玄甲金融CEO林佳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

林佳义认为场外资金追涨杀跌是市场运作的普通规律,“赚钱效应持续时间较久时,市场情绪亢奋积累,场外各路资金在各种销售驱动下快速流入市场,形成了高位扎堆发行。这往往是反向指标。基金容易出现发行程度越高,亏大钱概率越高的现象。”

而在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看来,自去年以来市场调整回撤较大的基金价格已经比较合理。从目前A股趋势来看,未来指数大幅下行的空间已经很有限,尤其是光伏、新能源等主要赛道近期表现强劲,投资者可以从国家宏观战略发展逻辑出发研判,一些如大宗商品、基础化工、新基建等领域的基金都有机会恢复估值。

“2021年下半年公募基金规模高速扩张是市场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商业行为。公募基金公司基于自身规模扩大需求、公司业绩增长、对于市场仍保持长期乐观等多方面因素,通常很难反向操作。”刘岩表示。

具体到如何挑选基金,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基金经理胡泊告诉

胡泊分析称,“今年市场整体指数波动很大,导致基金净值波动也非常大,所以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会区别对待。一方面,回撤比较小的基金我们会重点关注;另一方面,即使回撤比较大,但这一轮反弹过程中,反弹更迅猛的基金我们也会关注。只是对于这一类基金,从控制波动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会把它作为进取的仓位来进行配置,因此不会配置太多。”

胡泊认为,公募基金的发行与市场情绪密切相关,越是行情好越好卖新基金,这也助推了公募基金在2019年-2022年初这段时间实现连续两年总份额增长,尤其是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扩充,而这种持续增长态势直接导致了结构性牛市行情的持续。

警惕赛道过热崩塌

虽然近期有关基金反弹的现象成为市场热点,但林佳义认为,新能源板块由于累计涨幅过大,泡沫程度太大,而目前行业蛋糕并不大,终局并不好,故而,本轮的反弹仅仅是暴跌后释放第一轮风险后的反弹,后续还需要继续大幅补跌释放风险。

胡泊认为,本轮市场反弹最主要受益的还是政策导向扶持、前期调整充分并且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高景气的新能源赛道,尤其是近期新能源车的销售仍然保持火爆,多种原因促进了新能源成为了本轮反弹的核心要素。

“未来的行情可能依然会呈现结构型的态势,从具体的赛道来看,去年曾经出现过过热赛道崩塌的现象,所以在赛道过度拥挤的时候,要小心中间回调的风险,这跟资金的流入现象能否持续有密切的关系。”胡泊称。

刘岩认为,接下来更多具有相似逻辑的产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如磷化工、电子半导体、医药生物、数字基建等都有机会在今年的下半场出现转机。




杉杉股份股票

杉杉股份(600884)4月20日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6.99亿元,同比增长151.94%;归母净利润33.40亿元,同比增长2320.00%;扣非净利润18.85亿元,同比扭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4亿元,上年同期为3.29亿元;报告期内,杉杉股份基本每股收益为2.0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75%。公司2021年度分配预案为: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3.3元(含税)。

报告期内,公司合计非经常性损益为14.54亿元,其中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为12.38亿元,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为-1414.13万元。

数据统计显示,杉杉股份近三年营业总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2.72%,在电池化学品行业已披露2021年数据的25家公司中排名第17。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44.14%,排名16/25。

年报称,2021年公司持续落实聚焦战略,大力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两大核心优势业务。

分产品来看,2021年度公司主营业务中,偏光片收入99.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8.04%;负极材料收入41.40亿元,同比增长64.42%,占营业收入的20.00%;正极材料注收入36.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47%。

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25.03%,同比上升6.6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7.25%,较上年同期上升14.75个百分点。

分产品看,偏光片、负极材料、正极材料注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24.59%、28.62%、17.88%。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92.40亿元,占总销售金额比例为44.64%,公司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24.8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13.12%。

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75%,较上年同期增长22.54个百分点;公司2021年投入资本回报率为16.01%,较上年同期增长14.00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65亿元,同比减少6.94亿元,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完成LCD偏光片业务收购,偏光片业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5.68亿元。偏光片业务中国大陆交割完成后,初期营运资金较少,由于主要原材料进口需要预付、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约2个月,均需以经营性现金流量弥补,使得经营性现金流量为负数。截至期末偏光片公司应收账款回款良好,存货维持在正常合理水平所致;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00.47亿元,同比增加105.13亿元,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取得借款净额比去年同期增加52.57亿元;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及股权激励行权收到投资款为32.31亿元;及杉金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收到LGC的30%股本金21.21亿元所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5.40亿元,上年同期为6.62亿元,主要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LCD偏光片业务收购,投资支付59.73亿元;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收到杉杉能源19.6438%股权转让款17.03亿元所致。

营运能力方面,2021年,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为0.64次,上年同期为0.33次(2020年行业平均值为0.43次,公司位居同行业19/25);固定资产周转率为3.12次,上年同期为1.55次(2020年行业平均值为2.31次,公司位居同行业18/25);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64次、6.65次。

2021年全年,公司期间费用为22.29亿元,较上年增加8.33亿元;但期间费用率为10.77%,较上年下降6.21个百分点。

在资产重大变化方面,2021年末,公司货币资金较期初增加201.46%,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10.60个百分点,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收到募集资金30.34亿元;同时公司完成对LCD偏光片业务的收购, 将其纳入合并范围;短期借款较期初增加67.09%,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0.27个百分点,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LCD偏光片业务的收购, 将其纳入合并范围;存货较期初增加87.61%,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0.99个百分点,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完成LCD偏光片业务收购,将其纳入合并范围;同时锂电池负极材销售业务规模扩大,备货量增加;在建工程较期初增加105.34%,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1.04个百分点,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LCD偏光片业务的收购, 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2021年全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7.16亿元,同比增长82.1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46%,相比上年同期下降1.32个百分点。此外,公司全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为0。

根据公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韩国、中国、日本、美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已申请1000余项LCD偏光片相关专利,其中已授权专利917项,包括发明专利900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专利8项,其中国际专利770项。此外,公司还拥有127项与LCD偏光片业务相关的专有技术。

在偿债能力方面,公司2021年末资产负债率为51.97%,相比上年同期上升8.64个百分点,近年来整体高于行业均值;有息资产负债率为33.91%,相比去年同期上升9.78个百分点。

年报显示,2021年末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新进股东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LOF)、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取代了此前的全国社保基金四一四组合、李娜。在具体持股比例上,海富通改革驱动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创金合信新能源汽车主题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有所上升,杉杉集团有限公司、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赢1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信诚新兴产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东方增长中小盘混合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有所下降。

股东名称持股数(万股)占总股本比例(%)变动比例(%)
杉杉集团有限公司53225.7324.837945-7.33
杉杉控股有限公司11691.225.455742-1.61
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赢1号5445.012.54093-0.78
百联集团有限公司3074.361.43466-0.42
信诚新兴产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599.761.213187-0.18
东方增长中小盘混合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2162.951.009346-0.14
海富通改革驱动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1664.580.7767810.01
创金合信新能源汽车主题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1419.640.6624770.04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LOF)866.520.404366新进
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841.430.392655新进




今年基金行情怎么样2022知乎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市场应该对2015年那次波澜壮阔的牛市记忆犹新。一晃已经过去7年了。

2015年上半年,沪指在一片情绪亢奋中,一路突破3000点、4000点、5000点大关,并于2015年6月12日达到5178.19点的高点,这沪指历史以来的第二高峰。
目前沪指徘徊在3200点左右,距离7年前那一次高点仍遥不可及,但这期间一批基金业绩不俗,差不多95.853%的基金跑赢上证指数,更84只主动权益基金收益超***。不过业绩差异巨大,表现最差的产品跌幅超58%。这7年时间里,A股市场出现较大变化,价值风吹起,投资回归企业内生价值本身,各行业板块的差异也巨大,食品饮料、医药、科技等赛道走势更强。不少经历过这一波极端行情的基金经理们反复提及,要回归价值,重视风险控制,而机构投资者逐渐崛起,也让市场走向更成熟、理性。5178点以来基金大幅跑赢指数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上攻至5178.19点,成为历史第二高点。

而到2022年的6月12日,正好是7周年时间,周五上证指数收盘于3284.83点,也意味着这段期间这一指数下跌了35.86%。而深证成指、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这段期间表现分别为-32.73%、-20.12%、-45.1%、-33.81%。在一片惨绿中,其实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不俗。

WIND资讯数据显示,剔除运作不满7年的基金,将权益基金分为普通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指数型基金、主动权益类(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偏债混合型、灵活配置型)、权益类基金(含主动和被动)这五类来看,2015年6月12日以来表现不俗,分别有35.77%、25.85%、-4.81%、35.33%、26.85%的收益。显示出公募基金在投资上的具有明显优势,在这一期间有“炒股不如买基金”的实力。

具体来看,2015年6月12日以来,若仅算主动权益基金,差不多有95.853%的基金跑赢了上证指数,显示出公募基金整体投资优势,而获得正收益的基金占比也达到76.72%。不过,这期间业绩差距巨大,其中业绩*的是有84只基金业绩超***(各类型合并计算),表现*的是收益超240%。但也有12只基金跌幅超50%,最惨基金跌幅达到58.63%。市场涌现一批“牛基”2015年上半年牛市热闹,上证指数一路突破3000点、4000点、5000点大关,2015年6月12日达到5178.19点的高点。而7年悄然而逝,当时的高点仍遥不可及,但涌现出一批牛基,净值不断创出新高。若从主动权益型基金来看,业绩超越***的产品达到84只(各类型合并计算)。表现*的要数招商安润A,在5178点以来收益达到243.62%。而招商安润成立于2013年4月19日,在2015年以来经历了基金经理变更,目前管理该基金的任琳娜,她2021年9月开始 管理。而作为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该基金在成立早期基本是配置债券,股票仓位基本在30%以下,在2015年期间基本也在20%仓位,2016至2018年仓位基本处于10%以下,也因此净值非常稳健,受到市场调整影响较小。而2019年二季度开始仓位提升,多数时候在80%以上。而到2022年一季末仓位达到70.74%。紧随其后的是安信优势增长,该基金于2015年5月20日成立,正是上一轮牛市高点前夕,历经市场跌宕考验,5178点以来收益也达到243.58%。从2016年2月18日开始,该基金就是由聂世林管理,他是一位深入研究公司型选手,聚焦于企业竞争优势、管理层、商业模式三个层面,自下而上挖掘出真正意义的好公司。从安信优势增长2022年一季度报告来看,目前股票市值占基金总资产比例为80.3%,处于中性水平,一季末重点布局了紫金矿业、贵州茅台、金地集团等。尤其是在今年市场震荡大跌之下仍获得稳健收益,今年以来收益达到1.53%。而位列第三的是易方达新收益,该基金也是成立于2015年4月17日,处于上一轮牛市的火热阶段。作为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该基金在成立早期基本是配置债券,股票仓位基本在5%以下,直到2017年和2018年也仓位基本处于10%至18%左右,也因此净值非常稳健,受到市场调整影响较小。而2018年底开始仓位提升,到2022年一季末仓位达到90.94%。张清华对这只基金管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5年4月17日至2018年2月2日,当时时间较短,基本是低仓位运作。第二阶段是自2018年12月25日至今,在这一期间是如混合型基金运作,因此较好的把握住了2019年以来的牛市行情。张清华的投资风格主要是通过资产配置来进行,信奉不追求大风险,尽量无差错来进行投资,积小胜来换取大胜。他擅长偏债混合,更追求*收益,因为管理基金业绩出色也成为市场顶流基金经理之一,他管理基金规模达到1124.07亿元(WIND资讯)。此外,鹏华品牌传承、交银趋势优先A、金鹰民族新兴、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华商新趋势优选、华安动态灵活配置A、国投瑞银瑞源A等基金也表现较好。这段时间也涌现出一大批*的基金经理,如杨金金、韩广哲、韩创等。

7年时间业绩分化巨大2015年6月5178点以来,A股市场风格发生了剧烈分化,此前受到市场追捧的小盘股风光不再,而价值股、白马股成了市场新风尚,2017到2019年的价值股走出了波澜壮阔的行情,2020年以来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产业趋势投*入人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基金获得较好收益,同时也是基金业绩分化较大的原因。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5178点以来,28个行业仅有3个上涨,其中食品饮料行业暴涨161.18%,社会服务和电力设备也有小幅上涨。而传媒、纺织服饰、商贸零售等跌幅超70%。因为行业和个股表现绝大的差异,导致这期间业绩差距巨大,其中业绩*的是有84只基金业绩超***(各类型合并计算),表现*的是收益超240%。但也有12只基金跌幅超50%,最惨基金跌幅达到58.63%。2015年市场变化深刻从博弈走向价值投资不少经历了2015年以来市场的投资人士直言,对2015年以来市场*感受是价值投资受到市场重视。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杨建华就表示,回顾2015年上半年,当时被描述成为“改革牛”行情。事后分析来看,行情确实透露着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憧憬,但却是以大量的资产注入预期并在杠杆资金推动下演绎的。最终也在杠杆资金被监管规范和注入资产业绩不达预期而破灭。“2015年下半年大跌过后,A股证券市场经历了深刻的变化,遵循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机构投资者不断壮大,价值投资逐步深入人心。”杨建华表示,由此催生了后来被称为“拥抱核心资产”的价值风。即使到去年下半年,市场开始关注具备“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市值个股,也是以基本面研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总经理、基金经理倪超也感受价值投资逐渐深入人心,他认为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二,第一是市场参与主体的多样化,尤其公募、私募和海外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这些机构投资者普遍以企业价值为判断基础;第二是宏观背景上经济增速下台阶,美国的十年期国债利率整体呈下行趋势,特别是2020年疫情之后加速下行,整体较为有利于全球金融资产估值提升。泓德基金则表示,2015年以来,市场*的变化在于从过去的热衷于炒小炒新炒重组,逐渐回归以基本面为主的价值投资,对于那些行业前景广阔,努力进取,业绩优异的上市公司,市场给与了高度关注。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一是注册制的推行和退市常态化后,壳资源的价值大幅缩水;二是A股纳入MSCI指数后,海外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和以公募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的逐渐壮大,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富荣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郎骋成更详细分析,2015年上半年的行情是多重因素叠加产生的,其中包括中小市值公司估值在2015年初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流动性宽松、“互联网+”政策、两融快速放量以及场外配资加剧了市场的波动等。而市场的变化发生在2018年,一方面,沪股通、深股通每日额度将由130亿元调整为520亿元,海外投资者进出的渠道更加顺畅;另一方面,MSCI等全球主要指数将A股纳入权重,带来了指数基金为代表的配置资金持续流入,在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蓝筹股出现了明显而持续的上涨,一直延续到2020年。“2015年以来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了。机构化的特征反映在市场上,一是市场更稳定,抗压能力也更强了;二是市场的有效性提高了,现在挖掘到好公司之后,下手要足够快;三是市场的结构化、赛道化更显著,以前市场上的股票许多时候是同涨同跌的,现在股票的同向性大幅下降,分化愈发严重。”国泰基金主动权益三部负责人,基金经理程洲分析市场表示。此外,经历2015年的创金合信ESG责任投资基金经理王鑫表示,事实证明,无人能够“*识别”泡沫的顶点,坚持理性的心态才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市场虽然也呈现了跌宕起伏,但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心态已明显趋于理性。极端市场环境影响投资理念重视风险+均衡风回顾2015年这一波极端行情时,不少基金经理谈到反思以及投资理念的变化。“回顾我入行以来,无论是2008年,2015年,2016年,2018年,这些市场比较极端的年份,带给我们的思考,一是对于市场的敬畏,当市场情绪过热或过冷的时候,尤其当大部分投资者开始趋同热捧某个方向时,市场终究会发生纠偏与再平衡;二是对于风险控制的重视。”国泰基金主动权益三部负责人程洲直言,自身性格是比较谨慎的,从业的时间越久,越希望把风控控制在投资发生的那一刻,重视均衡分散,重视安全边际。程洲还表示,无论是在牛市中的一荣俱荣、熊市中的泥沙俱下、还是震荡市中的多空博弈,“我想我们应该始终坚信的是,无论什么时代,都应该尊重并且相信常识,重视选择公司的内生价值和增长性”。诺德基金经理谢屹也提及,身处极端行情里面的确让人容易偏离自己的投资框架,容易陷入对未来市场的预测中,也容易被市场本身所迷惑。但这些都是危险的,太过于关注市场而不是关注公司本身,就容易买入估值过高的公司,然后期待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下家,而不是长期持有*的公司,分享其盈利的上升。整个的投资逻辑就扭曲了。“相对而言更好的方式我们发现还是专注在公司的增长和估值,看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是否匹配,然后不断去优化它。这样自然会在市场不理性的时候卖出定价过高的企业,也会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有信心增持低估的企业。” 谢屹表示。上投摩根副总经理、投资副总监孙芳更是直言,在2016年之后,整个公司对研究平台进行重点改革:第一,重构所有研究制度、流程,一切都回到研究公司基本面上,回到科学估值本身,狠抓深度研究。同时,研究员必须更侧重行业视角、建立研究覆盖池,不能过度集中于个别股票的研究推荐,而忽视对整个行业的景气周期的跟踪。第二,对研究员重新进行调整,使得所有行业都有研究员覆盖。孙芳还强调“不变”和“变”,不变的是始终希望投资组合的主要的部位放在跟时代、跟经济共振的地方。变的是更重视风控。此外,也有一些人士更重视大类资产配置或者配置上更偏均衡风。如博道基金研究总监兼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张迎军表示,他的投资分析框架包含两点:一个是大类资产配置决定论,一个是基于价值的趋势投资,而大类资产配置决定论是我分析市场最重要的框架。这正是2015年那一轮A股牛市之后开始建立大的资产配置框架。张迎军表示,当时我意识到,股票市场的决定性力量未必是大家所认知的经济基本面或是货币政策周期,这些都不能够完全解释。2020年的疫情让我认真反思和研究了美股的走势,之后我基本完善了自己的分析框架。而创金合信ESG责任投资基金经理王鑫则表示,他此前以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三个维度作为选股标准,过去好行业所占的选股权重*,但近年来这三个维度在选股中的权重更加均衡,投资理念更强调自下而上。A股市场走向成熟更重视企业内生价值此前A股市场常常牛短熊长、波幅巨大,但近些年来随着海外资金、长线资金的不断流入,机构投资者占比的提升后,正逐渐走向成熟,投资上更重视企业内生价值,而仅靠博弈市场资金面交易越来越“非主流”,这一趋势还在持续。“关注内在价值可能是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A股市场更加关注内在价值的过程应该会继续,也代表着我们A股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企业开始享受更合理的估值,糟糕的企业开始有折价甚至退市。” 诺德基金经理谢屹表示。谢屹还表示,当然不同投资人会对内在价值有不同的评估体系。成长股和价值股的定价可能也有差异。但忽略内在价值,仅仅关注股票层面的波动,或者市场资金面的因素去交易股票的方式,大概率是不太能够取得长期收益的,这样的市场也会逐渐成为历史。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杨建华也表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企业自身的质地、基本面情况是其能否长期受到资本市场认可的决定性因素。海外资金净流入和机构投资者占比增加,使得A股市场内的资金性质更加长期稳定,引导投资避免短期热点炒作,更加重视基本面,更加专业化。我们相信重视企业内生价值、关注基本面的投资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在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趋势之下,价值投资会主导市场,行业龙头公司肯定会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因此,过去两年行业龙头股往往表现较好,对此不少投资人士也有自己看法。如创金合信ESG责任投资基金经理王鑫表示,近几年多数产业的发展结果证明,行业内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其财务表现也会好于行业内二三线公司,相应市场会给予其更高的估值溢价。但他也认为,这种估值溢价会伴随企业竞争优势的变化动态调整,不会出现较长时间的估值泡沫。市场中长期的定价方法在持续理性。“一些新型行业细分龙头也值得重视,虽然市值还相对比较小,但是未来的成长空间或较为广阔。” 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总经理、基金经理倪超表示。杨建华也表示,许多龙头公司是符合“强者恒强”逻辑的。对于投资而言,龙头公司以强确定性成为比较好的投资品种。但是相对而言,一个公司成长最快的阶段是其从黑马或者灰马变成白马的阶段,因此龙头公司的成长性会逊于中小成长股。可以说,不同类型的公司在投资价值方面的优势不同,市场每年也会有大盘、中小盘等不同的风格,今年5月以来的反弹中,中小盘股的表现就总体强于大盘股,所以,龙头公司是投资中很好的选择,但也不是*的选择。此外,泓德基金也表示,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长期持续盈利的根本来源在于赚取企业成长的价值,而不是短期的频繁交易,博弈交易对手的钱。对于相对成熟的行业,龙头公司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在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由于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龙头公司的先发优势很容易被后来者追上。而且任何龙头公司都是从初创公司成长而来,现在的龙头公司如果甘于目前的行业地位,停止了创新,也并不代表会一直*。中国基金报(ID:Chianafundnews)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分享内容,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e公司调查丨时报会客厅丨黑幕调查丨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9人全部被抓!丨飙涨2000%!\"天价\"猴搅动万亿赛道,什么情况丨中美防长面对面会谈:保持高层战略沟通,中国将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丨一个月暴涨3000亿,\"比王\"诞生!巴菲特大赚38倍,广州神秘富豪一战成名丨唐山再通报!又抓获3名涉案者,赴外省追捕其他4人丨美股重挫900点,拜登紧急发声!欧股也大跌丨中美防长会谈时间延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回应






今年基金行情怎么样2020



核心提示:

爆款基金的背后,是基金公司对做大规模的强烈追求,以及基金公司、销售渠道等利益共同体的联手助推。在爆款基金链上,基金公司、销售渠道、网络大V、广告商等赚得盆满钵满,众多投资者则成了“韭菜”。


监管部门已关注到基金发行中的乱象。《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打造行业良好发展生态。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践行“逆向销售”,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切实摒弃短期导向、规模情结、排名喜好,坚决纠正基金经理明星化、产品营销娱乐化、基民投资粉丝化等不良风气,改变“重*、轻持营”等现象。


先看一张表。


上表是2020年至2021年发行总份额在100亿份以上、且一日售罄的25只爆款基金的近况。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报,这25只基金中,*份额(A/C份额合并统计)仍超百亿的仅存7只;截至今年5月31日,以上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为正的仅有6只(A或C份额的统计数据结果相同)。


“眼见他发行时轰轰烈烈,眼见他管理时力所不逮,眼见自己越亏越多。”2020年“追星”买了50万元爆款基金的投资者李庆(化名),套用《桃花扇》中的唱词诉说了自己的感受。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作为普惠金融的代表,是“增加城乡居民金融资产等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承担者,其职责使命与实现共同富裕息息相关。但从爆款基金来看,一些公司并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更没有恪守信托精神和客户至上原则,眼光短浅,利在义先,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有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日前发布的《意见》明确要求,行业发展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高增长与可持续的关系,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切实做到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



规模、业绩遭双杀




和网购中的爆款产品含义类似,爆款基金是指那些市场关注度非常高、申购人群特别多、认购申请金额远远超过需要募集金额的基金(本文中,除特别注明外,爆款基金均指发行募集不超过5天、份额超过50亿元的公募基金)。


2019年开始的赚钱效应,让公募基金在2020年进入发行大年。一些明星基金成了市场宠儿,受到投资者狂热追捧。


2020年1月8日,交银内核驱动60亿份额一日售罄,拉开了新基金发行爆款行情的序幕。


2020年2月18日,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混合有效认购资金达1223.8亿元,不仅远超60亿元首募上限,还打破业内尘封13年的单只基金认购资金纪录。


但这一纪录仅保持了5个月,就被鹏华匠心精选刷新。2020年7月8日,鹏华匠心精选单日认购金额达1371亿元,轻松超越300亿元的首募规模上限。


一山更比一山高。


2021年1月,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创出认购2398.58亿元的新纪录,成为公募基金史上首只认购规模超2000亿元的基金。


据统计,2020年、2021年全市场共发行爆款基金186只,发行份额合计1.71万亿,占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的28.14%。爆款基金也成了彼时行业最热的关键词之一。


盛极必衰。随着市场波动加剧,这些红极一时的爆款基金,如今大多“金身难保”,规模缩水,业绩下滑。



截至今年一季度,186只爆款基金规模合计1.18万亿元,缩减超过30%。其中,规模超百亿元的47只基金中有36只跌至百亿元以下,18只不足50亿元。当时募集规模前十大的爆款基金,份额缩水幅度均超过50%,*的达87.55%。


从业绩来看,由明星经理管理的一些爆款基金也是惨不忍睹。三日内售罄的39只百亿元基金中,截至今年5月31日,成立以来仅有12只净值在1以上。按爆款基金成立以来计算,鹏华创新未来、前海开源优质企业6个月分别亏损38.34%和35.99%;鹏华汇智优选、南方兴润价值等基金净值的跌幅均超过25%。


有人亏钱,就有人赚钱。那么,前两年发行的这些爆款基金中,哪些机构受益了?哪些投资者被割了韭菜?



基民亏 机构赚




爆款基金的出现,是市场多方共同推动的一个结果,但处于同一链条上,境遇却大相径庭。参与群体*的,往往是受伤最深的。


某社交平台上,一位新基民吐槽:“去年,买了两只爆款基金,现在平均亏损19%。”另一位新基民则感叹:“买入一年,被深套30%血汗钱。”


据天相投顾统计,近两年新发的爆款产品自2021年初至今年一季度累计亏损约1792亿元,主要亏损来自今年一季度,约为1627亿元。


相比基民的亏损,基金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天相投顾统计,2021年,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费总收入为1418.19亿元,同比增长52.31%。其中,非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费收入1174.38亿元,同比增长62.29%。


银行、券商等代销基金的各类渠道,同样赚得荷包鼓鼓。


天相投顾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纳入统计的145家基金公司旗下6263只基金共向销售机构支付客户维护费分别为241.14亿元、408.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57%、68.24%。


基金公司支付给销售机构尾随佣金的增速,也远高于自己同期所收管理费的增速。其中,2021年客户维护费超过管理费的基金多达254只。


例如,备受投资者认可的睿远基金,即便有陈光明这块金字招牌加持,2020年上半年尾佣比率仍高达39.11%。


从爆款基金链上分一杯羹的,还有为基金销售摇旗呐喊的一些广告商、网络大V等。


2020年至2021年,上海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广州珠江新城的广州塔等地标建筑上,经常出现爆款基金的火热宣传广告。北京国贸地铁站、上海世纪大道地铁站、广州体育西路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点,也曾一度被各大基金公司的产品宣传海报牢牢占据。


羊毛出在羊身上。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营销费、服务费等各色名目的费用,最终都是基民买单。



圈粉、造星、抱团




每一只爆款基金都离不开销售端。在互联网时代,直接或间接参与销售的机构和个人越来越多,薅羊毛的也随之增加。


蚂蚁基金在取得公募基金代销资格后,侧重吸引传统代销渠道之外的长尾客户,包括大量没有基金投资经验的年轻客户。这种充满互联网风格的打法正中年轻人下怀,经其推广的基金经理几乎都成功“出圈”,产品陆续成为爆款。很多年轻人像追星一样*上明星基金经理,有的还建立了粉丝后援会。


一些基金公司有意迎合市场,打造明星经理、网红经理。“一哥”“一姐”“科技捕手”“成长股猎手”“国民基金经理”等标签被贴到了基金经理身上,有些基金公司甚至用“X剑客”这样的标签,一次性造出多颗“星”。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引来众多投资者追捧,申购资金蜂拥而至。


比如,2020年,在鹏华匠心精选发行前夕,营销团队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活动,让王宗合成功“出圈”,一日认购资金超1300亿元。王宗合也被戴上了“国民基金经理”桂冠。


为了获得广告投放和销售提成,部分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在所推送的爆款基金上冠之“精选”“严选”“金选”之类的词汇,吸引大量投资者申购。


一些大V们在B站、微信、QQ、小红书、知乎等平台上向各自粉丝卖力吆喝,“带货”基金。


还有不少券商和网络博主联手“围猎”粉丝。博主从券商的产品清单上选择基金推荐给粉丝,粉丝购买之后,券商按比例进行分成。在小红书等平台上,也有博主与银行渠道合作分销。


相比新崛起的互联网渠道,作为基金销售主流的传统银行则加强了对客户的*营销。


某大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魏旻(化名)告诉


为了吸引新老客户,银行使尽营销招术。比如,让客户赎旧买新,买基金送米、油、小电器等物品。


圈粉造星、过度营销。如果把基金管好,让基民赚钱,倒也皆大欢喜。但是,许多爆款基金成立后,就跌跌不休,让投资者大失所望,不得不怀疑其管理能力。



“小马拉大车”




爆款基金通常在市场高位时成立。作为持牌的专业理财机构,公募基金公司内心非常清楚,后面意味着什么。


“规模是业绩的天敌。爆款基金规模越大,对管理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要求越高,但现实中这样的人才非常少。”*FOF基金经理田亮(化名)说,一些公司找不到经历过市场大风大浪的成熟管理人,就把羽翼未丰或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匆匆推上前台。


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查看业绩下滑的爆款基金,


以王宗合为例,截至2019年底共管理7只基金,总规模33.43亿元,*的11.86亿元,最小的仅0.14亿元。2020年7月,王宗合开始管理爆款基金——鹏华匠心精选,虽然规模跳上几个台阶(截至2021年底,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但收益节节下滑。截至5月31日,鹏华匠心精选A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1.77%,2021年在同类1531只基金中排名倒数第26。他管理的另一只爆款基金——鹏华创新未来到今年结束封闭期时,在同期发行的5只创新未来基金(易方达创新未来、中欧创新未来、华夏创新未来、汇添富创新未来、鹏华创新未来)中表现最差,截至5月31日,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38.34%。


田亮认为:“让从业年限短、过往管理规模小的一些基金经理,突然跳级去管理几百亿元、上千亿元的爆款基金,犹如'小马拉大车'。”


再比如郑澄然,2015年7月取得证券从业资格,2020年5月开始管理基金,9个月后就担任一只发行规模达79亿份基金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从0到目前超过300亿元只有两年,这种火箭式速度让人担心。”田亮说,该基金净值大幅下跌,截至5月31日只有0.8643元,成立以来*回撤37.55%。在今年3月市场剧烈波动中,该基金净值*回撤至0.6662。


“新手”力不从心,能力强的老基金经理,同样难以承受爆款基金规模之重。


以招商基金王景为例,她可能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双十”基金经理(从业十年,年化回报超10%),2015年开始管理的招商制造业转型A年化回报达16.80%。应该说,王景是有能力管好基金的,但2021年开始管理爆款基金,并在规模突破300亿元后,表现渐失水准。截至5月31日,招商品质生活A自成立以来亏损超20%,招商品质升级A、招商蓝筹精选A成立以来跌幅超15%,这3只基金成立以来*回撤均超过30%。


“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田亮说,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上限是由其投资能力、风格和换手率等多个因素决定的,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基金经理鲜买爆款基金




专业人士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爆款基金,许多明星经理的同行并不买账,“不买爆款基金”已是基金业内公开的“秘密”。


观察基金“专业买手”FOF的持仓,很少出现爆款基金的身影,广发核心优选六个月持有、东方红欣和平衡配置两年持有、兴全优选进取三个月是目前市场上规模较大的三只偏股混合型FOF。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基金中均没有2019年以来新发的爆款基金。


“其实,爆款基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基金经理陈林(化名)对2007年那批爆款QDII基金的发行经历至今历历在目,“当年网络远没有现在普及,很多人要到银行大堂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基金,现场出现了来不及下单的投资者怒斥大堂经理的情况。”


陈林说,当时上证指数突破6000点,基金销售火爆,1只QDII认购1000多亿元,3只QDII发行规模在300亿元左右。2008年,市场大跌直接把这4只QDII基金净值打到0.4元以下。直到2020年11月,这4只QDII基金的净值才回归面值之上。但随着本轮市场调整,又全部转负,其中一只成立以来亏损近35%。


“不只是爆款基金,我们连新发基金都几乎不买。”一位FOF基金经理透露,“新基金尚未建仓,建仓的思路和节奏不一定符合要求。而且,渠道力推的基金,不少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如承诺一个月内不建仓等,这些隐形的约定,我们无从得知。”


一些专业的基金销售机构对爆款基金也是淡然处之。盈米基金研究院研究总监邹卓宇告诉


邹卓宇说,多数明星经理只是在阶段性的市场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不能保证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能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收益。当市场行情与基金经理特点不匹配时,投资者盲目跟随基金经理的名气来选择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可能会导致实际收益与预期产生较大的偏差。



“赛道”明星失速




爆款基金的背后大多有着一位擅长某一赛道或行业投资的“操盘手”,他们被冠以“消费一哥”“医药女神”“半导体一哥”等美名。站在市场风口时,这些基金净值飙升、千宠万爱,一旦风口过去,常常是一地鸡毛。


以“网红”蔡嵩松为例,所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以“满仓半导体”被投资者熟知。2019年,自科创板开市掀起科技股涨停潮后,这只基金收获了95.44%的正收益,2020年又收获近40%的正收益,在2020年底规模达到327.76亿元的“*”。然而,当半导体板块冲高回落,蔡嵩松多次被基民推上热搜,之前的夸赞变成了诋毁。截至今年5月31日,诺安成长混合今年以来跌幅达28%。在去年底以来的这轮市场调整中,创下了蔡嵩松任期内的*回撤-50.72%,基金规模也缩水至今年一季度末的246.16亿元。


按理说,作为明星基金经理,在市场大跌的时候,回撤控制应该好于市场平均水平,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们并没有展现出过往的“神勇”。张坤、葛兰、刘格菘等顶流基金经理,从前期高点都创造了40%以上*回撤,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曲扬、刘彦春、蔡嵩松的*回撤更是在50%以上,并且打破了其投资生涯*回撤纪录。


大幅度回撤引来了批评、质疑、谩骂甚至举报,令人唏嘘。


“当市场处于某一风口时,基金公司会宣传和包装这一赛道绩优的基金经理,甚至不惜斥巨资将其打造成明星经理,给高薪,提职级,有的还成了公司副总经理。”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李辉(化名)直言,“明星们也会知恩图报,竭力为公司带来规模。这一‘屡试不爽’的模式已成为基金公司的常规操作。”


上海一家头部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某些基金经理极端投资某一板块,博取短期业绩排名,规模快速增长到一二百亿元的“成名”故事,像病毒式一样传播并影响着行业其他基金经理们。


“业内苦爆款基金久矣!”从事基金管理十几年的基金经理徐江安(化名)感叹道。



期待优化行业发展生态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爆款基金的起伏,折射出公募基金业的生态风险。


“爆款基金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专业知识的不对称,投资者由于对基金不了解,本着对基金经理、基金公司以及银行、网络大V、投资专家等渠道的信任才去抢购。”徐江安说,爆款基金的大幅回撤,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伤害了投资者对基金的信任,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多年来,一些公募基金的核心诉求是做大规模。有了规模,就有了头部效应,进而继续提升规模,最终实现寡头垄断。”魏旻说,当规模成为公司最重要甚至*追求指标时,业绩就排在后面了,相应的一地鸡毛的情形就可以预见。


“应从公司源头对爆款基金进行引导和管理。”某明星基金经理直言不讳:“市场火热时,公司开门营业,哪有不赚钱的道理?作为基金经理,你不发,基金公司可能就让研究员小王、小李去发了。”


田亮告诉


“现在有许多老基金规模很小,没有人重视,因为都去做新基金和爆款基金了。”李辉建议,监管部门可以设立一些制度让基金公司不要一直发新产品。比如,老产品没做好的、基金经理一拖多的,要限制发新产品。


爆款产品还催生产品代销准入的违法和灰色寻租问题。前段时间被判刑的某银行产品管理处负责产品准入的产品经理,曾向多家基金公司、券商共索贿200多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对基金营销中的一些乱象,若涉嫌违法违规,监管层应及时查处并严惩。如果打擦边球,游走在监管的边缘,应引导行业建好制度、堵住漏洞。


随着《意见》的逐步落地,基民们有望迎来一个更加友好的投资环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今年基金行情怎么样2022》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今年基金行情怎么样2022、杉杉股份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