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能看到,市场上的各种经济持续下滑,而一直作为风口浪尖的互联网行业,也出现了很多大的变动,包括互联网的几大行业巨头,都开始出售自己的股份,那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关于刘强东 *** 京东相关公司股权这件事,引发了网友的纷纷讨论,这些富豪们究竟是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一系列的举动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仔细讲解。
其实站在刘强东个人而言,他对自己一手创办的京东公司是非常有前景期待,但由于整个经济的不景气,所以对行业的增速也有所迟疑,很显然各个行业的。业绩上涨都已经出现持平,或者是下滑的状态,而刘强东之所以会 *** 自己手中相关的京东股权,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用于做好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另一方面,京东已经是目前互联网的巨头公司之一,而对于一个公司大厂来说,肯定不仅仅只有一个股东,那么很有可能在股东大会上,刘强东的发言权也占比非常小,所以很多网友看到刘强东 *** 股权的行为,会将其视为一种用股权置换现金。其实我们的猜测,也只是单方面的,对于一个行业或者是一个大厂公司来说,其中的经济纠葛和业务发展,都是极为庞大而复杂的,很多小战略的付出可能是为了更大战略的布局,而这个布局,也是需要时间来推动和慢慢展现出来。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无论是京东发展的何种规模,或者是刘强东如何转出自己手中的股权,其实与我们并无多大关系,我们最主要的,还是多关注自己在当下时兴的互联网行业当中,如何能分到一杯羹,或者是建立自己的立足之地,这才是最重要的。
阿里,腾讯,美团,京东四大互联网巨头,可以说是这几天日子不好过,因为新出了一个规定,就是你们怎么争都没有关系,但是现在上方的家长来了,出台了一个对于融资方式的限制。
原来或这些互联网企业融资玩的是以债抵债,就是把钱带出去,然后收到了那个债务凭条,再拿这个钱去带新的钱,这样他的资产负债率很高,比如说蚂蚁他的那个信用方式,人们所熟知的花呗借呗,本身有很少的一笔资金是自己的,大部分都是向银行贷的,据得到的数据来说,他们自己应该是有不到400亿左右的资金,但是现在总的贷款规模已经超过了20,000亿,这个资产杠杆玩的可以说已经很可怕了。
现在官方就站出来了,说你们这个杠杆不是不行,风险太高,因为如果发生了相应的经营风险,他很容易就会爆仓,虽然诺大个集团肯定有风控,但是谁能控制了大的环境啊,所以官方出台了一个新规,玩儿这种手段自有资金必须超过30%意思就是你自己有30亿,你可以跳动100亿的资金,但是想撬动更多不行官方限制你,因为你这个杠杆玩的太可怕了,就像去炒房子,首付都付了,但是房价跌了,一套房子跌了25%套房子立马爆仓,虽然这些互联网巨头的融资方式比那个要复杂得多,但是大的道理差不多。
这种融资方式被限制就是处于大的经济环境运行的考量,因为现在国际的金融风险越来越高了,要知道美国澳洲的金融业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不可避免也会受到影响,什么时候她们在会发生危机,那影响的可能就不是当初08年次贷危机那样的程度了,可能会翻好几倍,所以我们不得不防啊。
资本市场风向说变就变。
美东时间6月23日收盘,京东与百度市值差距仅剩6亿美元,换算成涨幅也只剩1%。当时,业界都忙着掰手指头算京东再过几个交易日就能在市值上超过百度,将百度挤出BAT。
然而,两个月后,不仅没等到京东市值超越百度的荣光时刻,两家的市值差异还从之前的6亿美元扩大到202亿美元。
截至美东时间8月25日收盘,京东的股价定格在40.87美元,总市值为580.12亿美元。相比之下,百度当日收盘时的股价为225.55美元,总市值达到782.12亿美元。
以此对比6月23日收盘的市值,这两个月来,京东的市值缩水了近30亿美元,而百度的市值飙涨了166亿美元。
从相差6亿美元到相差200亿美元,2个月里京东和百度发生了什么?
从6亿美元到200亿美元
从6亿美元到200亿美元
京东与百度市值最接近的距离发生在美东时间6月23日收盘,当天京东股价上涨3.92%,报42.95美元,相比一年前大涨了***,市值达到609亿美元;相比京东的高歌猛进,正处于业绩触底,经历重整和转型的百度市值约为615亿美元。两者的市值差距仅剩6亿美元,换算成涨幅也只剩1%。
下一个交易日,众多媒体熬夜看盘等着京东市值超过百度的历史性时刻,但京东却随后交出了六连跌的成绩单,整体跌幅超过了10%,一下子在市值上与百度拉开了差距。
如果以股价计算,京东在近两个月的波动并不算大,8月25日收盘价40.87美元也只比6月23日收盘价42.95美元跌了4.84%。在美东时间8月8日的交易日,京东股价在盘中一度还创下了48.99美元的新高。
为什么京东、百度市值在短短两个月差距拉大?短期来看,其中一个直接原因是第二季度的业绩。
这两个月来,京东两次股价大幅下调:一次是6月23日之后的六连跌,另外一次是京东财报发布后的五连跌。
资本市场对盈亏表现得格外敏感。
在香港盛德证券全球市场分析师李智刚看来,之前百度战略不清晰、业务分散,导致很多机构都没有看明白。而京东的优势在于聚焦核心业务电商,在美国市场看好电商股的大背景下得以市值快追上百度。
5月8日,京东发布2017年之一季度财报,久亏之后终于盈利的故事利好京东股价,在两个交易日内上升了近8%,市值逼近540亿美元,与当时百度600多亿美元的市值差距不到100亿。
8月14日,京东发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事实上,第二季度京东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的亏损主要原因是高达7.47亿元的股权激励以及资产和业务收购所带来的4.43亿元的无形资产摊销,如果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第二季度京东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9.765亿元人民币,已是连续第五个季度盈利。
此外,同为电商企业,紧随京东之后发布财报的阿里给京东的股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京东财报发布后的第三天,阿里交出一个数据亮丽的成绩单。受此影响,京东的股价继续下挫,市值跌破600亿美元。
受阿里财报影响的不仅仅是京东,同为中概股电商企业的唯品会在阿里财报发布后股价也出现了五连跌。
相比之下,百度则交出了一份强于预期的二季度业绩,同时还在财报中证明了其信息流广告业务所呈现的增长前景。
百度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在与今日头条等展开竞争的百度资讯流产品,日活用户超过1亿,资讯流广告收入从一季度底的每日1000万上涨到了每日3000万。
在人工智能大规模商业落地之前,百度信息流成为百度业绩增长的强劲动力,不少业内分析师因此调高百度评级。
有研究报告指出:虽然仍对百度的搜索业务前景持谨慎立场,但在2017和2018财年中,百度信息流广告业务的强大动能将可为其带来该公司急需的喘息空间,预计这项业务收入在2018财年将达到130亿元人民币。
而百度金融业务在今年7月宣布分拆独立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百度的风险。李智刚表示,拆分独立可以使风险隔离,同时也能增强金融业务开展的自由度;其次,由于金融板块的高负债特性,百度将金融业务分拆出去,能使集团的业务轻装上阵,获得更好的估值。
从中长期来看,百度市值的上涨也和出售外卖业务、聚焦人工智能及此带来的想象空间和货币化前景有关。
BAT要变天了?
BAT要变天了?
过去,BAT各自收获了搜索、电商、社交领域的更大红利,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符号。但短短几年时间,BAT三巨头的市值早已悄然变化。
特别在进入2017年,腾讯和阿里的市值先后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你追我赶。尽管百度在两个月内市值上涨近200亿美元,但其资本市场的表现不及腾讯和阿里巴巴集团等巨头。
从2017年4月1日~6月30日的业绩来看,阿里巴巴、腾讯在收入和盈利上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尤其在单季度收入上,双双突破500亿元人民币,而百度总营收刚刚超过200亿,达到208.74亿元,同比增长14.3%,净利润同比增长82.9%。而京东二季度财报交易总额、营收都达新高,但费用和成本也大幅上涨,大促销也给盈利带来压力,带来4.03亿元的运营亏损。
All in人工智能可以说是百度更大的强项和亮点,但人工智能显然是一个高投入、慢产出的领域。财报显示,过去一年,百度研发投入约在100亿元,到了今年之一财季,研发支出达到人民币28.35亿元,同比增长34.9%。
现在来看,百度人工智能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如何把技术和业务有效整合,实现场景的落地,这对百度来说才刚刚开始;而云计算业务,无论阿里云还是腾讯云,都是它有力的挑战者。
对京东而言,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让京东冲上市值高峰,但它还未在某个领域建立起自己绝对性的主导地位。而且,与腾讯、阿里3000亿美元的市值相比,京东距离不少的身位。