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123(股指期货模拟)

2022-06-17 0:40:03 证券 xcsgjz

网贷123



本文目录

  • 网贷123
  • 股指期货模拟
  • 网贷12315投诉有用吗
  • 网贷12363投诉有用吗


(1)网贷123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黄鑫宇)2020年圣诞节对陈阳(化名)来说,是一段灰色记忆的开始。

在一个叫“安心花APP”上,她申请了一笔3万元的贷款。但是她没有想到,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她不仅未拿到贷款,反倒被套路,向对方多次转款合计金额达到7.7万元。在这个过程中,借款平台几次出示了“银保监会”以陈阳为通知对象、专门的“监管通知”。同时,对方还在沟通中强调,已经把她的情况反馈到“监管部门”。

贷个3万元的款而已,却被“银保监会”反复“关照”,这是真的吗?

无独有偶,同样在去年底时,侯兵(化名)非常偶然地通过短信链接下载了*名叫“树袋熊”的APP,他在上面填写了个人信息。但“噩梦”却由此开始,这个APP连续未经他本人同意、“强制下款”。除了一半的“砍头息”外,侯兵的还款周期仅是5天。

网贷乱象卷土重来?记者发现,近段时期以来,通过网贷APP借款,出现与陈阳、侯兵类似或一模一样经历的借款人,不在少数。而且在此类网贷APP平台均会用一些“套路”、手法,让借款人在报警前认为“出现的意外”系“个人操作失误”所致,而伪造监管部门文件,套路借款人收取费用是其中的路数之一。

不法平台伪造“银保监会”文件,对金融消费者实施诈骗

3月14日,陈阳在跟记者沟通时,讲述了她主动报警后的近况。

回想这次不同寻常的借款经历,让陈阳*感到“不一样”的是,最开始3万元借款在提现时没有成功到账。联系客服后,对方“提示银行卡号错误”。“我查了一下,当时在它系统里面显示的银行卡号,确实有一个数字是错的。”陈阳回忆道。

“因为我填写个人信息时是在路上,我也不记得自己填的是错的还是没错。所以他们告诉我时,我并没有怀疑这个事情。”陈阳表示当时并没有任何疑心,“可能就是我输入错了”。

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陈阳自己也没有想到。

通过客服沟通,陈阳被告知需要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的照片与信息,“他们告诉我,只要提交这些,申请就能成功”。提交完之后,陈阳被告知银行卡号码“已经修改成功”,但是对方同时向陈阳提示,该笔资金被冻结,需要认证解冻,“因为我银行卡前后有不一致的情况,有‘诈骗’的嫌疑。他们让我通过我的银行卡转一个资金过去,去激活一下。”2020年12月25日晚6点左右,客服通知陈阳“处理结果已经出来,监管部门给您下发的文件,我给您发过去。您先看一下”。

陈阳向对方询问为何有认证金,客服回复她“要求您贷款本人配合做一下流水对接”,“要把您贷款加50%的这个认证金15000元整存入您自己正确的银行卡上(记者说这个地方应该是客服的口误,但原话如此),跟监管部门这边做下流水对接,您对接过去之后,他们这边核实到了,您确实可以正常使用这张银行卡,并没有用别人的信息来申请的骗贷,监管部门就会帮您修改您错误的银行卡,给您解冻这笔款项”。同时,客服向陈阳保证这笔认证金也是要返回给她的。

当陈阳表示不想向其缴纳认证金时,客服又告诉她,如果您无法配合解冻银行账户,该公司也无法拿到钱,陈阳仍需要按时还款。这位客服警告陈阳“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是您自己个人的操作失误才导致被冻结的”。于是在2020年12月25日当晚,陈阳还是筹款给安心花提供的账号里进行了转账。

第二天,客服主动联系陈阳,说可以进行后续的操作了。但据陈阳回忆,她进入APP看到额度已经恢复正常,然后询问客服是否可以提现的时候,对方一直没有回复陈阳,“等我再去看额度的时候,就变成了零”。这时,客服告诉她“这是有时间限制的”。因出现提款“意外”,陈阳被贷款平台客服发了一份“银保监会通知”,对方告诉她,根据“监管”要求需要陈阳再次转款进行认证。

而事实上,陈阳提到的、她被客服发的“银保监会通知”,在前一天转账时,对方也向陈阳出示了,只是略有差别。一个是《关于<贷款人XX认证及解冻贷款账户>的通知》(2020年12月25日),另一个则是《关于<贷款账户XX认证解冻贷款>不成功的通知》(2020年12月26日)。

1月中旬,陈阳向记者提供了这些“监管通知”。两个“通知”均显示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文件”,通知的对象为贷款人陈阳,但并未出现贷款机构的名称。但记者注意到,在这两份通知中出现的“银保监会”自称为“我局”,而非正常情况下的“我会”。

以贷款人陈阳为通知对象的2020年12月25日这则“银保监会通知”中,“明确告知陈阳”,如她无法缴纳认证金,“我局总部会通知法务部门介入调查,联系您的紧急联系人,必要时将联系您当地公安机关以恶意骗取贷款罪,上门取证调查!”

而在以贷款人陈阳为通知对象的2020年12月26日另一则所谓“银保监会通知”中,陈阳的性别已被“监管方通知”所明示,关于放贷方则仅出现含糊的“放款公司”字样。但要求陈阳必须在一个小时内缴纳二次认证金。

2天后,即2020年12月28日中午时分,“安心花”客服人员更明确告知陈阳,已经把她的情况反馈到了“监管部门”,要求未筹到钱的陈阳“抓紧(时间)”。

在一系列转账操作之后,对方提示陈阳额度已经正常,可以借款。“但是我几次转过去的77000元解冻资金又都很快冻结在他们的账户上,需要我再次转款36123.00元(内含123元手续费),才能解冻打款给我”,至此,陈阳感觉自己受骗了并到派出所报了案。

回忆起整个事情发生的过程,陈阳告诉记者,她一共转款5次,合计金额77000.00元,而对方提供的账号每次收款人并不一样。

在黑猫投诉上,记者输入“安心花”查询,截至3月14日共有359条结果。多数投诉人遇到了类似陈阳的情况,他们称该网贷平台存在“私自更改资料”“说银行卡号错误”“收取认证金”“客服联系异常”等问题。其中,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至少5位投诉人直接提供了与陈阳一样的“银保监管通知”截图,并要求缴纳认证金解冻。

事实上,他们遇到的“监管”及其“通知”所有的言辞,并非真实。

在陈阳等投诉人被“安心花”借款APP诈骗的半年前,即2020年6月23日,银保监会消保局就此曾专门发布过《关于防范不法分子冒充监管机关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

针对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不法分子伪造银保监会文件,谎称账户被冻结向消费者实施诈骗的情况,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这则风险提示并表示,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均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更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形式的认证金、保证金等名目的费用。

对于不法分子的“套路”,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进行了专门总结:

首先,不法分子以可获得便捷网络贷款、小额贷款等名义联系消费者,诱导消费者下载钓鱼软件进行注册或提供个人信息。然后,不法分子往往提出因消费者提供的信息不符、不实、账户有异等各种理由而导致被银保监会冻结资金。同时,不法分子利用伪造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文件”“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冻结XX账户的通知”等材料,或银行卡冻结截图等,要求消费者缴纳保证金、认证金等钱款才能解冻账户,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

3月14日,陈阳告诉记者,这笔7.7万元的被“诈骗”款项,目前也还没有退回来,派出所那边尚未有后续说法。

“树袋熊”“强制下款”,近半为“砍头息”,还*催收

“已经处理完毕了。虽然钱没有退,但是我的家人终于可以不用担惊受怕了。”3月14日,侯兵(化名)在跟记者沟通时,讲述了他主动报警后的近况。不同于陈阳,他遭遇的是不法网贷APP强制下款,并强行收取近半的砍头息的“55高炮”。

同样是去年12月底,从一则发给他的短信上,侯兵了解到*名叫“树袋熊”的APP,侯兵随手点击了上面的链接并通过该入口下载了“树袋熊APP”。

因为原本只是想着“方便”,年底用钱上可能会有“不时之需”,于是他填写了个人信息,并获得了借款额度。但“我并没有同意放款,也没有任何提示确认信息显示借款”,侯兵回忆道。他没有想到“树袋熊”平台未经他的同意,直接把款打到了他填写的银行卡账户内。

据“还款详情”显示,侯兵在1月1日的借款金额为3000元,其中1350元为服务费要被扣除,还款周期为5天,但还款的总金额为3018.04元。“这些都是我自己不能选择的,我也没有看到任何与借款有关的合同。”

侯兵认为,是他自己不小心犯的错误(指下载并在“树袋熊APP”上填写了个人信息),所以“我自己承担”。于是,5天之内侯兵进行了还款。

但是,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刚刚还完,“树袋熊”平台又给他打入了2200元。“他们第二轮贷款4000多,但实际到账只有2000多,而且又是直接打到我银行卡上。”侯兵说,跟第一次下款一样,他自己并未同意借款。

侯兵这一次没有打算再还。“树袋熊”平台开始给他发短信、打电话,并通知他如果不还款,侯兵的通讯录会被群发,并且24小时内催收人员会轰炸他所有的亲朋好友。

侯兵告诉记者,APP上没有“树袋熊”平台的公司地址及全称,催收人员给他打电话的来电号码显示为“缅甸”。与对方电话“协商”中,对方告知他这是系统自动放款,而侯兵下载APP并填写个人信息后,如不需要借款,应单独告知他们。

主要投诉内容为“5日还款”、“强制下款”、“*催收”、“砍头息”,在黑猫投诉上,搜索关键词“树袋熊”后,记者看到,经历与侯兵几乎一模一样的投诉有162条的结果(截至3月14日)。其中,一些投诉人最后选择了与侯兵一样的做法,到公安机关报警,保护自己的权益。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也在风险提示中,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有资金融通需求,对于非正规网络途径推销的“低息快捷”“免抵押担保”贷款业务的行为或短信,应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向来历不明的账户或个人汇款。同时,消费者一旦遭遇此类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线索。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杨许丽


(2)股指期货模拟

股指期货全称取票价格指数期货,自成立以来深受股民关注,而股指期货模拟盘是新手朋友们在进入股指期货市场之前必须要接触的,那么股指期货模拟盘交易技巧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股指期货模拟盘,股指期货模拟盘交易,是指免费提供在网上模拟进行股指期货交易的软件,除了交易时是模拟的状态外,它的操作和整个交易流程与真实的股指期货交易是一模一样的,是专门推出给初学者一个练手平台。

另外,新手朋友在进行股指期货模拟盘交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记录自己做单亏钱和分析操作失误等等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您才能为以后真仓操作累积经验。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股指期货模拟盘交易技巧。

股指期货模拟盘交易技巧一、

模拟做单要设止损。新手在模拟做单的时候,就要养成做单设止损的习惯,这样你在做真仓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延续好习惯。很多 者说,我设置了止损但是很容易被扫损,只能说你进的点位本身就是不适合进场的位置。只要抓准点位,按照K线的开盘收盘价来找出正确的下单位置,设置3—5美金的止损,设置盈利在5美金以上,这样的话不会频繁性的被扫损,也能确保收益的稳定性。

股指期货模拟盘交易技巧二、

忌讳频繁性进出。很多新手 者刚开始操作,感觉这个市场交易时间和模式很灵活的,便频繁性进出,甚至有的 者一天进出近百次,挣的时候都是几美金,几十美金,但是亏的时候都是几百几千美金的。这又何必呢?累不说,还亏钱。就算做的是模拟仓,也不能如此频繁,养成做单好习惯,更有利于真仓操作。

股指期货模拟盘交易技巧三、

心态不正,随意对待模拟仓资金。即便是模拟仓虚拟资金操作,也不能随随便便对待,要把每一笔交易都当成是真仓单子,细心谨慎,看准趋势,严格执行计划。其次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市场突如其来的变化,必须冷静应对,否则将由于举棋不定而坐失良机或蒙受损失。入巿前*能准备好应对各种可能性,这样在遇到巿场突变也不至于觉得太意外而手足无措。

股指期货模拟盘交易技巧四、

记录模拟做单日记,及时总结经验。新手朋友们在模拟做单时,*记录自己做单的分析,以及单子的情况,以便在日后总结经验,否则做完了很容易忘记,累积的宝贵经验可不要随意地丢弃忘掉了。

股指期货模拟盘交易技巧五、

养成良好的做单习惯。在做股指期货模拟盘的时候,要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使用模拟盘进行实践,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效果才*,例如做单设损、不抗单等等,这些都是良好的习惯,这样能为真仓操作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金投期货小编为您介绍的股指期货模拟盘交易技巧有哪些的内容,了解更多期货交易信息,请关注金投期货网相关栏目。


(3)网贷12315投诉有用吗

#春日生活打卡季#

很多在网络贷款过的人都会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实际需要支付的利息,和最开始知道的利息差了一大截;

二、是很多网络的贷款最初是不会清楚告知有服务费保险费这些的。


要是你联系上官方客服,对方就会以贷款合同上有,或者用户须知里面有,你自己不看。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咱们自己很多时候都看不懂那些术语连篇的合同,大部分时候,我们普通人都是看宣传海报上写的多少利息,就以为是多少利息。就这样,我们在完全外行的情况下,和对方签署了贷款合同。最后,自己放款的金额不仅可能达不到自己的数额,综合利率算下来,也高得离谱。想和对方讲理,客服或者业务员只拿合同堵你的话。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个最近看到的网络贷款平台可能存在的问题。


要是大家能发现这些问题,可以以此为理由,要求对方重视自己的诉求,或者协商减免,起诉维护自己权益等。


合同上的放款是和人还是机构?


如果是个人,那年利率应该是4倍LRP。


现在*的LRP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6%。


这个很多人不知道,以为去机构借款,合同上一定写的是机构。其实不是的,很多金融机构也只是中介而已,有的拿的也是个人投资的钱去放贷的。


合同放款额度是多少?


这个问题,可以牵扯出砍头息。也就是看你实际到手的金额和你签署的贷款合同上的金额是否一样。如果你合同里写的是10000,但实际到手的是8000,那就算是存在砍头息了!这种时候你可以进行举证和对方谈判,或者直接起诉。


要知道砍头息是完全不受法律保护的,贷款的利息一定是按实际到手的金额计算的。


《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查放款公司资质


可以在银监会官网的【在线服务】那里搜索该平台的名称查询金融许可证。


如果自己不会操作,也可以找专业的律师付费咨询,或者去企查查和天眼查这种大型的企业查询平台检索。当然,有的虽然有金融许可证,也是有限制的,比如只限当地放贷的,那么跨省放贷也是违规的!


如果没查到相关资质,经营范围等,可在工商局进行举报。当然,也可以先要求对方提供,再去反向核实拍照的真实性。


查收保险费的公司!

有的贷款平台会收取“保险费”,但是很多保险公司旗下分公司经营范围不具备全国承保资质。


所以,有的公司其实是没有到监管去备案,就私下从事发放保险活动的。


这种没有去监管备案的,或者没全国卖保险资质的,他们的保险是不作数的。


遇到这种,可以联系对方客服,要求退保,负责可以去工商局和银保监会进行举报。


结语:综上,其实即便签了合同,但对方若存在违规违法的行为,合同也是有一定概率可以作废的。自己也是可以追回自己多支付的那一部分,或可以用做协商利率减免的。


当然以上的前提是:对方确实有不合法合规的行为,要是双方都合规合法的正常借贷,那么该还的还是要还。


(4)网贷12363投诉有用吗


来源:消金社

文 | 禾雨


3月19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披露,协助上海市公安局破获一个职业投诉人犯罪团伙。


披露信息显示,经公安机关初步查明,该团伙是一个以牟利为目的、组织分工明确、专门针对支付机构的敲诈勒索犯罪团伙。


早在去年9月,央行上海总部就发现异常,上海地区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电话受大量恶意投诉电话骚扰,接听量激增,接通率大幅下降。


经统计,短短五天时间共接到金融消费者来电5326通,接通1213通,接通率仅为22.78%,较正常情况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经调查发现,投诉对象集中在上海的某几家支付机构。


巧合的是,消费金融行业近期也经历了一起类似事件。


3月12日,聚投诉退回当日新增的3万多件待审核投诉。聚投诉称,近日网友针对捷信金融投诉量持续暴增,大部分投诉问题集中在“利息高”。


聚投诉追溯发现,当日投诉量暴增,可能与网上众多的“捷信退息技术”有关。


近几年,随着聚投诉、黑猫投诉等投诉网站的兴起,迅速成为消费金融平台借款人们“维权”的新阵地。


有借款人借助第三方投诉平台,表达自己合理诉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其中也有部分借款人,把第三方投诉平台当成武器,用来对抗消金平台。甚至还有部分没有还款意愿的借款人,以及灰色组织联合投诉,借此给消金平台施压。


投诉乱象,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消金行业,成为摧毁行业公信力的“毒瘤”。


“退息技术”蔓延,售价几十到几百元不等


每年的3月15日前夕,每个行业都表现得十分谨慎,都害怕在315晚会上“榜上有名”。


也是因为如此,这个时间段,成为消费者们维权的*时机。而今年315晚会的推迟,似乎也为消费者们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消金社调查发现,目前所谓的“退息技术教程”,已经出现蔓延至行业的趋势。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贺云表示,“有些用户会采用捷信退息投诉的模板,对其他平台进行投诉。”


消金社从借款人处获取一份退息教程,教程中不仅明确了需要准备的资料,还有相应的沟通话术。


让人惊叹的是,这份流传的教程中的沟通话术,灵活针对消金平台工作人员不同的回应。


“我不是不还,我还。但是你的利息不合适,我心里不平衡。”教程中的话术“软硬兼施”,一边强调会还款,同时争取退还不合理利息,一边以起诉施压。


由此也可以推断,此类教程的制作者对消金平台的催收工作流程,甚至催收人员的心理,都有过深层次的研究总结。


教程中还对投诉环节做了详细描述,比如勾选“同意媒体采访”等,还附上了事先准备好的投诉内容模板。


消金社从多方了解到,这样一份完整退息教程售卖价格差距较大,几十到几百元不等。“有报价58元的,也有报价288元的。”有借款人透露。


有专业律师告诉消金社,就退息技术的出售、传授等行为,属于自发的经验交流,一般不涉及违法的问题。但如果存在编造事实、隐瞒真相、以欺骗手段骗取他人服务费的情况,可能成立诈骗罪。


她举例称,例如明知36%以内的利息将不能得到退还,但还宣称可能退款并收取服务费的。


针对此现象,聚投诉于3月24日再次做出相关公告。


公告中提到,聚投诉发现,一些人以牟利为目的,在3•15来临之际,教唆借款人使用统一编写的模板进行投诉。


聚投诉对这类的“抄作业”投诉,做出一律退回决定,并对投诉人信用予以扣分。


聚投诉公告


贺云向消金社强调,退息教程事件,会对行业内其他公司产生波及,“甚至一些结清贷款的历史用户,也会要求退息费,而且比例有所增加。”


消金社了解到,目前借款人群体中流传的退息教程,已经蔓延到玖富、平安普惠等平台。


“‘职业’投诉现象,是行业内一直存在的痼疾。”闪银工作人员告诉消金社。


他接着说,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P2P、网络小贷以及助贷平台等在内的很多机构,都深受其扰。


“在金融科技或互金行业,伴随这类用户的行为,通常还有‘撸贷’、‘老赖’这些群体现象。”上述工作人员透露。


“职业”投诉人灰色产业链兴起,“老赖”广泛参与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职业投诉人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活跃在各行各业中。


这些职业投诉人,甚至以公司的模式开展工作。2017年,阿里巴巴就曾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一家专门从事投诉电商的公司诉至东城法院。


而活跃在消费金融行业的职业投诉人,相比之下则更为特殊。


一类是通过协助借款人投诉,收取佣金的职业投诉人;另一类则是没有还款意愿的借款群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


某持牌消费金融平台工作人员韩易向消金社表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催生了如此次退息技术事件中的操纵用户的灰色组织和产业链。


“在315节点,他们通过鼓动并指导借款人,或者直接代借款人,向有关部门、新闻媒体、网络投诉平台投诉,以达到减免利息或欠款的目的。”韩易告诉消金社。


他还透露,这些灰色组织打着“代理减免利息”的旗号,向借款人收取高额佣金。而更糟糕的是,借款人还有可能遭遇退息不成,又遭遇灰色产业链诈骗的情况。


但相比于这一类的职业投诉人,第二类“职业”投诉人的群体则更为广泛。


在一个近500人的微信群中,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借款人,按照借款平台不同,他们被分化成多个小团体,每个小团体都有一个指定的联系人。


群主会不定期更新公告,召集指定借款平台的“受害者”,或者给出指定联系人的“群昵称”,让群内的借款人自行联系。


而后,聚集起来的借款人,就会通过聚投诉等平台发起联合投诉,同时也会向其他有关部门发起投诉,给平台施压达到退保、退息或者修复征信的目的。


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却没有真实还款的意愿,偶有新入群的借款人问起协商还款事宜,会被群友告知,“我们这个群不协商还款,只盘。”


他们所谓的“盘”,也就是撸贷,并通过投诉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事实上,此类的借款人交流群并不在少数。在借款人聚集的贴吧、论坛等场合,经常会有人留下联系方式,建群聚集借款人并联合投诉。


有专业律师告诉消金社,抱团投诉本身是消费者自发的组织行为,能够加大与侵权商家对抗的成功率。


但她强调,抱团行为是聚众行为,需要注意不触犯刑法上规定的聚众犯罪。对于聚众性犯罪,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刑法处罚其首要分子。


她补充道,除此之外,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还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引起行政处罚等责任。


经多方了解到发现,目前部分消金平台,已经对此类的“职业”投诉人增加识别流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闪银工作人员坦言,在统一征信管理缺失的背景下,如何甄别这类恶性“撸贷”的老赖,其实已经成为各个平台面临的共同难题。


“我们通常是通过风控系统来识别,确定该用户是职业投诉人群并有无理诉求。”他告诉消金社,一旦判断为有组织的“职业”投诉人,就会被拉入黑名单系统。


贺云透露,他所在的平台更倾向于从源头上杜绝这类负面事件,“采取了多重强化信息披露的措施,确保信息披露情况真实、准确、完善。”


他举例道,比如在签合同时,以清晰醒目的方式向用户展示产品的息费,对收费进行公示,突出提示用户还款途径、方式以及逾期风险。


假身份信息虚假投诉,聚投诉无审核发布


聚投诉、黑猫投诉这类投诉网站的出现,给消费者维权开辟了新的通道,给消费者和商家沟通搭建新平台,帮助商家规范流程。


贺云告诉消金社,普通的借款人投诉后,会主动联系平台解决问题,“主要诉求是退息,或者减免费用。”


他认为,这部分借款人是受网络的影响,还有可能是对消金行业的息费政策不熟悉,对产品息费的相关规定不了解。


这类投诉网站的存在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作为聚投诉第一大被投诉行业的互联网金融来说,更是影响巨大。


经消金社统计,聚投诉年度投诉排行榜中,有70%的投诉对象都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银行与支付平台数量紧跟其后。


贺云向消金社表示,这些投诉平台的经营模式导致没有能力去核实用户投诉案例的真实性,而且用户的投诉直接刊发在平台上,有失公平公正。


他认为门槛低、成本低,是一些用户选择这些投诉平台的主要原因。


消金社对聚投诉流程测试发现,投诉者在该网站上发布信息,几乎没有任何门槛。消金社填写虚假身份信息和虚假借款信息后,聚投诉仍然做出审核通过的处理。


聚投诉通过审核通知


消金社体验发现,虽然在投诉过程中,有填写个人信息的环节,但是投诉者填写虚假信息后,没有二次验证环节。


过程中,聚投诉会提示如果存在违规行为,会公开曝光个人信息,其中就包括提供虚假身份证信息。


聚投诉违规行为惩罚规则


但显然,这种惩罚政策,对本就填写虚假身份信息的投诉者而言,并没有什么威慑力。


而更离谱的时候,在填写投诉信息的时候,也没有核实用户投诉案例的环节。虽然模板中有涉案单号,上传图片等环节,但投诉者可以自由选择不填写,不上传。


虚假投诉发布成功


“会对公司打造的‘持牌’‘正规’的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造成品牌信誉的损坏。”韩易担忧地说到。


他认为,投诉乱象会直接给消金平台带来经济损失,“用户的品牌信任感减弱,不利于利用品牌效应获客策略的实施。”


“对于不合理、无理的投诉,不利于公平公正市场氛围维护。”贺云认为,合理的投诉,可以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而不合理的则会扰乱行业正常秩序。


消金社了解到,行业从业者希望第三方投诉网站完善规则机制的,同时也希望用户通过监管部门建立的投诉渠道反馈诉求。


银保监2020年3月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银行保险机构可以要求投诉人通过其公布的投诉渠道提出消费投诉。


贺云据此认为,“监管机构不主张用户在第三方平台进行投诉。”


央行上海总部在关于职业投诉人的信息披露中提到:


为了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应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反映诉求,不可采取缠诉、重复恶意投诉等方式非理性维权。


多位消金行业从业者表示,央行上海总部有关负责人的提醒,也正是行业从业者的心声。


有专业律师向消金社表示,第三方投诉网站,能够帮助消费者实现诉求。


但她也认为,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存在部分消费者利用投诉平台扩大影响力,转而侮辱他人、破坏他人名誉、商誉的风险。


为了避免职业投诉人出现,也为了维护行业公信力,该律师通过消金社给第三方投诉网站提出三点建议:


1、加强监管和审查力度,对投诉者身份、投诉信息有效性进行验证;防止平台被滥用。


2、与监管部门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平台投诉的职能。


3、投诉过程中应尽到网络服务者应尽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保证服务过程合法、合规。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