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值上来比较的话,拼多多在未来几年超越京东不会太困难,但超越 *** 难度比较大。最近新晋的电商巨头拼多多也发布了自己的新财报,财报数据依旧亮眼,财报发布后,拼多多股价随即上涨20%,市值一跃迈过1600亿美元的关卡,而此时的京东市值也只有1300亿美元,两者已经属于同一级别的电商巨头了,但与阿里巴巴相比,拼多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从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拼多多营收达到142亿元,增长实现89%,并且是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达到4.6亿元人民币。从营收上看,拼多多已经摆脱了疫情的影响,重新回到了增长态势。而在用户数据上,这个季度活跃买家实现了36%的增幅,数量达到了7.3亿,与上个季度相比,增长了4800万人。随着公司的盈利,亏损率也从37%降到了9.1%,公司的财务状况相比之前,得到了好转。而在成交额上,相比之前***以上的增速,这个季度却只有78%,很难判断是受疫情影响,还是增长达到了天花板。
有分析师表示,拼多多的成交额增速下滑,主要是因为其买家的消费单价比较低,拼多多的ARPU为1720.1元,而阿里巴巴的ARPU达到了8756元,两者差距具备,即便未来用户规模追平,其成交额也很难赶上阿里。
而拼多多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产品上做了不小的改动,增加了大量3C产品,例如苹果手机,数码产品等,希望能提高用户消费的单价。但目前来看,商品的种类与阿里相比,还有较大距离,未来可能要增加更多的高档的3C产品,才能提高,整个平台用户的消费单价。
10月10日晚,拼多多四周年庆的动员会上,创始人兼CEO黄峥表示,拼多多真实支付GMV已经超过京东。拼多多近日尾盘大涨,股价更高涨至40美元,这是今年的更高纪录,整体来看市值涨至464亿美元,已经成功的干掉京东,成为中国市值排名第四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当然钱三位大神都是很难被超越的。
拼多多“廉价和负担得起”的战略方式,是由于产能过剩和低价爆炸的情况下。“想买”反映了中国人民消费观念的变化。每个人对“卖假货,征收聪明的营业税”的印象都在慢慢改变。拼多多致力于打掉品牌和设计溢价,更实用的用户更愿意选择这样的品牌标准,其实只要质量好真的不是没有前景的。
然而,就收入和盈利能力而言,拼多多与阿里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仍处于相对较大的亏损状态。毕竟拼多多po出的大量优惠券,都是自己背的,是不能能够坐稳这把交椅,还是要看拼多多之后的产品质量,定价以及各方面条件的综合来判定,还有市场大环境,关键是京东肯定也不会就此罢休,所以拼多多未来的路还是未知的。
今年以来阿里与京东也都加大了对下沉市场的投入,如果自己能够在提高自身质量的同时,给百姓更大的实惠,告别假货和仿品,让价值和价格成正比,减少利润和溢价,不做品牌效应,发展应该是很不错的。
不妨和同为电商巨头的京东做一个对比。今年第二季度,拼多多的收入为7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亏损1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看似风光的拼多多,其实到现在还没有实现盈利。而京东同期的收入是150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36亿元。如果从最新的业绩来看,京东可以说是碾压拼多多。但是两家公司的市值差距有多少呢?京东的市值为450亿美元左右,而拼多多市值为391亿美元,京东的市值比拼多多只高出15%左右。在没有涨跌停的美国股市,这样的市值差距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赶超。
假如市场对京东的估值基本合理,那就意味着拼多多的股价存在巨大泡沫。当然,这是以静态的眼光来看,而资本市场一向是看未来的预期,所以,拼多多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资本市场认为,拼多多将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从最新公布的二季度业绩来看,拼多多的确表现出了很好的成长性。拼多多二季度的收入高速增长了169%,净利润虽然亏损了10亿元人民币,但是和去年同期65亿元的亏损相比,已经大幅收窄。正是从拼多多的高增长中,资本市场看到了更好的未来和希望,也借此将拼多多推上了中国互联网第五名的位置。
虽然经营模式一直备受争议,但是拼多多的收入能够保持超高速增长,说明拼多多的廉价商品的确有极大的市场空间。拼多多的出现,满足了很多低收入人群的购物需求,而在中国,这个市场的庞大超出想象。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曾经表示,“我们的核心就是五环内的人理解不了”,对于从未使用过拼多多的中产阶级而言,拼多多的确是超出了很多人的理解。你或许可以指责拼多多卖假货,但不能否认,在庞大的中国市场,的确有很多国人在使用拼多多,而且将来还可能会越来越多。
中国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贫富分化依然是很严峻的现实,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大量中低收入人群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平时不被人所关注,而拼多多的横空出世,让人们知道国内还有这样一群购物大军的存在,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 拼多多的成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如果放在前几年,在国内大喊“消费升级”的狂热下,拼多多很难有成功的可能性,即使能够勉强生存,资本市场也不会给予太高的估值。因为当时人们对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的消费前景还非常有信心,资本市场追捧的都是高大上的“消费升级”概念。但可惜现实是残酷的,过去曾经备受追捧的消费升级白马股,最近一段时间接二连三曝雷,东阿阿胶、全聚德甚至涪陵榨菜,业绩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在这些消费白马股陨落的同时,拼多多却表现出了超高的成长性,此消彼长之间,背后体现的是中国消费市场的大变局。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消费增速也随之减速。今年4月份,国内的消费增速创下16年来的新低,在小幅反弹两个月之后,最新公布的7月份消费增速再度回到新低附近。对很多普通人而言,收入不见增长、股票市场下跌、就业市场疲软,甚至将来的养老金都面临缩水的风险,种种因素都成为压在消费者头上的大山,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升级自然会受到极大制约。
某种程度上,拼多多就是穷人对抗通货膨胀的工具。未来很长时间里,收入低位增长,物价高位运行,这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消费者来说,如果还有机会购买到低价商品,买到就意味着赚到,尤其是一些对商品质量要求不高的消费者,拼多多已经不再是一个购物平台,更是一个大幅消减生活成本的重要途径。
首先,决定企业能否生存的不是亏不亏钱,而且有没有钱,有没有现金流。所有公司倒闭,都是因为没钱而倒闭的,并不是因为亏损。
如果你稍微学习一些财务知识、多少了解一下资本市场的规则,你可能会知道,你说的这个亏损并不意味着是公司把钱亏掉,而是公司投资周期的账面亏损,你可能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了。
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不是我们平时习惯认识的估值模式,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主要看供应链规模、用户规模等核心指标,这些核心指标决定了互联网公司的估值。而在即将到来万物互联的时代,互联网公司还会引发更多的创新,未来可期,所以资本市场愿意给出高估值。
所以拼多多,京东,美团的总裁是亿万富翁跟年年亏损没有关系,是因为他们的公司值钱,公司的市值高,老板们都是创始人肯定有股份,只要套现一丢丢股份就轻轻松松的过亿了。马云爸爸只持有8%的阿里股票,身价就中国首富了,你可以想象一下。所以他们有钱是因为公司值钱。
说年年亏损的大部分是骗人的鬼话,如果真是亏损的话,那钱就进了他们的口袋。
老板没有一个是傻瓜,就连卖猪肉的人也会说我亏本卖给你了,这样你听起来买的会舒服一些。
现在的老板个比狐狸还狡诈,哪里会亏本生意?
,京东、拼多多、美团的老总,可以是人精,他们说亏本,无非是想少捐一些款而已。
可以这么说,这些人都富得流油,怎么会亏本?亏本他们还能生存下去得?他们拿什么来亏?
说实话,如果这些企业都亏本的活,那世上就没有不亏在的生意了。
说亏本就是他们的口头禅而已,大家没必要当真,其实他们亏不亏本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亏不亏本税务部门最清楚他们。对外他们这样说只是一种障眼法罢了,别当真。
京东、拼多多、美团等的老板赚了钱都没人知道,这就是他们的高明之处!
拼多多市值超越百度,这个消息一下子引爆了 *** ,大家都在关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拼多多能不能超越京东,其实拼多多想要超越京东,有很多考验,短期内不太可能:
一、拼多多在市场份额方面和京东有巨大差距:
拼多多现在的实力确实不容轻忽,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大的潜力。但是很我们需要了解的一点是一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十分重要。拼多多现在虽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可是这也仅仅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超出这个范围之后,他们的市场份额其实很低。也就是说拼多多只是在某些方面发展得比较不错。京东怎么完全都不同,他们拥有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市场份额更是十分的广大,短时间内拼多多很难超越京东的市场份额!
二、拼多多在产品方面,还无法和京东竞争!
现在拼多多的实力,已经变得十分强大,但是他们的产品并没有全面的展开,还有很多的空白之处!这是拼多多在市场上发展的一个瓶颈,短时期之内很难发展起来!京东完全都不同,他们的商品十分全面,而且有着很好的物流服务,这样的情况下支持着京东能够更全面的发展商品,所以这一点拼多多还需要继续努力!
三、拼多多的整体市场认可度低于京东。
拼多多现在的口碑确实很不错,但是想要和京东相比的话,那就要差很多了!京东已经成为高质量商品的代名词,所以这几年京东的商品价格要比其他 *** 平台高一些,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支持,所以拼多多想要短期内超越,可能性很小!
大家都在涨,都在刷新股价,所以在这种集体上涨的行情里,京东不是个例。
8月26日午间消息,京东集团港股午后涨幅扩大至7.72%,总市值突破万亿港元。截至发稿,京东股价报价321.0港元/股,市值达10046.64亿港元。
与此同时,京东美股市值达1228.1亿美元,超过美股拼多多的市值(1044.81亿美元)。
要分析这家公司,可以从二季报切入,二季度,轻资产模式的阿里、拼多多、唯品会都暴露出了薄弱环节,而对物流、供应链把控更强的京东,可以说在电商混战下成功突围。
京东凭借完善的物流供应链,使其在货到用户之间更加游刃有余,快消品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强劲,因为消费者开始居家烹饪,升级家用电器和3C产品,因此京东在3C家电、日用百货、京东超市、生鲜等品类的优势更加明显,京东第二季度电子及家用电器类别的收入同比增长28%。
对比阿里、唯品,由于一部分线下门店和娱乐场所在二季度并未营业,消费者对服饰、汽车等非必需消费品的需求直线下滑,该领域也出现了负增长,这对业务占比较高的阿里、唯品影响较大。宅经济下,消费结构性的差异是二季度最明显的特征,阿里、唯品会的在营收增速上要略逊一筹,但我们看好这部分业务在下半年回归常态。
京东、拼多多是下沉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也是二季度用户增长表现更好的两家公司,年活跃用户数增速明显好于阿里和唯品会。京东依靠京喜和京东极速版吸引低线市场新用户,像“便利店”、“超级体验店”进一步完善线下 *** 布局,通过提升服务来保证用户留存。
外界总比较京东和阿里,阿里去注册了一个新公司叫西京都能上热搜。有人觉得,阿里本身用户体量较大,会不会有用户增速疲软的问题。不过我们认为,阿里的优势在于业务多元化,通过向云、本地服务等业务边界拓展或者开辟跨境电商,都可以继续吸引新用户,所以看客们不必对阿里过度担忧。
京东的另一个竞争者,拼多多忙着冲击五环外,百亿补贴换来的用户增长再次跑赢阿里、京东,但营收阶梯式下滑反映出用户仍更倾向于购买单价较低的补贴商品,大部分高端消费用户在薅完羊毛后就走了,暴露出主打低价、折扣商品的拼多多用户购买力严重不足,仅仅依靠补贴、促销的策略或很难持续下去的软肋。
今后京东、拼多多、阿里三家比拼还将如火如荼,市场盘子这么大,拼多多是否能守住三四五线城市的护城河,京东的物流、数科、健康等业务板块如何形成系统,阿里巨无霸如何保持快速增长还将是市场关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