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投资和基金经理(基金经理 猴子)

2023-04-06 15:26:25 基金 阿莫

人类为什么不能预测未来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所以总有人在后悔当初。

上帝造人就没有赋予人类这种预测未来的能力。一个算命先生预测你的未来,绝不会比你自己预测的更准。用已知的东西,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基本都属于主观想象,结果仍然可能是有对有错。不管多聪明或伟大的人,对未来的判断都不可能完全*,可能会比普通人正确率高些,这来自经验丰富,还包括灵感和直觉,但也因此可能犯下巨大错误。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到百分之五,就像人的大脑,只有不到百分之五被开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从一件小事看出一个人怎么做样,很多人都这样说,看起很正确,可是真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吗?

现在试着想象,有几名学生要一起通过某个障碍,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自然有人想组织大家当*,有人默默无声默默支持,有人阳奉阴违不听指挥,现在让你从他们的表现,来评判这几名学生的学业水平。

你会认为有人很考试*,有人很平庸,有人很差劲。你相信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学生的能力,而能力又反映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事实可能会让你有点惊讶,通过这件事来预测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几乎毫无关系,只比完全瞎蒙来判断学业强了一点。

所以我认为如果不全面的考虑就去预测一件事、一个人甚至预测未来,那么预测根本不值得相信。

咱们普通人预测的水平不行,那些我们所说的聪明人又如何呢?

基金经理都是名校毕业,能力很强的人,他们预测的又如何呢?

1973年《漫步华尔街》的作者麦基尔记录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猴子的眼睛蒙起来,让它通过乱丢飞镖去选股票,其回报率都能战胜基金经理。

一个基金经理的收益竟然还没有猴子高?这个样本不一定可信,我们再看看这个。

1988年《华尔街日报》特意发起了一场“大猩猩扔飞镖选股”比赛,给基金经理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具体规则是:一组是华尔街日报工作人员扮大猩猩投掷飞镖选股票,另一组由投资基金经理选股。

1998年10月7日,当完成100场比赛后,华尔街日报公布了比赛结果。基金经理以61:39的成绩打败了“大猩猩飞镖组”。

基金经理名校毕业,通过各种手段分析。只比大猩猩飞镖高了10%左右,跟我们上面预测学业成绩一样,只是比瞎猜强了一点。

当然我不是想说基金经理水平不行或者不要买基金等等之类的话,而是基金经理算是我们口中的聪明人,都是百里挑一选择出来的。

按说预测水平应该比普通人强上不少,但依然和我们预测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样,都只是比瞎猜强上一点。

我们又怎么能认为自己能预测的很正确或者其他人预测的很正确呢。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或者更完善一点说,未来不可*预测,只能预测大致的方向。

但是网上并不缺少预测,就拿近一点的新闻来说,东北限电就很多自媒体说国家在下一盘大棋,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啥证据都没有,就搁哪儿乱说乱预测,但很多人都相信了。

还有前几天有批评什么“病媛”,结果人家是真的生病,但很多自媒体不了解事实,就断章取义给人家扣上“病媛”的帽子。

之前网上也有很多专家去预测,很多预测和事实根本不相符。

为什么这些我们口中这些聪明人和权威,也会预测错误。至于那些断章取义的,根本没什么道理的,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按说能成为专家权威的都是有能力、有成就、有影响力的人,不然无法成为专家权威,但为什么依然会预测错误?

我认为是有些专家太自信了,因为懂得知识太多,因为在行业是权威,自己认为的就一定是正确的,而不会听取参考他人的意见看法,错过很多值得参考,真正有价值的观点。

那么最后讲讲自己如何更有效预测,怎么辨别他人预测是否值得参考,给三点建议。

1.预测一定要有过程,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果,而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结论,没有证明。就像有人对东北限电的看法,只有结论没有论证,那么这是不值得相信的。

2.要多方面思考,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就能得出结论。东北限电的原因,是煤炭价格提高,用电需求增多等多个方面造成的,不是一方面就能做出结论,这样很不可靠。

3.听取他人的声音,自己的思考一定是有局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听取他人的声音,不管我们喜不喜欢他们的看法,只要有道理有价值就参考,而不是只是自己单打独斗。

推测也有很多方法!

用已知推未知的方法—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就是说如果一个(或一些)对象A与另一个(或一些)对象B具有相同和相似的属性,那么这一个(或一些)对象A还具有其它属性的话,另一个(或一些)对象B也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属性的推理方法。

如:算命先生的套路解析—“这位兄台,请留步,我看你应堂发黑,恐怕今日有血光之灾”,“带上这纸神符可保佑你免于此难”,“明日一早要面迎太阳向着东方而行3公里,事业可蒸蒸日上”。

这些话想必很多人都听过,但大家想想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会相信呢?我们知道他不科学,不会准确,但是,也不一定完全不准确。算命先生发现人和人之间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点,他善于抓住一部分人具有某种特点,例如有的人印堂发黑导致了血光之灾,推出另外一部分人也印堂发黑的时候会有血光之灾,这个推理过程就是类比推理,推理结果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即类比推理结果是或然的。

【例】

大毛和二妞说好情人节一起约会,晚饭他们都吃了干锅鸭,大毛和二妞告别后,大毛在回家路上的时候突然肚子痛想拉肚子,于是马上打电话给二妞说:“亲爱的,我敢说你马上就会拉肚子了,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是你肚子里的小蛔虫。”

请问下列哪个推理方法正确概括了大毛的结论?

A.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B.类比推理。

C.剩余法。

D.共变法。

E.肯前必肯后。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判定

提问方式要求找概括了题干推理方法的选项,本题为论证评价题,评价对象为论证方法。

第二步:思路

1、梳理论证结构

论点:我敢说你马上就会拉肚子了。

论据:大毛和二妞说好情人节一起约会,晚饭他们都吃了干锅鸭,大毛和二妞告别后,大毛在回家路上的时候突然肚子痛想拉肚子。

此题中大毛根据自己和女友吃了相同的食物后拉肚子也类比推出他女朋友也可能会拉肚子,运用了类比的推理方法。

2、看选项去排除

A项: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个别事物的认识推出事物一般性的认识,题干中是从个别认识推出另一个认识,没有推出一般性的认识,所以排除;

B项:从个别类比出个别,符合题意;

C项:剩余法是说已知的复合现象和已知的复合原因中,确定已知的具备因果关系,推出剩余的也具备因果关系,题干中没提高复合现象和复合原因,所以排除;

D项:共变法是被研究对象出现的各种情况中,随着一个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变化,题目中没有程度的变化,所以排除;

E项:肯前必肯后规则是假言推理的规则,题干没涉及到假言推理,所以排除。

所以选B答案。

类比,排除,剩余等方法,都是属于推理过程,对于有些具体问题可以找出答案,但世间万物都是千变万化的。就像佛家所说,即生即灭,所以对未来的预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坚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是一种能力,结果如何,还有很多因素,不算人力不可控部分,还有运气。

猴子投资和基金经理(基金经理 猴子)

选择基金要看好它的未来发展趋势,该如何判断*基金的潜力如何?

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基金投资方子。在基金投资方面经验不足的朋友们可以借鉴一下。在把你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投给任何一个基金经理之前,不妨先根据下面的内容逐一检查一下:

1。基金经理自己在自己的基金里面投了多少钱?

有这么一本书,叫做《有这么一本书,叫做《医生,如果这是你妈妈呢?》,说的也是类似的道理。大家想象一下这么个假设的情景:一位中年汉子,其母亲得了绝症,他们到处求医,试过了不少方法(比如化疗等)。母亲年迈的身体经不起折腾,由于治疗变得非常虚弱。在经过最近的一组化疗之后,一个肿瘤科专家医生建议放弃治疗,在剩下的有限的生命中过一段开心的日子。儿子不太甘心,又去找了另外一个专家询问,给出的意见是可以再试一轮。这时候儿子陷入了两难的处境,于是他向医生问了这么个问题:如果这是你妈妈,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把钱给基金经理管理,就相当于你雇用他帮你理财。这其中有一个最深的问题,即代理人问题(Agency Problem)。关于这个代理人问题我在这里有更详细的讨论:基金经理如果真有稳定赚钱能力,为什么要帮别人赚钱? - 伍治坚的回答

由于这个代理人问题,投资者最担心的问题是:我如何保证基金经理用***的精力的责任心来对待我的钱?答案也不复杂:我需要该基金经理把自己的钱也放在这个基金里,所以他会把我的钱当作自己的钱一样来对待。当然,基金经理不能只放一点钱,而是要放入很大一部分他自己的财产,这样我才能保证他对这个基金确实CARE,对不对?

事实上,很多大机构在投资基金经理之前,确实都有这一条要求。毕竟,如果基金经理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基金策略,没有放入足够的自己的积蓄,你凭什么要别人给你钱让你过把瘾?很可惜的,很多散户投资者不明白这个道理,稀里糊涂就把钱给了基金经理,他们这是对自己不负责,对自己的家人不负责。2。基金经理的真实业绩以及和行业基准(比如股票指数)的对比。

散户购买基金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追涨杀跌。有很多证据表明,追涨杀跌的基金投资策略令很多散户蒙受巨大的投资损失。这其中有不少原因,在这里我有更详尽的解释:从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角度来看,普通投资者都有哪些常见的心理和经典错误操作? - 伍治坚的回答

从科学的角度来投资基金经理,我们首先需要尽*可能去证实该基金经理是真的有料的,而不是靠运气蒙。

关于这个问题,巴菲特曾经举过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他说假设一开始有1000只猴子在那里投硬币,投过一轮以后,猜对硬币方向的猴子有一半,那么有500只猴子被淘汰,另外500只猴子剩了下来。然后再来第二轮,剩下250只猴子。如此类推,在5轮之后,大约有30只猴子会剩下来。这30只猴子在外人看来,可能就是天才。但我们大家都知道,这30只猴子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我们投资者需要避免的,就是把自己的血汗钱给这些运气好的猴子去管理。

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中国的基金市场,有5年以上,业绩不错的基金经理屈指可数,简直凤毛麟角。我们散户投资者面临的基金经理投资环境是比较差的:你看到的那些基金都是经过筛选和淘汰的,因为如果基金业绩不好,在大部分情况下基金公司会选择将他们关闭,这样导致剩下的基金都受“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影响。可是在这些幸存者中,你如何确定哪些是确实有水平,哪些只是运气好呢?在统计学上有一些方法可以鉴别,具体见此:如何用量化的方法挑选基金或基金经理,如何用量化的方法构建FoF? - 伍治坚的回答

简而言之,就是你投资的基金,需要有足够长的可靠的历史业绩供你进行分析和判别,该基金经理的真实水平究竟有多高。

3。基金经理的收费标准。

我们投资者在面临成百上千的基金经理时,首先要挑选出真实有水平的基金经理,这已经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是即使你挑选到了有水平的经理,他能够保证让你赚钱么?答案是要看很多因素。其中一条很主要的因素是:基金经理的收费。

再好的基金经理,他即使可以取得很高的回报(比如每年10%),如果他的收费很高,那么投资者到最后也是没钱可赚。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是很多散户投资者却完全不懂。我有一篇更详细的解说在这里:如何选基金?什么时候买入? - 伍治坚的回答

你可能觉得我说的过于复杂,那么我向你推荐一个简单的策略。在你去购买基金时,把所有你可能想买的基金根据他们的费率(Total Expense Ratio)排序,然后就挑选*的基金购买。这个策略简单易懂,而且被很多过去的研究证明行之有效。比Morningstar(晨星)的排名都管用。

鸡蛋和猴子——投资经典理论

一、鸡蛋

“别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一句英语俗语。马科维兹提出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可以说是完美阐释了这句俗语,为此,马科维兹在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很高;篮子掉了,鸡蛋全砸了。不过,这并不是“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主要内容。

冒风险,得有补偿,这是金融学常识。问题是,有些风险是没有补偿的,例如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代表的是可以避免的风险,就没有补偿。只有不能避免的系统性风险,才有资格获得补偿。

这就好比挖煤是个高危职业,这是系统性风险,因此煤矿工人的工资高一些。但是如果哪个工人在井下操作不肯戴安全帽,然后觉得自己冒了更大的风险,去跟老板要额外的风险补偿,老板一定不会同意。

同样,股市投资中的个股风险,大部分是可以消除的。今天猪肉涨了、钢材跌了,各自都造成相应个股的涨跌,只要把不同的个股组合在一起,就能消除很多风险。因此,投资一定要搞资产组合;投资个股不仅风险高,而且这些风险没有补偿,就好比不带安全帽下矿井,后果自负。

马科维茨的贡献在于,用简单清晰的数学语言告诉我们,资产组合能有效地分散风险,而剩下的系统性风险是有补偿的。系统性风险越高的资产组合,其回报率也越高。投资者如果知道自己能承担多少风险,就能在合适的风险程度之内,找到针对自己的*资产回报率。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英文简写是MPT。市场上有很多高大上的智能投顾,包括美国的Wealthfront, Betterment。打开其外部包装,内核上赫然写着“MPT”。

二、猴子

“把猴子蒙上眼睛,让它朝报纸上(的上市公司)扔飞镖来选股做资产组合,这种组合不亚于专家精心选股的组合” 这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麦基尔教授的*比喻。麦基尔教授的《华尔街漫步》,几乎就是华尔街圣经。

基金经理可能觉得很受伤,“难道我们不比猴子强吗”?实际上,很多基金的表现不如猴子。猴子随机选股,更可能选出来小规模的上市公司,因为小公司数量多。而在股市里,小公司的回报率相对高一些。

因此,麦基尔教授提倡“消极投资策略”,也称为“被动投资策略”。投资者就别忙着买进卖出,搞一个合适的组合放着就行。最简单的组合就是股指基金,例如沪深300。不仅回报率不亚于很多基金,而且还能省下不少交易费用。

在2007年,股神巴菲特跟多家基金公司打du,如果在2007-2017年之间他们的收益率高于股指基金(标普500)的收益率,巴菲特愿意拿出100万。结果巴菲特赢了——这些基金公司的表现没有一家是比得上股指基金的。巴菲特是“被动投资策略”高手。

当然,巴菲特自己的公司有50年来的平均投资回报率超过20%的骄人业绩,远高于股指基金的回报率。为什么呢?也许他冒了更多的系统性风险,也许他比任何人都聪明。巴菲特自称注重价值投资,找出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比较长期地持有。这种简单描述的投资策略,显然无法解释他在投资上的成功。

而且别忘了,巴菲特管理的是一个三千多亿美元的盘子,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关注、都影响大盘,其操盘难度远高于一般的基金。在我看来,巴菲特的成功无法用经典理论来解释,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巴菲特。

如何用概率买卖指数基金

你好,如何用概率买卖指数基金

乍一看,上述论证逻辑严谨,数据翔实。但如果仔细思考,会发现其中存在一个Bug。博格用的是全体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与指数相比。容易理解,当主动股票基金数量足够多,持仓分散,全体股票基金的收益率就会逼近整体股票市场的收益,扣除管理费率等支出后,当然会低于指数的收益率,而这个差距就是股票基金的平均管理费率。这也解释了,为何标准普尔500指数相比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几乎都高出1-2%。无费率的市场指数打败收费的市场指数基金,这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可这并不能证明,买主动公募基金一定会比指数基金差呀。毕竟,哪个投资人会去买所有的主动股票型基金呢?难道他们不会精挑细选?难道他们完全没有识别基金和基金经理的能力吗?

对于这个问题,博格在书中写道,“在现实中,极少有基金经理能真正持续实现足以抵消其成本并于指数相当的年回报率,更不用说跑赢指数了。即使存在,也很难事先识别出。”这个观点和巴菲特很类似,在*的股东大会上他说:“如果要在靠投飞镖选股票但不收管理费的猴子和华尔街人士里选一个,我一直都会选猴子。”

一句话,在博格和巴菲特两位投资大神眼里,选配股票和基金,不要说普通人,就连华尔街专业投资顾问也不会比猴子水平高,战胜指数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果真如此?

我们有点怀疑,决定用中国的数据实证检验下。具体思路如下:

首先,每季度调仓时点,选择成立1年以上且规模在2亿以上的开放式主动管理基金,包括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构建备选基金池。因为每季度基金数不一样,平均约为1500只。每季度从备选基金池中随机抽取3只基金,等资金配置持有一个季度后再次抽取。时间区间为2013年1季度到2022年1季度,共计十年,仿真出一个猴子扔飞镖选基金的幼稚策略(Naive Monkey 1.0),用蒙特卡洛法随机重复进行1万次。

其次,利用基金评级技术,缩小选择范围,对这个幼稚策略略加改进形成新策略(Naive Monkey 2.0)。具体而言,基于云通数科的基金评级,选择近3年评级为3星以上的基金,每季度从中随机抽取3只基金,重复抽样方法同上。

最后,选基方法和Naive Monkey 2.0策略一样,但根据股票全市场的风险溢价水平调整基金仓位,形成新策略(Naïve Monkey 3.0),重复抽样方法同上。利用FED模型构建股债性价比指标,在股票资产赔率较低时配置现金(假设收益率为年化3%)。由此来检验,择时信号是否能帮助提升投资业绩。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知道各种花式扔飞镖方法是否能让业绩与典型指数一较高下。

基金求教?

一.收益和份额没有直接的关系,净值在你购买一个前看都不用看。如果你是做定投的,那么指数型和股票型是合适的选择。别*那些机构,不过这么做也没坏处

二.建议做定投啊

三.QFII是国外的前投资国内

QDII相反

任何基金都可以做定投的,只是有些银行不能自动扣而已

四.如果你当时留的资料全是会有的~但是那些信息都是过时的。去晨星看比较快

五.觉得去SINA什么的看看就可以了~书没必要。

六.很多的网站 都有的 ~比如和讯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