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主要涉及了以下19个方面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3、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4、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
5、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6、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8、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9、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0、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1、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13、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15、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16、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17、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18、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
19、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之一条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纲要共分为19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2021年到2025年的十四五规划,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之一个五年,之一阶段目标就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将“十四五规划”同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体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定位是区域发展的灵魂,好的定位体现了因地制宜、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彰显极致的发展观,而不是原来的亦步亦趋、同质化发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传统模式。市县区的战略定位应该放眼长远去思考,高站位、大格局去谋划。好的定位不能光盯着“我有什么”,要从区域发展大势分析“你要什么”,能不能跳起来摘桃子,找准战略定位就是做一个立意、做一个谋划,使一个区域成为一个关注点、一个兴奋点,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向下给民众以信心和希望,对外吸引投资商进驻。“十四五”期间,市县区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理念有了巨大变化,需要重新审视和确定自身的战略定位。
战略是对市县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期性的谋划和规划,包括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原则等等,发展战略和总体思路是实现战略定位的方式和路径,也是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
3.定指标十四五规划不再单纯追求GDP和税收,更强调经济产业和城镇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资源环境以及民生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优化开发区域要淡化增长速度、规模总量等方面的指标;重点开发区域要体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要求;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要突出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和农产品供给能力等方面的指标。预期性指标要增加人均研发投入等高质量发展指标,约束性指标要增加能耗、排放等绿色发展体系的指标和空间开发强度、耕地保有量、生态红线等空间管控方面的指标,为相关规划、配套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4.定产业 产业是龙头,对于市县区 *** 而言,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必须遵循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产业共性发展规律(比如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转移等等)。在全球一体化、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筛选定位产业,进而重组要素资源、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做强主导产业,最终形成区域的产业发展能力并建设产业高地,是一个大课题。如何做好“存量”和“增量”两篇文章,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培育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产业体系,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也是地方党政领导的之一要务。5.定功能对地方 *** 来讲,科学处理城市和产业、城市和人的关系是永恒的主旋律。从载体来看,首先颜值要高,城市设计、城市建筑和城市风貌要有特色,要符合建筑美学和城市美学,好的空间形态对人和特定产业的集聚有一种“场所引力”,而不是千城一面,没有个性和特色。从功能来讲,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建设品质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增强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十四五”期间,通过塑造城市的新气象,从而吸引城市新人群,带动城市新产业,以城聚人以城促产。
6.定边界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要求,做好国土空间的分析评价,将市县区全域划分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通过三类空间的合理布局,形成一张统领市县区发展全局的、将空间开发与保护融为一体的布局总图。要统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倒推一个地区的人口、产业和城市规模,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产业区块边界、生态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4条红线,增强市县区 *** 的空间管控能力。7.定布局 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是对市县区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载体。在三类空间划定的大框架内,研究细化城镇组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的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特别要强化对产业布局的引导和约束,改变以往零敲碎打、无序布点、分散开发、不成体系的弊端,把 *** 的规划的引导作用和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之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实施时间:2021年-2025年。
扩展资料:
展望“十四五”规划,多位专家分析,将进一步淡化GDP增速目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会引导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大内需为平台,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要素市场化、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也将有新的突破。
从1953年至今,中国已制定和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布局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